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时间:2019-05-12 21: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一篇: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毋庸讳言,新课程的整合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那么,语文课程的这种整合性也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整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非是对教材的一种预设性处理,而这种处理实质上表现为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生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还原”出教材中的创造性空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动态性、生成性的教学,它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再忠实地传递教材内容,而应是教材内容的持续性生成与转化、不断建构与提升。因此,教师对于文本知识首先要有系统、透彻的了解,教学中必须严格遵从其规定性,但更重要的是将教材中留有的创造性空间还原出来。

有创造性空间是新教材特有的品质,这表现为以下几点:(1)提示、注释上的简化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几套教材的教材提示、注释都充分凸现了少而精,弹性大;有的教材不再编写阅读提示、预习提示;有的教材体现了“四不注”原则──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或资料查到的字词不注;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通过推导或与同学合作研究而弄懂的词语不注;影响教材整体理解的生僻词语不注;较深、较难,而学生目前尚不需要掌握的词语不注。(2)学生自主活动的设计都比较宏观,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有些实验教材安排了自编单元或自选课文,可以让教师根据需要适当调换、补充、删减、调整,给师生留下了灵活的处理空间。(4)有的实验教材将课后练习题设计为四种类型:一为整体理解,二为词句揣摩,三为感受启发,四为搜求讨论,设计导向上注意了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还原教材留下的这些创造性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超文本整合:一是教材中有些选文是节选,教师应争取阅读全文或全书,并旁及其它,以便理清节选部分的来龙去脉;二是与课文有关的材料,诸如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写作意图、典故出处等,争取查阅原始资料,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三是对教材中有争议的问题或有歧义的文字,尽可能多知道些说法,多掌握些资料,以便打开思路,教学中可择善而从;四是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应多方查阅资料,尽可能找出旁证,力求解决;五是对熟悉的经典选文仍作新的探讨等等。

二、谋求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因能施教三种策略的有效整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法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形成了多少固定模式,“无模之模”方为“至模”。因此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因材施教、因文施教、因能施教三种策略整合贯通,为我所用。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应根据学生的求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发展需求来设计教学。课程改革的实质和目的在于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得以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展。正是基于此,新课程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因此,教学设计必须紧紧扣住这一新的指导思想,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需要了解或必须了解那些知识,他们喜欢那种教学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中加以体现,据以确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所谓因文施教是指,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文本)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新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文体组元”和“听说读写”有机编排。二是在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习方面,新教材的活动设计体现了跨学科综合和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性等现代特点。三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全套教材的始终。可以说,语文教材的这种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策略应该具有灵动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再者,语文教材虽以“文体组元”,但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却又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也更充分说明了因文施教的重要性。

所谓因能施教是指,实施教学应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最适合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特长。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即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单在于方法好坏,而更在于运用方法的巧拙,而运用方法的巧拙又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特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自己的教学优势是什么,缺陷在哪里?一旦认清了自己,就能注意在施教中扬长避短,择善而从。因此,教学中,不管什么“法”,如果不适合自己,就不能勉强。否则,只能是生搬硬套的“学步”。

第二篇:如何有效积累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

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没有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那么,好的教学资源从何而来?

阅读案例材料《积累课程资源,增强课堂实效》,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的?

2.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我平时的教学资源是从以下几方面收集和积累:

1、课外活动:如影片、歌曲、录像、电视节目、报刊杂志、说明书等,我还选择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歌曲作为课外活动的素材。

2、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如组织戏剧表演、演讲朗诵、墙报编辑、英语角和快速阅读比赛等英语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天地。

3、来自教学中,经常积极主动参加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并进行研讨,自己总结不足之处。

4、生活中,如路标、标牌、广告以及宾馆或旅游景点的英文指示牌等上面的英语信息。

5、通过网络找资源,并对文本、语言、视频、动画、图形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下载视频教学,把资源保存下来,以便学习。

6、注意反思,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把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记录下,加以改进,以便在今后工作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刚开始在多媒体中要加入听力,从网上下载了,可是,不是刚好用的,后来我问其他老师请教,下载音频剪辑器,把自己要的那部分在这个软件里剪辑下然后保存就行了;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信息量不到位,不知怎么做,向我校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拿出来,让我参考。

总之,只要我们有信心,课程资源随处可见,多收集、多积累,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我会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以便于更好的教学。

第三篇: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语文备课组几位老师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语文老师一盘棋的思想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得益于备课组老师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得益于全体学生的勤奋努力和不懈奋斗;得益于学校领导的人性化管理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一年来,我们特别注意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到了初三,我们也没有放松这一点。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一、瞄准中考,科学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因此我们备课组从初一开始,就不仅仅拘泥于教材,而是转变教材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我们根据教学需要重组教材。我们跨越三年的教科书,系列安排教学内容。如我我们把八上和八下几个单元的文言文进行重组,把《山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几篇描写山水的美文放在一块教,让学生几篇文章异中有同,同中又有异,尽情欣赏古人为我们描画的奇异优美的山水;把《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放在一块教,上完后进行比较,比较两位作者同在被贬谪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有何异同。通过重组教材,重点培养学生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不仅几册书的内容可以重组,就是一本书中六个单元的顺序也可以根据需要打乱重排,这样根据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重组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根据教学需要补充素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还可以寻找更多的例子,更好的例子。我们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要求与学生实际相吻合。如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教学,如果光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教社教材上的议论文选文不够规范。在九年级(下)有一篇文章《敬畏自然》,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我觉得当作议论文来教更好些)。作为初三的语文老师如何处理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呢?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小小的尝试,那就是在教这一课之前,我们选取了《谈骨气》《理想的阶梯》《俭以养德》《说疑》《想和做》等几篇规范的议论文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议论文的基本常识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以后学生再学《敬畏自然》就比较轻松,对像《敬畏自然》这样的文艺性议论文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习起来轻松愉快。

再次,我们注意艺术地处理文本。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深)教,美文美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化平淡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充分地开发利用课本这个资源,充分利用文本的价值,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之中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不仅让同学们学得快而又记得牢,更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及学习语文的乐处。所以,就是到了初三,学生们也没有对语文产生厌倦感。

二、关注学生,开发他们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尽管初三学习任务紧张,但是我们还是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过以下一些尝试:

1、利用网络资源

运用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触可感,这种方式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歌声、电影电视进入课堂

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我们就把一些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导他们赏析歌词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学生喜欢看各种电影,喜欢看电视,我们就适当地引进电影电视的片断引进课堂,引导他们学习电影电视高超的情节构思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构思作文的能力。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提高了他们备战中考的能力。

三、关注“学情”,巧妙挖掘课堂动态资源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只把课本看成教学资源,忙于滴水不漏地展示自己的教案,而滔滔不绝,或只醉心于讲解系统的知识,而对学生的学情置若罔闻,那么,这样的教师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他的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好到那里去的。

初三的课堂教学,关注学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初三同学课程紧,任务重,压力大。如果孩子上课情绪不佳,不愿听课,教师讲得再好也没有用。我们备课组老师互相提醒,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反映,机敏地去把握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用心去倾听、去洞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当我们发现孩子课堂中的亮色,不妨就为他们高声喝彩,也许他们就会成为一座大山!如初三(4)班的赵心蕊同学,原来比较害怕学习语文,甚至有点讨厌学习语文,但有一次他上课回答问题比较好,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好好地夸奖了他。从那以后他对语文的态度逐渐好转,甚至有些喜欢语文了,上课非常积极,作业也比以往用心了,中考语文考了101分的好成绩(以前最多考80几分)。

四、贴近中考,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初三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到了初三第二学期,可以说进入了备战的关键阶段。复习工作全面大展开,我们前期横向梳理课本,纵向梳理考点,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后期小收口,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消灭盲点。

我们语文组全体教师分工协作,整合初三的有效资源,王老师负责筛选《语文报》中考版上的最新信息和最新题型,负责传达给备课组其他老师;苗老师、白老师负责对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进行分类筛选,高老师负责筛选语文积累与运用上的最新题型和文言文阅读最新题型,李老师负责对三种现代文阅读最新题型的筛选;董老师负责对学生易错的字词和名句的搜集整理;王老师负责对各地市一模二模试卷的题型的筛选。我们还约定,备课组老师无论谁发现好的文章或资料,都大家共享„„这样,老师吃了一些辛苦,但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让他们花不多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做有心人,做智慧人,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能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一年来的教学体会。

第四篇:关注教学资源

关注教学资源,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广辟体验活动途径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不论是课程内容还是实施课程的时间与空间,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因此关注儿童身边的教学资源,便于寻找有效的体验活动途径。

1.亲近土地,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劳动的美德。

农村,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对四季的变化体会十分细腻。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深入果园、田园、林中、溪边,亲身投入拾麦子、掰玉米等实践性课堂中,可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中感悟美德。

例如我校充分利用教学楼后的学农基地,组织学生亲手种植蔬菜、大豆、玉米,学生在栽秧、点豆、施肥、浇水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同时在收获的过程中,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尽管学生年龄小,干活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菜秧拿折了,土埋深了,拔草时被虫子吓着了,但正是这些令他们惊奇的、高兴的事情的发生,给予了他们一次次欣喜的体验。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粒粒借辛苦的真谛!这是课堂上讲授所不能给予的道德认识。

2.亲近邻里,在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中体验真情。

心灵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灌输”,也不能靠“塑造”,只能在实践参与中、在亲情体验中、在自主感悟中,才能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

农村与城市相比,邻里相见更容易关系更和谐,在人与人交流中,体现出淳朴的乡情。因此,在进行“心中有他人”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教学资源,使学生在生活观察中,采访调查中,体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自己亲身经历的“父母不在家,到邻居家等待”“邻居有好吃的拿给自己品尝”“生病了,邻居到家看望”等事例中,挖掘学生的内心体验,以他们与邻居相处获得的快乐为中心,推广辐射到社会生活,使他们知道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他人存在,人与人相处时,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更快乐。

3.亲近特产,在为家乡自豪中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他们往往对具体的、感性的、摸的着看的见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时候,就可以把“爱”的教育,渗透到学生身边的事物中,特别是能代表家乡的土特产,让学生在调查搜集中了解土特产,在课堂汇报中热爱土特产。因为土特产不仅是家乡推出打造的品牌,同时,土特产也是家乡的象征。例如,青狮潭镇的百香果,大头鱼,九屋的圆子,潭下镇的柑橘都享誉桂林市。课堂中,随着音乐的播放,随着紫樱樱的百香果、黄澄澄的橘子,肥美大头鱼……丰收的柑橘,百香果采摘情景的展示,学生由衷的感到家乡的美。接下来,学生开始汇报自己采访的关于青狮潭的趣事,深深体验到家乡人民的勤劳。这样,由物到人,到生活成长的地域——家乡,情感一步步加深,寓意也逐步深刻。

体验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情境与活动的开展,促进主体在亲历体验感悟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活动的实施,可使学生在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获得有关的体验和认知、情感的发展,在活动体验中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服务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另外活动教学构建在“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和主体性教育原则的理念上,着重研究教育过程中主体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运用体验活动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提升道德认知。

实施体验活动教学策略使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特定情境活动、游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体验学习中,自身的道德素质得到发展。在实施体验活动的教学策略中,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挖掘、利用教学条件,关注体验活动过程中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活动气氛;同时,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需要、原有道德认知水平、现实生活经验,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道德认识的提升;另外,还应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不必将道德观点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更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学习,通过自身感受来深刻内化、吸收。

第五篇: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比如在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注重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能起到一方面或更多方面作用都是有效。另外,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有效需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第一,要找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运用资源的目的要清楚;第二,要依托教学资源,朝着教学目标精心设问;第三,基于对资源分析,提升基本观点和方法。

筛选资源是否可以把握三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在含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尽可能做到有疑、有趣。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从教与学方式上看,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对学生有行为引导。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资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准确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行为等。

下载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关注三类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关注身边技术问题,有效挖掘教学资源[精选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关注身边技术问题,有效挖掘教学资源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重视技术问题,挖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文章提出选择技术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必须关注问题的......

    关注幼儿园有效教学(精选5篇)

    教育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幼儿在学习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表现在:幼儿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

    浅谈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关注(推荐)

    浅谈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关注 浅谈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关注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

    关注教学起点,实施有效教学(定稿)

    关注教学起点,实施有效教学 三星小学:江肖[摘要]:教学新知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1)关注准备阶段的教学起......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 行动计划模块一 21世纪学习模块二 评价策略 博客量规 鲍伯的修订过程 交流量规 创造力量规 批判性思维量规 决策量规 多媒体展示量规 新闻简报量规 报纸和杂志量规......

    有效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

    有效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 有效利用收集与积累的教学资源对于实现高效课堂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进行收集与积累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

    品德课教师应关注生成性课程资源(最终版)

    品德课教师应关注生成性课程资源 摘 要目前在我国品德课中,生成性课程资源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在课程实现中动态生成的,具有动态生成性、主体依附性和价值内隐性等特点。探......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5篇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 1、主要面向老师教的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 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