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考教学设计00431名称解释
教学系统: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作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是指教学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习需要:某一特定情境下,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态与应该达到的或所期待达到的状态的差距。
教学目标(或者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内容: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学内容的编排:对已选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组织编排,使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理性。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解释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类教学内容的分析。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使用卡片的方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讲授法: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厌世,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训练和实践法:是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合作学习法:是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社会性建构理论。这种方法主要是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法:是教师师范和学生模仿来教与学如何有效、灵活的运用内外部肌肉获得某种技能的方法。强化法:又可分为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两种形式。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以价值判断。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
自身评价:既不是在被评价群体之内确立基准,也不是在群体之外确立基准,而是对被评价的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相比较,或者是对他若干侧面进行比较。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教学媒体。一般是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正常的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做“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定量评价: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学习环境:是一种场所;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是学习活动展示过程中赖于持续的情况和条件。(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
研究性学习: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习文件夹(又称档案袋评价):是由教师和学生搜集的、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的各类学习成果。二叉树探索法:是根据已学过感念的难易程度对问题进行仔细划分,并将它们按由易到难的程度线性排列。
电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像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文字脚本:是学科专业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描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还不能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校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用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做比较,找出两者之间讯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这是根据机构外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衡量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找出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论述题
阐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专题内容的确定 二,总体结构的设计 三,表达形式的选择 四,表现手法的设计
五,素材资料的选取和拍摄 阐述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 2,注重教学效率 3,实践经验丰富 4,自律性和独立性强 5,参与教学决策
网络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原则1,个性化2合作化
3,多媒体化4交互性5开放性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3 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 重视高层次的学习目标的评价 阐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 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 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 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 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7 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 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的组成要素 1 问题 相关的实例 3 信息资源 4 认知工具 5 会话与协作 6 社会背景支持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 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流程 1 项目定义 2 教学设计 3 系统设计 4 脚本编写 5 数据准备 6 软件编辑 7 试用评价 8 形成产品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
1 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 指导选题
3 组织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 4 实施研究
5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6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简答题
美国教学技术专家克内克提出的有关学习风格的内容及其框架
1. 信息加工风格(用归纳法陈式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佳、喜欢高冗余度、喜欢在训练材料时有大量正面强化手段、喜欢使用正面材料主动学习、喜欢通过触觉和动手活动进行学习、喜欢自定学习步调)的应用活动;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中,如何认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原来的教学中是否有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2、现在的教学传递方式右下吗?
3、教学是否吸引人,能否因此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耐力?
4、教学中是否明显地表现出没有达到教学2. 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器官(通过动态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印刷材料学习、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
3. 感情的需要(虚经常鼓励和安慰、能自动激发动机、坚持不懈、负责精神)4. 社会性的需要(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得到他们的喜欢、向他们学习)
5. 环境和情绪的需要(喜欢安静、有背景声或者音乐、弱光和低反差、一定室温、学习时吃零食视觉上的隔离状态白天或者晚上特定时间学习、喜欢某类座椅)利用ABCD模式编写二条教学目标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1.提供10道除法的算式,小学二年级学生能算出正确答案,准确率90%;
2.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所布置的7篇文章材料后,能撰文对两种古代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至少列举每种古代文化的5种特征; 3.新兵战士通过一个月的集训,应能在距离标准园靶50米之处,使用标准步枪在20秒以内射击5次,至少有4次击中靶心; 简述电视教材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论述)
1、专题内容的确定;
2、总体结构设计;
3、表达形式的选择;
4、表现手法的设计;
5、素材资料的选取于拍摄;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由哪几方面组成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3、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4、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5、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的本质是什么
1、设计活动具有普遍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认识活动;
2、是一种重要的后理性认识活动;
3、设计活动的主体是设计者,客体是理论本身;
4、设计活动是一种理论
目标?
5、课程中是否增加了新的学习目标?
6、学习者的组成有变化吗?
1、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
2、设计课题的认定;
3、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简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容易出现的倾向
1、忽视教学目标分析;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3、忽视自主学习设计;
4、忽视教学结构设计;
简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论述)
1、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突出
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板;
7、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哪四个层次
1、机构层次的系统;
2、管理层次的系统;
3、教学层次的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 说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教学系统的前段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2、教学目标(学习结果)的分析和设计
3、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4、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价;
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论述)双主模式的教学设计流程有哪些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者“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教学系统设计有哪些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包含学习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
2、教学系统设计师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的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列举教学内容分析方法2次
1、归类分析法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
4、信息加工分析法
5、使用卡片的方法
6、解释结构模型法
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2次)
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3次
1、教学目标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2、教学目标描述具体的行为表现,能为教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过程;
简述教学内容组织编排遵循的原则
1、有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
4、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
实时同地CSCL2、非实时同地CSCL3、实时远距CSCL4.、非实时远距CSCL
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哪几个系统构成2次 教学内容系统、虚拟实验系统、学生档案系统、诊断评价系统、学习导航系统、学习工具系统、协商交流系统、开发的教学环境系统
简述成人学习者特征(论述)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
2、注重学习效率
3、实践经验丰富
4、自律性和独立性强
5、参与教学决策
简述电视教材的教学特点和电视特点
教学特点:
1、具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2、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3、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电视特点:
1、视听结合,多维度呈现教学信息;
2、存储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3、传送方式多样化,适合多种教学方式; 简述教学情境的概念及类型2次 广义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类型有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
简述进行协作学习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2次
1、要建立起协商群体;
2、教师提出问题要
具有可争论性;
3、学习过程可控,将就学习效率;
简述教学设计的含义
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是系统计划和规划教学的过程、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
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2、内容符合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简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论述)
1、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 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要体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分别应注意哪些方面
1、强调教育学的结合;
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简述一般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论述)
1、项目定义
2、教学设计
3、系统设计、4、脚本编写
5、数据准备6.、软件编辑
7、试用评价
8、形成产品;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归类分析法
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最有效手段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确定分类方法后,可用图式或者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简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主要用于动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由
1、动作定向;
2、参与性联系;
3、自主练习;
4、技能的迁移;
简述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及工作步骤 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工作步骤:
1、制定评价计划;
2、使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3、归纳和分析资料;
4、报告评价结果;
简述网络课程和各类电子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媒体指标、附加分
二级指标:教训内容水平、科学思想水平、交互反馈水平、媒体规范水平;软件运行水平、软件操作水平、辅助功能水平;媒体质量水平、整体设计水平、智能化水平;
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
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
4、重视可操作性;
1、情境的创设;
2、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3、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4、反应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简要回答奥苏泊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实质是指符号表示的概念,以非任意的方式和在实质上(而不是字面上)同学习者已经知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奥苏泊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条原理。认为有意义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者方式,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论述)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
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学习目标)
根据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作用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多媒体教学软件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1、课堂演示型;
2、学生自主学习型;
3、模拟实验型;
4、训练复习型;
5、教学游戏型;
6、资料、工具型 阐述网络课程的编写过程 分析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 2 突出课程特色,确定教学功能 3 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系统结构 4 划分栏目内容,设计屏幕版面 5 编写脚本卡片,收集素材资料 6选择编著工具,建立片段模型 7 开展教学试验,进行评价修改 8 不断充实完善,登记上网发布
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由哪几方面组成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3、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4、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
5、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阐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特点
2、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简述一般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论述)
1、项目定义
2、教学设计
3、系统设计、4、脚本编写
5、数据准备6.、软件编辑
7、试用评价
8、形成产品;
第二篇:会议名称解释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期间,为引领同学们爱党爱国!要学习网学长整理了一些资料,给还不了解的同学们普及一下知识哦
一、党的会议
1、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八大‛
2、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解释: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意思是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五次全体会议)
二、人大会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简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开的第三次会)
2、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简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解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开的第22次会)
三、政协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简称: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解释: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委员开的第三次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至现在第十六次了,常称为届而每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出中央委员会,此届委员会每一次会议称为‚中‛,一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后马上举行,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几次就是第几中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中央委员会会议,可称为第十六届二中全会,就是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
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八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个是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
几届是指第几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几中是指第几次会议,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说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党代会的专用名词:‚几届几中全会‛
1.‚届‛:用于定期的会议,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每届任期5年。但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九大直到1969年才召开,而十大、十一大均比党章规定提前一年召开,到了1982年的十二大及以后各次党代会,才真正按‚八大‛确定的党章的规定,5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某次党代会的中央委员会议为‚几届几中全会‛。2.‚中‛:是指中共中央委员会议,如‚七届二中全会‛就是指七大的党代表选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委员会议。
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
几届指的是第几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几中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当代表们回到各地,剩余常驻北京机构,即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常务工作,旅行相关职能。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大约每五年举行一次。在闭会期间,就由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相关职能,会议的时间大约是每年一次,但是在全国代表大会年,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相关问题较多,因而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一般就会举行第几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中、二中甚至三中等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汇总
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四大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五大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当时革命的中心武汉召开。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的塞列布若耶乡间别墅召开。
大会的中心任务是: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七大的预备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七大‛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八大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八大召开的目的和宗旨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号召全党要继承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九大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在预备会上提出九大的任务是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它成为九大的指导思想。
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
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肯定‚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把‚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认定为‚客观规律‛,预言‚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将长期存在‛,把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列为首要任务等,这就全面肯定和继承了‚九大‛的错误,使‚左‛倾思潮延续下去。十一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内容是:第一,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批判了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公式,揭发了他们篡党夺权、策动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阴谋,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第二,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因此,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十三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1)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关于经济发展战略;(4)关于经济体制改革;(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6)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7)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十四大
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十五大
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会议还通过了中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七大
2007.10.15—21 北京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几大,是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几届几中全会,是指党的中央全会。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十六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我们平时简称的‚中央‛、‚党中央‛或‚中共中央‛。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现任中央委员会是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称为‚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一般来说,每一届中央委员会总共召开五至六次全体会议,分别简称为‚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XX届X中全会‛,就是这样产生的。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每届中央全会的主题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要选举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并就当时面临的主要政治经济问题进行研究。通常党的总书记会在会上作政治报告。每一届中央全会的第一次会议,主要是选举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包括选举中央政治局等。其他每年一届的中央全会,通常都是研究当时的重要问题。
举例来说。党的十六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届二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拟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并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六届四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年表: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3年11月17日~12月3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87年3月25日~4月11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1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18日)
第三篇:合同法名称解释
1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意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由当事人依照其自由意思决定而产生的债。
3法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债。
4按份之债:指债的一方主体的数个当事人之间,各自按照一定的份额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债,包括按
份债权和按份债务。
5连带之债:指作为一方主体的数个当事人中的任何一个当事人,都有权请求对方履行全部债务或者都负
有向对方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全部债权债务关系,因债务的一次性的全部履行而消失的债。
6选择之债:指债的履行标的为两种以上,当事人可以从中选择其一来履行的债。
7种类之债:以种类物为标的的债。
8合同: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9第三人合同: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了权利或约定了义务的合同。
10利他合同:指当事人为第三人设定了合同权利,由第三人取得利益的合同。
11双务合同:指双方当事人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
12单务合同:指仅有一方当事人负给付义务的合同。
13要式合同:指法律或当事人要求必须具备一定形式的合同。
14实践合同:指除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须交付标的物或完成其他给付才能成立合同。15诺成合同:指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的合同。
16典型合同:指法律设有规范,并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
17非典型合同:指法律尚未特别规定,亦未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
18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
其内容须是确定或者可以确定的。
19承诺:是受要约人作出的同意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0合同权利: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以保有的权利。
21合同义务:合同依法生效后,对当事人之间具有约束力的,必须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
22给付义务:缺
23原给付义务:指合同上原有的义务。
24次给付义务:指原给付义务在履行过程中,因特殊事由演变而生的义务。
25主给付义务: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类型的基本义务。
26从给付义务:指不具有独立意义,仅具有补助主给付义务功能的义务,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的义务。
27附随义务: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诚实信用原则,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逐渐发生的保护性义务。28缔约过失责任:指在合同缔约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合同义务,造成了
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因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9不真正义务:是指合同关系中非违约方的损害减损义务。
30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31免责条款:指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为免除或者限制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未来责任的条
款。
32信赖利益:指当事人相信合同能够有效成立,但因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所受损失,包括直接损
失和间接损失。
33固有利益:缺。
34履行利益:订立合同时所能期待的利益。
35合同相对性:缺。
36合同成立:订约双方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7合同生效: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法律拘束力,即对合同当事人乃至第三人发生强制
性的拘束力。
38未生效合同:为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及效力待定合同的统称。
39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相违背,并造成损失。
40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缔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作出违背自己真实意愿表示的行为。
41胁迫:指行为人一方以未来的不法侵害相恐吓或现时的身体强制,使对方违背自己真实的意思所作的表
示。
42双务履行合同中的抗辩权:是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相对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
其债务的权利。
43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先后顺序时,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未按照约定履
行义务,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44先履行抗辩权: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
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不符合债的本旨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45不安履行抗辩权:先给付义务人在有证据证明后给付义务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者转移财产,抽逃
资金以逃避债务,或者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以及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
时,可中止自己的履行;后给付义务人接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后,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先给付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
45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
因发生情势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或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饽于诚信信用(显失公平)时,则应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的法理
46预期违约:未到期的拒绝履行
47现物要约:是指未经消费者订购而邮寄或投寄商品,即以现场作为要约的具体内容,又被称为预定物给
付。
48房地产订购书: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是为订正正式的商品房预售合同而签订的预约。49履行延迟:是指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债务人能履行债务而未履行债务。
50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
51积极侵害债权(加害履行):是指债务人的履行有瑕疵,且因其瑕疵而致债权人受履行利益以外的损害的情形。
52主观不能:只有债务人不能履行的给付不能
53客观不能:没有人能够履行的给付
54债的保全:是债权人为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放减少而危害其债权,对债权的关系以外的第三所采取的保
护债权的法律措施。
55代位权:债务人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而物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力而害及债权人债权
实现时,得以自己的名字戴维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56撤销权:当债务人所为的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该
行为的权利。
57债的担保:法律为保证特定债权人利益的实现而特别规定的以第三人的信用(保证)或者以特定财产,保障债务人履行义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制度。
58人的担保:是指以第三人的信用保证债的履行的担保方式。
59物的担保:是指直接以一定财产来作债权担保的担保方式。
60浮动抵押: 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是的动产优先受偿。
61固定抵押:
62保证:作为债的担保的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作保证人担保债务履行债的制度。定金
法则: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63定金: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为确保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制度给另一方的一定款项。
64定金法则: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到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65一般保证:是指保证人仅对债权人不履行债务负补充责任的保证。
66连带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与债务人负连带责任的保证。
67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保证人于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而无效果前,对于债权人得拒绝清
偿保证债务的权利。
68债务移转:在维持债的客体,内容同一性的前提下,将债务人所承担的债务移转于第三人负担的一种双
方法律行为。
69抵销:债的当事人双方因相互负有同种类的给付义务而将两项债务相互充抵。
70提存:债务人在其债务已到履行期限,因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债务人履行义务,或者因债务人的地址不明等原因无法向债权人履行义务,通过一定程序将其履行的标的物送交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公证部门)存放。
71混同:债务人与债务人因某种原因合为一盆,即双方当事人合为一方。
72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一起表示,使合同自
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
73合同终止:合同关系在客观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
75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民事法律后果。
76无效合同: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上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77有效合同:
78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确定违约责任承担的法律原则。
79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应以该当事人的主观过错作为确定
违约责任构成的依据。
80严格责任原则:是指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就应当承
担违约责任。
81公平责任原则:
82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事实。
8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84减损规则:
85瑕疵担保责任:就是出卖人就标的物本身应向买受人所负担的无瑕疵的担保责任
86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就出卖标的物本身所存在的瑕疵对于买受人所负担的担保责任。
87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担保其出卖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完全移转与买受人,第三人不能对其标的物主张任何权利。
88标的物意外灭失风险:是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所
造成的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89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90分期付款买卖:买受人将其应付的总价款按照一定期限分批向出卖人支付的买卖。
91样品买卖:是指当事人双方约定一定的样品,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应与样品具有相同品质的买卖。92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该赠与的合同。
93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94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95转租:是指承租人在不脱离原租赁关系的情况下,将承租物又出租给次承租人的情形。
96承租:是指原承租人脱离租赁关系,而由第三人成为新的承租人。
97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98融资租赁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
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99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100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
101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102技术转让合同:是指一定的法律主体之间就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或者专有技术
转让而订立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合同。
103行纪合同:是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104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
105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106仓单:仓单是仓储保管人应存货人请求签发的证明存货人财产权利的文书
107直接介入:委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
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
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108委托人的介入权: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
人。
109委托人的选择权: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
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
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
110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法律事实。111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害者,应付返还的义务。
112真正的无因管理:是指管理人知道是为本人管理事务,而具有管理事务意思的无因管理。
113不真正的无因管理:是管理人明知该事务是本人事务,而作为自己事务进行管理的情况。
第四篇:寺院建筑工程名称解释
山门:意为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
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天王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殿堂,一般是山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左右两侧是四大金刚,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尊
法物流通处:交流(买卖)佛教用品的地方
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观音殿:以观音为主尊的佛寺殿堂,称为观音殿,又名“大悲坛”。因为观世音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是救世最切者,所以命之为“大悲坛”。
由于菩萨又称“大士”,所以观世音为主供的佛殿,又称“大士殿”。如果供奉观音(中)、文殊(左)、普贤(右)三尊菩萨的佛殿,叫“三大士殿”;如专供观音一尊菩萨的,唱称“圆通殿”,因为观音曾有“圆通”的美名。
一般而言,观音殿或塑圣观音像、自在观音像,或供十一面观音,或供千手千眼观音,或供四十八臂观音,等等。由于观世音菩萨变化身很多,各地佛寺供奉多有不同。
配殿:清代陵制。位于隆恩殿前东西两侧。单檐歇山顶,一般为面阔五间,有前廊。东配殿是存放祝版和制帛的地方。也是每当大修隆恩殿临时供放神牌的场所。
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
藏经阁,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时,原藏经阁藏经移贮法堂,故法堂又称“藏经阁”。
方丈院是寺院主持所居之地,源于一丈见方之义。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他当时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故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菩萨是愿力第一。右手九环锡仗振开地狱之门,左手明珠照亮地狱之黑暗。放大光明,让受苦的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他的坐骑名叫善听。
药师殿 三圣殿是佛寺的重要配殿。“三圣”分“西方三圣”和“ 东方三圣”。
“西方三圣”是殿中主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侍为观世音菩萨,右侍为大势至菩萨。三圣都端坐于莲花座上,幢幡上绣满莲花,有的连殿中地上都雕刻着莲花图案。
药师殿也称药王殿,供奉“东方三圣”。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
建筑物门厅,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
禅堂,犹禅房。“坐禅堂”的略称,亦作“僧堂”,是众僧坐禅用的堂室,佛徒打坐习静之所。
延生堂是摆放消灾条的,主要是为了达到祈求长生和消灾得福的目的,往生堂则是为逝者做的亡灵超度法事。
伽蓝殿: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伽蓝神」,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
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
祖师殿殿正中是梁时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方是达摩六传弟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右方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其他宗派的寺院,也有在祖师殿内加祀本宗祖师像的
是供奉禅宗祖师的地方。当中为达摩禅师(将禅宗从印度带到中国), 左侧为禅宗六祖(实际创宗人), 右侧为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今日中国禅宗寺院规章制度)。
第五篇:教育法规名称解释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纠纷,为辅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受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受教育者在其合法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育行政复议: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多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判明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的归属,并决定是否给予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
教育行政诉讼法: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犯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教育行政赔偿;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1权利受到损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权利未受到损害就无所谓救济。2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到损害的权利的弥补。3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作用:1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犯行为的预防控制作用。3标示教育法治推进将教育法制度建设作用。
教育法制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其他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范围: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育法】规定的合法权益。可提出申诉。
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1提出申诉2对申诉受理3对申诉的处理。
教育行政复议的范围;1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教育行政强制的措施不服的。3对不作为违法,可以请求复议救济。4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5对侵犯其经意自主权的。6对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
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1专管恒定2诉权专属3标的确定4被告举证5不得调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1对行政处罚不服的。2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的经营自助权的。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给体恤金的。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拒绝履行义务的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9法律法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教育行政赔偿的特征:1侵犯主权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犯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犯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时一种法律责任。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职务行为主体。2职务违法行为。3损害4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