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

时间:2019-05-12 21: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一篇: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学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第一环节 引入课题

观察平行四边形教具,请同学观察当它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为钝角的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特殊图形.

第二环节 新课

1、根据演示过程,请同学尝试给矩形下定义。

矩形定义: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像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观察两个对角线和角a是如何变化的。

2、归纳矩形的性质。

[例1]如图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B=4 cm.(1)判定△AOB的形状;(2)求对角线的长。

3、矩形的判定(1)定义法:

矩形判定1: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想一想: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如何证明?

矩形判定2: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反思拓展:

①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如果不是,简述你的理由.②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你能用矩形的有关性质解释这结论吗?(进一步得到一个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有一个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一、选择题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组内错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四边形是()A.一般平行四边形

B.菱形 C.矩形

D.正方形

2.在矩形ABCD的边AB上有一点E,且CE=DE,若AB=2AD,则∠ADE等于()A.45°

B.30°

C.60°

D.75°

3.矩形的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条边分成3和5两部分,则该矩形的周长是()A.16

B.22

C.26

D.22或26

二、填空题

1.矩形的面积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2.已知矩形ABCD中,S矩形ABCD=24 cm2,若BC=6 cm,则对角线AC的长是________ cm.3.已知矩形ABCD,若它的宽扩大2倍,则它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________;若宽不变长缩小那么新矩形的面积等于原矩形面积的________;若宽扩大2倍且长缩小

1倍,41,那么新矩形的面积等于原矩形4面积的________.4.延长等腰△ABC的腰BA到D,CA到E,分别使AD=AB,AE=AC,则四边形BCDE是________,其判别根据是__

_____.5.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一条对角线与矩形短边的和为15,那么矩形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____,短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_.6.矩形ABCD的周长是56 cm,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少4 cm,则AB=_______,BC=_______.三、解答题

1.在四边形ABCD中,∠B=∠D=90°,且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吗?为什么?

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G、H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顺次连结E、F、G、H所得的四边形EFGH是矩形吗?说明理由.

第二篇:八上 变化的鱼(二)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

(二)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分别乘-1,纵坐标不变,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乘-1,纵坐标乘-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总结规律

1、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 对称

2、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 对称

3、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 对称 练习:

1、在第一象限里有一只“蝴蝶”,请设法在第二象限里作出一只和它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蝴蝶,你可能有哪些做法? 方法一:平移法

(1)按顺序先写出原图各点坐标(2)再将图形向(方向)平移 个单位写出顶点坐标

(3)作图

方法二: 对称法

(1)将图形沿 轴对称可将图形变化到第二象限,即 坐标(横或纵)乘以,写出对称后顶点坐标

(2)作图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1.确定平面内某一点的位置一般需要_______个数据.2.点A的横坐标是4,纵坐标是-3,点A的坐标记作_______.3.点A(3,-4)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x轴的距离为_____,到原点距离为_____.4.与点A(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5.已知点A(a,-2)与点B(3,-2)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点C的坐标为(4,-3),若将点C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点C坐标为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A.横坐标相等

B.纵坐标相等

C.横坐标和纵坐标都相等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3,2)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

A.(1,2)B.(3,0)C.(3,-4)D.(-3,4)

3.下列关于A、B两点的说法中,(1)如果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

(2)如果点A与点B的纵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y轴对称;

(3)如果点A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则它们关于x轴对称;

(4)如果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是沈阳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图中“故宫”、“鼓楼”所在的区域分别是()A.D7,E6 B.D6,E7 C.E7,D6 D.E6,D7

5.如果一个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而纵坐标分别都变化为原来的,那么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A.形状不变,图形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B.形状不变,图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C.整个图形被横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D.整个图形被纵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6.在海战中,欲确定每艘战舰的位置,需要知道每艘战舰对我方潜艇的()

A.距离

B.方位角

C.方位角和距离

D.以上都不对

三、解答题(第1、2题各10分,第3题16分,共36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2,6),(4,6),(4,8),(2,8);

(2)(3,3),(3,6);

(3)(3,5),(1,6);(4)(3,5),(5,6);

(5)(3,3),(2,0);(6)(3,3),(4,0).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象什么?

2.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出与x轴、y轴的距离都等于4的点,并写出这些点之间的对称关系.3.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90°,BC长为6.(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2)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加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3)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将纵坐标都乘-1,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4)将(1)中各顶点的横坐标都乘-2,纵坐标保持不变,与原图案相比,所得的图案有什么

第三篇:八上 变化的鱼(一)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3.变化的鱼

(一)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分别加3,纵坐标不变,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分别减2,纵坐标不变,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1,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4、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4,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5、下面右图的鱼是由原来的鱼怎么样变化而来的?和原来的鱼相比它们对应的坐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右图中的“鱼”是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

1、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2、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3、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4、将原来“鱼”的各个顶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2倍,依次写出坐标 将得到的点依次按顺序连接起来,观察变化。

第四篇:矩形教学设计

《18.2.1矩形》教学设计(第2课时)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大屯学校 杨绪高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教材53页练习后到55页练习(包括练习),是18.2.1矩形的第二课时《矩形的判定》。其具体内容为两个判定定理:(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和例2(求角度的题目)以及课后练习(两题)。

(二)内容解析

在矩形这一节中安排两个课时,第一是矩形的性质第二是矩形的判定,从内容上是按照矩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应用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对于矩形,有了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为此矩形的判定是平行四边形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对一般平行四边形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在得到矩形的判定的同时发现判定与矩形的性质是互逆命题。此节从内容上对后继学习菱形的判定起着示范和指导意义,也为以后学习正方形和圆等知识做了基础。

在矩形的基本性质中,知道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的性质,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有一个角是直角。由此,我们提出具备什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探索过程中完全类比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研究过程,以矩形的性质定理为基础,从性质定理的的逆命题出发,提出猜想,发现结论,然后探索证明,在探索过程中都是以矩形的定义为最基础的判定方法进行的。这种提出猜想、探索推理、发现结论、应用解决问题的模式加强了数学自身的逻辑力量,有利的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为后继学习做了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奠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矩形的两个判定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会探索与证明矩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2.经历矩形判定定理的探索及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培养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通过分析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以矩形性质定理为基础,得到其逆命题,并提出矩形的判定方法,借助矩形的定义分析判定矩形的条件而得到矩形的判定定理,同时能够运用其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积极参与到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索活动中,并能用综合法完成命题的推理论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会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是否是矩形及一般四边形是否是矩形,形成较清楚的知识体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从矩形的性质定理得到它的逆命题较容易,由此猜想出矩形的判定方法再借助矩形的定义进行推理论证也易完成。但从对角线的角度上证明矩形时有可能忽略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在角的角度上判定又是在四边形的基础上,两者可能发生混淆或记混。为此应用时需要从具体已知条件出发,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的来由即由性质定理得逆命题猜想出 判定方法再加以推理论证得到结论,对这一过程可能较模糊,这对用类比法得到矩形的判定定理有难度,为此要做好引导扶持,只要学生有这种判断意识即可。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区分两个定理中的前提条件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另一个是四边形;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证明四边形为矩形。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技能的要求,为达到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课前复习、预习,课上以学生个体独自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我创设问题情景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配以具有探究性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串,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论证,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1:假如你是做相框的师傅,你有什么方法检验你做的这个相框成矩形? 师生活动:教师用课件展示相框模型,注意收集学生意见做好评价。

学生回答、倾听。(教师关注)①先测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再量其中的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来检验窗框是否成矩形.②先测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再量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来检验窗框是否成矩形。③度量四个角是否为直角,来检验窗框是否成矩形.教师点评:①是由定义可以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为矩形,操作合理,方案正确;(教师板书定义)②③可以操作,但其正确性有待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入矩形的判定方法.通过定义可以验证,是否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呢?由此引入矩形的判定;再者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审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类比思考,探索验证,得到判定

要验证②③的正确性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验证是矩形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矩形的判定。(教师板书课题)我们今天的任务是: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开展学习。

★问题2: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与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类似。那么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我们经过了什么过程得到其判定定理的?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探索过程,并回答.教师提炼:

【设计意图】回顾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探索方法,揭示本课的学习方法:类比学习方法.为矩形判定的探索指明了方法。

★问题3:我们能否通过研究矩形性质的逆命题,得到判定矩形的方法呢?

追问:矩形性质的性质定理是什么?你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矩形的性质,交流讨论,写出它们的逆命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得到正确的你逆命题,板书两个逆命题,并画图1和图2。

逆命题1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逆命题1 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预估:学生可能将性质1的逆命题说成“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处理方式首先让学生间改正;其次讲清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不但相等而且平分,让学生再次修正逆命题。学生可能将性质2的逆命题说成“四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处理方式首先让学生对比矩形的定义,发现条件多余,让学生尝试改正。

【设计意图】由矩形性质的逆命题得出矩形判定猜想。(如出现预估中的现象,纠正澄清了判定定理得条件,利于学生区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问题4:逆命题1的题设条件有几个?结论是什么?

★问题5:如何证明“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呢?请结合导学案结写出证明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借助导学案独自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证明,并展示。教师做相应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证明,说明逆命题1的正确性,得出判定定理。

★问题6:通过证明命题1为真命题,我们把它做为矩形的判定定理1.你能结合图1用符号语言书写吗?

【设计意图】培养识图能力,增强符号感。★问题7:由“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你能否检验你做的相框成矩形?如何检验?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判定定理回答,有的学生可能只测量两对角线是否相等,却忽视了平行四边形的检测,之后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运用“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决问题,强调应用该判定定理时所必需的两个条件: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

★问题8: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吗?请结合导学案结写出证明过程。师生活动:学生借助导学案独自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证明,并展示。教师做相应的指导。

【设计意图】由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入手,通过证明,说明逆命题1的正确性。★问题9:回顾证明过程,你是否用了四个角都是直角或者说有必要用四个角都是直角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交流,得出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设计意图】通过简化条件,得到矩形的判定2. ★问题10:由“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你能否检验你做的相框成矩形?如何检验?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并指出此时不需要测边的长度. 【设计意图】运用“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11:你能归纳矩形的判定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归纳矩形判定的三种方法:(1)定义;(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的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判定的灵活运用作好铺垫.

(三)例题精讲,运用新知,规范解题 例1 如图3,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A=OD,∠OAD=50°.求∠OAB的度数.

师生活动:学生看图,结合题中所给的条件分析交流,解决问题,并展示. 教师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好问题引导,适时帮扶并做好板书。【设计意图】综合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规范解题过程。

(四)综合运用,巩固达标,提高能力 教材55页,练习的1、2题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相互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答案。【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形成体系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完善了矩形的判定方法,每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什么?(2)对于判定1如果不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该怎样修改?(3)对矩形判定方法的探究经过了什么步骤? 教师展示公理化体系的知识框图,并作简要说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疏理探索思路,并对举行判定的判定体系作整体感知.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0页习题18.2必做第1,2题 思考3,8选作12(1)题.

【设计意图】有效的运用矩形的判定解题,分层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七)板书设计(略)

六、目标检测设计(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B.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设计意图】考查矩形判定方法的运用.

2.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90°,有下列说法:①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那么四边形ABCD是矩形;②∠B=∠C=90°,那么四边形ABCD是矩形;③对角线AC=BD,那么四边形ABCD是矩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把你认为正确说法的序号全部填上)

【设计意图】考查矩形判定方法的运用. 3.已知:如图,在△ABC中,∠C=90°,CD为中线,延长CD 到点E,使得 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设计意图】考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或“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

七、课后反思

20160330在静海区汇才中学八年级四班执教,学生素质很高

1、有的学生在说“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关系,矩形的对角线实际上相等且平分的。而得到“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证明过程中有的孩子用了“等边对等角”在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证明了一个角为90度。备课不充分。

2、逆命题2“四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引导学生对比定义改为“有四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在预料范围。但在接下来的证明中有的孩子借助了两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证明,为接下来的命题简写提出了新的问题。硬做好预案的准备。

3、课堂上浪费时间的是回顾验证相框问题应该为学生论述,只要学生论述清楚了即可。再者备课中没有备出注入上述方法。

4、注意板书的书写,合理布局,不要出现错误的地方。一是课件中没有强调在“平行四边形中)而直接应用了边等证得了三角形。二是板书例1是写错了字母,而学生发现。

感受:沮丧,不成功。也就是二等奖了。

学生的思路是开阔的,只在低等的学生认可,教师也会变得浅显,不能很好的预估学生的思路。悲哀。。。。

第五篇:八下 2.3.2运用公式法 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二章

分解因式

2.3.2运用公式法(2)

本节知识点:

1.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知识点1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乘法公式中形如a2abb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即a22abb2(ab)2,我们称它为分解因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22练一练: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1)a2-4a+4;(4)a2-ab+b2;

[例题1]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14x49

(2)x+4xy+4y 2(2)x2+4x+4y2;(5)x2-6x-9;

(3)4a2+2ab+b2;(6)a2+a+0.25.

1422分析:大家先把多项式化成符合完全平方公式特点的形式,然后再根据公式分解因式.

[针对性训练1]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12xy36y2

(2)16a24ab9b

(3)

422412m3mn9n2

(4)x610x325 4(5)4a2-4ab+b2;

(6)a2b2+8abc+16c2; [例题2] 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

(2)x24y24xy

分析:对一个三项式,如果发现它不能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要仔细观察它是否有公因式,若有公因式应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如果三项中有两项能写成两数或式的平方,但符号不是“+”号时,可以先提取“-”号,然后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针对性训练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x4xx

(2)2xyx2y2

22(3)x36x12x

(4)2x4xy2y

3232

(5)

[针对性训练2]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1aabb2

(6)2x34x22x 221已知a2b,ab2,求a4b24a3b34a2b4的值。

下载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上 矩形教学设计(于海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下 2.3.1运用公式法 教学设计(于海峰)

    第二章分解因式 2.3.1运用公式法(1) 本节知识点: 1. 会用平方差公式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2.. 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知识点1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形如ab的多项式分解......

    矩形教学设计最终稿5篇

    第18章 四边形——矩形(第1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矩形......

    矩形教学设计一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2及推论.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⑵、使学生能应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矩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6.4.2 矩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探索矩形的判定方法,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 会用矩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师友互助,力争每个人对矩形的认......

    18.2.1矩形的教学设计

    18.2.1矩形的教学设计 三亚市实验中学 吴丽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会进 行简单的推理;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边......

    矩形、正方形(一)教学设计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 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 经历探索矩形的......

    矩形、正方形(一)教学设计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4.矩形、正方形(一) 教材分析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又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学习矩形也为后面学习正方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