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

时间:2019-05-13 00: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

教育局第四届青年教师大赛《从军行》教学设计 长春西新区教育局第二学区第十三小学 耿 健

一、温故知新——入诗文

师: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生:1生读。

师:你的手举的最高。声音也很洪亮。你知道这首诗写的什么吗? 生:关于边塞、战争、景色

师:看来你之前的知识学习的很扎实,难不倒你。再来一首谁来试试? 生:2生读。

师:我观察到你都举手了你为什么喜欢这两首诗呢? 生:关于边塞、战争、景色

师:这两首诗都有关于边关打仗和边塞的景色描写,这类诗叫做“边塞诗”。而这两首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从军行》,作者王昌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齐读。王昌龄诗人介绍。二.字字落实——解诗意

师:读读这首诗,老师有个小要求“自由读、反复读、读准确、读通顺。”(生自由读)师:大家都很投入。读准确,读通顺了吗?谁先来试试。你没有举手,但是耿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来读读。生:1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告诉大家哪几个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他人有补充吗)生:更 羌 闺

学习闺字

师:这叫字字落实啊。再请一位同学,这次要求高了,不光要字字落实,还要一板一眼的。我们一起注意听。生:2生读。

师:就是这个味道,我们一起读读出古诗的味道来。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师:再反过来读,记得我是怎么读的吗?(师生再合作读)。

师:孩子们,我们总是那么有默契。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三、津津有味——悟诗眼

师:就是这样,读出味道。以前我们说过,诗言情,你读后有什么感情,用一个词说说。

生: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师:这首诗中有哪个字体现这一点了吗?

师:圈上这三个字。(板书愁)就读这三个字。师范读。把这种感情带进去,我们再读一读 师:有那么点意思,我们不妨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会哀愁吗?那是大气磅礴;读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会有这种凄凉吗?那是生机勃勃;为什么读《从军行》读出的是忧愁、孤独的呢?我们在此处留个疑问? 下面静静地默读,1.一边读一边看看插图、借助书下注释,理顺这首诗的大意。不理解的圈出来。2.在诗中你都看见了什么?(学生圈划)

师:有好习惯的孩子都会拿出笔圈圈画画。看着大家划的一条条线,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有疑问的提出来,大家共同商量一下。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按照诗的顺序一样一样地说。生:烽火

(板书烽火)师:我们最早学到烽火是在学习长城的时候。孩子们还记得烽火是做什么的吗? 生:书上注释

师:出示图片补充,西周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战争时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个烽火台什么样子呢?用诗中的话回答。生:城西、百尺楼

师:这座远在边塞的烽火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偏僻,寂静

师:你能读出这种孤寂吗? 师:接着说从诗里还看到了什么? 生:黄昏独坐(板书黄昏)

师:我们学习过很多带有“黄昏”这个意象的古诗。出示幻灯。师:这几首中的黄昏,有什么作用呢?

最后一首上汝州城楼其实又同时给出我们另一个意象,也跟这句诗有关是“秋”。这个意象能引起作者的愁绪吗?谁来说说? 生:悲秋(板书海风秋)

师:我们说清晨和春天总是代表了希望,每说到黄昏和秋天总是感觉给人有一种淡淡的凄凉的感觉。你看看环境的描写作用总是能渲染一种气氛。找同学读一读前两句,把我们的感情融入这幅画面中。

师:黄昏中一位戍边的战士,独自守望远方的烽火台,以备随时有信号传出。从你们的朗读中已经感受到了这位边疆战士的凄凉、孤独、和寂寞。此时作者又听见了什么加深了这种愁绪呢? 生:羌笛的声音。(板书羌笛)师:出示幻灯:关于羌笛

师:这名战士也吹了一首曲子,叫做关山月。(板书关山月)出示幻灯,音频。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哀愁 凄凉 悲伤

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一句吗? 师:这种离别和思念都是对谁的啊? 生:家中的亲人。

师:读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谁来? 师:师读无那,和你们读的相比哪个对啊? 生:无奈的意思,就读这两个字 师:齐读 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历历在目——绘诗境

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

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板书 怀乡思亲)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师:孩子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诗言情,诗更言志。短短28个字,精炼而富有深意。不愧是“七绝圣手”。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古诗,这种中国古典经典的文化。又一次领略的、了古诗的魅力

师:同学们我们在诗人的引领下看见了一位边疆战士眼中的画面,这些情境可谓是满眼哀愁,由景入情,体会战士那种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听着这首关山月,齐读古诗。配乐朗诵。

第二篇: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说课稿

教育局第四届青年教师大赛

《从军行》教学设计

长春西新区教育局第二学区第十三小学 耿 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会写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方式。2.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下注释、查找工具书自学诗的大意; 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入诗文

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其四》《其五》谈谈感受引出边塞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王昌龄。

2、字字落实——解诗意

让学生大声读诗,学习一个“闺”字。能字字落实的清晰流畅的读出古诗。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书下注释和参考书大体了解把握诗意,着重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读。

3、津津有味——悟诗眼

诗言情,那么这首诗中弥散着一种情感?“无那金闺万里愁“进而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本文的诗眼“愁”。从哪里看出作者的“愁”?这个问题希望学生通过读诗抓住重点词来解诀。

通过出示“烽火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独坐黄昏诗人暮色思乡,淡淡哀愁以及悲秋情节。

羌笛:介绍

对于关山月这个意象,听一听古筝曲,谈谈别离乡情。出示音频

4、历历在目——绘诗境

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

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板书 怀乡思亲)

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

五、小结:

孩子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诗言情,诗更言志。短短28个字,精炼而富有深意。不愧是“七绝圣手”。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古诗,这种中国古典经典的文化。又一次领略的、了古诗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在诗人的引领下看见了一位边疆战士眼中的画面,这些情境可谓是满眼哀愁,由景入情,体会战士那种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听着这首关山月,齐读古诗。配乐朗诵。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从军行 长春版

《从军行》教学设计

榆树市秀水镇中心小学:李淑娟

【教学目标】

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准备】PPT课件、古战争视频、《关山月》mp3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播放古代战争视频,同时配乐《关山月》。

师: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战士的勇猛、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沙漠的广阔、边塞的荒凉以及战士的孤寂。

师:时间一下子将我们拉回到古代,让我们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感受一下戍边将士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诗人王昌龄,你了解他多少呢?(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

2、王昌龄擅长写边塞诗,而《从军行》是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共7首。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第一首。

从军行是乐府诗,“从”是跟从,“军”是军队,“行”是古代一种文体,那么从题目中可知从军行就是反映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边关战士的生活如何呢,我们从诗中寻求答案。

三、通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读这首诗,你体会到战士的心情了吗?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字表示吗?(愁或愁苦),这愁与苦来源于什么呢?我们深入研究这首诗。

四、深入研读,品诗意,悟体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尝试这学习这首诗。

出示学习提示:

1、结合书上的插图和书下的注释理解诗句内容。

2、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3、小组内交流。

(一)“烽火城西百尺楼”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立着一座高楼。

师:“烽火”指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

师:关于“烽火”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知道吗?(烽火戏诸侯)

烽火作为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已发展成书信、电报再到今天的电话、传真、互联网。看来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荒凉的大漠边塞,放眼望去,空旷荒芜,漫天黄沙中只有一座高楼矗立在荒漠之中,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觉?用一个词形容(荒凉、空旷)

(二)“黄昏独坐海风秋”

生:黄昏时分,战士独自一人坐在高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撩起自己的战袍。

师:此时正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秋天、黄昏)

师:秋天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黄昏又意味着什么?

(草木枯黄,百花凋零、凄凉)(黄昏代表一天即将结束,准备回家)

师:此情此景,此时此刻,边塞的战士会是什么感觉呢?

(孤独、寂寞、悲凉)

谁能读出战士的这种心情?(要想读出这种心情,在朗读时语速要慢些,语气要低沉一些,谁来试试)

师:前两句,作者通过写烽火台,百尺楼,海风等景物,体现了边塞的荒凉,使人也倍感孤独,所以战士的愁绪就会油然而生,在这寂寥的环境中,又传来什么声音?

(三)“更吹羌笛关山月”

“更”:又,“羌笛”“关山月”又是什么?

这笛声如何?(如泣如诉、悲凉)

师:听到这笛声,战士会想到什么?现在请同学们伴随着音乐,描述一下当时战士的心情?

师:呜咽的笛声似远方亲人的呼吸,又似游子在叹息,那么此时若是你,你最想干什么?(回家),这一切能实现吗?为什么?(因为战争)那么你作为边疆战士想说点什么?

师:你们说出了作者的心声,说出了战士的无奈,这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战士积郁在心中的思念之情再也控制不住,发出了一声慨叹——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无那”的意思是“无奈”,“金闺”指的是什么?(战士的妻子)

师:这是什么写法?(借代)。用(金闺)借指(妻子)

看这个“愁”字,是谁在发愁?她为什么发愁?(担心边塞战士,也为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而愁)。

师:发愁的只是战士的妻子吗?谁最忧愁?(战士)

战士会愁什么呢?(亲人)

为何是万里愁?(战士一人在外,与家人相隔万里,虽是思念却不能相见,遥远的距离更加深了愁苦)。

这句诗的意思是孤苦一个在离家万里的边疆,你会想什么呢?

戍边战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他之所以愁,因为他想家中的亲人,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戍边战士的什么思想感情?(怀乡思亲)

师:戍边战士有家不能回,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却相隔万里不能相见,是何等悲伤,何等痛苦,何等无奈啊!所以读这句时应该缓慢、低沉。

五、写作方法

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战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说发愁的是妻子,把战士和妻子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既然你们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这种写法叫“曲笔”描写,借妻子的愁来表达战士的愁苦。

师:这首诗,前三句写景叙事,层层深入,反复渲染,创造气氛,第四句直接抒情,可谓是水到渠成。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巧妙、自然。这让我们学到本诗的第二大写作特点。(情景交融)

师:带着战士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动情地朗读古诗。

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一起体会了戍边战士怀乡思亲的感情,相比之下,我们庆幸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每天都有亲人相伴,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健康成长。珍惜我们拥有的幸福。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从军行 长春版

王昌龄《从军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注意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2,边塞诗歌中音乐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

①《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二、总体感知

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边塞诗特征:

(1)、内容

①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哀怨)和闺中妻子的离恨、报国无门的怨愤;

②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惨烈;

③将士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2)、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投笔从戎、黄金台、勒石记功)

(4)、常见意象:

烽烟(火)、羽书、长云、秋月、黄沙、金鼓、红(旌)旗、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琵琶、羌笛、芦管。

(5)、典型环境:孤城(长城)、大漠、青海(湖)、黑山、雪山(祁连山)、玉门关、阳关、楼兰、阴山、龙城、碛西、轮台、龟兹、洮河、辕门、受降城、回乐烽、关山。

(6)、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范仲淹。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文本分析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这一首,描写边塞将士久戍思归的边塞诗歌。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何等巧妙、何等自然!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五、重难点分析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2)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

提示:借景抒情,借音乐抒情,3)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

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

海风秋(悲秋情节

凄凉)

羌笛(别离乡情

幽怨凄凉)

关山月(关塞山川

距离远)

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4)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六、板书

烽火城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伤春悲秋(衬托人物心理)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点明主题

七、教学后记

在这节课中学生朗读诗歌流畅,咬准了字“羌”的音,在复述学过诗歌的时候,古诗再次复述的能力较好。学生在掌握“借景抒情”时,能较快分析出诗歌中景物描写对于主人公内心的烘托作用。学生在比较《从军行》(其一)和(其四)时,比较两首诗表达主题,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都回答反应较好。

第五篇:长春版_小学语文六年级_上册_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根据本人的自身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认识190个字,会写152个字。

2.硬笔书法要写的工整,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毛笔写楷书,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

(二)阅读与积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或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理解课文过程中,体会分号、破折号的不同用法。6.本学期背诵优秀诗文约15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三)表达与交流

1.养成留心观察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书信。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恰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沿用板块组元的特点,共设计了11个板块,依次为:正气歌、汉语家园、感悟成长、异域风情、童年、抒怀、小英雄的故事、《西游记》与《水浒传》、饮食文化、信息与生存、推敲。其中,共有31篇课文,8次习作训练,2次口语交际,3次综合学习活动。本册教材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四个主要领域,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其中。各板块的内涵丰富,文章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现有29名。男生14名,女生15名,他们已经逐渐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处有待提高,因此本学期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和加强说普通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为此我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

下载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设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国茶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教学目标]1.学会醋、历、婚、聘、谊、酱、宗7个一类生字,认识醋、历、溯、睐、撰、婚、聘、谊、酱、宗等10二类生字。3.了解中国茶的历史。4.知道茶对中国语言的影响。5.知道茶......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11.1从军行 长春版(含答案)

    从军行练习题1.(2011山东青岛)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4分)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2.(2011湖南永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六单元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从军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六单元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从军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军行》这首边塞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六单元第27课古诗两首中的《从军行》。 教材与学情分析依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白山小学:段雪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

    《从军行》教学设计

    《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诗大意。过程与方法:结合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爱国感情,并受到感......

    长春版小学五年语文上册《匆匆》教学设计

    长春版小学五年语文上册《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