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3.3立方根教案1浙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教学设计]
3.3 立方根
● 教材与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立方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实数”中的第三小节,它是在学生知道了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运算的概念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说明学习数的立方根的意义.通过具体数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虽然这一节在实数一节之后,但仍起着加深对实数的认识的作用.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开立方的运算,无论从认知的角度,还是从表述的角度,都较为方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并能用立方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教学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一步发展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力.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数学
表达和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一个魔方
师:你们喜欢玩魔方吗?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这8个小立方体可以重新排列,组成魔方表面的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现在要做一个体积为8cm3的立方体魔方,它的棱要取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思考后回答.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事物引入立方根概念,说明学习立方根的意义.师:体积为27 cm3和体积为1000 cm3的立方体的棱又是要取多少长呢? 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
38 27 1000 33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设计意图:为概念引入作准备并渗透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二、讲授新课
师:让学生在平方根基础上试述立方根概念.设计意图:渗透学生的类比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师(总结):一般地,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记做3a.如:238,则2叫做8的立方根,即382;238,则2是8的立方根,即382.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符号3读做“三次根号”.师:针对前面几个例子,由学生说出27和1000的立方根,并分别指明它们的被开方数和根指数.生:举例再说明.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三、练一练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27;(3)
127;(4)0.064;(5)0 解:(1)因为3327,所以27的立方根是3,即3273.3(2)因为327,所以27的立方根是3,即3273.111111.(3)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32732732733(4)因为0.4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0.4,即330.0640.4.(5)因为030,所以0的立方根是0,即300.生:总结解题方法和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师:强调(1)求立方根用到立方运算.(2)负数的立方根注意符号.设计意图:此练习着眼于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因此这里不仅用立方的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方法求立方根,而且书写上采用了语言叙述和符号表示互相补充的做法,学生在熟悉以后可以简化写法.四、议一议
电脑出示:
(1)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是正是负?为什么?
(2)是否任何负数都有立方根?如有,有几个?是正是负?
(3)0的立方根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各小组进行举例、猜想.可提示学生联系上面的“练一练”思考这些问题.师:(板书结论)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任意数a的立方根可表示为“3a”,读做“三次根号a”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举例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五、做一做
计算:(1)3278278 ;(2)36416
32解:(1)3
(2)36416440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题目相对复杂点,题(2)中同时出现立方根和平方根,突出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六、挑战自我
33问题:3a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3a等于什么?a呢?
3分析:应抓住立方根的定义去分析,如果x3方根,即x3a,那么x就是a的立a,所以x3a33a.同样,根据定义,a3是a的三次方,所以a3的立方根就是a,即3a3a.设计意图:深化所学内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七、体验一刻
分别求下列各式的值:
(1)3125;(2)30.008;(3)3164;(4)39
33评析:鼓励学生利用“想一想”中公式:3aa,3a3a直接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两条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八、开心乐园——抢答竞赛
规则: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有个记分人,那组人先举手先发言,并要说明问题的原因,答对加1分,答错减一分,最终获胜一组给予鼓励.电脑陆续放题: 1. 判断正误:(1)827的立方根是23
(2)负数不能开立方
(3)4的平方根是2(4)8的立方根是
2(5)负数有一个平方根
(6)0的立方根是0 2. 口算:(1)1的立方根是___
(2)1的立方根是___
(3)127的立方根是___
(4)3125___
(5)36427___
(6)30.2163___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同时巩固了本节的教学内容.九、归纳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再有教师归纳: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 符号3a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2.对于立方根,被开方数没有限制,正数、零、负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3.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立方根;
(2)负数没有平方根,但却有一个立方根.4.灵活运用公式:(1)3aa;(2)3a3a;(3)3a3a
35. 立方与开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我们也可以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或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十、布置作业
教材78页A组和B组.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3.3立方根教案
[教学设计]
3.3 立方根
● 教材与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立方根”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实数”中的第三小节,它是在学生知道了无理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运算的概念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实际问题引入立方根的概念,说明学习数的立方根的意义。通过具体数的计算,让学生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虽然这一节在实数一节之后,但仍起着加深对实数的认识的作用。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开立方的运算,无论从认知的角度,还是从表述的角度,都较为方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并能用立方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教学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一步发展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力。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数学
表达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 教学重点
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一个魔方
师:你们喜欢玩魔方吗?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这8个小立方体可以重新排列,组成魔方表面的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现在要做一个体积为8cm3的立方体魔方,它的棱要取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事物引入立方根概念,说明学习立方根的意义。
师:体积为27 cm3和体积为1000 cm3的立方体的棱又是要取多少长呢? 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
38 27 1000 33设计意图:为概念引入作准备并渗透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
师:让学生在平方根基础上试述立方根概念。
设计意图:渗透学生的类比思想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总结):一般地,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记做3a。如:238,则2叫做8的立方根,即382;28,则2是8的立
3方根,即382。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符号3读做“三次根号”。
师:针对前面几个例子,由学生说出27和1000的立方根,并分别指明它们的被开方数和根指数。生:举例再说明。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三、练一练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27;(3)
127;(4)0.064;(5)0 解:(1)因为3327,所以27的立方根是3,即3273.(2)因为327,所以27的立方根是3,即3273.311(3)因为27333,所以
127的立方根是,即33112713.(4)因为0.40.064,所以0.064的立方根是0.4,即30.0640.4.(5)因为030,所以0的立方根是0,即300.生:总结解题方法和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强调(1)求立方根用到立方运算。(2)负数的立方根注意符号。设计意图:此练习着眼于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因此这里不仅用立方的方法求立方根,而且书写上采用了语言叙述和符号表示互相补充的做法,学生在熟悉以后可以简化写法。
四、议一议 电脑出示:
(1)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是正是负?为什么?
(2)是否任何负数都有立方根?如有,有几个?是正是负?
(3)0的立方根是什么?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引导各小组进行举例、猜想。可提示学生联系上面的“练一练”思考这些问题。师:(板书结论)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任意数a的立方根可表示为“3a”,读做“三次根号a”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举例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做一做
计算:(1)3278278 ;(2)36416
32解:(1)3
(2)36416440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此题目相对复杂点,题(2)中同时出现立方根和平方根,突出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六、挑战自我
问题:3a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3a等于什么?3a3呢?
3分析:应抓住立方根的定义去分析,如果x3方根,即x3a,那么x就是a的立a,所以x3a33a。同样,根据定义,a3是a的三次方,所以a3的立方根就是a,即3a3a。
设计意图:深化所学内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七、体验一刻 分别求下列各式的值:
(1)3125;(2)30.008;(3)3164;(4)39
33评析:鼓励学生利用“想一想”中公式:3aa,3a3a直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两条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开心乐园——抢答竞赛
规则: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有个记分人,那组人先举手先发言,并要说明问题的原因,答对加1分,答错减一分,最终获胜一组给予鼓励。
电脑陆续放题: 1. 判断正误:(1)827的立方根是23
(2)负数不能开立方
(3)4的平方根是2(4)8的立方根是
2(5)负数有一个平方根
(6)0的立方根是0 2. 口算:(1)1的立方根是___
(2)1的立方根是___
(3)127的立方根是___
(4)3125___
(5)36427___
(6)30.2163___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同时巩固了本节的教学内容。
九、归纳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再有教师归纳: 1. 符号3a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2.对于立方根,被开方数没有限制,正数、零、负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
3.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立方根;
(2)负数没有平方根,但却有一个立方根。4.灵活运用公式:(1)3aa;(2)3a3a;(3)3a3a
35. 立方与开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我们也可以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或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十、布置作业
教材78页A组和B组。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上统计图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统计图教案(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5.2 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三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使学生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根据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比较方便地绘制各种形式的统计图,把数据和数据的变化用图形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常用的统计图.【教学说明】 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下图是XX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消费量统计图.XX年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石油消费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6个国家中,XX年石油消费量最少的国家是,最多的国家是
;
XX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
百万吨,约是日本的 倍,约是中国的倍.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大小并进行比较.3.你能总结出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画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写出统计图名称;
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
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和间隔;
确定长度单位和数量;
制成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上方写上数据.【教学说明】 注意: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确定纵向数轴上的单位;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以及横、纵数轴分别所表达的意义.4.下面两个图分别是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和XX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5.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折线统计图表示事物随时间、地域或其他因素而变化的情况或趋势.6.你能总结出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 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写出统计图名称;
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的数据.根据横、纵各个方向上的各对应的数据画点.用线段把每相邻的两点连接起来.7.下面两个扇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和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8.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 从扇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们考察的对象的组成成分、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9.根据上面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000万立方千米,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立方千米,咸水资源约为
万立方千米.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平方千米,则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
亿万平方千米,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
亿万平方千米.0.做一做:为了解某城市居民日常使用交通工具方式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602份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
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
坐公
交车
骑自行车、电动车
开私
家车
坐单位
班车
人数
248
275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第一步:计算出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使用交通
工具方式
坐公
交车
骑自行车、电动车
开私
家车
坐单位
班车
占总人数 的百分比
≈
41.2%
≈
45.7%
≈
1.6%
≈
.5%
第二步:计算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360°×41.2%≈148.3°,360°×45.7%≈164.5°,360°×11.6%≈41.8°,360°×1.5%≈5.4°.第三步:在同一个圆中,根据所得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1.扇形统计图如何来画呢?
【归纳结论】 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画一个圆;
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教学说明】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归纳出画扇形统计图的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某校对初一300名学生数学考试做一次调查,在某范围内的得分率如下图的扇形所示,则在60分以下这一分数线中的人数为
A.75
B.60
c.90
D.50
2.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1995年~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逐年下降
B.XX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3.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举行活动,如下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参加各种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人只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A.259人
B.441人
c.350人
D.490人
4.某校男、女生比例如下图中的扇形区所示,则男生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数为
A.48%
B.52%
c.92.3%
D.4%
5.图甲表示去年某地12个月中每月的平均气温.图乙表示该地一家庭在去年12个月的用电量.某年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
某家庭该年月用电量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你能描述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间的一些关系吗?
解:7月、8月气温较高,这两个月用电量也较大,主要是电冰箱、电风扇或空调等家用电器使用较频繁;
1月、2月、12月气温较低,空调、浴霸等家用电器使用也较频繁,所以用电量也较大.6.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校舍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舍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如下数据:
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00人
坐公共汽车
30人
其他
0人
请将上面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根据你所制作的统计图,能得到什么结论?说一说你的理由.解:扇形统计图如下,结论略.【教学说明】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真正体会“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中第1、2、4题.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情感态度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画这几种统计图呢?
3.有时为了比较同性质的多组数据,我们需要把多组数据在同一个图中表示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复式统计图,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复式统计图.【教学说明】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下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上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个班踢足球的人数多?哪个班打排球的人数多?
答案:乙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甲班打排球的人数多.2.动脑筋: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数量如下:
月份
0
甲
0
0
乙
0
0
0
为了方便比较这两家商店一年的销售变化趋势,我们制作了如下的折线统计图:
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答案:共同趋势是6月份前销售量呈下降趋势,6月份后销售量呈上升趋势.你还能从图形中得到什么信息?
答案:.3.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归纳结论】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成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数量大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对多组同性质的数据作出比较.【教学说明】 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教材P156例题.2.在电脑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应该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都可以
3.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情况统计:
季度
第一
季度
第二
季度
第三
季度
第四
季度
某商品
需求量
3500
500
2300
4000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提供关于这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前三种都可以
4.甲、乙两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为了便于研究,把最近五次的训练成绩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如右下图所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甲的第三次成绩与第四次成绩相同
B.第三次测试,甲、乙两人成绩相同
c.第四次测试,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少2分
D.五次测试甲的成绩都比乙的成绩高
5.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抽取的学生数为
名;
该校有3000名学生,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有
名;
估计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
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解:20+10+30+15+30+38+64+42+6+45=300人;
×3000=1060人;
样本中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样本容量的百分比为45÷300=15%,则该校女学生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约占全校学生的15%;
合理.理由中体现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6.某市对初三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了一次检测,体育成绩评定分为四个等级:A、B、c、D,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合格;D代表不合格,为了准确检测出全区体育成绩的真实水平,特别从农村、县镇、城市三地抽取5000人作为检测样本,相关数据如下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请你通过计算补全条形统计图;
该市今年有78000人参加中考体育考试,请你估算一下今年大约有多少学生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能在合格以上.解:农村优秀人数为5000×20%-645-150-5=200人,城市合格人数为5000×45%-400-1260-90=500人;
样本中全市中考体育成绩的合格率为:
×100%=97.4%,∴今年该市中考体育成绩合格人数大约为:78000×97.4%=75972人.7.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今年6月1日起国家禁止超市、商场、药店为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为解决顾客购物包装问题,心连心超市提供了:A.自带购物袋;B.租借购物篮;c.购买环保袋;D.徒手携带,四种方式供顾客选择.该超市把6月1日、2日两天的统计结果绘成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请将6月1日的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根据统计图求6月1日在该超市购物总人次和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人次;
比较两日的条形图,你有什么发现?请用一句话表述你的发现.解:100%-18%-32%-28%=22%
在扇形统计图的空白处填上“D22%”;6月
1日在该超市购物的总人次为220+350+400+280=1250
6月1日自带购物袋的有1250×18%=225;
答案不唯一,如“自带购物袋的人增多”“租借购物篮的人减少”等.【教学说明】 通过练习,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5.2”中第5、6、7题.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优生较少,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七年级教师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在教学准备中,注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二、在教学过程中: 1.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2.注重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身边数学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4.运用多种技巧教学。对于大部分的数学题,学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们在小学时没有形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题,我把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分为几个简单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解题。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注重对优生的培养,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指出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寻找更有效的学习策略,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
四、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还应该下工夫;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多琢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应该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后要更努力的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安宏
2014年12月26日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上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熊祖军
初一学生大多数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虽然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半年来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课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课改教案步骤要求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必查。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总体情况不太好,上课的时候不认真,有一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作业也不及时完成。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过分自卑,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学的不实,尚待研究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