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篆刻教学反思大全
表二:
“青年教师调研项目”教学反思表
授课老师: 科目: 美术 时间: 2012年5月18日 教学内容: 篆刻艺术—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篇二:
5、《方寸之间》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下册
第19 页
第 20 页
第 21 页篇三:走进篆刻
“走进篆刻”主题班会
卢龙三小 五三班 马会军
活动目的: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品种.传统中习惯于将金石诗书画并称,这金石便是我们现在习称的篆刻艺术.因此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发展历程,掌握刻印工具和材料,将古文字书法表现在印材上,提高学生的篆刻艺术基本技能和篆刻艺术水平。
活动过程:
一、篆刻的简介: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二、篆刻艺术的由来:
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篆刻,又称印学,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甲骨文便是最早的篆刻。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印章的出现,篆刻逐渐成为专门的技艺。开始时,印章统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专用,“亲王以上称宝,郡王以下官员曰印”。自汉建安之末至三国两晋,多为阴刻白文,用来封物作为信验。至六朝,印章始刻朱文。唐之后,印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除有姓名以外,又出现了书柬印,收藏鉴赏印、斋堂馆印等。同时,刻有成语和诗文的“闲文印”开始问世。这标志着这门技艺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书法、绘画等美术作品上也加盖印章,增添情趣。至此,融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篆刻不再单纯作为权力与信验标志,而成为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问。最初的印章质地多用金、银、铜、玉石、兽角、象牙等硬质材料。从元代画家王冕创用青田石刻印后,石刻印章便流行开来。到明清时期,篆刻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名家辈出,形成了多种风格与流派。新中国成立后,这门艺术得以发扬光大。到了今天,篆刻材料和工具种类大大增加,使得普通爱好者都能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篆刻艺术创作。
三、篆刻工具的简介
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双面平口)。
石料: 普通的练习石就行(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等)。砂纸: 一粗一细 用来磨平石料的(600#、1000#)
墨和毛笔: 墨最好用一得阁
拷贝纸: 用来印稿上石的印泥: 用于钤印用的【课件出示:
一、练习石
二、篆刻刀 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三、印泥 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四、印床
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固定印石。
五、砂纸或磨盘
600号、1000号的水砂纸。
六、工具书和教材
篆刻字典推荐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
七、笔墨纸毛笔可以选用小楷毛笔。篆刻写稿用的墨建议用一得阁墨汁。写印稿建议用连史纸。
八、其它杂件小镜子(刻好后放到镜子前看一下效果)旧牙刷(刻好后刷去印面上的石粉)】
四、学篆刻的方法
学篆刻是不分成年人和非成年人的,只要想学,其实都是能学成的。至于学篆刻有没有捷径,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门传统艺术,要想学会学精,都不是一日之功。更何况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篆刻艺术。
虽然篆刻没有什么捷径,但不代表它就很难学会。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并加上勤学苦练的精神,就一定能学好篆刻的。学篆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汉印学起
古往今来,大凡有名的篆刻家都建议学篆刻先从汉印学起,打好杂实的基础。汉印整体较为工整,易于掌握,初学者通过临摹汉印,可以了解篆刻创作的基本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思维模框架,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二)、多看名家印谱
一个演员要想学会演戏,不仅要学会基本的表演技巧,还要多看有实力演员的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学篆刻也是一样,有了一定基础后,一定要多看名家或大家的作品,多思考,多感悟。看一方印时,先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刻,会设计成什么样?名家为什么作这样的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妙处?然后再把印临写一遍,如此循序渐进,必然会进步很快。
(三)、勤学苦练
学会篆刻并不难,但要学精,一定是不容易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一样,熟能生巧,如果临的印不够多,看的印不够多,刻的印不够多,自然很难熟练起来。所以一定要勤下功夫,给自己定一个具
体的计划,如一周临汉印多少,看印谱多久,习篆字多长时间,持之以恒,定能精进。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章法就是一个字或一个组字在印面上排列的艺术、比较复杂而变化多端,实在是篆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练的刀法而无高明的章法,必无佳作可言。尤其是成套成组的创作,必须方方有变化,更要显示作者在章法上的功底。故在设计印稿时应反复构想。这一点,篆刻大师吴昌硕慎重的创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五、欣赏篆刻作品【课件展示】篇四:《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 ?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
【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
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转载于:篆刻教学反思)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
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 ?(2)、刻印步骤 ?(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第二篇:篆刻教学教案
金 石 古 韵 冶 趣 间
------《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教学案例
课题设计的背景: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学校展厅,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篆刻的知识与展厅里的书法、篆刻作品等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什么是篆刻作品及其基本篆刻常识。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篆刻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篆刻》,第一课《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教学目标
通过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介绍,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篆刻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目的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各时期的审美特征。
主要知识点
1、篆刻的涵义,了解什么是篆刻艺术。
2、篆刻发展的历史,掌握篆刻的发展历史,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及它们的审美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难点:印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教材和备好学生、资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自制课件、图片、相关视频资料、课本等。
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大饱眼福
1、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篆刻艺术作品及视频,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讲解历史名家的一幅篆刻作品,点明本课教学目标,引出课题并板书《方寸之间 意味无穷》。
(二)各抒己见(知识新授)
(1)由此展示两幅作品:战国古玺 作品《祝迅》
师:(启发)是什么作品?两幅作品有什么差异?
生:齐呼:印章。一幅是战国古玺-------朱文玺,《祝迅》------白文古玺。师:你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时,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界格。
师:再欣赏几幅作品,能看出上面什么字吗?什么字体呢?
师:篆刻的历史发展历经数千年之久,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印章上的文字最早与当时通用的字体是一致的,如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各国流行的大篆,秦用李斯的秦篆。秦汉以后,用于印章上的字体范围扩大了许多,出现了缪篆、鸟虫篆等多种篆体。隋唐以来,不仅沿袭使用篆体类文字,而且把隶、楷等字体也应用于治印,以至殷代的甲骨文都被吸收进来。
(评析:通过学生欣赏图片,讲解了印章上文字的发展史。)
由此导出知识点:篆刻的发展史。
师:“玺”与“印”有什么不同?
生:“玺”是皇帝的印,“印”是官员和百姓的印章。
师:篆刻还有别的称呼吗?
生:还有称为“记”、“朱记”、“图章”。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查资料,感受篆刻艺术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
(2)多媒体展示:秦印、汉印的篆刻作品 师:汉朝的印与秦印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阅读课文,篆刻从秦朝到汉朝的审美特征有哪些不同?
生:(略)
„„
(评析: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篆刻在历史上的名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下面我总结一下:
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盛于汉”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质朴、平和、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切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最高审美典范,正是汉印的风貌,造就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章的审美感知力。
(三)大显身手
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内容,分析篆刻艺术的涵义,名称及审美特征等,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秦代用于印章的字体是:
A、秦篆()B、摹印篆()C、大篆()
2、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
3、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到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奠定了玺印()的历史地位。汉印种类繁多,较之古玺于秦印,汉印显现出()的整体风貌。
„„„„„„„
由此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各学习小组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
把对本课的认识、理解,通过练习题的方式表现出来,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篆刻艺术有了很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今的社会正在走向世界大融合,我们只有在多元文化中取长补短,才会走的更远更好。
(五)教学反思
适当增加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秦汉篆刻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篆刻艺术的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第三篇:篆刻教学设计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2、问:有没有同学篆刻过印章?篆刻印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印床、印泥、刻刀、砂纸、铅笔、白纸、印蓝纸、刷子
材料:青田石、寿山石等
印章制作技法介绍
朱文:将印文周围部分刻除,印文突出。
白文:与朱文相反,将文字笔画刻去,印文凹下。
(1)冲刀:用刀角顺着要刻的线条推力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行速度。冲刀角度小,与平面约成30度。冲刀的特点是出锋锐利,印文挺拔刚健,适宜镌刻平方正直较规矩的印文。
(2)切刀:执刀角度比冲刀大,约成60度,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刀角一起一伏,将要刻部分镌刻。
边框与界格
根据印章的风格决定是否要边框和界格。
二、第二阶段活动——操作性学习
(一)布置本节课任务:
临摹白文阴刻——水上人家
1.操作步骤:
设计印稿——磨平印面——转印印稿——检查印稿——镌刻——铃印——修改,调整
2.提出注意点:
(1)印稿设计布局要求体现:横平竖直连斜曲,顶天立地布满格。留边出气显神韵,冲边借边巧用格。空空相等找匀称,疏密相兼是风格。
(2)刻印时候注意走刀不宜过快,防止划伤手指。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总结问题,质疑。
5.展示学生作品。
6.学生自评、互评。
7.教师对整个印章篆刻学习与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填写学习评价表。
8.在掌握刻印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刻朱文或其他肖形印。
(二)按照教师要求规范工具的摆放,清洁完各自的桌面和地面,等待教师检查,经教师检查合格允许后方能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是以实物、事件为载体,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一种项目引导教学方式,由以下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组成:
1、围绕项目确定专题;
2、围绕专题设计规划;
3、围绕专题实施操作;
4、围绕作品评估改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主导思想,就是强调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甚至通过自学也能了解或训练教材中提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新的教育思想上分析,它符合当今课改的要求,即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操作中找到问题,在实践中质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使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投影展示操作方法,全体同学分组练习。各小组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虚心学习,耐心讲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操作氛围,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并总结大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在这里教师不是越俎代庖的详尽指导者和示范者,而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困惑时,教师用协商的口吻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启发,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劳动与技术成绩的评估以老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想结合、作品的终结性评估与平时的形成性评估想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由于劳技学科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及时通过引导和演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体现创新精神,有益大脑开发。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我试图实现观察与操作,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模仿与创造,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篇:篆刻教学教案
《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教学目标】
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
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
三、具体授课:
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又名蜡封或画像印。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 5类:
①人物类。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有瓶、壶、香炉、琵琶等生活器皿,以及树木、亭台、宫阙等。
2、肖形印的技法特点。
肖形印的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异常简练,寥寥数笔,足传神会意。制作可分为铸、凿 2种,早期的多为铸制,东汉时有凿刻者,多属线刻。
【导语】同学们想不想刻出属于自己的一枚印章啊?好!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刻制印章需要哪一写工具材料?(教师展示实物介绍:篆刻刀、石料、砂纸、印泥等)
3、教学重点——动物肖形印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示范作品——各种动物肖形印章,阳刻、阴刻都有。【导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几方印方印章有什么不一样?(白色字的印章叫阴刻;红色字的印章叫阳刻。这是篆刻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4、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肖形印章,充分感受其中特色。
【导语】大家现在请拿起篆刻刀。这把刀拿在手上要怎么用呢?同学们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我们要学会刻印,怎样用刀是关键。用刀的方法就叫做刀法,篆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冲刀法,一种是切刀法。
5、展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刀法:冲刀法、切刀法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两种刀法。(播放专家有关刀法的讲课录像)
6、让学生运用篆刻刀尝试切刀及冲刀的篆刻技法。
7、学生讨论两种刀法的不同之处。后教师归纳总结。【总结】大家现在对于刀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但要提醒大家的是,用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冲刀法的时候,用力不能太猛,不要石头没有被冲破,你的手却被冲破了。所以我们在初次尝试刻印时请尽量使用切刀法,切刀法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更具有安全性。
【导语】好了,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刻印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刻制一方肖形印章,也就是刻制图形章。那么刻制一方肖形章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8、肖形印章的刻制方法步骤:[教师用实物投影仪示范] ①打磨石料。②印稿上石。③镌刻。④修改。⑤钤印。
(教师讲解钤印的注意点,并通过示范将自己刻制的肖形章盖在事先制作的书签上。告诉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书签,今天谁作业完成的好,谁表现得好,就把书签送给他做纪念。)
四、学习活动:(并轻声播放古乐)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根据教师事先准备的复印材料或者请同学们临刻课本上和其他资料上的肖形章作品,刻完后把印章盖在纸张上交。(鼓励创作)辅导要点:(1)、章法、刀法(2)、刻印步骤(3)、提示安全问题
五、作业评价:
1、学生展示作业,并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归纳肯定后当场奖励书签。
六、教学反思:
篆刻艺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对于实际操作确有难度。为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动物肖形印的刻制技法,授课时特地降低了难度,从肖形章入手,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治印的方法,体验篆刻工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课堂的内容与容量较大,教师又想都讲的清楚,还要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所以给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自由消化的时间还不足。
第五篇:篆刻教案
当寿山石遇见篆刻
我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一直是处于比较认真的态度。如何利用先进的教育观、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来武装自己,使学校真正成为为学生发展的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欲,挖掘并发展每个学生身上潜在的特质,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这是我们美术组一直在研究的教学课题。在几年前我们就进行了《扎染工艺与制作》的校本研究,在学生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应,创作了很多很不错的作品,之后又进行进一步提高,让学生利用染出来的布进行再创作,做成一件艺术品。由于受教材地域性的限制,一些课题与内容离本地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亲身体会到,不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造成学生参与气氛不够活跃。而本土的美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日常的耳闻目染中,学生印象较深,在互动的交流中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执行新课改的今天,能把本土特色的资源运用到美术课堂或者校本研究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发掘这些本土资源为我们所用。
我在教学实践中,就比较善于注意学生的兴趣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比如我开发的另一校本课题《当寿山石遇见篆刻》。一听这课题,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我们福州是寿山石之乡,关于石头的文化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篆刻对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为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学生对个性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篆刻刚好满足学生对自己名字的个性化表现。同时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它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具有巨大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提高。并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金钱至上,许多民间艺术精华在消亡,全世界都在呼吁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由于开发的教师必须具备比较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鉴赏能力,我对相关的学科专门进行了学习,比如《篆刻法》和《中国印章史》,通过理论学习和一个学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校本教学纲要。
一、课程开发价值
文化价值:寿山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篆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篆法,章法,刀法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2、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地方课程的灵活性。
3、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良机,有助于一些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艺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法:既然是课程,就要在课堂内完成,我校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利用校本课程与美术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教学,属于综合性实践课。
四、教学过程
1、搜集资料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篆刻作品,激发起学生了解篆刻的兴趣和欲望,适时布置任务:搜集关于篆刻的知识以及实物等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或电子报刊、手抄报等。
2、展示阶段:展示学生整理出的资料及实物,谈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学习篆刻的欲望。
3、了解阶段:布置安排学生了解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和熟悉寿山石的质地,尝试一些简单图案的制作。学习怎样去书写汉篆,对于中国印章发展历史、基本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篆刻中篆书的基本书写原则。先尝试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
4、学习阶段:然后初步理解笔法、刀法、章法,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去临摹一些有代表性汉印作品,学会识别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篆书,使学生都能懂得如何根据文字内容自己查阅篆刻字典,能按篆刻创作的方法步骤临刻篆刻作品并学会文字的安排布局并写好印稿。用铅笔、橡皮、田字格或方格本、构线笔、刻刀、石头、印泥完成练习。
5、掌握阶段:逐渐掌握寿山石的性质,利用所学的篆刻知识进行创作。
6、评价阶段:举行班级篆刻艺术展,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过程,并对他们技术掌握的情况和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多方面评价。
五、取得的成效 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篆刻校本课程是符合我校实际的,只要正常、有序和积极的开展,一定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篆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宏扬传统民族文化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发展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和树立学校品牌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校所实践的篆刻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校本课程并非一般的兴趣课、活动课、点缀课等,而是实实在在立足学校特色的、学生个性的、教师特长的课程。
附教案纲要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让积极参与篆刻鉴赏与创作的活动中来,学习篆刻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恰当地使用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能够初步掌握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篆刻作品。
2、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篆刻的鉴赏与创作过程中,获得艺术创作的欢乐和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能够理解篆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优秀的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寿山石与篆刻的鉴赏与篆刻的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篆刻的鉴赏与创作活动。
三、教具准备:
刻刀、印材、印泥、钤印用纸、笔、墨、砚、镜、砂纸和油石、印规、印床和印筋、棕刷和拓包、工具书
四、授课安排:18课时
五、作业安排:
制作一枚自己的篆刻名章或感兴趣的文字。通过独立操作篆刻个人名章的过程,总结阴刻、阳刻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喜欢篆刻艺术,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篆刻印章的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
(一)寿山石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1课时
(二)篆刻的历史 1课时
(三)篆刻作品欣赏 2课时
(四)篆刻的五个内容 4课时
A、篆字。从战国古玺印起,经秦至两汉,印章作为执信、取誉之物,发展到独立为一门艺术,历代的篆刻家无不在篆字上进行研究、探索。古玺印中的文字繁杂难识,但其笔画细劲秀美,结体竖长,上紧下宽,如亭亭玉立之美女;秦印多凿法,班驳奇伟,统一中有变化;汉印篆字平实而大度,结体方正宽博,真如大将军入阵,威风四起;文人治印以来,自篆自刻,在承继古法的同时,印中文字更多地体现了“笔意”,此时,流派纷纭,印家辈出,风格各异,呈现出篆刻史中的又一高峰。高超的篆字艺术水平是创作经典印章的基础
B、章法。章法即“布局”,就是将篆字的形态巧布于方寸之中,那巧借边栏、疏密平衡、虚实取险等构思,使篆刻艺术更加有韵趣,耐人寻味。章法的巧妙与否是品评篆刻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C、刀法。篆字与章法都要借助刀法去表现,运刀之功讲求情趣,它与篆法、章法相辅相成。刀法应体现篆法与章法的形与神。“冲刀”猛力坚实;“切刀“笔划若枯槁老干;“钝刀”表现浑厚苍莽的古拙之趣。刀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篆刻作品的成败。
D、款识。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款识的字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文字有阳文、阴文。
E、用章料。篆刻用章料有雕钮为装饰,古即有之,或简洁或粗犷,亦有精细巧雕之佳作。石章质地之优劣,有天壤之别。
(五)篆刻的创作 9课时
A
准备阶段,首先将印面在砂纸上磨平。接着通过工具书选好篆字。B
设计印稿,根据印文的内容可在纸上按印面的大小尺寸设计印稿。设计印稿可根据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受印者的要求进行,在章法和篆法的选择上进行比较和推敲。C
篆印于石,用“水印渡稿法”上石。(1、在压痕内用浓墨写印稿(2、将纸固定覆于印面
(3、在印稿上湿一点水并用纸吸干多余的水分(4、覆盖二三层纸并用指甲研磨印面 D
镌刻,在刻治的过程中要注意“斜执式”“立执式”“握拳式”这三种刀方法的把握和运用。
E
拓印,钤拓印迹时要让印面显现清晰的刀法。F
边款的刻制,边款的刀法多用侧锋单刀冲刻法。
(六)、交流与评价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