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第一篇: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4.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

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 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

(1)朗读 读全诗 注意读音

(2)细读 懂词义 看注解

(3)译读 直译每行诗意

(4)通读 串诗意 意会、串讲全诗

(5)品读 悟情境 品评、领悟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

3、好,自学到这里。

①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②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

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

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同桌互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

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的变通、句意的完整、过渡衔接和语气的把握。

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 通过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吗?

②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古诗赏析,相信你会对作者及这首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8、练习诵读全诗、齐声背诵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同学们,古往今来,母亲对孩子的心,对孩子无私的爱都是一样的。你们能不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体会到母亲深沉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为妈妈背诵《游子吟》这首古诗,并告诉她,感谢母亲给予你的博大的爱。

六.板书设计: 《游子吟》

母亲 线 缝 游子 衣 归

第二篇:《游子吟》古诗歌曲教学设计(最终版)

《游子吟》古诗歌曲教学设计

导语:《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游子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课时 1节

歌曲简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1、感受歌曲。

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

2、演唱歌曲。

①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

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

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学生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

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

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

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4、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6、本课结束。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片

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1、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第三篇:古诗新唱《游子吟》教学设计

古诗新唱《游子吟》教学设计

马四拨小学 许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能够跟音乐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古诗。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完整的演唱出来。

2、教学创新点:演唱《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演一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孟母三迁》成语故事,引出学习《游子吟》。

1、是呀,多么伟大的母亲啊,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她不辞辛苦,竟搬了三次家。下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图片,教师简介)

2、出示《游子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母亲正在做什么?

3、这是一位正在为即将远行求学的儿子缝补衣裳的母亲。看到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自己缝补衣裳,做为儿子,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二、学习《游子吟》

1、知诗人,解诗题。

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读诗句,明诗义。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配乐朗诵。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唱诗文,悟诗情。

出示古诗新唱《游子吟》视频,学生欣赏,跟唱。学生反复有感情的跟音乐演唱。

4、拓诗境,抒诗情。

让学生根据古诗意思自编课堂情景剧,模仿母亲在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裳的动作,师述:“夜深了,母亲还在灯下缝制着儿子远行要穿的衣服,缝啊缝啊,缝啊缝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亲揉揉双眼,又继续缝,缝啊缝,油灯暗了,母亲用针尖挑了挑灯芯,又继续缝,缝啊缝,直缝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缝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天亮了。”是呀,为了自己的儿子,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情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温暖,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替孟郊把这首诗唱给他的母亲听吧。”(全班齐唱)

三、拓展

1、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妈妈。你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吗?

2、那么你又想怎样感谢你的妈妈呢?让我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吧。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封信。

3、作业:不只是母亲,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你的亲人朋友,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古诗新唱《游子吟》教学反思

《古诗新唱》融语文、音乐教学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课本以外的名师佳作,开拓了视野。伴随音乐朗读、演唱古诗,是本课程设计的最大亮点,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演唱古诗,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帮助理解古诗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古诗新唱》在培养学习知识能力以外,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通过学习古诗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它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语言质朴简洁,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以一个“情”字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中,渗透“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在课前讲《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初步感悟了母爱的魅力。为以后学习作了铺垫。

在本课我以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义—诵诗文,悟诗情—拓诗境,抒诗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让学生学习古诗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语文古诗学习中也是受益匪浅的。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文的编排中提供了一幅插图,我要求学生透过静止的画面想象人们的言行神,揣摩人物的内心。然后让学生用课堂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学习这些名师佳作就是为了让孩子从中领悟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所以最后的拓展,我安排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那你以后要怎样对待妈妈呢,让孩子们为家人送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为家人做一些事,让孩子懂得别人的爱和怎样去爱别人。

我感谢我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我想:只要用心、用情,才会真正的领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领悟到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篇:游子吟古诗

游子吟古诗(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子吟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子吟古诗1

母爱,像空气一样的母爱。

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里,花儿睡了,鸟儿也睡了,夜风轻轻地吹着,破旧的茅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上了年纪的母亲,眼睛都花了;另一位是手不释卷地捧着书的儿子。一位慈爱的母亲知道儿子要去远行,笑眯眯的借着清柔的灯光连夜地为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地缝衣服。当线用完的时候,他的眼睛有点花了,但慈爱的母亲一想到儿子要远行了,他不能为远行的儿子做什么,慈爱的母亲只能为儿子把衣服缝得又密又结实,把所有的爱都缝进衣服里,让儿子穿得久一些,就怕远行的儿子迟迟不能回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嫩绿的小草无法回报春天的阳光,母亲给他的温暖,儿子的爱心要怎能回报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站在破旧的屋子里看着儿子离开,儿子对母亲说:“母亲快回去睡吧,在这里很冷,”母亲说:“儿子让母亲看着你离开吧,”儿子被感动地留下了思念的泪水。

游子吟古诗2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游子吟古诗3

《游子吟》一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所作。这首诗语言质朴简洁、感情细腻深厚,通俗易懂,历来被人们所广泛传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丰富古诗积累。了解诗歌大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慈母的孝心,感受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爱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

课始,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写作背景娓娓道来,随之配乐配画感情朗读,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媒体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生发开去,促使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二、师生交流,创设和谐、融洽的情境

人人直面所有学习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师生之间以学习成果为中介,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无论是津津有味地诵读同学的作品,还是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成果,抑或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赏识,充满美好的情趣和氛围。师生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更进一步加深心灵的体验。

三、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臻于精粹的艺术,是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得益于它的音韵美,更因为其中包含着的对慈母的颂扬,已成为人类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体味,而且不同的读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以上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人文精神,在他们今后的人生经历中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游子吟古诗4

怀念母亲的古诗 《游子吟》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吟:吟诵。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言:说

7、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8、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9、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游子吟古诗5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匀才得到一个潭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会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游子吟》,这是一首乐府诗,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此诗则是当时之作,亲切而其淳地吟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生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著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短语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点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骂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著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二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行,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此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的浓郁醇美。

游子吟古诗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生活

早年生活 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晚年生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然而不久他又遭到丧子之痛。·

元和九年(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自洛阳往,八月二十五日(公元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游子吟古诗7

“谁言寸草心,难得三春晖?”我漫不经心地哼着《游子吟》这首小曲,来到了学校。

一上课,老师便问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了解!”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好,现在就请大家完成一份亲情测试卷。把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如实填写。”老师交代了一番,便离开了教室。

教室里仅仅安静了两秒钟,就炸开了锅。显然,大家对父母缺少了解,底气不足啊!虽然我绞尽脑汁,但也只填出了一半。我无奈地想:唉,没填完,这可怎么办?都怪我平时对他们关心太少了!

回到家,我将这份卷子的另一面交给妈妈填写。只见她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串,而且一字不改。其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感惭愧:“长在蜜罐里的他好像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令我感动的事。”我猛地一惊,发觉自已为父母做得太少,太少,而父母为我做的,则太多,太多。流汗时,父母为我铺上纱布;下雨时,父母为我撑来雨伞;生病时,父母为我倒来温水??可我却一味地享受,从不付出。想到这儿,我真是又羞愧又后悔。

下午,老师问大家:“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室里一片沉默,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片多么可贵的沉默。在这片沉默中,我读懂了大家共同的心声——羞愧与感恩。

突然,广播中又传出了《游子吟》,听着听着,我觉得它变得更加悦耳了。是啊!“寸草心”难报“三春晖”!让我们珍惜父母之爱,报答父母之爱。

游子吟古诗8

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有()之称。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与贾岛一起世称“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你能写出《游子吟》当中表现母爱伟大的那句诗吗?()

答案:

“诗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解析: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影响儿子出行。

谁敢说子女没有小草那样的孝心,不能够报答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⑶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⑷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⑸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游子吟古诗9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诗三百首,乐府,赞颂,母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26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 :301-302 .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游子吟古诗10

游子吟

孟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注释】

1、吟:吟诵。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言:说

7、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8、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9、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翻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古诗11

在一个严寒冬天的夜晚,一个小茅屋里,母亲正连夜给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在昏暗的灯光下,老母亲的脸上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水。

儿子看见妈妈缝着密密麻麻的针脚,忍不住的问:“妈妈,为什么把针脚缝的那么密呢?”妈妈笑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那是为了让衣服耐穿一些啊!儿啊,妈妈不知道你何时才能回来,所以,应该把针脚缝得密一些啊……。

转眼间,冬去春来。小草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悄悄地钻了出来。儿子望望刚刚出土的小草,笑了,想到家中的老母亲。是啊,就像小草没办法回报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要怎样才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

游子吟古诗12

教材分析:

古诗新唱《游子吟》是谷建芬写老师给孩子们的一首新学堂乐歌。它与其他版本的《游子吟》曲调完全不同,歌曲曲调更有现代气息也更朗朗上口,节奏上有些附点、上波音需要注意。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谷建芬老师这一版本的《游子吟》。

2、体会母子之情的同时学会用较准确的表情演唱歌曲。

3、了解认识歌曲相关的音乐记号并正确应用这些音乐记号。

教学重难点:

1、轻声高位置的歌唱方法及表情力度的准确应用。

2、附点、上波音、反复记号、前半拍休止等节奏难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三、新授歌曲:

1、介绍歌曲。

2、听范唱找到反复记号并了解歌曲是如何反复的。

3、用LU跟琴哼唱,找出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音乐记号,认识了解后应用相关记号。

4、试唱谱不包括前奏、间奏也就是有歌曲中有歌词的那部分谱。

(也可用LU来模唱)

5、试带进歌词演唱歌曲。

6、找一找大家唱得不足的地方。

(节奏、力度、气息、表情等)

7、改进后再次演唱全曲。

8、歌曲表演唱,表演诗人孟郊及孟郊的母亲。

(边唱边缝衣表现对孩子的关心牵挂之情;表现对母亲的感恩、尊敬、思念之情)。

四、拓展聆听:

五、课堂延伸及总结。

游子吟古诗13

夜,万籁俱寂。家,灯影舞动。

我坐在母亲的身边,阅览着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巨资。我那慈爱的母亲,正借着我这盏煤油小灯的微弱光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做着衣服。

我叫孟郊,是个诗人,小有名气,但远远比不上李白、杜甫这些名人。前几天,皇帝让我去当一个小官,去的地方离家十分遥远,而皇帝又要我明天必需起程。军令如山,我不敢怠慢。为此,母亲特地为我添补几件衣服。

母亲盘坐在麻席上,一个装着针线、碎布、剪刀的篮子静静地躺在离灯不远的桌面上,旁边还有我为她凉的一碗淡茗,幽幽淡淡的茶香充满了这间窄小的房子。

说我在看书,倒不如说我是用书来掩盖着我对母亲的张望。母亲的一举一动都落在我的眼里:她左手扶着衣服,右手穿针;针在粗布上飞快地穿梭着,一上一下,一穿一拉,一松一紧;不时,她用口吹一下被针刺痛了的手指,又赶快穿起针来……啊,我的眼睛湿了,不得不用看书来稍作遮挡。但母亲的身影却怎么也离不开我:她虽然已是一个八旬上下的的老妪了,但做起事来一点也不含糊:穿线、缝线、拉线、结线、剪线,每个细小的动作,她都会认真细致去做,争取做得最完美。这一针一线包含着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无私的母爱啊!我知道,她把衣服做得这般完美,是怕她远去的儿子很久很久才能归来。

我轻轻地说:“妈妈,茶凉了,喝吧!不要干了。”

“不行,还有几件没补好。”母亲说着,手不停,头也不抬,好象在她的世界里,只有那衣服。我不得不沉默了,静静地看着她……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平凡的一员。她,代表着所有母亲的心。她真象这黑夜里的月亮。不,她象春天里普照大地的太阳,而我,只不过是大地上的一棵幼嫩的小草。啊,谁说幼小嫩草的心能报答春天里阳光的哺育之恩呢?

想到这里,我诗意大发,迅速拿出笔和纸,龙飞凤舞,一首歌颂这伟大母爱的小诗《游子吟》诞生了。倘若此小诗能有幸给后人读到时,不知到他们能否体会到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古诗14

屋外,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正坐在炕上为儿子做出门远游的准备。

慈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光里,为儿子孟郊缝着衣服,她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慢慢的穿过针眼,打上一个结,便仔细的缝起来.这一针一线之中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心,她担心害怕儿子迟迟不能回家,家中太贫穷了,没有钱去为儿子买绫罗绸缎,有的只是粗衣麻布。

“儿呀!你在外面可要处处小心呐,好好与人相处,时常写信回家,好让娘放心啊!”说完,哽咽了一下,此时,泪珠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孟郊放下书看着慈爱的母亲,深深的点了点头.此时他思绪万千甚至要决定留在家里,陪伴母亲左右,但是他又不能让母亲失望,他必须要扬名于世,以此报答母亲。他想起了小时候上学的不易,母亲的辛劳。

小时候,孟郊家里很贫穷,没钱让他去学堂念书。他心里也明白,体谅母亲的不易,虽然很想去,但他也不愿向母亲提出,增加母亲的负担。心细的母亲最终还是察觉到了,她为了让儿子早点上学,每天都拼命的织布、做工。最后,母亲拿着一些钱,交给儿子,儿子心里震惊,母亲却只说了一句话:“拿去吧!”孟郊明白这钱来得不易,从此以后就狠命地读书……

如今,可以出去远游学习了,他心中的那份兴奋,是没有人能体会的他心中对母亲的那份牵挂,也是没有人能理解的。

明日,他就要走了,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这破旧的小屋,离开这生他养他的故土。他心中的不愿是说不出来的,他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他只能说在外他会时常想念这里,在外好好学习,心中不禁吟一道诗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屋外,刺骨的风还在刮着,可这间小屋里,却洋溢着暖暖的春意。

游子吟古诗15

一、情感铺垫:

1、我们来到人间,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母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仔细听,跟着唱,有什么感受?播放《母亲》

2、伴乐欣赏有关母爱的诗词名句,一分钟速记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二、读诗,了解背景

1、引入: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崇敬走进的课堂,感受孟郊笔下那慈爱的母亲,齐读课题《游子吟》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三、解诗,初识爱

1、师:母恩难报,用孟郊的话说是—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那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孩子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大概读懂了多少?读诗的时候,透过静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四、品诗,深化爱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昏黄的灯下缝着,补着,她摘下头上的簪子拨了拨灯芯,灯光明亮了些,孟郊抬起头来早已泪流满面,透过婆娑的泪眼,母亲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身影又浮现在面前……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2、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自己在扪心自问,在反问自己像小草一样的心意能报答母亲阳光般的深恩吗?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五、写诗,升华爱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2、母亲不分春夏秋冬,不管何时何地,也不论你成功失败,始终陪伴你,母爱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行动来爱母亲呢?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第五篇:《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古诗介绍

《游子吟

》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分享了《游子吟》的古诗

给大家欣赏!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5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

:“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5 / 5 / 5 / 5

下载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游子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游子吟》教案

    《游子吟》 执教:重庆市 彭水县第一小学 王娇娥 教材:(选自西师版二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游子吟古诗[大全5篇]

    游子吟古诗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

    游子吟古诗朗诵稿

    游子吟这首诗主要写一位无私的母亲对儿子的爱。慈母的手在穿针引线,为将出门的儿子缝补身上的衣服。临行时她又缝了缝,密密麻麻,结结实实,只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在外乡没有人为他......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课堂实录参考: 师:同学们,李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生:爱. 师:哟,这么异口同声,那么你的妈妈爱你吗?生:我的妈妈很爱我. 生:我的妈妈也很爱我. 师:是啊,在我们的......

    《游子吟》 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长沟中心小学 李海洋 2017年4月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一)》是北京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诗文,这一课安排了《游子吟》和《浪淘沙》这两首古诗。《游子吟......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感受母爱 课题: 《游子吟》——感受母爱课程简介: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更堪为其中三绝,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我......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丹 教材背景及分析: 歌曲《游子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抒发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情感。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