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0: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校园艺术节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课题:独特的装扮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校园艺术节》单元中的第三个教学主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精美

独特的面具装扮自己,并参与校园艺术节的表演与展示活动,从而在体验面具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发展、种类等相关知识,感受面具展示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把握“教”与“学”的发展规律,共设置了三个教学活动,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并对每个活动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活动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种类等知识,感受面具展示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技巧与方法,选用恰当的材料,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课题引入,观察了解,探究分析,设计制作,展评表演,拓展小结。

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设计制作完成面具并参与表演。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学生体验自主或合作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以及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2、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手工面具教具、面具图片、制作工具材料、ppt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面具相关图片、实物、文字介绍等资料,准备各类手工工具与材料。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揭题,通过讲述南北朝北齐时期兰陵王面具的故事导入课题。师:威慑敌人——兰陵挖面具

根据《北齐书》记载,在南北朝的北齐时期,有一位被封为兰陵王的勇将,名叫高长恭。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但作为一名武艺高强的将领,却天生一副俊相,这在当时两军阵前,与敌兵交战显得有些不利。高长恭面容秀美,敌方认为他柔弱可欺,争相上前跟他交手。兰陵王对这一点大伤脑筋,总想找一种让敌人一眼看上去就胆战心惊的威慑方法,来弥补自己天生相貌的“弱点”。后来,兰陵王终于找到了用面具遮住面孔的方法,就是在木制的面具上雕出可怕的神态,涂抹上阴狠吓人的色彩,让敌人看了以后就产生可怕的心理。此后他每次打仗,都要戴上面具遮住自己帅气的脸,加之他在交战中勇猛无敌于是,几乎战无不胜。看来兰陵王面具不仅是一种信仰,同时也是力量的象征。后来,北齐人出于对兰陵王机智与勇猛的敬慕,创编了一种焦作《兰陵王入阵曲》的面具舞蹈,一直延续至今。人们用最美好的舞蹈、音乐和戏曲来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师:听了刚刚的故事,我们知道,原来在古代,面具的产生是对了战争。那么在现在,我们很多东西都与面具有关。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川剧表演《变脸》。

(二)观察与了解

1、欣赏面具戏剧、文娱表演视频或图片。

2、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这些面具,你有什么感受?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面具表演或是在什么场合见过,或是你使用过的面具?这些面具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特定形象面具、剧情要求面具、娱乐活动面具。

3、面具知识简介(起源、演变等)

教师: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最早的面具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里。实物展示:傩面具(凶悍)。

提问:你看到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 教师小结:是为了驱鬼逐逸的目的。

4、欣赏一组我国民族面具(藏戏、贵州傩堂戏、江西跳傩、甘肃社火、广西师公戏面具等)(边欣赏教师边坐简要介绍)

(1)藏戏:是在藏族的民间歌舞、说唱、杂技以及藏传佛教祭祀礼仪等形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载歌载舞类似歌舞剧的广场艺术表演形式。面具多为纸胎或布质,很少使用木材雕刻。制作精致,造型独特。面具轮廓造型和眼睛、鼻子、嘴等有吉祥图案构成。脸上嵌贝壳、玛瑙、绿松石,面具额头中是太阳、月亮,两耳有流苏。

(2)傩堂戏: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祖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比较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至今仍然活跃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

(3)跳傩:又称鬼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俗舞蹈。(4)甘肃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艺术,因此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各地社火内容形式各有千秋。永登社火一般有龙、头场、小场(腊花)、铁芯子、狮子、熊、高跷、旱船、太平鼓组成。夜社火中还有滚灯。

(5)广西师公戏:壮族戏剧的一种,又称壮师戏。流传于广西贵港市北部和来宾、武宣、合山、忻城、象州、金秀等县(市)。在师公(巫师)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原是由师公在法事活动中戴上各种神灵面具(又称戏面)跳娱神舞仪,唱酬神故事;清同治年间,发展成为分角色演唱民间故事,称为师公戏。师公既是做法事的巫师,又是演师公戏的艺人,均系男性,女角由男子反串。早期各地的师公教馆和师公班逐渐变成传授师公戏的活动场所和组织。至1948年,师公戏班已发展到150多个。1950年后,师公戏班脱离巫师法事活动,由爱好文艺的男女青年组成的业余师公戏剧团达280个。师公戏的剧目较丰富,其中大多是壮族民间故事和歌颂壮族民间英雄的题材,亦有一部分是地方化了的汉族故事,或自小说和其他剧种改编、移植的。演唱形式原为一唱到底,以蜂鼓、锣、钹伴奏,后间加道白,并采用管弦乐器伴奏。经过整理提高,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三)深入教学,了解国外的面具艺术:

1、先欣赏一段“假面舞”表演。

2、欧洲面具:欧洲民间面具常用于民间节日和祭祀。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中世纪。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传统的狂欢活动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威尼斯狂欢节最大特点是它的面具,其次是它华丽服饰,这一传统追述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他们互相尊敬地打着招呼,在面具的后面,社会差异暂时被消除。

3、非洲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多样性。木头、植物、陶土、金属、皮毛、贝壳、玉石等材料综合运用制作而成。洗练的手法和荒诞的造型结构传达某种神秘的信息。

4、现代面具:

欣赏分析:展示利用挂历纸、色卡纸等材料,采用对称造型,利用对比色、同类色、欢快,恐怖等形势制作的不同类型的面具教具,引导学生分析面具的色彩、造型、材料,可以找学生近前观看、触摸的形式认识总结。

(四)严实制作过程与步骤(1)认知活动

面具:面具是人们在特定的表演活动或者仪式中,为了表演需要,把面孔遮起来,塑造人的特定形象的用具;

①、面具造型设计有什么特点?(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②、如何运用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③、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板书:色彩: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等 造型:对称、夸张

材料:多种材料结合与废旧材料利用(2)技能学习制作步骤

1、这三个面具都是什么形状?板画:三角形、正方形、菱形。

2、还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吗?什么形状?

3、学生汇报,教室板演。

4、教师示范(学生共同参与)。选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脸型。

还少什么?做嘴巴。讲评:选一个最好的贴上。做眼睛。注意:剪洞的方法,洞的距离。做其他装饰。(如耳朵、胡须等)用纸条固定。

今天我们就用准备的材料来为我们的小话剧制作必需的面具。教师演示: ①、将卡纸对折; ②、画出面具的一半外形 ③、剪出面具的外形

师:现在我们处理的面具还缺少什么呢? 生:五官、装饰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怎样制作面具,但是面具的制作需要根据话剧的人物形象来设计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什么样的小话剧呢?下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分组迅速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编排一个什么样的小话剧?话剧表演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教师询问讨论情况,确定小组表演的内容和角色分配情况)

师:好!现在各组已经讨论完成,下面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比赛怎么样?我们要设立几个奖项,一是速度奖,二是优质奖,三是最佳表演奖;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讨论的情况和分配的角色开始设计制作你们的面具。比赛时间为15分钟,现在比赛开始。

(五)自主与合作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表现,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重点指导面具的色彩、造型和装饰。

师:好!我们的制作已经结束,现在话剧表演开始,所有的观众都是评委,请给你喜欢的小话剧以公正的评价,我们首先请X组同学进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学生举手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展示各组作品,师生一起评选出优质奖。

(六)作业设计 制作一款面具,要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作业要求:

1、设计大胆创新,造型独特。

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3、选择易找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

4、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合理。

(七)小结及拓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旅游的时候,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体验制作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喜悦。

六、板书设计: 独特的装扮—面具设计

第二篇: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连城三中

班级:七年级3班

教师:黄叶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种类等知识;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纸质面具。

过程与方法:课题引入-探究分析-设计制作-展评表演-拓展小结

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设计完成面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面具的艺术知识、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面具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面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手工面具教具,面具图片等

学生准备:准备各类手工工具与材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理班级秩序,进行点名。

二、导入

学生看剪辑视频《兰陵王》

◆视频中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戴面具?

讲兰陵王故事,让学生提升对了解面具的兴趣。

引出课题《独特的装扮》

三、授新课

出示图片(原始面具)

◆提问:

同学们看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驱鬼,丧葬、酬神等作用)

说明面具的由来

◆在什么场合见过或使用过面具?

学生交流回答并展示图片

◆面具和脸谱的区别?

(介绍脸谱相关知识内容)说明面具和脸谱的关系。

1、面具知识简介

面具:指在文娱表演或化装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面具大致分类:特定形象面具、剧情要求面具、娱乐活动面具

2了解民间面具

藏戏面具、萨满面具、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彝族变人戏面具及其他傩面具等

3、探究与分析

⑴藏戏面具

面具分析:a、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

b、轮廓镶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

C、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⑵彝族变人戏面具

面具分析:a、整体形象单纯,原始,稚拙,怪诞,前额突出,鼻子长,鼻梁直,眼大嘴小,脸型直长,无耳朵,眼珠,牙齿

B、色彩单一,一黑一白,黑底白线纹饰

C、意义:驱邪崇、迎吉祥,祁丰收

(3)贵州安顺地戏面具

面具分析:面具分为面部、头盔、耳翅三个部分;

眉毛:少年一枝箭,女子一根线,武将如烈焰

耳翅:包括龙纹、凤纹、葵花纹三种。

(4)安徽土家族面具

面具分析:整体形象简约,风趣。多以樟木雕刻。

角色人物出现有眼球,耳长,牙缺的特点。

4、我国传统民间面具共同的特征

在人类的原型基础上提炼概括

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

色彩饱和,对比强烈

四、拓展

国外面具图片欣赏简介(图片欣赏及视频欣赏)

非洲面具②日本面具③威尼斯面具

五、面具制作步骤

展示面具绘制步骤

1、确定面具的种类(主题)

2、设计面具造型,选定对象进行设计

(人、动物基本型上改造)

3、装饰彩绘

学生自主完成,师巡视

六、作品展示

七、课堂小结

随着时代发展,古老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被淡化,而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旅游时,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体验制作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美好和喜悦。

第三篇:独特的装扮教学反思

《独特的装扮》教学反思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今天的这一节课上的非常轻松,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学生作品展示,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从设计到完成这节课,应该说收获比付出多得多。确切地说整个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之前的些许担心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问题课堂实践证明大可不必,只要教师点拨到位,学生完全能够很好地感受原型启发,突破思维定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前预见中的教学任务学生参与积极,课堂互动十分活跃。即使因为易地上课,学生课前准备稍显不足,作业(包括制作和表演)仍然完成的非常成功。不足之处:由于课时关系,学生作品展示的面稍显不够。可在课后举办“面具作品秀”。对同学们肯定是极大的鼓励,使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得以更大的发挥。或者与语文、音乐学科老师进行整合教学,将会提升更深的课程意义。

第四篇: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

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第3课 比较柔韧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塑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学过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1.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2.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3.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4.关注:学生已有的对柔韧性的认识的影响。

5.设计意图:初步认识物体的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7.关注:学生测量柔韧性的方法。

8.设计意图:认识一些物体的柔韧性。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3.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中对塑料的认识。

4.设计意图:认识塑料的特性。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关注:学生已有的环保意识。

5.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循环利用资源意识。

第五篇: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目标设计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特殊历史情境,引起学生心灵强烈震撼,导入新课。[课件演示]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学生读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并巩固记忆,有疑问的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全班交流。教师通过检查知识实现对重点知识补充强调

三、合作探究:学生对导学案及课件上的合作探究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

[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wOTc4MA==.html [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

[课件演示]《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图、停战的相关文字资料

[讨论]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人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

2、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课件演示]邱少云、黄继光的图片,电影《英雄儿女》片段http:// [活动]英雄赞歌 ①说说最可爱的人,生动讲述你所了解的英雄故事。②探讨志愿军身上有哪些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会被誉为“最可爱的人”?③同唱一首歌《英雄赞歌》

学生画知识树,教师小结。当堂检测(结合导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快速切入学习主题,利用经典名篇提高学习兴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对过去感同身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用影视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注意力。设问激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允许有不同结论但必须要说出理由。教师适当引导,归纳小结,增强学生的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小活动图文转换,发挥合作学习优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强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突破重点课件演示提供直观丰富的信息,分析历史资料,增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多媒体展现的课程资源对学生形成视听的冲击,增强对英雄事迹的感性认识;探讨交流加深对英雄心理认同;学唱歌曲升华感情。系列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突破重点。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对历史知识形成完整、清晰的认识。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引导学生多途径扩充历史课程资源,不局限于课本、课堂。

下载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3课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 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

    三单元第3课喜悦与收获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课题:喜悦与收获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教师:谢玲玲 年级:初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5篇范文)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土改的必要性、土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改的历史意义......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 教学设计 蔚县代王城中学 孙建芸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

    教学设计 五月端阳第3课

    五月端阳 一、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对我国端午习俗的记叙,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哪一天是端午节和端午......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 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第3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运用图解法,使学生了解三大战役的战况,明确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本课涉及的人名、地图、战役......

    第3课 周末日记 教学设计

    第3课 周末日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以学习绘画中任务动态的基本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借助周末生活的情景设置,以及绘......

    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第3课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目标: 1、领会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