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

时间:2019-05-12 23: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

第一篇: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

(一)一、教材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风情、地理和人文特质,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目光的焦点,西部地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西北民歌又是这一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种类之一。是中国民歌之魂,是中华民族一块引为自豪的艺术瑰宝。编者选编了西部最具典型的音乐作品,通过开设“走进西部”的栏目,设计了走进西部的途径,试图让学生从青海、甘肃和宁夏的民歌代表作品中,通过听、唱、析、创的过程,去学习和感受西北民歌《送大哥》、《黄河船夫曲》、《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传统民歌。通过这一系列代表作的欣赏,让学生学会从音乐中走进西部,去尽情地领略西部音乐的风采。

二、学生分析:

对于民间音乐中民歌学生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都很有限,而西部民歌离学生的生活又很远,所以老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唱、影、音等多方面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行教学。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演唱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美好的情感和音乐意境。

三、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西北民歌的兴趣,并能了解这一地区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分辨以及作品特征的辨识。

五、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西北民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和描述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热爱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西北民歌。

2、知识与技能(复习与回顾):

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送大哥》。

能从歌曲的节拍、速度、唱法、旋律等音乐要素去“赏析”民歌,并能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风格特色的元素。

尝试自己去根据学习到的民歌特点,模仿创作西部风格的民歌(视时间教学)。

3、过程与方法:

听、唱、分析、对比、创作

六、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西部主要包括哪几个省份(西北在地理上分有五个省份,他们是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特征是什么?(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常年少雨,气候干燥,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境内地形以高原为主,如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部和内蒙古高原的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

2.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速度:自由;旋律: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感觉高亢嘹亮而又缠绵悱恻;唱法:原生态;发声方法:真假声结合。音阶调式:sol、la、do’、re’、sol’;

3.民歌种类:花儿。

a.“花儿”(“花儿”是一种山歌,它原名“少年”,因为歌名、歌词中有大量的花名,20世纪40年代经过文人学士的介绍逐步改名为“花儿”。它流传在以甘肃临夏为中心,横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因为它在回、汉、撒拉、保安、东乡、土、裕固、藏等民族中用当地汉语方言传唱,所以它又是一种跨民族的山歌体裁。“花儿”的传唱有两种,一种是在平时劳动和赶路时自吟自唱,一种是在专门的“花儿会”上演唱,花儿会多在风景秀美的名山古刹举行,时间多为五、六月间。届时,花儿会与传统庙会、交易会融为一体,人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对歌酬答,充满了欢悦悠闲的生活情趣。)

b.作品分析: 《黄河船夫曲》

速度:自由;旋律:跳进为主;感觉高亢嘹亮而率直;唱法:原生态;发声方法:真声。音阶调式:do、re、fa、sol、la、do’;民歌种类:船夫号子。

c.听腾格尔演唱的改变版《黄河船夫曲》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d.尝试创作(备选环节)根据给定节奏型(也可以自编节奏),用5、6、1、2、4、5创作一个上下句的旋律。选取比较好的作品全班同学集体视唱。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增根据下列节奏用“5、6、1、2、4、5”调式音阶体系创作一个上下句的旋律(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节奏进行修改或者自己重新创造节奏): ×× ×× |× - |×× ×× |× - |

×× ×× |× - |×× ×× |× - ||加强自己对西北民歌的感受。

4.听、唱、析《送大哥》

学生们分析这首歌曲的特点,它用怎样的手法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了西北女性细腻的性格。

5.学生课堂知识点 曲目

《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速度:自由;b旋律:上行大跳;c唱法:下行级进曲折迂回;d发声方法: 感觉高亢嘹亮而又缠绵悱恻, 原生态, 真假声结合;e音阶调式:sol、la、do’、re’、(mi’)、sol’;f民歌种类:花儿。

《黄河船夫曲》:a速度:自由;b旋律:跳进为主;c唱法:感觉高亢嘹亮而直率而沧桑;d发声方法: 原生态 真声为主;e音阶调式: do、re、fa、sol、la、do’;f民歌种类: 船夫号子。

《送大哥》a速度:中速;b旋律:级进为主,感情缠绵委婉。;c唱法:感觉高亢嘹亮而直率而沧桑;d发声方法: 原生态 真声为主;e音阶调式: re、fa、sol、la、do’、re;f民歌种类: 小调。

6.课堂小结:西北民歌以其独有的特色为中华民族的音乐增添了宝贵财富。现在,我们在学习民间音乐的同时,也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因此在《走进西部》一课中,让学生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这一带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不论是喜、怒、哀、乐哪种情感,都有西部劳动人民抒发它们的歌声,她是黄土地的母语,更是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让学生动起来,参与、体验、感受音乐。

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磅礴气势。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在欣赏中加强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显然,光让学生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中去呢?我想到要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动起来,怎么动呢?乱动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在音乐中动,并且要让学生在律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在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并感受到黄河船夫与黄河上惊涛骇浪搏击的激烈场面和紧张情绪,在学生们听过歌曲之后,我启发他们结合对歌曲的感受做一个最想做的动作,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划船的动作。于是,在歌曲的伴奏下,大家边听录音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出划船的动作,体验着黄河船夫的勇敢坚强,感受着在惊涛骇浪中搏击的惊险与激烈。

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内容如果不加以巩固很快就会遗忘;我们看到的内容,虽然印象深刻,但是时间一长也会逐渐忘记;只有亲身参与,亲自动手操作过的东西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节欣赏课上,学生们听了音乐,看了文字和图片,更重要的是他们边唱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参与到歌曲的表演中去,亲身体验到了歌曲所表现的磅礴气势。我相信,本课的音乐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西北民歌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从不喜欢到喜欢。让精品贴近学生,让学生喜欢精品,是我这节音乐课最大的收获。

第二篇:走进西部

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各地新成就(亮点)

【十年成就】

民生持续改善

——透过数字看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我省民生持续改善的10年。

10年来,我省共投入扶贫资金1003亿元,解决了14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530万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质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从420万增至202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10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年前的5478元增至13904元,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4元增至4462元,年均增长9.2%。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0年前的43.9%降至40.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9%降至42%。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近年来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0%以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工程。通过组织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富民安康工程、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民生工程,422万名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权威解读】

从“打基础”到“富民”

——专家眼里的新十年政策

今年7月,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西部大开发站上了新的起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哪些政策调整?如何捕捉历史机遇,推动四川跨越式发展?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李后强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如何?

李后强:西部大开发前十年的政策主要是大力推进“主导化、主体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其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发挥作用较大,使得西部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并形成了东西互动格局。

依据10年西部大开发实践得到的宝贵启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人才、帮扶10个方面出台了新的优惠政策。

记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哪些调整?

李后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从投入硬件建设、“打基础”转向以“富民”为主要目标。以民生为核心的新政策,继续致力于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新政策与既有政策有许多相似点和交叉点,特别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但力度更大、领域更宽、优惠更多、起点更高、视野更广、思路更新、布局更优、照顾更全。从资源税征收、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改革及推进城镇化,到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保障改善民生,57条优惠政策亮点纷呈,重在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记者:这些政策调整将给西部带来哪些变化?

李后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下一个十年,西部在动力上将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产业上,将由低端转向高端;资源上,将由原料输出转向深加工产品输出;建设上,将由基础设施为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帮扶上,将由“输血”支援转向增强“造血”功能;发展上,将由突击式转向可持续;治理上,将由政府独揽转向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路径上,将由封闭发展转向开放合作;方式上,将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重点上,将由以经济建设为主转向更加重视社会和谐;方向上,将由注重硬件建设转向更加注重软件建设等。

记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

李后强:新政策明确提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最突出的亮点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下一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投资项目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通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党中央、国务院已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个案探访】

民富村也美

——汶川县新十年愿景

对口援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藏区跨越式发展——三大机遇给汶川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告诉记者,只有超常工作,才能抢抓发展先机。

“发展,首先要解决民生问题。”青理东说,灾后重建以来,汶川将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恢复放在了优先地位。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地,今天的汶川不仅新房林立,城区还兴建了大量避灾避难场所。作为灾后重建中的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今天的汶川村村通公路。作为地处藏区西南边缘的少数民族县,去年底开通的医疗信息平台,让汶川县医院既能邀请省医院专家会审,又能对乡村医生上传的诊断信息开方,还能在网上同步指导乡镇医院动手术。

一桩桩数来,汶川老百姓笑了:“党委、政府解决了我们多年来最关心、最急迫的民生问题。”

灾区群众不仅希望住上好房子,更渴望过上好日子。

原地起立后,如何实现发展起跳?汶川人成竹在胸:不仅要建房修路,更要给老百姓兴一份家业。围绕旅游业提升工业、农业,不仅符合汶川实际,也符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科学发展导向。

水磨“西羌文化古镇”、映秀“旅游温情小镇”、三江“水乡藏寨”、绵虒“大禹故里文化名镇”纷纷打造完成。今年,汶川已先后举办水磨古镇旅游文化节、阿坝州首届大樱桃节、大禹文化旅游节。9月4日,汶川将作为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主会场,聚集全球目光。

政府搭台,旅游唱戏,汶川老百姓收获了真金白银——地震后跌到每斤1元的大樱桃,今年每斤35元都不愁卖。三官庙村一农户种一亩樱桃挣了6万元……

震后两年,汶川找到了富民方向——围绕旅游来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民富村美。下一个10年,汶川将力争超常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各区域特点方面,我们依然延续此前观点: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西部产业崛起的核心;新疆、西藏是延边开发开放的重点区域,而广西、云南跨境经济合作将独具风采;内蒙、甘肃、宁夏、青海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省区。

在“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预期下的具体投资标的选择方面,建议采取如下次策略:

1、新疆,重点关注:新疆城建、青松建化、友好集团、新中基、新农开发、天利高新、广汇股份、天富热电;

2、成渝经济区,重庆重点关注:重庆路桥、四川成渝、渝开发、桐君阁、成商集团、重庆港九、五粮液、新希望、中国嘉陵、川大智胜、四川长虹、成发科技、上海三毛;

3、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关注:航空动力、航天动力、秦川发展、交大博通、广电网络、中国西电、华天科技、亚盛集团、大禹节水、敦煌种业、独一味、长城电工、*ST皇台;

4、西藏,重点关注:西藏发展、西藏旅游、西藏天路、西藏药业、奇正藏药;

5、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关注:北海港、五洲交通、中恒集团、柳钢股份 柳化股份、柳工;

6、内蒙、宁夏、青海,重点关注:新华百货、包钢稀土、时代科技、*ST伊利、鄂尔多斯、宁夏恒力、ST银广夏、西北轴承、青海明胶、盐湖钾肥;

7、云南,重点关注: 丽江旅游、云南白药、昆百大A、云南城投、文山电力、昆明制药。

西部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调研

民族问题

一是各民族之间尽管相互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但民族之间的“边界”依然保持清晰。说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仍然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是与全国民族关系格局的“大杂居,小聚居”特点相比,西北地区民族关系格局上存在着“聚居与杂居并存”的特点。各民族集中居住是大的格局,杂居则是支流。这一人口布局有利于维持各民族的自我认同,而不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互相认同。

三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联系的有机性程度较弱,而行政性联系较强,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较为脆弱。由于西北地区各民族文化和宗教上的巨大差异和各民族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共同性较弱,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各民族之间又缺乏经济利益上的密切相关,因而各民族之间的有机联系较弱。与此相适应,各民族之间的联系纽带主要是统一的国家政权和行政体系,而这种相互联系的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脆弱性。

四是西北地区各民族及其成员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与情感的隔膜性同时并存。西北地区民族之间较低的通婚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情感上和认同上的相互隔膜,这不利于形成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民族关系。

五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因经济利益关系、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等方面引发的民族矛盾时有发生,有时还比较激烈,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此外,在一些民族地区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围绕着争夺教权和信教群众的矛盾和冲突,有时甚至超过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对当地的民族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差距正在拉大,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利益上的差距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族矛盾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西北地区民族关系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宗教问题

西部的民族宗教是指生活繁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各主要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各门宗教的通称,包括有从国外传入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正教,而且还有土生土长的道教、儒教和其他各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民间宗教,如纳西族的东巴教、彝族的毕摩教、白族的本主教、部分蒙古族信奉的萨满教等。民族宗教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宗教信仰在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些宗教信仰和活动已与当地民族的道德风俗习惯交织在一起,融为一体。随着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交通状况的改变、电视和现代通讯在农牧区的普及、旅游业的发展等,对广大农牧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民族宗教信仰现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民族宗教信仰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

(一)信众比例大,但半信半疑者为数不少,一部分人宗教信仰的虔诚度不高

(二)收入不多,但宗教方面的开支比例不低

(三)宗教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宗教仪式行为的差异较大

(四)民族宗教能增强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强化民族认同、心理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狭隘的民族、宗族、家族意识,导致人们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五)民族宗教能促进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但消极、悲观、厌世的影响不容忽视

(六)宗教道德有助于传统美德的形成,具有规范道德行为的作用,但随着人们对宗教信仰虔诚度的降低,其影响和约束力在逐步减弱

(七)宗教仪式行为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平和安宁”,满足情感的需要,但也能引起烦躁不安和恐惧心理

(八)宗教仪式行为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平和安宁”,满足情感的需要,但也能引起烦躁不安和恐惧心理 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的数十年,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这种和谐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的农业文明为特征的、较为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统一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当今中国的民族地区,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封闭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各结构要素之间的恒定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导致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产生,我国社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的“矛盾凸现期”,影响民族关系方面的各种新的复杂因素也在与日增多。

1、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利益矛盾与心理失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治安问题增多。

2、宗教活动与基层党组织活动不和谐。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组织接受党的领导,依法对宗教活动、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民族地区的主流。但是,个别地方也有不和谐,不适应的因素。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对当地群众的吸引力超过党的基层组织,实际上存在与党组织争夺群众的问题。

3、有神论的世界观与无神论理念的冲突。我国是多数人不信教,少数人信教,而民族地区是多数人信教,少数人不信教,这是民族地区的实际。

4、宗教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家族势力复兴引发的摩擦事件增多。宗教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十分深远,少数民族大都全民信教,有的是一个民族信仰不同宗教,有的一种宗教分许多教派,有的是几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一定程度上,宗教特征就是重要的民族特征,宗教感情就是最深切的民族感情。所以,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和宗教不和睦,就会造成民族关系紧张和社会震荡;同样宗教上的不理性乃至极端,也会直接导致民族分裂。

5、严峻的生态问题导致了社会矛盾。民族地区是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生态要素又与生产、生活要素息息相关。不断的放牧、索取、不注重保护的生产方式,以及高消耗、高污染的低层次、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峻的生态问题。

6、境外渗透和民族分裂问题。当今世界,由民族问题造成的社会**、地区冲突、国家分裂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因民族问题引发的一国的动荡往往会影响周边国家,甚至波及全球。西部地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使西北地区面临一次异质文化的传播,其必然与民族地区本土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甚至局部对立,而本土的民族文化面对这种冲击,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目前,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并且这一现象具有普遍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程度大大提高,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在这期间,人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实行了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结果使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所以各地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只有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才会长期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由于民族文化商品市场价值较高,民族文化资源流失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有不少人特别是国外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团体,经常深入到民族地区收集、收购民间文化器物,大量的民间服饰、民间乐器、盛物器具、民族雕刻等,所以这些文化器物现在已难找到。

面对西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我们需要的是开发和保护并重。

第三篇:走进西部解读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一、单元课文安排

《草原》

《丝绸之路》

《白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单元解读

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因而编辑了这一组课文,阅读训练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在于表达的方法。

《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词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此外,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感悟人情美。

《白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白杨》赞颂的是西部的建设者。可以在拓展阅读时让学生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是托物言志,《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理解在不同的课文里事物象征的意义并不相同。

《丝绸之路》不仅要学习历史故事,西部除了优美的景物,更要关注的是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重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的是西部开发者克服一个个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奇迹——贯通烽火山隧道的经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把握住这么一个关键问题“建设者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就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了。

习作: 写信(写信封)四上中已经要求写信,如何写信封要由老师来落实,指导学生如何写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把信寄到朋友等对方手上。

三、训练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策略

1、整体入手,板块教学。

2、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3、体会优美语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具体备课

《草原》教学设计

一、课文解读

《草原》这篇散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①本文层次井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险些草原秀美的景色,再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②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③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并积累语言(背诵一二自然段);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二、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将不单独将学习字词放于课堂中。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5、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6、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

课堂实施三步曲

第一步、宏观结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要有逻辑美。

1、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2、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3、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

4、讨论:课文主要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第二步、中观基地:过程落实植根语言,要有内容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第三步、微观处理:具体展开灵活多样,要有形式美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草原》,师板书课题。

2、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3、大家说得都很对,想象很丰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实际情况。那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你们预先读过课文,应该能说出来。(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

3.你通过预习,对整个课文有一个什么初步感受?

(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4、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写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那么这幅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会儿来仔细学。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预习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读出色彩美——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读出比喻句的妙处——将草原比作绿毯,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形象

读出“绣”的巧妙——动态感

如果有条件,看课件,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第一部分具体教学

师:现在大家打开书,谁能把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拿出一支笔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手里还要一边画。画什么呢?看看作者除去写风光美以外,还写没写别的东西?把你认为不是直接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出来,看谁勾得准。

师:谁勾出来了?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师:这是一句话,他要高歌。(板书“高歌”)第二句话,和它相对应的,他想干什么呀?能不能概括一下?(低吟)

师:对,(在“高歌”下写“低吟”)大家看这两种情调一样不一样?

师:什么叫高歌?

师:放声歌唱,那么低吟呢?

师:来低吟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是什么样的小诗啊?是奇丽的小诗

师:什么叫奇丽?

师:他为什么要吟这么一首小诗呢?

师:因为草原是奇特而美丽的,所以他吟的这首诗也是奇特而美丽的,是不是?

师:好,(指板书“高歌”与“低吟”)这是两个什么句子?

师:两个相反的,他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问的是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师:对,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我现在要提一个很难的问题,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为什么会产生?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我们先让他“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不要急着举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边好好默读课文。怎么读呢,我告诉你们一个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内心有什么情感就会用相应的方式来表达,那么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响。你们可以这样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最后你再做一个结论。这两句能不能调换,听懂没有?

师: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讨论。开始。

(学生开始读课文,教师不时指导一些学生)

师:现在咱们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辩论驳斥。

学生可能的一些回答:

(因为一开头写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兴奋。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优美的景色,觉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诗。好像在回味一样。这里就给前面作了一个总结,所以不能调换。)

(因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产生了兴奋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后又看见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看见了小丘和羊群,进一步产生了赞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所以这两句不能调换位置。)

(如果把后面的换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绿色,最后才觉得空气的清新。这样读起来就不太通顺了。)

师:她的发言有个特点,用了“假设”的方法。如果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所以怎样怎样。发言很有特点。

(我还是觉得这两句不能调换。因为这里写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兴奋,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写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群。他不想破坏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诗。)

师:谁还有更新的见解?引用课文上的一些具体词语、句子,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把自己认为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把那种情感读出来,就可以省好多话。

师:因为前面很激动,所以要高歌;后面因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

师:咱们最后归纳一下,大家看看课文的一开始(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么明朗。”你们说他现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么?(是草原总的景象)

师:对了,(板书“整体”)他看到了草原的整体。按照刚才你们的想法,草原的整体给人一种什么感受?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

师:草原的整体的特点是什么?

师:对,是一望无际的,(在板书“整体”后写“开阔”)也就是说,作者现在的心情是激动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写“豪放”。到此,板书为:“整体—开阔—豪放—高歌”)他是这么一种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当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诗可能不可能?

师:那咱们接着研究。再来考虑这个(指板书“低吟”)咱们归纳一下,谁再把后面的好好读一次,读到什么情感呢?他先看到草原的整体,后来看到草原的什么?

师:草原的细部,看得非常细,对不对?

师:(在“整体”下写“细部”)他深入到草原的细部去看了,那么他的情感还是豪放的吗?

师:那是什么呢?刚才有同学说作者陶醉了,才要低吟,非常正确。(在“豪放”下写“沉醉”)已经沉醉了,那么什么样的景色能够使他沉醉呢?(是柔美的景色)

师:对了。(在板书“开阔”下写“柔美”,这时板书为:细部——柔美——沉醉——低吟)说得非常好,你能不能把草原的柔美读出来,把作者那种沉醉的情感读出来?谁能完成这个任务?

师:读得不错,你们沉醉了吗?

师:真沉醉了吗?自己把刚才这一部分轻轻地读一遍,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给沉醉了,开始。(学生自读课文)

师:好,停止。课文第一段大家学得非常好。从阅读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作者进入草原,看到草原美景以后的情感变化。作者是把景和情揉合在一起写的。我们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情景交融地学习了课文。既看到了草原的景色,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师:下面我们学习后面的课文。刚才上课时大家说了,后半部分课文写的是作者一行人受到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的风情,那就得在读书中抓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仔细思考。大家先认真读课文,准备更好的发言。第一次发言时先把后半部分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弄清楚,从整体内容上,把后半部分课文内容把握一下。好,开始自读课文。(学生自读,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同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注意点: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板书设计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天高气爽-激动-高歌 迎客——几十里外 驰马带路 ︳

相见——语言不通 心意相通 ︳

清丽柔美-陶醉-低吟 款待——敬酒唱歌 会心微笑 ︳

联欢——夕阳西落 谈兴正浓 ︳

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第四篇:走进京剧音乐教案

京剧的音乐

教学目标

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提高对京剧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在学习和鉴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体验京剧的表演形式:做

一、师生问好

二、京剧

1、欣赏乐曲《三娘教子》选段(幻灯片播放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形式?(京剧)

师:对,这是一段京剧唱段,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你们想了解京剧的有关只是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出示多媒体)京剧的起源

师:京剧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如何起源的?请同学们拿出已提前查找好的资料进行讨论,在汇报。找4名同学汇报 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3京剧的唱腔:

师:提起京剧,我们知道它是吸取了各种地方戏的精华而诞生的,主要有两种唱腔,分别是西皮和二簧,现在我们听赏两段唱腔,请你们听听这两段唱腔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情绪不同,速度不同)多媒体播放《霸王别姬》 《打渔杀家》

出示多媒体:西皮的曲调活泼、刚劲,适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的曲调一般为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师:我们了解了西皮和二簧这两种唱腔的情绪现在我们把刚才这两段唱腔在感受一遍。京剧的行当

师:你们刚才注意到这两段唱腔的演唱者有男人有女人,在京剧中的男女演员都有固定名称的,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京剧的行当(出示多媒体)

师:是哪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我们来看看这四大行当的图片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看看这段视频里人物的服装化妆和刚才那几张图片里人物的服装化妆有什么不同?(古代 现代)

师:对,图片里的人物是传统京剧中的扮相,视频里的人物是现代京剧中的扮相,现代京剧是传统京剧的一个新的延伸,传统京剧是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当家的历史性题材的京剧,而现代京剧反映的是现实题材的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京剧。

现代京剧为什么流传的这样广泛呢?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观看视频《三娘教子》

问:这段视频里的人物是哪个行当? 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京剧的表演形式也很有特色,下面我们看一张幻灯,请同学们自学幻灯上的内容。

师:京剧是一种什么并重的艺术?

京剧的唱念做打都是代表什么?

师:观看视频,视频里有哪些表演形式?(念,唱)

6学生体验

教师带女同学体验花旦 教师带男同学体验武生 回家作用:制作脸谱

师:刚才我们讲的四大行当是哪四大行当?(生 旦 净 丑)

净指的是什么?你们见过脸谱吗?(有脸谱的角色)

回家查找脸谱的知识并且自己制作一个脸谱。

8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师生共同了解了一些京剧的知识,但京剧艺术里还有很多的奥秘,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老师愿意和你们一起继续了解京剧,走进京剧。

第五篇:走进瑶山音乐教案

《走进瑶家》教学设计

执 教 者:赵娟

级: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江华沱江镇一小校本教材

校: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第一小学

教学目的:

1.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瑶歌《敬酒歌》。

2.能积极参与到愉快的音乐活动之中,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瑶家人的热情好客,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瑶歌《敬酒歌》 教学难点:

唱瑶歌时瑶语的发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看后请说说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好吗?(老师表演长鼓舞)

你们对瑶族还有哪些了解?

瑶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瑶山去感受一下瑶家人民的热情好客吧。

二、学唱瑶歌《敬酒歌》

1.刚刚进入瑶寨,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瑶语音频)

能听懂吗?猜猜是什么意思?

2.出示瑶语意思。汉语与瑶语的对照,理解大意。

3.瑶语有趣吗?想学吗?老师教同学们一起学一学。(带动作教学生瑶语)

4.播放瑶歌《敬酒歌》。

我们刚刚学习的瑶语,其实是一首《敬酒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次吧,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可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播放视频)

5.复听歌曲,再次感受歌曲。

请同学们把你的同桌当成是尊贵的客人,并带上情绪给歌曲加上合适的动作。看看谁做得最好。

6.一个人敬酒时,其他的瑶民会怎么样做呢?谁知道?练习“喝酒”,感受瑶家人的热情好客,同时为后面的歌曲活动作准备。7.教师范唱,并展示歌词。(全体学生击掌欢迎客人)

老师手拿酒杯,边唱边走到一位客人身边敬酒。

8.同学们一起跟琴声试唱歌曲吧。(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别人听不到,注意带情绪)

9.用只有同桌能听见的声音跟琴连唱。10.老师唱谱,学生唱词。并每句教学生唱好。11.学生分组练习。12.师生对唱。

13.小组间连唱,老师点评。14.指导学生唱出瑶味,重点“手捧银杯斟美酒,千言万语在酒中” 同学们感受瑶家人的热情好客,情绪要高兴激动的。(可加上动作,对声音的要求等)15.全班有感情演唱。

三、表演 设计欢迎贵客

先表演长鼓舞,后演唱《敬酒歌》。

(演唱敬酒歌时并给客人敬酒,几名同学扮演客人,几名同学扮演主人)

要求:1.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并创编动作等。

2.全班一起合作表演。

四、小结。

下载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音乐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高一音乐 走进舞蹈教案

    走进舞蹈 教学目标:让学生从舞蹈的种类初步深层次地认识舞蹈,从而喜欢欣赏舞蹈。 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创设、示范法、互动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用课......

    音乐教案-《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教案

    一、 授课班级:初一级 二、 课题:走进大自然三、 课时:第二课时四、 课型:综合课五、 教学目标: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

    《走进音乐世界》第五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 1 课爱我老师,爱我学校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我们爱老师》 2、歌曲《我们的学校亚克西》 二、教学目标: 1、对学生进行爱师爱校教......

    最新音乐教案一(下)

    第四单元 劳动最光荣 教学内容: 1.唱:《快乐的小木匠》、《勤快人与懒惰人》 2.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劳动最光荣》《铁匠波尔卡》 3.动:编创:《我的小手真勤快》 4.拓展:劳动与......

    一(上)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一) 单元要求: 1、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2、 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

    音乐教案 走进音乐的世界8

    江都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执教者:林美端 第一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

    走进音乐世界第2册教案

    第1课 do、re、mi比高低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落水天》 2、欣赏:民族打击乐曲《狮子锣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落水天》,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