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上 识字五 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根据汉语拼音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及愿望。
3、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谚语。教学难点:
理解言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
一、游戏导入,初读谚语
师:我们先做个小游戏,都准备好了吗?我请最会听课的小朋友来玩游戏。(拿出来一根筷子)老师手里是一根一次性筷子,我请一名女孩子来试一试能不能把这根筷子折断。(指名请一位女生上台演示)
预设:一根女孩子就能很轻松地把一根筷子折断。师:(再拿出一把筷子五双左右)刚才的一根筷子班里力气小的女孩子都轻易折断了,现在要挑战一下我们班里自认为力气最大的小朋友来尝试折一下现在我手里的筷子。
预设:很用力但是还是很难折断。
师:大家对刚才的游戏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预设: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就是力气很小的人都能折断,但是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了,连力气很大的男生都折不断。
师:大家说地都很有道理,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83页,自由朗读课文,听清要求:找找哪句话和我们刚才的游戏说的道理是一样的?课文里有许多新朋友大家不认识的可以请教文章下面的“仙桃小精灵”。一定要把字音读对读准。
预设:基本能把文章都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能够找出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叫谚语。这单元主要让大家知道,我们都要有团结合作的意识,对人要有好相处。
二、生字学习,指导写字
师: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好多新朋友等着认识我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请大家字看看小黑板上的生字宝宝,自己先和他们打个招呼,我一会儿请两位小老师来领读。
预设:学生在预习较为充分的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师:分别请两位小朋友领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哪位小朋友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些字?
预设: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绳是后鼻音。焰、斤是前鼻音。(开火车来分类读一读这些字,及时巩固。)师:这些生字都有点难的,谁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记住哪个字? 预设:“柴”和木头有关,所以是木字底加上一个从此的此,此处有木就是柴。“折”像一个人用手拿着一把刀把一棵树从中间切断。等等。请四到五人来讲。
师:刚才大家的办法都很好,我们来看看是不是通过这些介绍能够记得更好了,开火车来读这些字。然后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给摘去,再请两组小朋友开火车读,最后齐读。
预设:学生在词组里读是比较好的。字音基本读好了。
师:大家在词组里都会读这些生字宝宝了,现在老师把他们单独请出来,我们来把他们分分类,看看怎么分认识和记住他们会更快。(请四个小朋友帮忙贴卡片。)预设:(请三个学生来分)按字的结构分:左右结构(移、谋、焰、折、搓、绳、独)上下结构(柴)独体(易和斤)
按读音(柴、折、绳是翘舌音,搓是平舌音,绳是后鼻音。焰、斤是前鼻音。)师:大家分得都很有道理,现在大家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好朋友,给他们再组个词。(开火车组词,最后再齐读生字词。)师:(时间指导写生字:偏旁、组词、剩余笔画、起笔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偏旁要写的窄一些,起笔在左半格靠近竖中线的地方。易字的下面勿在日第一笔结束的位置。斤要写好第一笔,第一笔要平短。
三、再读谚语,理解含义
1、师:同学们已经把这些谚语中的新朋友认识了,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看看又没有不会读的地方。一会儿请一个读的棒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来领读。预设: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体会合作学习。师:领读之后,老师领读(把合作的重要性读出来)。最后齐读。通过预习和朗读,你理解了哪句谚语,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见解。
2、师:通过预习和朗读,你理解了哪句谚语,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见解。预设:1.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众人的心都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连泰山都能移动。告诉我们团结一心,力量就会很大。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出示课件柴火燃烧的照片)意思是人多了,你想一个办法,我想一个办法,办法就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多了,柴多了火就大了。关键是:“计谋”是办法的意思。3.第三组不讲了,在游戏中已经体验了。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展示树林低于沙尘暴和台风,粗绳负重的课件图片)进一步体会团结力量大。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件对比一朵花和许多话的图片,让人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每一个人都贡献一点力量就更力大无穷。)
四、谚语交流,共同学习
师:师生对读谚语,体会前一句和后一句的的关系。(对比的关系,意思相反)。大家已经查过一些谚语了,请和大家来分享一下。预设:应该会有很多谚语说出来,把常用的写下来请其他小朋友也记住。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
师:最后小组比赛背诵,看谁能当堂背下来。
五、写字指导
1、仔细观察,找找相同之处。看清每部分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自己读读生字。
2、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
(1)根:这个字不要多加一点,(2)满:三点水旁,不要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下边。
(3)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3、老师范写,生书空。
4、自己试着在田字格中写写这几个字,并进行比较。
5、读拼音,写谚语。
第二篇:二上识字7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学设计
执教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课文内容见附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识字7》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根据本课拍手歌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基础,我们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拍手诵读,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比较生疏的一些重要词句进行指导;同时认真分析本课生字的特点,分类组合,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教学准备
1、动物图文卡片
2、学生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二)自主练读,整体感知拍手歌。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拍手歌,讲的就是关于保护动物的事。(板书:保护动物)
2、老师读儿歌,学生打节拍。
3、学生给自己提出读书的要求。
(1)遇到生字怎么办?
(2)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
4、学生练读。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打节拍,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读书前给自己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引出动物名称,归类识字。
1、拼音、图、文结合,玩找朋友游戏
(1)拍手歌里藏着许多小动物,(师贴拼音,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kǒng qua xióng yīnghuáng lí bǎi líng dà yàn jǐn jīlǎo hǔ xióng māo(2)图文和拼音对照,找朋友。动物们在哪儿呢?赶紧对号入座。(生上台贴图)
(3)读准字音,整体识记字形。
小老师带读难读的字音。
全班再齐读。
摘掉拼音帽子读。(开火车读)
2、归类识字
(1)小动物们不见了,你还认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锦鸡 雄鹰 黄鹂
孔雀 大雁
(2)仔细观察说发现
仔细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
认识“隹”(课件出示)
师:“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找找,哪些字带“隹”旁?(点读)
3、自主识字
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锦 鹰 鹂 孔雀 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动物入座”打招呼的游戏中认识课文中的动物名称。在欢快的游戏中进入学习,口呼、眼观,手动把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先整体识记字形,再通过找同偏旁的字进行理解识记,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四)再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词语送回课文再自由读文。师抽读,一人读一句。(老师及时正音)
2、全班打节拍齐读。
3、自主学文,质疑解疑。
(1)自己读文,读懂的地方画“!”,不懂的地方画“?”。(2)交流:能用什么办法解开问号?
(3)学生自主交流,解疑。
(4)反馈学习情况。
问号解开了吗?怎么解开的。
预设:“伙伴”“翱翔”“会写字”“丛林”“嬉戏”
7、师小结
蓝天上雄鹰翱翔,丛林里老虎奔跑,竹林里熊猫嬉戏,大小动物都有家。动物和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动物。问号变成感叹号 “!”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领会字意,帮助认记字形,“丛”结合简笔画辨认一棵树与丛林的区别,使之意识到“丛”表示:生长在一起的草木。从而拓展延伸出草丛、花丛,以字带词,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加深对字形的理解,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抓住学习汉字的关键。有利于减少因字音相同或不解字义写错字的现象。
(五)生字复现,换位识记。
1、看图读词
花团锦簇 孔雀开屏雄鹰展翅
保护动物 杂草丛生牢不可破
2、看图猜字。
(1)出示“牢”的古代写法。说说怎样猜出“牢”?
(2)生交流。(3)师小结:“牢”上面的宝盖头表示一间房子,房子里关着一头牛。在古代“牢”是指关牲口的地方,从“牢”的本意引出 “牢固” “牢记”两个词。(板书:牢记)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了换位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到新的语境当中再次复现,不仅起到了巩固生字的目的,还拓展了词汇量。“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基于两点考虑:
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所以出示“牢不可破”一词是为了再次巩固生字。
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
(六)指导写字
1、先观察,领会书写要领。
(1)第一个“牛勿”
以熊猫晶晶学写字,发现怎样正确规范地写好“物”。
(2)第二个“物”
出示晶晶重写的字“物”
生再点评。
师范写,生书空。(3)出示“牢”
生点评。
师小结后范写。
(4)出示“猫”
学生给自己提写字要求。
生交流。
老师范写。
2、学生练写。
(1)学生读帖。(先看范字,不动笔。)
(2)动笔,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3)临写。
3、书写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光要把字写正确而且要写漂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个环节创设了“熊猫学写字”的情境,让学生先对照范字点评,领会书写要领,然后给自己提写字要求,最后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整个写字教学过程是轻松愉快,层层递进。(七)游戏巩固生字。
认真听,仔细看,根据老师的意思找出卡片,大声地喊出来。
呆在妈妈身边很安全。(保)一只美丽的小鸟爱唱歌。(鹂)
做拍手动作。(拍)
屋里关着一头牛。(牢)
学鸡叫。(鸡)
窗户的户加提手旁。(护)
描红描一半,小狗跑来看。(猫)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很多生字,还懂得了保护动物是件大事,要牢牢记住。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大大的“!”,恭喜同学们满载而归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识字游戏,既是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又对几种识字方法做一个回顾,不断渗透各种识字的技巧。
(八)课外延伸
1、从和丛多像一对双胞胎呀!你们也像这样给课文里的生字找找双胞胎,看谁编得多。
2、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拍手歌。篇二:二年级上册识字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识字7》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动物。
2、认识本课生字,能准确认读。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二、预习学案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多么广阔、美丽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几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孔雀、锦鸡、雄鹰、雁群、黄鹂、百灵、老虎、熊猫)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二)检查读课文: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七,走进动物的家园,和他们做朋友吧!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将生字圈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导学案
(一)学习课文:
1、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请你默读课文,画出动物的名字。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 保护动物要牢记
大小动物都有家
人和动物是朋友
保护动物是大事
3、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拍手歌)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们愿意两个人拍手读读吗?(两人一组拍手读)
4、男女生对读
5、分组读
6、能背诵的小朋友可背诵。(指名在大家面前展示)
(二)写字:(我是小小书法家)
1、教师出示本课的八个生字
拍 护 丛 牢 保 物 鸡 猫
2、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部首,看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记住他们?
指名回答
3、指导书写
总结:
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四、课堂检测
课后练习题(形近字组词)
从()户()己()拍()鸡()丛()护()记()怕()鸣()
五、课后实践活动作业:
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六、板书设计:
识字七
保护动物要牢记 大小动物都有家
人和动物是朋友 保护动物是大事
七、教后反思
讲完课文后,才发现自己在本堂课中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2、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没有及时进行评价。低年级的学生应在表扬及鼓励中来完成课堂学习,但这一点没有做好。
针对出现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会及时调整,努力改正,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篇三:二年级识字七教学设计
2011年东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参评)设计
题 目:《识字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 :虎门镇太平小学
作者姓名 :方 嘉 玲
联系电话 :*** 日 期 :2011年3月21日
邮政编码 : 523900 《识字七》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着“环保”这一主题编写的,因此,应以本课为凭借,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
《识字七》是一首拍手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还告诉孩子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这个道理。本课的拍手歌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使学生琅琅上口。而本课因为是识字课,重点还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文特点,借助画面和语言环境识字,理解词语,同时教师要在识字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设计本课教学,首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
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采用多次浮现和玩游戏的方法,使生字能在与学生反复见面的过程中达到由生到熟的认识过程。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在识字的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护”、“牢”等10个生字。会写“丛、牢”等生字。
2、初步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认识“护”、“牢”等10个生字。难点是在诵读拍手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具准备】
相关的生字词卡片、动物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动物园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动物园参观,大家想去吗? 那我们坐火车去吧!大家准备好了吗? 2.出示视频 《动物乐园》,找学生说说刚才都看见哪些动物。(要求完整说)
【设计理念】课堂之初,学生注意力还不集中,通过直观的动物视频,引起学生注意力,有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看图随文识字
1、找词语
(1)过渡:这些动物可爱吗?今天,森林里也来了一大群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想知道就打开书本,借助书中的拼音把课文读一遍。边读边画出动物的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找学生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3)指名学生读出课文中出现动物的词语。
(4)课件出示:孔雀、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熊猫等动物名称。全班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的情境,继续引导学生有兴趣地朗读,使学生乐读、爱读,并且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的能力。同时,直观的动物图片继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动物名称的印象,寓乐于学。
2、看图识字“孔、雀、锦”。
(1)过渡:同学们,这些动物我们都认识了,并且能很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可这些动物名称的字我们还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些新字。
① 出示课件图“孔雀图”,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孔雀”。请学生个别读、齐读。板书:孔雀,并贴上图片。
②师提问学生谁认得这“孔”字,并说出识字方法。
③学生各自说出认字方法。
④师引导学生思考“孔”除了组“孔雀”这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指名回答。
(2)师出示“雀、锦”两字,方法同上。
(3)师提问学生,孔雀和锦鸡是什么关系。并拓展孔雀与锦鸡的相关资料。
(4)课件出示句子:“孔雀锦鸡是伙伴。”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设计理念】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中识字学词,有利于低年级儿童运用听读识字方法,使识字教学既轻松愉快、又省时高效。通过图片,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并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地创新识字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加深印象。简单地拓展动物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3、看图识字“鹰”。
(1)过渡:告别孔雀和锦鸡,我们来看,谁来了?
① 课件出示画面:雄鹰图。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鹰”。
师鼓励学生:这个字的笔划很多,聪明的小朋友一定能想出办法记住它,同桌商量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广+亻+隹(雀去掉小)+鸟(因为雄鹰是一种鸟,所以有个鸟字)。
②师提问“鹰”除了组“雄鹰”这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指名生回答。
板书:雄鹰。
③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雄鹰在干什么。
④师出示句子:“雄鹰翱翔在蓝天。”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⑤师小结:飞得又高又远,无边无际的蓝天是它的家,小朋友,如果你们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也能像雄鹰一样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地飞翔。好,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
(2)过渡:蓝天上不仅有雄鹰,还有会写字的大雁。大雁会写什么字呢?(一、人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雁飞的时候有时候排成“一”字,有时候排成“人”字)
师出示句子:“天空雁群会写字。” 请男同学读这个句子。
【设计理念】同法学习生字,图文对照、引导组词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字义。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上下功夫,有利增强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再通过老师巧妙的过渡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4、看图识字“丛”。
①课件出示词语:丛林、老虎
②问题创设情境:小朋友可以看出,老虎喜欢把什么地方当作自己的家?(丛林),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丛”。板书:丛林,老虎。
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识字方法。
④师:“丛”除了组“丛林”这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如,草丛。)
⑤出示句子:“丛林深处有老虎。”个别读、齐读 ⑥说话练习: 用“丛林”造句子。
【设计理念】识字教学要改变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变换角色,让学生主动识字。而适当的组词、造句,有利于学生积累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5、看图识字“鹂、灵”。
①课件出示: 歌声(百灵与黄鹂)
师创设情境:丛林里还有歌唱家哦!是谁呢?板书:黄鹂、百灵。
②课件出示“黄鹂”“百灵”图片,并拓展:介绍黄鹂与百灵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是益鸟。
③出示带拼音的字“鹂、灵”,请学生说识字方法。
如编字谜,鹂:一只美丽的鸟儿在唱歌。灵:(猜谜语的方法)火上山倒了。
④师过渡:黄鹂与百灵唱歌唱得这么好,当然会唱不休了。
出示句子 :“黄鹂百灵唱不休。”
⑤指名读句子,请女生来读。
【设计理念】学生始终置身于美丽有趣的动物王国情境之中,使识字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学生乐学、易学,效率高,孩子们不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中。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学思考、自己说话、自主地学。再结合拓展资料,从中了解益鸟,渗透保护环境意识。
6、看图识字“熊猫”。
(1)过渡:走出丛林,我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竹林,小朋友猜猜这是谁家?
①课件画面:竹林图和熊猫嬉戏图。拓展:师简单介绍熊猫相关资料,接着出示带拼音的字“嬉”。板书:熊猫。
②师找学生说说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女+喜 ; 猜谜语:女孩子喜欢玩。(2)出示句子 :“竹林熊猫在嬉戏。”指名读句子,再齐读。
第三篇: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学设计
朱丽红
教材分析:
《识字5》是词串识字,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认识1个偏旁。
2、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冬天的气候特征,懂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教学准备:
教师:1,课件:(1)封面;2)北风呼啸的声音;3)北风;4)一些雪景的图片;5)大雪;6)寒流;7)寒流 大雪 北风;7)滑雪 溜冰 跳绳;8)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8)蜡梅 翠竹 苍松 ;9)蜡梅图;10)翠竹图;11)苍松图;12)古诗《青松》;13)蜡梅、翠竹、苍松的组合图片,下面写有“岁寒三友”的字;14)蟒蛇 蚂蚁 刺猬;15)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16)整篇韵文;
学生:预习词串,正确的朗读词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气候特点(学习第一行词串)
1、师述: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冬天有关的韵文——识字五。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多媒体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指名说,相机口述:“寒风呼啸,北风来了。”(出示“北风”)指名读。
北风向我们迎面扑来,嗖嗖的,冷得让人受不了,齐读。
2、师述:北风呼呼地刮着,这时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一些大雪图片,指名说)。随机出示词语“大雪”。指人读。
下雪啦!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给大地妈妈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礼服,多美啊!谁再来读读这个词,指人读。
3、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你感觉怎样?指人说。
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寒流”),读准字音。
4、指导朗读这一行词串。
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真冷啊!你能读好这行词串吗?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二、激发兴趣,认识雪地活动(学习第四行词串)
1、鹅毛大雪下个不停,不一会儿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推开门一看,哇!一片雪的世界。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指名说)
2、相机出示“滑雪,溜冰,跳绳”。分组读。
3、(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雪地里活动的场面),瞧,他们也在雪地里玩,请你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下雪了,小朋友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4、师口述;大家笑着,喊着,多快乐呀!读出这种开心和快乐。齐读。
三、了解植物,引起情感共鸣(学习第二行词串)
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尽情的玩着,他们真是不怕寒冷的孩子!还有一些植物和他们一样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呢?
1、出示词语“蜡梅,翠竹,苍松”。指名读。
2、(多媒体出示蜡梅图)我们首先来看看“蜡梅”。(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腊梅?指人说。
师(随机口述):对!这种花的花瓣是黄色的,而且摸上去滑滑的,有点像“蜂蜡”,所以蜡梅的蜡是虫子旁。(强调)齐读。(2)、生:不怕冷的腊梅。
师:是啊,迎着风雪它依然怒放。齐读。
3、(多媒体出示翠竹图)这是什么?
生:翠竹。师随机出师“翠竹”。指人读。(1)谁来说说它的颜色? 生:是绿色的。
师:对了,这个“翠”,就是绿色的意思,翠竹就是(绿色)的竹子。
(2)冬天,翠竹身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积雪,但它依旧青翠挺拔、充满生机,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它不怕寒冷。指导读。
4、出示:“苍松”图。(1)读准词音。
(2)看到苍松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出古诗《青松》。
5、师述:冬天,许多花儿都凋谢了,许多树的叶子也落光了,可是,腊梅、翠竹、苍松却迎着寒冷的北风站得更直了。这时,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呢?(指名说,坚强,勇敢)
6、正是因为它们不怕寒冷,坚强勇敢,所以人们称它们为“岁寒三友”,相信大家都很佩服它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次读出他们的名字(齐读)。
四、了解动物,延伸课外知识(学习第三行词串)
这些植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不怕寒冷,可是有些动物早就不见了踪影,它们又是谁呢?(指名说)
1、出示词语“蟒蛇、蚂蚁、刺猬”指名读,正音。
2、大家看,它们都在干什么呢?(蟒蛇,刺猬冬眠了,小蚂蚁也冬藏了)
3、指导朗读。
既然它们都躲到洞里过冬了,可不能吵醒它们,你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4、课外延伸
还有哪些动物冬天冬眠呢?指人说,(相机出示一些动物过冬的图片)
5、找朋友
(1)把词串分类。请你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
五、整体感知,朗读整篇韵文
师口述:寒流袭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不一会儿,雪停了,小朋友推开门一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他们有的在河面上溜冰,有的在岸边跳绳,还有的在山坡上滑雪,多开心呀!蜡梅、翠竹、苍松也不怕寒冷,站得笔直笔直的,可是蟒蛇、蚂蚁、刺猬却早就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们躲进洞里去了呢!你能读好这篇韵文吗?
自读、指读、齐读
六、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学习2个生字)
1,韵文会读了,韵文中的生字你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指读。2,指导“翠、刺、蜡”
3、请你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指名说。
4、生书空,师范写。
5、生在纸上描红。
六、作业
结合词串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通顺的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识 字 五 教 学 设
计
学校:文化绿城小学
姓名:朱丽红
第四篇: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与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有识记汉字的愿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筷子、展示实物用的绳。教学过程:
一、借助古字,学习谚语。
(一)引出“多”字,揭示课题。
1.老师跟大家玩一个猜字游戏,有信心吗?这是一个甲骨文,谁来猜猜它是什么字?我们看它的演变。
2.我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甲骨文,你还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甲骨文中的多字就是这么写的。我们汉字的历史渊远流长,每个字都是一幅画,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多字的道理就藏在识字5中。(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初读课文,纠正字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读一读这五句谚语,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老师提醒大家还可以在难读的字下面画上圈,再多读几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五句谚语。
生字宝宝跳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快来热情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刚才在读书的时候,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比较难,想领大家读一读?
2.读准句子。
小朋友们能将字音读准了,有信心将句子也读准确吗?
同桌互相读一读,注意要将句子读准确。开小火车读句子。
二、识记汉字,理解涵义。
(一)图意结合,理解识字。
前面老师说 “多”字就藏在这几句谚语里,你找到了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大屏幕出示图、句)
计谋是什么意思?计谋就是点子、办法。我们班有54位同学,大家你一个办法,我一个办法,我们就会有54个办法,这就是人多——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二)图物结合,拓展识字。
你还在哪句谚语中发现了“多”?(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请看图,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再看,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1.(指挑字)这是一个多音字,一种读?组词。另一种读?组词。在这里你觉得它应该读?跟读。
挑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用换偏旁的方法我们还能认识许多新朋友呢。(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记挑字。)
2.读“绳”字。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绳?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绳字的?无论多么粗的绳,它能挑起千斤的重担,都是由这样一根一根的线搓成的(实物),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3.谁敢挑战这最难读的句子?同学读句子。(三)体验实践,探究字理。
1.其余几句谚语中“多”字藏的比较深,你能找到吗?(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真是这样吗?我们做个实验!(生折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2)男女合作读句子。
(3)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2.你有好办法记住折字吗?(出示“斤”和“折”的演变过程)“斤”字在古文中是这样演变的,就像斧头在砍东西。古时候“斤”就是砍木头的意思,后来才变成重量单位。
看“折”的演变,你觉得折字像什么?折字古代就表示树木被砍断。组词记。
(四)对比识字,理解字意。
1.这句话虽然没有“多”字,但却藏了一个“多”。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句子吗?
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你从哪看出”多”呢?这个“满”字很复杂。谁来想个办法记住它?师出字谜帮助记。
“一花独放”也是多吗?哪个字看出它不是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组词记。
3.谁来单独读读这句话?再一齐读。
(五)实例结合,理解谚语。
那“人心齐,泰山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瞧,我们塔小的老师和同学们人多心齐,一起努力夺得合唱比赛的第一名,这正是——人心齐,泰山移。
其实,识字五中的每一条谚语中都含着一个“多”字,每一条谚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多团结力量大。
(六)齐读谚语,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一齐再来拍手齐读这五条谚语。同学们读的热情可真高,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合作读,行吗?(师生合作背读)
三、认字写字,智慧延伸。
(一)拓展运用,巩固认字。1.检验巩固,运用生字。瞧,淘气的生字宝宝排着队来考大家了?它要和记住它的同学做朋友。(课件出示生字)
开双轨火车,挑兵点将,检验生字的学习效果。
提高难度,谁敢单独站起来,组词记住这些字?开火车组词读。同桌互相读,你可以选择只读字,也可以组着词读,有能力的同学尽量组个不一样的词甚至多组几个词记住它!
师了解生生字掌握情况。2.生活拓展,巩固识字。现在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这些字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它?先和你同桌交流交流。全班交流。
生活就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大课堂,你能读好它们吗?(师出示生活中的字)
(二)观察写字,编儿歌巩固识字。
1.生字宝宝跑进了我们的田字格,你觉得要想写漂亮哪个字最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笔画占位及笔画偏旁间的关系,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老师准备了一首小儿歌想帮助大家写好字。齐读含有本课生字的儿歌。
师范写,生书空。请大家在书上先描红,再在后面写一个。(提醒坐姿:头正身直足安,一尺一拳一寸。)
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自己写的字,看你的字有什么不足吗? 请大家再写第二个,注意改进刚才的不足。
归纳写字方法。这就叫做: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更比一个好。
2.还有哪个字你觉得很难写呢?生提出难写的字。
师范写,生书空。按我们刚说的方法再写一个。写完后,看看同桌的,夸夸他最棒的字。
(三)分类作业,延伸智慧。
学无止境,其实生活中的谚语还有很多,你觉得哪些方法能搜集到更多的谚语呢?课后,请大家用这些办法去搜集谚语,抄写到积累本上!看谁搜集的谚语最多。当然,你如果喜欢认字,还可以从生活中搜集你认识的新字朋友,将它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
第五篇:二上语文识字5教学设计
识字5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教学重点、难点:启发引导,自主学习。理解谚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做实验折筷子:咱们班谁的力气比较大?(折一根筷子。)谁认为自己的的力气是最大的?(折一把筷子)
2、做了这个实验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3、学生讨论得出“团结”的力量很大。并完成学习卡片:团结起来 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
4、看书83页上面黄框框里面的话,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出课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几句团结合作的谚语好吗?(创设情境:谚语王国大闯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长说一下早上检查读课文的预习情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领读。
4、你喜欢哪句谚语。
5、人心齐,泰山移,咱们合作一起把这些谚语读一读好吗?(一个小组读一句。)
三、检查认识的生字。
1、一个小朋友学习好不算好,大家学习好那才叫真捧呢!大家一起合作学习我会认里的生字好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读一读。
2、小组汇报。
3、找学生领读。组词说话。
4、说一说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5、完成练习册28页2题。
四、理解感悟,读读说说
1.自读谚语,理解谚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按顺序出示五则谚语,学生齐读。
(1)孩子们,这几条谚语都说到一个“多”字。你们发现了吗?哪句谚语出现“多”字(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大屏幕出示图片)大家看,柴多,火焰就燃烧得更旺,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还有哪条谚语说到了多?(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再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就成了茂密的森林,这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继续看,(大屏幕出示图片)将线搓成绳子,就能够挑很重的东西,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请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搓一搓。4.体验实践,理解感悟。
(1)小朋友们真会发现,第二条、第四条谚语说到 “多”。其余三条谚语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吗?
(2)幻灯出示“人心齐,泰山移。” 师边出示幻灯,边讲解,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你的小板凳,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不能)如果我们同心协力,不要说一块大石头,哪怕是一座泰山,都能移动。这就是──人心齐,泰山移
(3)幻灯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你们试一试把一根筷子折断它,是不是很容易?现在老师手上有一把筷子,谁来试一试?容易折断吗?这就是──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哪个词语表示筷子“多”?(一把)。
(4)出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哪个词语说明“花”多?可以用“独”组词吗?
5.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五、写字指导。(1)仔细观察
同偏旁、同部件:折-挑线-绳斤-折 形相近:挑-桃根-跟钱-线(2)写正确。“挑”字的笔顺:扌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线”字不要少一点。(3)写美观。把“斤”字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斤:第一撇要平,第二撇要“竖”,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重点指导“绞丝”的书写(线、绳):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撇,一定不能弯,要写直;折,要写成“提”;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不要给学生讲平行的概念,可以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
六、全课总结、布置前置作业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会背的站起来背。
3、这些谚语让我们看出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告诉我们平时,当他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与朋友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做一位健康的新世纪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