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

时间:2019-05-13 00:4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

飞夺泸定桥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3.学会本课生字11个,生词12个,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教学难点

认识景物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卢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教学难点:体会卢定桥的“难”和“险” 教具准备:课件

一、课前谈话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1.什么叫飞? 2.什么叫夺?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认生字。2.查字典理解词语。

五、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指名读、自读,同桌对读。)

增援关键宿营铁链手榴弹翻山越岭山峡号召狼狈奔赴震耳欲聋千钧一发 2.注意难写、容易出错的字:

键(字形)瓢(字形)召zhao(读音)3.理解词语。

关键: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

千钧一发:非常重的东西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万分危急。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十五公斤。

六、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想想课文怎样分段,哪些部分是描写红军战士夺桥的。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一段:(1自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第二段:(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段:(3~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段:(6~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分段时第二自然段容易分错,几个词理解起来有困难,如:千钧一发、诡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总结全文,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教学重点: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话,审题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课题中的“飞夺”什么意思?(速度快,时间急。)

二、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

三、分析段落

(一)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泸定桥走不可?(指导学生抓词,抓句谈体会。)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泸定桥可以通过。)重点词:“只有”,唯一,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渡河是“天险”?

理解: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

3.小结:这段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4.教师板书:要北上飞夺泸定桥。指导学生说出段落大意。

(二)学习第2、3、6自然段。

1.过渡语:红军不仅要夺泸定桥,而且必须得飞快地夺取,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关键?为什么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关键就是事件最紧要的部分。)

3.讨论: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取胜的关键。这是因为:①时间紧,路程远。②地形险,敌兵援。

4.读第6自然段。

①泸定桥这个地方怎样险?默读,把这段分三层。②用“—”划出描写桥险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桥太高,十多米;

第二,桥太简陋,没有栏,没有桥墩,没有木板; 第三,桥太晃,人走在上面像打秋千。③用“△”划出描写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水深红褐色;

第二,水势急,像瀑布:倾泻,冲,飞溅3米多高。第三,水势大,震耳欲聋。

④用“()”表示描写城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敌人居高临下,背靠着崇山峻岭,且正堵住桥头,早有准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板书:敌人借天险有恃无恐。⑤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教师小结:

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三)读第4、5自然段。

思考:红四团是怎样赶在增援的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的? ①红四团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读一读。阻击的敌人——击溃 饥饿、疲劳——忘记 暴雨——冒着泥泞——踩着 漆黑的雨夜——点起火把 与增援的敌人——赛跑 ②红军怎样和增援的敌人赛跑?

齐读有关语句,读出红军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③我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这段突出“飞”字,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抢先赶到泸定桥?体现红军什么精神?(机智、顽强、无畏。)

④指导学生说出第三大段段落大意。

(写红军战士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飞速赶到泸定桥。)教师板书:困难重重,雨夜兼程。

四、学习第四段

思考:红四团发动总攻时,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夺下泸定桥 1.读第6自然段,回答:红军夺桥有哪些困难?

2.敌借天险有恃无恐,夺桥战斗十分激烈,作者写了哪些人?重点写的是谁?

3.作者重点描写的是突击队22位英雄,这里的六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不好替换,不信你试试。

4.理解“千钧一发”,为什么大火燃起来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稍一迟疑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铺好的木板被烧掉,铁链被烧红,部队就无法前进。)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师板书:战士英勇,不怕牺牲。

6.结果怎样?“狡狈”什么意思?敌人逃跑时是什么样? 7.指导朗读,说出段意。

五、齐读最后一段

1.“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2.结尾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夺取泸定,继续长征。

文章头尾是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3.说说段意。

六、通读课文一遍 1.写出各段段落大意。

2.指导学生具体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总结中心:赞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七、完成课后练习

1.填空,说说从填进去的词语能看出什么? 2.指导造句。

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艰 难 危 险)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 飞夺泸定桥教案 语文A版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学习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事件,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简要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桥就是——泸定桥。于是,为了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泸定桥)2。学生读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我们都预习了,谁来谈谈你预习的收获:课文课文围绕着“飞”和“夺”主要写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2.教师深情述说,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并不难,但我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内心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

三、自主阅读,体验情感。

1.自由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围绕着“飞”和“夺”,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标出相应的段落

2.说说让你感动的是哪一自然段?随机板书:

4、5 6 7、8 3.默读自己有感触的段落,并作批注。

四、集体交流

按自然段的顺序交流发言,其他同学来当小老师,说得好就给他们点掌声;觉得说得不好的地方就给他们一点帮助,你有兴趣当好这个小老师吗?

A.关于“飞”的这一部分

1.对这部分内容有感触的同学,谁来读读4、5段(指两名同学朗读)

2.这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同学交流感受,并读相应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3.大渡河边赶路的军队还有谁?同样的顶风冒雨,同样的火把被浇灭,不同的是什么? 4.在你的心目中,红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机智、顽强„„)

5.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这么艰难的行军,红军为什么要抢时间?谁能帮老师解决以下?(2、3自然段中)

B.关于“天险”的部分(第6自然段)1.喜欢第6自然段的同学,谁想读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2.汇报,并随机知道朗读。3.齐读第6自然段

4.老师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谁来帮帮老师:“文章既然是写的“夺”桥这件事,为什么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卢沟桥的令人胆寒呢?

C.关于“攻天险”的部分

1.自由读7、8自然段,从中挑出让你感动的画面。2.汇报交流

3.能给大家讲讲夺桥的故事吗?(复述英勇夺桥的经过)

4.师:“脚下是滔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祖国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使他们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胜利。”

四、拓展延伸

1.你想对这支队伍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五、作业:

六、板书:

飞夺泸定桥 4、5 6 7、8 抢时间 攻天险(机智、顽强、勇敢)

第三篇: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做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2.再读课文,思考:

(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3.回答自学中的两个问题。

(l)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结合课文第l自然段的有关文字,也可结合有关的背景资料。)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记录下不懂的内容。

2.整理归纳问题。

(1)“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自学课文,解决上节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题目中“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交流“飞夺”泸定桥的原因。

①学生先结合第1自然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来谈。

一、泸定桥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

二、结合石达开的事例,理解我军如果不及时夺桥也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②结合第2.3自然段谈抢时间的原因。

时间紧(20多小时),路程长这两点(120公里)

3.交流“我军究竟是怎么飞夺泸定桥的”?

(l)结合第4、5自然段,谈谈我军究竟是怎么“抢时间”的。

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2)可追问,抢时间的结果怎么样?

(可重点抓“抛”字体会我军行军之快,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4)结合第6自然段,谈谈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可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入手,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说?然后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来谈夺桥的艰难,重点抓“红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涛声震耳欲聋”、“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词。)

(5)结合第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

(6)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进行小练笔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小结: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首先介绍时代背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条理,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归纳小结,共同探究,交流汇报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最后回到整体,提炼写法。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解“飞夺”的含义,然后结合重点字词,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分别理解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还可结合看录像,体会任务的艰巨。

第四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勇:

“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播放课件,自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入):湍急的大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峦之中,这些山和喜马拉雅山相连。

第五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理解“飞”和“夺”的? 齐读课题 师:有谁能加一个词语使课题成为一句完整的话。(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理解课文

(一)、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师出示背景资料:104(1)、红军北上抗曰必须经过泸定桥。

(2)、敌人有两个团把守,后来又调来两个旅赶去增援。

(3)、28日接到命令,29日夺下(而此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

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要夺取泸定桥,最关键的是——抢在前面,这就需要红四团用飞一样的速度感到泸定桥)

(二)学习理解“飞”的部分

1、默读课文3、4段,围绕着“飞”,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汇报 体味语言的重点。重点词句有:“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全身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等(1)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

(2)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

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3、(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抛”抛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敌人甩得很远)

下面咱们找两个同学,一个单来读“困难”,一个紧跟着读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看谁读得有劲。读“困难”的时候要渲染那种气氛,就是说这情况多严重呀!读“克服”时要有劲,看看你困难大,还是我的决心大。(课件:生甲:“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生乙:“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生甲:“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生乙:“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踏着泥泞继续前进。”

生甲:“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敌人的火把,象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生乙:“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和敌人赛跑。”

生甲:“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生乙:“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生甲:“雨越下越猛,象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生乙:“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边。”)

就这样,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飞一样的速度抢先感到泸定桥,为夺取泸定桥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三)学习理解“夺”的部分

1、可是,当战士们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时,看到了什么? 泸定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课件)

这样的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

只剩下铁链,还有重兵把守。大家说夺桥难不难?

3、问:那么既然桥这么难夺,红军能不能用别和办法过大渡河呢? 学生献计(①划船②架桥③坐飞机)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其实同学们想的这些办法红军在当时也想到了,当时红一师占领安顺场后夺取了一只小船,由17名勇士组成突击强渡大渡河。但因为船少,如果坐船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必须夺取卢定桥,才能顺利过河。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泸定桥。齐读,课件填空

4、这仅是泸定桥的桥面,那桥下又是什么样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向桥下一看„„涛声震耳欲聋” 结合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理解“震耳欲聋”

5、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两岸不仅是高山峻岭而且那个城正堵着桥头,真是

一、夫、当、关„生:(接)万、夫、莫、开。所以敌人凭借着天险,认为红军怎么样?(过不来。)所以它们疯狂地喊:“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面对重重的困难,猖狂的敌人,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激烈的夺桥战斗打 响了。

夺桥时有哪些地方令人非常感动?自读课文第6、7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划出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语,谈感受。

(1)二十二位英雄()冲锋枪,短枪,()马刀,()手榴弹,()敌人密集的枪弹,()铁链向对岸冲去。

(2)英雄们()号召,箭一般的()熊熊大火,()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作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听到„„穿过·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面对疯狂的敌人,敢于冲进去与敌人展开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勇士英勇夺桥时的壮烈场面,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出示影片夺桥的激战场面)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飞”一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2、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接受任务 赶路 夺桥 北上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飞夺泸定桥教案语文A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飞夺泸定桥教案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

    飞夺泸定桥 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堂实录 谢主任发表于2009年10月20日 22:34 阅读(37)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 谢琳《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

    《飞夺泸定桥》教案[五篇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四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教案 北师大版

    飞夺泸定桥 一.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

    四年级语文上册《飞夺泸定桥》教学反思[合集]

    飞行胜利泸定大桥是第四卷第四版第四卷第四卷的正文,教学目标的教训是: 紧紧飞行。理解文字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感受表达的感觉,学习红军士兵害怕危险,不怕牺牲,勇敢的革命精神。......

    飞夺泸定桥观后感

    飞夺泸定桥观后感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飞夺泸定桥》这部影片,看完了这部气势恢宏、激动人心的影片之后,我被他们那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1935年红军北上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