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说课稿【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方寸之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寸之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五课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篆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表现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篆刻艺术的形式特点。(2)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临摹印稿。(3)发展目标:
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艺术特点。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总结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难点 :篆刻艺术的特点及临摹肖形章的方法步骤。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篆刻艺术从篆刻的基本样式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了欣赏和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从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和特点入手,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临摹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临摹一张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和临摹肖形章。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进行临摹。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四、说过程:
本课时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知识了解(讨论探究)——知识扩展(临摹生肖章)。师: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点欣赏一些古今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临摹入手。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3、课堂练习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肖形章进行临摹。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4、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第二篇:【新版】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方寸之间》名师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方寸之间》参考教案
【教案背景】
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劲挺拔,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一把刻刀驰骋于方寸之间,将心灵的体验融汇于点划之中。这就是篆刻艺术的魅力。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书法艺术,人人皆知。但篆刻艺术,很多人无从知晓。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我们应该将此传承下去。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
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
二、引入新课
出示图片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
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三、讲授新课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印章的品类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二)、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三)、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布置活动内容。
要求:选用宜于雕刻的材料,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四、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五、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六、课后活动
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
七、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觉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接触太少,特别是篆刻这门艺术形式。通过接触,同学们大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跃跃欲试。虽然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但同学们还是制作出了一些效果较好的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受民族传统艺术的熏陶,提升艺术品位。
第三篇: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1.《五角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一单元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课《黑白世界》做好准备。
2、说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运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的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质感表现的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质威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拓印描绘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材料造型及利用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明暗、笔融、线条等绘画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2、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3)发展目标:
1、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技巧。教学难点 :如何构思立意,运用色素、明暗、笔融、线条等手段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
攻破这一难点、重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 法。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材料拓印描绘出有特殊质感效果的作品,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找出表现物体质感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交流感受——制作肌理——画肌理、表现质感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激发 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然后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这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能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
2.黑白世界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单元第1课,是继《五角星》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现技巧,并试图结合木刻形式的文学作品插图来深化教学活动,将木刻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为下一课《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黑白的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木刻版画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黑白版画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版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黑白关系造型及利用黑白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能够从临摹中初步学会木刻的一种刀法,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B、能够运用木刻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
(3)发展目标:A.尝试运用黑白木刻的表现技巧尝试绘制文学作品的简单插图。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组织的韵律与节奏借助黑白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教学难点 :木刻刀法及画面黑白关系的处理转化技巧。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
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在学生对刀法尝试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通过“活动一”刀法实践活动的学习,学生体验木刻黑白关系的转化,在“活动二”中,主要是启发学生对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认识与学习的过程。可以不再依托木刻工具、材料,直 接用毛笔、黑色记号笔甚至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对同一图形或者画面进行不同黑白处理的技巧,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过程: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刀法尝试)——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运用黑白木刻版画表现技巧进行插图创作)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秀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结合作品展示对应的刀法效果,引发学生对木刻不同刀法的更多关注。
在学生对刀法尝试的基础上,利用配合体验刀法的学习活动一。从提倡临摹优秀作品,到允许选择作品局部,尽量降低学生体验刀法时遇到的难度,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借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尝试文学插图的创作,丰富插图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黑白图片, 直接用毛笔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尝试运用刀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
03课 方寸之间
一、教材《方寸之间》分析
教材《方寸之间》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方寸之间》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编写方式和《黑白世界》一课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拓展。从教材呈现的编写思路分析,两课都是从强调对工具使用特性的把握入手,再强调形式美感处理的技巧运用。形式上与第二课《黑白世界》具有颇多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木刻刀具与篆刻刀具的使用技巧上,即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其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干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形式与内涵的精彩,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我们可以体会到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胸怀与人格修养。
教材从介绍朱文、白文与边款等篆刻表现形式和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入手,再介绍打磨石料、印石上稿、镌刻刀法以及治印的步骤。在教学中,可以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尝试肖形印的刻制,在对篆刻工具性能有所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欣赏这三方篆刻作品,这样可以增强对作品艺术处理的感受,同时也为“活动一”临刻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起到铺垫作用。
教材设臵了欣赏分析作品、临摹、识篆、做印稿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尝试和知识理解中了解、认识、体验篆刻艺术。以格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的治印作业为教学提出了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的较高要求。
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倡重点从对知识的综合了解与灵活运用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是本课教学评价的核心,不可偏废。
二、教学目标 :◆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三、教学思路
教学活动是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的,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教材提供的篆刻作品,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交谈感受。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印面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意境体会笔画线条产生的视觉效果,形容自己的感受。
在欣赏与体验环节后,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自由选择名章、闲章威者肖形章进行正式的临刻。因为有了刻制肖形印的尝试作为铺垫,“活动一”的可行性大大增强。在石膏材料的使用基础上,此时可以考虑选择石材作为雕刻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体验篆刻工具与材料的特性。
第二课时在章法举例的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感受不同章法的虚实疏密对比所产生的效果上。根据教材归类,体会章法变化的规律。用讲解和提问的方法,借助优劣作品的直观对比,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印面的布局原则。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
“活动二”的开展有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学生独立查找格言、警句、成语或者姓名的篆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工具书籍不易准备,查找枯燥艰深,许多字在一般的篆刻工具书中还不易查到。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规定学生根据篆刻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修改教材上篆刻作品的文字布局,就免去了临时查找篆字的麻烦,甚至可以只提供一两个篆刻文字统一作为学生课堂练习使用的参考篆字,同样也能达到“活动二”的设臵目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学生作业的不同步骤的表现进行纠正或鼓励。
四、教学选择 :利用篆刻教学的影像资料辅助教学或邀请当地篆刻名家来学校表演和讲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教师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方向的把握与设计才是最重要的。“活动二”对教学对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艺术表现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的难度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理解活动设臵目的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降低难度的处理。篆刻的文字内容以姓名或成语为主,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渠道查找所需的篆字,或推荐有关字典,利用课外时间查找,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字演化的过程与变化的魅力。由于篆刻艺术与传统的书法艺术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篆刻艺术的学习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
4.《清晨》说课稿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时人物的行为活动,利用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及立体表现能力,这也是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材展示了油画作品〈都市早安〉及泥塑作品〈庄头〉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这一幅副给人希望憧憬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并发现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幅幅让学生有所感悟的画面,更能提醒学生是短暂的,时间和青春更是转瞬即逝。
2、对教材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观点的处理。在学习基础知识方面,教材的观点认为学生用泥一种材料来表现清晨是人物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我认为一种媒材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很多学生不喜欢泥塑这种表现形式。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这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可以利用泥,金属,线材,纸材等多种材料,多种表现语言来表现这以主题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立体及平面的表现能力。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第二方面,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的处理。教材第二部分以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美为主。我在这个环节中增添了一个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人对清晨有不同的感悟,而表达这种感受的方式也有很多,你能说说所知道的表现清晨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句)或音乐作品(如歌曲或者乐曲),以此加深学生对”清晨“这一主题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同时达到学科整和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标: ”清晨“这一话题是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各种事情,却又容易被忽视,而清晨是朝阳的”代言词“,又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时光的珍贵“,”闪烁的青春“等,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及美好事物的情感。能力目标: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
由于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使用艺术表现语言多样性,因此我制定的知识目标为:
知识目标: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及平面,立体表现能力;在泥塑活动中,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
4、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一种主题思想。难点:泥塑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启发---引导的方法,以欣赏图片为线索,利用教具,进行欣赏,启发,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入环节采用欣赏---启发-----引导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知环节中,采用启发讨论----欣赏---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讲解制作过程中采用启发--演示--欣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制作环节采用指导---启发--欣赏的方法。
四、学法指导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利用大量作品图片及作品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开启想象力,进而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自主学习。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会基本技能技法。
五、教学手段
在这节课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实物展台及作品范例展示教学手段。在导入环节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在讲授新知环节中,以多媒体,实物展台及作品范例手段为主。在作业评价及展示作品环节中,主要以事物展台为主。
六、教学过程和板书
1、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欣赏校园歌曲〈清晨〉导入。其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讲授新知环节:
情感与体验:问题一,引导学生讨论“清晨的所见所闻及感受?”同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一段以清晨活动为主的人文色彩 浓厚的公益广告。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理解清晨所蕴涵的意义作铺垫。
问题二:引导学生讨论,人们对清晨的感悟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于清晨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句,音乐作品如歌曲或乐曲有哪些?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进行情感教育,学科整和,拓宽学生知识面。
发展阶段:一、出示表现清晨活动的泥塑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讨论,美术作品在表现这一题材上与其他形式有 什么不同。(视觉效果强)
二、教师展示多幅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并介绍泥塑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除了泥塑这种表现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这一主题。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如绘画,粘贴剪纸 摄影等)设计意图在与让学生懂得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也可以表现同一种主题。练习环节:以“清晨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选一种或两种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作业展评:这一还节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师评为辅,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我说课的内容就到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书写比较仓促,其中有很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5.大提琴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5单元内容,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抽象绘画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运用绘画表达个性的能力。
教材以介绍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尝试不同的方法,逐步引入到抽象绘画的创作,体会抽象绘画的特点与魅力。
说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把造型要素的运用始终作为教学关注的重点,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尝试用视觉形象的符号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将艺术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艺术成品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1;知识目标: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3)发展目标: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4)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绘画表现中具体组织、运用。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立意构思、以线条为主的方式组织表现抽象新奇的视觉形象。攻破这一难点、重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 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介绍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的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让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纸材料创造抽象新奇的作品,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自由发挥,找出表现抽象形象的方法,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音乐感受——活动展示——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教学从欣赏大提琴入手,播放一段大提琴演奏的音乐渲染气氛,并结合大提琴的相关文化与制作艺术的讲解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比吉他、琵琶、小提琴等造型相似的乐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大提琴造型的优美与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2、对抽象绘画作品的欣赏展示现毕加索以打散重构形式创作的拼贴画,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认识这种打破物体造型原有完整性,进行局部重新拼接组合、变化的表现方法,教学中可以展示另一幅毕加索的抽象拼贴画,帮助学生在类比中加深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从大提琴的完整外形图片欣赏到局部特写,再到毕加索抓住吉他局部独特造型特点进行创作的拼贴画,通过感受、欣赏、表达等活动方式,为学生初步形成抽象绘画的审美心理结构打下基础。
3、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欣赏两幅表达不同音乐情境的大师绘画作品《伴奏的中心》和《尺幅内的波动威》。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了解不同的抽象表现语言,同时,配合一些动手小练习,加强学生对点、线、面、色等基本造型要素在抽象绘画表现中具体组织、运用的认识。
4、尝试动手表现要求学生练习时,可以用色彩各异的色纸或者挂历纸等,先画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几个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强调切割后的部分尽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点。然后剪下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拼接画面。
(在这个小练习中,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样式并示范拼摆,重点强调构图均衡、疏密有致。学生作业建议用几张不同大小的色纸剪切,这样原有造型剪切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异会产生更多组合变化的可能。)
5、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四、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示范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6.驶向未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臵的学习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
1、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学生发言.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中国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只是到了近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习,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7.心灵的关爱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心灵的关爱》是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综合课。以系列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为教学主体,着重引导学生珍视亲情、友情,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突出以美术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借助图形与相关文字,设计与制作精美的系列卡片,来表达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方式,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把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同样形象与文字的几个不同版面处理,强化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处理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卡片设计的规律性知识。提高学生对系列贺卡设计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卡片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张较为精致的卡片,传达出一份真挚的爱心B、能够初步掌握卡片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2)发展目标:能够设计制作出一组具有一定创意,并体现学生关爱他人的系列化卡片。
(3)情感目标:A、能够灵活运用或借鉴已有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积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的行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运用图文动手制作、设计精致卡片的能力。如何构思立意,将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精美的系列化贺卡,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各种优秀卡片多层次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先从对社会的关注入手,再转到亲情,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或许平时一度忽视了的亲情,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接着,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关爱,引导学生好好珍惜。然后,在强调本课设计与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表达方式与积极行动后,再进入到本课主体知识内容的学习。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卡片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卡片的设计表现形式通常以文字、绘画、图案为主,结合图例讲解,提示学生每张卡片之间的图形设计与相关文字是难以分割统一的整体,将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培养学生设计时的统一意识和全局观念。
三、说学法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文字、图形元素进行卡片设计,在学生构思进入到体现真挚爱心的主题情感与卡片设计的独特表达有机结合的学习情境后,学生普遍会在创意表达上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需要一些知识上的帮助。
教师此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制作出一张精致的手工贺卡的制作过程。学生自己在探讨交流中总结获得的技巧与心得,往往可以更加直接指导自己的动手制作。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关注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情感--交流讨论----尝试设计--系列贺卡设计 互动> 师:引导--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首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从问题导入,假如自已是个盲人,会在漆黑的夜里为别人点上一盏灯笼吗?让学生谈谈感受,再到贫困地区的学生上课的环境跟本校学生上课所处环境的图片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要懂得去关爱他人。接着欣赏歌曲《妈妈》,让学生回忆起对父母爱的体验跟一度忽视的亲情,以及父母、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唤起学生对爱的回报与表达之情,再让学生把这种感恩或者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利用之前课堂上所学的折“心”或“千纸鹤”,折出,并在课后送出。前面主要是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后成再强调本课设计与制作精美的卡片是一种对亲人、朋友、同学传达爱心的表达方式与积极行动。
2、分析讲解贺卡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在互动中探讨贺卡的种类及特征,提高学生对卡片版式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3、启发学生探究与表现系列化卡片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优秀系列化卡片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强调每张卡片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引导学生把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加完整地展现设计创意,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调整,优化设计思路与制作技术,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注意追求表现方式和技巧的新颖与独特。安排学生于第二课时进行分组实践活动
4、展示与评价
学生分组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8.《红屋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类型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课标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欣赏20世纪初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帮助学生进入现代派绘画与印象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明确现代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A、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B、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3)发展目标:
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思考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4)情感目标:
3、教学: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现代派绘画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和传统绘画的风格差异。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作品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了解现代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我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景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图片展示赏析,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循序渐进,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效、高效中进行。
一、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上学期《绚丽的阳光》一课,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现代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并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布臵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首先从强化作品视觉感受入手,用多媒体直接展现教材上几张描绘红屋顶的不同作品,对比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作品形式处理的差异。课本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重点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和表现手法,在每组学生表述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及看法的深入与合理。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上。
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
3、尝试绘画表现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5、课堂小结,布臵课后学习活动:现代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现代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
第四篇:湘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湘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 巧设情境
激趣创新
---第10课
《风铃叮当》
我说的是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十课《风铃叮当》。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美术课。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我说课设计将采用“四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突出“巧设情境,激趣创新”这一主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人们喜爱它悦耳的声音,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身边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风铃的结构特征,学会制作和装饰风铃。
技能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捆、绑、扎、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把风铃装饰成漂亮的艺术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学准备:课件、手工制作的风铃、易拉罐、玻璃瓶、钥匙、色纸、彩带、剪刀、胶水等
5、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
1、情景教学法:我运用实物、游戏、演示、音乐演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景,让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智力活动,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采用演示法,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掌握风铃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借助图片、音乐及老师的演示,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性学习活动,产生“记忆”与“联想”,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发展创造思维,陶冶艺术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能制作风铃的废旧物品,课堂上我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小鸟飞来觅食,听到声音就飞走了。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声音吓跑了小鸟?”在欢乐的气氛中引出课题。通过创设一种“声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欣赏感知
首先课件展示各种款式的风铃,让学生欣赏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风铃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鼓励学生大胆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卡纸贴出风铃结构图,让学生明确风铃是由主线、铃托、吊线、铃铛等部件组成的。
(三)引导探究
让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制作风铃呢?引导学生归纳风铃的制作过程:
1、选取材料。课件出示动画选材游戏,老师介绍游戏规则,师生互动共同完成。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图片小结制作铃铛的材料:一种是本身能发声的铃铛,一种是碰撞能发声的材料。接着让学生次序自己收集的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将材料大致分类),学生按同类材料自由组合小组。
2、设计草图。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形式多们、造型美观的风铃。
3、制作部件。我用实物演示捆绑、扭转等技法,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制作方法。
4、组合造型。我先让小组讨论:风铃的铃托有哪些不同的造型?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作出造型别致的铃托。接着出示几种风铃的不同组合结构图,请同学们猜猜风儿吹来,哪几种风铃会发出声音(课件配音)。最后老师小结:碰撞能发声的材料要考虑铃铛之间的距离,可有序悬挂,如螺旋状、阶梯状均可。
5、装饰风铃。用课件演示装饰过程。通过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四)自主创作
首先由我展示手工制作的风铃,让学生在欣赏中萌发创作的欲望。接着播放背景音乐,并出示作业要求:
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制作的风铃。
2、运用已学过的装饰手法来美化风铃。
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美妙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创作出造型奇特、装饰美观的风铃,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并通过观摩、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知识拓展
先让学生装说说:“风铃给我们的生活还来哪些乐趣?”然后小结:风铃可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出示图片)。接着再出示图片并介绍:古代佛殿、宝塔等檐下悬挂的铃铛给人们还来吉祥如意。风铃还可以当作送给亲朋好友的节日礼物。(课件出示: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请把你的祝福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六)体验感受
让学生把创作好的风铃分别挂在教室的铁线上,打开电风扇,吹动风铃,风铃在风中发出悦耳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变废为宝。通过美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第五篇: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资料
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课时一: 彩陶
课堂导入 :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总结:作业安排。
第1课 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第1课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第2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
2、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
2、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小结: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貌。针对作品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避免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 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途径。
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
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胸有成竹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活动一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部分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活动二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2.教学组织
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作业用纸的尺寸 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便乱甩等等。3.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较,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对比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若干范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予评价和辅导。4.教学评价
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四、教学选择 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以烘托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馗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等等。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各种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现。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分工画成语故事组画的活动形式。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对学生产生永久的影响,诸如执笔运笔的方法、毛笔中不同浓淡水墨的分配、宣纸特性的把握等等,都是演示和辅导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某一细节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获。细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中国画为了表现主题,往往对人物神态进行夸张,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张的关键所在,即能够较容易地领悟画家的表现意图和观察方法,同时,我们会发现其他人物画中也有类似手段。
六、教学资料
梁楷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为人豪宕不羁,嗜酒自乐,曾把皇帝赐给的金带挂于院内,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个性和作风,故有梁风(疯)子的别号。梁楷善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绘画风格多样而有变化。他的绘画对后来元明清的文人画,甚至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画家,以山水画著称。他的写意人物画下笔疾速,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关良(1900~1986)中国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他以中国水墨画表现中国戏剧人物,创水墨戏剧人物画,以新颖别致的笔墨,独步画坛。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叶浅予的中国画熏主要靠自学熏曾一度从师张大千。画风工细,有装饰味,作品富有时代精神。
韩羽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动画片《三个和尚》的主要作者。卢沉(1935)中国现代画家,主张融合中西之长,在现代艺术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走水墨画现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历史题材,或将日常生活所见、所思,赋之于画,画风多变,时有新意。
周思聪(19391996)中国现代画家。中国女性画家中德艺双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开掘更深沉的精神内涵。
第3课 画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
2、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作业布置: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绘画风格与技法。
2、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的艺术语言。
3、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自20世纪初以来,很多现代派艺术家开始强调写实绘画中的局部因素,或侧重色彩,或侧重形体,拓宽了美术的表现形式,赋予艺术作品新的力量。
二、出示图片: 从写实风格到多种风格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忠实于对象,逼真细腻。第二组:《红屋》形体简略,色彩饱和
第三组:《街》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四组:《塔楼》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几何化形体重叠,层次感、空间感增强,物体和谐共存。
第五组:《生动的风景》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充满装饰趣味和强烈的力量感。
第六组:《秋天的山村》轻松的线条构成,绝对的平面,稚气天真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思考·练习
《秋天的山村》中既有形状的归纳,又有色彩的归纳,仔细观察,哪些色块分别表现了房屋、菜畦、土地、水塘,谈谈你的看法。尝试用这几种色彩改画《街》,看看给你的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创作的基本方法
运用现代派绘画方法,对客观物象进行简化、概括、提炼或变形、解构,然后重新组合,能获得新的表象形式,创作出有意味的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形式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夸张客观物象的主要特征,组织画面时要从美的方面充分研究整体比例,空间分割,点、线、面的表现性等诸多因素。欣赏《鸟飞了》版画 徐冰
方法一:省略次要的东西后进行归纳,形体一般趋于平面化 欣赏《大明风度》油画 王怀庆怎样通过简化→变形→新的表现形式 方法二:夸张主要部分,形体往往表现出几何化和装饰化的效果 欣赏《马系列之一》(油画)现代 曹力 欣赏《老牛和小牛》(农民画)常振芳 思考·练习
尝试用上面两幅图中的任何一种方式勾勒你喜欢的小动物。方法三:对客观对象进行分解和组合
欣赏:从青铜器(人面鼎)→(兽面纹斝jia)→(爵)到爵、斝(油画)庞涛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第二课时
一、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欣赏:吉他(拼贴画)毕加索
二、思考 训练
这幅剪贴画保留了吉他的哪些特征?
尝试分析画面构图,说说画家是怎样把握画面的平衡和变化以及怎样营造深度空间的。学习活动一
以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尝试制作一幅题为“小提琴”的拼贴或绘画作品。思考·练习
欣赏《画画中的克劳德》(油画)毕加索 《塞纳西欧》(油画)克力
以上两幅图在处理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时,用了什么样的变形手法,给你怎么样的艺术感受?
欣赏:《鱼系列之一》(油画)王玉平
《鱼系列之一》中的鱼形状简化变形,色彩强调大面积对比,富有表现性 欣赏:照片《室内一角》与《寻找室内形状》(选自《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对比
《寻找室内形状》画家运用丙烯、粉笔进行色彩表现方法的实验。《天水桥》(摄影)现代 韦鸣
通过概括、简化、变形、分解、重新组合等手法改变实际物象,构成新的画面。学习活动二
参照《寻找室内的形状》和《天水桥》创作一幅个性化的作品。课堂练习:
1.人们为什么不满足于模仿自然的表现形式? 2.变形手法表现的自然景物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3.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看世界呢? 作业布置: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第5课《方寸之间》
教材分析
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篆刻的历史,种类和特点。2.认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了解朱文和白文。
3.了解篆刻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对篆刻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书法与篆刻的练习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学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二.新课教授
1.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1)战国古印。安昌里玺
(2)秦朝古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汉印。讲解其历史和特点。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基本步骤介绍:
①.直接反写②.水印翻稿 ③刀刻④印
6.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7.印面的分布与组织欣赏(艺术性的体现)8.学生作品赏析
三、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业中任选一个作业:
1、从课本中找两方印章临摹,要求一朱一白。
2、从老师提供的篆体字中集字,来设计一方印章。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欣赏
第六课 变废为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
3、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完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各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尺子、蜡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
(二)、导入新课
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
(三)、讲授新课
1、提问导入 :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封面的作用)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部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进入书的内容。2.书籍的分类
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3.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4.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5.教书总结 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课本3、4、5页)教书 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四)、封面设计步骤: a.构思立意
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利用文字进行封面设计时,要根据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结合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进行整体布局。注意:用双线,单线会减弱视觉冲击力。c.上颜色(颜色鲜明)五.学生实践
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六.作品讲评,小结
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
2、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面设计构思。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教学课件。.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引导学生运用上课时学习的文字设计知识进行分析.)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 A.对称布局 B.均衡布局 C.不均衡布局
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
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
B.书籍装订的形式: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装订(平装、精装)
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
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
三、学生实践
1.学生分组练习, 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教师辅导.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提倡选择水彩笔,蜡笔等简便,易行的绘制工具,探索剪,贴,镂空,拓印等省时,实用的表现技巧.)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第七课我喜爱的书
教 教学目标
: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
2、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2、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4、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