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文的游览顺序,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初读课文以后,我们制作了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第一句话)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第3自然第一句话)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话)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话)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四句过渡句去点明游览的景点,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昨晚老师要求你们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写“我们的学校”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小作文展示给大家听?

(要求:请学生先说清楚将学校景点分为几部分,然后再读过渡句。)

(点评:层次分明,运用词语准确的同学。)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老师跟随着你们的游览路线也重新游玩了一下我们的学校。师:课文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还领略了长廊的长而美——(学生接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图片)

师:当我们走完长廊后,就来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好雄伟啊,这是什么呢?(学生接读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图片)

师:作者就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了不同景物的特点。

二、学习4——6自然段,品读文本中的语言美。

师:现在让我们继续登上万寿山。

师:让我们细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1、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有黄色的、绿色的屋顶,朱红的宫墙,很美,写出了颐和园的古色古香。)

(“葱郁”说明了树木很茂盛,很绿,使人神清气爽。)

2、颐和园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个人读、男女读、齐读)

(用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湖水很绿、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过也不留痕迹。)

师:老师已经被这样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带着陶醉的感觉读一读。(朗读时故意把“滑”读成“划”。)

师: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是“划“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讨论。

师:作者就是这样准确地运用了这个“滑”生动描绘衬托出昆明湖的“静”。

师:请同学们用上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这句话,让昆明湖的静和绿也走进你的心里,把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滑过的情景表现出来。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已经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之中了。

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课文抓住昆明湖的哪些景色来写?

2、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些景点。

(请学生出来扮演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些景点,让学生切身体会这个景点作者主要抓住什么去描写?)

通过她的介绍,你感受到她主要抓住哪几个景色去介绍呢?

从下来万寿山,就是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出示画线的段落,描写出景点。(1——2学生介绍,板书: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写出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呢?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师:这么多的狮子,你能想像出它们的姿态吗?

出示小练笔: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点评学生的小练笔。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些美景。(出示图片)是啊,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面对这样美的景,清朝乾隆皇帝诗日:“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你想说什么?

感情升华。

三、拓展作业:

1、上网了解《颐和园》的其它景点,试着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注意表现出景点的特点)(中层生选做题)

2、学习《颐和园》的写法,把《美丽的校园》写完整。(后进生选做题)

3、记一次难忘的游览活动。(优生选做题)

板书:

18、颐和园

昆明湖:静、绿

昆明湖:长堤

小岛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喜爱之情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第二篇: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风光,进一步激发对中国世界遗产的探索,感受到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才华。

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按照游程的顺序学习,抓住写作的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美丽的颐和园的感觉,通过情感的影响。

教学困难: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方法的文本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

教学过程:

首先,要抓住文字的旅游顺序,检查导入。

老师:在课上,我们跟着作者来到被称为颐和园的皇家花园的天堂,阅读文字后,我们做了颐和园导游图,知道作者的旅游顺序是:

进入颐和园的门,绕过大厅,来到着名的长廊。(第二自然第一句)

完成了长廊,来到长寿山的脚下。(第三自然第一句)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像前面下面,大部分颐和园的景色在眼里。(第四自然第一句)

从长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五自然第一句)

老师:作者是通过四个过渡句来点 明代参观景点,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昨晚老师请你用这种写作方法写我们的学校,现在谁愿意展示你的小文章来听大家?

(请先让学生明确表示学校的景点将分为几个部分,然后阅读过渡句)。

(评论:结构化,使用词准确的同学。)

老师:同学写得很好,老师在我们的旅行路线上玩了一点儿。

老师:在文本中,我们遵循作者的旅行顺序,我们也欣赏长而美丽的走廊6自然节,读美国语言的文字。

老师:现在让我们去万寿山。

老师:让我们读一下文字,画出你认为美丽的地方。

免费阅读文字。

学生报告,读句子。

1,郁郁葱葱的树林,掀起黄绿色的玻璃瓦屋顶和红墙的墙壁。(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一起阅读)

(与黄色,绿色屋顶,花冠墙壁,美丽,写颐和园的古董)。

(郁郁葱葱的树木非常茂密,很绿,清爽。)

2,颐和园在昆明湖前面像一面像镜子一样的镜子,绿色像碧玉。

巡航,船在湖里慢慢滑倒,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个人阅读,男女阅读,均匀阅读)

(昆明湖写的句子很安静,非常绿色的湖,很清晰,湖很平滑,即使船没有留下痕迹。

老师:老师一直是这么美丽的陶醉,真的想用一种醉人的阅读感来阅读。(阅读计划时朗读。)

老师:为什么班上写了一条船,船在湖里向前,有滑而不是计划大家读书,经验。

学生讨论。

老师:作者是如此准确地使用这种滑溜的生动描述的昆明湖带出的静态。

老师:请学生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这句话,让宁静而绿色的昆明湖进入你的心,船,小船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里滑 场景被显示。

老师:听着学生朗读,我似乎一直在船线上蓝色的波浪,人们在画中间,美丽的。老师:从长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现在要求学生学习第五组自然节:1,文字捕捉湖面写的风景? 2,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阅读小组阅读,谈谈好的地方你也可以介绍这些景点作为导游。

(请学生出来的导游的角色介绍这些景点,让学生体验到的景点主要掌握什么描述?)

通过她的介绍,你觉得她主要抓几种风景介绍吧?

从下一个长寿山,是昆明湖。被长堤包围,路堤有几种不同风格的石桥,双方种植了无数的倒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远处,岛是一个绿色,树的角落里的宫殿暴露。游客通过长石桥,可以去岛上玩。石桥有十七座桥孔,称十七洞桥;桥梁栏杆有数百个石柱子,柱子雕刻有一只小狮子。这么多狮子,不同的手势,没有两个是一样的。

显示线的线条,描述景点(1-2名学生介绍,黑板:长堤,岛,十七洞桥)

老师:现在我们看看这段经文,写下17洞桥的特点吧?

石桥有十七座桥孔,称十七洞桥;桥梁栏杆有数百个石柱子,柱子雕刻有一只小狮子。这么多狮子,不同的手势,没有两个是一样的。

(桥洞,石柱,多于狮子)

老师:这么多狮子,你能想象他们的手势吗?

显示小练习:

在桥梁栏杆上有数百个柱子,柱子上刻有一只小狮子,他们有(),一些(),一些(...)这么多狮子,不同的手势,没有两个是一样的。

对小训练笔的学生的评论。

老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美丽。(显示图片)是啊,颐和园无处不在有一个美丽的景色,那是无止境的,我希望你有机会去详细的旅游。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景象,清代皇帝干隆诗:燕山最热情,无与伦比的风是昆明。你想说什么?

升华的感觉。

三,扩展操作: 1,互联网了解颐和园的其他景点,尽量使用笔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作。(注意表 显示景点的特点(中间做选举)

2,学习颐和园写,美丽的校园写完整。(选后做的问题)3,记得一次难忘的旅行。

第三篇:《颐和园》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关于写景的游记。这篇精读课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 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分析:

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如果教师在这时好好引导,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经有了很多游玩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游玩时的顺序,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对于游览顺序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悟进行朗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六、教学资源:

与课文相关联的拓展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科书,PPT。

七、教学策略: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这句话在哪?请说一说。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颐和园有几个特点?

2、师: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再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学生按自读提示学习)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作者最关注的是哪?(也就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3、感悟昆明湖的“静、绿”。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突出了湖水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接下来,我们就去昆明湖畔看看吧!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读着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

现在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颐和园,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所以在最后,作者不由得写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作业: 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中心)

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273间)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静 十七孔桥

美(画、花木)佛香阁

高 壮丽 排云殿

绿(以动衬静)狮子(姿态不一)美景说不尽 6

第四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和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爱美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文中那一幅幅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复习生词,引读词语,看,那高耸的——佛香阁闪闪发光,下面的——排云殿金碧辉煌

远处的——城楼隐约可见,桥上的——狮子姿态不一

佛香阁

排云殿

城楼

狮子

闪闪发光

金碧辉煌

隐约可见

姿态不一 还有那

朱红的葱郁的 长长的数不清的 宫

柳 树......二、理清脉络。

1.找中心句。

由这一幅幅画面组成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2.理顺游览线路。

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那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呢?请你画上波浪线,再读一读。生活动。

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游了那几个景点?如果能用上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说说就好了。你看,作者就这样带着我们走,带着我们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游,这可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游览线路一定要清晰。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长廊”

下面请跟随作者来到颐和园的第一站——(长廊)1.抽生读第一句话,读着这句话,哪一个词语映入了你的眼帘?(有名)有什么疑问吗?它有那些特点呢? 师:请大家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景点

特点

相应的句子

有名的 长

2-3

长廊

4-5

3.汇报交流:

长廊的“长”

(1)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长),我们这组找到的句子是----(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273间。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让你们体会到了长廊的长?(列数字)

师:700多米呀,相当于80几间教室一字排开呢,够长吗?请你读出来吧。(抽生读)

师:孩子们,一眼望不到头哇——一起读。(齐读)(3)总结写法

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抓住长廊长的特点让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把它写具体了。列数字这个方法真管用。

长廊的“美”

(1)廊内的画美。

长是它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呢?

读读这些句子,让你最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画)作者又抓住几千幅和两幅这两个数字这么一比较啊,让我们感受到廊内的画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有——,有---,有---,孩子们,几千幅画呀———

我看大家都迫不及待,想一饱眼福了。看——课件出示画面,师讲述,这是——

几千幅画呀!各不相同,真是——(美妙绝伦,美不胜收,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2)廊外风景美

长廊的美还不只是里边的画呢!还有什么?(廊外的风景也很美)

大家一起读,看得出大家都被廊外的自然美景吸引住了。读到这儿,刚刚你们的问题:长廊为什么有名?能解决了吗?

难怪作者说它是——有名的长廊。

引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再看长廊,好吗?原来介绍每一个景点的景物,也是要讲究顺序的。作者正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三看长廊,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学习“昆明湖”。

过渡:走完长廊,我们跟随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俯瞰整个颐和园,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看到的景色分别是什么呢?用笔做上不同的标记。全体师生讨论交流。

(1)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找出关键词圈出来。生活动。(2)生汇报。

(3)师:由此可见,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由近到远)正是他这样有序的观赏,细细的描述,多有条理啊!咱们合作读读这段话。向下看——,正前面——。向东远眺——

2.这些景色中,最美的要数占全园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了。

3.把写昆明湖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昆明湖很静,很绿)。5.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昆明湖的美。看,巧用比喻是我们把事物写生动的好方法。课件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6.品“滑”,感受作者的用词准确。

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师:这个滑字用得真巧妙,它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昆明湖的静。

7.指导朗读、背诵。

(1)你看,多静的昆明湖!请你读。(2)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昆明湖,透过镜子似的湖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这样的湖上游赏,是怎样的感觉呢?

8.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轻轻地滑,慢慢的欣赏——读

9.它的静和绿已流进了我们的心里。背诵。(三)学习“十七孔桥”

1.昆明湖的静和绿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湖上最大的一座石桥——十七孔桥也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去看看吧,端好书,找到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自由地读读。找到了吗?请你读。读了描写十七孔桥的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面去,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请你说(小狮子,因为他们姿态不一)到底有哪些姿态呢?

2.抽生汇报。

四、课堂练笔,写导游词。

同学们,十七孔桥上,那一只只狮子,活灵活现,让人流连忘返;如诗如画的长廊,令我们惊叹;如镜似玉的昆明湖使我们陶醉。下面,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当当小导游,写一段导游词吧。

五、引读总结,升华情感。

听了这几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也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还想告诉大家——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细细游赏。李老师希望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细细游赏。

第五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逸夫小学教师:邹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一、教学过程:

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 颐和园”,欣赏颐和园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二、简介颐和园

三、理清课文顺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四、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A、课文一段讲什么?是什么句?点明颐和园是人————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C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小结: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看到了山下最美的景色那就是美丽的昆明湖了。

4、感悟昆明湖的“静、绿”。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 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突出了湖水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读着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我们跟随着作者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哪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不是)你是从课文中那一句知道的?难怪作者不由得写道:“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七、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作文:

写什么?(审题)

确定中心:“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怎么想?(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

怎么写?(组材)

1、按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重点介绍(有详有略)

3、以“总—分—总”的的构段方式,采用首尾照应的写法。

(六)小练笔要求: 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结合自己最近的游览活动练习写一篇游记。

附:本课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景说不尽

1、总-分-总

2、首尾呼应

3、移步换景

课后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写了哪几个景点?在学生交流后,让学生找出2—5段的第一句,并连起来读读,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的作用。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写游览的文章可以借助过渡句,由一个景点移到另一个景点,学习游记的一般写法。学习2—5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加强朗读感悟,让一个个美景通过语言文字化为化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当大屏幕上出现了颐和园的一幅幅图画时,学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中,这时的朗读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跟着作者也游览了一番。课后,布置了让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故事,历史,楹联等资料,可是这个作业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家里没有电脑,所以宽带网还是需要老师来提供。以后,还需要老师多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学生正确上网,这对于孩子课后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有好处的,但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和学完课文后的小练笔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下载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新建

    18《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12年小学语文(1)班 彭松凯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文章的赏析重点词句的品读,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

    18《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8、《颐和园》第二课时导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1.根据意思说词语 高高地直立 青翠茂密 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看起来或听......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5篇]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了颐和园这一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还记得游览了哪几个景点吗?(相机课件出示) 给我们总的感觉是什么?(美丽)......

    《颐和园》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

    颐和园第二课时

    颐和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

    四年级第七册《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1.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篇]

    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