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题是在宏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微观奥秘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 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亲自参与。结合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体现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拿着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出课堂”,以问题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手段,创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游戏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起始课,学生已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等

宏观知识。但对物质的微粒性等微观内容没有经验和基础。一切从起点开始,在学习中应一

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渡过宏

观与微观大门。本节课给学生建立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继《课题 水的组成》引入,是因为对于水,学生只知道它是 由氢、氧两种元素的宏观组成是不够的,还需明白水是由水分子这种微观粒子构成的。这样

处理也是分散和降低了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难度。《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

是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起始课,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始。不仅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内容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的知识结构我认为是以分子为主线,介绍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知识。

三、本课题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②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运用分析归纳、想象类比、推理判断等方法形成分子、原子概念,能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表述和分析,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析生活现象、实验探究及游戏等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②通过微观粒子的探究,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生活实际一些现象。教学难点:(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2)形成分子、原子概念,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两种变化。

四、教学策略分析

我本着“以学定教”的思想,运用了问题情境引导、创新的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等多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亲自参与。结合本课题 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以体现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思路,让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拿着问题去探究,带着问题出课堂”,以问题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努力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获得 新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 径。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强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在“做中学”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花露水滤纸酚酞溶液浓氨水毛笔注射器 黄豆

3、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每组有男有女,每组四人分成若干组。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教师用手指蘸花露水在黑板上书写“水”字。【情境问题】

为什么花露水是一点一点地蒸发掉而不是一下子消失? 大家闻到什么气味?

黑板上的花露水怎么跑到你的鼻孔中的呢? 猜一猜出现如此的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 学生观察 学生分析 问题导入,从本课题的相关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多媒体投影: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学生观看

让学生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活动与探究:

1、神奇魔术 分子不断运动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魔术实验(先在滤纸上用毛笔蘸酚酞溶液画一个笑脸,然后,把滤纸移近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提问】

大家想学这个魔术吗?(指导学生做魔术)【提问】 为什么出现如此现象呢?请大家小组讨论研究 【体验生活】

1、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2、为什么路过花店能闻到香味? 2.巧解悬疑----分子间有间隔实验探究 【提问】 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观察把滤纸移近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一会儿,就出现一个红色笑脸,移走,一会儿就消失学生分小组做魔术小组探究 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学生用注射器里做压缩空气的实验神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的乐趣发学生探究欲。探究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自解密魔术,让学生体验到做中学的快乐真正的体现了“从生活走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促使学生自觉地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萌发应用意识。

第二篇: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案)

学苑新报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知识要点】

本课题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物质变化,道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然后再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让我们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知道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并理解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同时,本课题知识也能帮助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不同变化之间的本质区别。【课题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要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说明:判断某一变化是物理或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所谓新物质并非名称上与原物质不同,而是在组成和结构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讨论: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能否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你能举例说明吗?

不能。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但无新物质生成,应是物理变化。[要点2] 分子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如水)、原子等。

说明:我们身边的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如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汞(HgO)等。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Fe)、铜(Cu)、银(Ag)等。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4.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更小的粒子——原子。[要点3]原子 1.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开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物质),这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

讨论:有人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大于原子。

不对。不同的分子和原子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说明:原子和分子虽然都是很小的粒子,肉眼看不到它,但它确实存在于物质的内部,现代科技(如飞秒化学)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注意:物质不同,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今后我们还将学习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学苑新报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请予以说明? 思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水的分解等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断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在上述这些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变成了原子,而原子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可推出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教学策略】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水的自然蒸发。教师演示:品红扩散,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事实。

2.两张图示苯分子、硅原子,说明先进的观察仪器已经可以看到分子、原子层面的粒子,同时说明粒子质量小、体积小的事实。

3.“1+1”是否一定等于2的家庭小实验,事先布置预习并在课上检查预做情况,对结果“1+1<2”说明了什么进行分析。

4.活动探究:建议彩色银幕实验,并安排讨论。讨论题如下:A杯酚酞变红,说明什么?(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并进入A杯酚酞试液)。

5.让学生归纳粒子的基本属性: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讨论举证。(结合课题后习题3、4、5进行)

6.分子、原子概念要淡化,但理解不能含糊,利用习题2的化学反应,可通过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本质来强化。也可组织学生先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讨论:①分子观点解释:水蒸发与水分解的不同所在?②分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测评】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木板制成桌椅 B.纸张被撕碎 C.冰雪被融化 D.石蜡燃烧 8.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结成冰 B.水分蒸发 C.水被电解 D.水汽化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第三篇: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

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

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的欲望。

1、教学重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教学难点:(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如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

分析、推理能力。实验用品和教学器材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烧杯、试管、试管夹、品红、无水酒精、浓氨水、酚酞溶液、药匙 教学过程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为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我们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如到花园里去闻到了花香,在加油站的气味,在公路边的感觉,并用酒精和氨水给学生闻,先不告诉他们是什么,闻了后让学生说出来是什么或者什么气味。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这些气味?因为这些物体的微粒进入了我们的鼻孔。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这些气味而看不见这些气味呢?引出课题:物质由我们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分子、原子等

2、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我们能闻到这些气味而看不见,并展示两张放大后看见的分子和原子图片。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用数据来介绍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x 10-26 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 x 1023个。可能学生对数据还是看不出有多大。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这也是一个数目的大小。再比喻:分子与乒乓球比较就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比较。(2)、分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演示实验:

(1)品红在水中是如何进行扩散的?它的扩散方向怎样?

(2)氨分子与酚酞小液滴之间的反应,表面看来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接触又怎么会发生反应呢?它的扩散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分析总结。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问:1+1=?

老师今天给大家做个实验证明一加一不等于二。

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让两三学生来做这个实验,并让下面的学生观察,看看上面的学生有没有操作错误和实验现象。

再比喻举例:一碗豌豆和一碗芝麻混合后的现象。分析总结。分子间有空隙

性质的练习

3、展示图片:水能解渴,油不能解渴,为什么?

水能解渴,冰糕也能解渴.因为水和油的分子不同,水和冰的分子相同。

结论: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展示几个化学反应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①反应前后分子发生变化了吗?怎么变化的? ②反应中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变化没有? ③最后一个反应最后,汞原子构成分子没有?

分析总结:化学反应中,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而组成分子的原子没有变化,原子也可以直接够成物质。

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

(1)原子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间隙

6、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1)都可以构成物质,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之间有间隙。(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3)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小结,练习作业 板书

第四篇: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前郭县重新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质疑并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子的概念的建立

2、分子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提问:

1、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2、什么叫做物理变化?什么叫做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导入:设疑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越高减少得越快?为什么香水在室内会扩散?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通过图3-

6、3-7 认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进而以水分子的质量和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学生直观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指出这是分子的基本特征之一。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氨分子的扩散(使滴入酚酞的白色小花变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和想象 得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接着运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是由间隔的。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指出:这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感想、感悟或问题?

练习: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的特征

2、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3、分子间有间隔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二|、分子的概念

第五篇: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知道分子与原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与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和实验现象。

3.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形成物质的微粒性观点

2.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大家都知道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板书】

一、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过渡】那么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展示】在表面皿上倒些浓氨水,让学生闻到浓氨水的味道 【讲解】这是氨气的味道,有强烈的刺激性。

【提问】为什么你离得那么远却仍能闻到氨气的味道?

【分析】这是因为氨气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有氨气的味道,一旦它运动到你的周围,刺激你的嗅神经,你就闻到了氨气的气味了。氨的这些微粒就叫做它的分子----氨分子。

图3-6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3-7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提问】那么分子,原子有什么特征呢? 【板书】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讲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就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过渡】分子还具有什么特征呢?活动与探究 1.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现象: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烧杯中溶液仍为无色。【提问】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会变红呢? 【回答】氨气使酚酞变红

【提问】可是氨气并没有与酚酞接触,为甚么还是会变红呢?

【回答】这是因为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所以酚酞溶液变红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分子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板书】2.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举例】比如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比较容易干呢还是在阴凉处晒比较容易干? 【回答】太阳底下

【分析】在太阳下温度较高,使得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加快,能较快的运动到空气中,所以在太阳底下晒比较容易干。

【讲解】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像氨气的扩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以及水的挥发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展示】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板书】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讲解】就如1L黄豆和1L大米混合,其体积必然小于2L。有比如: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我们能将空气压入轮胎,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是有一定间隔的。利用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物质会有三态的变化,固态,液体,气态。这主要是因为物质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其中气态时物质分子之间间隔最大,而固态时,分子之间间隔最小。这也就是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和固体不易压缩的原因。同样的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在受热时增大,遇冷是缩小的缘故。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

【讲解】1个水分子由1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板书】4.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

课本51页讨论1:水的蒸发是指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的化学性质不变,没有新的物质生产,因此是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氧分子,由于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是化学变化。而水在分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板书】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课本51页讨论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这个过程中,氢分子破裂成氢原子,氯气分子破裂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是由氯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反应前是氢分子和氯气分子,反应后是氯化氢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不变。

【板书】

四、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讲解】又比如: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在这个过程中,氧化汞分子破裂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大量聚集成金属汞。在这个变化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板书】

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且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是有间隔的,且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化学变化的本质:在化学变化其实就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六、分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下载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案例(最终定稿)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四川省武胜县普兴学校 唐伶俐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

    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本站推荐)

    第二课时 分子与原子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子的一些特点,那么到底什么是分子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子的知识。 推进新课 [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FLASH动画对比两......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_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案例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

    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课题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学教学参评设计 课题:《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姓名:孙英超 单位:奎屯市第三中学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 分子与原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分析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首先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说课

    [讨论并小结]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变,水分子本身也没有变,只是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了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由于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