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09级物理学班陆菲菲 0906010117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09级物理学(1)班 姓名;陆菲菲 学号:0906010117 日期: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课题: 《汽化和液化》
【课本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学设计说明】: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新理念:生活---物理---生活。如:从学生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中,猜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又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释干手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还需通过实验来认识。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本节课也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力图体现这一点。如:“蒸发吸热”和“液化现象”由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利用“坎儿井”的图片,在教学中渗透了节水的观念,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结尾部分采用抢答活动,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料。本节课运用课件教学既可增加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教学设备和用具】:多媒体演播室、自制《汽化和液化》教学光盘、烧杯、酒精、水。
七、【学生自备器材】:一把金属小汤勺、一次性灯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酒精、棉签两根、温度计两支、冰块少量。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来到美丽的大连(用水写“大连”),我来自福建著名的武夷山脚下,欢迎大家到武夷做客(用酒精写“武夷)。今天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老师真的很开心,相信同学们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嗨,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
生1:消失了。
师:到哪儿去啦?
生2:变成气体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汽化和液化〉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板)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引入蒸发 师:刚才大家看到黑板上的字消失了这种汽化现象就是蒸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
生:地上的水逐渐消失。
师:很好,有没有同学会说只有夏天地上的水会干,而冬天却不会变干呢?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板)
一、蒸发
1.什么叫蒸发
师:刚才黑板上先写的字更迟消失,说明什么呢?说明蒸发有快慢。下面我们就研究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问题。大家请看这是一件刚洗过的湿衣服。〈情景:一件湿衣服〉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在阳光下晒干得快,用电吹风吹。
生:拧干,摊开来。
生:挂在通风处。
生:用电熨斗熨;烘干机烘。
生:甩干后干得快。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生: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多少。师:蒸发快慢与这些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如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些因素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呢?像校运会上要比赛100米的成绩,要分成甲乙丙丁组,而不让12岁的同学和18岁的同学一起比呢?
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讨论,再提问)
生: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证其他因素都不变。
师:很好,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现在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你该怎么设计每个研究实验的步骤呢?请大家议一议(讨论,再提问)。
生:在两个瓶盖上都滴两滴碘酒,让它们的面积一样,一个用打火机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哪个碘酒干得快。
师:他说的这几个因素有没有控制好,请注意用打火机加热时别让碘酒烧着了。师:如何让表面气流不同呢?
生:用纸片扇。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
生:不能
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
生:一个瓶盖滴一滴,一个瓶盖滴两滴(或用棉签抹开)
师:这样能行吗?(生齐答:不行)请再想一想该怎么办?
生:都滴两滴,一个瓶盖晃动一下让表面积更大。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比一比哪组同学实验完成得快,且观察得仔细。
请第一、二组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第三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师:如果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以根据你们的兴趣再研究别的因素。(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师:很好,这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
(板)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
生:„„
师: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希望蒸发快些,可有时又尽量使蒸发慢些。师:(图片、录像片段)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蔬菜保鲜,人们常将蔬菜用保鲜袋包起来并放入冰箱。这是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呢? 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同学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节水意识。
(四)蒸发吸热
师:除了水能蒸发外,各种液体都能蒸发。液体蒸发过程还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乙醚蒸发”的实验,大家猜一猜,随着乙醚的蒸发,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发录像)
生:可能乙醚会消失„„„„
〈现象〉:烧杯与泡沫块粘在一块儿,并且杯底的水结冰了。
生:哇!
师:为什么杯底水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感到凉)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按实验步骤一步步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
[学生实验]:
(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
(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
结论: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简单分析“杯底水结冰”的原因:因为乙醚蒸发时要从周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而结冰。
师: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在坐的同学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
生: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
(五)液化
师:回答得很好,生活中还有许多蒸发的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蒸发应用的实例,下节课来汇报。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现象的研究,我们下节课专题讨论。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
[演示]:电热棒烧开水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是水蒸气
〈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2]: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有否变化?
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刚才看到的“白汽”是怎么形成的。
生:„„„„
师:教室的空气中也有许多水蒸气,同学们能不能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呢?请同学们回去做一做。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家中浴室的镜子在洗完澡后都会变模糊?
师: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师:关于气体液化的其他知识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学课本并进入“相关知识链接”详细了解,下节课来汇报。
(六)学生抢答
师:画面中的现象你会解释吗?
1.湿手在干手器下,一会儿手上的水就不见了。
2.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是饮料瓶被冻裂而渗漏吗?
3.装水的纸锅可以烧水,当水烧开时,纸锅却不会燃烧。
4.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了解本节所学的蒸发、液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说出自然界中存在的液化现象。
2.自学液化的相关知识。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本节课中采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的主要是文字、画面、录像等能够交互式处理的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捷、和谐、方便、环保。课前教师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拍摄了大量的录像资料(如:“乙醚蒸发”、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湿手在干手器下很快变干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实验室通风橱拍摄的“乙醚蒸发”这段录像,不仅环保,而且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一次次达到高潮。
当然,在教学中由于容量大,老师担心上不完课,有时也表现出太心急,没让学生充分思考就将问题引出。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09级物理学(1)班 姓名;陆菲菲
学号:0906010117
日期: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第二篇:《识字3》教学设计(张菲菲)
《识字3》教学设计
邵阳市双清区春云学校
张菲菲
教学内容: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识字3》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象形字看图归类识字课型。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看字形演变识字。本课要求认识16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并认识3种基本笔画。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象形汉字了解一些,如;人、口、目等。所以对于本课象形汉字的学习,教师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学生易于接受。
3、设计理念
《识字3》是象形字看图归类识字课型,在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形式的竞赛、同伴合作等。从直观入手,以愉快的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快乐的环节中达到愉快识字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其中“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个字要求会写;认识3种基本笔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2)渗透环保、安全等教育。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8个。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激发识字兴趣。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应的实物图片以及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 美丽的家园里有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些东西。今天老师把它们画出来,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师简笔画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设计说明:教师即兴简笔画,再渐变出生字,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象形字。】
2、学生看图猜字
师:你们知道吗?古时候的人们根据这些物体的形状画图。而他们画的图就是最早的文字了!有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今天老师把这些古汉字带来了(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古汉字卡”),你们能认出这些字代表的是哪幅图吗?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呢?(学生边说老师边将古汉字贴在相应的图旁)
【设计说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在看看、猜猜象形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形象揭题,自主识字
1、师:古人就是用这些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的字了。(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的带拼音生字卡)认识这些字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动手把字贴到相应的图画旁,让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学生上台贴生字卡)
2、认读生字
(1)师指“日”:哪位同学贴的?你能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吗?(请学生做小老师依次带读生字,师指导重,难发音字)
(2)黑板上的这八个字你都会读了吗?那你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对了你就夸夸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同桌互读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不会和相对薄弱”的原则。在这部分采用整体感知生字,小老师带读生字,同桌互读生字等形式。力求训练有层次,步步到位。】
三、游戏“放鞭炮”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放鞭炮”的游戏吧!谁读对了生字,我们大家就“噼啪”为他放鞭炮。(师出示没带音节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字卡。采用指名读、同桌齐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字巩固。)
【设计说明: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制能力差。让学生在活跃的游戏中巩固识字】
四、联系生活,运用生字
1、师:大家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都用过这些生字吗?仔细想想,说给大家听听。可以组词也可以说句子!(在学生说词造句中,教师适时进行相应的环保、安全教育。)
2、练读书中词语和短语。(分组赛读,师生赛读。教师伺机点拨)
【设计说明: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只有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它们,读好它们。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有话可说,进一步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先认识3种新笔画“横折钩”、“横撇”、“竖折”。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请学生们认真观察“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观察以后,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请同学们拿出铅笔,把这8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仿写,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学生评议:展示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得好?
7、巩固练习: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设计说明:识字、写字时,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检查读书习惯,督促写字习惯绝对不能忽视。】
六、游戏拓展,总结延伸
1、游戏“神奇口袋”
教师将一些画好图的象形文字卡贴在各种玩具上装进一个大口袋里,分别请学生上来将手伸进口袋中,随便抓出一个玩具,然后猜猜上面是什么字?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2、师小结:
通过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的祖先了不起,是他们把大自然中的事物用画图的方法记下来。从而我们认识了祖先创造的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有意思的汉字。其实不光是这些象形字,我们中国还有好多好多的字都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认真学习,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到时,我们大家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行吗?
【设计说明:识字课不仅仅要教学几个生字达到会读、会写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拓展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由课内合作学习到课外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后反思:
《识字3》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象形字看图归类识字课型。本课要求认识16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并认识3种基本笔画。课文中配有与汉字相对应的图画,标出了古汉字。通过观察、比较(图画——古汉字——楷体汉字)继续了解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了解到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这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因此,我关注到学生充满识字兴趣的特点,了解到学生间识字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学习新课程理念后的一次实践探索。识字过程中我设置了“动手贴一贴”,“猜字”,“放鞭炮”等有趣、参与性较强的环节。同学们喜欢这种形式,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始终保持着识字兴趣。另外,“小老师教字”,“同桌互读”,“小组内同学互教互学,共同发现、探究”等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 学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另外,语文课程中的四大理念中提到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其中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课中学生组词“玩火”等,让学生了解到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制止。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字词句的学习中。另外,学生的接受水平个体有差异,对接受水平较差的学生我没有及时针对性地辅导,这些都要在今后课堂中改进,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在愉快的课堂中扎实地掌握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千万不能小看我们的孩子,只要我们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孩子们就能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毒品预防教学案例评比 郑菲菲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预防毒品教育案例
【案例背景】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的人数超过10万,1000多万吸毒者丧失劳动能力。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近110万,其中有80%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青少年已成为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从不成熟逐步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好奇心与模仿性很强,而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偶然性,可塑性较大,很容易沾染毒品,染上吸毒恶习。所以让学生来认识毒品、认清毒品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在他们观念里树立一生远离毒品的健康人生观,至关重要。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有关毒品预防知识教育,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增强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人。
【案例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名称;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抵制毒品。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知道吸毒是违法犯罪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4、学会一种拒绝毒品的方法,能够保护自己不受毒品的侵害。【教学重点】了解毒品知识及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禁毒意识,自觉远离毒品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毒品
1.播放视频:黄飞鸿片段,新闻:莫少聪在京涉嫌吸毒被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毒品的危害。
2.认识毒品和种类。
二、了解毒品,感知危害。
1、课件出示关于一些吸毒者惨状的图片,案例,视频,学生观看后说感受。
2、学生自主讨论毒品的危害。
3、教师归纳毒品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
2、对家庭的危害。
3、对社会的危害。
三、吸毒违法,远离毒品
1、通过提问“吸毒是个人的事吗?”,让学生明白有关毒品的相关法律法规。
2、由对明星吸毒的理由评价,引导学生树立远离毒品的观念。
3、学生讨论:如何拒绝毒品?教师小结拒绝毒品方法。
四、总结升华,深化情感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朗诵诗歌,深化主题。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认识毒品 视频:电影《黄飞鸿》梁宽
师:这位是谁?他给你的感觉如何? 生:梁宽,阳光开朗,很调皮……
师:这位大家印象中《黄飞鸿》里那个调皮捣蛋的梁宽,那么阳光的形象,却被近期一则新闻给破坏掉了,我们来了解下在他身上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了。新闻:莫少聪在京涉嫌吸毒被抓
师:新闻中的莫少聪给你的感觉如何? 生:无精打采,黑眼圈很重,没精神…… 师:他为什么这个样子? 生:吸毒了。
二、了解毒品,感知危害。
师:什么是毒品?它的种类有哪些? 生:海洛因、鸦片、摇头丸…… 师:(课件出示毒品图片及资料,师随机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止咳水,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容易感染疾病,服用过量,还会导致夭折。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认识形形色色的毒品。
(教师通过课件,图文并茂的向学生介绍形形色色的毒品,让学生学会识别常见毒品)
(1)教师介绍:大麻、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
(2)先用图片出示它的样子,请学生猜这是哪种毒品,然后再简单介绍这种毒品。
A、吗啡作为药用有很强的止痛作用,但如果不是用于医疗目的的滥用却比鸦片更容易使人上瘾、毒性也更大。
B、海洛因是一种容易上瘾且上瘾后又极难戒除的毒品,也是目前我国吸毒者吸食和注射的主要毒品之一,它的外观一般呈灰白色粉末状,故俗称“白面儿”。C、冰毒是苯丙胺类兴奋剂中对人危害最大的一种毒品,因其外观与冰很相似,故称之为“冰毒”。
D、大麻是当今世界上最廉价最普及的毒品。通常所说的可制造毒品的大麻,是指印度大麻中的一种较矮多分枝的变种。长期吸食大麻者,表现为呆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判断力损害等。E、摇头丸又称“疯药”、“狂欢丸”、“狂喜丸”,是致幻型苯丙胺类兴奋剂毒品,形状通常为五颜六色的片剂,有的片剂上还有图案或文字。人服食后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同时,可能使人出现暴力攻击倾向,极易引发犯罪。另外,服食摇头丸还伤及人的内脏,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请学生观看一小段服用摇头丸后的视频,提问:他们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太可怕了!他们好像疯了一样!怎么都是年轻人啊? 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一定要远离毒品,否则会死的。你们还那么年轻,太可惜了!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毒品可能会带来死亡,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毒品的危害。(出示一组吸毒人员、家属图片)下面我们具体讨论下毒品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全班分为三个组,每一组分别选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代表本组发言,比一下究竟哪一组观点更全面。讨论时间三分钟。分组讨论:
(1)吸毒对个人有哪些危害?(2)吸毒对家庭有哪些危害?(3)吸毒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那么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
(1)毒品会摧毁健康,它能摧毁人的消化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还会患上传染性病及“爱滋病”。
(2)毒品令吸毒者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败坏社会风气,导致堕落、犯罪,进而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师: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是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嘴唇焦黑,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己,而且害自己的家庭,害自己的国家。
三、吸毒违法,远离毒品
师:我们知道了吸毒的危害,那么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 生:不对,吸毒是违法行为。
师:对,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毒成瘾人员,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拒绝接受戒毒的,“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刑法》具体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12种罪名。对涉毒行为将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此外还有: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
《禁毒法》第四条确定: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师:通过对法规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吸毒不是个人行为,而是是违法行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师:既然吸毒是违法行为,而且有这么大的危害,那为什么有些人还要去吸毒呢?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些吸毒的人,你如何看待他们吸毒的理由呢? 导演谢东:第一次吸毒是遭人“暗算”
谢东向警方说,他染上毒瘾,是2002年参加一个party时,有人给他喝了一瓶饮料,喝完之后,他觉得十分兴奋,平时不爱跳舞的他,却忍不住在场子中狂舞起来。事后,有人告诉他,他喝的饮料里很可能被人放入毒品。不久之后,谢东发现自己瘦了很多,吸毒能减肥,谢东被这个发现迷住了,慢慢地他就染上了毒瘾。
歌手萧淑慎:吸毒让我感到平静!
别人不吸,我敢吸,叫“特立独行”;别人都吸,我不吸,岂非“不识时务”;一则可彰显身份特殊,胆敢违法犯纪,二则也可借此融入演艺圈,别让他人小瞧了自己。
演员蔡裴琳:吸毒是因为是她爱玩,误交损友才碰毒。歌手景岗山:吸毒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 主持人胡瓜: 坦承在家中好奇吸食
演员朱洁:在反映戒毒的电影《长大成人》中饰演女主角因体验生活而导致吸毒成瘾 师: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可他们却选择了吸毒。你看待他们吸毒的理由呢?为了这样的理由去吸毒,值不值呢? 生:不值得
师:你会不会去吸毒? 生:不会
师:很好,不论为了什么理由而去吸毒都是得不偿失的,都是错误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抵制毒品,远离毒品。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中学生却成为了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出示:少年吸毒图片
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死于吸毒的人数超过10万,1000多万吸毒者丧失劳动能力。截至2008年底,全国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近110万,其中有80%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
师:生活中,如果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老师为你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概括出一下五个方法:(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2)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4)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5)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四、总结升华,深化情感
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如花的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要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抵制毒品,不参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如果发现有亲人涉毒要及时举报。最后我们来朗诵一首诗歌。《毒品真是害人精》
说毒品来道毒品,毒品真是害人精。一朝被它沾染上,好比毒蛇缠上身。毒瘾发作苦难言,丑态百出难自尊。为买毒品毁家财,换来白粉毒缠身。道德法律全不顾,毫无人间羞耻心。只要能够过把瘾,当猪当狗也甘心。毒品又是吸血鬼,吸干鲜血百病生。骨瘦如柴无人样,死亡逼迫细无声。劝君远离毒魔鬼,宝贵生命要自珍。人生道路多坎坷,一朝失足千古恨。罂粟美丽别欣赏,对毒莫存好奇心。禁毒诫言要牢记,诚告南来北往人。
【案例反思】
为了寻求合适的教学起点和切入点,我在课前对学生作了一次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毒品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因此,我安排学生开展毒品危害的资料搜集活动。通过课前准备,学生们通过动手查阅资料,增进了对毒品的认识,为课程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学本节课,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收到了较好效果。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采取大量的媒体资料,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及事例等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与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生发言大胆,应答积极,思维比较活跃。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从不成熟逐步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好奇心与模仿性很强,对明星的追求开始萌发,容易受到明星的一些行为影响。再加上我考虑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创设出适合教学开展的情境,所以采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明星人物吸毒事件作为导入,在这种明星吸毒前后的强烈对比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吸毒对一个人的身体、精神的损害。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了毒品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他们心灵的震撼。其后,在教学过程中,继而让学生对众明星吸毒的理由进行评判,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什么理由去吸毒,都是错误的行为,从而树立憎恨毒品、远离毒品的意识。
2、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在面对毒品诱惑时,该怎么办?”,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一次调动了起来。教师引导激励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总结一些其实可行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最后让学生朗诵诗歌《毒品真是害人精》,进一步感受毒品的危害,树立起“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本课需要进一步思考之处:
一是小组交流的环节较无序没有保证课堂活动的按计划实施。
二是学生搜集资料零散,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深,在分析危害时显得困难,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这点,适当补充一些案例,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第四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磁感应强度》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3、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
4、会用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4、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由个别事物的个性来认识一般事物的共性的科学方法。
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 徐军
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同时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力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复杂,怎样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即通过从电场的基本性质入手寻找描述电场的物理量,让他们类比从磁场的基本性质着手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这样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这样设计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活动以增进学生对类比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其中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老师不能包
办代替。物理教学要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从重视和设计学生体验学习入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去经历、感受。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与电流元的关系,然后类比电场比值法定义磁感应强度。
五、教学手段
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
(二)引入新课
磁场不仅具有方向,而且也具有强弱,为表征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就要引入一个物理量。怎样的物理量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今天我们用相类似的方法来学习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三)进行新课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想想,电场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对磁场我们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研究。
物理学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亦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问题: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
同学分析讨论后结果:不能。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既无法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提问:那么通过什么来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呢?磁场除了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力的作用,还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角度去研究。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板书)
研究电场时我们通过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与电量的比值定义电场强度。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但要使导线中有电流,就要把它连接到电源上,所以孤立的电流元是不存在的。那我们怎样研究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呢?可以在磁场的强弱和方向都相同的匀强磁场中,研究较长的一段通电导线的受力情况,从而推知一小段电流元的受力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长度、电流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 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比较磁场力的大小,分别接通“
1、2”、“
1、3”和“
1、4”可以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电流强度由外部电路控制。
(1)先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通电导线长度一定时,电流越大,导线所受磁场力就越大。(2)然后保持电流不变,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电流一定时,通电导线越长,磁场力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又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即与i和l的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bil,式中b为比例系数。
问题:比例系数b有何物理意义呢? 演示:在不同的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做上面的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
图1(1)在同一磁场中,不管i、l如何改变,比值b总是不变的。
(2)i、l不变,但在不同的磁场中,比值b是不同的。
可见,b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在电流i、导线长度l相同的情况下,电流所受的磁场力越大,比值b越大,表示磁场越强,所以我们就用这个比值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即将这个比值定义为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板书)
a、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即b=f/il 说明:如果导线很短很短,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c、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t。1 t=1 n/am 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亦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见教材p84表3.2-1)
(四)小结
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亦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a、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
即b=f/il b、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b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c、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国际符号是t。1 t=1 n/am 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亦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五)板书(内容与小结相同)
(六)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电导线受磁场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b.通电导线在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受力一定大
c.放在匀强磁场中各处的通电导线,受力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 d.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跟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就是通以电流i、长为l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i、l的乘积的比值
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一定没有磁场
c.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a处时受磁场力比放在b处大,则a处磁感应强度比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
d.因为b =f/il,所以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通电小段导线il乘积成反比-2
3、一根导线长0.2m,通过3a的电流,垂直放入磁场中某处受到的磁场力是6×10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_____t;如果该导线的长度和电流都减小一半,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_____t。
(七)作业:
1、课下阅读课本第85页科学漫步《地球磁场与古地质学》
2、完成p85“问题与练习”第1、2、3题。
七、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即:学生通过类比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这一探究过程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体验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磁感应强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通过课前复习,创设本节课学习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理解和主动发现,学生动的多了,说的多了,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宗旨,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的欲望。
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也只有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才能让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与步骤,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篇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
《
山西师范大学物信学院 0904管驹
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
气化和液化》
课题: 《汽化和液化》
【课本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设计好演示和随堂小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他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的能力。
(3)初步认识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设计说明】: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新理念:生活---物理---生活。如:从学生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中,猜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又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释干手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还需通过实验来认识。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本节课也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力图体现这一点。如:“蒸发吸热”和“液化现象”由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利用“坎儿井”的图片,在教学中渗透了节水的观念,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结尾部分采用抢答活动,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料。本节课运用课件教学既可增加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设备和用具】:多媒体演播室、自制《汽化和液化》教学光盘、烧杯、酒精、水。
【学生自备器材】:一把金属小汤勺、一次性灯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酒精、棉签两根、温度计两支、冰块少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来到美丽的大连(用水写“大连”),我来自福建著名的武夷山脚下,欢迎大家到武夷做客(用酒精写“武夷)。今天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老师真的很开心,相信同学们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师:嗨,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
生1:消失了。
师:到哪儿去啦? 生2:变成气体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汽化和液化〉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板)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引入蒸发
师:刚才大家看到黑板上的字消失了这种汽化现象就是蒸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
生:地上的水逐渐消失。
师:很好,有没有同学会说只有夏天地上的水会干,而冬天却不会变干呢?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板)
一、蒸发 1.什么叫蒸发
师:刚才黑板上先写的字更迟消失,说明什么呢?说明蒸发有快慢。下面我们就研究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问题。大家请看这是一件刚洗过的湿衣服。〈情景:一件湿衣服〉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生:在阳光下晒干得快,用电吹风吹。
生:拧干,摊开来。
生:挂在通风处。
生:用电熨斗熨;烘干机烘。
生:甩干后干得快。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生: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多少。师:蒸发快慢与这些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如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些因素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呢?像校运会上要比赛100米的成绩,要分成甲乙丙丁组,而不让12岁的同学和18岁的同学一起比呢?
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讨论,再提问)生: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证其他因素都不变。
师:很好,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现在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你该怎么设计每个研究实验的步骤呢?请大家议一议(讨论,再提问)。
生:在两个瓶盖上都滴两滴碘酒,让它们的面积一样,一个用打火机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哪个碘酒干得快。
师:他说的这几个因素有没有控制好,请注意用打火机加热时别让碘酒烧着了。师:如何让表面气流不同呢?
生:用纸片扇。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
生:不能
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
生:一个瓶盖滴一滴,一个瓶盖滴两滴(或用棉签抹开)师:这样能行吗?(生齐答:不行)请再想一想该怎么办? 生:都滴两滴,一个瓶盖晃动一下让表面积更大。
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比一比哪组同学实验完成得快,且观察得仔细。请第一、二组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第三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师:如果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以根据你们的兴趣再研究别的因素。
(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师:很好,这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
(板)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
生:?? 师: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希望蒸发快些,可有时又尽量使蒸发慢些。
师:(图片、录像片段)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蔬菜保鲜,人们常将蔬菜用保鲜袋包起来并放入冰箱。这是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呢?
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同学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节水意识。
(四)蒸发吸热
师:除了水能蒸发外,各种液体都能蒸发。液体蒸发过程还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乙醚蒸发”的实验,大家猜一猜,随着乙醚的蒸发,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发录像)
生:可能乙醚会消失 〈现象〉:烧杯与泡沫块粘在一块儿,并且杯底的水结冰了。生:哇!
师:为什么杯底水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感到凉)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按实验步骤一步步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学生实验]:(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
(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
(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
结论: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简单分析“杯底水结冰”的原因:因为乙醚蒸发时要从周围吸热,使水的温 篇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
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综合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
【学情分析】
1、本人所教学校属于农村薄弱学校,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通俗的讲就是十分“懒笔”,但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规律的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而不是结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上课的内容,学生会将结论记住,在课堂上机械的,剧本式的配合老师,没有深入的思考,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要求学生预习。
4、面对新现象,新问题,且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本节内容,数学运算,物理理论要求不高,适当地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选择探究式教学是最佳的途径。
5、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探究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难点: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与原来磁场之间的关系。
定律内容表述中阻碍二字的理解。
【设计思想】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整节课主要采用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结合实验探究总结楞次定律的内容,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把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放在重要位置。总体教学布局如下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师(演示):用方形线圈在磁场中来回切割,导致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左右来回摆动。
问:大家是否注意到,不同的切割方向,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由那些因素决定?遵循什么规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过程。
1、教师启发,完成电流方向的指示设计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什么呢? 生: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
师:如何指示呢?有那些实验器材可以被我们所利用?
生: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a:利用电路改装实验中的表头,没有电流时,指针在表盘的中央,当电流从不同的接线柱流入时,指针的偏转方向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指针的偏转方向判定电流的输入方向。b: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二极管串连接入闭合回路,当二极管发光,表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二极管的导流方向一致。
(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体现,导致学习热情高涨)
师:该设计怎样的电路来查明电流方向与电表接线柱,或者是电流方向与二极管发光的关系?
生:(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完成设计,对不同的结果给予适当的可行性评价)
师:(从同学的设计中,找到最佳合理设计)如图所示:
师:按照设计的方案,连接电路,辩明指示的方向并做简要的交代。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十二、五科研教学案例 二
课题: 《汽化和液化》
北郭一中张顶晨
【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除了让学生做好实验外,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相互交流启发,展开讨论,并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在思维上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了解探究实验过程。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学中多让学生接触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辩识能力,让学生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
(3)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4)知道液化现象。
(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教学构思与设计】: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新理念:生活---物理---生活。如:从学生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中,猜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又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释干手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要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还需通过实验来认识。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本节课也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力图体现这一点。如:“蒸发吸热”和“液化现象”由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法。“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初步认识科学及其
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利用“坎儿井”的图片,在教学中渗透了节水的观念,使学生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结尾部分采用抢答活动,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 师:大家好,(用水笔写:“大家好”)今天看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老师真的很开心,相信同学们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师:嗨,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
生1:消失了。
师:到哪儿去啦?
生2:变成气体了。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汽化和液化〉我们将像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板)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二)引入蒸发
师:刚才大家看到黑板上的字消失了这种汽化现象就是蒸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吗?
生:地上的水逐渐消失。
师:很好,有没有同学会说只有夏天地上的水会干,而冬天却不会变干呢?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板)
一、蒸发 1.什么叫蒸发
师:刚才黑板上先写的字更迟消失,说明什么呢?说明蒸发有快慢。下面我们就研究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问题。大家请看这是一件刚洗过的湿衣服。〈情景:一件湿衣服〉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生:在阳光下晒干得快,用电吹风吹。
生:拧干,摊开来。
生:挂在通风处。
生:用电熨斗熨;烘干机烘。
生:甩干后干得快。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生:温度高低,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多少。
师:蒸发快慢与这些因素到底有什么关系?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比如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同时改变这些因素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呢?像校运会上要比赛100米的成绩,要分成甲乙丙丁组,而不让12
岁的同学和18岁的同学一起比呢?
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讨论,再提问)
生: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证其他因素都不变。
师:很好,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即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变化,而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来研究它们间的关系,现在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有:三个酒瓶盖、打火机、碘酒、滴管、硬纸片等,你该怎么设计每个研究实验的步骤呢?请大家议一议(讨论,再提问)。
生:在两个瓶盖上都滴两滴碘酒,让它们的面积一样,一个用打火机加热,一个不加热,观察哪个碘酒干得快。
师:他说的这几个因素有没有控制好,请注意用打火机加热时别让碘酒烧着了。
师:如何让表面气流不同呢?
生:用纸片扇。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
生:
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
生:一个瓶盖滴一滴,一个瓶盖滴两滴(或用棉签抹开)师:这样能行吗?(生齐答:不行)请再想一想该怎么办?
生:都滴两滴,一个瓶盖晃动一下让表面积更大。、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比一比哪组同学实验完成得快,且观察得仔细。
请第一、二组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第三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师:如果实验完成快的小组可以根据你们的兴趣再研究别的因素。
(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师:很好,这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
(板)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
师:生活中很多时候是希望蒸发快些,可有时又尽量使蒸发慢些。师:(图片、录像片段)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蔬菜保鲜,人们常将蔬菜用保鲜袋包起来并放入冰箱。这是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减慢水分的蒸发呢?
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见水是多么重要的资源,同学们一定要从小树立节水意识。
(四)蒸发吸热
师:除了水能蒸发外,各种液体都能蒸发。液体蒸发过程还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乙醚蒸发”的实验,大家猜一猜,随着乙醚的蒸发,将会发生什么现象?(播发录像)
生:可能乙醚会消失„„„„
〈现象〉:烧杯与泡沫块粘在一块儿,并且杯底的水结冰了。
生:哇!
师:为什么杯底水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感到凉)接下来再跟老师一起按实验步骤一步步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做)[学生实验]:(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
(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
(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
结论:液体蒸发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简单分析“杯底水结冰”的原因:因为乙醚蒸发时要从周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达到凝固点而结冰。
师: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在坐的同学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
生:游泳上岸感到凉,因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要从身体吸热,使体表温度降低感到凉。
(五)液化
师:回答得很好,生活中还有许多蒸发的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蒸发应用的实例,下节课来汇报。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现象的研究,我们下节课专题讨论。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
[演示]:电热棒烧开水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是水蒸气 〈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
[学生探索实验2]: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有否变化?
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师:请同学们来分析刚才看到的“白汽”是怎么形成的。
生:„„„„
师:教室的空气中也有许多水蒸气,同学们能不能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呢?请同学们回去做一做。
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家中浴室的镜子在洗完澡后都会变模糊?
师: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师:关于气体液化的其他知识希望同学们回去自学课本并进入“相关知识链接”详细了解,下节课来汇报。
(六)学生抢答
师:画面中的现象你会解释吗?
1.湿手在干手器下,一会儿手上的水就不见了。
2.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是饮料瓶被冻裂而渗漏吗?
3.装水的纸锅可以烧水,当水烧开时,纸锅却不会燃烧。
4.喝开水烫嘴时,常向水面吹气并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水。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了解本节所学的蒸发、液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说出自然界中存在的液化现象。
2.自学液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如:在“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实验设计有理有节,使整堂课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进行。
本节课中采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的主要是文字、画面、录像等能够交互式处理的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捷、和谐、方便、环保。课前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乙醚蒸发”、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湿手在干手器下很快变干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实验室通风橱拍摄的“乙醚蒸发”这段录像,不仅环保,而且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一次次达到高潮。
当然,在教学中由于容量大,老师担心上不完课,有时也表现出太心急,不能让学生充分思考。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