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来教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已有所改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机械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向地传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很少有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式,少启发探讨;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的设想。我们想通过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解决,课堂教学中,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分析
“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设计,问题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
1)教师的问题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合作而设计的问题。
2)教师的问题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主问题的设计,也有解决问题时的追问,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预设的问题,也有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的疑问。
4)问题的设计还包括语言的表述和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准确、简练,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问题设计的策略”指的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为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关的办法与措施。它包括: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与出发点;(2)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4)问题解决的反馈与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体验,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动机、闪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都不再是与教学无关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思路:
1、以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为主线带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2、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水平的提升。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利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积极推进我校各学科的课程改革。
研究的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和切入口,研究新理念下的问题设计新策略,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方法、措施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研究前,要对学校目前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研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发现有效而又典型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实践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实施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措施:
1、作为研究者把课堂实践、教学实录、课堂反思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做到课题研究常规化,制度化。每次课题研讨,提前确定研究主题,理论先行,实践尝试,交流提高,增强参与研究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争取教育专家理论指导与现场点评,研究过程中及时向教研室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
2、注重学习、培训与交流。结合课题研究坚持组织专题学习,培训与交流。定期发放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提高。
1)人人讲课堂教学比武。每期一次课堂大比武活动,以课例研究带动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交流、锻炼、展示的舞台。
2)认真开展典型课例研究。领导随即推门听课、教研组内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诊断式课例研究等。
3)积极组织专题研讨。召开定期专题研讨会。4)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三)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课题研究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来开展研究。
2、方向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落实教育方针,着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师素质,把研究与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针对性原则:问题设计研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要针对课堂实际的需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起动阶段(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定期交流研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3、提高推广阶段(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八、预期成果:
1、收集、整理各阶段的实践研究资料,撰写相关教学科研论文,送各级学会参评并获奖。
2、择优编辑教师个人在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的各种成果,并制订成册,在校内推广。
3、提练问题设计及解决的各种实施策略,形成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4、教师研究意识增强,骨干教师研究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成熟起来,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第二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之一——“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岚山区高兴镇工农小学语文教研组
形式:
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 参加人员:
组长——丁兴 成员——语文组教师 时间、地点:
办公室 理论依据:
学源于思,学源于思,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所以提问要展现思维冲突,形成悬念,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的局面;问题设计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 进。教研目的:
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如上),使教师能够恰当地应用提问策略,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学习的层次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层面,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研究习惯、研究氛围的形成;通过分享经验,完善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准备:
1、下发活动通知。布置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内容是关于课堂教学提问的内容。
2、布置思考的问题,要求教师按照如下问题准备参与教研,使教研的方向更加明确,解决的问题更加具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1)举例说明怎样设计问题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层提升?
(2)举例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能够紧扣教学重点,分散难点?(3)教学中你设计的哪个问题曾经使学生无法作答,你是如何处理的?
实践研究(教研过程):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八个环节,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 —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通过教研最终达到“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的目的。
一、教学案例:播放青年教师研讨课光盘。全体教师观看,把本节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二、问题提出:本学期的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由 于老师对“问题设计”的缺乏思考,上课赶着问,随意答。这也是被多数教师忽视的方面,属于共性问题。课堂上当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是太难、或者问题不明确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举手作答;有的学生回答的答案如果和教师预设的不一致,得不到教师的评价,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司空见惯的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一线教师大多数是经验型的,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理论高度,而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也很难提高层次。因此,活动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光盘上的教学案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对问题设计的看法,回答上面的五个问题。
四、策略交流:教研员针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具体的问题设计的策略,如:
(1)把问题提在“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跷跷脚就能够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层提升;
(2)问题设计力求揭示矛盾,形成一直认识冲突,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和亚里士多 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在探究实验中,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猜想,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因为问题而感兴趣,因为感兴趣而积极解决问题。
五、微格教学:现场三组,针对一个策略,用最短的时间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落实一个策略,体验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
六、评价反思:教师针对教学片段进行综合评议,总结提问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使教师理论水平获得提高,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
七、总结提升:教研员进行专业引领,总结教师的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指导意见:
如何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1、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层层提升,由“现有发展区”,顺利向“最近发展区”跃进。
2、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延展学生的准确性。
3、设置问题要深浅适度,可使学生思有所得,思有所获。
4、设置问题要使学生因问入情,因情探“向”。
5、设置问题要扣住教材重点,分散难点。设置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梯度,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诱导,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
2、广度,设问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3、深度,问题的深浅程度要适当,既不能深不可测,又不能表面肤浅。
4、亮度,设问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5、精度,科学巧妙的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很高的精度。
八、关注生成:
在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教学案例中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以此作为今后教研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就是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发展。体现了校本教研的问题性、连续性、发展性。布置骨干教师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性备一节课,下次活动观摩研讨。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xiexiebang推荐)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
奉化中学
应向明
1、问题提出的背景
1.1 课堂教学主要的、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教与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探索,使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无从谈起了。
“问题教学”模式的主要流程:问题的呈现——学生个别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引申、推广、应用。在这流程中难点是问题的呈现,也就是说问题的如何设计。1.2 两个案例
案例1《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奉化中学倪亚娥老师)探究方程lnx2x30
问题1: 你会求方程的解吗? 问题2: 方程有几个实根? 问题3: 方程的根所在范围? 问题4:函数的零点大约等于多少?
在问题4基础上进一步追问: 刚才猜的值哪个更精确?(即哪个更接近函数零点?)案例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奉化市优质课一等奖,奉化中学梁彩虹老师)
问题1:ABC中,M是BC的中点,试用AB、AC表示AM。问题2:ABC中,M是BC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试用AB、AC表示AM。
问题3:ABC中,M是BC延长线上点,且BM4BC,试用AB、AC表示AM。
问题4:ABC中,M是平面上任意一点,试用AB、AC表示AM,且问这样的表示是否唯一?
1.3 新教材必修1一则探究问题的案例P7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问题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及ylog2x的图象,你 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对称关系吗?
问题2:取y2x图象上的几个点,如(0,1)、(1,2)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它们在ylog2x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问题3:如果点P(x,y)在函数y2x图象上,那么点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在函数ylog2x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问题4:由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5: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yax及其反函数ylogax也成立吗?为什么?
而新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里教学设计案例也都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
2、问题设计遵循的一些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服务的。因而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任务规定的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出发,力求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适度性。2.2 适时性原则
即应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在储备了足够的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后,学生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从而在探究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2.3 层次性原则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之间递进的建构过程。问题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将知识发现过程,设计成若 干具有层次性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层层递进的问题,进入知识的殿堂。
2.4 思维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具有思维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除应具备基础性外,还要突出思维性,问题的答案不能太明显,要有一些学生经过较深入思考才能解答的问题。2.5 开放性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的发散性是影响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并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很好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当然要求每个问题情境都同时满足这样几个性质未必是现实的。在具体问题设计时,应认真分析各个情境的作用,并据此确定选材时的侧重点。
3、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
3.1 策略一:递进式(层次式)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层层推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创设“层次式”的问题是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序性,设置坡度适中,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案例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奉化市优质课一等奖,奉化中学梁彩虹老师)
问题1:ABC中,M是BC的中点,试用AB、AC表示AM。问题2:ABC中,M是BC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试用AB、AC表示AM。
问题3:ABC中,M是BC延长线上点,且BM4BC,试用AB、AC表示AM。
问题4:ABC中,M是平面上任意一点,试用AB、AC表示AM,且问这样的表示是否唯一? 案例3高一暑假新教材培训时给出的一个教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杭师院附高 叶文建
问题1:已知sin20a,如何求sin380,sin(20),sin70 问题2:给定一个角,终边与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的角与角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
问题3:给定一个角,终边分别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y轴对称的角与角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
问题4:给定一个角,终边与角的终边关于直线yx对称的角与角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
案例
4求方程xlgx3的近似解.层次一:解法的比较
学生中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作ylgx及y3x图象.解法(2):作yx及y3lgx图象.——图象法也有优劣!层次二:联想与猜想
联想:图象法可解决方程xlgx3的近似解,那么是否也能求方程x10x3的近似解?
猜想:设,依次是方程xlgx3及x10x3的根,则的值等于多少?
层次三:推广与应用
推广:设f(x)为R上的增函数,是方程xf(x)p(pR)的解,是方程xf1(x)p的解,则的值等于多少?
应用:设,依次是方程log2xx30及2xx30的根,则的值等于多少?(第九届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试题)
至此,它的答案呼之即出.3.2 策略二:变式(数式、图形)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双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习、例题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一道题抓一类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境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2.1 数式的变化
案例5 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1 求函数yx22x1(x0)的值域。变式2 求函数yx2x1(x1)的值域。
变式3 若不等式sin2x2cosxa0对x[0,]恒成立,求a的2范围。
变式4 求函数yxx23x2的值域。(2001年联赛试题)3.2.2 图形的变化
案例6 奉化中学孙伟奇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线面平行习题课》
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如图1),求证:EF∥平面BCD
(新教材《数学》第2册A,P17)该题无论理解或证明都不困难,一般学生并 无疑问,可在此作如下设疑? 改变图形,你能证明如下问题吗?
B
E A F
D C
图1 问题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面对角线AB1,BC1上的两点E,F,且AE=BF求证:EF∥平面ABCD。
问题2:把正方体换成正三棱柱,直棱柱,5 斜棱柱结论是否成立,它们有那些共同之处?
我们去掉无关的线和面,可以得到与以上几何体体都相关的图形,并可归纳出以下的问题,问题3:如图4,ABB1A1,BCC1B1为平行四边形,且不在同一平面内,E,F分别为对角线AB1,BC1 上的点,且AEBF,求证:EF∥平面ABC。AB1BC1图3
图4 我们再进一步看,是否还有多余的线段可去掉,不
难发现,A1B1,A1A等也是多余的,我们把它去掉,得到更加一般图形:
问题4:如图5,已知AB与CD为异面直线,CD在平面内,AB∥,M,N分别是线段AC,BD上的点,且AMBN, ACBD求证:MN∥平面
继续观察AB,CD也是多余的,把它 去掉我们得到,图5 问题5:如图6,平面∥平面,点A,C在上,点B,D在上,点E,F分别在线段AB,CD上,且AECF, EBFD求证EF∥。
图6 以上从一道貌似无疑的题目出发,对图形进行变形,图形经历了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是利用图形的变化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图形的变化来发现问题本质,提出新的问题。
3.3 策略三:开放式
由于开放题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是不确定的,多样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因而学生参与性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份成功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
我在讲了解三角形后,专门设计了一节开放式的课 案例7 在ABC中,B600,你能得出哪些边、角关系?
问题较简单,但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由学生讨论出简单结论:(1)AC1200,(2)a2c2b2ac等,再经教师提示、引导,联系边角之间的关系为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等,如把(2)式作为边到
cosAcosBsinCsinA角的转换,可得出结论:(3),于是学生思
sinCcosAcosB维更加活跃,给出了一系列结论:(4)sinA3cosA2sinC,(5)113tanBtanAca,(6)等。abbcabctanBtanAc案例8 我在数学组内的一节公开课《抛物线焦点弦性质》
原题: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证:y1y2p2
你还能得出抛物线焦点弦的其他性质吗? 3.4 策略四:实验
根据教学情境创设简单明了的数学实验,可降低学生学习中抽象性的难度,让学生从实验的解决中领悟数学本质。
案例9 我在宁海中学的一节公开课《棱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一 引出课题,提出问题
引言: 我们已经学了祖暅原理及柱体的体积,在利用祖暅原理推导柱体体积时要求柱体与长方体等底面积等高,本节课来研究棱锥的体积.问题1: V柱=sh, V锥=? 二 实验,猜想
实验: 取等底等高的三棱柱、三棱锥容器, 把细沙先倒入三棱锥容器,再把三棱锥容器里的细沙倒入三棱柱容器里,这样需要重复几次使得三棱柱容器装满细沙.1猜想: 通过实验猜想V三棱锥=sh.33.5 策略五:实际问题(数学史等)
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正如《标准》中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案例10 奉化武岭中学李雪于老师《命题及其关系》(宁波教坛新秀二等奖)
小故事1.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这位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一边往前走。一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歌德只是笑容可掬,谦恭的闪在一旁,一边有礼貌回答道“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没趣。
小故事2.周恩来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的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总理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2.学生到课率低,有些班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3.有部分班级虽然到课率不低,但听课率低,睡觉、玩手机、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少数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纵使你有多少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也无法实施。
4.为了让想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部分老师迫不得已提高嗓门,甚至自带话筒,以期能盖过课堂噪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情绪。
(二)教师方面
1.部分课程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满堂灌”或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部分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和品德教育。3.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的差异,品德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师生沟通较少,教师听不到学生反馈意见,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其他方面
1.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改的步伐。2.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校院课堂教学的一点策略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过程,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来决定,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面渗透德育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要通过学生得以实施。因此应将德育渗透作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另一方面要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各项教书育人工作。改变班级同学以小团体为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应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形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专业课程学习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其意义在于科学的“扬弃”。因此,我们要经常性进行深刻反思,把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也让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欢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体会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是平等的对话,是放飞思想的一次次旅行。我们每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保持如初的新鲜感,保持永远的激情,用知识的魅力点燃学生的愿望,用无尽的智慧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用深厚的心力去构建好每一个课堂。让我们一起装扮我校课堂教学的绚丽春天,为打造精品初中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