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谈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内丘镇中学
乔志荣
《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从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上看,它包含着三维目标。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三维目标也势在必行。
正确认识三维目标,实现目标三维度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实施)的重要工作。
一、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三维目标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给了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三)目标三维度的关系
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
二、三维目标在教学方案中的落实
(一)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
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下面列举目标描述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参考。
学习水平常 用 行 为 动 词举 例
1、知 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等(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2、技 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应——拒绝、认可、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帮助等
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领悟以上行为动词的使用,可以形象、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雨说》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8个生字。
条件:通过自学
对象: 学生
程度:迅速无误
行为:读(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深入体会雨的形象。
条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象:学生 程度:深入 行为:体会
教师在具体制定这三维上可分别制定,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与地位也是不同的。但不管是什么课,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切实与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年7月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马 组织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主编
第二篇:“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它们互相渗透、不可偏废。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互相渗透 全面发展 整体提高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是“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魂”,过程和方法就是让“魂”附于“体”的过程和方法,同知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形象。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不可偏废。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知识和能力
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应用,要从多方面应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知识,促进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例如,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感受,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在积累应用中,要让学生多读读多记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他们要接触许多来自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必须要有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二是他们有时想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看法传递出来,还要与他人沟通思想,这都需要言语或写文章来表达。因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它不如知识和能力好把握,因而在教学中不易落实。这除了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外,主要在实践中探索,寻找落实的途径,增强这方面的认识。
掌握学习方法是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方法有一般的学习方法,也有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方法。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方法,例如,识字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的学习方法等。学习方法的掌握要在实践中揣摩和体验,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引导和总结。学习方法还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应该让学生选择甚至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义可以有多种变化,一方面从词的本义可衍生出引申义和比喻义;另一方面,作者因表达需要又可即时性地赋予词语更多、更新、更深的含义,且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分为褒义词和贬义词。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从词语的本意^,手,用分析拓展的方法全面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要把句子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要根据整体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应掌握。一般有两种方法;
1、可以先归纳每段的主要内容,再把各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
2、找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把自然段的中心句连起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和教师的形式是否有趣味性、是否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吸引学生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点是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在学生的认知中伴随着情感过程,让学生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欢或是憎恶等不同的反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善于创设情境。重视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中自动感悟、自主判断、自我教育。例如,要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和表现课文中的情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领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强化语文知识训练时,要特别注重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形目标,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好把握,因而要特别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不是孤立的,它们就隐藏在知识和能力中。我们要在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总之,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浅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威远县新场中学欧良英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探讨一下新教材课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要理顺三维目标的关系,认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教研课的主攻方向: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三维目标的实现,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三者不是孤立无关,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教学的目标。教研课题的教学目标时,横向上从多个方面、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学生,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在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
策略一:从创设课堂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实施三维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境是形成情感的场景、氛围。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描述创设情境,让“枯燥的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学生们立刻被牢牢地吸引住了,通过情感因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大脑,使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此外,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中,教师也多次力图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
策略二:从设臵教学悬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入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脑力劳动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不是目的,它是一种手段,用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判历史现象,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以上的教学中,两位教师始终注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以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架设了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平台,尽可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许多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解决,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启迪,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促使课堂教学最高潮的出现。
策略三:从运用语言激励,尊重学生过程体验的导向入手,促成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三维目标。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主要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定和激励,尤其是教师充满亲情的激励,它对促进学生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百课展示的四节课中,教师均充分发挥了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评价表现突出、富有创意志的学生时,突出肯定他的过人之处,并予以激励,促进其产生更高的需求;评价需要改进的学生时,在表扬的同时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在被充分肯定的同时轻松愉快地接受改进的建议;对于失败的学生,评价时则设法予以宽松的心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让错的同学“悟”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使他们乐于改进。又如: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没有压制,而是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三、结束语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历史素养的提高。
第四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外,老师还能结合平时生活让学生去感受理解文本,例如:在案例中老师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深入到故事里面,亲自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灰姑娘的故事》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启示。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表演课本剧,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感受去理解文本,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小熊舍不得砍树,对于舍不得这个词的理解,我让学生先谈谈平时自己有没有舍不得的时候,再回到文中去理解舍不得的意思,这样,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
第五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三者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二、三维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一)、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对小学生来说,有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课堂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教师不能简单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在他们出现错误时,热心地提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不良的价值倾向,盲目地给予表扬。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扬;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评价只有不流于空洞,不失之泛滥,只有适时、适当、具体、切实,才能起到对学生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二)、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注重激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注重导向。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美国教育学家斯蒂芬表示,课堂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好的评价语言,不仅给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更注意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
2、各有侧重。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一节又一节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