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时间:2019-05-12 23: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第一篇: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

总第 教时 教学内容

早发白帝城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难点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2)理解诗意(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 背。

总第 教时 教学内容

春夜喜雨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总第 3 教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独特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其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7、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

五、知识拓展延伸。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总第 4 教时 教学内容

示儿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读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②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3.画。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总第 5时 教学内容

浪淘沙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势磅礴 直冲云霄

总第6时 教学内容

夏日绝句

第1 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课前修改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

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第二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古诗文启蒙》

古诗文启蒙

丛书

三年级(上册)

前言

五于年厚重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 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

“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范。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教育学生守礼、坚韧、团结、惜时、进取,为实现“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选文章少则十几字,多则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教育点,一个知识点,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

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内容作出推陈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内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价值观是“今”,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让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欣赏着古人的才情,心中充满了快乐。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及赏析等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

目录

第一课 立与废·······························1 第二课 知而好问·····························1 第三课 学要切磋·····························1 第四课 有错即改·····························1 第五课 后事之师·····························1 第六课 同心协力·····························1 第七课 秋月·································1 第八课 学问勤中得···························1 第九课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1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1 第十一课 常劳身健·····························1 第十二课 乐善好施 知恩图报····················1 第十三课 敬人即是敬己·························1 第十四课 见己短量人长·························1 第十五课 言之及言·····························1 第十六课 没齿难忘·····························1

第一课立与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③④

【注释】

①立:成立,成功。②废:与上文“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理解为事不能办好。③预: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④则:就、才。

【译文】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做成;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一事无成。

【评析】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庸》。《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文强调了“预”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不愿意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跟着感觉走”。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无准备”而“有收获”的体验,这时,请想想”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偶然,偶然不会发展为必然,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请记住: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

【练习】

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则“常被译为_______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则”的意思。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哪些体会?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计划,你打算如何去实现它们呢? 3.背诵课文。

第二课知而好问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①②③【注释】

①知(zhi):同“智”,聪明。②而:且,并且。③好(hao):喜爱,爱好,文中可理解为愿意。④才: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

【译文】

聪明并且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

【评析】

本文选自《荀子.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

文章告诉我们,人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首先需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还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了这些,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

【练习】

1.解释下面词语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好”的读音应该是______。(I)好为人师()(2)勤奋好学()

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你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3.背诵课文。

第三课学要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②③④⑤【注释】

①切磋:比喻J位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②独:独自。③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④则:就。⑤孤陋而寡闻:知识狄隘,见识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知识浅薄。

【译文】

独自学习,不和学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单一。

【评析】

木文选自《礼记·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爪要资料。

木文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研究、刻苦钻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别人的想法也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合作。

【练习】

1.你知道“孤陋寡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孤陋寡闻”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3.背诵课文。

第四课有错即改

人非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释】

①非:不是。②圣贤: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圣:是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③孰:谁。④而: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⑤善:好的(事情或行为)。⑥莫:没有。⑦大: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更”或“非常”的意思。⑧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

【译文】

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级智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评析】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一定会不断进步。

【练习】

1.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下列名言,谈谈你的感受。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gou)《易论第九》(2)不贵(重要、宝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3.背诵课文。

第五课后事之师

①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注释】

①后事: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

②之:结构助词,的。③师: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借鉴”。④前事:从前的事,这里特指从前的经验、教训。

【译文】

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模仿借鉴的(实例)。

【评析】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秦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

本文原句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则成语,广为流传。文章告诉我们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会成功,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有时它还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及时总结,这个”跟头“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则将重蹈覆辙,记住: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便是愚蠢。

【练习】

1.请解释下列词语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则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前—后。你还能写出带有“前”“后”两字的成语吗?_____ ______

3.读一读下面这几则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背诵课文。

第六课同心协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②③④【注释】

①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协:合。②其:代词。他们的。③利:锐利,文中比喻力量大。④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

【译文】

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坚硬的)金属折断。

【评析】

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我们面前。有的困难单凭我们一人之力是很难克服的,这就需要亲人、朋友们的帮助。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 【练习】

1.下面这句话中“其”是什么意思?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2.读一读下面的名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一手独拍,虽疾(急速,猛烈)无声。——《韩非子.功名》

(2)万人操(拿着)弓,共射一招(箭把、目标),招无(没有)不中。——《吕氏春秋》 3.背诵课文。

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课下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团结的小故事,和同学互相讲一讲。

第七课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⑥

⑧①

⑤【注释】

①清溪:清澈的溪水。②碧山头:碧绿的山的尽头,可理解为山间至山边。碧山:碧绿的山。头:尽头。③空水:天空和溪水。④澄鲜:明朗,清澈。⑤一色秋: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样。⑥红尘:佛教中把人间称为红尘。⑦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远(“三十”也并非实数,只是表明此处远离人群,写出其幽静、幽深。)⑧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译文】

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间流过,天空、溪水与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离开人间真是遥远(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人流,听不到喧嚣),只有溪上白云,山间红叶悠闲自在地欣赏这无限美好的秋景图!【赏析】

本诗选自《千家诗》。本诗作者程颖(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儒家学者。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诗题为“秋月”,但诗中并未见“月”,而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小溪。前两句从“清溪”、“碧山”、“空山”融为“一条秋”,写出了月的皎洁,溪的清澈,山的幽静;后两句借景(白天见到的景)喻情:尽管地僻人远“三十里”,隔断世俗红尘,但天上白云、山间红叶依然悠闲自得,不仅着意渲染了此处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情怀。诗中的“清溪”、“碧山”、“白云”、“红叶”等带有颜色的词,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丰富艳丽的深秋风景画,真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3.你能根据诗中的意境,画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深秋风景画吗?试试看吧,相信你定会成功!4.为你推荐两首描写秋天的诗供赏读,能选择一首背下来就更好了!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中秋 北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lai)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衡(qi)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ma)休向眼前生;灵搓(cha)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第八课学问勤中得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①

⑥【注释】

①萤窗:《晋书·车J}6传》记载:“晋人车)}}以囊盛用萤火照书夜读。”后用“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也借指读书的地方,的书。“万”是虚数。如:书室。③三冬:②万卷书:指许许多多

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④今:现在,当前。⑤足:足够。⑥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这里指没有学问。

【译文】

知识要在勤奋学习中获得,用囊萤苦学的精神来饱读诗书。(只要真正勤学苦读)三年,(就能获得)当前足够用的知识,(那样还有)谁会嘲笑你腹中空虚(没有学问)呢? 【评析】

本文选自《神童诗》中的“劝学”部分。作者汪沫,字德温,鄞(yi n)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幼时聪颖异常,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后人以汪沫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全书共有34首诗,都是五言绝句。本文告诉我们“学问勤中得”的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书山,泛舟学海,原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做到勤奋、刻苦,必然能欣赏到书山峰顶的无限尽光,感受学海波涛的汹涌磅礴。其实,“神童”之所以最后能官至“大学士”,也绝不是因为“天才”所致,而是“萤窗”苦读“万卷书”而来。古往今来,多少博学之人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坚持勤学苦读,才能获得一生受用的本领。

【练习】

1.“萤窗雪案”是一个成语,仔细读书,再查阅工具书,里面包含两个典故。了解一下。

2.你知道哪些关于鼓励大家写出几条和同学分享。“勤学”的诗、词、名言,写

出几条和同学分享。3.背诵课文。

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①②③④【注释】

①矜:珍惜,这里指注意。②细行:细小的事情。③累(lei):伤害,在这里是“影响”的意思。④大:表程度深。

【译文】

(如果)不注意小节,最终会影响到最好的品德(的形成)。

【评析】

本文选自《尚书》。

《尚书》,也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该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的。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不要忽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以免铸成大错这一道理。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因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始的·”可见小事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小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着眼,于细微处讲品格千万莫让小节影响了我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练习】

1.“累”是个多音字,在本文读_,是_的意思,它还有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一说,并各组一个词。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行”呢?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

3.读一读下面的外国民谣,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4.背诵课文。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①②

③【注释】

①:少年,文中指小时候。②若:好像。③习贯:习惯。贯,同惯。这里指经常去做的事情。

【译文】

从小养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样,经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会做的一样。

【评析】

本文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奉昭完成其父班彪未著完的书,历经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后因事牵连,死于狱中。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妹班昭和马续接着完成。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一公元220)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便出自本文。这是贾谊在对统治者的继承人------太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向汉文帝的上书。它告诫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好的习惯就像是良师益友,在年少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练习】

1.本文中“贯”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贯”是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yue)“,通“悦”,是愉快的意思。“风

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

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看看你还能知道哪些。2.说说“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课文。

第十一课常劳身健

常亲小劳则身健。①②

③【注释】

①:亲自,亲力亲为,课文中是“亲自做”的意思。②小:轻微。③则:就。

【译文】

经常亲自做些轻微劳动或锻炼就(可使人)身体健康。

【评析】

本文选自清朝申涵光的《荆园小语》。

申涵光,字孚孟,号凫(fu),一号聪山。直隶水年((今属河北省)人。清初政治家、诗人。少年时即以诗闻名,与殷岳、张盖合称“轰(ji)(国都附近的地区)南三才子”。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养生之道,强调了劳动和锻炼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反之,懒惰,什么事也不肯做,那就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样,对人的健康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练习】

1.读下面几句话,理解“则”的意思。(1)水流则清,滞则污(污,污浊)。()(2)治则强,乱则弱。

2.“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那么背一背下面的两句话吧。(1)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2)善养身者,使之(之:指身体)能逸(逸:指安适)能劳。3.背诵课文。

第十二课善好施知恩图报

①②施惠勿念,受恩莫忘。③④⑤⑥【注释】

①:乐意。②施:给(ji)予。③惠:好处。④勿:不要⑤受:接纳、接受。⑥莫:不要。

【译文】

给予(别人)好处,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切切不可以忘记。

【评析】

本文选自《朱子家训》。作者为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是清初学者。江苏昆山人。《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家教名 作。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用五百字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流畅,易于普及,故而三百年来流传极广,成为官宦士绅、殷实富户及书香门第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成为清代及近代家庭教育必读课本。当然,《朱子家训》中也有许多宣扬因果报应、安分守命等封建思想,这是今天的人们读此文时必须摒弃的。

本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乐善好施,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自己也会快乐,所以,不必将此放在心上。然而,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记住人家的恩情。古人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做有情有义的人,要知恩图报,绝不能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

【练习】

1.请你先说出下面句子中”受“字的意思,再解释词句的意思(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最后任选一词或句子说一句话。(1)受之有愧()

(2)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吧。3.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

①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②③④【注释】

①即:就是。②靠:依靠、依赖。③胜:超过、强过。④于:介词。比。

【译文】

敬重他人,就是敬重自己;依靠自己,比依靠他人更好。

【评析】

本文选自《围炉夜话》。

作者王永彬,清代学者。此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积极地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多年来被广为传诵。与《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

本文阐述了尊重他人与尊敬自己、依靠他人与依靠自己的关系,强调了尊重他人、依靠自己的重要性。文中第一个分句之所以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是因为你若总是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同时你也失去了自重。而凡事依赖他人,主动权在他人手中,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你都无法控制。许多事,除非是力所不能及,否则,能自己做的还是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难.增长能力;一方面也免得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我们总要长大,自己去独立面对生活,所以应记住:“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练习】

1.写出下列词句中“即”的意思。非此即彼()荷花即是莲花()

2.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独立做的事说给同学听出我们班自理自立方面的小标兵。3.试着翻译下面这句话,并与同学交流句子的意思。爱人者,人恒(heng,长久的意思)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背诵课文。

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

①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②③④【注释】

①量Clibng):本意为用尺、容器或其它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它性质。本课是“衡量”(即“评定”)的意思,“量人短”的“量”可以理解为“看”或“揭”,“把自量”的“量”可以理解为“查找”或“反省”。②平生:文中是平时的意思。③短:缺点。④何:为什么。

【译文】

(有的人)平时只会揭别人的短处(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查找或反省(x}ng)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呢? 【评析】

本文选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种格言谚语的汇集。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或简称《增广》。此书查不到何人编辑,始于何时。相传由明代中叶一位儒生编主后经明末清初人士增补而成。自清后期以来,在我国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内容有的自文献、书籍中的名句,有的则选用民间俗语,其句精辟、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增广贤文》大多讲的是为人处事之道,宣扬作者的人生哲学,许多内容今天读来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当然,文中也有消极的、不合适宜的内容,我们在阅读此文时,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气之罢了。

本文选择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有些人只看别人缺点这个问题,提出了要经常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而看人短处,不看自身不足是古人乃至今天的小学生、成年人常常出现又不容忽视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我们不应只看人短,不看己短,要多做自我批评;更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如果我们能够常“见己短”,常“量人长”,我们便会不断地健康成长。

【练习】

1.解释“何”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1)早知如此,何必当初?()(2)区区流言,吾何惧之?()2.释“量”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1)量体裁衣()(2)量入为出()

3.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此文的心得体会,要尽可能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若能有改正计划则更好了。4.背诵课文。

5.你能抽时间读一读《增广贤文》的原文吗?

第十五课言及之言

子日:“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③④

【注释】

①言之及言:话到该说的时候才说。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在《论语》中出现“子曰”,专指孔子所说。③未:不曾;(还)没有。④及:到,至。⑤之:代词,他。⑥而:就。⑦谓:叫做。⑧之:代词,可译为“它”、“他”、“她”等,此处指“言未及之而言”的这种行为。

【译文】

孔子说:不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了,这种行为叫作急躁。

【赏析】

文中的句子节选自《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本文是孔子告诫学生与人相处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还没到自己该说话的时候,就出来发表意见,这叫毛毛躁躁,这是一种不懂规矩,没有礼节的表现,到我们应该说话时则说,不到我们说话时,不应插话、抢话,同时,说话前应“三思而后行”。那么,让我们首先学会倾听吧,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意见,这样,我们会说的更全面,更深刻。其次,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倾听,让人感觉你很有礼貌,何乐而不为?

【练习】

1.热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l)言及之而不言之隐(隐瞒)。()(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过“言未及之而言”的现象,这种“躁”应如何改进?请你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吧

3.背诵课文

第十六课没齿难忘

哀哀父母,生我动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②③④【注释】

①没(mo)齿难忘: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身。没:尽,终。②哀哀:悲哀,悲伤。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感到悲哀。③劬(qu):劳苦。④瘁(cui):过度劳累。

【译文】

(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生养我吃了很多辛苦;(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抚养我成人操劳过度。

【评析】

本文选自《诗经·小雅·寥莪》。(寥1u:植物高大的样子。莪e: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小雅·寥我》是一首哀悼父母的诗歌。

本文意在告诉我们,应体会父母培养我们的艰辛与劳累,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两句真挚感人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歌咏者痛失父母的孤苦与未能更多地尽孝父母的遗憾。作者能在父母辞世之后体会到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实为可贵。但如果能在父母尚且健康、还守护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就能理解他们的辛苦操劳,竭尽所能去关心他们、回报他们,让他们在辛苦之余,感受到儿女给予他们的慰藉和温暖,岂不是更好?

【练习】

1,结合注释,理解下面的话,并背诵下来。无父何估(hu,依靠),无母何恃(shi,依赖)。欲报之德,昊天阁极(像天一样没有尽头)。2.背诵课文。

3.阅读下列故事,学习陈毅的美好品质。

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着实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 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注: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再版说明

《古诗文启蒙》(从书)自第一次出版至今己经整整五年了。无论是作为校木教材,还是经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作为可公开征订的吉林省小学生通用教材,在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搭设了新的平台。但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学校决定全面修订补充后再版。

这次修订的原则是初衷不变,只是在注释、译文、评析、练习、延伸等五个方面做了更为细致的探究。增补了一些新的文献资料和新知识,难易程度有所调整。可以说,修订后的《古诗文启蒙》(丛书)更严谨、更准确,文字表述更易于孩子们学习和理解。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这次修订难免仍有不妥、不周、不够准确之处,热切地期待着使用教材和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阅读此

书得读者及专家学者们的批评和指正,也希望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能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更臻完善。

作为丛书的主编,我也力图藉此再版之际,向吉林省教材审定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向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的诸位教师、向付出智慧和心血的本丛书的编写者们一并致以谢意。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章

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

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二、组织课堂活动

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

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

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

在大家庭中生活

【教材说明】

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

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热爱集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

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

四、想一想

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

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五、课堂小结

第三章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教材说明】

本章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

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章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

《劳动创造财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要生活,就必须劳动,因为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二、看图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对图片进行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一

同学们,农民为什么要种田?工人生产机器干什么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指几名学生发言,教师在旁适当点拨。

四、组织课堂活动二

认识其他的劳动方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课外活动

了解周围的人,看他们分别从事什么职业。

第四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材说明】

本章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从小培养广泛的兴趣、积极参与,形成能力和兴趣伴我成功。

【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兴趣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成功意识。

【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的教学可用4课时完成。

【课堂教学设计】

《从小培养广泛的兴趣》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问:同学们请看,图上的同学正在干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回答。教师再问:你喜欢参加哪些活动?

二、组织课堂活动一

同学之间交流各自的兴趣爱好。交流结束后,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组织课堂活动二

认识兴趣爱好对学习的帮助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第四篇:校本课程教案

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目标: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及时将自己读书的感悟和体会写下,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读书的独特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神童的秘诀》的故事。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小组讨论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

二、老师引导,总结。读书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书时做到“三个一”。

2、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边读书边思考,在书上不懂的地方做好圈点标记,与老师、同学或家长交流。

4、读书过程中,把书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

5、读完一篇文章,要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收获。

6、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笔记本上。

三、创设情境,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四、学生的收获老师的期望

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敢于发表于别人不同的意见,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是求知创新的开始。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敢于发表于别人不同的意见 教学难点: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好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故事《小泽征尔的判断》。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讨论,老师引导。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培养孩子敢于发表于别人不同的意见,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是求知创新的开始。

三、讨论明确。

1、小组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2、全班发言,交流。

3、老师引导,归纳。

A、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同时要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

B、要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不要怕说错了。

C、要学会举出事例,说明道理,以理服人。D、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面来思考问题。E、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四、老师的期望送出“五要”“五不要”之歌。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鼓励自己坚持做到,“五要”“五不要”:

1、不要迷信一种答案,要敢于思考。

2、不要迷信一种方法,要敢于找出新的方案。

3、不要迷信现有成果,要敢于有新的发现。

4、不要迷信他人的意见,要敢于发表新的意见。

5、不要迷信课本和老师,要敢于向他们挑战。

能拒绝别人的不良诱惑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当面对不良诱惑时,一定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果断对他们说“不”。

教学重点:明确哪些是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怎样使孩子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好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杀人蝙蝠》的故事。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1、学生全班交流,勇敢地说出自己听完故事的观点及为什么。

2、小组讨论如何“远离诱惑,健康生活”。

3、全班交流,如何远离诱惑,健康生活。

4、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总结。远离身边的不良诱惑的建议。A、不吸烟、不喝酒。B、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C、不进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游戏厅,不沉迷电视和网络。D、不看淫秽、恐怖等不健康得书籍、录像,拒绝低俗淫秽的“口袋

书”。

E、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F、不拉帮结派,明辨是非,不受他人诱惑。

G、拒绝别人的不良诱惑,如果纠缠不休,要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我明白。

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1、游戏厅玩耍的情境(略)。

2、网络游戏玩耍的情境(略)。

四、我明白我做到。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及决心。老师送出鼓励和期待。

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

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的道理。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好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一张废纸》的故事。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1、学生全班交流,勇敢地说出自己听完故事的观点及为什么。

2、小组讨论 “我们怎样爱地球妈妈”。

3、交流、汇报。

4、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总结。并提出怎样爱地球妈妈的建议:

A、每人准备一个方便袋,上课时挂在桌旁,用过的废纸可以随手放入袋中。

B、放学回家时把废纸袋拎在手里,把路上遇见的白色垃圾主动捡起来。

C、不随便撕本子、玩纸,以免破坏卫生。

三、自我评价,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的在表格里画☆

四、学儿歌:我爱地妈妈球

地球妈妈真烦恼,天天都有垃圾掉。小纸屑,塑料袋,风儿一吹满地跑。小朋友们要环保,捡捡纸屑扫一扫。大家一起来动手,地球妈妈微微笑。

五、全课总结

与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诚恳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态度亲和,能使我们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讲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变质”的牛奶》的故事。

2、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1、学生全班交流,说出自己听完故事的观点及为什么。

2、小组讨论“与别人说话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3、交流、汇报。

4、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总结。并提出与别人说话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的建议:

A、与对方谈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常看手表。

B、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

C、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

D、与人交谈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不可用过多的手势。

E、谈话的声音不要过高,以对方听得清为宜,尤其不要溅处唾沫。

三、学儿歌

谈话

小朋友,要知道,学会谈话很重要。

交谈时,专心听,尊重别人最礼貌。

不插嘴,别打断,别人先讲我再谈。谈话技巧从小练,长大才把大事干。

四、全课总结

尊重他人的习惯、宗教习惯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就要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宗教习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好故事明道理。

1、老师讲《难忘的泼水节》的故事。

2、学生听故事后说自己的感想。

二、小组讨论:怎样做一名受欢迎的人?

三、全班交流,汇报

四、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总结。并提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A、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把他们作为一家人。B、到一个地方旅游时,要事先了解当地民族的民俗习惯。C、要“入乡随俗”,主动适应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民族礼仪习俗时,要诚恳道歉。

五、学儿歌

我们的祖国真是大 我们的祖国真是大,56个民族是一家。汉族人口数最多,就像一个大哥哥。

少数民族像小弟,你帮我来我帮你。互相尊重民族习惯,互相尊重民族信仰。哥哥和弟弟相处和和睦睦。冬不拉弹起来,刀郎舞跳起来,小花帽戴起来,羊肉串烤起来,同在一片蓝天下,兄弟姐妹乐哈哈。

六、全课总结

每天课外阅读10分钟

内容:

小故事《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请记住:每天阅读10分钟。小小资料库:

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读书的好习惯: 1.读书有计划,有步骤。

2.看一本书就一定要看完。拿起一本书之前就一定要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否则半途而费或一知半解,就不如不去读了——费时间、费感情,没有实质收获!读过了,再提起却有一种残缺感。2.做圈点勾画,加标签,做批注。3.做笔记,写短评。

4.反复。没有价值的,泛泛一读,扔了,不要可惜。好书就一定要反复去读的。道理不需多说。知道好书需要反复咀嚼是个好习惯。

“每天课外阅读10分钟”教案

教学目标: 1、读书的重要性。

2、学习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难点: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平时什么时间读书?读什么书? 生答。

二、故事的启示

1、读故事《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2、学生交流: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书的重要性。

三、组织研究归纳

1、读句子:每天阅读10分钟。

2、分组交流。

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要每天阅读10分钟?

3、组织汇报。分组汇报自己的收获。

提示:一个小组作汇报,其余小组注意倾听,作补充的准备。

4、说说要怎样读书?学生交流汇报。

5、读读资料库中的《读书有三到》。同桌互背

6、小组讨论怎样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7、结合自己的归纳总结。教师总结。

四、评价

1、交流收获。

2、总结(小组长记录)

学会课前预习

内容:

小故事《我尝到了预习的甜头》

“您好,孩子在语文课上表现不错,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请在家给予表扬。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来自:华晓庆老师”。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刚下班我就收到了华老师发来的短信,我心里美滋滋的。石头这星期值日,现在还没有回来,我对石头爸爸炫耀说:“瞧,石头又受老师表扬了。”石头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家,我给他看了老师的短信,他好开心啊:“老师表扬我了,妈妈,你奖励我什么呢?”“好,让妈妈亲亲你!”“不行,星期天我要买一本书。”“OK!”看石头开心的样子,我趁势说:“石头,你看课堂上你多棒啊!妈妈让你预习功课没错吧?!”“当然了,我老是举手回答问题,这是老师奖励我的铅笔。”看着孩子拿出的一把长短不一的铅笔头,我点头赞许:“真不错,看来是尝到预习的甜头喽!”

“那可不,我尝到了预习的甜头。”石头重复着我的话。

请记住:做好课前预习,是同学们学会学习的关键,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预习歌

学习好,有诀窍,课前预习很重要。初读书,要细心,勾画圈点标记号。遇生字,查字典,生字生词不放掉。有疑问,多动脑,独立思考要做到。

身边人,是智囊,善于请教是法宝。做笔记,写卡片,带着问题去请教。定时间,分时间,薄弱学科要抓牢。勤预习,乐思考,快乐学习效果好。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1)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6)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

(7)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 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不懂的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8)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9)不要全面预习

预习时,不要—下子全面铺开,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预习要先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先预习,时间紧时,先查出生字、生词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时间更紧迫时,就先把新课快速阅读—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

“学会课前预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课前预习的重要性。2、如何课前预习,培养习惯。教学重点:如何课前预习,培养习惯。教学难点:如何课前预习,培养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课前预习吗?”

二、创造条件

1、看课题,想一想,我们都如何做课前预习的

2、学生交流。

三、组织研究归纳

1、读故事《我尝到了预习的甜头》

2、分组交流。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为什么石头受到表扬?

3、组织汇报。分组汇报自己的收获。

提示:一个小组作汇报,其余小组注意倾听,作补充的准备。

4、齐读中心句。

5、齐读预习歌,争取背诵。

6、小组讨论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7、结合自己的归纳总结。

四、评价

1、交流收获。

2、总结(小组长记录)

第五篇:校本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1、明确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学习的目的。

2、明确今后上本课程时所需准备的学习用具。

3、明确本课程学习时的上课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2、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国学。让学生了解学习国学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简介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二、简述学国学的好处。

孩子经典诵读教育,其实简单的说,对全脑发展都有帮助,孩子诵读经典这个好处,要从大的方面看,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我们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好的时间是有限的,就是0-

14、15岁这个年龄段,记忆力特别好,背诵过的东西一般终生不忘的,或者说,成年以后,稍微提醒立刻就能想起来,我们自己都会有这个体会的,所以说,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终身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2.初步了解三字经。教学内容:《三字经》全文 教学用具:教学用音频播放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我们的这位老乡,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渐渐的,这本书被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得表现,我们就能大致推断出他将来是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能不能有出息。这是因为人的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只有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设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提问:我们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长大了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有演员、有科学家、有企业家,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我们现在照着这个目标去做,并一直坚持,就有实现的一天。我们都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们怎么才能做才能让自己现在是个老师父母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将来长大了谁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呢?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的?

1、组织学生诵读。

2、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粗略讲解

5、指名领读。作业:

课后摘录并背诵《三字经》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2、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小结: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1、教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吗?,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吗?

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吗?

2、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三、总结

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 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四、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并尝试背诵。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1.歌曲《弟子规》 1.故事:《盘古开天地》 2.歌曲《千字文》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聪明的,不但诗背得好,歌也唱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弟子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千字文》》的兴趣。师: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千字文》有了大概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本科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二、介绍学习《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1、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 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学习《千字文》是形式多样,生 动活泼的,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听朗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设计意图】正音是读好《千字文》的关键。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一、二组)天 地(三四组)玄 黄,(一、二组)宇 宙(三四组)洪 荒(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 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4、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读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千字文》的乐趣。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师:请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板书:天 地)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师:传说远古时代的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辟天与地的。下面请看视频《盘古开天地》。②看《盘古开天地》故事视频。

师:盘古真伟大!为了人类,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大自然的万物!看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板书:日 月)

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板书:秋 冬)

师:请看看每一幅图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师:大自然多美啊!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景物,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意思: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板书:阴 阳 自然现象)

师:平年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一年里有366天,二月份是有29天。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设计意图】先通过观察图片来形象理解文章的内容,再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讲出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摇头幌脑 出感情

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1、小组间摇头幌脑诵读,个别读。

2、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读得好,背得也很有感情。

【设计意图】继续运用不同的形式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并背诵,能巩固本节课学得内容。

四、练习延伸

1、选你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写一两句话或选几种景物画成一幅画。

2、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理解了本节课学的这几句《千字文》,还能用图画画出来,真棒!

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3、出示读带有“天”、“地”这两个字的成语。你还知道带有“天”“地”字的哪些成语?

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练习——画画,认识成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千字文有很多用处。

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谈收获。

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使学生自己小结本课学习到的内容。

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师:《千字文》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它韵律美,可也用不同的节奏读,也可用不同的节奏来唱。下面我们再欣赏《千字文》歌曲吧!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 搜集古诗 课时安排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不尽的瑰丽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灿烂的古诗文化。

二、分类诵读

1、四季风情

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将它歌颂,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分别吟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2、数字接龙 一、二、三、四、五„„

十、百、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却神奇无比,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吟诵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的诗句。

3、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例: a.牧童骑黄牛,________。b.少壮不努力,________。c.明日复明日,________。d.夕阳无限好,________。e.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f.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

g.人之初 性本善,________。h.养不教 父之过,________。i.玉不琢 不成器,________。j.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2、联想诵读

面对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会联想到那些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节日来临,引起绵绵深情思念;亲人离别,留下悠悠离愁别恨,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哪些古诗文?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要多读多记,不断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活动准备:

小组比赛成绩表(纸)、白板笔两支(红蓝)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

下载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古诗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教案

    一. 影片介绍 Frozen《冰雪奇缘》 雪花飘处,心之所在。在四面环海、风景如画的阿伦达王国,生活着两位可爱美丽的小公主,艾尔莎和安娜。艾尔莎天生具有制造冰雪的能力,随着年龄......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 教学计划与教案 执 教 者:申 婵 娟 年 级:一 年 级校本课程环保教育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

    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一、 家乡特产。 〖活动目标〗 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

    校本课程和教案.

    校本课程开发案以及教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得到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

    校本课程教案

    交通安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姜洋1、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欣赏:“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

    校本课程教案

    三年级 校 本 课 程 教 案 1、让我和你交朋友 一、教学内容:通过小玩具示范介绍自己,同学们也能介绍自己。并主动认识同学,和同学交朋友。 二、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别人交谈,......

    校本课程教案

    国防教育 1、 我的祖国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都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认识国旗,培养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热爱国防、热爱军队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北京和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