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经教学设计》。

第一篇:诗经教学设计

作文素材积累三法:

(一)专注一个名人:屈原、司马迁、诸葛亮、曹操、陶渊明、苏轼、爱因斯坦、毛泽东、成龙、姚明、韩寒、李清照、武则天、居里夫人等

(二)研究一部名著:《红楼梦》、《史记》

(三)追踪一个热点“龙图腾”“狼图腾”“文化节”等

名人:屈原

一、贡献: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

①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②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③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

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④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二、了解生平事迹、知晓人物点滴

三、记诵关于“屈原”的经典话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与天地兮齐寿,于如月兮齐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何去何从?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四、多角度品读:

文化人生意义:

1、确立了坚持真理、现身理想的人生观价值观,司马迁、谭嗣同;

2、构建了士大夫高洁淡泊、九死不悔的精神人格,李白、陶渊明、文天祥;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寄语国务院参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这不仅应是对文史研究者的期许,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天赋使命的诠释,纵然旧道统已然随着时势变迁荡涤无存,独立的人格与对真理的向往,仍然应该是知识人必备的“身份证”。如果言及于此,自诩为知识分子的您仍不知其所以然,那么,请看屈原。

3、构建了忠君的士大夫道德体系,岳飞;

4、“以身殉道”成为历史的路标,得到死亡的警戒:“达则兼济天下、穷则修身养性”是卑微的活还是高贵的死去,(渔夫:坚强地活着影响世界,不要用死去来震撼世界);

5、开启了文人自毁的绿色通道,王国维、顾城、海子; 五、一材多用

(一)2006年高考题

1、“乌鸦抓羊”材料,2、网络阅读与图书阅读,3、我想抓住你的手(上海)

4、愿景(天津)

5、“走与停”(重庆)

6、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其文学价值远远超过后世的很多爱情诗作。

《诗经》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时间很大,达五百多年,因此我们要看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其爱情诗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但从历史整体来看,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周南 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前三章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末二章则写的是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于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有人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并非如此,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这种表现男女相互爱慕的诗,《诗经》中还有不少。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这首诗所的内容与《诗经》其它的诗歌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是抒发相思之情。但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在处理所述对象时的虚化。诗中,作者是在寻找着一位“伊

人”,但是这位伊人是谁?她长的是怎么样?她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总是可望而不可及?甚至。连“我”是什么身份?我为什么要追逐她?等等都不让读者知道。这使得作者所描述的一切都变的虚幻起来,而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这就是一种意象上的空灵,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非是真正存在的东西。而是诗人拟化出来的,是诗人在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后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情境,诗中所呈现的事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是现实中的多个具体事物的虚拟化。《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让读者在读诗的时候,可以给诗中虚幻的事物在自己现实的生活中找到真实存在的影子,从而与诗人的感受产生深层次的共鸣。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诗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诗中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

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 静女》中描写男女幽会,由爱慕发展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密约,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这是迄今为止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魅力

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是少男少女的纯真的爱恋,没有世事的污染,在今天来说就像是早恋,虽然也许不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美的。它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以青春年少而值得回味终生。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中有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郑风 子衿》和《郑风 出其东门》就是一个绝佳的对比。“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这是多么美好的句子啊!以至于一代英雄曹操也会引用此句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境。“衣着纯青的少年啊,你的身影已投射在我的心湖里,即使我不能去找你,可是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一个音信呢,我无时不刻在想你,即使我不能去找你,那你为什么就不能来看我呢?”这是女子对男子的抱怨,像是在撒娇,一遍一遍的说:“你为什么不来看我啊?为什么不来找我啊?”情人一直不出现,就独自踟蹰徘徊,“一日不见,如三

月兮”我一个孤单地守在城楼上,一日看不到你,就好像三个月那样的漫长.这样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专一,在《郑风 出其东门》中,则由男子叙述出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

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也是《诗经》的又一名作《桃夭》,它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这首诗非常的出名,以至于许多并没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两句。这首诗用盛开的鲜艳桃花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好。“夭夭”、“灼灼”,一个是写桃花怒放,一个是写花开鲜艳如火,都给人一种明快的的感觉,用

这盛开的桃花将年轻的生命的美好表达的淋漓尽致。以至于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反复地说“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他们祝福这对新人幸福,家庭和美。《桃夭》也表达了先秦人美的观念,不仅要有外观之美,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要有家庭和睦。这就是当时的真善美。以善代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伦理意义。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也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邶风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首诗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不少的人考察后认为这是战场上士兵的相互勉励,约定不管生死都不能丢下对方。特别是联系文章的前三句,似乎更加印证了这种观点。但是,我本人宁愿只看这一句,这平平淡淡但却又是包含着世间最幸福的爱情的一句。没有轰轰烈烈的,只有一生的平淡相依。我赞同的是这样的理解: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或许这是不对的,但是,我相信,会有许多的人,会坚持和我一样的“犯错”。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见爱)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爱)

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爱萌芽)

四: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相爱)

五: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爱怨)

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

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相思)

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

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誓)《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向往的,而对始乱终弃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

《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

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

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的叙述虽是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安排的,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人公的性格。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现了出来。而诗中又多以各种事物来暗示事情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变化,有新婚时的“其叶沃若”最后到忍受丈夫的粗暴时的“其黄而陨”,诗人用一系列的景物事物变化来展示着女子的命运变化。

最近重读了《诗经》,感悟良多。而诗经三百首,我却最爱这首《氓》 虽然《卫风〃氓》距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了,但是如今回顾起来,依然极其富有教育意义。该诗充分地使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将一个女人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婚恋过程展现在世人面前,更是将世间男女的爱恨情仇描写的丝丝入扣,一针见血。不禁感叹,原来现在热播荧屏的《回家的诱惑》,在数千年前,早已被古人载入史册。

开头一、二章,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我和他从小青梅竹马,留下多少愉悦美好的回忆。后来,他们家搬到了很远的复关,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多年后的一天,他突然拿着布到我们家来换蚕丝。看到他憨笑的样子,我知道他是以换丝为由头来见我的。果然,他说这么些年来一直抹不去我的身影,希望我能嫁给他。我家种桑养蚕,他家缫丝织布,都是勤劳人家,他从小忠厚善良,正是我的意中人啊。可是,女孩子的羞涩,让我不能直白地答应他。我说:“还早呢,过些时候

再说吧。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文章的开篇,大灰狼就以买丝的名义向小白兔吐露了爱意,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是蓄谋已久,软硬兼施,而这位单纯的女孩却没有看透他狡猾的本质,反而激动于多年后的久别重逢,随后更是将婚期定在了秋天。单从一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就可以看出女孩对恋人的的依依不舍,甜蜜之情溢于言表,而“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则更是说明小白兔已经逐步掉进了大灰狼设计的圈套之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短短几句便将待嫁女子躁动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亲爱的氓,自你走后,我是如此的牵挂挂肚,我每日都站在破旧的城垣上眺望复关,望眼欲穿,等待着你的归来,没有看到你的身影,我就“泣涕涟涟”,看到了你的身影,我就“载笑载言”。至此,我才尝到了思念的苦楚。终于等到了你派车前来迎娶我,我兴奋的带上全部财产就随你奔向了幸福的远方。

那年,你我坠入爱河,我沉溺在你的甜言蜜语之中,就像那扑火的飞蛾,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世俗的束缚,放下了一切,只是为了追寻我心中的爱人。你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要爱我一辈子,给我一生一世的幸福,为何如今你却如此待我?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我自认为我对你任劳任怨,问心无愧,而你呢?你是如何回报我的?当我在兄弟的讥讽唾骂声中义无反顾地的随你远走天涯,当我将双手浸在冰冷的水中为你洗衣做饭,当我为你把家里布臵的井井有条好免去你的后顾之忧,当无数个夜晚,我一边轻哄着孩子入睡一边躺在冰冷的床上等待着迟迟不归的你的时候,你,在干些什么呢?是真的“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还是应了《蜗居》的那句台词,“我把他收拾体面了,出去风光。别的女人看见了,又有风度,又有温度,马上就有热度,想不到背后还有个女人操劳过度。”呢?我可以原谅你的三心二意,暴戾无情,但是我却忍受不了你和另一个女人拥吻缠绵的画面。那些曾经的海誓山盟还在耳边回荡,为什么转瞬间,就化作了你对她的呢喃细语?至此,我才明白,原来爱情是用来遗忘的,感情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只可惜我猜对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曾经真挚诚恳的誓言,如今换来的却是你无情的背叛。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心愿让我怨恨。既然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整首诗中,我最爱的就是最后的这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也很庆幸最后女主人公终于做出了大胆的抉择,决定从感情的旋涡中勇敢地走出来,重新找回自己。而她也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诫天下所有痴情的女子,去爱吧,但不要赌上你的全部!事实上,“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话也确是至理名言,女人总是太容易动情,情到深处常常会被爱情冲昏头脑,失去了自我,最终走向万劫不复。诗中的女子便是如此。我们常常会幻想着王子与公主的童话,但事实证明,生活就是生活,它不是童话,而要想得到一段幸福的婚姻,光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爱情有时就象五彩缤纷的气球,却经不起一根刺的考验。这根刺,也许是金钱,也许是容颜,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男人请用心呵护身边的爱情,而女人,更要谨慎。在爱情中,不能只是沉醉,在感情中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要自强,要那理性下的感性!只有这样爱才会长久,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有“负心的汉”出现,只有这样有情人才可以白头偕老。”最后,也奉劝各位姐妹们一句:“婚姻有风险,嫁人需谨慎!”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一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郑风 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

《召南 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兴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有了这样的婚恋习俗,我们就不难理解这首出现在千年前的情急大胆的求爱诗了。本诗描写未嫁的女子感叹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诗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时光变换,层层递进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感情。也有人认为“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

整篇诗文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一个“急”,而这也是全诗的旋律节奏。从本诗的主角,这位妙龄女子的心态看来,“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意中之人却不知在哪里。诗中“庶士”三见,“庶”者,众多之意;“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并不是没有年轻人来向她示好,而是所能让她倾心的人还没出现。诗中用“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梅花由繁茂而衰落。提醒着“庶士”:“花枝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章重唱,却一层紧逼一层,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过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见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谓之”,可谓真情毕露,迫不及待了。三复之下,闻声如见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礼制逐渐森严,男女交往更是受到层层压制。《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连“钻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贱骂,可见社会舆论已何其严厉。《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

谁不希望见到自己的恋人呢?这里的哀求是违心的,却又是强烈的;这“将仲子兮”的呼唤声,既无限沉痛,又无限深情;既饱含着对恋人的无限怜爱,又充满了对不得同恋人相见的无限怨恨,其中凝聚着辛酸的泪水,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她的呜咽声。正因为很爱自己的情人,所以又担心他误解,因此立刻起点忙解释。“爱”是惜的意思,就是舍不得。光是解释还不够,最后还明白表示,她是深深爱着他的,只是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为了不惹出乱子,才求他不要到家里来。也就是说,她的本心仍然是很想见到他的。可以想见,她的内心是多么矛盾。由于封建礼教的宣传,在当时男女私下相会,被看作可耻的事,一经传开,对女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难怪她一想到这点,就要胆战心惊了。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但是对婚姻的自由追求,已开始受到父母的干涉。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自己有心仪的少年,“髧彼两髦”,年轻的少年还未加冠,却“实维我仪”,实在是令我心仪,让我向往。但是,这样的爱情是得不到“母亲”也就是家人的允许的,所以女子非常的痛苦,一遍遍地向天呼喊。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礼教,“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封建的礼教已经通过婚俗和舆论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应该是在春天,众多的女子出游于溱水、洧水之畔,在当时这是男女相会的时令。所以,如云的美女衣饰鲜丽,尽展青春的美好和生机。男子行走在这花花的世界,本应沉醉于这世间的美好才对,可是,“虽则如云”“虽则如荼”,却“匪我思存”“匪我思且”,不是我所思念的人,不是我所怀念的人,所以我并不动心。唯有素衣的你,是我所爱,可娱可相爱。

说到这里,更加值得一提的就是诗中的“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就是穿粗布麻衣的意思,在这里是以此来表明这个令主人公如此的执着的女子的身份。原来她并非是什么名门贵族之后,而仅仅是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这就是那个时期的人们对真挚的爱的追求。也表达了主人公对这位贫贱之女的爱恋之深。《诗经》中的经典—虚化之美

第二篇:《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一—氓》教学设计

教者:周茜妩

时间: 2017.11.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诵读诗歌,并且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过程与方法:反复咏吟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反复吟咏诗歌,体会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方法:反复吟咏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氓》是诗经里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铰有代表性的好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抛弃。这首诗就是她被抛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展示目标

PPT

三、检查预习(梳理《诗经》知识)

1、读

2、《诗经》知识P25 诗经六义

内 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形式:四音为主,重章反复。)现实主义的源头。

四、走进课文

(一)聆听品味(播放录音)

(二)书声朗朗

1、注意诵读的节奏,2、分角色,聆听着,倾诉者。场景设置,作为心理专家的你,穿越千年去聆听好的诉说。)

3、注意人物情感变化

(三)本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叙事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与氓从初恋到结婚到男子变心最终走向决绝离开的故事。

(四)体会情感

对男子称谓:氓—子—复关—尔—士—无

再读课文:甜蜜、幸福—失望、痛苦—清醒、刚烈

(五)人物形象

你认为诗中的好诗歌怎样的形象?(聪明,温柔,坚强,勤劳。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清醒,刚烈。)

五、课堂小结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氓(内容: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形式:四音为主,重章反复。)作业布置:

1,小组长检查组员背诵,下周二检查背诵结果。2,P24-P25全做 3,P26(2、3)正式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紧扣课本考纲,课堂重视诵读环节,学生课堂上听读积极投入,朗读时感情投入,尤其六班王嘉轩,袁樊飞现场编曲,唱出诗歌,这点很好。

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不够细致,只停留在对文本现实意义的探究上,问题设计跨越性少打。

措施,问题设计层次应逐步深入。

第三篇:《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陕西省洋县小江初中 黄 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吟诵欣赏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

1、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第一课时

要点: 自主学习

学习检测:

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篇。分为“ ”“ ”“ ”三部。

2、给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荇().....寤寐()溯回()晞()

.....跻()沚()俟()...

3、精读诗歌,探究与研讨。

(1).《关雎》一诗中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

答:

(2).《蒹葭》共有三章,每一章都一会写道“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你是否觉得重复罗嗦?

答:

4、使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意境。(《关雎》和《蒹葭》任选一首)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学生齐读。师:这首情诗出自于汉乐府民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可以说,古往今来爱情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诗经》,感受《关雎》和《蒹葭》里深沉而又热烈的爱情。

二、美读美讲爱的故事。

1.美读。

(1)、听录音读。

(2)、跟读,读出它的音乐美。

教师指导朗读: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韵脚。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2、美讲。

美丽的诗歌描绘美丽的画面。《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请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走进这美丽的画卷。

(1)、自由读,读出它的绘画美。(2)、学生小声品读,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轻轻描绘诗歌画面,将学生带入诗中。《关雎》:清清的河水,萋萋的沙洲,雎鸠鸟关关鸣叫。葱绿的荇菜,参差摇摆。文静美丽的姑娘,左采右采忙。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啊,是男子的好配偶。想尽办法去接近她,日思夜想想想念她。想念她,想念她,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长夜漫漫难以入睡。情到极处必生幻。朦胧中他弹琴鼓瑟,和姑娘亲密相爱,结为永世之好!

《蒹葭》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3)、美丽的诗歌演绎美丽的故事。借组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美丽动人的语言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关雎》《蒹葭》任选一首)

教师适当提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事?具体情节怎么样? 学生准备5分钟,找代表发言。(4)、学生讲述,教师示例补充。师:

1、《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我要弹起琴瑟来,求她嫁我做新娘。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我要敲起钟鼓来,让她心里喜洋洋。

2、《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三、感受体验爱之美丽。

(1)、学生情感读,读出它的诗意美。(2)、品析诗歌人物形象。

师:荇菜、淑女,无数次的长夜无眠,是否会真的琴瑟交响?秋水,伊人,无数次的寻觅,是否依然会有无数个遗憾?诗中的痴心人儿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学生自主发言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或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四、品析欣赏爱的抒发。(1)、学生齐读,读出结构美,注意各章之间的特点。

(2)、讨论:你发现《诗经》是怎样表现男女的爱情追求的? 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诗意抒发

1、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2、你还喜欢哪首爱情诗?请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有兴趣的同学请仿照《诗经》的创作手法写一首诗,表达你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篇:《诗经》教学设计

《诗经〃采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外延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发。《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氓》就是‚风‛的代表作。《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当今世上流传的诗经,则是毛亨、毛苌所传的毛诗集。本课所学诗文出自《诗经〃小雅〃采薇》。

2、导入新授: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1.字音

雨.雪霏.霏(yù fēi)

2.字形

霏(烟霏)

3.解释重点字词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4.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三、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采薇》

1.教师点拨重点字词。2.学生自行默读。

3.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检测字词 2.检查诗歌诵读 3.导入新授

二、理解课文

(请同学朗读,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分析。)1.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

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三、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作业

1.背诵诗文,认真体味诗文。

2.翻译诗文,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第五篇:《诗经氓》教学设计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氓》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诗经氓》教学设计1

一、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问,谁知道这首歌的出处?《诗经蒹葭》历代文人都给予《诗经》很高的评价,当代作家王安忆评《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天文字的河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处于河流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乳,今天,我们就通过《卫风氓》的研究再一次感受《诗经》的价值机器思想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知识积累

《诗经》文学常识。

三、信息筛选

明确:1.2章追述恋爱生活,3.4.5章追述由结婚到婚变的婚姻生活,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的感受和决绝。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自读文章,思考这首诗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明确: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卫风·氓文中女子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感受女子的情感变化。

明确:1-2:恋爱:热情、幸福;3-5:婚变:怨恨、沉痛;6:决绝:清醒、刚烈、坚强。(板书)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明确:

(1)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是个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的人。

(2)女子是个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诗经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氓》的故事情节,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女主人公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正确评价人物,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歌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生答:爱情)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长河,到淇水边去听一位卫国女子的爱情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抓住人物的不同称呼,把握人物感情变化。

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诗经》的相关知识,梳理了课文内容,知道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卫女,她的男朋友叫什么?她是怎么称呼他的?请在诗歌的每一章中找出卫女对男子的称呼。

明确:第一节称“氓”“子”,第二节称“复关”“尔”,第三节称“士”,第四节称“尔”“士”,第六节称“其”。

2、称呼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些不同的称呼蕴含着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

归纳:一开始女子对男子比较生疏,称“氓”,随着不断地了解,感情逐渐加深,称男子为“子”,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喜欢与爱慕,第二节写两人分别后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远望复关,期待他的出现,这里“复关”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人,从热恋走到婚姻,两个人关系逐渐亲密,就称他为“尔”,而到了第三节、第四节,婚后感情慢慢疏远,就称“士”,氓的“二三其德”使女子伤心难过,不想在提起这个负心的人,所以第五节根本没有对氓的称呼。

这些不同的称呼,真实的反映出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感情变化,这一路走来,有恋爱的欣喜,有思念的期盼,有婚后生活的苦楚,也有婚变决绝的清醒与坚强。

3、文中的卫女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归纳:(1)她勤劳善良,从文中描写的婚后她独自干家务“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她用情专一,痴情。从课文“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以看出。

(3)勇敢清醒。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三、悲剧原因探究

听你们上面分析,卫女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么好的女子,为什么没有甜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呢?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1、遇人不淑,男子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2、女子的性格造成的。(沉迷于爱情)

3、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的。

四、诗歌手法的探究

1、卫女长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明确:卫女长得很漂亮,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可以看出她年轻貌美。

2、用桑叶的鲜嫩润泽来写女子年轻貌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课文中哪些地方还用了这种手法?

明确:比兴。三次写淇水也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有女子用劝斑鸠不要贪吃桑葚,来劝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这也是比兴手法。

3、诗歌除了比兴手法以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对比。诗歌把“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进行对比,把氓婚前的“氓之蚩蚩”和婚后的“二三其德”进行对比,表现了氓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你对爱情和婚姻有没有新的认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六、作业

女主人公后来会得到幸福吗?请展开想象和联想,为这首诗补写一个结局。

下载诗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文,理清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

    诗经 氓教学设计[范文]

    《诗经 氓》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 王硕 [摘要] 通过反复的朗读,结合具体诗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女主人公性格和感......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中学生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朗读背诵这两首诗,理解这两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3、正确认识古代......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东莞市光明中学王冬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诗经》至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现实生活;汉乐府诗和曹操......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两首》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4.正......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

    静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