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把握科学领域的教学目标
日常教学中,你是如何正确把握幼儿园科学活动、数学活动教学目标?谈谈你的思考或具体举措?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幼儿园科学活动、数学活动在各个年龄段的目标定位,对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合理的,必须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如果目标本身就不合理,与幼儿的发展有冲突,那么这个活动再“精彩”也是徒劳的。因此,目标的制定是关键、是核心;只有适切的活动目标才是活动的有效基石。
我觉得在目标的制定上我们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明确怎样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一节活动课中,目标是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教师在预设活动之前和之后,不明确应该从哪一方面检验幼儿是否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因此,在科学活动及数学活动的每一次探索与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归纳、要有检验(请幼儿说说),最后才能确定是否完成了目标上的要求。其次,在目标的制定上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可将游戏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对目标的达成可能会更有成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针对科学活动与数学活动,我们应多给幼儿提供思维的空间与时间,要学会等待幼儿,不要急于把答案呈现,要多听听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即使幼儿回答的不全面,教师也要广泛听听孩子的声音。请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究时,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幼儿,可先总统然后再具体,这样,才便于幼儿去探索、去挑战。
第二篇:中班科学领域目标
1、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同时根据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颜色、大小、长短、形状、粗细、高矮、厚薄等)分类。
2、学习按物体的粗细、高矮等差异和一定规律对5个物体进行正排序和逆排序。
3、能目测出5以内物体的多少。
4、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判断物体的数量。
5、学习按物体的粗细、高矮等差异和一定规律对7个物体进行正排序和逆排序。
6、认识数字6、7、8、9、10,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7、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数字排序。
8、能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9、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会用序数表示生活中物体排列的位置。
10、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多1和少1关系。
1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梯形、椭圆形。
12、以某一物物体为中心区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第三篇:语言领域教学目标
语言领域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听别人讲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初步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3、引导幼儿学说普通话,帮助幼儿纠正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出现容易混淆的音,关注个体差异。
4、在各种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的词汇并为幼儿创设运用的机会。
5、通过各种观察活动,鼓励幼儿尝试讲述简单的事物。
6、帮助幼儿接触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
7、鼓励幼儿转述简单的句子,大胆朗诵简短的儿歌,在教师的帮助下愿意复述简短故事。
结合幼儿特点与教材内容,分析如下: 谈话活动
1、学会安静得挺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
2、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话。《小鸟和小鸡》
3、能听懂并愿意说普通话。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对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小熊种豆子》
5、初步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小鸟和小鸡》 讲述活动
1、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小鸟和小鸡》《小雨和小草》 《小熊种豆子》 《春风》 《会走动的鸟窝》 《小兔子找太阳》 《学游泳》 《下雨了》 《导游船》
2、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小鸟和小鸡》《小兔子找太阳》 《会走动的鸟窝》
3、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小鸟和小鸡》《小兔子找太阳》 《会走动的鸟窝》
4、能安静的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听说游戏
1、乐于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大胆的说话。《小兔子找太阳》 《会走动的鸟窝》
2、发准某些难发的音,初步掌握方位代词及人称代词,学习正确运用动词。《学游泳》 《下雨了》 《导游船》
3、在游戏中尝试按照规则运用简单句说话。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小雨和小草》 《小熊种豆子》 《春风》
2、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小雨和小草》 《春风》 《下雨了》 《导游船》
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结。《小雨和小草》《春风》 《下雨了》 《导游船》
4、在文学作品原有的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话或续编故事结尾。《会走动的鸟窝》 《小兔子找太阳》 《小鸟和小鸡》 《小雨和小草》 《小熊种豆子》 《春风》 早期阅读活动
1、喜欢看书,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小鸟和小鸡》 《小雨和小草》 《小熊种豆子》 《春风》 《会走动的鸟窝》 《小兔子找太阳》 《学游泳》 《下雨了》 《导游船》
2、能用口头语言将儿童图画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小鸟和小鸡》 《小雨和小草》 《小熊种豆子》 《春风》 《会走动的鸟窝》 《小兔子找太阳》 《学游泳》 《下雨了》 《导游船》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计划科学和数学领域目标
双语幼儿园 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学期是这批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最关键的一学期,再过几个月他们将离开幼儿园这片让他们开心、难忘的地方,在小学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如何使他们永远记住幼儿园的快乐时光、如何使他们顺利过渡并尽快适应、如何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进小学的课堂等话题,将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本班将针对班况及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拟订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还是担任了大二班的班主任,班里共有xx名幼儿,维吾尔族幼儿有xx名,汉族幼儿有xx名,回族幼儿有1名。经过大班上学期的学习,分析学期末班级幼儿检核情况,总的来看: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在体 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他们的身体状况与3-4岁幼儿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多问。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大都为拥有充分的爱抚与关怀,缺乏兄弟之间的交往和亲情,使有的幼儿缺乏社会互动意识、不合群,自顾自,有独占习惯,同情心、责任感比较缺乏。
二、教材分析:
1、科学和数学领域、艺术领域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用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教材。是为了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正确指导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及学前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前“双语”教育的科学实施,结合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的使用教材。本教材编写思想是科学的教育观、整合的课程观、建构的学习观。本套教材在内容选择与教育活动设计上;以注重引导幼儿的亲身参与、主动发展为理念,强调通过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科学和数学领域目标:
这一学期我带中班五大领域中的科学、数学、艺术领域,各领域目标是分别是如下几项:
科学领域目标:
(1)探索了解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越冬方式。
(2)了解动物的生存状况,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和愿望。(3)对不同的植物感兴趣,探索了解植物的叶子、根等的多样性。
数学领域目标:
1、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知道2~10各数的所有组成。
3、理解数的组成中所蕴含的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能用他们推出新数的组成形式。
3、采取措施:
在科学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用比较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和教具把科学与数学领域里的知识更好的传达给每一个幼儿,为达到以上目标而努力。
4、教学活动使用教具:
数字卡片、积木、幻灯片、挂图、教学图片,教学光盘等教具把每一节课讲得更有效
艺术领域目标: 1.音乐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合作唱歌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运用不同唱歌形式及唱歌技能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
(2)在随乐协调的做复杂的动作和舞蹈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
(3)探索更多节奏乐器的演奏方法、音色分类及配器方案,按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的做出演奏反应。
2.采取措施:
针对以上科目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幼儿多次自己动手、动脑、亲眼观察、鼓励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产生兴趣,增强
自信,并能大胆表现自己。
3、使用教具:
运用较熟悉常见的教具,移动黑板、挂图、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保育工作:
1、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进餐习惯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根据天气的变换及时更换被褥。
2、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坚持执行消毒制度、利用阳光、紫外线、消毒水消毒玩具、被褥等物品、预防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传。
五、家园共育活动:
1、充分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交流、沟通。
2、了解和介绍幼儿家园的表现,提出合理要求,交流时耐心倾听,同时发表意见。
3、可根据不同家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教育好幼儿。
六、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安排:
科学和数学、艺术课时安排:共80课时。
每周课时安排为:
主题一:什么变、变、变(5课时)主题二 :乐器大聚会(5课时)主题三 :我们爱运动(5课时)主题四 :我们新疆好地方(5课时)主题五 :我们的祖国真美丽(5课时)主题六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5课时)主题七 :我是小小设计家(5课时)主题八 :我们是一家人(5课时)主题九 :热闹的巴扎(5课时)主题十 :滴答滴答几点了(5课时)主题十一:我们的节日(5课时)主题十二:人民币的秘密(5课时)主题十三:刮风了,下雨了(5课时)主题十四:我要上学了
(一)(5课时)主题十五:我要上学了
(二)(5课时)主题十六:再见了,幼儿园(5课时)
第五篇:把握文本目标
把握文本目标,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综合分析课例,我确定以下文本学习目标:
第一同情弱者、感同身受的那种悲悯情怀。
第二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人生信念。
第三沿着这个侧面我们进一步思考,人生的道路漫长,生老病死总是不可避免的,人万一遇上不幸,不要悲观和绝望,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怀着幻想和追求,哪怕死去也“嘴上带着微笑”
根据这样的目标确定,我在教学设计中将重点理解内容归结为:引领学生围绕目标组织探究性学习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练习设计:
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让我们记住崔峦的这些话吧:
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