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第一篇:《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 史燕儿 【教材分析】

课标2-5要求“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教材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标题,通过“秦岭—淮河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和“交流与互补”三目分解此课课题。而“秦岭—淮河分南北”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特点”后进一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一课时中习得的关于“人地关系”的分析能力也是学习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所必备的,因而说“秦岭—淮河分南北”的学习无论在知识建构上还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课时重点】

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时难点】

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整体思路】

整节课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环节分明,层层递进。“比较南北方人们生活方面的差异”是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感性;分析“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难点所在。教师在提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时,并非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直接抛出,而是借助几个简单的、“欲擒故纵”的设问,以及对“等温线图”和“年降水量图”的指导阅读,补充一定的课外资料,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轻松得出“造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到此,课标要求探讨的“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仍未完成,因此第三环节设计了“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第四环节设计了“傣家泼水节(补充了课外资料)”,由此让学生真正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业环节设计为“调查本地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再一次呼应课标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师板书。

板书: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

ΛΛΛΛ~~~~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宁波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题:“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如果学生说不能看懂,就指导学生找等温线,读出每条等温线代表的气温,然后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板书: 一月均温

北方地区 <0℃

南方地区 >0℃

(注:强调:“℃”和的“°”的区别,代表气温单位的要写“℃”)

设问:冬季南北温差大,对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自然联系前面提过的“南北建筑特点”上的差异,还可以补充“穿”方面的不同。)

设问:为什么冬季南北方的温差特别大呢?(教师用PPT设计成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以降低初一学生理解的难度)

PPT课件“知识链接:巍巍秦岭”

活动:借助“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你可以得出夏季南北方气温差异的什么特点?(“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但原因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过渡:了解了南北方气温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要比较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从前面南北方建筑形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南方年降水量肯定大于北方,而借助“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可能会看得更明白些。

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书上的问题(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并找出能区分西北干旱区和北方地区的一条等降水量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板书:

年降水量

北方地区<800毫米

南方地区>800毫米

设问: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中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它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所以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主要属于半湿润区,以南的南方地区属湿润区。这对南北方的农业生产又会有何影响呢?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像黑龙江北部≥10℃的天数不到100天,像海南岛≥10℃的天数是多少天呢?(365天)气温上的这些差异会对南北方的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生答)

而气候差异、包括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共同影响下,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如何呢?请参考书本第64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南北方生产方式比较表”(讨论结束后见PPT上呈现的“南北方生产方式比较表”)。

(注:教师要讲解南北方的耕作制度,这个名词学生比较陌生,但意思不难理解)。

小结:用图表形式小结“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三者的关系(见PPT),认识到每个地区独特生活、生产方式的形成是当地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成果。随着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但肯定还会明显存在的。

课堂拓展:观看“傣家泼水节”视频,从中体会自然环境对人们影响的深刻,中国地域辽阔,哪怕同在南方,差异也会很大,从而更好地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业:调查目前宁波水果市场的水果都来自哪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也可以从水果产地入手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有多一些了解。)

第二篇:初中地理 秦岭-淮河线 巩固练习

秦岭—淮河线

巩固练习

1.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经过()

A.秦岭—淮河线

B.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

C.黑河—腾冲线

D.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界线是()

A.大兴安岭

B.秦岭-淮河

C.长江

D.南岭

3.有关秦岭—淮河一线,说法错误的是()

A.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的典型植被的热带雨林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6-8题

6.读图判断,秦岭淮河线大致是哪两大地区的分界线()

A.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相一致的是()

A.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界线

8.秦岭淮河线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A.水量丰富

B.含沙量更小

C.汛期更长

D.有结冰期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B

7.C

8.D

第三篇:4.1秦岭--淮河线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

②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 ③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③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用具: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活动〕“词语闹分家”:屏幕展示一些表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词语﹝赛龙舟、蒙古包、旱地、鱼米之乡、滑雪、窑洞、荒漠、水田、沙漠、地势平坦、骆驼、牦牛、草原、绿洲、湿润、森林、人口密集、羊群、赛马、干燥、落叶松、干旱、苹果、雪山连绵、船、橘子、马拉大车、千沟万壑、竹楼、打雪仗、人口稀疏。)让学生尝试着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承转〉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相似性,地理界线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课件演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闪烁400㎜等降水量线。

〔提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有哪些地理差异?

〔归纳〕400㎜等降水量把我国划分为西北半壁和东南半壁。西北半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稀少、牧业为主;东南半壁气候湿润、河湖众多、人口稠密、农耕为主。

〖课件演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 ”、“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图”。

〔提问〕四幅图中描粗的线分别是:一月多少度等温线?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那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那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这些线的东段都经过哪条山脉、河流?

一、秦岭-淮河 〔提问〕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课件展示秦岭、淮河景观图片﹞

〔提问〕

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

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

〔提问〕

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

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

中游:修蓄洪工程

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

②政府应对淮河沿岸的工厂加强治污力度,对限期不能达标的工厂、企业强行实行关、停、并、转等等。

﹝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板书』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76的活动第1题。“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

〖课件演示〗 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

〔 教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屏幕上的景观图,依次向学生说明:

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树木冬季落叶。

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

﹝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承转﹞由活动的1、2题可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

〖课件演示〗教材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

〖课件演示〗展示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课件演示〗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提问﹞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些?

﹝讲解﹞教师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有:

①秦岭-淮河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

(教师每讲其中的一条线时,图上该线呈现加粗状态,并且不停地闪烁,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问〕

1、四大区域中()地区与()地区没有相邻。

2、()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地区,因海拔高,气候非常寒冷,()地区,因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板书设计】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秦岭

2、淮河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后记;

第四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教学设计

中河中学 马永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今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新面孔,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爱好等消除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小妹在广东上学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南北方的气温存在差距,从而引入新课)大家想一下,同样都在中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差距咋就这么大尼?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要探讨的话题----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月份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差异图片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北方气温差异的感性体验)

师:那么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活动体验,师生交流 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2.13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先搞清楚一月份属于冬季,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季北方和南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比如南北方的气温高低状况以及界限和数值的不同等。

读图填表,以漠河,北京,广州,海口四地为例,给出他们的纬度位置,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气温,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算算差距有多大。然后找出规律:在冬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由高到低,南北温差较大。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所学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这张图,请大家找到0℃等温线,先把它用笔描粗,然后再观察0℃等温线的东段大致都经过了哪列山哪条河流?

生:秦岭、淮河。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0℃等温线是和秦岭淮河大致平行的对吗?请同学们记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比如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南北方气温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西部降水量的分界线等等。

(继续读图)找出一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思考在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河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只有北方的河流会结冰,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但前提是在正常年份。

(承转)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冬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有很大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那么在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 引导学生读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继续搞清楚七月份属于夏季,观察夏季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没有负值,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和比较温差,从而得出规律:在夏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还是由低到高,但温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复习拓展练习题,特别是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是海拔太高,因为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活动3 P33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除了纬度,还跟什么有关系?

(生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展示板书:南北方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差异,弄清楚原因(由于纬度和地势)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我国南北方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差异,那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山地气候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布情况和范围。

四、思维和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位置和范围。思考:人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有些印象后再加以讲述,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宁夏,判断本区所处的温度带。

活动4 P34 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幻灯片,请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和激励性评价,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

小结本课内容,做练习。

第五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动画展示)小明在冬季和夏季去哈尔滨的外婆家,为什么着装会有很大的差别呢?(学生答:冬季温差大,夏季温差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要探讨的话题----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月份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差异图片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北方气温差异的感性体验)

师:那么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活动体验,师生交流 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2.13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先搞清楚一月份属于冬季,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季北方和南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比如南北方的气温高低状况以及界限和数值的不同等。

读图填表,以漠河,北京,广州,海口四地为例,给出他们的纬度位置,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气温,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算算差距有多大。然后找出规律:在冬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由高到低,南北温差较大。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所学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这张图,请大家找到0℃等温线,先把它用笔描粗,然后再观察0℃等温线的东段大致都经过了哪列山哪条河流?

生:秦岭、淮河。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0℃等温线是和秦岭淮河大致平行的对吗?请同学们记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比如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南北方气温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西部降水量的分界线等等。

(继续读图)找出一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思考在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河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只有北方的河流会结冰,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但前提是在正常年份。

(承转)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冬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有很大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那么在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 引导学生读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继续搞清楚七月份属于夏季,观察夏季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没有负值,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和比较温差,从而得出规律:在夏季,我国从南

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还是由低到高,但温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复习拓展练习题,特别是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是海拔太高,因为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活动3 P33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除了纬度,还跟什么有关系?(学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展示板书:南北方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差异,弄清楚原因(由于纬度和地势)(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我国南北方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差异,那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山地气候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布情况和范围。

四、思维和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位置和范围。思考:人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有些印象后再加以讲述,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宁夏,判断本区所处的温度带。

活动4 P34 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幻灯片,请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和激励性评价,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

小结本课内容,做练习。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1.本节课逻辑性强,内容清晰,重难点突出。并且在课堂中融入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起到了一个巩固复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冬季夏季中国气温的分布,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地图寻找有用的地理信息,加深了对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理解。

2.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另外,板书设计比较一般,下次上课可以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时,可以尝试讲解其经过哪些省份和地区,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好能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描绘出此线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整节课语速有点快,应该放平和点。时间分配上,最后最好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消化。

3.在温度带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这部分的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些学生的生活事例和亲身感受应该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也更让他们感觉地理是结合生活的,是有用的学科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让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下载《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秦岭--淮河线》课例学习中反思自身教学

    从《秦岭—淮河线》课例学习中反思自身教学我在《台山市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远程培训(2014年)初中地理模块三》网上认真观摩学习了《秦岭—淮河线》课例,本人受益匪浅。下面,我首......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设计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科学两极指南北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本课通过辨别方向的实际问题引出指南针的运用。学习正确使用指南针后引发研究问题,指南针中的小磁针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教师带领学生取出指针并验证指针的磁性,进......

    9课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女真的兴起和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 出现了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了解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知道岳飞抗金的重要史实。 3.......

    《分桃子》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台安县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

    分香蕉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 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

    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

    《分苹果》教学设计

    课题:分苹果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课时执教教师:焦秀玲执教班级:二(1)班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