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2、“发新书”教学设计1
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课前准备小棒 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演示课件发新书】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生:18+19=?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师:同学们试一试吧!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第二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五章 加与减(二) 4、“跳绳”教学设计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你能说说你的跳绳成绩吗?跳绳不但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活动,它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发现了吗?[点评]利用跳绳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二: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B.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③要想知道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你会解答吗?板书:小东比小红多跳多少下? 6248=[点评]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2.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师:请你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探索算法,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62-48=()[点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62 -48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2)将全班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在全班评选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组.[点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算法一:62-40=22 算法三:62-42=2022-8=14 20-6=14算法二:62-50=12 算法四:58-48=2020-6=14 12+2=14师:好多同学都能口算出算式的结果,除了口算你还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吗?算法五:用竖式计算.我发现同学们笔算时有两种结果,大家看:一种是62减48等于14;另一种是62减48等于24.到底哪一个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摆小棒验证一下
第三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动手做(二)
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2.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教材分析〗这是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部分的教学内容。本学段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折纸、剪纸、拼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四种平面图形,培养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班学生来自城镇,全部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经过近一年的课改实验教学,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学风。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较差,不喜欢枯燥的讲解和分析。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由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像力、创造力。〖教学设计〗(一)活动一:折一折师:首先,请大家拿起面前的正方形纸,把它折成相同的两部分,然后举起来说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它变成了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生2:它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师:(假装奇怪地)咦,都是正方形,怎么有的变成长方形,有的变成三角形,什么原因呢?生1:因为我们折的方法不一样(用手比划),我是斜着折的,他是对折的。师:(拿起一张纸示范,明白了似地)噢,有的是沿对角折的,有的是对半折的,是吧?生:(高兴地)是。师:真是些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将桌面上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全部对折,看看它们的变化,然后在班上汇报。生1:我的长方形对折后变成了两个正方形,圆变成了两个半圆,三角形变成了两个更小的三角形。生2:我的长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生3:我把长方形折成了两个小长方形。师:现在请同学们沿对折线将这些图形全部剪开。(学生剪纸)(二)活动二:拼一拼师: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图形,可以用它们来干什么呢?想一想。生:可以把它打扮成我喜欢的东西。师:(欣喜地)说说看。生1:(拿起一个正方形)给它画上花朵和线条,就变成了漂亮的手绢。生2:(举着一张三角形纸)把它涂成红色,就变成了一面小红旗。(学生激昂、兴奋起来,纷纷举手。)生3:(举起一张长方形纸)给它上面画上锁,就变成了一扇防盗门。生4:把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鱼了。师:(意外地)还可以拼呢!生:用一个半圆,一个正方形可以拼成房子。(生抢着回答,有的急得跳了起来。)师:同学们想出的主意真好,那我们就利用剪出的图形拼一种自己喜欢的图案,粘到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大白纸上,然后用彩笔装扮成一幅图,挂到教室墙周围的绳子上。(放轻音乐,学生拼图。)部分学生作品。(各小组相互参观作品)(音乐停止)(三)活动三:说一说师:刚才看到的图案中你最喜爱的是哪一幅?说一说。生1:我喜欢两只小鸟在说悄悄话的那幅。生2:我喜欢那座美丽的宫殿。生3:我看见一只船在大海上航行。生4:我看见一只小狗在看大门。(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师:同学们都想说,那就把你最喜欢的说给同桌听。(四)活动四:猜一猜师:同学们拼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为你们骄傲,老师也拼了一幅图案,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我喊一、二、三,到三时你们再睁眼看,然后说出它是什么。(出示图)生1:狐狸的耳朵!生2:这是一顶古代人的帽子。生3:古时候国王的帽子。生4:是裤子!也有可能是一顶尖尖帽。师:同学们真富有想像力。这是我用附页1图3的材料做的一顶王冠。你们还能用这些材料拼出其他有趣的图形吗?请大家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剪一剪、拼一拼。部分学生作品展示:(请部分学生拿着作品到讲台上展示,先让其他学生猜猜是什么,然后请作者说出名称。)(五)活动五:叠一叠师: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经过同学们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手,竟然设计出这么美丽的图案,真神奇!你还会用纸做什么?生1:我会用纸叠飞机、小鸟、还有狐狸。生2:我会叠企鹅、骑士、衣服、裤子。师:好,你想叠什么就叠什么,叠完后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叠的方法。(学生折叠、交流叠法,相互欣赏作品。)(六)活动六:谈体会师:这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有一双灵巧的手。这就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感受。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1: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很聪明,我会拼美丽的图画。生2:我发现任何形状都有用处。生3:我学会了叠小猫。生4:我发现我的手不如他的巧。(指同桌)〖教学反思〗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问题:本节课中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 16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用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案例点评〗这是一节具有鲜明特色的数学课。第一,充分体现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从导入叠一叠,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愉快地学习,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第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本节课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情境数学的特色非常鲜明.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创造出许多吸引人的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强烈的创造热情。
第四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车1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车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趣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教材分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使用新的实验教材已近一年了,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具备较强的小组合作能力。本课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能运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因此,对于本课内容,学生掌握方法较快,但由于算式中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
情绪。怎样保证学生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学好这一知识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是最好的办法。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来组织学习活动,以此
第 1 页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并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
(一)我们去坐车
(对教材上的小朋友们乘车图,我作了一些改动,课题定为畅游动物园。)师:在上课之前,我先统计一下,我们班哪些同学去过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哪些同学没去过?
(很多学生很兴奋也很得意地说去过,也有少数学生略显遗憾地说没去过。)师:(安慰但很有鼓动性)没关系!不管是去过还是没去过,咱们今天都开开心心地到动物园去玩一圈,痛痛快快地畅游一次动物园,好不好? 生:(兴奋地)好!师:现在咱们就到世界之窗集合,坐车前往动物园!(多媒体演示公共汽车开动,到达世界之窗,有乘客上下车的情境。画面配音:各位乘客大家好,这里是火车站开往动物园的101路公共汽车,现在车上有乘
客36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车19人,上车48人。)(评析 动物园是学生喜爱去的地方,以此作为课题引入新课,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 2 页
(二)前往动物园 1.到达世界之窗
师:画面中的情境大家看清楚了吗?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乘客和刚才的36人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为什么?
(学生对画面中的情形非常感兴趣,教师的问题一出,小手都纷纷举起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教室里顿时响起唧唧喳喳的讨论声,看来学生还没养成轻声讨论的习惯。)生1:我觉得车上的人增加了,因为上车的人比下车的人多。生2:车上的人数增加了,因为48比19大。
生3:我觉得车上的人会比原来的36人多很多,因为48比19大很多。
(第三种说法很有创意,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有较强的数感和估计能力。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其他同学钦佩的目光,听课教师中有人赞许地点头,我也及时地表扬了他。)师:那么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呢?你能写出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地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几分钟后,让学生回答。)
生1:36-19+48=65(人),我是用车上原来的人先减下车的第 3 页 人,再加上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生2:36+48-19=65(人),我觉得也可以先加上车的人,再减下车的人,就是现在的人数。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满脸着急的样子,我刚朝他看,他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生3:老师,我和他们的算法都不同,我先算48-19 =29(人),再算36+29=65(人)。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吗? 生3:48-19 =29,表示上车的比下车的多29人,36+29=65就是现在车上的人。
师:刚才大家都说车上的人数增加了,这个29也可以说是什么?
生4:车上增加的人数。
生:用原来的人数加上增加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又一部分学生忍不住接上了话题,也有一部分学生略有所思、略有所悟地点点头。听课教师中响起一阵讨论声。)师:你们在计算得数的时候,是口算的还是写竖式算的呢?谁愿意把你的竖式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竖式的写法,同时教师强调一下易错的地方。)2.到达深圳大学
(画面配音:各位乘客,深圳大学到了,本站下车17人,上
第 4 页 车9人。)师: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数和刚才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你能算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说一说你的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生1:65-17+9=57(人)。生2:65+9-17=57(人)。
生3:17-9=8(人),65-8=57(人)。
(教师让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并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因为有上面一题的铺垫,学习过程加快许多,汇报算法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解释自己算式的意思,特别是对于第三种算法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有意识地尝试用第三种方法来算。)(评析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有利条件,在计算结果时先估算再口算或用竖式计算,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教师在两道题的处理上,也有轻重之分,第一题是重点,第二题是知识的顺迁移,有效且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
(三)表演真精彩 1.蝴蝶采花
第 5 页 师:看,动物园到了。深圳市野生动物园欢迎大家光临。看看这边草地上有什么?(蝴蝶)春天里,美丽的蝴蝶正忙着传播花粉呢!每一只蝴蝶应采哪一朵花呢?请你把蝴蝶和相应的花用线连起来。
(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评析用情境出示练习题,比直接看题计算要生动得多,学生也比较感兴趣。)2.拔河比赛
师:这边动物们的拔河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哪一队会赢呢?咱们来帮忙,好吗?1~5小组的同学代表左边的一队,6~10小组的同学代表右边的一队。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算出得数,再决定胜负,好不好?开始!
(多媒体演示动物们拔河的情境,教师点击鼠标,绳子就会偏向得数大的那一边。)
师:再来一轮好不好?(画面上场景不变,两边的算式变了,一共出示了4组题。)
(评析 拔河比赛是学生熟悉的活动,把这一情境运用于动物的活动中,生动有趣,更富有人文色彩。尽管所给题目都是单调的两步计算,但学生急于想知道比赛结果,都兴致勃勃地认真计算,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效果就大不一样。)3.接力赛跑
第 6 页 师:再来看这边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接力赛跑)好多小动物身上的号码都忘了写,你能不能帮它们填上?(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独立完成。)
(订正完得数后,教师追问:你认为哪一队可能会赢? 这一问,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千奇百怪。)生1:我认为老虎队会赢,因为最后老虎身上的得数是88,而狮子身上的得数是78,所以老虎队赢了。
生2:我不同意,因为赛跑是计时间的,老虎身上的88可能是跑了88秒,而狮子是78秒,所以应该是狮子队赢。生3:我觉得还是老虎队赢了,因为狮子那队有乌龟,乌龟是爬得很慢的。
生4:我不同意,乌龟虽然爬得慢,可老虎队里有熊猫,熊猫不也是跑得很慢很慢的吗?
生5:乌龟虽然很慢,但后来狮子也追上来了,你看狮子的脚在老虎的脚前面一点点,说明狮子是先冲线的。生6:我还是觉得老虎队会赢,你看乌龟一边跑还一边扭过脖子回头看别人,这样是很容易掉棒的。(听课教师被逗得一阵大笑)(还有一些小手举着,还有理由要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相持不下,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学生把刚参加完运动会中接力比赛的要领和注意事项,都用到数学课堂中来了。备课时我只想到学生可能会根据最后一个得数的大小和乌龟跑得慢的第 7 页 事实,来决定胜负,但学生的回答比我想像得要精彩得多,丰富得多。我很欣喜也很激动,对于每一种回答,我都一一点头,表示肯定,因为没有标准答案。)(评析 这一题的处理有一定的创造性,不仅从知识上落实,更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合理想像、合情推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性发展。)4.迷路的小熊要回家
师:天快黑了,一只小熊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回家的路吗?(屏幕上演示情境和要求:得数大于70的才能走,用彩色笔画出路线,小组合作完成。)(在实物投影上订正结果。)(评析 把迷路的小熊送回家,富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学生都乐意去关心小动物,帮助小动物,学习的积极性有增无减;而且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分工计算、估算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心回家去
师:天黑了,小动物们都要休息了,咱们也该回去了,上车吧。
(多媒体演示,画面配音:101路公共汽车从原路返回,现在车上有乘客57人。世界之窗到了,本站下了一些人,又上了一些 人,车上还有47人。)
第 8 页 师:想一想,可能下了多少人,上了多少人呢?小组讨论、合作,写出你的算式。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写出各种可能,然后全班交流。)(评析 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惟一,相对前面直接给出数据来计算的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前面的基础,让学生跳一跳再摘桃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更深层次地发展。)师:今天大家到动物园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教学反思〗
《标准》提倡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本节课让我再一次地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如果没有畅游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有进位退位)的混合式题,最多算4,5道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但是,当把计算融入到坐车采花拔河赛跑等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他们不觉得是在做题,只觉得有趣好玩,尽管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题量也不少,但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兴奋点,都让学生意犹未尽。特别是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学生的辩论热烈而精彩,这种大胆想像、敢于创新、积极思辨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其受用终身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很久以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最喜欢动物园这节课。
第 9 页 尽管如此,我觉得仍有遗憾。
1.对学生放得不开,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不够。在接力赛跑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培养和展示学生敢于创新、合理想像、积极思辨的精神,但不够充分。课后也有本校的老师对我说:你的学生说得多好啊!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说下去呢?我们还觉得没听够。
2.小熊回家这一题,不一定每道题都要计算出准确得数,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指导上略有欠缺,比如可以用估算、直觉思维等多种方法。〖案例点评〗
应该说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教师用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完成非常传统的课题――计算教学,课堂效果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境创设生动合理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掌握方法快,但准确性不高,持久性不强,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本课用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来组织学习活动,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效地促进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练习设计丰富多彩
本节课完全打破传统的新授――练习那种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式,而是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融入到不同的活动当中,学
第 10 页 生一边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活动,一边进行计算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既有独立练习,又有团队竞赛;既有娱乐游戏,又有情境辩论。观察、计算、想像、表达交替进行,学生始终情绪高涨,避免了传统计算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乏味、厌倦的学习情绪。〖编者点评〗
在本节课中有一个体现得很好的方面,就是人文情怀处处流露。
在这节课里,教师特别注重以人为本,时时处处都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生活,以儿童的心理去感受生活,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学生眼里,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的数字组合,而是富有童趣的童话世界。蝴蝶采花动物拔河接力赛跑小熊回家等情境,既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又蕴涵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在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特别是接力赛跑,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般情况下,订正完得数,就算完成了对知识点的要求,但教师一句你认为谁赢了?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另一番世界,掀起本课的高潮,学生合理的想像、稚气的辩论,令人忍俊不禁。这是创新思维的萌芽,是敢于求异的体现,教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创造的火花,引导并鼓励学
第 11 页 生的异想天开,是非常难得的。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发挥得更充分一点,就更好了。
第 12 页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_1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教学内容:P2-3页
教学目标:
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
20+30+40=90
4+1=
90+=9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
+30
+41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总结: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后P3页的练习
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24+30+4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