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
1、主要面向老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 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对书本、对权威的迷信,且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想象力。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种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大有好处,但忽略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也能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
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大多是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来设计课程的,刚开始,学生不太接受这种模式的教学,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主动的教,他们被动的学”这种模式,大多数学生不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和作用。部分学生羞涩、不愿意主动发言。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我采取了师生互换角色的方式,选出一名学生,让她熟悉我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由她来引导我和其他学生,我融入学生中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发言。通过这堂课的演示,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渐渐的,我的学生开始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在其中找到了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变成了主动学。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第二篇:教学设计包括
教学设计包括: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它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是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突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具有实际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三、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四、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教师之间: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到东城区听课,东城区高中英语教研组举全区之力做好备课工作:他们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己的教学网上,其他教师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2.学生之间: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
3.师生之间: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积累也是有益的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注重电脑和网络的实际应用,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女里将其理念、方法渗透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发现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是教材内容量大,总感觉课时紧时间不够用;其次,新方法、新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账务的巩固却不那么尽人意。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一方面,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外语教学法及理论便是这些规律的总结和体现。英语教师只有学好并掌握这些理论,才能形成鲜明的指导思想和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永远置身于英语教学的前沿,密切追踪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的知识面越宽,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就越强。教师只有努力拓宽知识面,认真琢磨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科学、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新教材
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效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整合教材的必要性。我们可以对教材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来分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生对语法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后可及时进行系统归纳,再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巩固的扩展,切忌不要在几个单元之后才进行总的复习。对教材的整合处理,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教师一定要有前瞻性眼光。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内容多,上不完的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三、改进备课方法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精心安排复习内容;二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准确、明了、精炼;三是预测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错误并准备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四是设计精炼的英语课堂练习。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九减少“垃圾时间”,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课堂结构是否严谨、科学、有效,不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环节与环节之间是否紧凑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具体建议入下:
1.结构严谨,环节紧凑
2.省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3.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五、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采用适当、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1.复习旧知识,要做到精炼和实用
2.巩固新知识,要注重实效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总之,要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英语专业化水平,适应新课堂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改进备课方法,积极优化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使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明确、方法新颖、手段丰富、结结构严谨、讲解精炼、时间紧凑。
第三篇:建筑业三类人员证书包括哪些
0%
百度知道 >商业/理财 >财务税务
建筑业三类人员证书包括哪些?
所谓三类人员证书,是指企业安全三类人员证书,分为A类(企业负责人),B类(项目负责人),C类(专职安全管理员),这些证书都不是上岗证书,不过是从事本职业必须具备的安全培训认可。所以,不能作为找工作的依据。在建筑行业,具备上岗资格的有造价师(造价员),建造师,建筑师,结构师,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
特种作业工种包括:架子工、塔吊起重司机、信号指挥、电工、焊工、机动车驾驶、起重机司机等
第四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
第五篇: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即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式教学系统设计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具有以下特点:
(三)“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我比较喜欢“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刚上班时,我每一节都给学生教好多内容,生怕学生学得比别的班的同学少了了,课后都忙里偷闲再给他们补充些知识,总认为付出总有回报,可当成绩出来后我傻眼学生们的成绩很差,而我在学生们心里的威信不高。后来我好好学习新课改和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后我逐渐把我作为学生们课堂上的引导者,让学生自主的去钻研,去探索,慢慢的我发现情况大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