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词活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词活用教案》。

第一篇:名词活用教案

名词活用教案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曹开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2、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规律(重点)

3、区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点(难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归纳出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2、发给学生名词活用的练习资料,学生先做练习,进而归纳出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并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当堂完成复习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有关知识。

二、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三、学生做练习资料一

归纳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后,指名回答。

附练习资料一:

请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或名词作状语的词,并分析其活用规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大楚兴,陈胜王。

5、范增数目项王。

6、沛公军霸上。

7、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8、寻向所志,遂迷。

9、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有一月耳。

10、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1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其一犬坐于前。

1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6、泰山之阴,汶水西流。

17、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8、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19、大江东去。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能愿动词或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2、代词“之”、“是”,“我”等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用,如果它们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那么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4、名词前后附着介宾结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5、“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6、连词“而”之前或之后是动词,那么另一边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7、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作状语、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比喻)。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5、时间名词作状语。

6、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一般来说,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与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或并列关系,那就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与作主语的位置相同,因而要特别注意从文意上加以区别。

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三)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的区别。

一般而言,名词作状语的名词后带面一定有动词,而名词作动词的名词后面则没有动词。例:

1、秦师遂东。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四)学生当堂做“练习资料二”巩固所学知识

附练习资料二: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左右欲刃.相如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沛公欲王.关中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5、岁.征民间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日.削月.割

9、乃使从者衣.祸

10、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11、怀.其壁

12、诸越则桃李冬实.

13、阳关一曲水东.流。

14、不知云与我俱东.。

第二篇:名词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词类活用这个高考考点。

2、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3、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基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总结名词活用的规律

2、掌握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不胫而走 晨钟暮鼓 车载斗量 风餐露宿 汗牛充栋 祸国殃民 游戏人生 千金一刻

二、名词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所”字结构中,“所”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二)名词用作状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课堂小结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四、课堂练习分析并解释下列划线词语。草木皆兵 星罗棋布 大楚兴,陈胜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烈。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第三篇:课前练习7-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怎么样”。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搬运时可以使牛出汗,收藏时可塞满屋子,“汗”本为名词,在这里译为驮运的书使宾语“牛”发出动作行为“出汗”,而不是牛自己使自己出汗,因而这里只能是“汗”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出汗”。

2、生死肉骨:“死”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死”,意为“(恩情)使死者复生”;“肉”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骨”,意思是主语“恩情”使宾语“骨”发出动作“长肉”,而不是骨头自己长肉,所以“肉”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长肉”。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既东封郑。(疆界——使……成为边境)(《烛之武退秦师》)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称王)(《鸿门宴》)

二、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意思为“以„„为”,“以为„„”。

1、幕天席地:指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胸襟旷达。“幕”、“席”是名词,后带宾语“天”、“地”,用如动词,表示意动,“幕天”把天当作幕,“席地”把地当作席。

2、草菅人命:官吏滥用刑罚,杀害人命。“草菅”是一种野草,比喻轻贱之物。在这里人主观的把宾语“人命”看成“草菅”这个名词所表示的物,因而“草菅”是意动用法,即“把„„看成野草一样”。

3、渔人甚异之。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6.吾从而师之。(老师——以……为老师)(《师说》)

7.耻学于师。(羞耻——以……为羞耻)(《师说》)

8.孔子师郯子、苌弘……(老师——以……为老师)(《师说》)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羞耻——以……为羞耻)(《师说》)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镜子——以……为镜子)(《阿房宫赋》)

三、名词活用为动词

1、樊增数目项王。

2、左右欲刃相如,3、驴不胜怒,蹄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秦军氾南,晋军函陵。..

9、杖汉节牧羊。

10、寻向所志。

11、二月草已芽。

1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一狼洞其中。

14、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1.与郑人盟。(盟约——订立盟约)(《烛之武退秦师》)

2.赵王之子侯者。(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触龙说赵太后》)

3.无乃尔是过与?(过错——责备)(《季氏将伐颛臾》)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季氏将伐颛臾》)

5.填然鼓之。(鼓——击鼓)(《寡人之于国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木——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7.五十者可以衣帛。(衣服——穿上)(《寡人之于国也》)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寡人之于国也》)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恶——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河水——游泳)(《劝学》)

11.而后乃今年内将图南。(南面——南飞)(《逍遥游》)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面——南行)(《逍遥游》)

1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南面——南行)(《逍遥游》)

14.过秦论(过失——指出过失)(《过秦论》)

1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16.会盟而谋弱秦。(盟约——订立盟约)(《过秦论》)

17.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列——排列)(《过秦论》)

18.籍吏民,封府库。(册——造册登记)(《鸿门宴》)

19.道芷阳间行。(路——取道)(《鸿门宴》)

20.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鸿门宴》)

2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道义——合乎道义)(《鸿门宴》)

22.沛公奉卮酒为寿。(寿辰——祝寿)(《鸿门宴》)

23.沛公军霸上。(军队——驻扎)(《鸿门宴》)

2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鸿门宴》)

25.范增数目项王。(眼晴——使眼色)(《鸿门宴》)

2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寿辰——祝寿)(《鸿门宴》)

2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失——责备)(《鸿门宴》)

28.策扶老以流憩。(拐杖——拄着;扶着)(《归去来兮辞》)

29.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船桨——划)(《归去来兮辞》)

30.兰亭已矣,梓泽邱墟。(邱墟——变为荒丘和废墟)(《滕王阁序》)

31.目吴会于云间。(眼晴——遥看)(《滕王阁序》)

3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老师——从师学习)(《师说》)

33.吾师道也……(老师——学习)(《师说》)

3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老师——学习)(《师说》)

35.君子不齿。(牙齿——提起)(《师说》)

36.其下圣人也远矣。(下面——低于)(《师说》)

37.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车——乘车)(《阿房宫赋》)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阿房宫赋》)

3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彩虹——出现彩虹)(《阿房宫赋》)

40.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丝弦——奏乐)(《阿房宫赋》)

4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合族之人——灭族)(《阿房宫赋》)4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节——以礼相待)(《六国论》)

4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4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称——命名)(《游褒禅山记》)

45.函梁君臣之首。(匣子——用匣子装)(《伶官传序》)

46.本其成败之迹。(根源——推究……根源)(《伶官传序》)

47.而此独以钟名。(名称——命名)(《石钟山记》)

48.垣墙周庭。(墙——砌墙)(《项脊轩志》)

49.乳二世。(乳汁——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50.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旗帜——表彰)(《五人墓碑记》)

51.去今之墓而葬焉。(坟墓——修墓)(《五人墓碑记》)

52.其疾病而死。(疾病——患病)(《五人墓碑记》)

53.缇骑按剑而前。(前面——走上前)(《五人墓碑记》)

5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巡抚——担任巡抚)(《五人墓碑记》)

5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匣子——用匣子装)(《五人墓碑记》)

56.明烛天南。(蜡烛——照亮)(《登泰山记》)

57.江浙之梅皆病。(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58.未可明昭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绳子——约束)(《病梅馆记》)

四、名词活用作状语

1、夜篝火,狐鸣呼曰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劝学》)

2.南取汉中。(南——向南)(《过秦论》)

3.西举巴蜀。(西——向西)(《过秦论》)

4.东割膏腴之地。(东——向东)(《六国论》)

5.北收要害之郡。(北——向北)(《过秦论》)

6.仓皇东出。(东面——向东)(《伶官传序》)

7.汶水西流。(西面——向西)(《登泰山记》)

8.济水东流。(东面——向东)(《登泰山记》)

9.东犬西吠。(西面——朝西)(《项脊轩志》)

10.骊山北构而西折(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阿房宫赋》)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席子——像席子)(《过秦论》)

2.包举宇内。(包裹——像包裹)(《过秦论》)

3.囊括四海。(口袋——像口袋)(《过秦论》)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回声——像回声)(影子——像影子)(《过秦论》)

5.常以身翼蔽沛公。(翅膀——像翅膀一样)(《鸿门宴》)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孔鲤——像孔鲤一样)(《滕王阁序》)

7.人皆得以隶使之。(奴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8.廊腰缦回。(腰——像腰一样)(《阿房宫赋》)

9.蜂房水涡。(蜂窝——像蜂窝)(水涡——像水涡)(《阿房宫赋》)

C.表示动用行为的方式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眼睛——亲眼)(耳朵——亲耳)(《石钟山记》)

3.吾得兄事之。(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鸿门宴》)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脸——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5.道芷阳间行(小路——抄小路)(《鸿门宴》)

6.群聚而笑之。(人群——成群地)(《师说》)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内立法度。(国内——在国内)(《过秦论》)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间——在夜间)(《石钟山记》)

3.有大石侧立千尺。(旁边——在旁边)(《石钟山记》)

4.使不上漏。(上面——从上面)(《项脊轩志》)

5.前辟四室。(前面——从前面)(《项脊轩志》)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旁边——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以瓮)(绳子——以绳子)(《过秦论》)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天——每天)(《劝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天——一天天地)(《阿房宫赋》)

注:名词活用作动语与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活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活用作状语,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又郊败之。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语的活用:

1、合流屈曲而南/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

2、顺流而东也/顺流而东进也 ..

3、笼(之)/笼养之 .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名词的活用方式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吾从而师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不耻相师

5、乌鹊南飞

6、顺流而东也

7、狼不敢前。

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0、沛公欲王关中。

11、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3、云青青兮欲雨。

14、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15、一狼洞其中。

16、驴不胜怒,蹄之。

17、布囊其口。

18、先主器之。

19、名之者谁? 20、失期,法皆斩

2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2、朝而往,暮而归

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25、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

26、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2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8、父利其然也。

29、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练习: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

5、蚕食鲸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

9、日理万机

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 ..... 答案: 1名作动,成为记功碑。

2、名作动,成为敌兵。

3、名作动,做。4名作状,向南、向北。5名作状,像蚕像鲸。

6、名作动,长腿。

7、名作状,在风里在露水中。

8、名作状。

9、名作状,每天。

10、名作状,用道理。

11、名作动,下雨。

12、名作动,以礼相待,动用武力。13名作动,开花,结果。

14、名作状,在风雨中;名作动,乘船。

15、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16、名作状,像乌鸦一样。

17、名作状,像蜜蜂一样。

18、名作动,穿衣戴帽。

19、名作状,在路上在途中。

“名词的活用”练习一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名余曰正则兮()..

7、云青青兮欲雨()

8、吾得兄事之()..

9、日参省乎己()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的活用”练习二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蚕食鲸吞()

2、不胫而走()..

3、风餐露宿()

4、星罗棋布()..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6、鱼肉百姓()...

7、夜篝火,狐鸣呼曰()

8、吾得兄事之()..

9、其下圣人也远矣。()

10、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名词的活用”练习三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日理万机()

2、不可理喻()..

3、未雨绸缪()

4、先礼后兵()..

5、左右欲刃相如()

6、其一犬坐于前()..

7、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9、顺流而东也()

10、顺流而东进也().. “名词的活用”练习四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春华秋实()

2、风雨同舟()...

3、耳闻目睹()

4、乌合之众()..

5、友风而子雨()

6、生死而肉骨也()..

7、沛公欲王关中()

8、狼不敢前()..

9、合流屈曲而南()

10、斜削东下()..

“名词的活用”练习五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风雨同舟()

2、蜂拥而至()..

3、衣冠禽兽()

4、道听途说()...

5、汗牛充栋()

6、耻学于师()..

7、去今之墓而葬焉()

8、群聚而笑之()..

9、笼之()

10、笼养之()..

第四篇:知识讲解_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2

实词之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

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词的活用是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即某类词(名、动、形、数)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注意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这在文言文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起因在于古时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不像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本讲归类整理名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活用情况。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普通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琵琶行并序》)

舟中,名词作状语,在船里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4)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5)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6)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7)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9)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势,名词作状语,按照„„形势

3、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过秦论》)

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1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鲤,名词作状语,像孔鲤一样

(13)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奴隶一样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比喻,例,(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包,名词作状语,像包裹一样;囊,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

(1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云,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景,名词作状语,像

影子一样

(1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起源。《小石潭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17)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18)项庄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时间名词作状语

例,(19)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2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夜,名词作状语,当夜、当晚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烛之武退秦师》)

岁、月,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2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

例,(2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2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

(26)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外

(27)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荆轲刺秦王》)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

或主谓关系

例,(2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王,名词动用,称王

(30)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刑,名词动用,惩罚、处罚

(3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藉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籍,名词动用,登记

(3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牗,名词动用,做窗子;枢,名词动用,做门(瓮、绳在此为名词作状语)

(3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鼓,名词动用,演奏,弹奏

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34)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名词动用,用蹄子踢

(3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命名

(3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鼓,名词动用,击鼓

(3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寡人之于国也》)

树,名词动用,栽种;衣,名词动用,穿

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活用为动词

例,(3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名,名词动用,识其本名

(39)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侯,名词动用,被封为侯

(4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名词动用,用网捕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虏,名词动用,俘获

名词放在副词、介宾结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4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白衣冠,名词动用,穿白衣、戴白帽

(4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罪,名词动用,归罪、归咎

(4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白,名词动用,显出白色

(45)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

目,名词动用,用眼睛看

(46)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盟,名词动用,订立盟约、签订盟约

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4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名词动用,游泳、游水

(48)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德。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硕

鼠》)

德,名词动用,感激

(4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名词动用,杀

(50)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王,名词动用,称王

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

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

活用为动词

例,(5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5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

壁赋》)

樵,名词动用,打柴

(54)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名词动用,休息、下榻

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5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东,名词动用,向东进发(下,名词动用,拿下、攻占)

(56)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过秦论》)

履,名词动用,登上

(5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名词动用,以„„为师

(5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襟,名词动用,以„„为衣襟;带,以„„为衣带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

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59)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60)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步,名词使动用法,使„„缓行

(6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序,名词使动用法,使„„有秩序;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来朝朝贡

(62)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使动用法,使„„住在(6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族,名词使动用法,使„„灭族

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6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

壁赋》)

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友

(6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

(6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67)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

宫赋》)

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镜子)

题型解读

例1选择活用类型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

(1)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B.云青青兮欲雨 ..

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

【答案】D

【解析】D项中的“宁”与题干中的“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其他三项中都是名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

(2)下列句中加红的词,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正本清源B.狼奔豕突C.规行矩步D.草行露宿....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正”是形容词是动用法,题干中的“廷”与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

语。

(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斗折蛇行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C.其一犬坐于前D.予分当引决..

【答案】B

【解析】B项中的“前”与题干中的“饵”都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

词作状语。

例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4)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答案】称威,威服,威慑

【解析】“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5)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答案】按照旧例

【解析】“故事”,名词作状语。

(6)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答案】赐给爵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7)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答案】命名

【解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8)(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答案】(等到他被遣走,市里人们欢呼,)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

【解析】此句的翻译重点在“袖”字上。袖,把„„藏在袖子,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9)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

【答案】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贤能的人在他的身边,讽谏的人能够进入朝廷。

【解析】此句的翻译重点在“下”字上。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

(10)“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

么翻译?

【答案】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解析】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第五篇: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⑤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⑥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⑤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⑦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四子侍坐》).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

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下载名词活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词活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词教案

    名词(Noun) _________Mr. song (KELY) Teaching Content: 英语中名词的定义,分类,和其单复数的变形。 Teaching Aims: 要求学生能够清楚英语中名词的分类情况,和其变形规则,在......

    名词教案

    初中英语语法---名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名词的基本知识以及可数名词单复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引导学生采 用观察与操练的学习策略,掌握名......

    名词教案

    名词 知识目标:1.复习初三上M7--RB的名词 2.掌握可数名词的复数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对名词单复数的领会,理解和转换的能力。 情感目标: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1).复......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教学章节或主题】 词类活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与规律,熟悉使动与意动用法的特点;了解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之间的差异......

    词类活用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教学要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

    词类活用课教案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辨析——名词活用为动词、状语 执教:林小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高考词类活用这个考点,学会词类活用的规律 2、掌握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并能触类旁通。 3、......

    词类活用教案[推荐五篇]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