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字文》修身篇教案[精选]
《千字文》教案
陈天云
教学内容:修身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修身篇。
2、理解文字意思,说出大致理解。
3、补充相关知识,促进理解,有感情诵背。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了《千字文》了。谁知道千字文是怎样的文章?
2、我们先把以前学的《千字文》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好不好?
3、看大屏幕,跟着读,跟着唱。
4、我们知道:《千字文》一共分为八类篇章,今天,我们学习“修身篇”。
二、教学指导
1、出示“修身篇”的内容:共7句,分为3小节。
2、还记得我们学习《千字文》的三步曲吗? 第一步:字正腔圆
知字音 第二步:查阅资料
知其意 第三步:摇头晃脑
出感情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下面进行第一步:(出示 字正腔圆知字音)
师: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1)示范读。谁能比老师读得好?
(2)指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读:他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3)生领读。(4)对着大屏幕自由练读。(5)开火车读。(6)齐读。
师评:第一步 字正腔圆 大家基本合格。
2、下面进行第二步:(出示查阅资料 知其意)
(1)师:这四句话,你理解吗?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四句话,借助《新柳文苑》,说说句子的意思。
(2)学生自学。
(3)指名交流句意,齐读句意。(找3-4名表达,说出大意即可)“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应该友爱,要如同大树一样连根同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志趣相投,要能互相切磋劝勉。
3、过渡:古人用“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简洁的八个字,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关爱。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老师这里请大家欣赏一则小故事,题目叫《李绩焚须》。
(1)学生听故事。
(2)师提问: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交流:(1)姐姐为了李绩终身不嫁。
(2)姐姐生病李绩亲自为姐姐熬粥,把胡须都给烧了。(3)李绩的话让人感动。(再指名读)
(4)师评:多么情真意切的话啊!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八个字为我们诠释了真朋友的含义,读读这八个字,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朋友?真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做?
(交流:朋友应该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切磋,一起学习,朋友遇到挫折,应该勉励他,给他鼓励,给他帮助。朋友犯错误时,应该劝诫他)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希望大家交朋友都能做到“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4、刚才,我们查资料,了解了句意,下面让我们摇头晃脑,读出感情,读出你的理解。(出示 第三步 摇头晃脑 出感情)(1)自由读(读出韵味,押韵的字读得稍重一些。)(2)指名读(去掉拼音)(3)齐读
(二)过渡:
我们按照三步曲,共同交流,掌握了第一节,下面我们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第二节(出示内容)
1、第一步,知字音。(1)自由读,解决字音。
(2)谁能来字正腔圆地读一读?(指3名读)(3)齐读。
2、第二步,知其意。
(1)同桌合作,互相讨论,说说句意。等会儿,接受我的挑战哦!(2)师评:大家讨论得很认真,敢接受挑战吗?(3)指名说说理解,只求说出大体意思。
(4)师评:看来同学们学习的效果非常不错,值得表扬,自己为自己鼓鼓掌。“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和恻隐之心,这些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美好的品德即使是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能丢弃。
3、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1)指名读:苏武牧羊
(2)这个故事表现了苏武是个怎样的人?
(3)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补充,简单的千字文变得丰厚而精彩。
4、第三步,带着理解,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节。(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三)过渡: 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来学习第三节。(出示第三节内容)这次,我们分组学习,四人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我们的三步曲,共同研究学习第三节。然后我们再全班交流,看看哪组表现最出色噢!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知其音
哪一组能为我们字正腔圆地范读一下(每人一句,读后正音)
2、知其意
谁能为我解释句子的意思?(师逐句提问,生逐句解释意思。)
三、指导诵读。
大家的学习效果的确不错。至此,修身篇(4)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现在我们将这一篇连起来诵读一遍。
(1)自读(摇头晃脑读出韵味)(2)齐读
(3)前面教千字文时,老师交给大家很多节奏,你知道那些节奏,谁来试试?(4)还可以声音从小到大变化着读,师起个头:孔怀兄弟,同气连枝。(5)声音从大到小,谁起个头?男生前一句,女生后一句。(6)拍手打节奏,越来越快,谁来开头?
(7)相信大家都会背了,来点高难度的,把它唱出来,敢不敢挑战?(指名唱,全班站起来摇头晃脑打节拍唱)
四、总结
同学们,现在你们还为学习《千字文》烦恼吗?(不)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下周学校就要举行经典诵读比赛了,希望大家好好地品味国学经典《千字文》,珍惜祖国的文化,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五、作业
1、背诵《千字文》修身篇(孔怀兄弟至好爵自縻)。
2、运用《千字文》四步学习法,自学君臣篇。
《千字文》说课稿
陈天云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五年级读的是《千字文》。说实话,我自己读读都觉得有些犯难,难在很多的字不认识,这一千多个看似不相干的、毫无联系的字组在一起,它讲述的是什么意思? 这《千字文》该怎么教?仅凭这两张纸是肯定不行的!怎么才能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内涵,朗朗上口地有感情诵读?
为了引起学生对《千字文》的好奇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课前,我介绍了《千字文》的历史由来,历数了它的赏读价值。孩子们的兴致被吸引来了。《千字文》版本,每本里都将一千多字,分了8个篇章,“自然篇”“治理篇”“修身篇”“君臣篇”„„,条理版块清晰了然,一下就让人不会有“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的顾虑了。我充分借助网络,让《千字文》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而充实。在其基础上,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着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经过对《千字文》教学的摸索,我尝试运用《千字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字正腔圆 知字音 ;第二步 查阅资料 晓其意;第三步 摇头晃脑 出感情”。今天这节课,我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千字文》的教学的。我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知晓读音,读读译文,查查资料,课上集体交流,你来讲解,我来补充,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千字文》的意思,背诵水到渠成,学生诵读起来也是摇头晃脑,朗朗上口。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的缺憾和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千字文》修身篇教案
《千字文》教案
张心怡
教学内容:修身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修身篇。
2、理解文字意思,说出大致理解。
3、补充相关知识,促进理解,有感情诵背。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了《千字文》了。谁知道千字文是怎样的文章?
2、我们知道:《千字文》一共分为八类篇章,今天,我们学习“修身篇”。
二、教学指导
1、出示“修身篇”的内容:共7句,分为3小节。我们今天来细细品味第一小节。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小节。(出示第一小节)下面进行第一步:(出示 字正腔圆知字音)
师: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1)示范读。谁能比老师读得好?
(2)指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听读:他是否做到了“字正腔圆”?(3)生领读。
(4)对着大屏幕自由练读。(5)开火车读。(6)齐读。
师评:第一步 字正腔圆 大家基本合格。
2、下面进行第二步:(出示查阅资料 知其意)
(1)师:这四句话,你理解吗?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四句话,说说句子的意思。(2)学生自学。
(3)指名交流句意,齐读句意。(找3-4名表达,说出大意即可)“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应该友爱,要如同大树一样连根同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志趣相投,要能互相切磋劝勉。
3、过渡:古人用“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简洁的八个字,教育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关爱。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老师这里请大家欣赏一则小故事,题目叫《李绩焚须》。
(1)学生听故事。
(2)师提问: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交流:(1)姐姐为了李绩终身不嫁。
(2)姐姐生病李绩亲自为姐姐熬粥,把胡须都给烧了。(3)李绩的话让人感动。(再指名读)
(4)师评:多么情真意切的话啊!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这八个字为我们诠释了真朋友的含义,读读这八个字,你觉得什么才是真朋友?真朋友之间应该怎么做?
(交流:朋友应该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切磋,一起学习,朋友遇到挫折,应该勉励他,给他鼓励,给他帮助。朋友犯错误时,应该劝诫他)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 希望大家交朋友都能做到“交友投分,切磨箴规”。(3)齐读
五、作业
1、背诵《千字文》修身篇(孔怀兄弟至好爵自縻)。
2、运用《千字文》四步学习法,自学君臣篇。
第三篇:千字文教案
《千字文》教案
第1课
《天地玄黄》
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2课
《金生丽水》
教学目标:
1、识记《金生丽水》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金生丽水》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柰:读音nài,苹果的一种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剑客》
课下搜集祖国各地的有什么物产,与同学交流。
传统文化 教学——千字文
教学要求:
1、复习上堂课的所学千字文,加深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
2、学习新的千字文,让学生能准确的读出,熟练的掌握,甚至当堂可以背诵。
3、了解今天所学千字文的知识,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教学难点:
懂得文中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利剑的最上乘制作,宝珠最珍贵的夜光珠的来历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千字文,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齐声背诵。(设计目的:复习旧知,帮助孩子记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唤起继续学习的欲望。)
2、通过学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解释每段千字文的意思,也可以就其中的一点来说。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文中所说的知识道理等。)
二、学习(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等)
1、今天这堂课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千字文》,出示:“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2、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设计目的: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自己学会朗读。)
3、指名汇报朗读,相机纠正读音。(设计目的:用各种读法,巩固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熟悉。)齐读,比赛朗读。
4、你们自己反复读过后,知道这部分都讲到了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自由的说,可以检查他们对文字的了解。)
5、出示一张古代打战的图片,问孩子们古代武器都有哪些?(让学生对各种古代兵器有所了解,最终引出剑。)
6、你们对古人的剑知道哪些?出示一幅宝剑图,老师介绍: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让学生了解巨阙的知识。)
7、那么珠宝又是什么有名呢?请你们听一个传说。听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以便考察他们是不是听懂了。再让学生观看图片夜光杯,直观体验美丽夺目。
8、出示水果图片,问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入柰的介绍,出示柰的图片和一段文字介绍。在古人认为水果中的极品就是李子和柰了。
9、过渡:每天我们饭桌上都有很多蔬菜,你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呀?那么古人认为什么菜最好?
10、出示“菜重芥姜”,你们猜猜看。学生会说生姜。老师接着问,生姜好在哪呢?因为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所以部分学生能自己说出来。但是芥菜学生可能重未吃过,所以教师要帮忙了。
1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是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黄绿、绿色间紫色或紫红。叶面平滑或皱缩。叶缘锯齿或波状,全缘或有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的裂片。花冠十字形,黄色,四强雄蕊,异花传粉,但自交也能结实。种子圆形或椭圆形,色泽红褐或红色。中国有极其丰富的子用、叶用、茎用、芽用和根用芥菜的变种和品种。
12、进行一个小结,这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宝剑、珍珠、水果、蔬菜,那么下段文字介绍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多读读,然后再查查字典,或者看看书上的解释,自己试着弄懂。(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学。)
13、汇报,教师可以点拨。
三、背诵本节课所学的片段。
1、自己试背。
2、同座位互背。
3、汇报背诵。
4、齐声背诵。(设计目的: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就能把所学的记住,以免加重孩子课后负担。)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
2、理解韵文的意思,并背诵韵文。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师说译文,生说原文。
新授:
一、创设情境:
师讲故事片:《辕门射戟》:东汉末年,淮南有一位大将叫辕术,他派手下的将军纪灵去攻打刘备,刘备兵力微弱,觉得自己打不过纪灵,于是,请吕布帮忙,吕布走到两军阵前,劝他们和好,而纪灵却没有答应。吕布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自己的兵器方天画戟插在地上,然后退后120步,并对他们说,如果我一箭射中画戟,你们双方就收兵,如果射不中,你们明日就开战。双方都答应了。于是,吕布拉弓射箭,果然射击中了。纪灵收兵,刘备的危机解除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生:回答(吕布)
是呀,吕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刘备解除了危机,在古代社会,像吕布这样的人凭借自己的本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我们今天来学一篇小文章。
二、读文:我们要开始读书了,大家要做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并皆要。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每一个字的发音。)
2、师领读:(要求:学会每一个字的发音。)
3、生领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
4、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文,可指读,也可以滑读。)
5、生齐读:(要求:注意语气,不喊读也不唱读。)
6、男女生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7、小组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三、悟文: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篇小文章是什么意思吗?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1、出示课件一:
鼠标指向“布”说:这个人就是吕布,鼠标指向“射”说:他擅长射箭。
鼠标指向“僚”说:这个人是宜僚,鼠标指向“丸”说:他擅长弹丸。
同学们齐读:布射僚丸
2、出示课件二:
鼠标指向“嵇”说:这个人就是嵇康,鼠标指向“琴”说:他擅长弹琴。
鼠标指向“阮”说:这个人是阮籍,鼠标指向“啸”说:他擅长吹啸。
同学们齐读:嵇琴阮啸
3、出示课件三:
鼠标指向“恬”说:这个人就是蒙恬,鼠标指向“笔”说:他发明了毛笔。
鼠标指向“伦”说:这个人是蔡伦,鼠标指向“纸”说:他发明了造纸术。
同学们齐读:恬笔伦纸
4、出示课件四:
鼠标指向“钧”说:这个人就是马钧,鼠标指向“巧”说:他发明了水车。
鼠标指向“任”说:这个人是任公子,鼠标指向“钓”说:他发明了钓鱼的技术。
同学们齐读:钧巧任钓
5、出示课件五:
鼠标指向“毛”说:这个人就是毛嫱,鼠标指向“施”说:他是西施。
鼠标指向“淑姿”说:她们古代社会的美女。
鼠标指向“工颦妍笑”说:她们非常美丽,就连皱眉时都像在笑。
同学们齐读: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同学们,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弹琴、吹啸、钓鱼、赏画,来解除心中的苦闷。当我学习时会用到纸笔,生活中会用到水车。而这一切都是古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的,而应用到生活中,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板书:方便生活,解除苦恼,造福社会。出就用文中的话说就是: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板书: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同学们不仅古人为我们做出了贡献。现代有许多人出凭借他们的一技之长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大家说说,有哪些人为我们做出了贡献?生:回答。今天,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给同学们看。出示课件五:
同学们这些人他们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解除了我们心中的苦恼,造福了这个社会,让我们记住他们,这些古今人物为我们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四、背文:
现在老师把读文的难度加大了,你们还有信心读下来吗?
1、看插图背文:出示课件:
2、去掉插图背诵:
3、去掉插图和文字背诵。
(1)、全班齐背。
(2)、男女生赛背。
(3)、小组赛背。
(4)、个人背。
4、游戏背诵。
(1)、领背:(一生做动作领背: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做。)
(2)、转呼拉圈背诵。
(3)、转舞球背诵。
三、作业:将韵文背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千字文(46)
方便生活,解除苦恼,造福社会。
第四篇:《千字文》教案
(一)《千字文》教案
★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
学习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学习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
学习策略:
1、朗读学习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注意打好节拍。生齐背。(王奕丹、赵雪菲领诵)
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学习,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学习前五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千字文前两部分的诵读。(拿好材料认真听)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动笔圈起来。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
4、听朗读录音,注意小声跟读。
5、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然后学生齐读文章第一节。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
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1、遇到疑问标出来,小组间相互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教师点拨讲解疑问,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小组间进行诵读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三、继续学习后四节
课件学习后四节。
1、你知道什么地方出产的黄金最好?什么地方的玉最好?
2、你知道最好的宝剑是什么剑吗?你知道最好的宝珠什么?
3、你最喜欢的水果和蔬菜是什么?古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四、总体读第一部分
有节奏打节拍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古人的诗唱出来更好听呢!我们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唱出来的《千字文》真好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一下。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关于宇宙的形成,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在科学界一般以大爆炸理论为主,认为宇宙来源于一场150亿年前的爆炸,各种物质四散开来形成了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天地和星体。
其实,类似这样的说法,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很多神话传说中也可以找到,比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这里的盘古,我们可以把他认为是一种原始的能量,而不能简单地把他作为一个人或这神来看待。盘古在经历“一日九变”之后,身体各个部分或上升到天空、或降落到地面,由此形成了太空和地表的各种物质。这种观点从基本上来说,是与现代宇宙学物质无处不在,没有物质就没有宇宙空间的理论互相吻合的。
另外,《淮南子》中有:“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滓始牙,蒙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老子》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等记载,这些文字已经把宇宙的形成过程描绘的很细致、清楚了,宇宙是从无中产生的,起初像一个鸡蛋,中间有一种无始以来汇聚能量,有一天,它突然爆发了,这样就行成了阴阳、天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千多年。
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这里表示高空的深青色彩;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土质呈微黄色,所以说是“天地玄黄”。关于宇宙的形成,上面已经提到,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宇宙、太阳系形成,日月开始按一定的轨道运行。盈昃在这里是为了押韵作倒装来用,盈是充满;昃是太阳偏西,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太阳从东边生气,到西边落下,地球上的一个白昼就这样过去。然后月亮升起来了,因为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方位的不同,所以出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现象。在晴天的夜晚,星汉灿烂,像一盘围棋一样布满了天空。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日月交替,冷暖更迭,四季周而复始地变换,先民们在春夏辛勤地劳作,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把庄稼、稻谷颗粒归仓,储存起来用以度过漫长而严寒的冬天。这些天文、气象的常识,是古人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来观测和总结得到的。
说到“秋收冬藏”,在现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个自然界过去被认为不可逆转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了。比如现在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就是这样,完全可以做到四季可种、可收、可藏,这是科学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方便和好处。但是,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高了,人们就开始懒惰起来,种田的人少了,也就不知道什么是高粱、什么是玉米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这种现象是越来越普遍了。过去我在农村老家,就有支农的大学生经常闹把麦苗当杂草铲除掉的笑话,这在我父母那种年纪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容忍同时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远古,年和岁是有区别的。“岁”表示今年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段时间,而“年”指的是今年正月初一至明年正月初一这12个月(云尘子按: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是从上一年的立春到下一年的立春作为一年)。这里“闰余成岁”指的是后者,是年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历法,相传是由黄帝确定的(云尘子按:相传更早的伏羲氏时代已经有了历法),经过不断地修订,到夏朝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形式: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叫做夏历或农历。因为月亮圆缺交替一次是29天多一点,所以,每月设定为29天或30天,这样一年12个月最多才360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365.25天少,因此,就通过设置闰月来调节,根据计算来设定,每个闰年都是多一个月。为了使太阳运行规律与月亮圆缺统一起来,又用二十四节气来加以联系。由于实际上地球绕太阳一周与实际的一年相比所用的时间要多出来一点,所以设置了闰月,每隔数年在2月份多加出一天,以保持历法的准确。(云尘子按:以上蓝字部分是云尘子所加,后面的红字部分是原文,有错误,请不要看)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闰余成岁”的意思,闰字在这里当余数讲。
基本的历法规定好了,还要以一定的顺序标明月份的变化,以区分四季和节气的变迁,这就用到了“律吕”这个概念。据《宋史》载:“昔黄帝作律吕,以调阴阳之声,以候天地之气”,律本是一种用来调整、校对乐器音质的一种工具,由从低到高次第排列的管子组成,按我的想象应该和笙差不多,奇数(阳)的6只称作律(阳六),偶数(阴)的称作吕(阴六),这里阴阳的定义牵扯到《易经》方面的问题,因为不在题目范畴之内,所以权且略过。我们只要明白,当初是黄帝用阴阳12个音律来代表一年12个月份就可以了。所谓“调阳”就是调和阴阳,安排好年月的时序关系。因为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以月亮的盈亏为月叫阴历;以太阳为基准,地球绕行一周为年叫阳历。这一点是和西元的历法是不同的。
三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是两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云彩上升到,遇到冷空气凝结,当形成水滴,自身越来越重,不能继续在空中飘浮后就会落下来形成降雨;初冬依附在草木枝叶上的露水,因为严寒的缘故,就会变成薄薄的冰霜,这就是《诗经》上所谓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过用文学的语言形容起来就很优美了。
过去有的书上关于“金生丽水”的丽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浙江的丽水县(市);一种是指金沙江。其实这两种解释都对,但都不确切,或者说擗解的过于程式化、具体化了,我以为“丽水”应该引申为水量丰沛、河流众多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往往黄金的储量多而容易开采。因为古代没有机械化的挖掘、勘探设备,所以获取黄金只能使用原始的“淘金”法,在临岸的浅水处人工筛选。古诗上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描写的就是淘金工人劳作的场面,当然如果按为人处事等方面来讲,则是另有寓指,别具深意了。
“玉出昆岗”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认为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古人认为玉是天地精气的结晶,是人神进行沟通的中介,对玉石很看重,便把玉石制成的饰物生前佩戴、死后殉葬,如历史上“金缕玉衣”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宗教色彩。至于由玉引出的“完璧归赵”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耳熟能详了。
类似于古代的“淘金”,古代采玉的途径主要是靠“捞玉”:莽莽昆仑山脉有众多的河流分布,夏季山上的积雪消融,原生玉石就会被洪水携带奔流到地面,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到秋季河水渐落,“水落石出”,易于发现拣拾;此外还有在古河道和山脚砾石层中挖玉的,不过比之前者就困难得多了。
同样“金生丽水”一样,“玉出昆岗”也是泛指像昆仑山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多蕴藏有无暇美玉。因为自古盛产玉石的地方不止“昆岗”,一处,比如有名的和阗地区。在古代,为了方便将玉石从遥远的新疆运送到中原地区,便开辟了类似“丝绸之路”的横贯东西的“玉石之路”(昆山玉路、和田玉路)。
四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在冷兵器时代,剑被尊为百器之王,无论骚人墨客还是武勇匹夫都乐于佩带,所以名剑往往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相传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国君允常聘请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其制作佩剑,一共做了5把,分别是:湛卢、巨阙、胜邪、墨阳、纯钩。(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型)三、小刑(型)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以巨阙最为珍贵,因而千字文有“剑号巨阙”之说。另外,《史记》荆轲刺秦王使用的“鱼肠”剑,据传也为欧冶子作铸。
关于欧冶子铸剑,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如当初他铸剑的时候,炉膛里的铁汁迟迟不能流出,古人迷信,以为是炉神作祟,便把自己的妻子推入炉膛祭神,才得以成功。后来,同时代的干将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他的妻子莫邪听到她讲述欧冶子夫妇的事迹后,毅然效法欧妻,舍身祭炉,所以人们把打造出来的两口宝剑称为干将、莫邪。不过,在众多的名剑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湛卢”,相传这口剑是欧冶子在福建深山用特有的“神铁”、“圣水”锻制而成,历时三年,据据《越绝书》载“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为了测验宝剑的锋利,欧冶子信守一挥,将一块巨石轰然辟为两半。后来这把剑被越王命名为“湛卢”,那座山也因此被称为湛卢山,那块石头则被人称之为“试剑石”,是现在著名的“湛卢三峰十六景”之一。据说后来湛卢剑屡易其主后,到晋代为名将周处所得,后由其子孙转赠给抗金英雄岳飞,自岳飞**亭遇害,湛卢宝剑就失传了。另,杜甫有诗云“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可见在唐代,湛卢在当时已经被作为名贵兵器的代称而广泛使用了。
“珠称夜光”夜光珠即夜明珠,在珠宝珍玩中,以此珠最为价值连城。古书上记载,夜明珠除了会发光,还能解百毒、趋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贵的象徵,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拥有夜明珠为傲。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为宴请刚从突厥归来的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为此,他命令工匠把宫殿装饰一新,并且到处设灯火和蜡烛,把夜晚的宫殿照得如同白昼。万万没想到,萧氏却指责说,宫殿里灯火过多,只觉得黑烟缭绕,烟气逼人,虽然华丽,但不舒服。她接着夸口说,过去隋王朝在举行类似活动的时候,从来不用这些东西,而是在宫殿内外悬挂120颗夜明珠,珍奇华贵,光彩照人。此外,清代慈禧太后死后,也曾用口含夜明珠的方法来防止尸体腐##败,后被军阀孙殿英所盗。这故事些都为夜明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而在古代,夜明珠的价值是凌驾与其他珍玩器物之上的,“珠称夜光”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篇:千字文教案
《千字文》教学设计
新城小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简介《千字文》
2、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熟读成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生齐背)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以及作人处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道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3、听故事: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思如泉涌,边吟边书,终将这一
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二)学习前两句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3、教师小结。
4、学生练读。(多形式读)
(1)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
古时候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奥妙!既有好听的韵,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叫作韵律美了!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拓展活动:神奇汉字(四)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六、总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二、教学目标
1、复习上堂课的所学千字文,加深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积累。
2、学习新的千字文,让学生能准确的读出,熟练的掌握,甚至当堂可以背诵。
3、了解今天所学千字文的知识,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懂得文中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利剑的最上乘制作,宝珠最珍贵的夜光珠的来历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千字文,你们还记得吗?指名背诵。
2、通过学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二)学习(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等)
1、今天这堂课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千字文》,出示:“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2、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设计目的: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自己学会朗读。)
3、指名汇报朗读,相机纠正读音。(设计目的:用各种读法,巩固孩子们对这部分内容的熟悉。)齐读,比赛朗读。
4、你们自己反复读过后,知道这部分都讲到了哪些方面?(让学生自己自由的说,可以检查他们对文字的了解。)
5、出示一张古代打战的图片,问孩子们古代武器都有哪些?(让学生对各种古代兵器有所了解,最终引出剑。)
6、你们对古人的剑知道哪些?出示一幅宝剑图,老师介绍: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6
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让学生了解巨阙的知识。)
7、那么珠宝又是什么有名呢?请你们听一个传说。听完以后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以便考察他们是不是听懂了。再让学生观看图片夜光杯,直观体验美丽夺目。
8、出示水果图片,问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入柰的介绍,出示柰的图片和一段文字介绍。在古人认为水果中的极品就是李子和柰了。
9、过渡:每天我们饭桌上都有很多蔬菜,你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呀?那么古人认为什么菜最好?
10、出示“菜重芥姜”,你们猜猜看。学生会说生姜。老师接着问,生姜好在哪呢?因为生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所以部分学生能自己说出来。但是芥菜学生可能重未吃过,所以教师要帮忙了。
11、出示图片和文字介绍。是芸苔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芥菜的主侧根分布在约30厘米的土层内,茎为短缩茎。叶片着生短缩茎上,有椭圆、卵圆、倒卵圆、披针等形状。叶色绿、深绿、浅绿、黄绿、绿色间紫色或紫红。叶面平滑或皱缩。叶缘锯齿或波状,全缘或有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的裂片。花冠十字形,黄色,四强雄蕊,异花传粉,但自交也能结实。种子圆形或椭圆形,色泽红褐或红色。中国有极其丰富的子用、叶用、茎用、芽用和根用芥菜的变种和品种。
12、进行一个小结,这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宝剑、珍珠、水果、蔬菜,那么下段文字介绍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多读读,然后再查查字典,或者看看书上的解释,自己试着弄懂。(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学。)
13、汇报,教师可以点拨。
(三)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多种形式背诵
2、汇报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译文】苍颉(jié)创制了文字,嫘(lé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注释】①周发:西周的第一个君主武王姬(j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王而建立周朝。②殷汤:历史上商朝又称殷,成汤是第一个君主,他讨伐夏朝暴君桀(jié)而建立商朝。③垂拱:语出《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是不做什
么而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皇帝无为而治的套语。④平章:平指太平。章通“彰”,彰明,显著。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四)分组比赛背
(五)总结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二)练习读文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三)理解字句意思。
【注释】①遐迩(xiá ěr):指远近。②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注释】①驹(jū):小马。②被(pī):通“披”,覆盖,恩泽。
【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四)分组比赛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错必改,得能莫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诵读《千字文》,并对此内容的学习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四)学生练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2.教育学生从小培养高尚的德行,不断地积极进取。
3、教育学生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待人要诚实,懂得取长补短。教学重难点:
1、找出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在实践中培养高雅的情操。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同桌互背上节课内容,能背下来的奖一个笑脸。
二、初读韵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提出难读的字或提醒同学读好哪个字,集体交流与订正“罔、恃、染、贤”的读音。
3、老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分组读,相互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三、再读韵文,知意明理。
1、指名读,看注释理解。
2、集体交流:每个人都有长短处,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 12
彰。同桌间夸夸对方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
3、讲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主动认错的故事。
四、多形式朗读,品古文韵味。
1、老师说意思,学生说韵文。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读)罔谈彼短,(男读)靡恃己长。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3、同桌互读,小组开火车读,如:一人读罔谈彼短,后面的同学就读靡恃己长。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平常要行善积德。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在生活中珍惜时间,多做好事。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雷锋挤时间学习的影视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男女对背,老师说意思,学生猜原句。
二、学习新内容,读中理解韵文意思。
1、自由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小组内纠正字音,重点读好“祸、缘、竞”。
3、教师范读,指名领读,齐读。
4、看注释,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谈谈自己对“祸因恶积”的理解。比如经常说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5、师:璧玉和黄金都不是最珍贵的东西,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请把搜集到的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上台交流。
6、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就看你怎样合理安排,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雷锋善于 14
挤时间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观看有关影视资料。
三、多形式诵读,指导背诵
1、师带领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小组合作拍手读:例:
1、2组:空谷传声(3、4组:传声)。
3、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4、伙伴间自由背诵。
5、鼓励学生上台背诵,能背下来的奖一面小红旗。
四、作业:背给家人听,让大家都学会珍惜时间。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孝敬父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课前准备:孔融让梨和黄香温席的配乐故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拍手读。
二、初读韵文,读准字音。
1、同桌合作读,借助拼音识字。
2、小老师带读,重点指导读准“资”、“曰”、“薄”、“夙”、“凊”、“馨”。
3、齐读,个别读,去掉拼音连词读。
三、再读解文意。
1、师生合作读,一人一句,或一人读前半句,一人读后半句。
2、自由看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解释词语“君”、“严”、“敬”。
四、复习《弟子规》和《三字经》里有关孝敬父母的语句,学生齐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五、观看配乐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
六、老师小结:黄香的孔融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那你是怎么做的?请上台说一说。表扬班上做得好的同学。
七、全班拍手读韵文,试背诵。
八、作业:把韵文背给家长听,每天至少为家长做两件事。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前半学期所学的韵文,加强记忆。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指导背诵。
2.增强学习韵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采取多种竞赛方式,复习巩固所学的韵文,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千字文》已有半个学期了,大家学习兴趣浓厚,通过学习,认识了许多汉字,了解了不少的历史知识,也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今天我们进行竞赛,看谁的千字文知识最丰富。
二、学生自由读韵文,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学习体会。可以说说能背诵哪些语句,认识了哪些汉字,懂得了什么道理等。
三、开展各种竞赛,评出学习小能手。
1、小组开火车接龙读韵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火车顺利衔接。
2、学生自由组合,上台诵读或背诵韵文。
3、老师给提示词,学生读韵文。如:介绍水果和蔬菜的是——,雨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关于宝剑和明珠的是——,关于诚实、气度宽广的是——,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是——,教育我们有错就改的是——,告知我们善交朋友的是——,关于日月星辰的是——……
4、一人读前半句,指名读后半句。如:学生甲读川流不息,随他请伙伴读后半句。
5、指名说一个字,其他学生抢答相应的词语。如:女——女慕贞洁,男——男效 18
才良,龙——龙师火帝,金——金生丽水,羊——诗赞羔羊……
6、击鼓传球背千字文。老师背向学生敲打铃鼓,突然停止的时候,皮球在谁的手上,他就背诵3句千字文。
四、实践运用:说说下面的情景下,该用哪一句千字文。
1、小兰的妈妈生病了,她没有给妈妈煎药,这时要教育她——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2、当看见小东只顾游玩,不做作业时,应该劝说——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举止要文明。
3、教育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个人修养。课前准备: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两节课的内容,男女合作读。
二、小结前段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自由看注释,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多形式诵读,加强记忆。
三、按以上方法学习新韵文。
1、出示韵文,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语句,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2、同桌互读,评价优点与不足,并加以纠正。
3、分小组读,重点是指导读准“笃、慎、竟”。
4、看注释,理解文意。
5、联系实际说说小学生怎样穿戴才算是仪态端庄。如:红领巾的佩戴,衣服的着装 20
等。
6、老师讲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师生合作读,师读前2个字,生读后2个字,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8、从所学韵文中找出哪些字与班上同学姓名相同的,请该同学读相应的语句。如陈美茵同学读“笃初诚美”,陈源基同学读“荣业所基”,陈思越同学读“容止若思”,邓嘉宜同学读“慎终宜令”。再集体读一读。
9、小组围成一个圆圈,一起手脚合作打节奏读,并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读出韵律感,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尝试背诵。
2、教育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社会。教学过程:
一、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韵文,让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指名读,相机纠正音“仕”、“摄”、“存”、“殊”的读音。理解“仕”、“从政”、“益咏”、“摄职”的意思。
3、同桌相互合作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4、指名开火车轮读,指名领读,齐读。
二、品读韵文,理解文意。
1、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2、学生自由看注释,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3、指名结合实际说说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与人之间如何才能和睦相处。
4、师带领全体学生拍手读: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学优登仕(男:登仕)。
6、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7、练习背诵,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能够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道理,如家庭相睦、尊敬师长、友爱兄弟、朋友之间要相互促进等等,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傅” “切”“箴”等字。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4、听故事《李绩焚须》,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5、读读交友名言警句。
四、巩固诵读。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请学生结合课文所讲内容,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行为规范,比如:以礼相待、尊敬师长、疼兄爱弟、志同道合等等。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 自縻。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学习文言词汇。
2.诵读课文,进一步增强文言语感,体会其节奏美。
3.了解“仁义礼智信”五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们懂得顺应自然,保持真我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检查改进自己的言行。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交流难读的字音(分、切、磨、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进行配乐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4、这一段教会我们修身养性方面的知识有哪些?
5、所谓修身养性,就是指生活中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是指书中哪一句?
6、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精神上的追求,向往高尚,内心充实。让我们记住这么好的建议。
四、巩固诵读。分组对读,交替朗读,比赛朗读。
五、结合课文所讲内容,介绍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历代逆境中讲究节、义、廉、退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
六、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十五课
教学内容: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些文段,掌握一些字词,尤其是具有文化韵味的语汇。2.诵读文段,培养对偶的语感和文言的节奏感。
3.初步了解古代都城、宫殿的常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培养学生对民族和文化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邑”“邙”“渭”“泾”“郁”等字。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3.了解古代中国都城的瑰伟壮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交流难读的字音(“邑”“邙”“渭”“泾”“郁”)。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出示牡丹和兵马俑两张图片以及洛阳、西安两座城市的名字,请同学连线,进而请他们讲一讲关于兵马俑和牡丹的相关知识。
2、出示洛阳城、长安城的图片,范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告诉学生,课文描写了古代都城的情况。
3、课文第二句“背邙面洛,浮渭据泾”,讲的是洛阳、长安的地理位置。
4、请学生谈一谈首都北京的知名建筑,如: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坛、地坛、水立方、鸟巢等等,播放一段关于故宫的视频,告诉学生古代都城内的宫殿相当有特色。
5、出示“图写禽兽,画彩仙灵”的宫殿图片,告诉学生,课文就是描写古代宫殿的情况,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请学生用一句话抒发自己此时的感受。
四、巩固诵读。赛读、配乐读、男女生对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十六课
教学内容: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够背诵本课内容。
2.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品味和体会优雅精致的古典文言。
3.通过想象,能感受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读课文,熟读成诵。
2.在讲读与诵读中渗透做人的道理与礼数,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1)读准音,做到字正腔圆。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拼音来帮忙,交流难读的字音如转,读成三声,筵读成二声。
(2)读韵律,做到抑扬顿挫。与教师一起拍手读: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丙 舍 旁 启 甲 帐 对 楹
肆
筵 设 席 鼓 瑟 吹 笙
升 阶 纳 陛
弁 转 疑 星
男女生合作读:例如女生读丙 舍,男生读旁 启,女生读甲 帐,男生读对 楹,以此类推。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借助教材中的译解,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怎么读懂的?请学生质疑:还有哪些不懂的?
2、学生进行交流。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
3、读《工匠祖师鲁班》的故事。
四、巩固诵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十七课
教学内容: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教学目标:
1.通过有韵律感的吟诵,能够背诵本课内容。
2.通过想象,能感受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读课文,熟读成诵。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译解和译文和教师的讲读,在讲读与诵读中渗透做人的道理与礼数,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交流难读的字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1)字正腔圆读准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拼音来帮忙。
(2)出示明、英、经三个字,引导学生的发现三个字音节是后鼻韵母,体会朗朗上口的韵味,感受这些字的声韵美。与教师一起拍手读: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右 通 广 内 左 达 承 明 既 集 坟 典 亦 聚 群 英
杜 稿 钟 隶 漆 书 壁 经 府 罗 将 相 路 侠 槐 卿
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如女生读右 通,男生读广 内,女生读左 达男生读承 明以此类推。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借助教材中的译解,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怎么读懂的?请学生质疑:还有哪些不懂的?
2、学生进行交流。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录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4)读《孔宅壁中书》的故事。
四、巩固诵读。
五、作业:将今天学习的内容熟读成诵。
第十八课
教学内容:复习学过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千字文》,积累成语。
2.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积累中华经典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读文、背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师说译文,生说原文。
二、多种形式朗读。
1.全体学生拍手读。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接龙读,分小组读,分横排读,指名读。
三、积累运用 1.引背。如:
师:珍惜时间《千字文》中说,学生背:尺壁非宝
寸阴是竞 师:孝敬父母《千字文》中说,学生背: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师:善交朋友《千字文》中说,学生背: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师:兄弟情谊《千字文》中说,学生背: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师:知错能改《千字文》中说,学生背: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2.背诵积累是为了运用,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能用上我们背诵的千字文呢?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写作时,若要表达兄弟情深,可写“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当一个同学犯了错误,我们在劝他改正时,可以说“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四、检查学习效果
1.全班齐背。2.完成练习:
小明和小华是好朋友,真是(),天天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小明不爱珍惜时间,小华劝他:();小华爱犯小错误,小明告诉他,(),小明有()的孝心,小华有()的爱国心,他们真象()的一对好兄弟。
五、小结:读《千字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经典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有的告诉我们如何处事做人,有的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有的给我们精神的享受。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千字文》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第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教学目标:
1.复习上学期的内容。
2.教学“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3.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内容:
1、齐读。
2、男女生接力对读。
3、个别展示读、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本节课的内容。
1、出示本课内容: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配乐自读)
2、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3、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
三、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边读边想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组织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四、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可采用边拍手边读)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五、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2、采用唱诵的形式结束这一课。(集体唱)
第二十课时
教学内容: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盘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上节内容:齐背——指名背---男生接力背——个性展示
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本节课的内容。
1、出示本课学习内容。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配乐自读)
3、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4、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节奏:xx/xx/xx/xx/)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三、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
(边读边想短文所表达的意思。想一想短文告诉我们哪些事情?)
2、组织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三、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四、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2、采用唱诵的形式结束这一课。(集体唱)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本课内容。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配乐自读)
2、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3、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
三、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
(边读边想短文所表达的意思。想一想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组织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三、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可采拍手读法)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四、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五、课外延伸:
1、讲“桓公匡合”的故事。
2、请学生搜集“绮回汉惠”的故事。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找出韵律,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认真看教材专心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生跟读——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3、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
二、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
(边读边想短文所表达的意思。想一想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组织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三、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四、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五、课外拓展:搜集“起翦颇牧”的故事。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诚。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配乐自读)
2、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3、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
二、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
2、看视频: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四、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五、课外拓展:搜集万里长城、洞庭湖的资料。
第二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配乐自读)
2、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互相评价,——教师指导读。
3、齐读短文,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
二、结合注释、解析句子。
1、课件出示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释,教师读出注释内容,学生结合课件中的注释自读译释。
(边读边想短文所表达的意思。想一想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组织交流。教师简单小结。
三、多种形式练读、熟读唱诵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中读一读。(可采用千字文节奏六读法拍
2、小组合作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 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请一个到两个小组给大家展示读
3、同桌合作对读,一人一句、或男女对读、个别展示读、齐读直到熟读成 诵。
4、师生共同放声齐背。
四、深情韵唱,升华主题。
1、师:前面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旋律韵唱了千字文,谁愿意用学过的旋律给
大家唱一唱。
(指名唱——组织评价)
2、采用唱诵的形式结束这一课。(集体唱)
第二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教学目标
1.教学“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4、通过诵读,懂得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1.录制配乐故事:《孟子》、《史鱼》。2.《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古琴乐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孟子史鱼》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2.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轲”、“敦”、“素”、“秉”、“庶”、“庸”、“谦”、“谨”、“敕”、“聆”、“鉴”、“厥”、“猷”、“衹”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敦素”、“秉直”、“庶”、“庸”、“劳谦谨敕”、“聆”、“察”、“鉴”、“辩”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3.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直、敕、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i,这四句都是押i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节奏:xxxx/xxxx/xxxx/xxxx/)
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④ 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孟轲敦素,史鱼秉直。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4.三读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
知道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5.练习延伸
(1)“鉴貌辨色”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换,比如“察言观色”。(2)学生思考练习。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6.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2)把孟轲、史鱼的故事告诉爸爸妈妈。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省躬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所居闲处,沉默寂寥。
教学目标
1.教学“省躬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所居闲处,沉默寂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4、通过诵读,懂得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清静,学会享清福。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课前准备
1.录制配乐故事: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二人怕树大招风,只干了五年就主动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人皆高之的故事。2.《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3.古琴乐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二人怕树大招风,只干了五年就主动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人皆高之的故事。
(2)你听明白这个故事了吗?好听吗?古人把这个故事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读起来也非常动听,大家来听一听好吗?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歌一样委婉动听。我们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2.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读一读,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躬”、“诫”、“宠”、“殆”、“皋”、“疏”、“逼”、“索”、“闲”、“寂”、“寥”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省躬”、“讥诫”、“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解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的意思。
(5)四人小组内小老师教读。
(6)指名上台领读,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两同桌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8)同桌对读。
(9)小组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3.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的停顿!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极、即、逼”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i,这四句都是押i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① 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 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节奏:xxxx/xxxx/xxxx/xxxx/)
③ 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④ 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拍手 拍手 踏脚 踏脚)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4.三读解文意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四句的意思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5.拓展延伸:
学了今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全班交流,相机理解)6.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把疏广、疏受叔侄二人的故事告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