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0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2.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

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

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如图所示。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内容,把4的组成当作例题,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初探组合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5的组成 1.学习5的分与合。(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1.基础应用。(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操作学具,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

数的分与合,把一个较大的数分成两个较小的数,把这个较大的数看成两个较小数的合并,一年级学生对这些会感到相当抽象和枯燥。2只能分成1和1,3就能分成1和2或者2和1,数越大,分法也越多,这又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教材从儿童心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会数的分与合,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的结果抽象成数的分与合,使枯躁、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有趣,使复杂难记的数学知识变成有结构、易记忆。

第34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最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为学生记忆4的分与合提供形象支持。教学的第二步是渐进的,从左边图示的一个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的意思,知道是怎样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学习数的组成的活动与方法,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与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

二、在教学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数学思维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1)“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计算加法喜欢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喜欢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 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学生分别理解它们的数学含义。从4可以分成几和几,推理出几和几合成4,能初步感受“分”与“合”的内在联系,知道“分”与“合”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看法与解释。

② 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5”,使两者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教学6~10各数的组成,完全把“分”与“合”融为一体了。

(2)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以5的分解为例:。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 教学4的组成,虽然4分成1和3、2和2、3和1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次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 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孩子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片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14和541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套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③ 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的表示直接从左边得到。感受研究6、7的组成,都只要进行三次操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 教学8、9、10的组成,都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教材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这一要求。

① 教学4和5的组成,教材的画面里有序地呈现了各种分法,蕴含了数的分与合是有序的结构。由于2~5各数的组成比较简单,教学重点要放在分与合的含义,以及研究数的分与合的学习活动上,暂时没有明确提出有序地分、有序地记的要求。

② 教学6的组成,几幅分实物的图是有序排列的。两只手里拿6个气球,每次从一只手里移动1个气球到另一只手里。一次移动出现气球的一种分法,得到6的一组分与合。连续地移动,引出了有序的6的各种组成。

教学7的组成,教材的图画里把7个球分成两部分,三幅图依次把7个球分成1个和6个、2个和5个、3个和4个,学生看图写出三组7的分与合自然也是有序的了。

要注意的是,教学6、7的组成,教科书画出了有序的几幅图画,引导学生把6、7有序地分与合。这比2~5各数组成的教学要求提高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序”。

③ 教学8、9的组成,以移花片和移小棒活动为载体。教材要求学生“每次移1个”“有次序地分”,指导他们有序地探索,体会什么是“有序”,怎样才能有序,有序有什么好处,从而利用“序”帮助记忆数的组成。

④ 教学10的组成,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进一步提升学习活动的水平和数学思维的水平。

三、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练习,激发练习的积极性,熟记数的组成。

10以内各数的组成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练习是主要的途径。教材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练习,经常变换练习形式,重情趣、重口答,提高练习的效率。

(1)每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或两人的合作练习,不但动口说,还动手摆。第35页第2题边说边摆学具,从两人摆的花片可以检验是不是说对了。第37页第3题边说边摆数字卡片,通过看卡片上的数检查说对没有。

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42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各种组成。第41页第2题在1~9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2)设计“猜一猜”“蚂蚁回家”等游戏。如第42页第2题,一名学生预先想好一个数的组成,让同学猜他想的是什么。这样寓练习于游戏中,而且不需要任何学具,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第43页第5题的答案开放,4和3合成7、4和4合成8、4和5合成9、4和6合成10,4号蚂蚁和3号、4号、5号、6号蚂蚁都有可能住在一起。开放的答案能激起兴趣,激活思维。

(3)给练习配上背景,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第35页在汽车车厢上写4、5的组成,第37页在蟹螯和蟹壳上写6、7的组成,第40页在中国结上练8、9的组成,第38页在房屋图上整理5、6、7的组成。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2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3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计算学生觉得没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好用。本节课孩子们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但是口算的正确率却很高。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数花生

?数花生》一课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花生,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学会用一个一个数、二个二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方法来数100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感觉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还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数一数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让孩子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课件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4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课文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为了调动起孩子们对雪的兴趣,我先用创设情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哇!—”地惊叫起来。

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随即,我问学生,看到这么美的雪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怎么表达你的高兴心情呢?随后播放动画,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形式朗读。一年级小朋友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老师的板书,也要力求简单、形象、直观。这课的板书,突出了重点——四种动物及它们的脚印。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下与脚印相像的事物,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说这些动物是小画家。

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

在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课堂中我很重视这一点,采用个别认读、开小火车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生字教学很扎实。

在初读环节中,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识字。然后,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认读。再同桌互助,互相检查读音。最后是大家交流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环节中渗透了多种的识字方法,如:加一笔、换一笔、换部首、形声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我还设计“开小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识记生字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巧识巧记方法,如:采用动作直观演示的形象记忆识记字形;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识字字形“用、几”;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等。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识记字形,初步感知汉字字形的规律,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文,逐步巩固学生的识字训练。由于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不够多的预设,并想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环节调控得不够好,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趣学、充满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控好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5

前几天,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 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由于10以内加减法学生掌握的比较熟练,所以这节课效果比较好。通过几天的练习,学生大部分都能熟练的算出连加,连减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6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习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习,(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7

有趣的图形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我们主要从认识图形的特点,从对图形的巩固认知到练习,每个环节层层深入,从认知连洗到动手操作练习,每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很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让生加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特征,通过魔术袋让生通过摸一摸,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通过几个环节的游戏设计,a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对于该组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低,应该在知识内容方面在增加一下训练的强度和难度,b生的目标内容正适合该组同学的认知特点,所以在最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并a生剪一剪,bc生动手贴一贴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巩固了对图形的认知,初步感受有趣的图形带给同学们的惊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兼顾不过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a生带动bc生,这样a组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其他孩子的学习也能够提高,今后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的到不断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8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学习了2—9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例如: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摸珠子,我来猜剩下几颗珠子,经过这样一猜一摸,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学10的分法的有序性时,我在珠子图上画一画、涂一涂,示范、引导给大家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在后面的巩固游戏活动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学策略。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让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本组其中一种分法,让小组长汇报小组内同学的每一种分法,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说中理解,说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与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节课中动口说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台展示10的某一种分法时,要边摆边说;组长汇报时,要说说组里其他同学的每种摆法分法;学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10的每种分法,让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10的分与合,更好的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最后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拍手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与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9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陈美丽

这节课学习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习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

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体现在:上课铃响没能按时上课;复习8、9的分与合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练习、游戏没得做 ,无法展现一节完整的课。

2 、学生在读10的分时有些枯燥 。

3、因为10的合成安排在游戏中,所上内容未能体现。

4、教师的儿童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0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习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习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习,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二、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教学内容

一、歌表演《洗手绢》

二、聆听《劳动最光荣》

三、学唱歌曲《大家来劳动》

教材分析

一、歌曲《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

二、歌曲《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师: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6、歌词创编并表演。

a、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b、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以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趣导课,让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反复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及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

二、通过图谱“走呕”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三、聆听〈〈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洗手绢〉〉,边唱边表演,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二、掌握二分音符“走呕”的节奏。

1、比较图谱“小人”,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呕”是两拍。学生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为了读得准确可边拍手边读,准确掌握其时值。

2、创造劳动的声响:启发学生想像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大同学帮助小同学修桌椅的声音,同学们在操场上用大扫帚扫地的声音,“唰—唰—”,学生在教室里擦桌椅的声音“擦擦”,让学生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三、聆听〈〈三个和尚〉〉

1、初听音乐,师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想像,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四、学唱〈〈大家来劳动〉〉

1、听范唱,感受歌曲,第二遍,请学生自编动作来和着歌曲的节拍。

2、跟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3、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4、分组演唱。

5、小结评价,教育学生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后反思

这一课,我融合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既模仿劳动的声响,体验劳动声响的节奏。通过对劳动动作的模仿,使孩子们的肢体动作进一步协调,并得到发展。我还让小朋友结合平时的劳动边唱边表演,发挥他们劳动时的带劲,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2

刚入学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学习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是学生上体育教育课的入门阶段。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有些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存在模式僵硬、成人化色彩浓,或教学直奔主体等缺陷,阻碍着小学生全体参与。用游戏教学法,可避免以上缺陷,较好的完成小学一年级教学。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与实践,使我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上好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就要因势利导,富趣味于教学,寓游戏于教学,既能保证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能力,一方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思想打下基础。

1、启发学生的天性

爱玩、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把一年级学生的体育教材解剖、拆零,用游戏来主导,使教材游戏化,溶娱乐、趣味、知识、教学为一体,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把体育教材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化整为零,分别放到几个游戏中去进行教学,效果就比较理想。比如,教材中的队形内容集合、解散、立正、稍息,通过站圈的游戏,边做边提出要求,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前用彩色粉笔画好与学生人数同样多的圈,每种颜色的圈又组成一种队形图案。铃声响了,首先要带领学生们做游戏——站圈。教师让每个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圈站好,看谁动作快。而后教师指导学生出圈,比谁最听指挥。重复几次,每次提出一个要求,学生们很自然的理解了集合、解散的含义,学会了立正、稍息的站姿,并能根据教师一定的口令做出规范的动作。

2、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

小学生想象思维较弱,直观模仿较强。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能够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观模仿能力,教师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具、摸板或示范中进行直观化教学。如体育教材中的跳跃内容,通过游戏化处理,施教于课堂,收效也很好。

把一年级学生教材溶进游戏活动中,能帮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活动中,逐渐从适应体育活动开始,到学会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从而锻炼他们的身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平衡发展的兴趣,并为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乃至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3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

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

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4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学生,整体协调性差,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理解记忆力也不够完全,跑步动作虽然简单,但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我采取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诱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练习兴趣。以学生为主题,使学生在“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经询问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了一点部分同学因自身原因还没有熟练掌握走的技巧。

(2)整个过程,教师讲解的较多,没有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较好的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习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习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习,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2

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没有将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只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因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3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新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如:“活动单二”4+5=2+7=9-3=

40+50=20+70=90-30=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4

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师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2、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不但体现在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探究“15-9”各种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这时,让学生“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3、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以“小兔和妈妈到袋鼠阿姨文体超市买铅笔,小猴过生日”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习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习,(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6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7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以下环节的教学。在教学的开始,我先带领学生玩“动作接龙”的游戏,从而很自然地引入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欣赏六一儿童节小朋友布置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找出规律,从而揭示规律的含义。第三,智力闯关,运用规律。在经历了几组规律排列的练习,让学生在思考、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一定的规律,不知不觉中地再一次体验了规律的含义。接着,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后,聘请学生来当一回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小设计师展示、介绍自己作品并进行比较,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为了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我设计了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编一组动作或声音来演一演,学生充分动起来,师生融为一体,兴趣盎然。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是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打扮教室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大胆猜想 激趣乐学

课标中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兴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顔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顔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三、动手实践 激趣乐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如我聘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又如在最后,我邀请学生创造出一组声音或动作来演一演,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我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如:在用有规律的掌声表扬学生时,学生说拍手有声音、手掌一开一合等,学生没答到要点上,而我也没能予以机智地引导,因此时间就多花了,假如,我当时能及时引导:那刚才这些声音有什么规律吗?这样一来,答案的方向性就更明确了。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最新的教学信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

二、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会发现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把握课堂。

三、多看多听其他教师的课,熟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他人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8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陈美丽

这节课学习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习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

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体现在:上课铃响没能按时上课;复习8、9的分与合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练习、游戏没得做 ,无法展现一节完整的课。

2 、学生在读10的分时有些枯燥 。

3、因为10的合成安排在游戏中,所上内容未能体现。

4、教师的儿童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9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学习了2—9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例如: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摸珠子,我来猜剩下几颗珠子,经过这样一猜一摸,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学10的分法的有序性时,我在珠子图上画一画、涂一涂,示范、引导给大家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在后面的巩固游戏活动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学策略。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让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本组其中一种分法,让小组长汇报小组内同学的每一种分法,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说中理解,说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与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节课中动口说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台展示10的某一种分法时,要边摆边说;组长汇报时,要说说组里其他同学的每种摆法分法;学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10的每种分法,让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10的分与合,更好的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最后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拍手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与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新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如:“活动单二”4+5=2+7=9-3=

40+50=20+70=90-30=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3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陈美丽

这节课学习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习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习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

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体现在:上课铃响没能按时上课;复习8、9的分与合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练习、游戏没得做 ,无法展现一节完整的课。

2 、学生在读10的分时有些枯燥 。

3、因为10的合成安排在游戏中,所上内容未能体现。

4、教师的儿童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4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设计以下环节的教学。在教学的开始,我先带领学生玩“动作接龙”的游戏,从而很自然地引入课题。接着,我让学生欣赏六一儿童节小朋友布置教室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先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找出规律,从而揭示规律的含义。第三,智力闯关,运用规律。在经历了几组规律排列的练习,让学生在思考、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一定的规律,不知不觉中地再一次体验了规律的含义。接着,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规律的美,出生活中有规律事物后,聘请学生来当一回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小设计师展示、介绍自己作品并进行比较,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为了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我设计了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编一组动作或声音来演一演,学生充分动起来,师生融为一体,兴趣盎然。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是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打扮教室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大胆猜想 激趣乐学

课标中指出“让每个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以及学习方法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兴经验。如猜下一面小旗是什么顔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顔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别人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

三、动手实践 激趣乐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如我聘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用不同的规律给三组圆形涂上漂亮的颜色,又如在最后,我邀请学生创造出一组声音或动作来演一演,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这许多不足之处: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我显得有点无所适从,教师个人的课堂机智要提高,如:在用有规律的掌声表扬学生时,学生说拍手有声音、手掌一开一合等,学生没答到要点上,而我也没能予以机智地引导,因此时间就多花了,假如,我当时能及时引导:那刚才这些声音有什么规律吗?这样一来,答案的方向性就更明确了。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最新的教学信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

二、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会发现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把握课堂。

三、多看多听其他教师的课,熟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他人之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与合,我想把知识讲得很细,便花了两节课的时间。

课前我作了很充分的准备工作,自己准备了小棒、例题上的桃子和盘子、各色小圆片等,也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小圆片。

1、教学4的分与合时,让学生探索不同分法,让他们充分地展示后,初步认识4可以分成几和几,接着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说说几和几合成4。

2、教学5的分与合时,让学生通过圆片探索不同分法,重点引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时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3、整节课重视让学生多说。通过“大挑战”、“找朋友”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记忆这些数的分与合。

学生对分与合已有一些认识(幼儿园学过),学起来相对比较轻松,于是我便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让他们按顺序记住这些分与合的式子。两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能按顺序(三种)背4和5的分与合的式子,有的还特别快。个别学生学起来觉得吃力,需个别指导。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6

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师尊重教材的编排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2、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不但体现在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探究“15-9”各种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这时,让学生“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要。而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3、数学教学情境化则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之一。

本课以“小兔和妈妈到袋鼠阿姨文体超市买铅笔,小猴过生日”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7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习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习,(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8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是在学生学习了2—9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重点是自主探索、并熟练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例如:教学一开始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摸珠子,我来猜剩下几颗珠子,经过这样一猜一摸,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提起,在教学10的分法的有序性时,我在珠子图上画一画、涂一涂,示范、引导给大家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剩下的珠子怎么涂,再说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在后面的巩固游戏活动中,也是采用了先引后放的教学策略。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索出10根小棒的不同分法,让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本组其中一种分法,让小组长汇报小组内同学的每一种分法,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让学生从听众变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给学生创造充分说的环境,让学生在说中理解,说中感悟,品尝成功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为了更好的理解10的分与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节课中动口说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上台展示10的某一种分法时,要边摆边说;组长汇报时,要说说组里其他同学的每种摆法分法;学完10的有序分法后,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说10的每种分法,让

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10的分与合,更好的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最后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拍手游戏、开火车、找朋友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的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与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重升华。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9

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没有将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只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因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0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小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反思11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习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习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习,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下载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分与合

    教学目的:1、 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比较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 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

    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

    《分与合》教学设计

    《4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敏 时间:2014年9月23日 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册别: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题:《4的分与合》 【教学理论依据】 本教学是根据学生思维......

    《分与合》教学设计 )

    《分与合》教学设计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王 梓(初稿)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

    《分与合》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课题:2-5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

    分与合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主题:«2-5的分与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与合教学设计 南池小学王倩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分与合》教学反思 2到5的分与合是学习6、7的分与合的基础,而每一个数的分与合都有他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2的分与合是让学生掌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