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林海音的《迟到》。因为迟到林海音曾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从中感受到父爱的味道,所以即便是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会这样说:(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1.(指生读句子)林海音回忆起了她的童年往事,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以后可以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

2.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件事让林海音永远也忘不了呢?(指一生说)

3.为什么父亲会狠狠地打了“我”? 师:通过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我们再一次和林海音回忆起童年往事。齐读课题,要求读的字正腔圆,精神饱满。(全班生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过渡

师:文章读过几遍,喜欢读吗?还想再读读吗?请同学们出声自由读文章,想想看在你读文的过程当中,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指两生说)

师:文章读完了,脑海当中的这两幅画面就是挥之不去。同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却完全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将这两幅画面定格,分别细细地去品味它们。(PPT出示“挨打”和“送包袱”图片)

(二)体会父亲的“严” 师:(PPT出示“挨打”图片)刚才同学说这幅画面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是从中感受到父亲的严厉。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最能展现父亲的严厉,把它划起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做好批注。(板书“严”)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句段一: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师:从这个“起”字,你读懂了什么?(父亲生气)师:父亲为什么生气?(我赖床,逃学)

师:当父亲知道我还没起床,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可能想什么? 师:父亲要求“我”怎样起床?(快起,不能拖拉,会迟到)师:可是面对生气的父亲,我是怎么说的?

生:作者硬着头皮说“晚了,爸!”。为什么会硬着头皮说?(怕父亲)这不是找打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样呢?

生:这次父亲只说了一个字“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说明父亲此时更生气了。师生配合读。

句段二: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师:是什么词语让你感到“严”呢?(1)生交流。“抡”字:

师:“抡”是什么意思?(举得高,落下重,速度快,力气大)生动作演示。

师:“抡”的时候,父亲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横眉倒竖)指生朗读。

师总结:一个“抡”字就仿佛看到了父亲当时的动作和神情,通过抓关键词就能读出很多味道。还能从哪个词体会到父亲的“严”,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再找关键词体会“严”。(2)“咻咻”象声词

师:你从哪里听过“咻咻”的声音?(跳绳,打羽毛球,挥动竹条)

师:从“咻咻”我们感受想象到什么?(父亲狠狠地打我,气极了)

师总结:通过抓住“咻咻”关键词,一想象,使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情景,我们也因此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板书)指生朗读这一段。过渡

师:如果说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严厉,那么此时此刻透过父亲的动作,可以知道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父亲呢?(生答严厉)师:所以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林海音总会这样说(PPT出示第一自然段)

(二)体会父亲的“爱”

师:就这样为了迟到,父亲第一次痛打了英子,可是又是第一次让她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此时此刻,作家林海音曾这样回忆到„„(PPT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师:就这样我们的英子呆呆地坐在车里,任凭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分明看到了那一条条伤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指生答

她曾委屈地想„„ 她也许会委屈地想„„ 她也许会怨恨地想„„

师:我想问问大家,父亲真的这样冷落冰霜吗?真的这样不近人情吗?于是在英子心中曾这样说道:(PPT出示:父亲您真的疼我吗?您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师:但是回想到刚刚痛打女儿的父亲,当他坐在家中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此时父亲呆呆地坐在没有人的房间,他也许会想:指2生说。

师:这就是一位父亲,可是当他站在英子面前的时候却没有吐出一个字,从这幅画面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1生说)师:从这里我们感受到父亲还是爱英子的,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全班齐读:爸没有说什么,打开了手中„„)师引导:此时此刻,四目相对,英子面对刚刚打了自己的父亲,而此时此刻却没有吐出一个字的父亲,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指生读:爸没有说什么,打开了手中„„)

师引导:此时此刻也许英子的眼里又是充盈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分明看到了这样的父亲(指生读:爸没有说什么,打开了手中„„)

师引导:父亲是爱“我”的,因为我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全班读)师:此时此刻父亲选择了沉默,这就是父亲。英子面对刚刚痛打了自己的父亲,面对了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让自己坐车的父亲,面对冒雨为自己送来夹袄和铜板站在面前却没有吐出一个字的父亲,即便是很多年过去了,林海音依然会这样说(PPT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就在这严和疼的对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的师父亲的爱。(板书:爱)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最后英子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并且很优秀,在即将小学毕业的时候被选为代表全校学生致毕业辞,而此时的父亲却病倒在床,当英子想让父亲出席她的毕业典礼时,父亲却说。(PPT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一部分)师生配乐合作读。师:就这样两个人又一次静静地四目相对,爸爸开口说。(PPT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文一部分)师生配乐合作读。师:很多年过去了,英子已经长成大人,后来的英子变得怎样?(成为一名作家)

师:她甚至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可是即便这样,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她仍会这样说(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师:林海音70岁高龄的时候,她仍然将这样的事情尘封在她的记忆当中,她曾这样说道(PPT出示„„父亲影响了我,我影响了读者„„)

第二篇:《迟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迟到》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谈一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严、爱、关心)

二、精读感悟

(一)感悟父亲的“严”。

1、谈到父亲的“严”,书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的去细细的去读课文,(出示课件要求)注意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去体会,把它画出来,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可以去有感情的读一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批注。时间3分钟,开始吧!

2、学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谁愿意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父亲的严。

预设:

A:最糟的是,爸爸是不允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B: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C:“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D:打的这部分。

(1)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2)从打的声音:“咻咻”也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3)从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来打得很厉害。

(4)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3、体验品读:你挨过打吗?当时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

师小结:文中的小海音和你们的感受一样,被父亲打了之后是那么委屈,那么伤心,甚至还有些怨恨,带着你的感受和想法读读这里。(课件出示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父亲为什么对小海音如此严厉?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师小结: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是不起,怕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所以爸才痛下狠手。狠狠地打了我。但小海音理解了父亲的这份良苦的用心吗?

5、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来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引读,注意接上啊。

(二)感悟父亲的“疼”

1、师:此时的小海音带着伤痕和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当然,她又一次的迟到了。(出示课件问题)你又通过了哪些语句知道了这次的迟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预设:

(1)老师并没有罚我站。(2)老师很耐心的教育我们。(3)父亲给我送东西来。

(4)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刚才大家所谈到的这些不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父亲来了,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师读)从父亲到学校来为“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吗?

预设:

A:爸爸很疼爱“我” B:“我”恨自己有这么严厉的爸爸。C:“我”觉得委屈。D:“我”很感动。

3、感动之余,(出示课件)小海英又是怎么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呢?找出书上的语句来读一读。

4、小海音从以前的迟到到现在的早到,都是因为她理解了父亲的这份厚重的“爱”

三、总结

是啊,父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是无言的,小海音就是在这种爱的鼓舞下,让她在生活中去正确的看待了自己的错误,冷静的去分析自己,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A:严也是爱;(你理解了课文)

B:这篇课文详细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使整篇课文更形象,具体。我以后在写作当中也要运用到这种写作方法(你注意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C:还使我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比如说:恐惧、狼狈、耻笑等等。

D:从小海音的身上我学到了犯了错误,要正确的去对待,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相信你这样去做,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E:不管平时是你打我,还是骂我,其实都是很爱我的。

四、拓展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想读吗?(出示课件《父爱,在拐弯处》,师读)

文章读完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什么,有什么想法,千言万语凝聚在心头,不知道该怎么说,对不对?没关系,有什么就说什么?

师引导:与课文比较,学习和体会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课后练笔: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迟到》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去体会和借鉴文章中对人物描写的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迟到———————————早到

打得狠:

伟大、深沉、无言的父爱

拖起来

严(打)———————————疼(送)

抄起

倒转

一抡

第三篇:《迟到》第二课时教案

《迟到》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严厉的还是慈爱的?我们都觉得慈爱的父亲是爱我们的,难道严厉的父亲就不爱我们了吗?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林海音去体会一下她父亲的爱。

2.整体感知:

(1)在上节课已经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请学生回忆一下本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呢?(2)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边读边思考:作者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慈爱;严厉。

3.深入研读:

(1)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父亲的严厉?(小组讨论,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总结:训斥:“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让学生读出这种严厉)

过渡:为何父亲这么严厉的命令作者,作者还是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去品读文章第二三段作者的心理描写。

打:怎么打的? 打的动作:拖起来,抄,抡。打的声音:咻咻。

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过渡:父亲打了我,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委屈。作者为什么委屈?——还没有认识到迟到是错误的。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父亲的慈爱?——打过之后,爸爸来看我那一段的描写。(3)作者这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齐读第19段。(她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4.拓展延伸:分角色朗读。5.小结作业:

想一想,你曾经犯过什么错误?后来是怎样改正的?写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四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 25-8= 30+7= 6+24= 27-9= 14+6= 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

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

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

(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

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 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 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板书设计:连减应用题

[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教学反思:为了能让学生亲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被我所学,为我所用” 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用了计算机图、文、声、像并茂的强大媒体表现功能创设了一个虚拟的却又十分生动形象的游乐园小朋友在面包房购买点心的生动活泼的情况,使课伊始,趣即生。学生兴致勃勃地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第五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方法不同,引发人们的思考。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凸现自己的独特感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也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了现代人的理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将一个开放的课堂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只动物不同的品格。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续编结尾。

4、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一口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式,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着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引导思考 学法设计: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体悟 教学准备:

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2、那我来说一句台词,你们猜猜是出自哪个故事——“魔镜啊魔镜,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芝麻,芝麻,开门吧!”

3、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你的脑海里,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三袋麦子》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三袋麦子》。

4、(引读第一节)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谁来告诉老师,土地爷爷一共给了它们几袋麦子?

你怎么知道的?(你读书真仔细!读书就要咬文嚼字)。

二、精读课文第2节。

1、这三袋一模一样的麦子,可在小动物眼中却是有些不一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仔细找一找,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

2、指名答。根据回答,引说:

(1)看到这麦子,小猪会情不自禁地夸道:(用上你找到的词语)

(这金灿灿的麦子多诱人啊!这麦子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太好了!)(2)而小牛也会赞道:(这麦子一粒粒多么饱满,竟找不出一粒干瘪的麦子,太棒了!)

(3)小猴会怎么说呢?他却觉得这麦子是上好的种子。

3、因为想法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同。过渡:你们看,小猪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那就让我们先到小猪家看一看吧!谁先告诉老师,哪几小节写了小猪?

4、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和第6小节,看一看,小猪是怎样处理麦子的?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并把有关的词语圈出来。读了这几小节,你还感受到什么?(学生自学)

5、读了第二小节,你首先感受到了什么?

小猪看到麦子很开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很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因为他好像看到了——又松又软的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烙饼)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馋嘴)而且这是一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猪啊!

6、你能把小猪开心的心情读出来吗?

7、你还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 可爱 性急

能干)你从哪里看出来?

性急:理解“迫不及待”。有了这一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他(引说)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食品。(板书)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谁能用它说句话?你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还有这个词语字面的意思,说说“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8、现在,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师范读。

9、指名说。(生:以前我不喜欢小猪觉得他很懒很爱吃,可刚才听老师读,感觉不一样了,有点可爱。我看到了一只很能干的小猪,他能做那么多好吃的东西)

10、师:如果你能把刚才我们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一定能读得非常好。生朗读。总结过渡:想象着自己将有一个如此美好的新年,小猪的心情太兴奋了,所以他开心地喊道(齐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三、精读第6节。

1、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把快乐和开心带给我们大家,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猪憨厚可爱了?让我们继续来读第6小节。

2、“他不由得舔了舔舌头。”小猪舔嘴唇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你们看小猪的快乐多简单啊,有东西吃的时候很快乐,东西虽然吃完了,但沉浸在回味中的他还是如此快乐,如此可爱!)

3、你们看,土地爷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4、想象一下他听了小猪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你把麦子都吃了,过完年,你吃什么呢?小猪啊,小猪你好可爱啊,不过你不能这样只想着吃。)

5、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麦子吃完以后怎么办呢”?

过渡:那小牛和小猴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课文来自学。你们可以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的小牛或小猴,你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一年后土地爷爷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这又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边读边想,并把有关的词语画下来。

四、生自学,精读第3、7节。

1、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小组交流。

2、师:先来说说小牛吧!他是怎样处理麦子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

3、指名答。

(1)他先是“看了又看,心想”,从这里可以看出小牛做事不着急,先想清楚再做。师:好锐利的眼睛,你很会读书,小牛面对事情先思考再决定,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2)“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这里可以看到小牛很勤奋很有经验。(3)节俭 先„„慢慢

你能抓住重点词把第3小节读好吗?(指导朗读)

你还从哪里看出小牛很节俭?你从小牛的回答中还体会到什么?(4)小牛一年以后还剩半袋麦子,真的是很会计划很会过日子。

有人注意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评价了吗?(从老人点点头也能看出对小牛这样勤俭节约的做法他是满意的。)

土地爷爷是满意的,但也许还有话要说呢,你们想土地爷爷可能会说什么呢?(小牛,你做的不错!但你再节俭,麦子还是迟早会吃完的呀!)

4、总结过渡:勤俭节约的确是美德,可节俭并不能阻止麦子的减少。

五、学习第4、8、9小节。

1、小猴一贯受小朋友的欢迎,你觉得《三袋麦子》里的小猴怎么样?

2、指名答。

(1)小猴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他有经验,善于发现。你知道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吗?(就是最好的麦子)是啊,同样的麦子却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具有劳动经验的小猴发现它是上等的麦种。

(2)能干。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小猴收获了很多麦子,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满满一囤麦子。所以土地爷爷说他聪明能干。

3、同桌表演读土地爷爷到小猴家做客的情景。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相机提问:

(1)小猴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神秘)为什么你不马上告诉土地爷爷你有这么大的收获?(2)小猴此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自豪)小猴为什么感到这么自豪?(因为他把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他是靠自己的劳动才有了收获)

4、想想这一年中,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后,还会做了些什么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劳动,辛勤的劳动。)

5、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只有劳动才让人更聪明,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创造财富的人才最了不起!

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小猴说的话。你还从小猪的回答中感受到什么?

6、而土地爷爷也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引读)

7、你们注意他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了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抚摸小猴的头,很兴奋,很激动。说明他最喜欢小猴)(看看土地爷爷望着这满满的麦囤,望着聪明能干的小猴笑的多开心啊!)

8、把你的这些理解带进去,再读土地爷爷的话。(生朗读)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了土地爷爷给它们的一袋麦子,结果不同,当然也得到了土地爷爷不同的评价。

想一想,那在三个小动物中,谁吃到的麦子多?(从长远看,还是小猴吃得——最多。)谁来说说看,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三个小动物各有可爱之处、可取之处,特别是小猴的做法更独特,更富有创意,目光也更加长远,更值得我们学习。

2、这一天,小猪和小牛也到小猴家去做客,他们惊讶地发现,(指名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向小猴问起了其中的原因,小猪会问——小牛会问——小猴又会怎样回答呢?

3、请同学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把小猴的回答写具体。(交流)

4、过年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收到了一份份节日礼物,那就是压岁钱,那你会怎样处理这些钱呢?(小组讨论)

5、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和小伙伴一起分角色演一演。

(2)读拓展阅读第54页,边读边思考: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并把重要的词句圈画出来。

(3)思考:你会怎样合理地安排你的压岁钱?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吃光了

憨厚可爱 小牛

慢慢吃

勤劳节俭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1.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我认为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儿童作家,于是我让儿童把自己当作这个童话世界中的一员,让其喜学、乐学。

2.读——语文教学一剂不变的良方,在课堂上注重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储存,在读中表达,提高学生的能力。

3.在复述中创新,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安排了复述课文的机会,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积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训练是创新的核心,本课教材就是丰富的儿童话语实例,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自己创作,编写故事,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写作能力。

下载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分析 1 教学内容:Read and write Task time 2 教学目标: a.在听听、玩玩、做做中复习及综合运用“There be”句型,复习第五、六单元的四会单词。 b.......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掌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29课,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第八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八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ÿ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熟练地表达问路和为他人指明方位。通过阅读让学生对去某些地方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对公共场所地位置的认识。 教学方式 任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