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篇: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把握学生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特点。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要烂熟于心,其次,还要把握教学内容,弄清楚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基于课标以外,还应该遵循学情,而这一点是不少老师所忽视的,基础点确定好,目标才能更有实效。同时要吃透教材,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积极与伙伴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尽最大可能优化教学目标。

最后设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目标是不相同的。因此不能按统一标准来设定目标,否则,必然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虽然要制定面向全班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现实的,但是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则是可行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的内容。“难”还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但是,教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启示我们: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探究和进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学生所同化。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上应按照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的特征,进行实践和创新,不断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配角,学生当主角,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一是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思考如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思考如何让学生寻找学习差距,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也认为,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而初中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失去目标,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必须考虑到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保证他们有继续学习的信心。由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起点落差较大,课堂教学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吃饱、吃好的有效方法。没有分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如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设备、现代的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这些多媒体运用不再是新鲜的事。但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如计算机的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数课件在交互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直接带领学生网上冲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上花功夫、特别要尽量创造条件进行网上的教与学。带领学生到网上去收靠信息资料,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活动课的设计,要把视野指向校外,把社会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纳人教学设施范畴,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些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一些用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教学设计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特点,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化,实用化。

第二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一、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知识(记忆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等)

{1}认知目标--------□

2领会 □(转换/复述--解释/说明/概述-推断/逻辑推理)

3应用---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

4分析----分解各种结构—要素、关系、组织原理

5综合---语言表达、处理事物、□

6评价—内外学习结果

{2}情感目标-----------○1接受----知觉有关刺激的存在,主动接受,有选择的注意

2反应---兴趣

3形成价值观念----态度和欣赏 ○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6习惯化

第三篇:把握课程三维目标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研究

把握课程三维目标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研究

福建厦门东山中学 柯志勇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世纪之初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三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把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中以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片段)为例渗透课程三维目标的一些尝试。

【教学目标与准备】 1.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从与同学交流中初步学会应对火灾的逃生方法,加强防火意识。(2)过程和方法。

提供调查线索让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加强合作,想方设法完成调查报告。借助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提供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亲身体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中,让学生体验到火的厉害,珍惜生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初步形成防火安全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难点:防火意识的形成。

3.课前准备:课前一周发放调查材料。调查材料

火—火—火 以下调查将作为学期成绩综合评价的一项指标,并将放入个人档案袋保存。(1)一年四季中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家里有订报纸的学生,可以从旧报纸中剪切有关“火”的资料,作为调查成果(可以讲述或制成卡片)在课堂发表。看看哪个实验小组或个人的成果好?

(3)利用空闲时间调查一处或几处公共场所的防火安全措施,试一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帮忙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分公共场所供参考:同安医院、佳事达、旺家福、思文电器城、同安电影院、厦门SM广场、厦门诚达广场、华联商厦、灿坤电器商厦、宿舍、家里、工厂、旅馆„„)

(4)在家有上网条件的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消防知识。以“消防”作为关键字查找。消防知识有消防常识、注意事项、处理方法„„

(5)有亲戚在医院的学生去询问、记录有关烧伤的事件、处理方法。调查家中容易使人烧伤的东西有哪些?如何安全使用?

(6)设计简单的灭火器。

(7)询问家里人或亲戚或消防官兵有关灭火器的原理、类别、使用方法。(8)发生火灾如何逃生?(9)如何预防火灾?(10)如何灭火?(11)火灾报警器。(12)自主调查。完成时间:两周。

完成方式:个人或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1.如图实验,把烧杯放在不同高度,记录实验现象:

2.(开放性问题)生活中能引起燃烧的物质有煤气、酒精、汽油外,还有。3.观察实验并填表。

4.小组讨论:用扇子扇煤炉火时,为什么煤炉的火焰越扇越旺?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

5.设计对蜡烛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不易发生火灾的安全蜡烛。【教学反馈】

大多数的学生及时上交调查材料。形式有电脑打印的、自己细心手写设计的、有宣传材料样式的、有剪报张贴样式的。上交调查材料体现合作精神占一部分,这与平常布置的课本作业完成方式有很大不同。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发言,情绪感染力强。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调查表现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如有学生调查后发现家庭的火灾隐患比商场、医院大,因为没有灭火器和专用的消防通道。学生展示的调查材料内容真实、现实感强,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学生的成就感强,体现一定的探索和观察能力。学生对获得的有关火的知识印象深刻,学生能体验到火的厉害,珍惜生命的意义,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初步形成防火安全意识。

学生反映提出:教师应多给新的调查课题让他们再尝试,并提供一些化学药品和仪器,开放实验室。

第四篇: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范文)

“从心所欲不逾矩”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

石门寨中学 戴春艳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读教材,知道教材这一课讲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标,尤其是课标解读,看看每一内容要求的范围、程度;第三步做学情分析,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已知、需求和困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吧。先从教材说起,教师应该怎样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一.如何围绕教材内容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的认真思考,层层的审核,应该说其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典型和有价值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根据课标及具体教育目标,精心安排且适合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体验、内化及实践应用的综合内容。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部分内容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情境化: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方式创设了学习的情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

生活化:教材的设计就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得出结论。

思维化: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等方式呈现了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注意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帮助学生体会与感悟,避免灌输给学生,即使是有些定论性的东西,也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活动化:教材的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是借助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综合化:综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在教材上,如一册教材中,既有心理、品德的内容,也有法律方面的内容。体现在问题中,如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探讨。

“我与他人和集体”的教材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交往展开的。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才能找准知识点,才能明确教学方法,从而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领会,从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如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的设计意图、逻辑结构、中心内容等,到每一课到底讲了几个问题,关系是怎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都要梳理清楚。理清教材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点。

1、研读教材,首先要读标题,标题是其下面内容的中心思想,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课题为《多元文化“地球村”》,通过课题名称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其次读内容,以明确每一个中心思想下面包涵哪几个知识点。如第五课下面有两个框题《世界文化之旅》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可以看出本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体会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是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如何在保护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文化沟通了解,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到课到框题到目,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读,才能不丢失任何一个知识点,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和角度。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展示了什么案例?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取这些连接和名言警句?——这些为知识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2、把握教材还要理清关系,也就是要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材正文内容有两种字:宋体,用于表达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文字表达准确、规范。如:

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或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设计、引导和素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活动围绕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文字活泼。

教学中准确分析其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点,如对学生 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的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技巧的培养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确保能力目标的设定具有实效性。

3、挖掘教材就要 “找讲点 ”即教育价值。比如说,教材讲解是否到位?哪些点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特别是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等方面能否带来改变与提升?“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体现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八年级教育的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弄清楚这些,就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找到了支撑。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常鸣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是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如果大家都嫌麻烦、费事、抱着没多少钱就算了的态度,那么我们就无法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更无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渗透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常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作为消费者个人,不要发票可以得到优惠,如一瓶饮料等,于自己是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餐馆就是在偷税漏税,损失的是国家利益。教师在这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中,常老师对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很到位,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了教学始终。

二.如何依据课标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交往与沟通”,这一主题主要围绕青春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而设计,共分为五个教学内容点。前两个内容点介绍了交往礼仪、交往与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后面分别从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交往的三个侧面,提出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进感情与建立友谊,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等要求。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知道交往、礼仪与友谊对个人生命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孝敬父母,增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从两个字“您”和“怹”入手,解释了对人的礼貌首先是尊重,就像这两个字一样——把人放在心上!而且,这个设计还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绝不是个人的事,它一定是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不容忽视的。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愿意做有礼貌的人,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难发现,教师的这一设计,准确的切入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所以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师恰当设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在集体中成长”,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设计。五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二是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觉做到换位思考、宽容他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平等待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更好成长。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的力量;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努力做富有正义感的诚实人。

视频: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 常鸣老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的教学片段。常老师创设的三个情境:

 在学校遇到校长、老师、清洁工和保安,你会怎么做? 平等待人与尊老爱幼是否矛盾?

 坐地铁,遇到衣服很脏、汗味很重的民工,你是什么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出:“平等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用语言和行为侮辱他人”。

这一设计是在对《课程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完美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突出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价值。

三是“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围绕与初中生密切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而设计。五个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行使的要求,进而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并促使其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认识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公民的权利,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义务会忽视。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一点点的侵权行为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觉得任何人对自己的一点侵权行为,都应该告到分院、赔偿损失。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在八年级下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些姓名给生活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不便?

学生认为姓名权就是名字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喜好、个性等来决定,是纯粹自己的事情。面对越来越多奇、特、怪、异、生僻等姓名的出现,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明确权利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姓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个人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于是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引导学生不要忽略,即使个人的姓名权,其中也包含着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正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三.怎样分析学情为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现在大家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共识,依据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可见了解学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学情除了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它还是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

了解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科学的分析学情,才能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学情,就是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经验等在内的总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状况)、思想状况、道德发展水平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等。一般在思品学科的学情分析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

(2)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道德需求,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和道德认知困惑;

(3)了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亮点,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学情的分析主要应该围绕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展开。只有准确的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才能使教学设计有针对性,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并能通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往往使得教学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当前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和存储知识。这必然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学情,才能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其次,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来源,头脑中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之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一些影响会通过家庭传导给学生,掌握住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要做到有效分析学情,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观察,并经常做一些小问卷、简单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整体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日常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与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等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很多老师日常教学主要是凭借教学经验和随意性观察,但是要使得对学情的分析更具科学性,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意识观察法及建立学情档案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应本着短小、简单、易操作的原则,在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不给教师增加过多负担。如针对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问卷,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引起学生反感;把有主题的访谈落实在与学生的随意交流之中,但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养成平时有意识观察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增强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四.如何把握教学重点

1、什么是教学重点 ?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2、教学重点应具备哪些特点?

(1)应当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最具有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带有结论性的基本观点。

(2)应当是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3)应当是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或有关联的、对多学科综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影响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3、教学重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的确定教学重点。

(2)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立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之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是确定重点的借鉴。

4、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分清主次。特级教师支玉恒说:“那种把教材所有内容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的教学,也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予以切实保证,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

5、课例

课例 1:《做诚信的人》 课标要求:“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障碍分析:

1.“怀疑”:现阶段的初中生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当前社会诚信的失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小被家庭和学校告知,要提防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怀疑和提防的心态。

2.“矛盾”:学生渴望得到的与其说是诚信的人格,不如说是防止欺诈侵害的技巧;他们既期盼社会诚信状况的进步,有时自己又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3.“盲目”:学生尚未把自身行为与诚信明确建立联系,对自身行为所带来的诚信后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根据这样的学情,可见,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赢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对于提升自我价值、抓住人生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很必要的。最终确定的教学重点:诚信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产生追求诚信人格的渴望。

课例 2:《心有他人天地宽》

确定的教学重点:在我与他人关系不同层面的问题情境中,如何做到宽容,宽容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五.如何确立教学难点

1、什么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实际水平来说的,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2、教学难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较好地理解。

(2)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3)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4)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是教学中的“大难点”。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课例一:《做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领会诚信的核心是善,能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做到诚信。

确立的依据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诚信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学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各种诚信行为背后的核心,才能真正增长诚信的实践智慧。

课例二:《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难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确立的依据是: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例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确立的依据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往往关注自身多,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别人的情感世界,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不会换位思考,也难以与人为善,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所以要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育。

课例四:《我有肖像权》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接触法律知识,对法律赋予公民肖像权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中对别人肖像进行恶意丑化的行为,或在网络中恶搞别人肖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又给学生的认知带来的混淆。而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点又较为抽象,故成为难点。

课例五:《财产留给谁》

教学难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学习完法律之后,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这对启发他们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来说,之前的内容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故成为难点。

3、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如多媒体辅助法。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化解的方式是需要引进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

(4)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各自的特点,如表格比较法。

(5)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如分层设问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妨把问题按难易程度分解为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小坡度式地层层递进,化难为易,由易到难。

第五篇:把握四大观念,设计教学目标

把握四大观念 设计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例谈

四川省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 蒋玉国

内容摘要:文章以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基于一线小学教师在利用“人教版”单册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实例观察和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设计教学目标应该具有的四大观念:一是学生观,教学目标要确定学生为学习主体,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能力准备情况;二是课标观,要用课程标准统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学会课程标准的分解方法,把课程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三是整体观,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整体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体系,有重点的在一节课中进行安排;三是评价观,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认真思考目标达成的证据,使设计的教学目标可观、可测、可评价。从而实现数学教育整体功能,发挥出数学学科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学生 课标 评价 设计 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引领学与教的方向。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明确教学目标”是实现(最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进行数学课教学设计时,制定好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呢?

按照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观点,设计好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大观念:

一是学生观,教学目标依学而定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预期的结果,设计时首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用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学段目标,行为主体都是指向“学生”。如,总目标的叙述:经历„„等过程,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综合运用„„。学段目标中的叙述: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目标的叙述都是以学为主。像下面对“加法”的设计就主体混乱: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1、3条目标的主体指的是学生,2、4条明显是老师在“使学生”、“培养学生”。这样的目标设计,又如何来引领教师以学为主的教学呢?虽然有目标,实则是一个摆设。

其次,要把握学生的一般年龄特征。如,用字母表示数,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五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但他们的思维常常需要借助具体表象(中间桥梁)进行。基于此,在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时,一教师设计了由自己的年龄与一个学生的年龄关系进行表示,从具体的现在的年龄关系到抽象的若干年以后师生的年龄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就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当老师提出“如果用字母y表示老师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这个学生小林的年龄呢?”第一个男生起来后答不出,又一个女生答出了。问题出在这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直接进行了一个推理:即y比学生大23岁,学生和y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换一种说法,中间搭个桥梁:老师比学生大23岁,学生比老师小多少岁?设老师为y岁,就是说学生小林比y小23岁,小林多少岁?这样学生就能借助这个桥梁进行表示了。

第三,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的准备状态。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同化(或建构)新知识。学生的起点往往决定教学的成败。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引入方式:快速计算2+2=,2+2+2=,2+2+2+2=,同学们表现都好,老师就问“8个2相加是多少呢”,老师设计的是这时学生答不出来,于是老师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计算。”结果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小孩立即说出”二八十六”,老师一下懵了。这就是没有做好学情分析的带来的教学意外。课后采访该学生,他说是他的爷爷教过的。如果事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这是我们就可以加一句追问:你是用的说明方法计算的?自然就引出课题了。老师也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二是课标观,课程标准统领目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未来期望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的具体化,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相应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此,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1版)规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总体目标和学段标准。因此,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应以此作为基本而又重要的依据。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学生在一段较长时间中的学习结果,其叙述就比较笼统,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找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目标,二是结合学情进行分解组合,三是根据课时需要形成合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做到可观、可测、可操作。

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首先,在课程标准中找出与“三角形的面积”相关的课程目标: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次,课程目标中有两个动词“探索”、“掌握”,动词指向的名词是“面积公式”。分解“掌握”这个词,有“能记住”、“能推导”、“能运用”的含义。名词“面积公式”包含“公式本身”、“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运用原理”。第三,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课时需要,可以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生在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活动中,能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2、90%的学生能记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通过一些具体运算解决三角形面积运用的实际问题。

三是整体观,数学素养得到落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数学课的总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设计课时目标时,应该具有整体观念,要在每一节课中逐一落实这些要求。当然,不可能每一节课都需要设计四个方面的目标,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重点目标。这样日积月累,数学的素养目标才能得到落实,数学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独特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如,上例“三角形面积”一课,课程目标中有句非常重要的话“探索并掌握”的“探索”,目标设计时咋落实呢?在一次课堂观察活动中,就发现一教师由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引入,然后要求学生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三角形进行所谓的“探索”活动,学生也较为容易的想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于是将三角形面积计算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就出在该教师对“探索”二字的理解上,按照上面的教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有的只是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的操作活动。按照课程标准的注解:“探索”,包含“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其公式是经过截拼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再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是用来年各个三角形先拼接再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转化的思路想通,但转化的方法不一样,不能直接迁移的。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就需要教师整体思考落实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把“探索”的目标设计出来。结合教材,“三角形面积”的第一课时的一条重要目标可以这样确定:学生在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中提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在思维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有了这样的目标,就会引领教师在教学时设计如下的活动: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导入,教师问学生:已知三角形的底和高,这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带着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画方格,把三角形置于方格图中,数出面积,发现不准确,引发进一步探索。教师问:可否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样底乘高呢?(引起思维冲突)可否将三角形通过截拼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同学们动手试试(进一步引起思维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当学生的思路只在一个三角形上变换时,教师可以由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接对角线后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和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引导,需要两个相同三角形一起拼接再动手操作进行探索。这样,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目标就能在这样的“探索”中得到落实。

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一样:“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以上的目标设计,就是基于整体考虑。通过这样的设计,整体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四大目标,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四是评价观,通过评价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目标达成的主要证据是哪些?怎样说明学生实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这些问题在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都要考虑周全。也就是说,在设计好教学目标时,还要设计好与教学目标一致的评价任务。

按照王少非在《课堂评价》一书中所讲的一样,设计评价任务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评价内容应该属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范围;第二,评价对学生在特定内容上的表现要求应当与教学目标的要求一致。第三,评价任务的情境条件应当与学习情境或条件一致。

如“三角形面积”一课,对于前面的目标设计,就可以设计下面的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操作过程和言语交流,查看目标1的达成情况,并作出随堂记录;

2、在小组和全班交流叙述的语言中,了解目标2 的达成情况,及时补充说明;

3、设计一些通过公式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变式练习题,查看学生对面积公式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这样的评价任务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有了明确的思路。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做到目标清晰、过程清楚,长此以往,数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就有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李锋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2、《落实思维目标 挖掘思维品质》 蒋玉国 《四川教育》2015.9

3、《课堂评价》 王少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1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联系人:蒋玉国

四川省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 618300 电话:*** 邮箱:77674608@qq.com

下载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义(四)把握精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太师一附小 张元芝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就今天的这节课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备课......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新教师培训材料 推荐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工作是另外一回事”。他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摘要: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关键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调动学生全面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

    四单元教学目标

    四、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他们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把握自己教学设计

    《把握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

    教学目标设计范文大全

    第一册Unit 5 A Let’s talk.词汇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要用到的几组关于食物的词语在上节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但是,学生的特点是记得快、忘的也快,因......

    教学目标设计

    21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背诵自己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