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健康活动《胖和瘦》教学设计
新的学期一开始,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假期,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的变化很大,我们高兴地对有的小朋友说:“恭喜你,你长胖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则皱皱眉头说:“你怎么又胖了,你怎么又瘦了?”于是,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成为近期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分析我班幼儿的身体成长状况,就能发现存在许多”参差不齐”,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儿在饮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现象,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并且到了晚上或双休日还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填饱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麦当劳、饮料、冰淇淋等。家长也常因娇惯而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
幼儿需要了解自身的的身体状况、关注自己的成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三、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四、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请幼儿自己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集体讨论、多媒体课件和“自助餐”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五、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六、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观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
2、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眼睛所看到的景象。
3、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环境。
二、活动准备:
1、眼睛小精灵,眼睛处可替换。
2、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上面画有眼睛)、水彩笔、彩色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眼睛小精灵,用小精灵的口吻与幼儿对话:嘿!小朋友,你好!认识我吗?我是眼睛小精灵。我就在你们的身上,找找吧!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互相观察同伴的眼睛,说说看到了什么。
教师将眼睛小精灵的眼球处替换成班中小朋友的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眼睛像什么?(照相机)
请幼儿眨眨眼睛,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模仿照相机拍照的样子。
3、带领幼儿到室外,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4、引导幼儿选择几处自己喜欢的“景象”合作拍摄。如来到花朵前,做照相机的幼儿盯住花朵,另一幼儿边说“咔嚓”,便轻拉当“照相机”幼儿的耳朵,此时做照相机的幼儿使劲闭一下眼睛,表示拍摄成功。
5、引导幼儿绘画特写的眼睛,重点画出眼睛上呈现的景象。
6、幼儿作画,请完成的幼儿将自己眼中看到的美丽世界画下来,送给那些看不到景象的眼睛,使那些眼睛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美丽。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看到的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幼儿张贴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四、活动反思
《明亮的眼睛》这一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幼儿互相看眼睛,对自己的眼睛产生好奇,然后通过替换“眼睛小精灵”眼球中的景象,引起幼儿的兴趣,最后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去注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通过这一活动引起了幼儿对视觉感知的兴趣,从中萌生出强烈的好奇心与关注态度。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因为他们要将自己看到的多彩世界送给那些看不到东西的眼睛,所以他们作画过程中很注意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因为他们想让那些“眼睛”看到更多的色彩。同时他们在一个小小的圆里将自己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在布局上孩子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构思。直至活动结束孩子们还告诉我:“老师我象画更多的美丽世界,送给那些看不见的眼睛。”这种对绘画的热爱和丰富情感的表露也正是这节活动的最终目的。
幼儿科学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一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在一旁的朵朵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 “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结果一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 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但是孩子们在 探索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玩具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纸屑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不减,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纸,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铁质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接着,我又投放了不同大小、质地的纸屑,如绉纸、蜡光纸、硬纸板、塑料纸等,并设置问题:“你能通过磨擦将这些纸吸起来吗?”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静电现象与物体质地的关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幼儿语言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幼儿,使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并把学到的好思想见诸于行动。《小红帽》是一篇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生动浅显而富有意义的故事。它的故事情节性较强,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大的想像空间。在这次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首融于故事情景的儿歌,幼儿一听就明白,容易理解,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这样孩子在接受它时可以不用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有了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形式易被低幼儿童所接受,让幼儿在欣赏、理解、体会儿歌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阅读故事→探索尝试→学习儿歌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大灰狼”形象,通过它出场时播放沉闷、缓慢的音乐,为幼儿创设一个幼儿熟悉的游戏场景,相信幼儿们都会被深深吸引,很快进入故事角色。
2.阅读故事:
与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小红帽》,图画书上的故事图片已经展开了孩子们想像的翅膀,再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讲解说明,再次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分段讲述故事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找出故事的重点,引导幼儿不断思考、探索、层层递进,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故事内容的目的。
3.探索尝试:
一起来玩“小红帽”的游戏,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它既可以让故事情节发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让幼儿把他们对故事的理解通过表演变成事实在在的东西,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的目的。
4.学习儿歌: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们通过学习表演儿歌,对刚才所学的内容做个巩固,让幼儿们把刚才所理解的故事内容通过儿歌的方式来进行加深了解。场景与语言形式的转换又会让幼儿们觉得新鲜、不枯燥,所以他们又会兴致勃勃地模仿着老师的样子进行表演,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八.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我整合了区域活动,在表演区让幼儿继续探索,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设计
我发现小班幼儿在与别人交往时不太会使用礼貌用语,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在情景中学习、喜欢模仿等特点,我采用源于生活的情景表演,拍摄了一些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积极引导幼儿体验、感悟、辨析、评价,使幼儿产生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的愿望。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在不同的情景下应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排练情景表演“去兔妈妈家做客”(由配班教师和幼儿表演)。
2.拍摄录像片段,内容如下:
片段一:起床时,一幼儿不会拉拉链,向另一幼儿寻求帮助。
片段二:妈妈下班回到家,幼儿递上拖鞋。
片段三:小区里,一幼儿在玩秋千,另一个幼儿也想玩,于是两人商量。
片段四:公交车上,一阿姨给幼儿让座,幼儿坐下后对阿姨说了一句话。
3.活动室四周张贴幼儿进园、离园、和同伴游戏等场景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礼貌用语
1.观看情景表演。
师:今天兔妈妈请了好多小动物来家里做客。请你们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表现怎么样。
(表演内容:小花猫轻轻地敲门,兔妈妈问:“是谁呀?”小花猫说:“是我。”兔妈妈开门:“请进!”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把小花猫引到桌子前说:“请坐。”小花猫说:“谢谢。”兔妈妈说:“小花猫,我请你吃小鱼。”小花猫接过鱼说:“谢谢!”
后面依次是小熊、小狗出场,它们和小花猫一样很有礼貌。中间穿插小狗把小花猫的鱼碰翻了,互相说“对不起”“没关系”。
最后是小老虎出场:它重重地敲门,兔妈妈把门打开后,它不向兔妈妈问好就直接闯了进去,往椅子上一坐。兔妈妈说:“小老虎,我请你吃点心。”小老虎接过兔妈妈给的点心也不说“谢谢”,吃完东西后拍拍肚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饱了。”然后不和大家打招呼就走了。)
2.交流、体验。
师:有哪些小动物到兔妈妈家做客?
师:你觉得哪些小动物有礼貌?
师:兔妈妈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哪些有礼貌的话?
幼:兔妈妈说了“请进”“请坐”“请吃小鱼(肉骨头等)”。
幼:小花猫(小狗/小熊)说了“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
师:小动物们听到兔妈妈说的话心里感觉怎么样?
幼:小动物们觉得很舒服。
幼:小动物们都觉得心里甜甜的。
幼:小动物们觉得兔妈妈很热情。
幼:小动物们都很愿意到兔妈妈家玩。
第二篇: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心得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心得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思路要清晰,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层层递进,活动设计要体现集体与个别,静与动的结合。通过优化师生的互动环节,通过平等对话,巧妙引导并结合书本的特点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幼儿理解重点文字,通过游戏、动手操作来让幼儿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直到把书本的核心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所选活动内容至关重要。在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主要有:
一、幼儿教学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从小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幼儿的进步,也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灵活的把知识寓于活动中。可从随意一件事情展开想象,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完善。有一次上课时,我拿出自己的手机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手机”,幼儿一起回答。对,回答的很好,我接着问:“你们说它什么样子?”幼儿回答:“长长的,扁扁的”,孩子们的回答无花八门。我又问:“你们说,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长长的”?这时幼儿的一双双小眼睛就不停地在活动室搜寻起来,突然一名幼儿说: “ 老师,我们的屋门是长长的”。话音刚落,又一名幼儿说:“钢琴也是长长的”。“老师,小桌子也是长长的”。最后小勇大声说:“老师,我的小画书是长长的,扁扁的”。’就这样,在幼儿的争论发言中课堂气氛达到了一定的高潮,从而也调动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同时幼儿对长方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很重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想像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把想象变成现实。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问幼儿:“你们长大后想干什么”?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老师,教小朋友们学习”。有的回答:“长大后当解放军,拿抢抓坏蛋”。有的回答:“长大后开飞机”。于是我就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就想看到你们长大后的样子,你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让我看到呢”?想当老师的小朋友说:“我能在纸上画出来”。“对,老师我也能画出来”。想开飞机的小朋友说。于是我就每人发了一张白纸,颜料,还有笔。这时孩子们就聚精会神的画了起来。虽然他们画的不很像样子,但幼儿在不断的思考中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宏愿。
三、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的角度来说,语言表达就是让幼儿能够把简单的事情表达清楚。现在很多小学的学生对作文感到痛疼,觉得没啥写,就是从小缺乏这放面的的锻炼。因此,我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每天上午第一节教学活动课,我都会让幼儿说一下,昨天下午放学后,在家或外出看到,听到的事情9当然,不是全部幼儿,每天轮流说)。一个幼儿说完后,再问其他幼儿能不能听明白;然后让别的幼儿学说一边。若新学期开始,我就用几节课的时间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说一下他们的假期生活。每当这时,小朋友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的讲述。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俗话说“三个臭鞋匠顶一个诸亮”。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靠一己之力。只有协同作战,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比如玩玩具时,我就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幼儿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小组用积木造一房子;有的小组用积木制造汽车;有的小组用积木做奥特曼。这个时候,每组的幼儿就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分工:有的幼儿专管去玩具柜挑选积木;有的幼儿专管运输;有的幼儿专管拼凑。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最终做成了他们的胜利果实,我从心里感到欣慰。除了玩玩具,在其他游戏活动中也要注重幼儿协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靠老师的教学策略了。
五、幼儿教学活动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心。
每一个人都一颗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记得一次玩玩具时,有一只玩具小鸭,它的里面安装了一个小哨,用手一捏就吱吱地响。我刚要给小红玩,男男一下站起来说:“老师我要玩小鸭”。听他一说,又有三个小朋友也说要玩。可是小鸭只有一个,怎么办呢?我没有直接拒绝男男,而是问起了他:“男男,你告诉老师,男孩子有力气还是女孩子有力气”?男男想都没想的说:“我是男孩,我有力气,小红是女孩,她没我力气大”。说着还做了一个奥特曼的动作。我说:“是啊,力气大的小朋友应该帮助爱护力气小的小朋友。对吗”?男男点点头说:“小红玩完了小鸭我再玩”。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可见幼儿的爱心还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引导,不断的挖掘,才能培养出幼儿的爱心。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果想使自己不落伍,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活动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应采用开放式的主题网络为线索,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进行下一次的活动,并让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心得(推荐)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心得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乐园,也是幼儿成长的的沃土。幼儿园里的生活学习很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一生。要想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必须提高我们的教学活动效果,所以幼儿的教学活动效果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为此,我提出一下建议:
一、幼儿教学活动要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为之奋斗的动力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从小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幼儿的进步,也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 教学活动设计时,要灵活的把知识寓于活动中。可从随意一件事情展开想象,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完善。有一次上课时,我拿出自己的手机问幼儿:“小朋友 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手机”,幼儿一起回答。对,回答的很好,我接着问:“你们说它什么样子?”幼儿回答:“长长的,扁扁的”,孩子们的回答无花八 门。我又问:“你们说,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长长的”?这时幼儿的一双双小眼睛就不停地在活动室搜寻起来,突然一名幼儿说: “ 老师,我们的屋门是长长的”。话音刚落,又一名幼儿说:“钢琴也是长长的”。“老师,小桌子也是长长的”。最后小勇大声说:“老师,我的小画书是长长的,扁扁的”。’就这样,在幼儿的争论发言中课堂气氛达到了一定的高潮,从而也调动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同时幼儿对长方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很重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想像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把想象变成现实。记得一次活动课上,我问幼儿: “你们长大后想干什么”?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老师,教小朋友们学习”。有的回答:“长大后当解放军,拿抢抓坏蛋”。有的回答:“长大后开飞机”。于是 我就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就想看到你们长大后的样子,你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让我看到呢”?想当老师的小朋友说:“我能在纸上画出来”。“对,老师我也能画出来”。想开飞机的小朋友说。于是我就每人发了一张白纸,颜料,还有笔。这时孩子们就聚精会神的画了起来。虽然他们画的不很像样子,但 幼儿在不断的思考中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宏愿。
三、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幼儿的角度来说,语言表达就是让幼儿能够把简单的事情表达清楚。现在很多小学的学生对作文感到痛疼,觉得没啥写,就是从小缺乏这放面的的锻炼。因 此,我认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每天上午第一节教学活动课,我都会让幼儿说一下,昨天下午放学后,在家或外出看到,听到的事情9当然,不是 全部幼儿,每天轮流说)。一个幼儿说完后,再问其他幼儿能不能听明白;然后让别的幼儿学说一边。若新学期开始,我就用几节课的时间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说一 下他们的假期生活。每当这时,小朋友们都很兴奋,争先恐后的讲述。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俗话说“三个臭鞋匠顶一个诸亮”。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靠一己之力。只有协同作战,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比如玩玩具时,我就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让他带领其他幼儿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小组用积木造 一房子;有的小组用积木制造汽车;有的小组用积木做奥特曼。这个时候,每组的幼儿就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分工:有的幼儿专管去玩具柜挑选积木;有的幼儿专管 运输;有的幼儿专管拼凑。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忙碌着,最终做成了他们的胜利果实,我从心里感到欣慰。除了玩玩具,在其他游戏活动中也 要注重幼儿协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靠老师的教学策略了。
五、幼儿教学活动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心。
每一个人都一颗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记得一次玩玩具时,有一只玩具小鸭,它的里面安装了一个小哨,用手一捏就吱吱地响。我刚要给小红玩,男男一下站起来说:“老师我要玩小鸭”。听他一说,又有三个小朋友也 说要玩。可是小鸭只有一个,怎么办呢?我没有直接拒绝男男,而是问起了他:“男男,你告诉老师,男孩子有力气还是女孩子有力气”?男男想都没想的说:“我 是男孩,我有力气,小红是女孩,她没我力气大”。说着还做了一个奥特曼的动作。我说:“是啊,力气大的小朋友应该帮助爱护力气小的小朋友。对吗”?男男点 点头说:“小红玩完了小鸭我再玩”。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可见幼儿的爱心还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引导,不断的挖掘,才能培养出幼儿的爱 心。
以上五点建议就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和总结,当然这五点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且是互相关联的,在教学活动中要融会贯通,只要坚持就有成效。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能与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商榷,共同提高幼儿教学活动质量。
第四篇:幼儿教学设计
夸夸我们的书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表达、散文欣赏、快乐游戏),尝试让幼儿表达“树真好……”。
2、培养幼儿萌发“亲近树木、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关于诗歌的图片、角色
活动过程:
一、自主表达。
你们瞧,这儿树真多,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它呢?(树真好……)
二、看图讲述。
1、看图片。
我们来看一看,谁也在说树真好。
⑴谁喜欢树?为什么喜欢树?(它可以在树上(下)干什么)、2、说一说
⑴“小鸟在做什么?它觉得树哪里好?”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表达。
(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的叫。)
⑵“人们在做什么?大家吃得怎么样的?它觉得树哪里好?”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荫,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⑶大狗在干什么?小猫怎么办?小猫觉得树哪里好?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
⑷树上有什么?谁坐在上面?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呀摇,摇呀摇。)
3、完整表达,把散文诗连起来。
三、快乐游戏。
1、树真好,想不想到树林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来扮演寻找人,请你们扮演躲藏人,我把眼睛闭上,请你们轻轻地躲到树林里。(师幼游戏)
2、在树林里捉迷藏,感觉怎么样?那我们,好好夸夸大树的好吧。“树真好,我们在树下捉迷藏,大家玩得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3、树真好,我们该为树做点什么呢?
四、走进自然
树真好,让我们到外面夸夸我们的树朋友吧!
第五篇: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倒着数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倒着数
活动目标:
1、在直观材料的提示下感知1~10自然数倒序的的等差关系。
2、对倒数活动有兴趣,能够熟练的倒数。
3、知道并掌握数以数字间的变化。活动准备: 1、1~10的教学卡片一套。
2、教学场景布置。活动重难点:
掌握数字间的变化关系和倒数。活动方法:
提问法 观察法 实际操作法 活动形式:
集体 个别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什么不同
1、幼儿从左至右排列1—10的圆点卡片。
幼儿从左至右顺着翻圆点卡片,一边翻一边读出卡片上的圆点数量。
幼儿从右至左倒着翻圆点卡片,一边翻一边读出卡片上的圆点数量。
2、讨论:刚才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让幼儿知道:从左至右顺着翻卡片时,卡片上的圆点是从几到几?(1—10)卡片上的数量越来越怎么样?(多)这样数数叫顺着数。从右至左倒着翻卡片时,卡片上的圆点是从几到几?(10—1)卡片上的数量越来越怎么样?(少)这样数数叫倒着数。
二、游戏部分:
1、我翻你猜:教师按倒序翻圆点卡,幼儿猜猜下一个数是几并请幼儿说说这样猜的理由。
2、我说你答:老师说:“河岸上有10只鸭子,跳了一只到河里,岸上还剩几只鸭子?”幼儿答:“还剩9只鸭子。”“再跳下去一只鸭子,还剩几只鸭子?”“还有8只鸭子。”„„幼儿熟悉游戏后,可加快问答速度。
3、看数倒数: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圆点卡片,幼儿接着倒数。如:教师出示圆点卡片8,幼儿从8开始倒数至1。
4、听数倒数: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数字,幼儿接着倒数至1。
三、图卡操作:让幼儿在操作卡第33页表格内按一列比一列少1的方法添画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