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事件目标;开展教学目标。等五个环节。
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是教学评价。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教师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
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忍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流程就是指“解读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事件、开展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的评价。从课堂教学任务上来看,教师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和系统的计划,比如,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配合,教师在整节课堂中的如何体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整合有效课程资源、还有用什么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都要在整节课的表现出来,而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来。让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我认为最难是教学评价。现在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淡淡自己的一些看法:课堂评价语言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积极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言普遍存在着“单
一、不准确、低效”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认为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选用评价语言要准确;(2)使用评价语言要多样;(3)采用评价语言要有效。可是到具体运用时又当如何进行选择,如何恰当地落实。还真应当思考。
第三篇: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①解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①解读课程目标②分析教学内容③陈述教学目标④安排教学事件⑤开展教学评价五方面。我感到最困难的是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尽管《课程标准》中对评价作出了一些解释,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会评价学生、学生不会评价自己,更不知怎样评价别人的局面常出现。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科学课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正确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找出存在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课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验、交流合作以及课外拓展,所以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加重要。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单纯的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等排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而科学的评价是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注重个人,又注重集体;既注重课堂,又注重课外;既有对平时的评价,又有对测验的肯定;既有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又有对实验结论的肯定;既有对学生经验的评价,又有对学生探究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要定量做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综合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探究的兴趣,也有利于组织课堂学习,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在国培学习之前,我总是只注重课堂评价而忽略了其他评价,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我教学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以前对有些概念不够清晰,现在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教学评价融入到教学中。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5000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
构。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
行学习。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所以课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引用紫藤花园 的 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
程)
一、.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2)克服定势——变式练
(3)串线成网——综合练.(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
价
四、可能性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作交流,建构概念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践操作,积累经验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提供素材,感知现象 拟运动,探究方法
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直观感受,探究新知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合实模
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学习方法
(3)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积极思考,引导猜想。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九、解决问题教学
操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探究方法 建立模型
(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十、探索规律教学
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十一、计算教学
讨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算法交流,分析比较。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例谈:
1、现实情境,感知概念(弄清概念的来源)
主要目的通过现实情境了解概念的来源,初步感知概念。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分蛋糕的情境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有些问题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解决需要一种新的数
字,另一方面初步了解表示“半个”的意义。
注意的问题;并不一定所有的概念都有一个现实情境,或者说有些概念并不一定必须要寻找生活的原型。例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节,教材上提供的情境图与三年级上册的情境图属于同一个层次,这一情境图对于初次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合适的,但是对于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起点就低了。就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对情境进行创新。有的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其中包括平行四边形)?你认为研究平面图形应该研究什么?(学生:研究边和角)。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也是一个现实情
境,是一个数学的情境。所以,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也可
以是数学的。
2、探索研究,形成概念(经历探索研究概念形成的全过
程)。
这一环节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和操作,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参与研究概念的特点、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动手折、研究每一部分的意义,通过折纸、研究体会理解了“平均分,和其中的1分是”
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3、体会理解,抽象概念(体验、感悟理解概念,总结概
念的特点,抽象概念的意义)。
在充分研究、理解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总结概括概念(能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即可,严密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的提升总结)。
4、拓展应用,巩固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学会用概念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
在2008年韩国栋主任就对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县组织的系列达标课对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那时我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但对于这种课到底怎样上还存在困惑,这次的培训不但让我了解了课如何上,更加深入的掌握了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教育理念,对其中的教学策略、注意问题更明确。
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具体流程为:列算式---说意义---试做---汇报交流---算法优化。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研究的较多,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我们更加重视计算的真确率,从而忽视了计算的过程以及对算理的研究,特别是计算课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更容易忽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列算式的解说。我感觉对学生来说列算式不难,难在说题意上,我们发现我们的新课型注意了这点让学生“说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为:自主探索(整理信息——列式——理由——解答)——合作交流(交流——汇报)——总结提升(优化)。
对于解决问题这种课型我想从我听过的两节课谈起:一节是高春霞老师讲的相遇问题,一节是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两步运算的问题,这两节课都很好的运用了我们的新课型。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自主探索中的整理信息上。因为只有把信息整理到位也就是学生真正的了解题意|——理解题意——掌握题意,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两位教师利用读题、说题、直观演示、画题等不同的方法深入的对题意进行解析,而且吴正宪老师还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争论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明确解题的入手点。两位教师的做法为我们以后上这种课型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探究课
探究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是非常适合用探究课的模式教学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这种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让他们感到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自己的猜测、验证,直至得出结论。让他们体会数学家探讨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神秘。
(四)统计课
统计课的具体流程为:产生统计的必要性——探索统计方法——分析统计结果。
统计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统计的过程,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新的课型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解读的,让我们的学生经过这三个教学流程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让生活更加的有目标。
概率课的具体流程为:猜测——验证——结论(三步)
猜测——实验——分析——推断——结论(五步)
五步教学模式一般用在等可能性的教学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0,还有的是1,更多的是0——1之间的某一个数。教会学生猜测才能更了解生活,教会学生验证才能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大有小,教会学生根据结论来决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
总之,无论哪种课型模式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去研究,去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五篇:小学习作评改课的基本教学流程
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改评课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
1.回忆习作要求,商定改评标准。这里的“改评”,“改”是“批改”,批就要有眉批、总批,改就是对字、词、句、段、篇修改。“评”是“评判”,既是“评判”就要有“标准”,就要会下等第,等第由标准而来,标准一般由本次习作要求、习作的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三方面来确定。这个标准应通过对习作要求的回忆,师生共同商定。有了标准,教师的范评、学生的互改互评就有了依据。
2.示范改评典型习作,提示或教给改评方法。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课前充分阅读学生的习作,选取典型之作,对范评作文的优缺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范评时做好引导工作。范评还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学生去评说,去辩论,去探讨。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感受到写作的方法。只有在学生遇到疑难和困惑时,老师才出来指点迷津。这种指点不仅要“对症下药”,“一针见血”,还要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典型作文的选择,应注意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结构方面,都应具有典型性,以便于师生改评后,学生能较好地领悟作文改评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作文改评的能力。范评时,让学生对照改评标准,阅读所评作文,并互相交流,发现作文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汇报,学生汇报时,典型习作应放在实物投影台上,老师根据
学生的汇报适时用红笔进行批改,学生可以同步看到老师批改的过程,老师应充分结合学生意见和自己课前的预设给出眉批、总批,并进行字词句段篇各层次的批改,改评结束时,老师应和全体同学共同根据改评标准商定所批习作的等第,并写上批改日期,这样就把习作改评的完整过程充分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范评时,如果发现应予批改的内容,学生未能汇报出来,老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如“大家读读这句话,看看写得怎么样,”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在新的改评模式开始阶段,还应进行批改知识的渗透,将圈、添、删、调
„„眉批、总批、等第、日期、批改人等修改符号和书写位置及要求教给学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熟练掌握习作改评的方法与要求。
3.分发习作本簿,自主互改互评习作。发作文本簿应尽量注意:第一,不拿自己的习作;第二,尽可能做到习作水平高的同学帮不太好的同学改评,因为改评的工作量较大;习作水平不太好的同学改优秀的习作,以便在改评中进一步学习、提高。自主互改互评时,老师要深入学生当中进行个别指导,对于发现的共性问题应进行集中指导,以便解决问题。这一板块给时30分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对照改评标准进行批改,老师切忌进行挤占、压缩。
4.推选、欣赏佳作,师生全面评点。这里的推选佳作既指学生写得好的习作,更指批改准确,眉、总批得体的习作,最好能做到二者的结合。篇幅在5至8篇为宜,层次上可依篇、段、句的顺序进行。
教师应进行及时点评。点评的内容既指习作本身,也应包括批改的情况。
5.交换习作本簿,自我完善习作。习作回到自己手中,查看批改情况,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对需要增添的部分进行增添,对批改痕迹进行思考体会。如果对批改存在异议,可以和批改同学进行争论,必要时可申请由老师进行评定。
6.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改评作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一是对学生的改评表现作总结,多作鼓励;二是从改评实践中总结收获、体会、经验、教训,上升为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