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老的中华文明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老的中华文明教学设计
唐邱学区 李晓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2.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久远,认识古老文明的灿烂,并为之自豪,为有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而骄傲。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展开情景对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本课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二、进行新课
(一)中华文明的开始
让学生看 P23 的图片,回答古老的中华文明从哪两个流域开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师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开始是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开 始的,所以我们说长江黄河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我的祖国多悠久
1.找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国的树爷爷、美国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叔叔,说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提示,与美国、日本做比较,突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
教师:我们生活的祖国有过很长的历史,你知道哪些朝代?
学生:回答夏、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 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国家长呢?没有。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分享一下知道的朝代故事。
三、回顾知识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她只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等下节课老师继续带领你们去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五、作业
向你的家人讲述我国经历的朝代和你了解的朝代故事。
六、板书设计
古老的中华文明
我的祖国多悠久
↓
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
第二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感受古老中华文明
参观游览文化古迹 感受古老中华文明
4月3日上午,春光明媚,和风拂面,我院长期班百余名华裔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雍和宫、国子监及孔庙,参观了坐落于老北京城北城的一组古典建筑,感受浓厚古朴的中华文化气息。
穿梭于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的层层院落,置身于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叩拜在万世师表孔圣人的雕像前,来自海外的华裔学生虽对讲解员的解说一知半解,但中国古建精美的一屋一檐,一砖一瓦,绚丽斑斓的琉璃牌坊,足以让同学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明古国的浓郁气息,一种与电视、书本上感受完全不同的古朴文化气息。大家不时发出啧啧赞叹,纷纷拍照留影,在那美轮美奂的华美建筑前留下美好的印迹。
国子监与孔庙相邻,一边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一边便是祭祀万世师表孔圣人的殿宇。遥想当年,地方来京的考生蜂拥至孔庙祭拜祈求,轻烟袅袅,香火旺盛,应着实壮观;而今,同学们也学着古人的样子,在孔子塑像之前叩首拜祭,既表达对儒家先圣的崇敬之情,也是希冀于孔圣人能够在他们的学业上助一臂之力吧。孔庙中诸多碑刻,多为明、清两代的进士榜及清代皇帝的读书笔记,站在林立的石碑前,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认读着模糊的碑文,感受着大国思想,沉醉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醇香中。
离开孔庙,步行十分钟便是雍和宫,这是北京最大的一座喇嘛庙,这座寺院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深远宏伟和殿堂,还在于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馆藏,众多充满雪域风情的唐卡和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佛像,尤其是总高二十六米(地下八米深,地上十八米),由整根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弥勒佛像,更是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中,成为千古绝唱。寺院里香客众多,虔诚跪拜,整座寺院浸沐在袅绕的香火轻烟之中,显现出神秘的魅力,也体现出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
本次游教活动,使来自海外的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之而感到骄傲,也使其加深了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文明使之薪火不息的神圣使命感。(华教处供稿)
第三篇:《古老的面具》教学设计
课题:古老的面具 课时: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它的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
2.知识目标:掌握面具的简单制作方法,利用不同材料,通过颜色合理搭配,设计制作一个富有个性的面具。3.能力目标:愿意了解面具的艺术魅力,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面具艺术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掌握面具的共性特征,能利用折纸剪贴相同的图形。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手工制作面具若干 彩卡数张 剪刀 胶棒 面具图片 课件
学生用具:彩卡数张 剪刀 胶棒 绳子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游戏(老师戴上面具)师: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老师带的是什么? 生:面具。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面具呢? 生:……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
师: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和道具来欣赏,同学们,你们见过面具吗?在那里见过? 生:乡村庙会上 都市喜庆的日子
师:我们经常在乡村庙会上、都市喜庆的日子里,会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载歌载舞。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代沿袭下来的这个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那些人在举办活动的时候遮盖上真实的面貌呢? 引出原始面具的作用: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对人类自身疾病、死亡,充满
了迷惑好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里作祟。鬼怪是先人无知的产物,他们感到十分的恐慌,但他们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他们认为:人们既然害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他更凶恶的东西。原始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天真的把他们与丑陋、可怕、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刻画成凶神恶煞的样子了。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教师出示面具实物,引生对面具结构提出疑问: 分组进行探讨:
1、这些面具有那些共同的特征?
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图案对称
2、哪些部分可以夸张变形啊?
眼、嘴、脸部图案
师:同学们分析的十分正确,你们有信心设计一个即漂亮又凶神恶煞的面具吗? 生:有。
三、学生分组制作表现: 师出示奖项激励学生:
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团体奖、最佳创新奖
师:现在就让我们赶快动手吧,看看这些奖项属于哪一组?
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卫生。
四、作品展示,伴随音乐学生载歌载舞: 我的作品我来秀:学生自评互评。
五、拓展: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面具艺术。现代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人们不再愚昧无知了,面具已经成了戏剧表演和娱乐的工具,或成为了纯粹的装饰艺术品。
《古老的面具》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学校:北合学校 姓名:赵娜
第四篇:《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炎帝、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引导学生对古史传说和史实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讲故事,谈体会,了解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成分,哪些是虚的,反映了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在“尧舜禅让”的学习中,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精神,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培养其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难点:区别史实和传说。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一段时间特别流行穿绸缎做的唐装,知道绸缎是什么织成的吗? 【生】:丝。【师】:又有谁知道丝是怎么来的? 【生】:蚕茧。【师】:有同学见过养蚕吗?知道养蚕抽丝技术是谁发明的吗?在传说中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下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板书)讲授新课: 【师】:知道什么是传说时代吗? 【生】:(看书回答)
文字出现以前,历史主要是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神话与传说有区别吗?神话传说和史实(历史真实)又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我们先把问题放在这里,待会儿再来解决。【师】: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生】:(思考回答)
学生讲三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后三个任选其一讲一下)【师】: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宇宙、地球、人类的起源到底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学家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当温度下降到几千度时,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结成的。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师】: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能不能反映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某种愿望和精神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女娲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刚刚我们分析了几个神话故事,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炎帝、黄帝的传说。(板书)【师】:传说中,炎帝发明了什么?黄帝又发明了什么? 【生】:(看书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神农教稼图”,炎帝又号称神农氏,传说他生下来时是牛首人身,他刚做首领的时候,人们主要靠狩猎为生,打到猎物大家就饱餐一顿,否则只能忍饥挨饿。想到人们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寝食难安。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长规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实能吃,哪些果实不能吃,将那些能吃的果实采集起来,春天把它们埋入地下,秋天就会结出果实。这样一来,人类的生存问题不是解决了吗?于是他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尝遍百草。据说,他在尝百草、定五谷的过程中,有时一天就中毒达七十多次,最后终于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吃。传说中炎帝首先教人选择土地的燥湿、肥饶、高低,教人观察气候,选择五谷的类别,并制作耕稼的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称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师】: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原始农业的出现”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农业的发明确实经历了传说中的这样一个过程,原始农业的确是由采集发展而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在住处附近栽培这些植物,才出现了原始的农业。远古时候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非一人短时之功劳。但是因为确切情况不可考,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总爱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之间的杰出代表身上。比如黄帝,他在成为著名的圣君帝王之后,一切制器故事均围绕其展开,各种器物的发明权均归之于他及他的臣下。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上去,神话与传说,神话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神话是远古居民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然事物(包括人类自身起源)的虚构。但必须指出,神话的内容决不是先民纯意识的心理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存实践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而传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素材,并非完全虚构。平时我们把神话传说联在一起,不是区分得那么清楚。神话传说与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一方面,喜欢夸大事物是人类的天性,后世之人在叙述先世之事时,总是不自觉的加以增饰与夸大,神话传说经过人民耳闻口传,时间越久越容易失真。另一方面,神话传说中有含有真实的历史,考古的成果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了证据。(学生看书上13页小字部分)我们在利用神话传说的时候,必须进行分析,做到去伪存真。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说这句话时都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那么大家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炎黄二帝会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学生思考回答)
炎黄二帝由斗争走向联合,这就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杀伐争夺而最终趋向联合的。【师】:平时我们除了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外,还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有人写了一首歌,歌名就叫《龙的传人》,风靡全国。同学们知道龙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
(看“贝壳堆塑的龙虎图”和一段投影材料“闻一多先生在论及中华民族龙的图形时说过的一段话”: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有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通过炎帝、黄帝的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在炎黄时代,中华民族的雏形已经形成。(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尧舜“禅让”的传说。(板书)请同学们看历史短剧:尧舜禅让。(学生课前编排,一学生扮演“尧”,一学生扮演“舜”,还有三位学生扮演各部落首领。)【师】:请一边看一边思考:舜为什么能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舜是怎样取得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尧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长期的杀伐战争来获取的。但从尧开始,取得首领位置的方式很是温和,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这是一钟任人唯贤的制度。舜和禹都是“禅让”制下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
从尧舜“禅让”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国家的萌芽。(板书)【师】:禹为什么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呢? 【生】:因为他治水获得了成功。(板书)(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适当补充。)【师】:“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禹的父亲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结果怎样?(“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导)结果怎样?(获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3)当时洪涝灾害非常严重,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个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禹是“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他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总结:这节课我们讲了很多神话传说,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神话传说和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的。从炎帝黄帝的传说,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华民族的雏形已经形成。从尧舜“禅让”的传说,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国家的萌芽。最后,大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国家产生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在不断前进,“文明曙光”已从传说
第五篇:3.古老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3.古老的丝绸之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记住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玄奘。了解新郑欧班列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郑欧班列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2学情分析
对于历史的话题,五年级学生是感兴趣的,但他们对于历史概念是模糊的,感兴趣的只是历史事件本身的曲折和有趣。对于历史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并不了解。因此,通过学习《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丝绸之路是一条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3重点难点
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意义。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 定向引导
1.情境导入 引入主题 出示多媒体: 丝路风光图。
出示歌词:白龙马蹄朝西 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上大路 一走就是几万里 师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 2.出示目标(学生读目标)
活动2【活动】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师: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个问题。
1、学生阅读P96的内容,思考(1)丝绸之路是谁、什么时候开辟的?(2)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2、了解丝路第一人---张骞
3、了解丝绸之路 出示资料
4、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共同交流。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到达地,丝绸之路到达的范围等知识。活动3【活动】
三、合作探究 突出重点
1、角色扮演
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1)你扮演哪方商人?(西方或东方)
(2)你会带什么样的货物,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希望换回什么样的商品?(3)你选择在哪座城市交易?为什么?
2、说一说,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 出示幻灯片。师问:
(1)传递的这些物品给西域各国和中原地区带来了什么好处?(2)谁能说说玄奘的故事。
(3)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唐人街”,这个名称与唐朝有关吗?人们为什么把唐朝作为中国的代称?
(4)通过阅读这三张幻灯片上的内容,同学们能说出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吗? 贸易之路;友谊支路。
3、读资料,突破难点 资料:
丝绸之中的开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中国西北边疆和内地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牢固联系。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特产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从新疆或经新疆传入中原内地;同时,内地的丝绸、漆器、铁器、火药、金银器皿、瓷器、桃、梨等物产以及造纸、冶炼、水利、火药制造等技术,也传入新疆并经新疆传往西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阅读材料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活动4【活动】拓展探新
建新丝路,圆中国梦
1.师:千余年过去了,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原崛起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请看资料和地图。
2、这条新丝路将会给我们河南省带来什么发展机遇? 活动5【讲授】
五、自我反思,概括要点
活动6【作业】
六、课后作业
国庆节,如果你的家庭要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介绍沿途景点和美食。活动7【活动】
七、欣赏丝绸之路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