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上教学设计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进化中心学校朱晓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欣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只欣赏不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如:提问、讨论等。本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总结和归纳。定义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达的设计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等。
教学内容:
一、欣赏通过欣赏现代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进入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画面中一些提示性的话语引导他们思考。提问:商标和标志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几个例子么?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以达到互助互学的效果。学生回答问题,畅谈感受。教师讲解,分析总结归纳。提问: 1.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包装设计? 2.请学生分析包装设计对商品的作用以及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影响。
三、提问 1.现代的人们都用电脑,美术字体设计还有用武之地么? 2.你都在哪些地方见过精心设计的美术字体?
四、观看课件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和阐述,使教师获得教学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五、广告设计的范畴很广泛,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发现设计,发现美。提问: 1.你平时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海报? 2.哪些海报引起过你的注意力? 3.你知道海报都有哪些表现方法么?通过个别学生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VIS设计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生只需作为一般性了解,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关注的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汽车或电脑品牌)进行课堂的讨论,使学生明白VIS所涉及的基本内容。
第二篇:如何去欣赏设计作品
智鼎标志设计 http:///bzsj.aspx
当我们看到一副平面设计作品时,不同的人对同一副作品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先不说你是否专业,简
单的说当你看到一幅作品时,觉得很养眼很舒服实用,这就是好的作品。
欣赏设计作品和欣赏衣服、艺术作品是一样的。可以简单的直接看文字,造型色彩等。看图面大的配色是否顺眼。行内有一句俗话叫:“和谐就是美”。首先要从第一感觉来看。这是从大体上来说的,不
管是不是内行人,其实都会有自己的一种看法和审美观。如果要精略的去欣赏,就要看作品的美观性,如颜
色,形态,文字的使用效果等等。
利用专业的角度去看一副平面设计作品的话,应从色彩、构图、语言欣赏、创意、内容等多方面去
考虑。
1、色彩:柔和对比还是强烈的对比。
2、构图:有聚有散。是否均衡。
3、语言:点、线、色。
4、创意:是否新颖。
5、内容:主体是否突出,表现关键部分。
当然,有些大师的作品是很难让看懂的,当然也不能说它不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我们去应该了解
设计师的生活,他的阅历、学历、背景等等,从而更好的了解他的作品。当然,毕竟平面设计是面对大众的,不是每一幅作品都是参赛作品。所以,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有创意,色彩搭配好,文字搭配好,功能表达
好,能吸引人的眼球就行了
第三篇: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教学设计
14、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学情分析: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的欣赏绘画作品水平在小学的基础上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七年级上册,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对于开启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课的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教材中欣赏课内容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对欣赏这一概念比较模糊,或者不知该怎样进行欣赏,从哪些方面进行欣赏。鉴于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遵循新课标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欣赏绘画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对色彩、光线、构图、造型等基础知识回忆、温习;
2、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提升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欣赏作品中了解作品的产生背景,了解绘画者的创作思维、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解释与评价的正确表达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罗中立的《父亲》作品分析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如何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从而由此进入到课本中来。
二、新授
教师指明通常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欣赏和评价绘画作品。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文字叙述部分,学生齐读,加深学生对这部文字的理解。
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步骤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绘画作品《筛谷的妇女》,看看书中对此作品是如何景象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书中内容:(1)、描述:
请你仔细观察,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细致的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画中有三个人:左边、右边、中间人物都在做什么?
学生根据人物动态,来加以描述。(2)、分析:
作品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造型、构图、光线、色彩、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3)、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这样的形式要表达什么观念?(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重视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画家,他们主张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自然为范本,画家应该走出画室去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他们歌颂劳动,赞美自然,将劳动者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1854年,库尔贝创作了《筛谷的妇女》,这是他一幅表现普通劳动者的重要作品。穿红衣跪着筛麦的年轻妇女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虽然描绘的只是人物背影,但她优美的姿态依然令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同时,这个劳动场景通过库尔贝的表现也为观众打开了幻想的窗口,日常生活的场景在他的笔下也具有某种古典绘画的气息,由此体现出艺术不仅是为了描绘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平凡的日常场景通过精神的力量获得升华。这幅作品意味着库尔贝开始找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源泉和形式手法,同时也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发展的开端。
(4)、评价: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学生分组分析书中几幅作品,采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欣赏。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互评。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三、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评述一下《春如线》绘画作品,教师提示学生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
四、教师总结:
再次强调本节课重点: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并提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好的作品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欣赏,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感性直观(多媒体展示和教材图片)和启发性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学生对作品欣赏的方法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作品的有效高质量的分析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气氛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第四篇:浅谈展示设计教学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
http://arts.tom.com
2007年01月24日 10时14分 Tom 专稿 刘光建
关键字:设计 美术教育 评论
当前,中国会展业已进入高速的发展期。据新华网在最近的报道,近年来,我国的展览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3年中国展览业产值上升到80亿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2001年翻了近一番。截至2005年,中国国内展览项目数为3800个,出国展览项目数为950个,全国展览收入总额达到127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国会展数量和规模迅速不断扩大,目前已有4900家专业展览公司。由此可见,展览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朝阳产业,它对拉动和优化一个城市的产业,如旅游、文化、建筑、装潢、广告、住宿、餐饮、物流、商业销售等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也就是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展览业的原因之一。
面对这一大好的形势,我们的展示设计专业教学就更应十分清晰的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和需应对的挑战!否则,将造成专业学术方向的偏移,从而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社会对教育的成本。从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看,事物总是运动发展的,专业学科也不是孤立静止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发展的驱动和制约。因此,要做好工作,我们就应首先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特征,从而明确专业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进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
一、展示设计的历史及现状
其实,展示设计并不是什么新兴的东西。现代的展示设计从1851年英国的万国博览会的水晶宫开始,从古老的货品集市模式到今天的大众资讯传播模式,历经了150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示设计从诞生开始,就不断地吸纳新的传播和表现手段以充实其内涵。展示设计以其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导致展示设计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先锋思潮的试验场。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探索的动力,如俄国的构成主义,德国的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设计运动对展示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则把这些影响变成可能。现代设计的鼻祖——包豪斯的设计者对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包豪斯的成员赫伯特·拜耶在展示创作的实践中确立了一个展示的原则:“展示的作品不是挂在展墙上的平面,展览的整体应该通过设计创造成为一种动态的展示的体验,即展览的视觉传达方式不是点状的、片段的,而是线性的,连续运动的。”通过先驱们的各方面探索努力,展示设计在上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学科。“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视觉(形象)传播的整合方式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复杂体;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核心的设计语汇。”(赫伯特·拜耶语)。显而易见,这些探索的结果对今天的展示设计的发展仍起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展示设计不仅仅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更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及城市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日显其重要性。展会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换、商品购销、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等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
多年来,笔者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中国内地的主要会展城市和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设计市场的调查实践及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展览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展览业的资讯传播、统筹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整体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的要求和质量适应不了国家展览业高速发展的需要。
在成都,笔者曾听到一个当地有名的展览公司负责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展览不需要设计的,只需要到国外较好的展会转一圈,拍点好的资料回来,就够你在中国市场用好几年的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只需要培养他们熟练画图的能力就差不多了,再怎么学也很难达到国外的层次!”呜呼!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诚然,处在中国目前这种低端的设计供需关系,此做法对降低商业的运作成本还是市场的。但它对提高国民的创新设计能力是毫无益处的。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发展,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客户的要求提高,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进入等因素的出现,设计游戏规则的进一步提高,持这种认识的设计公司必然会被淘汰出高端、中端、甚至是低端设计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调查了解这些情况和现状,为展示专业学科的建设提供可研究的命题范畴,有助于展示专业学科的建设既可以紧贴市场,有可耕之田,又能站到高处看清局面。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
二、目前展示设计的时代特征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文化的碰撞,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社会新陈代谢更迭的推动力之一的现代设计,其使命就应反映时代特征和变化,并且推波助澜。设计之于今天,已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时期,从设计观念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深化裂变,并向纵深发展。很多设计领域出现了多学科多专业横向整合的趋向。设计的潮流呈现了多元整合的特征。展示设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而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特征。
资迅社会的今天,过量的信息已经麻木了人们神经。我们都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比较清闲和人员相对固定的单位办公室里,如果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职员们都会津津乐道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在一个繁忙的商业广场,哪怕发生了一个很大的盗窃案子,人们很快就忽略了它的发生。这就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当在相对封闭的,信息量少的环境里,相应的信息就容易与人们发生互动和关联;当在一个相对开放,信息量庞大的场所里,人们普遍只关心与自己利益密切的信息。同样地,我们的展示场所普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那我们培养的设计师应怎样使目标受众接受展示的信息,并与之发生联系。这需要我们在展示专业教学应关注的诉求。因此,这就要求当前的展示设计教学不能仅是教授展台的搭建和产品的陈列设计这种简单的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清晰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
三、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
展示设计是基于对资讯收集、策划,传播与接受反馈的设计活动。它不仅要求展示设计的作品要具有功能和精神的内涵,还应具备传播与接受的双向互动性,并且符合经济活动的规律。现代人在展示活动中寻求的是交流、对话和劝服,而不是训诫和灌输。因此,展示设计需要用策划设计、空间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表现手段和方法来达到展示的目的。今天的展示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多元整合的设计链索,涵盖了众多的设计门类及形式:建筑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成为使用多种形式综合表现的,与市场关系日益紧密设计形式。换句话说,今天的展示设计可以理解为以空间作为资讯传播载体,整合多种设计元素,进行信息高效传递和接受的一种媒介。展示设计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魅力,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一种时空平台。展示设计是科技与时代的结合点,体现了时代的脉络和特征,精神和文化的观念。展示设计被人们誉为“文化科技的结晶、历史的影子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清晰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为我们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专业教学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特征,清晰展示专业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专业教学体系。我们从很多国家的兴衰就可以看到社会体系的重要性。教学体系设计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科能否健康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它协调各种教学关系,指引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展示专业教学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
1.目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层次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还是层次高点的设计专用人才。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课程设计的深浅复杂差别很大。层次高的专业设计应强调设计方法论、设计的系统、设计的策划、设计的管理和社会的实践;层次低的就应简浅些,强调技术应用的技能。
2.课程的设置。它应包含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光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策划设计、空间设计、结构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专项设计、系统设计等。其中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而相应增减和不同着重点。
3.教学研讨和教学评估方法。这里涉及制定一个标准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是培养1—2个顶尖的设计人才,其余90%都低级人才的教学模式,还是培养橄榄形结构的人才教学模式。这两种评估标准那个好呢?教学研讨是应统一思想,还是允许相对范围的学术观点不同呢? 等等。
4.教学的大纲和教学计划。这个问题,也需要研究解决。是修订指明方向性的教学的大纲,还是操作手册型的呢?教学计划如何符合和反馈教学大纲呢?
5.师资队伍的搭配和建设。这里涉及年龄、职称、学术、学历、能力等,应在充分尊重国情、校情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搭配合理的互补型团体队伍。6.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展示设计是与市场非常密切的形式。在象牙塔闭门造车实行不通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丰富阅历的作家是写不出诺贝尔奖作品的,没有社会实践的设计师是成不了优秀设计师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情、校情开拓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方法,让社会实践检验我们的教与学。但我们必须注意协调好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
展示设计是一种多元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设计形式,因此在教学上需要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要求,明确专业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与社会,与科技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相同步,这样才能给展示设计的发展拓展美好的前景,使展示设计能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服务。
2006年9月于广州 参考书目:
1.《传播方法的演绎》钟山风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2.《资迅社会理论》冯建三译 台湾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3.《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新华网会展频道。
第五篇:八上《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八上《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与韵味。2.了解诗歌的意象,并能通过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3.联系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中国人所特有的乡愁情结。【评价设计】1.随着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不断深入,在朗读上应有不同层次的朗读表现。2.用示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意象,并能用画面描述其他的意象。3.学完本诗后,选取一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营造一种深沉而忧愁的氛围。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从学生“想家”联系历史引出“两岸分离”的故事。
二、指导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1.让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这首诗,然后找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通过评价交流,让学生初步读出诗歌的节奏、情感。
l 根据普通话的变音规则,前面的韵尾是“i”的时候,“啊”变音为“呀”。l 声音要低沉,语速要舒缓,可适当运用颤音,表达伤心之情。
如果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还不够深刻,可讲述诗人与他的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联系他写给母亲的其他悼亡诗,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情怀。21教育网
余光中是个孝子,他为母亲写了许多悼亡诗。在《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三、仔细品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让学生抓住诗中的一个词语、一个诗句或从诗歌的结构上进行品味,也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情感进行赏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择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1.表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将诗人一生的情感穿起来。尤其是一个“啊”字给人一种时间很久远的感觉,仿佛数不尽的回忆、道不完的人生沧桑都蕴含在这一声叹息中了。在这里可用拖音的方式,表达距离的遥远。
2.修饰语的运用。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形容词和 “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来抒写乡愁,是以小衬大,反衬乡愁之沉重。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方位词的运用。“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跟“这边、那边、里边、外边”有何不同?“头”,突出一种距离的遥远感,遥远得似乎没有尽头。“边”没有那种遥远感。读音上,“头”要饱满一些,厚重一些,承载的感情更深沉一些。“边”则轻飘飘的。汉语言就是这样,相同的意思因为语音的不同,一个顿挫,一个轻快。
4.反复吟唱的诗句。本诗每个小节的开头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乡愁是„„”,它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这种反复咏唱的方式在诗歌中称作“复沓”。复沓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源于《诗经》,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5.具体新颖的意象。那些承载着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就叫“意象”。乡愁原本是一种难以捕捉的情绪,余光中却把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新颖的意象,因为这是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最能承载“乡愁”的事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19岁)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四幅画面中任选一个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示例:“邮票”这个意象,就让人忍不住联想:一个在外读书的小小少年,趴在书桌上,一笔一划的给母亲写信,泪水和着思念不自觉地就滴湿了素色的信笺,信写好了,郑重的贴上邮票,塞进邮筒,也寄去了一个小小少年的全部思念,剩下的日子似乎更加漫长了:妈妈读信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妈妈的回信何时到达?小小的邮票里,是深深地思念,是重重的离愁,是长长的距离。
小结:这就是余光中,穷其一生在体味乡愁,而他的乡愁又与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境界,难怪他被称为“乡愁诗人”。让同学们伴着“思乡曲”再次朗诵这首诗,尽情体会余光中那不一样的乡愁。
四、拓展阅读,体会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古往今来,除了余光中的作品,还有许多抒发乡愁的诗歌。在李白笔下,乡愁是床前的明月光;在王维笔下,乡愁是故乡的一枝寒梅;在席慕容笔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让同学们选择一个意象写一段文字,抒发一下对家的思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结语: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远渡重洋,到那时候,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会真正地理解“乡愁”背后所承载的中国人关于“家”的文化情结。
五、作业
课下搜集余光中的作品,读完后与同学们交流一
附: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说明
余光中的《乡愁》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盼望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就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而言,也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值得一品。但由于学生缺乏背井离乡的体验,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却不容易。为此,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让学生提前搜集余光中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诗歌作品;二是创设情境,反复朗读,体验诗人的乡愁情结,了解诗歌的结构体式特点,体验思家念国之情,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去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