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5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谜语,边读边想,学会猜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会猜谜。
教学难点:
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法
教具安排: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刚才老师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2、这是一个字谜,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字谜,想猜一猜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五,走入字谜的大世界吧!㈡、学第一个谜语
出示第一个谜语:
1、读谜面:
⑴、请同学们轻声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认识它。⑵、谁会读这条谜语了?教同学们读一读。
2、理解意思: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表演一下。⑴、需要几个人表演?为什么?应该怎样站?
⑵、“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该怎样表现?
3、猜谜底:
⑴、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⑵、我们来看看谁猜得对呢?(出示谜底)⑶、哪些同学猜错了,说说你猜错的原因。
⑷、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4、你在读字谜时认识了哪几个字?教大家读一读。
5、总结猜谜方法:第二个谜语就要来了,让我们想想怎样把谜语猜出来吧。(出
示:动脑筋,猜谜语,谜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师领读。)
㈢、学第二个谜语
1、出示第二个谜语,自读。小老师教读。
2、逐句读读猜猜。
⑴、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⑵、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吗?“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⑶、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⑷、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
4、再来读读这个成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6、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㈣、学第三个谜语
有信心猜出第三个谜语吗?
1、出示经过老师改编的第三个谜语:有“言”互相尊重,有“心”令人感动,有“日”万里无云,有“水”纯净透明。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尊重”、“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⑴、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出示谜底。
5、改动谜语,与书上一致。读一读。有什么发现?喜欢哪种说法?领读这则谜语。
6、在这则谜语里学了哪些生字?小老师教读。㈤、巩固拼音,连连看
㈥,猜谜游戏。老师用生字编了些字谜,谁能猜出来 日下一横长,里字下里藏。”“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 七,教学效果测评
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谜语,回家就考考爸爸妈妈。好不好?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第二课时
㈠、复习:朗读谜语,回顾收获
1、谁还记得上节课猜的谜语?分别出示“众”、“秋”、“青”三字,能说哪个就说哪个。
2、怎么猜谜语的?还记得猜谜儿歌吗?
3、在猜谜中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㈡认读生字词语
1、把我们认识的生字请到黑板上来吧。出示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2、小组合作识字。
3、检查。
⑴、猜字游戏。
⑵、男女生扩词语比赛。⑶、用了哪些识字的好方法? ㈢、做猜谜会的准备
1、猜谜语真有趣,还想猜吗?搞一次猜谜活动怎样?
2、谁去准备谜语?到哪儿去搜集谜语吗?
3、哪些同学能自编谜语?
4、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 ㈣、写字
1、要写哪几个字?读一读。
2、小组合作:讨论记住字形的好办法;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这些字是什么结构?怎样写才好看?哪些字特别难写?怎样写好它们?
4、希望老师教你写什么字?示范。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学生。㈤、总结
这节课你高兴吗?为什么? ㈥、教学效果测评
1、读拼音,想想词语的意思,再写下来。
2、读谜语,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猜出这个谜语后,看看自己又认识了什么字。㈦、拓展性学习
1、投影出示谜语卡(或写在小黑板上),老师读,猜猜看,谜底是什么?
2、猜谜语,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自悟方法:抓住特点。
3、可以把什么编进谜语里呢?观察教室里的东西,想想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试着编谜语。大家评一评,编得怎么样。
4、自编谜语,考一考同学。
5、猜谜中你又认识新字了吗?有意思吗?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语、数、算、格、练、盒”等12个字,会写“包、文、本、尺、笔、刀”6个字,掌握笔顺。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读书本文具名称,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认读身边的字。
3、情感目标:提高识字、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语、数、算、格、练、盒”等12个字,会写“包、文、本、尺、笔、刀”6个生字,掌握笔顺。
教学难点:通过认读书本文具名称,把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认读身边的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新课开始,教师应该用生熟知的一些书本文具,说说它们的名称,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让学生充分认读本课的12个词语(文具书本的名称),可看拼音读,拼音汉字对照读,看汉字自渎,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三、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语、数、算、格、练、盒”6个字,并试着组词。
四、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研究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再观察写这6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五、指导书写。
包:上下互相包围,5画,注意“已”写得要饱满些。
文:独体字,4画,第三笔撇要写得有弯度,捺写得舒展。
本:独体字,5画,最后一笔横写得稍往下,不和撇、捺相接。
尺:独体字,4画,第三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捺写得要稳,稍长些。
笔:上下结构,竹字头,上下两部分写得都要扁一些,注意“毛”的第一笔是平撇。
刀:独体字,2画,注意撇的起笔位置。
1、看拼音自渎,再看拼音汉字对照自渎,最后只看汉字读,要读熟练。
图文对照自渎,感悟理解课文。这一步可以按自然段读,读一段或几段课文,看看哪幅图画的是
2、这部分课文内容。
边读边提问边自我解答。这一步可以分组进行,一名同学读一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提什么问题,如果读课文的同学解决不了,由
小组研究讨论解决,或提到全班共同讨论。分组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巡视了解情况,发现学生
3、提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肯定表扬。
朗读比赛活动。这一步也可以分小组进行。
4、分段朗读,使每人都有参赛的机会。
讲故事,再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首先让学生讲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讲完后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我很喜欢小花猫;我懂得了只有
做事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要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利用导学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如:皮包、包装、本人、根本、尺寸、尺子、毛笔、笔直、刀子、菜刀……
七、进行知识拓展,认识书包里的书本、文具上的字。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韩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翠”。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指名说说)
2、(出示场景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3、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快点打开书找到识字五吧。(带拼音的韵文)
二、整体感知,看图识字学词
1、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2、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些字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评价。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过渡语: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了。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指名说说
(1)引导学生看多媒体(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下雪,西北风席卷大地的情景,通过音响加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冬天特有的气候特征。)(2)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说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4)是啊,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鹅毛大雪下起来了,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让人感到特别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谁能读好它?(读出寒冷)
(5)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句话吗?(6)谁能把这三个词语读好?(读出韵味)
2、在冰天雪地里,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吗?指名说说为什么?(1)你能读出它不怕冷的感觉吗?谁还想试试(2)请学生评价
(3)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出示岁寒三友的课件)你想怎么夸夸他们?指名说说,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吗?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你想读出什么)
(4)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
(5)在寒冷的冬天,还有哪些植物不怕冷。指名说说(诗句)
3.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了,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好吗?
4、大家都知道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及词语)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1)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啊?
(2)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3)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4)女生读,齐读。
5、啊!同学们跳的真棒,看一看书,小朋友在雪地里还能干什么呀?(1)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2)在这三种运动中你最喜欢哪种运动?指名读好这三个词。
(3)在寒冷的冬天,你还喜欢做哪些运动呢?指名说说(看来你很喜欢冬天呀,你可真勇敢啊!)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齐读
7、小结:奥,原来冬天也是这样的生机勃勃,苏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他们了,给点掌声鼓励鼓励苏老师好吗?
8.你们想试一试吗?肯定比老师读的还要好。全班有感情的朗读 9.大家读了整篇识字以后,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四.同学们写的真好看。剩下的几个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好吗?在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中,挑你最喜欢的一行或几行试着背一背好吗?(齐背)板书设计
识字5 有的……有的……有的…… 教学反思
第四篇: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学设计
朱丽红
教材分析:
《识字5》是词串识字,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认识1个偏旁。
2、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1)封面;2)北风呼啸的声音;3)北风;4)一些雪景的图片;5)大雪;6)寒流;7)寒流 大雪 北风;7)滑雪 溜冰 跳绳;8)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8)蜡梅 翠竹 苍松 ;9)蜡梅图;10)翠竹图;11)苍松图;12)古诗《青松》;13)蜡梅、翠竹、苍松的组合图片,下面写有“岁寒三友”的字;14)蟒蛇 蚂蚁 刺猬;15)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16)整篇韵文;
学生:预习词串,正确的朗读词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学习第一行词串)
1、师述: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冬天有关的韵文——识字五。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指名说,相机口述:“寒风呼啸,北风来了。”(出示“北风”)指名读。
北风向我们迎面扑来,嗖嗖的,冷得让人受不了,齐读。
2、师述:北风呼呼地刮着,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一些大雪图片,指名说)。随机出示词语“大雪”。指人读。
下雪啦!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多美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指人读。
3、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你感觉怎样?指人说。
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寒流”),读准字音。
4、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真冷啊!你能读好这行词串吗?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二、激发兴趣,认识雪地活动(学习第四行词串)
1、鹅毛大雪下个不停,不一会儿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推开门一看,哇!一片雪的世界。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指名说)
2、相机出示“滑雪,溜冰,跳绳”。分组读。
3、(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瞧,他们也在雪地里玩,请你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下雪了,小朋友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4、师口述;大家笑着,喊着,多快乐呀!读出这种开心和快乐。齐读。
三、了解植物,引起情感共鸣(学习第二行词串)
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尽情的玩着,他们真是不怕寒冷的孩子!还有一些植物和他们一样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呢?
1、出示词语“蜡梅,翠竹,苍松”。指名读。
2、(多媒体出示蜡梅图)我们首先来看看“蜡梅”。(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腊梅?指人说。
师(随机口述):对!这种花的花瓣是黄色的,而且摸上去滑滑的,有点像“蜂蜡”,所以蜡梅的蜡是虫子旁。(强调)齐读。(2)、生:不怕冷的腊梅。
师:是啊,迎着风雪它依然怒放。齐读。
3、(多媒体出示翠竹图)这是什么?
生:翠竹。师随机出师“翠竹”。指人读。(1)谁来说说它的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对了,这个“翠”,就是绿色的意思,翠竹就是(绿色)的竹子。
(2)冬天,翠竹身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但它依旧青翠挺拔、充满生机,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它不怕寒冷。指导读。
4、出示:“苍松”图。(1)读准词音。
(2)看到苍松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出古诗《青松》。
5、师述:冬天,许多花儿都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也落光了,可是,腊梅、翠竹、苍松却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得更直了。这时,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呢?(指名说,坚强,勇敢)
6、正是因为它们不怕寒冷,坚强勇敢,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岁寒三友”,相信大家都很佩服它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次读出他们的名字(齐读)。
四、了解动物,延伸课外知识(学习第三行词串)
这些植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不怕寒冷,可是有些动物早就不见了踪影,它们又是谁呢?(指名说)
1、出示词语“蟒蛇、蚂蚁、刺猬”指名读,正音。
2、大家看,它们都在干什么呢?(蟒蛇,刺猬冬眠了,小蚂蚁也冬藏了)
3、指导朗读。
既然它们都躲到洞里过冬了,可不能吵醒它们,你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4、课外延伸
还有哪些动物冬天冬眠呢?指人说,(相机出示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
5、找朋友
(1)把词串分类。请你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
五、整体感知,朗读整篇韵文
师口述: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不一会儿,雪停了,小朋友推开门一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他们有的在河面上溜冰,有的在岸边跳绳,还有的在山坡上滑雪,多开心呀!蜡梅、翠竹、苍松也不怕寒冷,站得笔直笔直的,可是蟒蛇、蚂蚁、刺猬却早就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们躲进洞里去了呢!你能读好这篇韵文吗?
自读、指读、齐读
六、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学习2个生字)
1,韵文会读了,韵文中的生字你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指读。2,指导“翠、刺、蜡”
3、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指名说。
4、生书空,师范写。
5、生在纸上描红。
六、作业
结合词串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通顺的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 字 五 教 学 设
计
学校:文化绿城小学
姓名:朱丽红
第五篇: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与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有识记汉字的愿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筷子、展示实物用的绳。教学过程:
一、借助古字,学习谚语。
(一)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1.老师跟大家玩一个猜字游戏,有信心吗?这是一个甲骨文,谁来猜猜它是什么字?我们看它的演变。
2.我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甲骨文,你还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甲骨文中的多字就是这么写的。我们汉字的历史渊远流长,每个字都是一幅画,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多字的道理就藏在识字5中。(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初读课文,纠正字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读一读这五句谚语,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老师提醒大家还可以在难读的字下面画上圈,再多读几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五句谚语。
生字宝宝跳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快来热情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刚才在读书的时候,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比较难,想领大家读一读?
2.读准句子。
小朋友们能将字音读准了,有信心将句子也读准确吗?
同桌互相读一读,注意要将句子读准确。开小火车读句子。
二、识记汉字,理解涵义。
(一)图意结合,理解识字。
前面老师说 “多”字就藏在这几句谚语里,你找到了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大屏幕出示图、句)
计谋是什么意思?计谋就是点子、办法。我们班有54位同学,大家你一个办法,我一个办法,我们就会有54个办法,这就是人多——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二)图物结合,拓展识字。
你还在哪句谚语中发现了“多”?(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请看图,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再看,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1.(指挑字)这是一个多音字,一种读?组词。另一种读?组词。在这里你觉得它应该读?跟读。
挑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用换偏旁的方法我们还能认识许多新朋友呢。(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记挑字。)
2.读“绳”字。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绳?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绳字的?无论多么粗的绳,它能挑起千斤的重担,都是由这样一根一根的线搓成的(实物),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3.谁敢挑战这最难读的句子?同学读句子。(三)体验实践,探究字理。
1.其余几句谚语中“多”字藏的比较深,你能找到吗?(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真是这样吗?我们做个实验!(生折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2)男女合作读句子。
(3)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2.你有好办法记住折字吗?(出示“斤”和“折”的演变过程)“斤”字在古文中是这样演变的,就像斧头在砍东西。古时候“斤”就是砍木头的意思,后来才变成重量单位。
看“折”的演变,你觉得折字像什么?折字古代就表示树木被砍断。组词记。
(四)对比识字,理解字意。
1.这句话虽然没有“多”字,但却藏了一个“多”。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你从哪看出”多”呢?这个“满”字很复杂。谁来想个办法记住它?师出字谜帮助记。
“一花独放”也是多吗?哪个字看出它不是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组词记。
3.谁来单独读读这句话?再一齐读。
(五)实例结合,理解谚语。
那“人心齐,泰山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瞧,我们塔小的老师和同学们人多心齐,一起努力夺得合唱比赛的第一名,这正是——人心齐,泰山移。
其实,识字五中的每一条谚语中都含着一个“多”字,每一条谚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多团结力量大。
(六)齐读谚语,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一齐再来拍手齐读这五条谚语。同学们读的热情可真高,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合作读,行吗?(师生合作背读)
三、认字写字,智慧延伸。
(一)拓展运用,巩固认字。1.检验巩固,运用生字。瞧,淘气的生字宝宝排着队来考大家了?它要和记住它的同学做朋友。(课件出示生字)
开双轨火车,挑兵点将,检验生字的学习效果。
提高难度,谁敢单独站起来,组词记住这些字?开火车组词读。同桌互相读,你可以选择只读字,也可以组着词读,有能力的同学尽量组个不一样的词甚至多组几个词记住它!
师了解生生字掌握情况。2.生活拓展,巩固识字。现在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这些字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它?先和你同桌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生活就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大课堂,你能读好它们吗?(师出示生活中的字)
(二)观察写字,编儿歌巩固识字。
1.生字宝宝跑进了我们的田字格,你觉得要想写漂亮哪个字最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笔画占位及笔画偏旁间的关系,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老师准备了一首小儿歌想帮助大家写好字。齐读含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师范写,生书空。请大家在书上先描红,再在后面写一个。(提醒坐姿:头正身直足安,一尺一拳一寸。)
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自己写的字,看你的字有什么不足吗? 请大家再写第二个,注意改进刚才的不足。
归纳写字方法。这就叫做: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
2.还有哪个字你觉得很难写呢?生提出难写的字。
师范写,生书空。按我们刚说的方法再写一个。写完后,看看同桌的,夸夸他最棒的字。
(三)分类作业,延伸智慧。
学无止境,其实生活中的谚语还有很多,你觉得哪些方法能搜集到更多的谚语呢?课后,请大家用这些办法去搜集谚语,抄写到积累本上!看谁搜集的谚语最多。当然,你如果喜欢认字,还可以从生活中搜集你认识的新字朋友,将它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