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时间:2019-05-12 23: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对“语文素养”的认识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表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探究能力、明辩是非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4、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字欣赏能力。

5、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等。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语文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5、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三、“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如《西湖的“绿”》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5个生字。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 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绿的喜爱。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西湖的“绿” 》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

1、课文写了几处的绿,每处的绿有什么特点?

2、作者用了那么多的“绿”,阅读时我们为什么不会觉得重复?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课文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学习。习作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取材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

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科书中大量的课文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语言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熟读成诵。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和熟记方法掌握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程序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教科书中的程序性知识 见于课文的“导读”“阅读提示”“思考·练习”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的提示当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阅读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初读感知——精读感悟(体验)——复读升华和熟读成诵,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重点词句的步骤方法,如重点语句的先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时代背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然后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又如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3、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指导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不同于圈画、批注、评点等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随着年级的升高,老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明确每次要从教科书学到什么,要利用哪些资源和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要采用怎样的学习策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等。

(六)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要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答问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老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

用。

四、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表述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课程目标的描述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下面列举目标描述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参考。

学习水平常 用 行 为 动 词 举 例 知 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 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技 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诵读、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像、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过 程 与 方 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交流、制定计划、收藏、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1、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的愿望、体会、乐于、敢干、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别人)、抵制、辨别(是非)、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以上行为动词的使用,可以形象、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了解和研究目标描述可以对我们理解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各课程标准有很大帮助,并可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参考的依据。

五、结语

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体现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每一个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

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和偏颇某一维度,它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以情感,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因为它是面对人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可以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教学中三维目标

教学中三维目标

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具体在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数学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发展数学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等问题,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仍是重要的目标,而且“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不可能单独操作的,必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活动中才能实现,而且,忽视数学知识与技能将会丧失数学的课程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还包括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

新课程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教学的基本顺序由传统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就是通过自学、讨论先解决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内容进行指导。

(2)合作学习是相对于“孤立学习”的方式,是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产生积极而直接的互动、共同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互助合作、提高效率。美术课程中诸如手工制作、交流学习等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

(3)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方式。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和思考、设计或创作、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学习过程的表述要意义确切,语言简洁,次序清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学生能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三维目标的落实

【摘要】:在新形势下,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真正体现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总目标。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教材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的问题。【作者单位】: 凤冈县巡检完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 研究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三维目标是新课标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有重要启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有人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实在是真知灼见。做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科这一特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施加教育影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美丑的辨别。

1、有机渗透,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生动、形象地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引发诱导,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育人的教育。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两只小狮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父亲的叮嘱》、《中彩那天》等一类的课文,可以通过“抓中心句,辐射全篇”的训练形式,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父亲的叮嘱》一课时,就紧紧抓住“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不仅在画画。”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就单纯地理解这句话,抓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父亲的教育、教导使我一生很有用这一目的,效果不一定好。如果从全文着眼,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联系上下文来讨论、体会:作者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体会,是他牢记自己在素描时父亲的叮嘱“你看见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于是,在画杨桃时,作者“如实照画”。这一事件也是作者要向我们提示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实事求是”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在学习的道路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更好了。

2、有意渗透,陶冶学生 的审美情操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烈的篇章,还有优美的语句、有趣的童话,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反映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情之美。语文教学无疑应当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爱好。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可避开常规提问——“诸葛亮借箭为什么成功?”而从另一个角度设计问题:“你认为诸葛亮缺少哪一个条件,借箭就不能成功?”这样设计问题,一是让学生抓住一点谈感受,避免了贪大而考虑不周的弊端;二是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就无所谓与老师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愿望,对问题就会生发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上,教师端正亲切的仪表,会给学生以美感;教师精练、幽默的语言会给学生以美感;教师那工整、规范的板书也会给学生 以美感。特别是课文的内容,字、词、句、篇的训练,都能让学生体验到美。如:《桂林山水》一文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美。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绮丽风光。二是再读课文体会写作手法及用词美。文章第2部分先通过对比,接着采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把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展现出来了。三是细读关键句体会意境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假如你荡舟漓江上,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四是品读体会情感美。在全文学完之后,再让学生品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配上音乐,渲染气氛,及时播放桂林山水的风景图,丰富情境,让一幅幅美景留在学生们的脑海里,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腾,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在于读他人的文章能够正确理解,听他人讲话能够知情晓理;自己有所思、有所悟,能够提笔成文,能够对别人讲清楚。可见,语文教学绝不能仅限于对知识的掌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充分挖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

在日常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引导、启发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如:四年级《“病人”》一文,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那天真的儿童情趣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说说除文中介绍的苦差事之外还有„„尽管有些说法幼稚可笑,但切不可忽视这“创造性的火花”。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极大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只要我们教师吃透教材,认真挖掘,在教学中着重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2、努力抓住能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契机 教学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抓住契机,提出一些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想出来的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学生每思考一个问题都能有一种新奇感,有一种乐趣。能促使学生向更高的水平上进行思维活动。如:《鸟语》一课,按常规当理解到作者与“布谷鸟”“喜鹊”的对话后就总结:人与鸟而亲密无间的感情就好了。其实在这时可以设计一个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同学们文中间略地提到“我”和画眉、黄莺、百灵鸟的交谈,能否展开你的想象续编故事呢?”顿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而且他们的思维火花也一下子迸发了„„这样有主见、有乐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思维的发展,绝大多数取决于其对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来讲,首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创造条件形成主动思维的倾向。其次,是教给学生 一些思维的方法,如:质疑问难、合理想象、举一反

三、标新立异等等,鼓励学生用新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去分析事物,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

三、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主动学习与学会学习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会学习方法,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导”字上狠下功夫,争取以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1、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有机结合。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如学习《将相和》一课,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人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内容,此时,学生便自由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为表演好课本内容,献计献策,互相帮助。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又如:在设计五年级第一学期的《绿毛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这时学生势必会发现问题,并自然提出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再组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解决疑难,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掌握方法,突出学习过程

教学中要力图改变原来的把知识点的教学作为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来传授的做法,即改变“教”与“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如:自然段的教学,改变了以往把着眼点放在怎样提问,怎样分析,怎样总结上,而是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理解能力的高低,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向学生示范、渗透,让学生模仿、实践等,体现一个“教”字;待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训练当中,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加以巩固提高,把“学会”与“会学”结合起来,效果就更好了。

四、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因此,读既是理解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法。通过“读”促进学生深入地体会、想象。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把大量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也使学生能在反复的读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大量的典范语言,从而发展语言。为了抓好读的训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读应该做到“每读一次有一次的目的,每读一次有一次的收获。”也就是说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如:自由读一读课文,把生字和新词画下来;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角色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等。

二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对读书是否感兴趣,有积极性,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指导学生朗读某句关键句时,我们不妨先设问学生:你觉得这句话朗读时应该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才能表达你的感情呢?这样一来,也许学生的情绪马上活跃起来,都能试着去读一读了。

三是要保证学生 读书的时间。必须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读实练。要挤出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地去读书。学生只有充分地读,才能把课文读懂,才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才能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读要有指导。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朗读水平也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读的指导。如在听《小乌鸦爱妈妈》一课,王老师富有激情地指导学生用赞扬的语气读“小乌鸦多懂事啊”一句,运用指名读,引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让学生读懂了文本,接受爱的教育,懂得要有爱心,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的道理。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经“过程和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后,进而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故此,“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只有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落实好三维目标,体现新课改精神。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岳麓版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2课《新航路的开辟》谈谈这一方面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理解三维目标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倾向。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同时,它也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而言,任何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另外,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二、领会课标精神、确定三维目标

历史课标指出: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如果把课程改革比作航程,那么课程目标就是引领课改的航标灯。如果不认准目标,课改就会迷失方向。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该课课标表述为: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课标仅有这些要求,但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应将其细化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为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培养分析某一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的能力。介绍新航路开辟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学生体验感受重走新航路。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 1 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三维目标时须把握其整体性和统一性,统筹安排,切忌彼此孤立和割裂。

三、感受课改魅力、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作为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除了其本身与生俱来的那种内涵魅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历史、揭示历史真相、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增加才智,正所谓“学史使人明智”。

新课程不再是“本本课程”,而是全新的“体验课程”。教学中,以尊重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互动的渗透式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的魅力,让学生在教与学之间有所感悟,产生心灵震动,使思想与情感上得到升华。仍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绘制地理大发现的航路示意图,或制作地理大发现的地理模型、沙盘等,或在计算机上制作地理大发现的平面动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互助的能力。另外,介绍了《大国崛起》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资料。(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哥伦布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他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甚至行将发生叛乱。明智的他,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教师对故事情节的描述,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航海家们探险过程中的艰辛,从而激发了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接着又讲了哥伦布“让鸡蛋立起来”的故事,了解哥伦布睿智的故事,感受他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可贵的首创精神。

以上结合新教材《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介绍了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情况,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实践中能体验到课改的魅力和压力。紧扣新课程三维目标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总结这节课内容,笔者认为有些问题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比如,如何准确理解和确定三维目标,将其有效地整合和统一;又如何围绕三维目标,踏踏实实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怎样在把握三维目标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总之,笔者结合《新航路的开辟》一课谈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虽谈不上什么经验,姑妄抛砖,仅供在新课改的教学探索中作启发思路之用。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定位与落实

基于“三个读懂” 努力落实三维目标

从美国一节课《灰姑娘的故事》一课教学中,对美国的教育观念可窥一斑,本节课的目标从三个维度出发。关注的是人本身和人的发展,注重的是学习能力的形成,比如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价值观予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围绕目标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所以认为这是一节好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新课标的修订出台,我们应站在新的高度审视三维目标的内涵,在课堂中更加到位的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落实,需要我们思考:

一、读懂教材

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决定着我们将带学生去哪里。我们一定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曾碰到过一些不能把握教材的现象,比如把本节课的目标加大、增难;还有的没有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找不准认知起点;甚至有的就是基于知识与技能去确定目标,完全忽视了方法与过程、情感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目标,这是落实目标的首要条件与基础。

二、读懂学生

修正三维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三维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与学生的,所以读懂学生更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读学生的生活经验、读学生的认知基础、读学生的兴趣所在……只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目标,我们才能达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三、读懂课堂

落实三维目标

确定好三维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中去实现,在教学中教师怎样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随时调控、引导完成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的三维目标仅仅停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用于指引自己的课堂,这是教学大忌。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中目标的严重偏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做到落实三维目标,达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目标。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及落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体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理解 学校发展教育为本,树人第一,那么三维目标制定的重要要求就是教学中体育教材的组织教学。因此三维目标的制定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执行新课程标准已进入......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 坝湾中学 徐定欢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中共云南省委高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灰姑娘的故事》这一课上得非常好,设计新颖,课堂自由、开放,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除此之......

    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语文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上茆小学 韦 【内容摘要】三维目标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课堂、课后构成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个链条,缺一不可,所以落实语文教学的......

    如何落实几何教学目标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七年级四班辛倩 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心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百多年的噩梦。那......

    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

    谈谈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写字质量 “四四方方写字,大大方方做人。”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又是体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最直观的窗口。特别是对于低段生,通过写字教......

    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

    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提高写字质量 首先,提高写字意识。 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内涵博大精深,它以丰盈无限的灵性记录中华民族睿智的观察、细腻的体验、卓越的思考、恢弘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