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运用》有感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设计
读《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运用》有感
读了《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一书,很有感触,受益匪浅。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些应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应用成为我们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短期内掌握和应用好的问题。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这本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有关课堂活动的实例,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贴近我们的教材和学生的生活,该书强劲的、丰富的、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应用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最好镜子。我认为这是一本难得的使用应很强的好书。每个章节由目标(Aims)、活动(Activities)、习得(Acquisition)三个环节组成,即3A的设计方法。这三个环节互为补充,保证一切教学设计的完整,既突出语言活动设计,又兼顾了教学的语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赶兴趣。有儿歌,对抗赛,采访,辩论及调查等。同时,展示给每个教师的用语,使老师可根据自己本班需要进行操作,更有利于教师进入教学工作。对照书中的设计与应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认为:合理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非常重要,在我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英语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时考虑以下几点很必要:
一、活动目的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围绕训练的语言项目,设计目的性强的活动,让学生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相反,活动设计不能牵强,即不能跟内容没有太大联系,不论“普、华”,但要“实”。例如,观摩全国双语教学的课例中,一位老师在教授句型:I can’t find …?Where’s he/she? He’s/she’s in the ….后设计了“Hide and seek”的游戏,即学生A背对全体学生,学生B隐藏于教室里某个地方,然后其他学生集体问:I can’t find …Where’s he/she?学生A猜:He’s /she’s in the …最快猜对者获胜。此活动不仅语言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形式活泼,对语言点的训练也非常扎实,可谓“高密度、广范围、有针对性”。
二、活动内容要真实,具有趣味性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能迅速提高。因此,设计活动时,要考虑该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认为以下几点因素很重要:
1、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小学生年龄小,好玩、好乐、好动、好奇,他们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活动,难易要适当,活动要求不能高于他们的能力所及,否则学生或许会为了游戏而游戏,不用英语交流,而说汉语,甚至对活动失去兴趣。例如,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设计如下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唱歌、游戏、竞赛、读韵律诗、做手工、看图、听寓言故事、童话故事、会话表演、问卷调查、涂涂画画等等。
2、活动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我发现:单靠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即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教师不问,学生不答,这样似乎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兴趣很淡。所以课堂的重心要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师的角色应由过去的Language Announcer 变成活动期间的Observer,Director,Helper和活动后“总结”中的Language Informant。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语言表达要精练,恰当使用肢体语言,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控,促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们是Organizer, Harmonizer, Cooperator。
3、活动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的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如果活动离孩子的生活内容太遥远,不相关,孩子自然不感兴趣,也就降低了活动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把握教材,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成功感。例如,教完“服装类”单词后,一位教师设计一个服装展示的活动,“模特”们和着音乐在台上展示漂亮的时装,其他学生用所学句型介绍这些服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犹如处在真正的时装展示会上,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再如,教完“玩具类”单词后,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某玩具店的老板想进购一批新玩具,他要了解一下,时下什么玩具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想请同学们做一下调查。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觉得自己像一个市场调查员,非常积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活动过程要有序,具有可控性
一堂好课,给听课者的感觉是:呈一条线,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过渡自然,可控性强,那么,在过程中,教师要怎样把握这个“度”呢?
1、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能堂堂一个样儿,节节一个调儿,要不断给学生以“新鲜刺激”。例如,可进行“猜物”、“说和做”等游戏,也可安排唱歌、画画、表演等活动;但在活动形式多样的同时,不能使得课堂杂乱无章。在活动前,教师要做好活动的说明,使学生知道“怎么活动”,并且给学生以准备的时间;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调控者和指导者,帮助小组成员完善活动;在活动后,教师要做好总结,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如,教师组织学生做调查(Do a survey)前,要向学生讲清楚该调查活动的目的、要求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生调查进行时,教师不能在一边旁观,而应加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交流,随时帮助学生解疑;在调查结束后,活动不能嘎然而止,教师要做适当的检查和总结。
2、活动的衔接要“紧而有序”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课堂的教学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材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难易度等,使各个活动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知识点的呈现前后铺垫,环环相扣,整个片段思路清晰,教学流畅。
3、活动的进度要“层层递进” 教师设计活动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的要求可由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表达活动,最后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如果任务较难,小组活动会出现冷场或混乱,学生会趁机使用母语,或者学习能力弱的干脆不开口,所以,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突破难点,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顺水推舟,以至水到渠成。例如,教一篇情景对话时,教师一般先呈现单词,然后由单词过渡到词组,再组织学生将词组运用到句子中,接着进行简短的句型操练,最后进行扩展性的对话编、演活动,这样的教学步骤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四、活动涉及范围要广泛,具有综合性
英语教学中,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因为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作用,而且要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设计活动时,可有针对性地与其他学科适当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量。例如,学习Greeting时,渗透礼貌教育;学习Colour时,渗透审美教育;学习Number时,渗透简单的加减法等等,边说边算;学完Balls后,渗透体育知识,带学生上操场边玩边说。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内容丰富了,获取的信息量增加了,而且活动的效率也提高了。
五、活动空间要开阔,具有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将活动空间局限于课堂。在教学中,有的活动可以当堂课完成,但有的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上无法完成,如,谈论、表演、调查等,这时不能草草收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让活动延续到课外,生活中去。例如学完了字母后,课后可举行一次查字典比赛,以巩固字母的掌握。又如,学服装类单词后,可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某旅游团要在某月份出游某地方,谈论一下该穿什么服装;爸爸、妈妈要参加一个宴会,该穿什么服装等等,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功能性,但最关键的是要顺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动”起来,学得快乐而有效,让课堂“活”起来,学得轻松而又热烈。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益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它是以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问,在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单词教学的整合
何克抗教授在他的专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中指出: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离不开表象:语言的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结合将不能表达任何思想,任何抽象的言语概念也是来自于具体事物的表象。因此,英语单词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结构若不与表象相结合则难以表达单词意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接触的事物不够广泛,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笔者在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网络资源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存储知识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在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心理实验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再加上网络资源容量大,内容丰富且生动直观,我们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rabbit、bird、frog、lion四个动物名称时,让学生从互联网和学校资源库中查找到大量介绍上述四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文字资料和有关的影片片段,制作成网页型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有关这些动物的信息,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中,与它们近在咫尺。在这些鲜明、生动、活泼、可爱的动物动画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上述单词。学生也在看、说、做、演中,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网络资源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的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能够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中去学。根据网络课件交互性较强的优点,笔者在“What do you like?”这节课的软件中设计了幸运大转盘、找朋友、打气球等游戏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句型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低年级英语句型教学中,我们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情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听说认读为主要目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交际的能力。
第三篇:读《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有感
读《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有感
《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是研究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填补空白的重要学术成果。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的精辟论断深深折服,既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对我的产生教育观念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影响。在于教育大家的对话中,真实地感受他们的对教育的执著,体验他们的教育情感,的确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探讨,为我进一步搞好外语教学和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他山之石。
对于这一问题,本书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在最关键的层面上下功夫,可谓匠心独运。书中的论述实际上是围绕“如何提高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的,而要真正高效地开展外语教学活动,其内涵也正是要“实现教学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有机统一”。讲教学科学性,就要遵循教学科学模式:讲教学艺术性,就要讲教学技巧。也就是说,违背科学精神的教学模式不会是好模式,离开艺术性的技巧不会是真正的技巧。着眼于科学与艺术,落实于模式与技巧,这正是本书给人的最大启迪,也是将来外语教学研究与改进的方向。正如胡春洞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当代英语教学模式与技巧都是正在发展中的。”笔者和广大英语教师读者完全可以把本书作为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的今日起跑线,奋勇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人细读全文并练习多年来从事外语教学的经验发现,很多学生经过十来年外语学习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语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本人深感进行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广泛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务必寻求快速、高效、符合本人施教区的英语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而本书正好为解决这一难题应运而生,不可不读,读后进行深思、提炼观点、总结规律并运用于指导实践,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者职责之所在。
笔者通读全书,认为到本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不少前沿性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阐述了“怎样做”而非仅停留在空谈“做什么”。本书指导英语教育工作者解决在素质教育以及“减负”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书,也就是说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程序,比如说要学好外语,要多听、多看、多说,但看什么、听什么,才能做到 1 事半功倍?其实人人都知道该做什么,但问题就在于未必人人都清楚应该怎么做。其次,本书启迪我们,不仅应该知道怎么做,还应知道在中国不同地区基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本书所提供的方法弥足珍贵,都是些实实在在的实施的步骤而非泛泛的议论,是每个人都可以拿来就学,学了就用,用了就可以见效的金点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就是适于教学实际的各种“窍门”。书中介绍的各种模式和技巧都是各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经验的钻研、体验的结晶。如书中收录了张黎老师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研究》一文中针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主体性,必须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文中为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指导预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指导听讲,参与课堂教学活动;3.指导复习,巩固学习成果。对这些方法的阐述使人看后心领神会,为今后学法指导点亮了一盏盏神灯。文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还进一步提出三种构建主题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1.Dialogue:引出话题——捕捉信息——点拨疑难——归纳小结——组织操练——创设情景——反馈练习;2.Reading:质疑导学——定向自读——获取信息——开展讨论——分析结构——精讲知识——反馈练习;3.Language study:指导预习——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这些教学程序为读者施教提供了直观教学流程,无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这些方法使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受益匪浅,教学成果凸显。
通过对本书中诸多教法教学模式的研磨使我提高了认识,不断充实教育教学理论,增强了教学驾驭能力,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在教学中运用所学教学模式和技巧,积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形成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深深感谢席玉虎老师的艰辛努力及书中广大专家学者为广大外语教师所做的奉献,并郑重推荐各位同仁,为迎接英语教学的春天再添新枝绿叶。
第四篇:读《关于设计》有感
读《关于设计》有感
我们学设计的人都离不开“设计”这个词,与设计挂钩的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企业中的设计该如何?如何学习设计?等等问题,在《关于设计》一文中都有讲解,我觉得其中的讲解是言简意赅,细细体味还能从中得到不少体会。文中多用问答的形式,在这里也摘抄了许多。
为什么有设计?因为这个世界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所谓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企业中的设计怎么做?企业中的设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为企业的品牌服务,是符合企业愿景和品牌理念的设计,因此,是设计的一个子集。
如何为品牌做设计?为品牌做设计,要先理解品牌的理念,要让设计在品牌理念的范畴之下运作,为品牌服务。
但现在为什么在企业中做设计那么难呢?因为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的愿景是什么,品牌理念是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你无法帮助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人。
如果企业的理念非常清楚,设计又该如何做呢?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首先要好好理解品牌的精神内涵,并把它融入到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去。如果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给人感觉是优雅,或者说希望消费者觉得他们的产品很优雅,那么,设计师就要深刻的理解什么是优雅,优雅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把优雅吃透了,才能出处透着优雅,并不是在设计说明中来一句“这个产品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就能了事。道理很简单,怎么你说优雅就优雅啊?你说他优雅,为什么啊?设计师应该总是在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方案之前,尽可能的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这就是拷问设计,是对设计的严肃和严谨。因为,设计不是艺术,你需要得到最终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他们为产品付钱了。如果你根本不希望把产品卖出去,那随你怎么做都行,你想怎么说都行。
设计师应该具有综合的知识体系。为什么呢?因为既然设计是解决问题,综合的知识体系会给你更多看问题的角度,这样才有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的可能。这个道理可以解决科学研究的经验:创新的思维和发现总是在各个学科的交叉的边缘发现。所以,作为设计师,要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设计是一个反复推敲的过程。一个概念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粗糙的,不那么吸引不了解其本质的人,这时候,自己要有信心,不放弃,不断的优化,改进,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达到完美或者比较完美的程度。从99%到100%,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但这个进步,带来了质的超越。日本设计是这个理论的典型代表,日本人总是在持续不断的做小改进,经过很多这样的小改进之后,其产生的结果让人惊讶!
如何学习设计?向大自然学习设计。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大自然的形形色色的物种,让人惊叹大自然创造性和创新性,为了“生存”这一个设计概念,大自然中竟然有这么多彼此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不由让我们慨叹自己创造力匮乏。作为一个设计师,要记住,永远向大自然学习。而且,要坚信:永远都有创新的可能,千万不要对自己说,前人都把好做的都做了,自己再也没有创新的机会了。
关于电脑。不要一开始设计就趴到电脑上去。高登布鲁斯总是这么教导我们。电脑不过是一个最后优化设计的工具,而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快成了电脑的工具了!先草图,草模,再草图,再草模,最后才上电脑把概念优化一下。草图和草模非常重要,做草模是设计的工具,他会帮助我们思考。
关于外观。外观是设计的最后一步,要从使用者着手,认真观察他们的使用行为,让设计去解决他们在使用中的问题,这是设计的第一要义,外观不过是在解决方案确定之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一步。现在我们做设计已经本末倒置了,放弃了用户,而只关注外观。
如何培养设计师?设计师既要懂设计,也要懂点工程,还要了解点市场。因为,设计其实是一个系统,从用户的问题出发,解决用户的问题,同时满足公司的品牌理念,最终还要能够配合市场销售,而且设计的产品要方便售后服务,不要搞出一个根本无法进行维护的产品,还有,要关注产品报废之后的回收,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所以,设计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画一张图,这绝对是对设计的误解。设计是一个系统!另外,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一个公司想要打入国际市场,那么,他的设计师要有国际化的思维。而怎么获得国际化的思维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设计师到国际上去。从整个宇宙到一株仙人掌,无不饱含设计的真谛。所以,在国际化的时代,需要国际化的设计师。丰富的文化背景,将会催生更多更新的设计。
关于用户研究。用户研究不是用户调查,更不是用户问卷调查。因为用户自己其实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如何通过他做的文件进行设计?用户研究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摄像机,对用户的使用过程进行记录,然后再分析,研究,这样,我们可能会找到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一些问题。要想为用户做设计,就得非常了解他们,或者,尝试着扮演他们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会。
设计与资金。并不是钱多就能出好设计,好设计往往是逼出来的。钱多只会造成浪费,不然把钱给设计师多发点工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博士生和打工仔为饮料厂设计检验装置的故事。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巨匠在限制中展示自己。设计也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想法设法去解决问题。
关于设计语言。在没有驾驭复杂的能力的时候,就尽量做到简单,去掉一切不需要的杂碎。这往往是最难的事,因为,把简单的事情做复杂谁都会,但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则是一门艺术。苹果做到了,得到了大家都认可。无印良品做到了,大家也为之喝彩,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这个世界的资源越来越紧张,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到必须的地方去吧。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太单调,不美。但你说,什么是美呢?古希腊哲学认为,美藏在功能、比例和逻辑之中,这些才是美的真谛,而不是装饰物的堆砌。所以,亲爱的设计师们,把心思放到对功能的探索,对比例的推敲和对逻辑的论证中去吧,这才是创造美的正道。
设计与中国文化。谈到文化如何融入设计,是一个最难的课题。文化本来就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比如说中国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你可以说扇子,长城,造纸,八卦,四合院„„无穷无尽的元素构成了中国文化。如何把她概况起来呢?太难了,很多所谓中国设计不过是元素的堆砌,并未深入文化的骨髓。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突然间觉得我所知道的东西是那么贫乏,所要学的知识是那么多。因此学好一门专业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累积知识,运用知识,是学设计不可缺少的过程。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不懂就要问。
第五篇: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感
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感
郭兴小学邓志超
很久以前就了解到思维导图这个概念,一直在寻找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最开始我认为思维导图对英语教学的帮助并不大,在学生基础训练上思维导图作业也没有重视,甚至觉得是个包袱。直到暑假读完吉桂凤老师的《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后,才明白思维导图不仅对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帮助,而且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提升学习兴趣。
我理解的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你的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把这样的思维方式带进课堂教学,然后教会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给学生带来了另一种学习方法与思维形式。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具象化,通过图片、颜色、形状表达,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得到不一样的思维导图,这就是思维导图有趣的地方。而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思维导图本身是具有归纳性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提升记忆力。
2017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