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钢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七、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八、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语文教学课标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63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班级基本概况
我班有学生5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对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学习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灌溉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丰富的图书可供借读。
三、采取主要措施。
1、在重视探索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的引申,把知识学活。
2、优化教材、用好教材,加强方法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5、继续做好配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班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马嘴》《古诗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能说会写”安排了“讲讲童年趣事”“我的课余爱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扩展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出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选文包括散文、诗歌、小小说几种体裁,形式多样,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中要牵引学生的视线,不仅使他们停留在把玩玩耍、快乐等字眼上,而是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学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勇敢坚强”为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军神》《登山》,“快乐读书屋”《半截蜡烛》《第一声叫卖》,既有中外老一辈革命家及爱国者的传奇故事,又有当今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的缩影,《第一声叫卖》还可以看作本单元习作的范例。“能说会写”安排了“什么是勇敢”“第一次
”,贴近儿童生活,有现实意义和生活气息。“语文七色光”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对阅读材料的回应、补充和扩展。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快乐读书屋《美丽的桥》《爱心项链》,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沟通,相互帮助,和谐相处;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动物。“能说会写”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回报亲人”和习作“关心爱护他人”。“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本单元所选文章故事性强,并能使人从中受到教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编排了主体课文《赛龙舟》《爆竹声声》,“快乐读书屋”《高山族丰年节》《赛马三月街》。本单元介绍的有关的民族风情,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和习作“过节”。“语文七色光”有四项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背诵、知识短文和“大家一起来”的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中国)”为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趵突泉》《香港之夜》和“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花果山》,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能说会写”安排了口语交际“说四季景色”和习作“周围也有好景物”。“语文七色光”共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趵突泉》《香港之夜》《古诗三首》均是名作,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脚踏实地”作为主题,编排了《王献之练字》《寓言两则》和“快乐读书屋”《字字皆辛苦》《成功之路》。围绕单元主题,“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成功的‘法宝’”和习作“写写自己的感想”。“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第七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本单元围绕“社会公德”的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不吃无主梨》《小珊迪》;“快乐读书屋”《盲道上的爱》《谁会脸红》,以生动的故事、诗歌等形式,诠释了社会公德的含义,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做”和习作“看图编童话”,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窗外事”等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快乐读书屋”的《小鸟和守林老人》《珍珠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引导学生学会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能说会写”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选话题,读看法”和习作“信任的喜悦”,引导学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第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雨后》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赤、溅、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摔、痛”14个生字,会写“赤、仙、拍、洋、妹、神、哥”7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赤脚、神仙、海洋、妹妹、哥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雨后的操场上是怎样的?此时,你想做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雨后》。
3、板书,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a、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b、重点指导“哥”。
c、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d、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第一小节。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神仙一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积累表示动作的词和“地”字结构的词组。
3、会写“脚”。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内心的欢乐和兴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的这首儿童诗《雨后》。我们首先与调皮的字词宝宝打打招呼吧。
2、现在我们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宝宝们玩得怎样?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36页,听老师读。
二、学文
1、孩子们玩得怎样?看着文中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我们也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这份快乐,自由读课文。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得就是这种状态!谁来快快乐乐地读一读。
3、文中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你认为“神仙”可以怎样?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神仙一样的快乐呢?请孩子们注意这些字宝宝的读音,注意读出它们的韵味。(教师范例一句)
过渡:文中着重写了谁玩得像神仙一样呢?
4、图文对照学习二、三小节。
a、出示图:看,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揭示观察人物的方法:观察人物要从动作、神态上去看。)
b、孩子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课文二、三小节,请用“Δ”标出表示小哥哥动作的词。如“踩着水”的“踩”。
c、怎样地踩?“使劲地踩”还可以换成“怎样地踩”?(用力地踩、费劲地踩、狠狠地踩、用劲地踩)
读写哥哥踩水的句子。评价——你从他的读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哥哥?
(1、说得好,请你也像他那样读读。
2、你认为这句话写了一个怎样的哥哥?你再来读读,让全班同学都听见。)
他喊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喊?那,这是怎样地喊?(关心地喊)
我们也学哥哥关心关心妹妹。(师生配合朗读:他喊:“妹,小心,滑!”)
喊这话的同时,自己却——(滑了一跤)。
也许这一跤,他会滑得浑身是泥,弄得脏兮兮的,可此时他心里却是非常地„„)
那这是怎样地一滑?(痛快地一滑、开心地一滑、兴奋地一滑、骄傲地一滑)
谁来读读。
过渡:这就是无拘无束,快乐得向神仙一样的玩。让我们配合读出这神仙般地快活吧。引读
e、你喜欢文中的小哥哥吗?为什么?
5、你一定也有玩耍时忘记了一切,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经历吧,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分享。
比如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拿着放风筝来到铁牛广场怎样放?(提醒孩子们向诗中一样,结合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叙述)
玩得多么开心啊!这就是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读二、三小节。齐读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妹妹又是怎样像神仙一样的玩耍呢?。
6、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a、出示图画: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小妹妹?
b、冰心奶奶也看到了这些。读文章,在写妹妹动作的词下面标上“Δ”,比如:“紧紧地跟”的“跟”。
c、文中写小妹妹怎样地跟?为什么要紧紧地跟?
怎样地跑?(轻轻地小心地跑)这可以说成是轻轻地跑,小心地跑。读出这种感觉。
我现在问你,这是什么动作?怎样地?(拿、放、提、摆、写)
d、过渡:孩子们真会观察!现在,我们回到妹妹身边,看看妹妹为什么要轻轻地小心地跑?她怕什么?那她为什么又要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呢?“泥裤子”是谁?女生读。
7、是呀!雨后,广场上的积水让孩子们玩得多么开心啊!这种快乐赛过神仙!想把这种快乐用自已语言呈现出来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读读。
8、配乐朗诵。
三、拓展:
1、老师这儿也有一篇描写《戏水》的文章,我们来欣赏欣赏。(出示短文)
2、你看,这个小朋友在戏水的过程中,有哪些欢快的动作呢?
小结过渡:其实,快乐无处不在!雨后戏水快乐!读书快乐!写字也快乐!现在,我们就来观察“脚”字,快乐地书写吧。
四、写字——脚
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关键笔画、结构书写),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
雨后
观察人物
动作
神态
快乐戏水
《“球星”马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
教学准备
字卡,重点语句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课前搜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板书:
“球星”马嘴
马嘴守门进了三个球——爸爸没买饮料
儿子 马嘴开球进自己的网——爸爸逼做作业到深夜
马嘴不想踢球了 ——爸爸只关心考试成绩
在比赛时扑住险球 ——爸爸在场了解真相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师:初夏的时候,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6.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说说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明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中。)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我的课余爱好》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
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
教学重难点:
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生活。
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你的课余爱好,好吗?
(板书:我的课余爱好)
(谈生活引入,激起内心情感体验,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习作指导。
1.什么叫课余?
课余就是指在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如每天放学以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
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带来了吗?现在请你拿出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集邮、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活动。
3.展示生活。
(1)片段细说。
刚才你们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爱好,但我的印象不深刻。你们能不能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请大家想一想再说。学生细说片段
(可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
(2)评议指点。
4.学习“习作要求”及“提示”。
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同音字填空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写叠词,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地积累运用字词。
2.积累谚语。
3.阅读短文,扩展知识面。
4.学讲小幽默,感受幽默。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一朵美丽的七色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开放,发出夺目的光芒。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走进“语文七色光”园地,快乘着“七色潜艇”出发吧!看看谁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最大!(“七色潜艇”驶向海洋深处,海底光怪陆离,充满奇异的景象。)
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它们快乐、恬静地生活着。而今天,以往平静的海底却热闹非凡,想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小丑鱼过生日,小伙伴们都在精心挑选礼物,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呢?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2.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1)出示第1题。
大家看章鱼最先带来了几个同音字考考大家,快来试试看。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议;展示学习成果
(2)石斑鱼怎么游得这么快,快来看看它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完成第2题。
(3)射水鱼又在不停地“打枪”,它正在为小丑鱼“放礼炮”,相信它的礼物会更精彩。完成第3题。
3.积累名人名言。
可爱的金枪鱼也来凑热闹,它给小丑鱼送来了“金玉良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
(1)学生看书记诵名人名言,体会含义。
(2)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名言的含义,老师加以指导。4.知识窗。
小丑鱼收到这些礼物别提多高兴了,它们坐在一起高兴地看着短片,不时地议论着。出示书中文字,指名读。5.总结收获。
《军神》
—、学生视角
“军神”一个响亮的称呼,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为“军神”等,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教师思考
本文记述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赞扬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自主读书、感悟。
三、重点
1、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句子,坚持快速阅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五、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要求
1、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学习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白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刘伯承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
二、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阅读了《军神》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同学起来读。哪组同学愿意来读?(出示生字卡片)
二、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94页。
1、初读课文:
首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画好后交流。
3、精读课文:
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一两处,然后指导朗读。其余的部分学生自学,把体会写在一边。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6、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7、小结:课文中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了表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所以,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三、总结,升华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四、布置作业:
1、摘录一首表达革命气节的诗。
2、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军神——(刘伯承)
楷模
冷冷地问——口吃地说——惊呆了——慈祥的神情
顽强的意志
《登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想象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3、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句,先说结果后补说原因。
第二句,从登山这件事得出一个道理——革命者不应该害怕困难。
第三句点明应该怎么做?(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2)抓重点词语背诵。
五、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的阳光,突然穿()山前的薄雾。远处()的湖水开始发出()的亮光。山顶上的雪()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下,鸟儿们放开歌喉()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板书设计:
登
山
登山
走险路(勇气)
往回走
坚持再走险路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第一声叫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引发对自己某个“第一次”的回忆。
2.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2.通过转换角色、续编表演,开拓课文内容。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自悟。
1.简洁地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二.自由展示
1.假如现在“我”和表妹就在你面前,你准备对他们说点什么?
2.卖完白菜,“我”和表妹回到奶奶家会怎样介绍卖菜经过呢,奶奶会做些什么呢?想一想,议一议,最后合作表演出来。
三.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有关文章,简要谈谈阅读收获。
四.落实识字
《什么是勇敢》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学难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认识、理解“勇敢”。游戏: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4.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5.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提纲,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6.结尾。
(1)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把你战胜挫折的体会写在小书签(课前发给学生)上,送给自己或同学、老师。(2)格言背后的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
《第一次____》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体现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真切感受,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2、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把做这件事的体会写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习作要求和评改要求课件
2、优秀文课件
3、学生手中范文
教学流程和教学意图:
一、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半命题习作《第一次_____》老师已经评改完,给老师的感受是,你们的习作题目补充得都很完整、新颖。习作内容也都很有意义,生动、有趣,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一些小毛病,个别同学在标点运用上还不够准确,有的句中错别字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这两方面还应加强,在这次习作中,有几篇特别优秀习作,写得生动、具体,把习作要求完成的尽善尽美,特别是刘贺鹏同学的习作,被评为了本次的最佳习作,他也被评为了最佳小作者,同学们要不要一览他的习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即对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总的概括、说明。又表扬了优秀习作得长处,进而激发学生尽快聆听或尽快目睹优秀习作的兴趣,对本次习作讲评,有调动性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优秀文经好在哪的心情〕
二、回顾习作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急切想看到好习作,但先不要忙,下面,我们来一同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根据习作要求,你们才能了解优秀习作好在哪,他又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把文章写得那么完美。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的习作要求和修改要求。
生:读一读(1~2名学生)
〔设计意图:出示要求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欣赏的思路,从哪入手,弄清自己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点,不会盲目的看、听、读〕
三、讲评习作
师:下面请优秀小作者来读一读自己的优秀习作,请同学们认真听,他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的。
1、优秀小作者读习作。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谈)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听后感觉同学们没有从实质上去赏析,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优点,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仔细品赏的机会,把你们手中的习作仔细阅读。
1、生:看优秀习作。(也可独自欣赏,也可同桌边欣赏边交流,此时,教师把优秀习作展现在大屏幕上)
2、师生共同评说,上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意。(师:引导性点拨)
师:同学们对刚才的习作品析得很好,品析的思路清晰,目的性明确,那老师这还有一篇习作(较差的),请同学们品赏。(把习作发下去)
1、指名读一读。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优秀习作对比评说)
3、小组讨论,把两篇习作的差别找出来。
4、汇报交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比式讲评,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两篇习作在完成效果上的优与差。优,优在哪;,差,差在哪。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不是空中楼阁,虚而不实,只在表面观赏,而不是实质性领悟,使学生真正明确从哪下手改,从哪去学,有目的性。)
四、评改自己的习作
师:同学们从上两篇习作的赏析中,已经掌握修方法,赏析思路,下面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生自评习作,也可同桌交流互评。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境污染了是给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全面参与在自我实践中学地赏析习作,会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习作讲评的习获。
六、师总结:这次讲评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相到学习中,取长补短,树立求实文风,让自己习作走稳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字词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2.积累关于“勇敢坚强”方面的诗句。3.通过“知识窗”,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4. 通过搜集资料、当讲解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短文或图片,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
播放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语文七色光”乐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乐园有很多可玩的地方,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了关才可以往下走。2.第一关:七色花。⑴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⑵出示第2题。
指名说,用各种形式朗读。3.第二关:妙语堂。“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在这里会有什么发现呢?一起进去看看吧!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谁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出示语句(配有相关的图片)。4.第三关:丰收园。
你们肯定能猜到,来到这个园子,里面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多种形式朗读短文,交流感受。5.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大家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有更多的收获。
《真情的回报》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平白的话语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真情。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情,我主要抓住课题进行设问,以确立这篇课文的两个研读主题:
1、课题“真情的回报”中“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2、“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让学生紧扣这两个研读主题进行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目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4、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文题包含的意思,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个“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我”是怎么做的?(依旧„„依旧„„)“两个依旧”说明什么?(我是诚实的劳动)
2、所以,“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B、多给小费;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真情的回报
“我”——订户
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中间各有两条横线和单箭头)
《那只松鼠》
教材简介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那只松鼠》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惹人喜爱的松鼠。可是,当我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叙述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经历与伙伴探索交流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真善于观察!但是直呼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嗯,真聪明!见了老师是不是该问声好呢?同学们好,真是懂事的孩子!仅仅和老师问好还不够,我们今天来了好几位客人,挥挥手,说声“客人好!”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我感到很开心,我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我最喜欢有自信的孩子。
一、谈话引入,揭示文题。
1、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看来大家各有所好。(课件出示松鼠图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动物呢?板书:“松鼠”。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
3、继续播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松鼠?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今天有一只小松鼠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它就是那只松鼠,板书:“那只”。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你们想知道那只松鼠的故事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重点词语。谁来读课文?(正音正字,鼓励。)
三、概括全文,了解倒叙。
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逮、放。”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我梦见那只松鼠,女儿忘不了那只松鼠。)也就是怀念那只松鼠。板书:“念。”(说明怀念松鼠是事情的结果。)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这是故事的经过还是结果呢?讲解倒叙的写作手法,当你知道这个结果,你的脑子中会想到哪些问题呢?看来,倒叙的写法可以激起读者兴趣。希望你们以后写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倒叙的写法。
四、进入课文,合作探究。
谁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第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到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女儿也忘不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看来,我和女儿都很怀念它,它就是——那只松鼠。那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呢。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哪个自然段的印象最深刻?谁来读一读?
(一)逮松鼠。
第四个自然段写了我逮松鼠的过程。
1、注意“蹿和窜”的读音,课件演示。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做动作区分这两个字。
2、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你最喜欢,读给大家听。我们来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明了什么?
3、抓住词语“小精灵、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逃跑得无影无踪。)”理解小松鼠的特点和“我”对小松鼠的喜爱。(板书:“喜爱”。)
4、结合“蹑手蹑脚”(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跑动窜西、瘫坐、喘着粗气”等词语和省略号体会我逮松鼠的不容易。
(二)放松鼠。
1、课件出示被逮住的小松鼠图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松鼠被逮住之后的样子?读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喜欢读的同学就可以站起来读。
(1)刚才的小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刚才的小松鼠,和小伙伴们快乐地游戏;刚才的小松鼠,有爸爸妈妈陪伴是那样的温暖幸福!现在呢,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用书中的语言说一说。理解“小俘虏”的含义。
(2)假如我就是文中的爸爸,你就是那只被逮住的小松鼠,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时,我刚想去摸摸你的时候,却看到了你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目光呢?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交流一下。
谁来说一说?你的眼中有绝望,你为什么绝望?你的眼中有抗拒,你抗拒什么?你的眼中有乞求,你祈求什么?也许你的眼中还会有什么?(恐惧、仇恨。)
(3)读出小松鼠的绝望、抗拒、乞求。
2、看到了你这样的目光,“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阴沉地看着你。”而你呢,怎么表现的?读读书上的句子。你能想象“我”的想法吗?体会“我”对小松鼠的可怜和同情。(板书:可怜、同情。)此时,假如你可以开口说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教师泛读,找两名学生读。)注意评价。
4、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是小松鼠的命运是吗?(联系第三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我”为什么逮小松鼠?我想放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长叹。)最后为什么却又放了?(可怜它、同情它。)这回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只小松鼠?(隐没在密林深处。)
(三)念松鼠。
我好不容易逮到了一只,却又把它放了,女儿知道了会怎么样呢?
1、自学8-10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在聚餐上“说漏了嘴”之后,“我”和“女儿”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2)“一块石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落了地”?
(3)“我”和女儿身上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找一名学生读一读。
2、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女儿的情感,总结这对父女的品质:善良,爱护小动物,有爱心„„
五、延伸拓展,写作训练。
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六、歌曲总结,升华情感。
播放《爱的奉献》。这对善良的父女,把小动物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没有爱情的幸福甜蜜,没有母爱的崇高伟大,有的却是源自心底的质朴无华。“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化作一粒爱心的种子,在你们每个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长大,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对吗?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对吗?那就让爱心伴你们一路成长吧,下课!
板书设计
逮
/
喜爱
/
放— 那只松鼠 –-可怜
/
念 /
同情
《美丽的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三幅画面。(第一幅:兄弟二人肩并肩地在田间劳动。第二幅:兄弟二人怒目相视。第三幅:兄弟二人在桥头拥抱。画外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里已经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俩发生了纷争,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却和好了。)师: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引出课题。
二、独立阅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书收获。
三、欣赏品读、体验感悟。
1.自我欣赏品读。
(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查学生个别读,师生点评。
2.小组欣赏品读。
小组内轮读,互相点评。
3.分角色欣赏品读。
(1)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揭示文章主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1.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
2.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五、检测识字、掌握方法。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阅读“扩展阅读”中的文章。
板书设计:
美丽的桥
反目成仇
重归于好
沟通
《爱心项链》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展示项链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对项链的了解,教师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质疑、合作解疑。
1.自由读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读书收获,引导学生质疑。
3.小组讨论:什么是爱心项链?
4.汇报交流。
三、感情诵读、升华体验。
1.分角色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心系一处,撒播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穿项链的人吧!
1.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谈一谈曾经做过、听过、见过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设计“爱心”广告词。
3.搜集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让学生读自读课文和教师推荐的文章。
《回报亲人》
一、创设交际情境。
1.师:同学们,在你的所有亲人中,你觉得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呢?能讲讲他关爱你的事吗?(生讲述)他们这么关心和疼爱我们,你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播放情境课件(一个小男孩为妈妈洗脚的场面;一个女孩为妈妈送上一杯热水后又为妈妈捶背的情景),谈自己的想法或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交际过程。
1.自读提示,确定交际内容,提炼交际要求。内容:
(1)要说出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要说出自己为亲人做了些什么或打算做些什么。要求:(1)表述要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要认真倾听和评价。2.确定交际形式。
(1)集中交流,小组内交流练说。
(2)组内推选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听。3.进行“年度‘感动班级’人物”评选。
(1)小组内评选:每个人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组内同学听,评选出最优秀的参加全班“年度‘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
(2)班级人物评选竞赛。评选条件:
1.事情叙述要注意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事件要真实感人。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假如此时此刻你的亲人就在我们的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目标:
1、围绕“关心爱护他人”写一篇记事的习作。要写真人真事,写清过程,写出真实感受。
2、通过习作,使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养成把自己身边的事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培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例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自然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都在用心感悟,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就是教育大家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人的事例,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再现这些人间真情。(板书题目)
二、阅读教材,审题立意
1、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训练题,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要求)
2、小结:学习任务已经明确了,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很广,不管是自己做过的或是听到、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只要是体现关心爱护他人的事都可以写,要求就是经过清楚,感受真实,题目自拟。
三、组织材料,自拟题目
1、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少关心爱护他人的事吧?那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先自己想一想,在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给他提点小建议。
3、指名学生发言,适时指导学生选材,注意要符合主题内容。
四、编写提纲,例文引路
1、我们已经选好了写作素材,可是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有些同学开始皱起了眉头。其实写作文就好比烹饪一道菜肴,选好原料,但是更重要的是做菜的方法,放什么作料,掌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否则就是给你山珍海味,做不好也会让人难以下咽,浪费材料。
2、请大家看这篇文章(出示例文),听老师读。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4、总结写作方法:①围绕一个主题写;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经过要写得详细具体;(抓住语音、动作、神态、心理)④用好词佳句;⑤写出真实感受。
5、说得这么多不好记呀,没关系,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法宝,(出示小黑板写作口诀)齐读。
中心突出选材当,层次分明记心上;
详写略写有方向,细节描写要形象;
用词准确语流畅,感情真挚心激荡;
读者脑中有映像,手写我心是榜样。
6、下面就请同学们互相练习把你要写的这件事经过部分说得具体些,开始吧。
7、学生分组练说,指名说,师生互评。
五、动笔写作,文中指导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说到这,现在请大家拿出草稿本,完成你的作文大餐。
2、学生起草作文。
3、指名读已完成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的文章是否按这次训练重点来写的。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这节课大家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懂得了关心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下节课我们继续起草作文。
板书设计:
关心爱护他人
经过清楚——————————起因(略)
感受真实
经过(详)
题目自拟
结果(略)
《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在语言环境重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写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教学中难点: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区分形近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区别近义词。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利用近义词进行造句练习。进一步辨别词义。
3.修改病句。让学生先读一读龙龙给我们的提示。学生尝试独立进行汇报交流,集体核对。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扩展,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学生来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一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赛龙舟》
一、任务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文所写的龙舟竞赛的场面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让学生单凭语言文字感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些困难,体会抓几个点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更有难度,为此通过出示国片、播放视频和观察插图等方式来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
三、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理解课文内容又领会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策略。其中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文中插图与课文的对照弄清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渗透抓住几个点来写场面的方法。在每一个方面的学习中,运用品读比较、反复吟诵、对接生活等策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敲锣涂满抛下击鼓起伏威武距离拳头竞争激烈一式的短桨壮阔的场面禁不住禁止]开火车领读
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小结预习情况。有了大家课前充分的预习,相信这节课上大家会学的更轻松。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47页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
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五、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六、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7. 赛龙舟 船手
整齐
团结
积极向上
比赛
激烈
力争上游
观众
兴奋
《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瑟瑟(sè sè)毕毕(bì bì)剥剥(bō bō)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做的,先(),再(),然后竹节(),竹筒内空气(),最后竹子()。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
(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高山族丰年节》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2、了解高山族的风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到《快乐读书屋》四《高山族丰年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用笔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2、同桌互动。同桌轮流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同桌互查识字情况。
4、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5、学生汇报。
三、精读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把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用多媒体出示(根据学生前面回答的情况取舍)
(1)庆丰年节的目的是什么?庆丰年节应做哪些准备?人们是怎样欢庆丰年节的?
(2)舂米舞是怎样的舞蹈?表演者是哪些人?穿什么服饰、准备什么道具,又是如何表演这个舞蹈的?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上述问题。
3、班级内交流、汇报。
4、学生再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1、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高山族礼仪方面资料。
(2)高山族服饰图片。
(3)高山族住所、婚姻、葬礼方面的资料。
(4)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2、学生分类展示资料。
3、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情况。
四、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课文。
2、建议学生学会一种民族舞,增强民族自豪感。
《赛马三月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族的民族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德,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我”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
2.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对活动场面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对,白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白族人民有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三月街”,你们想去看看他们是怎样过节的吗?下面我们就同课文中的“我”去参加这个节日吧!
2.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生说提示要求)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
3.开火车朗读,其他生纠正错误。
4.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疑问:三月街是白族的盛大节日,喜庆的气氛十分诱人,赛马场上还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想好后回答)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感受赛马的那种激烈的场面。
师:赛马场上那么激烈,那么热闹,那么赛马场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动笔画出)
生:是作者在赛马过程中的马捣乱。
2.小组互动,理清课文记叙顺序
(1)师:在小组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一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
生: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来写的。
重点写的是赛马中发生的事。
(2)讨论:这件事如果是你遇到了会怎么做?
生1:哭了,放弃比赛
生2:遇到事情要沉着、不慌张
师:对,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不慌张。那你能把赛马中发生的事有感情地读一遍吗?
生:非常愿意
3.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及“我”心理变化。
师:赛马激烈时,应读出什么语气
生:读出紧张的心情
(生读,师适当点拨)
师:你还喜欢读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焦急、迫切的语气去读
四、落实生字
1.出示含有生字的文中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2.学生互读互查
五、作业:你读得最好的那一段展示给大家。
六、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主交流)
板书设计
赛马前 — 准备
赛马三月街
赛马中 — 场景
和谐精神
突发意外
赛马后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准备故事,并能完整地讲出来。
2、在听讲故事中受到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准备阶段。
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书刊、向长辈询问、上网等方式,搜集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做在班上交流的准备。
二、汇报交流。
在课前,可以用教师搜集的动画片、图片等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出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板快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
(1)个人展示:指名给大家讲故事。
(2)小组竞技:小组商讨选出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评价能力,要确定评价的标准:
①故事讲得完整:40分
②表达流利、清楚:30分
③讲述生动、有感情:30分。
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来给讲故事的同学打分。
(为了给每个同学成功的自信,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兴趣,可以设立这样几个奖项:个人优胜奖、小组优胜奖、勇气奖、参与奖等。如果能对别人讲的故事给予补充,可以额外加分。)
三、课外延伸:
(1)搜集国外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2)整理一个传说或故事,写下来。
《过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略)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贴七色花)同学们快看这朵美丽的花,放出七色光芒,将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板题)相信同学们今天一定会从这儿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一)练
1、今天天气格外好,森林里面真热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虎大王”要过生日,动物们都精心准备了礼物。想知道他们准备的什么礼物吗?那要先读准礼物上的字音,才能知道送的是什么礼物?大家有信心吗?(出示卡片)生读齐读(贴黑板上)“老虎大王”的收获可真不小,接了这么多礼物呀!
2、不知同学们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有多少收获,增识了多少汉字?现在,同学们就把你在本单元增识的汉字写在书上,一会儿我找同学说,看谁增识的汉字多。(生说)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汉字,还应注意在生活中多识字。
3、“老虎大王”陆续收到了动物们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了。小狐狸看到小动物纷纷给“老虎大王”献上了自己的礼物,自己也不甘示弱,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老虎大王’的生日,我们来做个游戏,谁答对我的问题,才能参加大王的生日宴会。”小狐狸提的是什么问题呢?现在同学们看书“练”里的第二题,分别写出下面各词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生写、生说)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小动物们终于可以参加生日宴会了,非常高兴。
4、生日宴会开始了,多数小动物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
我找同学读一下第三题的要求(生读)
现在同学们赶快给他们对号入座吧!(生写)指名说指名读
师小结: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排好队,这样才能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
(二)知识窗
1、新年过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现在大家回忆回忆,你家的门上贴的什么对联?(生说)
2、那大家对对联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再次打开知识窗,看看在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考虑:通过他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说)
(三)日积月累
2007年春节已经过去了,在过春节时,不知同学们都干了些什么?(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节的古诗(打开书)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并讨论讨论每句诗写的什么意思?(生说)齐读、指名背、齐背
三、课外延伸
你还会背关于其他节日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生背)
师小结: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可得多背一些古诗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呀,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在“七色光”园地畅游,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思考,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为祖国作贡献。
《趵突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线索,质疑“美”
1、你们平时看见的泉是怎样的?(指名说)
是啊,我们见过“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山间天然小泉,也见过喷水如花的城市人工喷泉,那你们见过趵突泉吗?老师也没见过。谁在预习时已经解决了这个名字的意思呢?你想象中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果真如此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是啊,这样的趵突泉对于济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课文有个句子就很生动地写出来了,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4、出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过渡:趵突泉真的那么美吗?我也感到很疑惑!那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文字先去看看大泉吧。
二、品读文本,感受“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大泉的句子,自己好好读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出示
①请大家轻声读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一年四季水都在那里不停地翻滚)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表演体会:它们又是怎样翻滚的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要知道它是昼夜不停地翻滚,你的手势改一改,大一些,累了吧。)
②它疲惫了吗?退缩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句子。
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读出来吗?
让我们再来读读“冒,冒,冒”这三个字。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在了怎样的画面?读出它的喷涌不息,读出它那强大的自然力量。
过渡:你的朗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出示图片)
③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伟大,所以只要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
④趵突泉太好了,使人不敢正眼去看,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然而冬天的趵突泉更好!
(2)出示写趵突泉冬天的句子。
①(指名读)冬天的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轻轻读读“飘荡”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这仙境一般的画面读出来。(再次指名读)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图片)画对这样的趵突泉,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③面对此景,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三、品味语言,创造“美”
过渡:小泉比这大泉还更有趣呢!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这是怎样的小泉,给它们取个名字,并把名字写在旁边。
2、选你最喜欢的小泉好好读读,读出它的样子,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3、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小泉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读,读后问:你给它取的名字是?为什么喜欢它)
预设:大鱼吐水泉,珍珠泉,大泡泉,珠花泉。
(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用手势来表示)
4、池边小泉仅仅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来,拿起笔来把其他的小泉写下来。(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练笔,交流)
5、面对这么多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四、观看录像,升华“美”
1、“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你觉得这个一半,是不是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一半?(突出它的美、它的作用大)
2、过渡:这么美的泉,如果滑亲眼目睹,将会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
3、学生观看录像
4、升华:在亲眼目睹了这泉后,我们越来越坚信:(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这么美的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拿起书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配乐朗读第三、四段)
五、拓展文本,延伸“美”
因为趵突泉有着人间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所以,许多文人雅客都慕名而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诗人郭沫若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关于趵突泉,还有许多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呢!这个留给同学们课外去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千佛山 清浅鲜洁
中国-----济南-----趵突泉:昼夜翻滚
赞美
大明湖 五光十色
《香港之夜》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深刻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东方之珠》歌曲录音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的心情都很好,老师在心情好的时候就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放歌曲《东方之珠》,听一半)好听吗,谁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哪座城市吗?(香港,简介香港)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夜景更是迷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巴金爷爷一同走进香港之夜。(板书课题,强调“港”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快速读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说一说香港的夜晚怎样,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4~6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对面的香港是什么样的?说说对面的香港美在哪?(出示课件)
(2)师生配合读文,师读描写海和天的,学生读描写香港的。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种写法叫做对比,那用这种方法会更让人觉得(生答:亮)提问:
①“万颗星点”是什么样啊?
② “聚合”什么意思?(板书:星点聚合)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出示课件:根据画面说一说。)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五自然段(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星的山”呢?
①这里写星的山用了两句,说说如果去掉后面一句好不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②师补充讲解:因为香港的面积小,建筑物高的比较多,又依山而建,因此,巴金爷爷看到的夜色中的香港 就如同星的山。
④(播放课件)欣赏香港夜景的美。带着一种赞美之情读这一段。(多种方式朗读,有感情朗读)
(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一种山的气势,眼前好像出现了耀眼的光辉。
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办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词好句。
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指导学习第六自然段:
(1)同桌合作 : 边读边画想一想远观香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巴金爷爷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汇报交流)(板书:静寂柔和)
(2)“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板书:忘我)师:作者在写景时根据景物的特点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以后我们在写景的作文中也要运用实写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
(3)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出示课件)
5、自学第七至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小组讨论)
(1)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爷爷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以为自己在幻景之中,对香港的不舍)
(2)理解什么是幻景?(板书:以为幻景)
(3)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板书:留恋)
四、回顾全文 总结文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的朋友为什么会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六、总结升华:读完了文章真有一种马上就去香港旅游的想法,可是我们离香港太远,那我们就来饱一下眼福吧。(放一段香港夜景的视频)
这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8年之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的香港已经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应该是更美,更亮了。(继续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有句话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去香港看一看,相信那时的香港会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星点聚合 赞美 香港之夜
静寂柔和 忘我
以为幻景 留恋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指导学习《望洞庭》
解题,了解诗人:
⑴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 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二、学习《题西林壁》。
教法同上。
解题,了解诗人。
初读。
读通,读懂。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教师检查。
精读质疑。
重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达到明白诗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识,看不透。缘,因为。此句的意思是:不能看透庐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
朗读、背诵。
三、自学《华山》
这首诗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自学检查——质疑讨论——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课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花果山》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9个生字。
了解花果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丽与神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巧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知道那里面最神通广大的是谁吗?(生答:孙悟空)。那你们一定知道孙悟空住过的花果山了。那儿的景色很美,确实是一个福地洞天。其实在我国真有一座花果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在哪里,景色怎样,与孙悟空有没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共同领略人间仙境《花果山》吧!(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花果山的什么特点?
交流反馈,师生讨论。(美丽、神奇)
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共同探究。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花果山美丽神奇的地方,认真读一读。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从三方面写了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
花果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风景优美;
花果山的名胜
花果山的洞穴和飞泉。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选你最喜欢的语句,和同桌互读欣赏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出来,请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朗读。
展开朗读比赛,进一步领悟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学生自读生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认读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开火车认读,并给你读到的这个字组一个和文中不一样的词。拓展延伸。
学当小导游,向你的游客介绍你所了解的花果山。
《说四季景色》
目
标
1、通过说四季景色,训练学生能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
点 流畅地表达 难
点 说话清晰、流畅 教
具 图片 教
程
一、创设情境,描术话题
出示四季景色特点的画面,说出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课题。
二、生生互动,小组交流
1、读懂书的要求,明确这节课的内容。
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的季节景色,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3、小组这间互相倾听、外充、评议、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评议
每小组先代表,在班级中发言,师生评议。
四、小结:总结学习情况
五、作业:观察一处景物
《周围也有好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写具体。
2、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教学重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
1、写一处自己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就是那些离我们很近、我们很熟悉、经常看到的景物。这样的景物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说说你周围有哪些景物。
三、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爱的一处景物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说清楚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
2、概括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处景物,重点写什么。
4、想想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四、班级汇报,师生评议。
从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对这处景物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动笔起草。
《语文七色光五》
目
标
1、区分形近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正确组词。
2、体会景物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容词,用打比方来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
3、欣赏对联的对偶美。
4、读懂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
重
点 词句训练,积累知识。
难
点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景物
教
具 图片、诗句
课
时 2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引出宗代知学习
二、日积月累
我们来欣赏古代的文人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美景的。
1、出示岳阳楼及对联,读后问:你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
2、出示桂林山水图片,问:这是哪的景色?有人写下了“桂人无杂木,山水有清音”这样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3、出示大明湖联,谈谈自己的理解
4、这样的对联,我们要把它积累起来。
三、练:
1、学习打比方:
1)小组内讨论怎样比喻恰当、生动。
2)汇报选最优秀的作为答案。
2、填恰当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完成3、区别形近字组词
四、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读教科书,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
五、小结:山水是大自然赐予的宝物,我们一定要爱护。
六、作业:搜集古诗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大自然介绍了我们分明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是从古诗中欣赏四季的美景。
二、探索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开个“四季古诗朗诵会”比一比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朗诵的好。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古诗。
3、各小组选代表,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朗诵古诗。
4、你喜欢哪个季节?你能不能也好照写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
5、你喜欢哪首古诗,把它背下来好吗?
6、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
四、作业:预习下一课
《王献之练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学生自读后回答。(聪明、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
(4)汇报。(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创新训练
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
秘诀
勤学苦练
大书法家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课文。
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多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注意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的特点。
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识字写字。
注意“聚、缸”的写法。
“模”为多音字,读mó,模型;读mú,模样.布置作业:
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习《知了学飞》。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
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
教法同上。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小组练习复述。
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写字。
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字字皆辛苦》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本文,了解李绅生活的艰苦、读书写作态度的刻苦认真。学习他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一读,谈一谈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这么好的诗,李绅是在什么条件下,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再读课文,圈画出课后要求认的字多读几遍。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方面内容:李绅刻苦读书和写作态度认真)
三、自学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李绅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又是怎样认真写作的。通过做标记、做批注的方式来自学。
班级交流自学体会。
四、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小组练读。
指名读,说说自己为什么会那样读。
五、检查认字情况。
生字卡片,采取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进行。
六、拓展。
推荐阅读:《悯农》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罗丹的故事,知道成功来自于专心致志和全身心的投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罗丹工作时的聚精会神的全身心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读题生疑。
是写谁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呢?
二、读书交流。
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小组交流: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
汇报,师生共同讨论补充。
三、朗读感悟。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同桌对读。
指名读,进一步体会罗丹的精神。
重点指导读的句子:
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喃喃自语道:“只是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老人的眼睛里放出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来„„有时加点泥。
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以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
理解和感受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读几遍,联系罗丹对工作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展示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罗丹的故事。
五、检查识字。
《成功的法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的景色,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认真观察。
2.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二、做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景色,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好景物?(出示课题)
2.那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读书后回答)
明确:(1)写自己周围的一处景物;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3.选材。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观察记录,读一读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的选材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
4.习作指导。
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处景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那么如何写具体呢?(出示范文片段或课文片段)
总结:写出看到的、听到的、联想到的景物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和动态(声音、活动变化等),就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就做到了内容具体。
5.编列提纲。
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哪些段落要对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同桌互评提纲。
6.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提纲动手写作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
《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教学流程:
练
观察,找出
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造句。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正确答案:
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属用词重复)
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属用词不当)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学习方法:
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知识窗。
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不吃无主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通——初获感受
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读懂——内化初悟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读透——情思结合
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②读出发现梨树后许衡朋友的兴奋状态,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发现梨树后的兴奋心情。
③学生说出此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对比许衡的做法,体会他的品质。
2、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分角色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许衡的性格和品质。
3、表演展示,提升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角色排演这个故事。然后班级汇报。
四、拓展——呈现个性
1、学生谈对许衡敬佩的理由。
2、学生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做法。
3、教师总结。人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小珊迪》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盲道上的爱》
教学目标:
1、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认识8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自读阅读提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质疑解疑。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答疑。
三、体验与感悟
1、模仿盲人走走盲道,体验一下盲人的感受。
2、说说读过课文之后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该怎么做。
四、语言实践。
1、讲讲“盲道上的爱”这个故事。
2、用“磕磕绊绊”“居然”“真切”“挂念”各说一句话。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文中包含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
六、扩展阅读。
1、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
2、阅读《伞》(课件出示)。
《谁会脸红》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
(2)喧哗
(3)谴责
(4)作崇
(铭刻)
(吵闹)
(责备)
(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2、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3、认真倾听他人讲话,能表达一定的看法或感受,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训练,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生在维护良好社会风尚方面应该怎么做?
二、交流活动
1、自由读口语交际文字内容,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形式:举事例,与同学交流。
2、出示书上的四幅图(课件出示)说说图上是什么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
3、分小组自由选择一幅图,独立创设情景,分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4、交流汇报。
(1)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表演。
(2)师生评议。纠正普通话中的错误和表演中态度、语言的欠缺之处。
(3)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三、扩展训练
1、引导回忆:谁会脸红列举了哪些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在自由谈论“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不讲公德行为”的环节中,同学们还谈到了哪些现象?(结合挂图进行)
2、仍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独立创设情境,分配角色,先练说,后表演。
3、交流汇报。
(1)选择第一次交流中没有表演的小组向全班表演。
(2)师生评议。注意纠正普通话中的错误和表演中态度、语言等方面的欠缺之处。
(3)评选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在平时的生活中该怎么做,心中有数了吧?
《看图编童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训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改正或提醒他人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2.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与同学互相修改或自己修改习作,并与同学一起分享编故事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发挥自己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通过习作,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的《小猫钓鱼》、《小鹰学飞》等故事,都是大人写的童话。如果由你编个童话给小朋友读,给大人们读,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啊!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构思练说。
1.自由读教材文字内容,明确本次的内容与要求,着重明确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和课题自由拟三方面。
第二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钢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口语交际:
1.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2.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六、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7、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8、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七、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八、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注意总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语文教学课标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63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习作教学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6、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班级基本概况
我班有学生41余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对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学习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灌溉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丰富的图书可供借读。
三、采取主要措施。
1、在重视探索教学的过程中,要抓好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的引申,把知识学活。
2、优化教材、用好教材,加强方法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课外书籍的指导。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培养使学生的阅读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3、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5、继续做好配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以上是我对所教的班级语文的学情分析,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主体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马嘴》《古诗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能说会写”安排了“讲讲童年趣事”“我的课余爱好”,紧密结合单元主题。“语文七色光”安排了四项扩展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出的语文学习活动。本单元选文包括散文、诗歌、小小说几种体裁,形式多样,文质兼美,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中要牵引学生的视线,不仅使他们停留在把玩玩耍、快乐等字眼上,而是打开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触角,铺延、沉淀,学会热爱生活,并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勇敢坚强”为主题,选编了主体课文《军神》《登山》,“快乐读书屋”《半截蜡烛》《第一声叫卖》,既有中外老一辈革命家及爱国者的传奇故事,又有当今少年儿童现实生活的缩影,《第一声叫卖》还可以看作本单元习作的范例。“能说会写”安排了“什么是勇敢”“第一次
”,贴近儿童生活,有现实意义和生活气息。“语文七色光”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对阅读材料的回应、补充和扩展。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快乐读书屋《美丽的桥》《爱心项链》,引导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沟通,相互帮助,和谐相处;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爱护动物。“能说会写”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回报亲人”和习作“关心爱护他人”。“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本单元所选文章故事性强,并能使人从中受到教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编排了主体课文《赛龙舟》《爆竹声声》,“快乐读书屋”《高山族丰年节》《赛马三月街》。本单元介绍的有关的民族风情,旨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和习作“过节”。“语文七色光”有四项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背诵、知识短文和“大家一起来”的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风景名胜(中国)”为主题。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趵突泉》《香港之夜》和“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花果山》,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能说会写”安排了口语交际“说四季景色”和习作“周围也有好景物”。“语文七色光”共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趵突泉》《香港之夜》《古诗三首》均是名作,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要体会语言的精美。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脚踏实地”作为主题,编排了《王献之练字》《寓言两则》和“快乐读书屋”《字字皆辛苦》《成功之路》。围绕单元主题,“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成功的‘法宝’”和习作“写写自己的感想”。“语文七色光”编排了四项语文学习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第七单元
本单元的主题为“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本单元围绕“社会公德”的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不吃无主梨》《小珊迪》;“快乐读书屋”《盲道上的爱》《谁会脸红》,以生动的故事、诗歌等形式,诠释了社会公德的含义,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能说会写”板块配合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做”和习作“看图编童话”,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窗外事”等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第八单元
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快乐读书屋”的《小鸟和守林老人》《珍珠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珍贵。引导学生学会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能说会写”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选话题,读看法”和习作“信任的喜悦”,引导学生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训练,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文七色光”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和“大家一起来”四项语文实践活动。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第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雨后》
【内容简析】
这是一首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语言儿童化,插图富有情趣,读来顿觉童趣满纸,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物或情景用相机拍下来,用画笔画下来,用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赤、溅、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摔、痛”14个生字,会写“赤、仙、拍、洋、妹、神、哥”7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赤脚、神仙、海洋、妹妹、哥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雨后的操场上是怎样的?此时,你想做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雨后》。
3、板书,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课件。(先出示本课14个生字,鼠标点到哪个字,哪个字就可以闪烁、变色,再去掉生字的拼音,最后出示打乱顺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
(2)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
(3)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做游戏读生字词。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自由读,检查读,把这些字读准确。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字的方法。
4、口头组词。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a、田字格里的字,把结构相同的归为一类。
b、重点指导“哥”。
c、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d、选择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展示,师生评议。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第一小节。
小组讨论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着重理解以下几点:
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孩子们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神仙一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重点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积累表示动作的词和“地”字结构的词组。
3、会写“脚”。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内心的欢乐和兴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的这首儿童诗《雨后》。我们首先与调皮的字词宝宝打打招呼吧。
2、现在我们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宝宝们玩得怎样?请孩子们打开书,翻到36页,听老师读。
二、学文
1、孩子们玩得怎样?看着文中孩子们快乐地玩耍,我们也感受到了什么?
2、带着这份快乐,自由读课文。
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得就是这种状态!谁来快快乐乐地读一读。
3、文中孩子们快乐得像什么?你认为“神仙”可以怎样?
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神仙一样的快乐呢?请孩子们注意这些字宝宝的读音,注意读出它们的韵味。(教师范例一句)
过渡:文中着重写了谁玩得像神仙一样呢?
4、图文对照学习二、三小节。
a、出示图:看,他们在干什么?玩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揭示观察人物的方法:观察人物要从动作、神态上去看。)
b、孩子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读一读课文二、三小节,请用“Δ”标出表示小哥哥动作的词。如“踩着水”的“踩”。
c、怎样地踩?“使劲地踩”还可以换成“怎样地踩”?(用力地踩、费劲地踩、狠狠地踩、用劲地踩)
读写哥哥踩水的句子。评价——你从他的读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哥哥?
(1、说得好,请你也像他那样读读。
2、你认为这句话写了一个怎样的哥哥?你再来读读,让全班同学都听见。)
他喊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喊?那,这是怎样地喊?(关心地喊)
我们也学哥哥关心关心妹妹。(师生配合朗读:他喊:“妹,小心,滑!”)
喊这话的同时,自己却——(滑了一跤)。
也许这一跤,他会滑得浑身是泥,弄得脏兮兮的,可此时他心里却是非常地„„)
那这是怎样地一滑?(痛快地一滑、开心地一滑、兴奋地一滑、骄傲地一滑)
谁来读读。
过渡:这就是无拘无束,快乐得向神仙一样的玩。让我们配合读出这神仙般地快活吧。引读
e、你喜欢文中的小哥哥吗?为什么?
5、你一定也有玩耍时忘记了一切,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经历吧,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分享。
比如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拿着放风筝来到铁牛广场怎样放?(提醒孩子们向诗中一样,结合自己的动作和表情进行叙述)
玩得多么开心啊!这就是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感觉,再读二、三小节。齐读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妹妹又是怎样像神仙一样的玩耍呢?。
6、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a、出示图画: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小妹妹?
b、冰心奶奶也看到了这些。读文章,在写妹妹动作的词下面标上“Δ”,比如:“紧紧地跟”的“跟”。
c、文中写小妹妹怎样地跟?为什么要紧紧地跟?
怎样地跑?(轻轻地小心地跑)这可以说成是轻轻地跑,小心地跑。读出这种感觉。
我现在问你,这是什么动作?怎样地?(拿、放、提、摆、写)
d、过渡:孩子们真会观察!现在,我们回到妹妹身边,看看妹妹为什么要轻轻地小心地跑?她怕什么?那她为什么又要紧紧地跟在泥裤子后面呢?“泥裤子”是谁?女生读。
7、是呀!雨后,广场上的积水让孩子们玩得多么开心啊!这种快乐赛过神仙!想把这种快乐用自已语言呈现出来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读读。
8、配乐朗诵。
三、拓展:
1、老师这儿也有一篇描写《戏水》的文章,我们来欣赏欣赏。(出示短文)
2、你看,这个小朋友在戏水的过程中,有哪些欢快的动作呢?
小结过渡:其实,快乐无处不在!雨后戏水快乐!读书快乐!写字也快乐!现在,我们就来观察“脚”字,快乐地书写吧。
四、写字——脚
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关键笔画、结构书写),仿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作业:完成课后第三题。
板书:
雨后
观察人物
动作
神态
快乐戏水
《“球星”马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
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
教学准备
字卡,重点语句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另一个“球星”马嘴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课前搜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板书:
“球星”马嘴
马嘴守门进了三个球——爸爸没买饮料
儿子 马嘴开球进自己的网——爸爸逼做作业到深夜
马嘴不想踢球了 ——爸爸只关心考试成绩
在比赛时扑住险球 ——爸爸在场了解真相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师:初夏的时候,我路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学生齐读题目。
简介作者。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
3600 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6.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说说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明白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
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中。)
二、说话指导。
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师简要提示。
(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我的课余爱好》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
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
教学重难点:
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生活。
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你的课余爱好,好吗?
(板书:我的课余爱好)
(谈生活引入,激起内心情感体验,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习作指导。
1.什么叫课余?
课余就是指在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如每天放学以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
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带来了吗?现在请你拿出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集邮、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活动。
3.展示生活。
(1)片段细说。
刚才你们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爱好,但我的印象不深刻。你们能不能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请大家想一想再说。学生细说片段
(可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
(2)评议指点。
4.学习“习作要求”及“提示”。
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同音字填空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写叠词,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地积累运用字词。
2.积累谚语。
3.阅读短文,扩展知识面。
4.学讲小幽默,感受幽默。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一朵美丽的七色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开放,发出夺目的光芒。同学们,你们好!欢迎走进“语文七色光”园地,快乘着“七色潜艇”出发吧!看看谁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最大!(“七色潜艇”驶向海洋深处,海底光怪陆离,充满奇异的景象。)
蔚蓝的大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它们快乐、恬静地生活着。而今天,以往平静的海底却热闹非凡,想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小丑鱼过生日,小伙伴们都在精心挑选礼物,他们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呢?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2.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1)出示第1题。
大家看章鱼最先带来了几个同音字考考大家,快来试试看。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议;展示学习成果
(2)石斑鱼怎么游得这么快,快来看看它准备了什么好东西?完成第2题。
(3)射水鱼又在不停地“打枪”,它正在为小丑鱼“放礼炮”,相信它的礼物会更精彩。完成第3题。
3.积累名人名言。
可爱的金枪鱼也来凑热闹,它给小丑鱼送来了“金玉良言”,我们千万不能错过!
(1)学生看书记诵名人名言,体会含义。
(2)小组交流讨论,深入理解名言的含义,老师加以指导。
4.知识窗。
小丑鱼收到这些礼物别提多高兴了,它们坐在一起高兴地看着短片,不时地议论着。出示书中文字,指名读。
5.总结收获。
《军神》
—、学生视角
“军神”一个响亮的称呼,学生看到课题后自然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为“军神”等,这会促使学生尽快学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课文中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和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多,也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教师思考
本文记述了战争时期德国医生沃克为刘伯承做眼部手术的经过,通过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描写,赞扬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这一主线,自主读书、感悟。
三、重点
1、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抓住重点句子,坚持快速阅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五、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查阅战争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要求
1、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原因,学习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力。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根据白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刘伯承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
二、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及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阅读了《军神》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请同学起来读。哪组同学愿意来读?(出示生字卡片)
二、讲授新课: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把书打开到P94页。
1、初读课文:
首先,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
下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来。画好后交流。
3、精读课文:
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一两处,然后指导朗读。其余的部分学生自学,把体会写在一边。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6、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7、小结:课文中除了直接写到刘伯承的表现外,还用大量的篇幅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了表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课文主要写了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文,结合刘伯承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所以,理解这个问题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三、总结,升华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四、布置作业:
1、摘录一首表达革命气节的诗。
2、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军神——(刘伯承)
楷模
冷冷地问——口吃地说——惊呆了——慈祥的神情
顽强的意志
《登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独立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初步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2、简介当时时代背景。(十月革命、隐居)
二、初读课文
1、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2、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词,说说自己是怎么学会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分段
1、课文写登山这件事,分哪几个过程?
2、根据课后题2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说段意。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2、能背诵写日出景色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3、懂得革命者要有勇气走战胜困难,而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教学重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含义、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思考有没有疑难问题?
2、讨论:
(1)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隐居”一词你知道了什么?
(2)“四周环绕着巍峨的高山”说明什么?
3、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
4、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段意。(谁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去干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列宁他样走的是一条危险的山间小路?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危险的气氛。
2、说说对这些词句的体会。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过小路的危险和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
3、朗读“登上山顶”这一自然段,欣赏山顶观日出的壮丽景色。想象背诵。
4、讨论:当时列宁他们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5、练习说段意。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列宁和巴果茨基的对话。
2、讨论:为什么列宁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
3、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
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1)理解三句话的内在联系
第一句是因果句,先说结果后补说原因。
第二句,从登山这件事得出一个道理——革命者不应该害怕困难。
第三句点明应该怎么做?(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
(2)抓重点词语背诵。
五、课堂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的阳光,突然穿()山前的薄雾。远处()的湖水开始发出()的亮光。山顶上的雪()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下,鸟儿们放开歌喉()地唱了起来。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
板书设计:
登
山
登山
走险路(勇气)
往回走
坚持再走险路
(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第一声叫卖》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引发对自己某个“第一次”的回忆。
2.认识14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感受小作者参加社会实践的勇气和从中获得的乐趣。
2.通过转换角色、续编表演,开拓课文内容。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读自悟。
1.简洁地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二.自由展示
1.假如现在“我”和表妹就在你面前,你准备对他们说点什么?
2.卖完白菜,“我”和表妹回到奶奶家会怎样介绍卖菜经过呢,奶奶会做些什么呢?想一想,议一议,最后合作表演出来。
三.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有关文章,简要谈谈阅读收获。
四.落实识字
《什么是勇敢》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敢于与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养成灵活应对的能力。
3.讲究说话的口气和态度,注意语言表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教学难重点:
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要有理有据。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认识、理解“勇敢”。
游戏:自我测试,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测试勇敢)(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敢一个人在家吗?(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勇敢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4.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5.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提纲,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你对勇敢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评议。6.结尾。
(1)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把你战胜挫折的体会写在小书签(课前发给学生)上,送给自己或同学、老师。(2)格言背后的故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写。
《第一次____》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体现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真切感受,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2、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把做这件事的体会写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1、习作要求和评改要求课件
2、优秀文课件
3、学生手中范文
教学流程和教学意图:
一、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半命题习作《第一次_____》老师已经评改完,给老师的感受是,你们的习作题目补充得都很完整、新颖。习作内容也都很有意义,生动、有趣,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有一些小毛病,个别同学在标点运用上还不够准确,有的句中错别字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这两方面还应加强,在这次习作中,有几篇特别优秀习作,写得生动、具体,把习作要求完成的尽善尽美,特别是刘贺鹏同学的习作,被评为了本次的最佳习作,他也被评为了最佳小作者,同学们要不要一览他的习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即对本次习作的特点进行总的概括、说明。又表扬了优秀习作得长处,进而激发学生尽快聆听或尽快目睹优秀习作的兴趣,对本次习作讲评,有调动性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优秀文经好在哪的心情〕
二、回顾习作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急切想看到好习作,但先不要忙,下面,我们来一同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根据习作要求,你们才能了解优秀习作好在哪,他又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把文章写得那么完美。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的习作要求和修改要求。
生:读一读(1~2名学生)
〔设计意图:出示要求是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欣赏的思路,从哪入手,弄清自己要学习他的哪些优点,不会盲目的看、听、读〕
三、讲评习作
师:下面请优秀小作者来读一读自己的优秀习作,请同学们认真听,他是怎样完成习作要求的。
1、优秀小作者读习作。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谈)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听后感觉同学们没有从实质上去赏析,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优点,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仔细品赏的机会,把你们手中的习作仔细阅读。
1、生:看优秀习作。(也可独自欣赏,也可同桌边欣赏边交流,此时,教师把优秀习作展现在大屏幕上)
2、师生共同评说,上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意。(师:引导性点拨)
师:同学们对刚才的习作品析得很好,品析的思路清晰,目的性明确,那老师这还有一篇习作(较差的),请同学们品赏。(把习作发下去)
1、指名读一读。
2、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和优秀习作对比评说)
3、小组讨论,把两篇习作的差别找出来。
4、汇报交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对比式讲评,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两篇习作在完成效果上的优与差。优,优在哪;,差,差在哪。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不是空中楼阁,虚而不实,只在表面观赏,而不是实质性领悟,使学生真正明确从哪下手改,从哪去学,有目的性。)
四、评改自己的习作
师:同学们从上两篇习作的赏析中,已经掌握修方法,赏析思路,下面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生自评习作,也可同桌交流互评。
2、汇报交流。
3、师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境污染了是给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全面参与在自我实践中学地赏析习作,会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为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总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本节习作讲评的习获。
六、师总结:这次讲评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相到学习中,取长补短,树立求实文风,让自己习作走稳每一步,走好每一步。
《七色光二》
教学目标
1.字词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与运用。2.积累关于“勇敢坚强”方面的诗句。3.通过“知识窗”,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4. 通过搜集资料、当讲解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短文或图片,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
播放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语文七色光”乐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乐园有很多可玩的地方,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了关才可以往下走。2.第一关:七色花。⑴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⑵出示第2题。
指名说,用各种形式朗读。3.第二关:妙语堂。
“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在这里会有什么发现呢?一起进去看看吧!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谁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出示语句(配有相关的图片)。4.第三关:丰收园。
你们肯定能猜到,来到这个园子,里面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多种形式朗读短文,交流感受。5.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大家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有更多的收获。
《真情的回报》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平白的话语中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真情。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情,我主要抓住课题进行设问,以确立这篇课文的两个研读主题:
1、课题“真情的回报”中“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2、“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让学生紧扣这两个研读主题进行研读,在研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目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4、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朗读和感悟,理解文题包含的意思,懂得“诚实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指名说)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指名说)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听歌,老师最喜欢听“爱的奉献”这首歌,想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师最喜欢这首歌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齐说)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也就献出了一份真情,有了真情,才能换来人世间真情的回报!今天我们将与同学们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真情的回报》。
二、揭示课题,据题设问,确立研读的主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
2、指导读题,并根据题目设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怎样读好课题呢?请老师说,大家读。
师:(真情)——的回报(突出真情)
真情的付出得到真情的——(突出回报)
师:根据题目的朗读,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以确立研读主题。
谁对谁的真情?(板书:“我”、订户)
“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
三、围绕研读的主题,自读课文感知。
过渡:请同学们围绕这两个问题,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课文读正确、流利,可以边读边想,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情况,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作相关的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五、精读感悟,讨论解决研读主题。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我想,同学们书读好了,两个问题也肯定会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两个问题。
1、“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指名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最后一节前半部分)
讨论:“绝活”这个词明白吗?(超出一般的本领)既然是超出一般的本领,上面怎么还用上了引号?(表示特殊意义)想象一下,别的邮递员是怎样施展这个“绝活”的?(指名学生做相关的动作)
“我”是怎么做的?(依旧„„依旧„„)“两个依旧”说明什么?(我是诚实的劳动)
2、所以,“我”的真情得到了什么!(在“我”与“订户”间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3、“订户”对我的真情是什么?指名学生读,并指导概括。
A、推荐新订户;B、多给小费;C、圣诞礼物(送辆新车;真诚祝福;)E、一个星期的报费;
现在,如果你是59个订户中的一个,你会在圣诞卡上对“我”说些什么?分别指名说。
4、小结:这实际上就是“我”得到的“回报”!
5、讨论:“我”在真情付出的时候,想到要得到回报吗?
6、小结:“我”真情的付出,并没有想到要得回报,但我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使我永远记住了——(引读最后一句)
7、板书: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8、说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说看。(如助残日等)
9、小结:只有诚实的劳动,才能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在两者间分别画上横线和单箭头)
六、归纳总结,倾吐自己的感受。
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凝成一句话。我先送给大家一句:“真情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情!”试着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真情的回报
“我”——订户
诚实的劳动——关怀与爱意
(中间各有两条横线和单箭头)
《那只松鼠》
教材简介
《那只松鼠》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仁爱之心”为主题,《那只松鼠》采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惹人喜爱的松鼠。可是,当我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叙述中,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经历与伙伴探索交流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真善于观察!但是直呼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嗯,真聪明!见了老师是不是该问声好呢?同学们好,真是懂事的孩子!仅仅和老师问好还不够,我们今天来了好几位客人,挥挥手,说声“客人好!”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能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我感到很开心,我相信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我最喜欢有自信的孩子。
一、谈话引入,揭示文题。
1、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看来大家各有所好。(课件出示松鼠图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这是什么动物呢?板书:“松鼠”。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
3、继续播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松鼠?同学们的词语可真丰富。今天有一只小松鼠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它就是那只松鼠,板书:“那只”。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你们想知道那只松鼠的故事吗?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重点词语。谁来读课文?(正音正字,鼓励。)
三、概括全文,了解倒叙。
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逮、放。”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我梦见那只松鼠,女儿忘不了那只松鼠。)也就是怀念那只松鼠。板书:“念。”(说明怀念松鼠是事情的结果。)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这是故事的经过还是结果呢?讲解倒叙的写作手法,当你知道这个结果,你的脑子中会想到哪些问题呢?看来,倒叙的写法可以激起读者兴趣。希望你们以后写习作中也可以运用倒叙的写法。
四、进入课文,合作探究。
谁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第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我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到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女儿也忘不了它,它就是——那只松鼠;看来,我和女儿都很怀念它,它就是——那只松鼠。那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呢。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哪个自然段的印象最深刻?谁来读一读?
(一)逮松鼠。
第四个自然段写了我逮松鼠的过程。
1、注意“蹿和窜”的读音,课件演示。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做动作区分这两个字。
2、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你最喜欢,读给大家听。我们来说说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明了什么?
3、抓住词语“小精灵、嗖嗖嗖、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逃跑得无影无踪。)”理解小松鼠的特点和“我”对小松鼠的喜爱。(板书:“喜爱”。)
4、结合“蹑手蹑脚”(走路脚步放得非常轻)、跑动窜西、瘫坐、喘着粗气”等词语和省略号体会我逮松鼠的不容易。
(二)放松鼠。
1、课件出示被逮住的小松鼠图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松鼠被逮住之后的样子?读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喜欢读的同学就可以站起来读。
(1)刚才的小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刚才的小松鼠,和小伙伴们快乐地游戏;刚才的小松鼠,有爸爸妈妈陪伴是那样的温暖幸福!现在呢,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用书中的语言说一说。理解“小俘虏”的含义。
(2)假如我就是文中的爸爸,你就是那只被逮住的小松鼠,让我们共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此时,我刚想去摸摸你的时候,却看到了你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目光呢?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交流一下。
谁来说一说?你的眼中有绝望,你为什么绝望?你的眼中有抗拒,你抗拒什么?你的眼中有乞求,你祈求什么?也许你的眼中还会有什么?(恐惧、仇恨。)
(3)读出小松鼠的绝望、抗拒、乞求。
2、看到了你这样的目光,“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阴沉地看着你。”而你呢,怎么表现的?读读书上的句子。你能想象“我”的想法吗?体会“我”对小松鼠的可怜和同情。(板书:可怜、同情。)此时,假如你可以开口说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教师泛读,找两名学生读。)注意评价。
4、此时,大家最想知道什么?是小松鼠的命运是吗?(联系第三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我”为什么逮小松鼠?我想放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长叹。)最后为什么却又放了?(可怜它、同情它。)这回又看到了怎样的一只小松鼠?(隐没在密林深处。)
(三)念松鼠。
我好不容易逮到了一只,却又把它放了,女儿知道了会怎么样呢?
1、自学8-10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1)在聚餐上“说漏了嘴”之后,“我”和“女儿”各有什么样的表现?
(2)“一块石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落了地”?
(3)“我”和女儿身上有什么优秀的品质?
找一名学生读一读。
2、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女儿的情感,总结这对父女的品质:善良,爱护小动物,有爱心„„
五、延伸拓展,写作训练。
小练笔: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六、歌曲总结,升华情感。
播放《爱的奉献》。这对善良的父女,把小动物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没有爱情的幸福甜蜜,没有母爱的崇高伟大,有的却是源自心底的质朴无华。“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这个故事会化作一粒爱心的种子,在你们每个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长大,你们都是善良的孩子,对吗?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对吗?那就让爱心伴你们一路成长吧,下课!
板书设计
逮
/
喜爱
/
放— 那只松鼠 –-可怜
/
念 /
同情
《美丽的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三幅画面。(第一幅:兄弟二人肩并肩地在田间劳动。第二幅:兄弟二人怒目相视。第三幅:兄弟二人在桥头拥抱。画外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里已经20年了,突然有一天兄弟俩发生了纷争,结果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可是不久兄弟二人却和好了。)师:是什么促使他们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呢?引出课题。
二、独立阅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读书收获。
三、欣赏品读、体验感悟。
1.自我欣赏品读。
(1)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查学生个别读,师生点评。
2.小组欣赏品读。
小组内轮读,互相点评。
3.分角色欣赏品读。
(1)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揭示文章主题:为什么说这座桥是美丽的?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这座桥连通了两兄弟的庄园,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沟通了兄弟的情感,这是一座连接心灵的桥,是美丽的桥,但更美丽的是木匠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1.你想对木匠说些什么?
2.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
五、检测识字、掌握方法。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阅读“扩展阅读”中的文章。
板书设计:
美丽的桥
反目成仇
重归于好
沟通
《爱心项链》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展示项链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对项链的了解,教师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读文质疑、合作解疑。
1.自由读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读书收获,引导学生质疑。
3.小组讨论:什么是爱心项链?
4.汇报交流。
三、感情诵读、升华体验。
1.分角色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回归生活、拓展延伸。
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心系一处,撒播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穿项链的人吧!
1.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谈一谈曾经做过、听过、见过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设计“爱心”广告词。
3.搜集有关“爱心”的名言警句。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让学生读自读课文和教师推荐的文章。
《回报亲人》
一、创设交际情境。
1.师:同学们,在你的所有亲人中,你觉得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呢?能讲讲他关爱你的事吗?(生讲述)他们这么关心和疼爱我们,你是否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播放情境课件(一个小男孩为妈妈洗脚的场面;一个女孩为妈妈送上一杯热水后又为妈妈捶背的情景),谈自己的想法或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交际过程。
1.自读提示,确定交际内容,提炼交际要求。内容:
(1)要说出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要说出自己为亲人做了些什么或打算做些什么。要求:
(1)表述要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要认真倾听和评价。2.确定交际形式。
(1)集中交流,小组内交流练说。
(2)组内推选出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给全班听。3.进行“‘感动班级’人物”评选。
(1)小组内评选:每个人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组内同学听,评选出最优秀的参加全班“‘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
(2)班级人物评选竞赛。评选条件:
1.事情叙述要注意清楚、完整,富有感情。2.事件要真实感人。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假如此时此刻你的亲人就在我们的现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关心爱护他人》
教学目标:
1、围绕“关心爱护他人”写一篇记事的习作。要写真人真事,写清过程,写出真实感受。
2、通过习作,使学生留心身边的事,养成把自己身边的事记录下来的好习惯。培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例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自然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都在用心感悟,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就是教育大家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关心爱护他人的事例,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再现这些人间真情。(板书题目)
二、阅读教材,审题立意
1、先请大家看书上的训练题,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要求)
2、小结:学习任务已经明确了,本次习作选材的范围很广,不管是自己做过的或是听到、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只要是体现关心爱护他人的事都可以写,要求就是经过清楚,感受真实,题目自拟。
三、组织材料,自拟题目
1、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少关心爱护他人的事吧?那件事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先自己想一想,在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
2、谁来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以给他提点小建议。
3、指名学生发言,适时指导学生选材,注意要符合主题内容。
四、编写提纲,例文引路
1、我们已经选好了写作素材,可是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有些同学开始皱起了眉头。其实写作文就好比烹饪一道菜肴,选好原料,但是更重要的是做菜的方法,放什么作料,掌握好火候,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否则就是给你山珍海味,做不好也会让人难以下咽,浪费材料。
2、请大家看这篇文章(出示例文),听老师读。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4、总结写作方法:①围绕一个主题写;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经过要写得详细具体;(抓住语音、动作、神态、心理)④用好词佳句;⑤写出真实感受。
5、说得这么多不好记呀,没关系,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法宝,(出示小黑板写作口诀)齐读。
中心突出选材当,层次分明记心上;
详写略写有方向,细节描写要形象;
用词准确语流畅,感情真挚心激荡;
读者脑中有映像,手写我心是榜样。
6、下面就请同学们互相练习把你要写的这件事经过部分说得具体些,开始吧。
7、学生分组练说,指名说,师生互评。
五、动笔写作,文中指导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说到这,现在请大家拿出草稿本,完成你的作文大餐。
2、学生起草作文。
3、指名读已完成的习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的文章是否按这次训练重点来写的。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这节课大家用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爱心故事,懂得了关心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下节课我们继续起草作文。
板书设计:
关心爱护他人
经过清楚——————————起因(略)感受真实
经过(详)题目自拟
结果(略)
《语文七色光三》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在语言环境重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写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教学中难点: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区分形近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区别近义词。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利用近义词进行造句练习。进一步辨别词义。
3.修改病句。让学生先读一读龙龙给我们的提示。学生尝试独立进行汇报交流,集体核对。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扩展,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学生来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一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赛龙舟》
一、任务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文所写的龙舟竞赛的场面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让学生单凭语言文字感受当时的热闹场面有些困难,体会抓几个点来进行场面描写的方法更有难度,为此通过出示国片、播放视频和观察插图等方式来填补学生认知上的空白。
三、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理解课文内容又领会文章主旨及写作特点,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策略。其中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文中插图与课文的对照弄清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渗透抓住几个点来写场面的方法。在每一个方面的学习中,运用品读比较、反复吟诵、对接生活等策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敲锣涂满抛下击鼓起伏威武距离拳头竞争激烈一式的短桨壮阔的场面禁不住禁止]开火车领读
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小结预习情况。有了大家课前充分的预习,相信这节课上大家会学的更轻松。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47页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
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五、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六、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7. 赛龙舟 船手
整齐
团结
积极向上
比赛
激烈
力争上游
观众
兴奋
《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瑟瑟(sè sè)毕毕(bì bì)剥剥(bō bō)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做的,先(),再(),然后竹节(),竹筒内空气(),最后竹子()。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高山族丰年节》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高山族是怎样庆祝丰年节的。
2、了解高山族的风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爱我中华》,通过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歌声把学生带到《快乐读书屋》四《高山族丰年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用笔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2、同桌互动。同桌轮流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同桌互查识字情况。
4、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5、学生汇报。
三、精读感悟
(一)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把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用多媒体出示(根据学生前面回答的情况取舍)
(1)庆丰年节的目的是什么?庆丰年节应做哪些准备?人们是怎样欢庆丰年节的?
(2)舂米舞是怎样的舞蹈?表演者是哪些人?穿什么服饰、准备什么道具,又是如何表演这个舞蹈的?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上述问题。
3、班级内交流、汇报。
4、学生再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二)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1、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高山族礼仪方面资料。
(2)高山族服饰图片。
(3)高山族住所、婚姻、葬礼方面的资料。
(4)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
2、学生分类展示资料。
3、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情况。
四、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课文。
2、建议学生学会一种民族舞,增强民族自豪感。
《赛马三月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族的民族节日三月街,让学生通过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的思想品德,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我”勇于参与的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不慌张。
2.学习作者按发展顺序对活动场面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对,白族就是其中的一个,白族人民有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三月街”,你们想去看看他们是怎样过节的吗?下面我们就同课文中的“我”去参加这个节日吧!
2.板书课题:赛马三月街
(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生说提示要求)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文)
3.开火车朗读,其他生纠正错误。
4.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疑问:三月街是白族的盛大节日,喜庆的气氛十分诱人,赛马场上还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想好后回答)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感受赛马的那种激烈的场面。
师:赛马场上那么激烈,那么热闹,那么赛马场上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呢?
(生动笔画出)
生:是作者在赛马过程中的马捣乱。
2.小组互动,理清课文记叙顺序
(1)师:在小组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一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
生:按赛马前—赛马中—赛马后的顺序来写的。
重点写的是赛马中发生的事。
(2)讨论:这件事如果是你遇到了会怎么做?
生1:哭了,放弃比赛
生2:遇到事情要沉着、不慌张
师:对,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沉着、不慌张。那你能把赛马中发生的事有感情地读一遍吗?
生:非常愿意
3.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及“我”心理变化。
师:赛马激烈时,应读出什么语气
生:读出紧张的心情
(生读,师适当点拨)
师:你还喜欢读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生:应该用焦急、迫切的语气去读
四、落实生字
1.出示含有生字的文中的词语!生自由练读
2.学生互读互查
五、作业:你读得最好的那一段展示给大家。
六、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自主交流)
板书设计
赛马前 — 准备
赛马三月街
赛马中 — 场景
和谐精神
突发意外
赛马后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大家谈》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准备故事,并能完整地讲出来。
2、在听讲故事中受到故事内容的熏陶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准备阶段。
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查找书刊、向长辈询问、上网等方式,搜集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做在班上交流的准备。
二、汇报交流。
在课前,可以用教师搜集的动画片、图片等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出交际的话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板快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
(1)个人展示:指名给大家讲故事。
(2)小组竞技:小组商讨选出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评价能力,要确定评价的标准:
①故事讲得完整:40分
②表达流利、清楚:30分
③讲述生动、有感情:30分。
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来给讲故事的同学打分。
(为了给每个同学成功的自信,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兴趣,可以设立这样几个奖项:个人优胜奖、小组优胜奖、勇气奖、参与奖等。如果能对别人讲的故事给予补充,可以额外加分。)
三、课外延伸:
(1)搜集国外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2)整理一个传说或故事,写下来。
《过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略)
《语文七色光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贴七色花)同学们快看这朵美丽的花,放出七色光芒,将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板题)相信同学们今天一定会从这儿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一)练
1、今天天气格外好,森林里面真热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虎大王”要过生日,动物们都精心准备了礼物。想知道他们准备的什么礼物吗?那要先读准礼物上的字音,才能知道送的是什么礼物?大家有信心吗?(出示卡片)生读齐读(贴黑板上)“老虎大王”的收获可真不小,接了这么多礼物呀!
2、不知同学们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有多少收获,增识了多少汉字?现在,同学们就把你在本单元增识的汉字写在书上,一会儿我找同学说,看谁增识的汉字多。(生说)
师小结: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汉字,还应注意在生活中多识字。
3、“老虎大王”陆续收到了动物们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了。小狐狸看到小动物纷纷给“老虎大王”献上了自己的礼物,自己也不甘示弱,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老虎大王’的生日,我们来做个游戏,谁答对我的问题,才能参加大王的生日宴会。”小狐狸提的是什么问题呢?现在同学们看书“练”里的第二题,分别写出下面各词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生写、生说)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小动物们终于可以参加生日宴会了,非常高兴。
4、生日宴会开始了,多数小动物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
我找同学读一下第三题的要求(生读)
现在同学们赶快给他们对号入座吧!(生写)指名说指名读
师小结: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排好队,这样才能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
(二)知识窗
1、新年过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现在大家回忆回忆,你家的门上贴的什么对联?(生说)
2、那大家对对联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再次打开知识窗,看看在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考虑:通过他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说)
(三)日积月累
2007年春节已经过去了,在过春节时,不知同学们都干了些什么?(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节的古诗(打开书)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并讨论讨论每句诗写的什么意思?(生说)齐读、指名背、齐背
三、课外延伸
你还会背关于其他节日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生背)
师小结: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可得多背一些古诗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呀,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在“七色光”园地畅游,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思考,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为祖国作贡献。
《趵突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线索,质疑“美”
1、你们平时看见的泉是怎样的?(指名说)
是啊,我们见过“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山间天然小泉,也见过喷水如花的城市人工喷泉,那你们见过趵突泉吗?老师也没见过。谁在预习时已经解决了这个名字的意思呢?你想象中它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果真如此吗?那就让我们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2、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是啊,这样的趵突泉对于济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课文有个句子就很生动地写出来了,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4、出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5、过渡:趵突泉真的那么美吗?我也感到很疑惑!那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文字先去看看大泉吧。
二、品读文本,感受“美”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大泉的句子,自己好好读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出示
①请大家轻声读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情景?(一年四季水都在那里不停地翻滚)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表演体会:它们又是怎样翻滚的呢?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要知道它是昼夜不停地翻滚,你的手势改一改,大一些,累了吧。)
②它疲惫了吗?退缩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句子。
同学们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能读出来吗?
让我们再来读读“冒,冒,冒”这三个字。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在了怎样的画面?读出它的喷涌不息,读出它那强大的自然力量。
过渡:你的朗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课件出示图片)
③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伟大,所以只要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
④趵突泉太好了,使人不敢正眼去看,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然而冬天的趵突泉更好!
(2)出示写趵突泉冬天的句子。
①(指名读)冬天的趵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轻轻读读“飘荡”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这仙境一般的画面读出来。(再次指名读)
②听了你的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图片)画对这样的趵突泉,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③面对此景,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三、品味语言,创造“美”
过渡:小泉比这大泉还更有趣呢!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这是怎样的小泉,给它们取个名字,并把名字写在旁边。
2、选你最喜欢的小泉好好读读,读出它的样子,读出你对它的喜爱。
3、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小泉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读,读后问:你给它取的名字是?为什么喜欢它)
预设:大鱼吐水泉,珍珠泉,大泡泉,珠花泉。
(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用手势来表示)
4、池边小泉仅仅就只有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的?来,拿起笔来把其他的小泉写下来。(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练笔,交流)
5、面对这么多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作者说——(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四、观看录像,升华“美”
1、“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你觉得这个一半,是不是就是数学上所说的一半?(突出它的美、它的作用大)
2、过渡:这么美的泉,如果滑亲眼目睹,将会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
3、学生观看录像
4、升华:在亲眼目睹了这泉后,我们越来越坚信:(齐读)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这么美的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拿起书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配乐朗读第三、四段)
五、拓展文本,延伸“美”
因为趵突泉有着人间仙境般的美丽景色,所以,许多文人雅客都慕名而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诗人郭沫若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地下汪洋水,形成趵突泉。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
关于趵突泉,还有许多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呢!这个留给同学们课外去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千佛山 清浅鲜洁
中国-----济南-----趵突泉:昼夜翻滚
赞美
大明湖 五光十色
《香港之夜》
教学目的:
1、学习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学习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实写与想像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做到学以致用。
4、通过学习更加热爱祖国,深刻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为、难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东方之珠》歌曲录音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大家的心情都很好,老师在心情好的时候就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放歌曲《东方之珠》,听一半)好听吗,谁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哪座城市吗?(香港,简介香港)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的夜景更是迷人,今天我们就跟着巴金爷爷一同走进香港之夜。(板书课题,强调“港”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快速读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说一说香港的夜晚怎样,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字表现出来。(板书:美)香港的夜真有那么美吗?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4~6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以读悟情
1、指导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对面的香港是什么样的?说说对面的香港美在哪?(出示课件)
(2)师生配合读文,师读描写海和天的,学生读描写香港的。在读的过程中 想一想 老师读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读的景物又有什么特点?
师:这种写法叫做对比,那用这种方法会更让人觉得(生答:亮)提问:
①“万颗星点”是什么样啊?
② “聚合”什么意思?(板书:星点聚合)
③“万颗星点的聚合”是怎样的景像呢?为什么别的地方都是黑,单单香港就成了万颗星点的聚合了呢?(出示课件:根据画面说一说。)
2、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第五自然段(2)香港为什么会成了“星的山”呢?
①这里写星的山用了两句,说说如果去掉后面一句好不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②师补充讲解:因为香港的面积小,建筑物高的比较多,又依山而建,因此,巴金爷爷看到的夜色中的香港 就如同星的山。
④(播放课件)欣赏香港夜景的美。带着一种赞美之情读这一段。(多种方式朗读,有感情朗读)
(5)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一种山的气势,眼前好像出现了耀眼的光辉。
我们用联系下文的方法读懂了“万颗星点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理解句子的好办法。今后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办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词好句。
过渡:此时我们的心已经走进了文中。巴金爷爷在亲眼目睹这万颗星点的聚合的景象时,不禁浮想联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指导学习第六自然段:
(1)同桌合作 : 边读边画想一想远观香港,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巴金爷爷都会想到些什么呢?(汇报交流)(板书:静寂柔和)
(2)“忘我” 是什么意思?(忘记自己)忘记自己,那想着什么呢?为什么会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板书:忘我)师:作者在写景时根据景物的特点加进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写活了。以后我们在写景的作文中也要运用实写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
(3)再去读一读这些想像的语句,边读边想像你就会感受到香港那繁荣的美。(出示课件)
5、自学第七至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的心已经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样牵挂着那座“万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还在行着,他们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小组讨论)
(1)过渡:船愈行愈远,走进群山,走进黑暗。爷爷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以为自己在幻景之中,对香港的不舍)
(2)理解什么是幻景?(板书:以为幻景)
(3)这里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种幻景呢?(板书:留恋)
四、回顾全文 总结文意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的朋友为什么会说:“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六、总结升华:读完了文章真有一种马上就去香港旅游的想法,可是我们离香港太远,那我们就来饱一下眼福吧。(放一段香港夜景的视频)
这是巴金爷爷在1933年写的文章,事过境迁,时隔78年之后,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如今的香港已经重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灯依然那么亮。不!应该是更美,更亮了。(继续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有句话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去香港看一看,相信那时的香港会建设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祖国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板书设计:
星点聚合 赞美 香港之夜
静寂柔和 忘我
以为幻景 留恋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古诗,说出每首诗的大意。
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三首诗。
体会作者热爱大好河山、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指导学习《望洞庭》
解题,了解诗人:
⑴ 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诗的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
⑵ 介绍诗人:
刘禹锡,洛阳人,它的诗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2、初读:
自由读诗,想想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正音:潭、磨、螺。
齐读。
3、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
⑴ “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⑵ “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⑶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受“遥望”“银盘青螺”──自然之美精美绝伦。
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
指名读,想象:白银作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田螺,看着它,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派秀美柔和之景。
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因已有基础,重点放在投入情感上)。
二、学习《题西林壁》。
教法同上。
解题,了解诗人。
初读。
读通,读懂。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教师检查。
精读质疑。
重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生互相讨论、共同交流,达到明白诗意,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不识,看不透。缘,因为。此句的意思是:不能看透庐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
朗读、背诵。
三、自学《华山》
这首诗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自学检查——质疑讨论——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
课后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山水诗背一背,并抄写在积累本上。
《花果山》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9个生字。
了解花果山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果山景色的美丽与神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巧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知道那里面最神通广大的是谁吗?(生答:孙悟空)。那你们一定知道孙悟空住过的花果山了。那儿的景色很美,确实是一个福地洞天。其实在我国真有一座花果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在哪里,景色怎样,与孙悟空有没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五”,共同领略人间仙境《花果山》吧!(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写了花果山的什么特点?
交流反馈,师生讨论。(美丽、神奇)
细读质疑,合作探究。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共同探究。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花果山美丽神奇的地方,认真读一读。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从三方面写了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
花果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风景优美;
花果山的名胜
花果山的洞穴和飞泉。
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选你最喜欢的语句,和同桌互读欣赏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出来,请大家欣赏。(指名读)
师生共同评价,指导朗读。
展开朗读比赛,进一步领悟花果山的美丽和神奇。
认识生字,会读会用。
学生自读生字,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识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卡片,快速认读生字。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开火车认读,并给你读到的这个字组一个和文中不一样的词。拓展延伸。
学当小导游,向你的游客介绍你所了解的花果山。
《说四季景色》
目
标
1、通过说四季景色,训练学生能把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
点 流畅地表达 难
点 说话清晰、流畅 教
具 图片 教
程
一、创设情境,描术话题
出示四季景色特点的画面,说出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出课题。
二、生生互动,小组交流
1、读懂书的要求,明确这节课的内容。
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的季节景色,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3、小组这间互相倾听、外充、评议、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评议
每小组先代表,在班级中发言,师生评议。
四、小结:总结学习情况
五、作业:观察一处景物
《周围也有好景物》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写具体。
2、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
1、写一处自己周围的景物。
周围的景物就是那些离我们很近、我们很熟悉、经常看到的景物。这样的景物也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要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它们的可爱之处。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二、说说你周围有哪些景物。
三、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爱的一处景物在小组中说一说。
1、说清楚这处景物在什么地方。
2、概括出这处景物的特点。
3、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处景物,重点写什么。
4、想想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四、班级汇报,师生评议。
从是否抓住了景物特点,是否对这处景物的具体描写中看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五、动笔起草。
《语文七色光五》
目
标
1、区分形近字的字形,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正确组词。
2、体会景物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容词,用打比方来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
3、欣赏对联的对偶美。
4、读懂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
重
点 词句训练,积累知识。
难
点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景物
教
具 图片、诗句
课
时 2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引出宗代知学习
二、日积月累
我们来欣赏古代的文人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的美景的。
1、出示岳阳楼及对联,读后问:你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
2、出示桂林山水图片,问:这是哪的景色?有人写下了“桂人无杂木,山水有清音”这样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3、出示大明湖联,谈谈自己的理解
4、这样的对联,我们要把它积累起来。
三、练:
1、学习打比方:
1)小组内讨论怎样比喻恰当、生动。
2)汇报选最优秀的作为答案。
2、填恰当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完成3、区别形近字组词
四、知识窗
请同学们自读教科书,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
五、小结:山水是大自然赐予的宝物,我们一定要爱护。
六、作业:搜集古诗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大自然介绍了我们分明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是从古诗中欣赏四季的美景。
二、探索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开个“四季古诗朗诵会”比一比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朗诵的好。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古诗。
3、各小组选代表,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朗诵古诗。
4、你喜欢哪个季节?你能不能也好照写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
5、你喜欢哪首古诗,把它背下来好吗?
6、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积累。
四、作业:预习下一课
《王献之练字》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课题:
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后插图)。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简介王献之生平。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学习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学生自读后回答。(聪明、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齐读、同桌互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然后小组互说自己在这一部分中学习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到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3)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
(4)汇报。(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创新训练
1、你们认为这个秘诀只是成为书法家的秘诀吗?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3、看看身边的人或同学有没有人运用上了这个秘诀?
四、小结:爱迪生说过: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汉水。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
板书设计:
自满
王献之练字
秘诀
勤学苦练
大书法家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课文。
找出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多读一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注意揣摩任务的心理活动,读出人物的特点。
积累内化。
自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自选词语的意思,并会读会写。
识字写字。
注意“聚、缸”的写法。
“模”为多音字,读mó,模型;读mú,模样.布置作业:
把《王献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别的同学听。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复述两则寓言故事。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会写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你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最后谁得了冠军?它为什么能得冠军呢?如果它们再举行一次比赛,你会想什么办法使小白兔反败为胜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习《知了学飞》。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
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分段读这则寓言。
说说知了是怎样学飞的。
照样子写词语:
爬来爬去东张西望
用以上两个词语仿说一句话。
3、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4、小组讨论:《知了学飞》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班级汇报交流。
三、学习《蜗牛和蚯蚓》
教法同上。
在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
四、再读这两则寓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蜗牛一样,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不能像知了一样,空有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只能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像蚯蚓那样,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那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生活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整体导入
这两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可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
三、选自己喜欢的一则寓言进行复述,可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动作。
小组练习复述。
推选复述优秀者进行表演复述。
四、识字写字。
认识的6个生字,通过组词的方式练习识记。
写字。
注意“嚷”的书写指导和“翅”的读音矫正(读chì不读cì)
五、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字字皆辛苦》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阅读本文,了解李绅生活的艰苦、读书写作态度的刻苦认真。学习他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
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态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读一读,谈一谈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这么好的诗,李绅是在什么条件下,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再读课文,圈画出课后要求认的字多读几遍。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方面内容:李绅刻苦读书和写作态度认真)
三、自学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李绅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刻苦读书,又是怎样认真写作的。通过做标记、做批注的方式来自学。
班级交流自学体会。
四、指导朗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精神。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在小组练读。
指名读,说说自己为什么会那样读。
五、检查认字情况。
生字卡片,采取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进行。
六、拓展。
推荐阅读:《悯农》
(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罗丹的故事,知道成功来自于专心致志和全身心的投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罗丹工作时的聚精会神的全身心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出示课题,读题生疑。
是写谁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呢?
二、读书交流。
自由读,把课文读通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
小组交流: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
汇报,师生共同讨论补充。
三、朗读感悟。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
同桌对读。
指名读,进一步体会罗丹的精神。
重点指导读的句子:
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但审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喃喃自语道:“只是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老人的眼睛里放出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来„„有时加点泥。
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以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
理解和感受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多读几遍,联系罗丹对工作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展示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罗丹的故事。
五、检查识字。
《成功的法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2.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描绘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情感观察事物、描述事物的能力,使习作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的景色,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认真观察。
2.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二、做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景色,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好景物?(出示课题)
2.那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读书后回答)
明确:(1)写自己周围的一处景物;
(2)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3)写完认真检查,注意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3.选材。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观察记录,读一读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的选材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
4.习作指导。
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处景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那么如何写具体呢?(出示范文片段或课文片段)
总结:写出看到的、听到的、联想到的景物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和动态(声音、活动变化等),就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就做到了内容具体。
5.编列提纲。
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哪些段落要对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同桌互评提纲。
6.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提纲动手写作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
《语文七色光六》
教学目标:
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教学流程:
练
观察,找出
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
造句。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正确答案:
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属用词重复)
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属用词不当)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学习方法:
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知识窗。
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不吃无主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和品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通——初获感受
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读懂——内化初悟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读透——情思结合
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②读出发现梨树后许衡朋友的兴奋状态,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理解发现梨树后的兴奋心情。
③学生说出此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再对比许衡的做法,体会他的品质。
2、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分角色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许衡的性格和品质。
3、表演展示,提升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角色排演这个故事。然后班级汇报。
四、拓展——呈现个性
1、学生谈对许衡敬佩的理由。
2、学生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做法。
3、教师总结。人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小珊迪》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盲道上的爱》
教学目标:
1、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3、认识8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自读阅读提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质疑解疑。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答疑。
三、体验与感悟
1、模仿盲人走走盲道,体验一下盲人的感受。
2、说说读过课文之后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该怎么做。
四、语言实践。
1、讲讲“盲道上的爱”这个故事。
2、用“磕磕绊绊”“居然”“真切”“挂念”各说一句话。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文中包含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
六、扩展阅读。
1、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
2、阅读《伞》(课件出示)。
《谁会脸红》
教学目标:
1、对照诗中列举的不讲社会公德现象,检点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社会公德意识,并注意提醒身边的人遵守社会公德。
2、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3、认识文中13个生字。
4、进行扩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培养略读能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阅读提示”中的“脸红”导入本课。
二、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画文后生字,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
说说诗歌中列举了哪些不讲公德现象。(本环节结合课件进行)
三、联系生活,自由谈论。
1、读了诗歌之后“对号入座”,你会脸红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不讲公德的行为?
3、面对不讲公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为了使更多的人树立起公德意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语言实践。
1、模仿诗中的2、3、4、5节,把你见过的一种不讲公德行为写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1)铭记
(2)喧哗
(3)谴责
(4)作崇
(铭刻)
(吵闹)
(责备)
(捣乱、捣鬼)
3、成语填空。
大()大()()手()脚无可()()()之不()不()入()不()而()不()()举归()到()
五、识字。
读识字卡片,说出生字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再自己组组词语。纠正同音字或形近字混淆的现象。适当造句。注意“塞”是多音字,三个音:sè sài sāi。
六、扩展阅读。
阅读《阅读》中的相关篇目,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大意及读后感受。
《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口语训练,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2、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3、认真倾听他人讲话,能表达一定的看法或感受,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自然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或表演。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训练,强化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科版)DOC
课 题:1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懂课文,理解父亲表示爱的方式,感受文中、生活中的亲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课文,读懂文中同学所说的话,感受理解文中、生活中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2.学会书写13个生字。
3.积累并在口语、习作中运用‚半信半疑‛‚不约而同‛等词语。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2.联系上下文利用语境理解、联系生活经历利用情境理解。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的句子。4.延伸课文,适当拓展。5.梳理情感,整合全文。
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弟弟:受伤 生气 伤心 爸爸:简单说几局 拐弯儿处回头 就走了 瞟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2、在课文中找出表示‚看‛和时间很短的词。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
委屈
三、实践活动: 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听。教学反思:
课 题:2母亲的帐单 时 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和感受。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彼得的可爱和母爱的伟大。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板书问题。
二、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子音,读通读顺。2.指名读文,正音,检查读顺情况。3.学生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大致的感受。
三、默读课文,合作探究。1.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对小彼得和母亲的理解。2.体验角色,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体会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情感。4.适当扩展:
妈妈的帐单是可以用金钱来兑换的吗? 将来你怎样换妈妈的帐单?
板书设计: 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帐单 报酬
妈妈给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 羞愧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高兴无私
一、积累内化。
1.完成课后‚练‛的内容 2.独立完成‚字选词语‛。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迁移练习。
1、读生字卡片,认识文后11个生字。
2、指导写字。
3、实践活动。
三、作业
写一篇日记(结合课文)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 一 天气预报 时 间: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领悟内容,体验诗歌表达的亲情。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根据诗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感受生活中的这些不易察觉但无处不在的感人亲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新棵,板书文题。
二、读阅读提示,体会‚亲情‛表现在家庭的方方面面
三、练习朗读诗歌。1.注意读音。2.注意停顿。
四、朗读比赛。
五、扩展练习。
1.想象一下爸爸出差回来全家人团聚的场面 2.读《阅读》的相关篇目。教学反思:
课 题: 看不见得爱 时 间:
教学目标:1.读通顺课文,体会文中妈妈的爱。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回答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问题。
二、通读全文。
1.这篇文章比较长,保证学生通读全文,字字读对,句句读通。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
三、话题讨论。
课题《看不见的爱》怎么理解?
1.潜心读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理解。2.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归纳要点—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四、体验爱心,快乐阅读。
有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时,把对母爱的感受、体会表达出来。
五、小结 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转述 时 间:
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转述,生活中常常需要转述,怎样把听到的内容转述给对方。
2.知道转述时要说清楚转述的主要内容。3.在与别人的交际中能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难、重点:1.能听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简要的转述。
2.积极参与角色表演,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结识话题。1.教师讲故事,导出新课。
2.自由读书,什么是转述,在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认真听 听清楚 抓要点 说明白
二、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创设情境:有一位同学病了,请把这个通知转述给他。2.练习转述,同学相互练习说说。3.表演汇报,同学评议。
三、课外拓展,联系生活。
四、总结。
五、作业:把今天课的内容转述给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一 时 间: 教学目标
1. 完成练习中的三道语文基础知识题目。2. 积累名言警句。
3. 阅读知识短文,了解关于狼的简单知识。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有所用,会利用语文等知识表达、传递亲情。教学重、难点
前三项语文知识练习题目,尤其是对第三项,学生练习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狼的图片、资料等。课 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练:
(1)在中间的圆圈里填入一个恰当的字,使周围的字都能与它组成词语,再抄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要求,再互相补充,丰富词语积累。对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组成词组、造句等训练。2. 找出下列成语中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词。先让学生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再找出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3. 把下面的词语写在适当的地方。
题目较难,只要求学生通过多读凭感觉判断完成。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1. 日积月累。
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同时要培养学生搜集名言警句的意识和习惯,受到做人处事的启示和教诲。2. 知识窗
(1)课前让学生查阅或询问有关狼的相关资料或知识,供课堂交流。(2)独立阅读。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3)交流阅读体会,可结合课外积累或资料来谈。6. 制作亲人、朋友信息卡。
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互相交流设计方案,大家评议、修改、完善方案,然后再去制作。
最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反思:
课 题:3《沙漠里的船》 时 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蓄‛、‚熟悉‛造句。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课文分几段? 各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想问题:骆驼有哪些生理特点?
(身高脖子长,嗅觉很灵敏,鼻孔能紧闭,腿上有胼胝,脚掌宽又厚,背上有驼峰。)
2、根据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自由读课文。再想:骆驼这些生理特点各通过哪句话表达出来?
1)第一、二句写沙漠广阔无边,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望得远。
2)第三句写骆驼嗅觉很灵敏,能找到水源。3)第四句写骆驼的鼻孔能及时紧闭以防风沙。4)第五句写骆驼有胼胝,不怕热沙烫。5)第六句写骆驼脚掌宽、厚,不陷沙。
6)第七、八句写骆驼背上有驼峰,可以存脂肪,维持生命。
3、把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话背出来,并说说写了骆驼什么生理特点及其作用?
(先请个人背诵,然后请他带领大家一起背诵)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理解边背诵。
5、学生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略读课文第二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在沙漠生活图,思考: 骆驼有哪些特殊本领?
2、小组讨论汇报。1)给人带路。2)预报风沙。3)能驮东西。
四、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人人动手:上黑板找联系。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船
生理特点 特殊本领
身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很灵敏--------找水源给人带路
鼻孔能紧闭--------防风沙预报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又厚--------不陷沙
背上有驼峰--------存脂肪能驮东西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日 期: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完成反义词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知道书写13个生字。
三、实践活动。
1、屏幕展示各种动物。
2、激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议一议: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举手发言,仿说(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观察熟悉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短文。教学反思:
课 题:4《雪猴》 时 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还舍不得那些雪猴‛的原因。
4、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从对聪明、可爱的雪猴以及它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具体描述中,体会边防军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边防军与雪猴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讲一段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引入课文内容:在我国云南边境,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雪猴,它是边防战士的好朋友。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读前引导看阅读提示,了解阅读要求。设问:
1.雪猴有哪些特点?
2.雪猴和边防战士是如何相处的?
3、边防战士服役期满后,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三、合作研讨
1.从文中二、三自然段了解雪猴外形特点:
文中二、三自然段中‚桌子上多了一小把香蕉‛,‚回头看了我一眼‛,‚点点头‛,‚闪进‛,‚蹿到‛等词句,写出了雪猴通人性,行动灵活、迅速的特点。‚身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形象地描绘出了雪猴的外形特点。
2、阅读四至六自然段,填写下表,了解雪猴对边防军的友好。人
猴 来客人 送礼物
出操
3.为什么边防战士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呢?(重点引导认真阅读课文,填写表格后,进行归纳:
(1)热情、好客、有礼貌。每当边防哨所来了客人,雪猴当天就送来了小礼物。
(2)模仿性强。模仿边防战士出操、洗脸刷牙、上课。‚雪猴也按号音起身,攀枝欢跳,飞身跃林,开始做‘早操’‛。‚猴儿也一齐拥到水边,用爪捧水抹抹脸,把脚趾伸到嘴里掏掏‛。‚战士们上课,它们也会不远不近地学着战士们席地而坐,凝神听讲‛。
(3)懂得体贴。‚一次,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首先奔上去的竟是猴儿。它们把那个战士围得严严实实,又蹦又跳,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4)有灵性,能预报天气。一次,我们采访归来在途中休息,‚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催我们快走‛。
从中体会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的友好感情。)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猴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想想、议议边防战士对雪猴的态度:假如边防战士厌烦它们,驱赶它们,甚至捕杀它们,雪猴仍然会那么友好吗?引导学生想象边防战士爱护雪猴的情景,让同学们认识到,雪猴的友好,源
于边防战士对它们友好,从而认识到要热爱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感情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的深厚感情。板书设计: 跟军人出操
} 深厚感情
预报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到摘抄本上。
2、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书写13个生字。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开拓思路:(1)你想对雪猴说什么?(2)你想对边防战士说什么?
(3)在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方面,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作业:找一些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书或图片读一读,看一看。反 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二 动物的‚个人卫生‛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几种动物搞‚个人卫生‛的方法,从而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2. 认识本课9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几种动物是怎样搞‚个人卫生‛的。2. 帮助学生理解个别不常见词语:如羽虱、蚁酸等。教学准备: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出世图片小鸟用水搞‚个人卫生‛的画面,让学生说说小鸟在干什么。激发他们的兴趣:今天的‚快乐读书屋‛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动物怎么搞‚个人卫生‛的。
2.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2)小组内‚开火车‛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3.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读、议,了解不同动物搞‚个人卫生‛的不同方法。
(2)学生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有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4.拓展延伸。
动物搞‚个人卫生‛的办法,你知道吗?交流汇报。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有关动物种种仿人行为的资料。如:睡觉方式、安家等。(2)阅读《阅读》中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青蛙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多种本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可爱,并懂得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2. 认识本课6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通过读文感受到青蛙是一种可爱的、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它。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2.结合提示,自读自悟。
(1)结合阅读提示,在问题和情境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扮演小青蛙,把自己了解的青蛙美称向大家做介绍。先在小组内介绍交流,再选代表在全班 交流。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读中体会:学生范读,大家闭眼听,将文字变为画面帮助体会青蛙的本领真大,它当之无愧有那么多美誉。(2)看图理解: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3)相互讨论:
1)青蛙是怎样捉虫的? 2)用青蛙可以做哪些科学实验?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青蛙的哪些知识?向同学们介绍。5.检查识字。6.推荐作业。
(1)搜集一些国家保护动物的资料,相互介绍,进一步强化保护动物的意识。
(2)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 动物本领大 时 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 二 时 间: 教学目标:
1.进行词、句训练,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积累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3.阅读介绍浣熊的短文,扩展知识面。
4.练习猜谜,并说出自己的根据,激发学生猜谜的兴趣。教学难、重点:
1.理解个别成语的意思。2.培养学生的交流及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课前收集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练。(1)仿写句子。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小组、全班交流,要注意肯定学生所填的新颖答案。
(2)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
a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再相互说说、评议,看谁说得正确、恰当。
b适当补充一些关联词语,做扩展练习。(3)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
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加上不同标点符号的句子,体会语气。小组试读、全班交流,评议,教师讲解。最后学生再试着用句号、问号、叹号分别写一句话,同桌互读,体会句子语气的不同。2.日积月累。
(1)先出示缺少动物名称的成语及12个动物图片,让学生帮动物找家,选择试填。
(2)学生试填后,互相交流,然后读一读这些成语。
(3)学生质疑,这些成语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4)‚动物成语之最‛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时 间: 教学流程: 1.知识窗。
先读一读文章的内容,同时欣赏浣熊图片,理解浣熊名字的由来,从中感受它的可爱。同学之间可相互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的由来的小故事。2.开心一刻。
(1)自读谜语,读通读顺。(2)小组互读,试猜谜语。(3)推荐代表,全班汇报。
(4)扩展:教师或学生出有关动物的谜语,共同猜。(5)选一则谜语背下来,回去说给家人或小朋友猜。教学反思:
课 题 :
5、爱国将领邓世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按提示找出描写人物的行动、语言等
主要语句,概括归纳后组织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并理解课文里主人公慷慨激昂说的一段话,体会并学习他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中国近代爱国志士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体会学习
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难、重点:
1.抓住邓世昌在关键时刻所说所做的语句,通过读、议的形式,体会他的爱国精神。
2.学习抓住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诵完后师述:刚才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 的诗词《满江红》和《过零丁洋》。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认识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板书课题:爱国将领邓世昌)3.师述: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师述: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有哪些功绩?请大
家把书打开轻读课文后说说。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
(二)学习新课
1.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板书词语:为国捐躯)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呼应的句子进行理解。
2.课文2—7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
(播放电影《甲午海战》剪辑片断)
3.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7节,读一读,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
远,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4.学生读、找、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师指导朗读,齐读划出的语句。
(2)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
他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臵
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他同归于尽。‛
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
(3)师说:邓世昌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边说边板书:(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进行归纳概括,并在提纲中列出。(4)教师指导学生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进行归纳概括的小标题,加上开头和连接词,组织成主要内容。
(5)学生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在小组中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述主要内容,进行点评。
(6)出示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多媒体演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学生再读课文,回顾课文情景
二、课外引申:
1.读后师说:中国的近代使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任
凭列强欺凌,但是每当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受到奴役的时候,总会有许多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我们课外已经读了许多有关近代爱国志士的书籍,并且写了读后感,这节课我们进行交流。2.学生先按小组交流,然后在集体中交流。教师及时点评。
三、积累内化
1、识字教学
学生看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写字教学
师板书,生临写后摹写。
四、总结全文
师说:这些爱国志士的英勇事迹让人感动,精神让人震撼,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
5爱国将领邓世昌
在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战斗打响后 纵横海面 屡中敌舰 日舰进逼旗舰 开足马力 抢先迎战 炮弹打光时 命令用步枪射击 船伤弹尽时 亲自驾舰 冲向敌舰 舰沉落水后 英勇献身 教学反思:
课 题:6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字。
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颂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课前布臵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2.挂图或课件。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A 板书并揭题,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杜甫的诗歌有几首?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戚继光吗?
B 介绍王昌龄、杜甫、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从哪里得到的?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出示自学提纲,按提纲要求自学三首古诗歌。
三、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A 小组内朗读这三首诗歌,组长汇总组内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B 小组学习汇报:学习组长先报告讨论的是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怎么弄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1)背诵三首古诗。
(2)‚自选佳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做统一规定。
二、迁移练习。
(1)仿照戚继光的《马上作》,替北洋海军名将邓世昌也写一首《舰上作》,表达他的爱国情怀。如学生有困难,也可用填空形式完成。
(2)根据情景填写适当的古诗。
2005年的春天,当一位中国记者踏上伊拉克的领土,面对葱葱的绿树和弹痕累累的墙壁,不禁想到了杜甫的两句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指导写字。
三、实践活动。
课后找王昌龄、杜甫的其他诗作读一读,背一背,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使学生对爱国诗有所感悟,对爱国诗人有了深刻的了解。
教学反思:
课 题:快乐读书屋一《为了祖国》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 认识‚罗‛‚裕‛‚艰‛等11个生字,学习应用多音字‚华‛。3.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 投影片,华罗庚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出示华罗庚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他也是一位值得祖国骄傲的人物,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轻轻地翻开《为了祖国》这篇课文吧!(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3. 汇报交流。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注意纠正字音)
三、朗读理解,质疑感悟
1. 朗读课文。思考:华罗庚作为著名的数学家在美国可以享受富裕、舒适的生活但他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呢? 2. 同桌互动,交流自己的看法。3. 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集体交流。4. 学生质疑,共同解决。
5.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华罗庚说的话。(师指导朗读,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比赛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6. 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你认为小学生怎样做才是‚为了祖国‛呢?
四、识字
1. 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间说一说记字的方法。2. 全班汇报。
3.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知。
五、扩展延伸
交流在外国的中国科学家或留学生回国工作的事例。(课前布臵学生搜集)
教学反思:
课 题:死也不倒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认识13歌生字。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
1. 填空导入,激发情感。(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讲爱国故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2. 认真倾听,理解所讲的内容,并能说出一定的看法、感受。教学准备:
课前布臵学生用多种途径去搜集爱国志士的故事,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讲的时间在三分钟内为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试讲故事,明确要求。
(1)指导点拨:开头可以采用‚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个《苏武牧羊》的故事……‛,‚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讲一个爱国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我是中国人》……‛等形式。(2)自荐试讲。
(3)讨论:这位同学讲的怎样,好在哪里,还应该注意什么?(4)小节。
3.组内练讲,交流评议。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练讲,互听互学,交流评议。教师巡回听讲,相机指点、奖励。
(3)根据练习要求,每组推选一名讲的好的同学。给学生一点自由互动的空间,各族同学为本组参赛的同学出主意、想办法,争取在比赛中获胜。4.故事比赛,畅谈收获。5.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填成语、关联词语的练习,感知语言的运用情境,了解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2.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3.了解‚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
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难、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恰当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积累名人名言和名句。
教学准备;搜集爱国的图片。课 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先让学生自由读成语,默读5个句子,试着给成语找到合适的位臵;说出依据再动笔填写。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几个成语,再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3.读题,指导研究例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试者填空。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借助投影介绍名人,讲解名言的大意。3.背诵名言、诗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甲午战争‛。2.观看录象。
四、大家一起来。
1.将课前准备的图片拿出来,和同桌说一说。2.指名到前面介绍图片。
五、布臵作业。教学反思:
课 题:7倔强的贝多芬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自然段。3.认识13个字,会写14个字。
重、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格。教学准备:月光曲和投影。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同学们听《月光曲》。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学生自读课文。
2、串读感悟。
1)课件出示“面对这种侮辱”这句话,请大家说说你认为这里的侮辱指的是什么?
“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但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反而大声训斥贝多芬。” 2)别人对音乐的不尊重,在贝多芬眼里就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贝多芬是如何反击的呢?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话。“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为什么贝多芬称这些人为蠢货?
3)“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二者相比,哪个更值得人们尊敬,为什么?
3、交流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背诵课文 1)引背法。2)词语提示法
3、迁移练习
1)给贝多芬、主办音乐会的亲王或大声说话的伯爵写几句你心里想说的心里话。
2)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3)知道写字。
二、实践活动:
阅读《月光曲》,并把它与《倔强的贝多芬》串联起来,讲给家长听,题目叫《两个贝多芬》。
教学板书:
7倔强的贝多芬
鄙视贵族
弹琴时伯爵大声讲话 贝多芬: 愤怒地停止演奏 遭到亲王的训斥
回击亲王
教学反思:
课 题:8女主人与乞丐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不胃权势刚强不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从不同的人身上体会到一些人做人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字,学会13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砖......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乞丐吗?说一说。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到准确流畅为止。
2、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3、梳理课文内容。
三、自读自悟,体验内涵: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想想课文中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愿意搬砖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让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让学生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只有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让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再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四、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 的尊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照样子口头填空。
美丽如()心急如()
二、迁移练习
1、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2、认读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3、选择典型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实践活动
1、用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故事。
2、给文章设计一幅插图。
3、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乞丐》。
教学板书; 8女主人与乞丐
乞丐 一只左手来乞讨 不愿意搬 终于搬完 若干年后,坐了轿车 邀请女主人进城里住
女主人 让乞丐搬砖 亲自示范 给他20 元钱 不认识他了 不接受
那房子是教育我的工钱 让他送给连一只手也没人
自立自强,劳动创造幸福 教学后记:
课 题:贫困人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并学习准确、有创意地表情达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引发思考。
2.板书‚贫困‛。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再板书‚人家‛。现在大家有什么想法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莫小米的〈〈贫困人家〉〉看看这户人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3.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4.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5.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梳理。6.老师组织学生讨论。
7.如何理解穷日子不能过成苦日子。
8.我的同事为什么说: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精神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9.谈一谈感受。10.学写格言,升华认识。
11.拓展延伸,陶冶情操。阅读〈〈最大的财富〉〉〈〈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12.小结:
教学板书: 贫困人家 环境:走进人家,以为走错门
贫困人家 语言:穷日子不能过程苦日子只要精打细算,日子总
会好起来的。
谜底:电器是别人淘汰的等
教学反思:
课 题:难忘的八个字 时 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八个字对我的影响。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在我们身边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尊敬残疾人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身带残疾的小姑娘,体验一下她的感情生活。板书:难忘的八个字
2.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这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谁说的这八个字?谁又难忘这八个字?为什么说这八个字是令人难忘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质疑交流。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
(1)小女孩为什么对同学撒谎心里就好受些?(2)‚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是什么原因?(3)怎样理解小女孩?用做假的办法对付耳语测试。
(4)为什么伦纳德夫人说的八个字会对小女孩产生那么大影响? 2.引导学生归纳,问题主要有两类。
(1)遇到伦纳德夫人之前,‚我‛痛苦且无奈的心情。(2)为什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3.对哪个问题感兴趣,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有关的课文。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找要好的伙伴讨论。
4.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讲讲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5.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伦纳德夫人。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不要强求达到某种目标。能对伦纳德夫人的充满爱的教育有所感悟即可。
三、想想这篇文章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并动笔写下来。教学反思:
课 题:能说会写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把主体课文《升国旗》《我们的祖国真大》同“快乐读书屋”《家》、“能说会写”《我所知道的祖国》以及“语文七色光”中的主要活动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了解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握教材内容之间整合的特点,灵活安排课程内容,努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学习。
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生字、词语,背诵升国旗、我们的祖国真大两篇课文。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资源应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7课时
、升国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感受语言美,使学生乐读,爱读。
3、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热爱国旗的情感,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带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这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非常壮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同学们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先请一位小朋友拼一拼。
二、初读课文,探究识字。、小朋友请看,图上画得是谁?在干什么?请说一说。(出示课文插图)
2、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课文中是怎样写升国旗的呢?
3、自由把课文读一读,并且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4、现在同学们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读通读顺课文.5拼音识字小组赛.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升,旗,起,正,您,敬,礼”,小组“开火车”,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可得到优秀奖.三、书声朗朗,感受语言美。
、指导看图,引读第一句.老师今天带来了五星红旗,我们都看见了他是什么样子,对于国旗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是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地语气读这句话吗?相机板书(自豪)
出示句子: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指名读
指导朗读第一句.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句.(1)升国旗时,我们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是怎么升起来的?
(3)出示句子:国歌声中,高高升起.(4)多媒体演示升国旗.,五星红旗升的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随风飘扬,谁来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第二句.3、指导看图,引导第三句.(1)升国旗时,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
(2)我们立正,向您敬礼.(3)指名读句子,并做动作.(4)“您”在这儿指谁?”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那些人?你能有感情的读出这句话吗?相机板书(尊敬)
(5)指导朗读第三句.(6)表演朗读第三句.4、同学们读得真棒,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同桌听好吗?
5、这首诗真美,我们的国旗真美,就让我们在国歌声中,以立正、敬礼的姿势诵读这首诗好吗?
四、课后延伸,感悟国旗美。、同学们,你们学了这首诗,看了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现在想对国旗说什么?
出示:五星红旗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旗仪式结束了,同学们的心情激动吗?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背一背,好吗?
听着同学们背的小诗,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国旗国旗真美丽》让我们一起来唱唱。
五、课后小节。
我们的国旗真美丽,我们的祖国真美丽。小朋友们!我们爱我们的祖国也爱我们的国旗,回到家里,我们可以画一画升国旗的场面给爸爸妈妈看,也可以收集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做一名爱祖国的好少年。
板书设计:
升国旗
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高高升起。
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后记: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对课文理解较好。背诵较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偏旁“囗、纟欠、礻”。
3、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做到读中有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认识“升,旗”等7个字,学写“升,国”等8个字。
教
具:生字卡片
一、回顾儿歌内容
背诵这首儿歌。
、引背
什么旗是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的?升国旗时,应当怎样?
2、轻声练习背诵,小朋友们一起背。
3、边背诵边表演。
二、愉快识字
、巩固会认的字。
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游戏:找朋友。
一名同学读字音,另一名同学找到标有这个拼音的汉字。
2、学习会写的字。
(1)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
(2)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用“我们”“国旗”各造一个句子。
3、指导书写。
(1)认识新偏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指导学生书写.。“囗—国、纟—红、欠—歌、礻—礼”
(2)渗透识记汉字的方法,也鼓励孩子们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汉字。指导“升,我,们,立”
(3)巩固识字,通过猜字游戏加深记忆.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指导。
三、交流汇报
交流国旗知识,四、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本课生字
后记:生字较少,学生掌握较好。
2、我们的祖国真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认读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会认读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真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
具: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课《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自读诗歌。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
2、小组合作读。合作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音。
选一小组汇报读。
3、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用生字卡片反复读,要用字组词,选词说话。
4、再读诗歌,加深理解。
边读边想,我们的祖国有多大。
三、教师小结
四、课外作业
搜集祖国各地的图片,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
飘雪花
南方
开鲜花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后记:课文押韵,朗朗上口,学生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会书写本课的生字,并能写得很漂亮。
重难点:认读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内容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卡片认读。
2、同桌互查读课文,比赛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收集的图片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汇报。
3、编写练习。
4、汇报。学生汇报编写怕一段话。
三、写字练习
、在黑板田字格是,教师范写“北”,让学生观察笔顺,书空后在练习本上写。
2、讨论其余4个字怎样书写才美。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写法。
4、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四、课外作业
五、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把自己编写的一段文字整理好,保留起来。
板书设计:
2、我们的祖国真大
真
北
家
开
泳
后记:难写字学生掌握不好,详细指导后,已学会。
快乐读书屋: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家,那小鸡、小鱼有家吗?它们的家在哪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起去看看吧。
二.
指导阅读:
.稀有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
2.同桌一起读,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3.指名读。
4.评一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三.
朗读感悟:
.教师范读。
2.指导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试着读出感情。
3.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4.朗读比赛。
5.尝试背诵。
四.
识字:
.出来“泥、种”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
3.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然后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
.齐读课文。
2.课文中说了哪些内容?你能模仿着再说几句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六小结:
把续编的儿歌写下来。(写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家
蓝天
白云的家
树林
小鸟的家
小河
鱼儿的家
泥土
种子的家
祖国
我们的家
后记:课文较通顺,学生读得流利通顺。
能说会写:
我所知道的祖国
教学目标:
.能说出国徽的样子和自己对国徽的认识。
2.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对国徽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激发血色怀念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具准备:5分硬币、国徽挂图。
教学过程:
七.
创设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币,观察一下它的背面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国徽上都有什么图案,把你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3.指名汇报、评议。
4.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你都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国徽?学生汇报,自由发言。
5.学生汇报课前搜集有关国徽的有内容。
6.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怎样做才能为“国徽”增光添彩。
7.朗诵与国徽有关的诗。
8.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或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9.小结:
对国徽的尊敬与热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希望同学们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
后记:学生通过读写,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语文七色光一
教学目标:、能按顺序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分清大小写
2.知道中国的世界之最,积累一些描写祖国的词语,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我是中国娃,知道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抓握汉语拼音字母表,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区分汉语字母表的大小写
教具准备:自制智慧果树、汉语拼音字母表、词语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去看一看,那里有许多知识的果实,等着我们去摘取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板书课题)
2、师:要想摘到知识的果实,可不是那么的容易,你们必须要闯过关才能获得,有信心吗?
生:有
二、第一关:读读背背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老朋友,你能叫出名字吗?(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
2、师:在它们身边的就是大写字母,谁愿意领着大家来读一读
3、师: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ccooPpSsVvXxZz)
4、师:仔细看,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
kkmmNnTtUuyy0
5、师:记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差别大?(AaBbDdEeGgHhLlQqRr)
6、放《字母歌》,教学生唱歌,帮助记忆字母顺序
7、游戏巩固,找朋友
8、师:小朋友真厉害顺利的闯过了第一关。
三、第二关:记一记、师: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多伟大吗?
2、师:(出示词语)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谁认的最多,记得最快
3、请小朋友来领大家读一读,再齐读
四、第四关、说一说
师:小组合作读知识窗,和组员交流一下,读后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五、第五关我会说
师:介绍这个中国娃,你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吗?(普通话)
师:象别人介绍自己时应该怎样说?
生:名字、年龄、自身特征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指名说,给予评价
师: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总结:
同学们可真厉害,顺利的闯过了四关,摘到了你们的智慧果,你们高兴吗?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会摘到更多更大的果实,请大家继续努力吧!
板书设计:
丰富的物产
辽阔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
美丽的城市
勤劳的人民
智慧的民族
后记:拼音大小写掌握不好,还应该多写多练。
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评分:_______
我会读准音节再写字。(12分)
shuō
huà
pãnɡ
yǒu
huā
cǎo
yã
ye
qīn
rãn
chūn
fēnɡ
nǐ
men
jiã
rì
lǜ
yâ
bù
xínɡ
jǐ
suì
zhǎnɡ
ɡāo
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白(16分)()
门()
早()
有()
百()
们()
草()
友()
明()
口()
万()
节()
朋()
古()
方()
爷()
我会连线找朋友。
雷
树
雨
玩
苏
软
儿
村
梢
滴
雨
醒
8分)(童
耍
居
和
我会把诗句补充完整。(12分)
夜来()()(),花落()()()。
2、()()莺飞()()(),拂堤杨柳醉()烟。
五、我会读一读,连一连。(10分)
树梢
wánshuǎ
sǎ
shuǐ
颜色
梳洗
shū
xǐ
yán
sâ
题目
植树
shù
shāo
huānlâ
洒水
玩耍
zhí
shù
tí
mù
轿车
栽树
zāi
shù
jiào
chē
欢乐
我会找朋友。(10分)
一月一日
儿童节
开心地
站
六月一日
教师节
笔直地
笑
三月十二日
国庆节
小心地
移
九月十日
元旦
仔细地
说
十月一日
植树节
大声地
看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小燕子说:“春雨是()色的。”麻雀说:“春雨是()色的。”
小黄莺说:“春雨是()色的。”我们说:“春雨是()色的。”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5分)
春风
跟柳树说话了。
孩子们
给柳树洗澡了。
春雷
给柳树梳头了。
春燕
跟柳树捉迷藏了
春雨
跟柳树玩耍了。
照样子,连一连,写一写。(8分)
小鸟
来了
l騿儠
&THoRN;领丠
马儿
飞了
小鸟飞了。
鲜花
叫了
'姨锠
大门
开了
老师
关了
照样子,写一句话。(2+2+3分)
例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小红在写字,()也在写字。
2、我喜欢吃西瓜,()也喜欢吃西瓜。
3、小明在画画,()。
十一、春天是美丽的,请你画一画心中的春天,并用几句话写下来。(4+4分)
第五篇: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苦
练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实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铺垫,导入课题。
①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
②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
③板书课题:苦练。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苦练‛二字,写了什么事?
③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
②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③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④加练过程中,陈招娣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
⑤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加练,你有什么话想说?
⑥细读陈招娣的种种表现,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一位运动员?
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浏览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能有一定速度。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四、体会细节,领悟写法。
可以启发: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积累内化。
(1)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朗读课文。
(2)透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苦练‛?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猝‛不能读成‚粹‛和‚碎‛的音,注意比较。
要求写的9个字应该安排课堂的时间来写,注意写好‚袁、惫、毅‛等笔画复杂的字,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生先观察、交流、再练习写字。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①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径直)朝门口走去。
②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翻滚)着。
③她感到满肚子的委屈(委曲),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直(径自)向门口走去。
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三、语文实践。
收集资料,了解袁伟民、陈招娣其人,了解目前的陈中和和中国女排,进而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及带给我们的种种启示。
教学反思:
2体育颂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抓住各段领起句,把握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2.引导正确领会体育真正的内涵,认识现代体育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以29届奥运会导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伴你成长的拓展阅读)2.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正字音《伴你成长》1 4.理解字义《伴》2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体育颂》,在朗读过程中融进你们对于体育的切身体会和美好联想。圈点勾划出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全篇由9个自然段构成,分为三部分。4.自由的朗读课文,试一试应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6.学生自由的朗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准备在班在交流你的体会。
三、板书设计
1〃力与美
2〃精神内涵
3〃促进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的: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丽。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5、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2.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如:(1)‚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3)为什么说‚体育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地‛?(体育能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躯体,对于民族振兴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3.感受本文的写作亮点。
(1)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2)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三、拓展延伸
1.总结 :这首散文诗热烈歌颂了体育,阐明了体育的内涵,揭示了体育对个人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2.练习巩固 模仿本文散文诗的形式,结合自己对‚幸福‛的切身体验写一小段文字歌颂幸福。
四、作业设计:《伴你成长》巩固运用题
五、板书设计
体育颂
力与美
精神内涵
正义、勇敢、荣誉、快乐 促进作用
健康、进步、和平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 一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马拉松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了解马拉松赛跑的由来,明白人们称运动优胜者为‚最伟大的运动员‛的真实含义。
3.深刻体会雅典英雄菲迪皮茨的爱国精神。
4.认识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从对课文的朗读中,体会人们称马拉松运动优胜者为‚最伟大的运动员‛的原因。
“教学准备”
马拉松赛跑比赛图片、古希腊地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①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马拉松赛跑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们正在进行一场怎样的比赛?你知道的马拉松赛跑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请学生对照学校操场的长度心算一下,跑完马拉松全程,相当于围绕学校跑道跑多少圈?
②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③细读品味,感悟交流。
再细心默读课文,文章中写了菲地皮茨几次奔跑?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奔跑的?你从对菲迪皮茨奔跑的描写中,感受到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一边默读,一边做批注,读完以后,全班交流自学收获。
④回归整体。
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马拉松赛跑的优胜者,为什么能被称为‚最伟大的运动员‛?
2.积累内化。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马拉松的由来。
(2)诵读课文第5自然段。
3.迁移练习。
(1)文章中哪些四字词运用得好?尝试着用其中的四字词说一句话。
(2)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安排了长跑比赛项目,人们在纪念菲迪皮茨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拓展延伸。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马拉松的相关知识,可以是马拉松冠军的事迹,可以是马拉松比赛的盛况……
第二课时
‚足球之王‛贝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文章对贝利精湛足球技术的描写中,感受足球魅力,了解贝利为巴西建立的绝世功勋。
3.认识2个生字,抄写文中细致描写贝利带球连过十人的精彩场面的语句。
“教学重点、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贝利为‚足球之王‛。
“教学准备”
贝利相关图片(最好能收集到贝利带球连过十人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读书指导。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①出示贝利图片或视频资料,请学生介绍贝利其人。
②人们称贝利为‚足球之王‛,用你自己的话来称赞他的话,你会怎么说?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文第一段。
(2)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贝利精湛的球艺和高尚的体育道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默读全文。
②想一想,课文通过几件事来说明贝利无愧是‚足球之王‛的?
(通过默读,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读有所获。)
(3)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再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贝利的‚足球之王‛的风采?
②抓住重点语句边读边做批注。
(4)交流收获,总结全文。
①你对文章中的哪些语句印象深刻?
②如果你是拉拉队的一员,你会在看台上写出一条怎样的标语支持贝利?
2.积累内化。
我们也写过不少体育比赛场面的文章,从课文对贝利带球连过十人的精彩描写中,对我们写体育比赛场面有哪些帮助?
3.拓展延伸。
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感受足球比赛过程中球员、观众的不同表现。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搜集体育明星的资料,并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介绍这些体育明星身上发生的故事。
2.能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从体育明星的故事中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话题,讲清楚喜欢体育明星的原因,以及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体育明星的资料及图片(请学生尽可能用具体事例来讲讲体育明星的故事)。
2.教师准备相关的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导入。
奥运会上,每当有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都会在会场上空飘扬起运动员所在国家的国旗。当成千上万的人为他们鼓掌、喝彩的时候,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想,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崇拜他们?这些体育明星有怎样的吸引力?
2.分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主持人;让学生就自己查找的关于体育明星资料及图片,在小组内交流,谈感受。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在班上发言。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讲,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教师在一旁聆听学生发言,适时指导学生谈谈: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位体育明星?
(2)教师运用媒体出示准备好的事件资料(尤其是奥运会资料,如:姚明、刘翔、刘国梁、陈中和……),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3)说说自己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想看到哪些体育明星。
4.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及图片,在班级互相传阅,促进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 一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语。
2.积累成语,能做到正确书写,不写错别字。
3.掌握‚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转述句的规律,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
4.积累有关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名言、体育的趣闻、体育故事等,动手办手抄报。
“教学重点、难点”
1.成语的积累与书写。
2.积累体育格言,开展办手抄报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名言、体育的趣闻、体育故事等。
“教学过程”
1.练。
(1)辨别多音字,并在横线上注音。
(2)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吗?
先让学生动笔填一填,然后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总结规律。所写的这些字容易写错,再补充一些类似的词语做一做。
可以补充的词语:
(3)按要求改写句子。
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再改写,改写后再读一读。其中,改转述句是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摸清规律。
第1题:地质队员的眼睛被风沙遮住了。
第2题:书籍是我们的好老师。
第3题:小明说他的身体不舒服,让我代他向老师请假。
2.日积月累。
(1)请学生读一读栏目中的两条名言,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体育格言和谚语。
教师可以补充: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第二课时 1.知识窗。
(1)请学生自读这则知识短文,读后说说古代奥运会的情况。
(2)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奥运会的知识。
(3)说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以从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准备
等方面引导交流。
2.大家一起来。
学生明确要求 动手完成 交流展示
第三课时 单元练习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lián xì xiāo sè xiān yàn hè sè cù yōng
()()()()()
chèn yī yōu yù zī sè fú shǒu huí guī
()()()()()
wǎn rú yú shù bīn fēn xūn hēi fèng quàn
()()()()()
cháo tíng yà zhōu fēi é qià tán wēifēngzhàqǐ
()()()()()
2.读词语,选正确读音。
藕秧(yāng zhòng)姊妹(jiě zǐ)徘徊(huí huái)
树荫(yìn yìng)庇护(bì pì)炫目(xuān xuàn)
荇藻(xíng xìng)和煦(xù zhào)参差(cēn shēn)
3.比一比,然后组词
联()萧()褐()簇()瑟()苏
连()肃()喝()族()琴()科
衬()姿()洲()鹅()乍()全
衫()资()州()蛾()诈()科
庭()熏()奉()榆()碗()网
挺()重()捧()愉()宛()
归()滨()蔬()聚()砭()
规()缤()疏()骤()泛()
4.补充词语
夜()()日()()奋战()()锦簇()()胜收
春寒()()()有()有 五彩()()()()烈烈
()至如()远()重()()笑()开()高()爽
()()辉映()山()野 无()无()()()相宜
5.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愁眉苦脸--模糊--勇敢--
平平淡淡--含糊--凄凉--
6.下面句子中的引号起什么作用,请你天道括号里。
①表示引用的部分。
引号的作用 ②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的意思。
(1)‚红花需要绿叶扶‛,一般情况下我们这样说,而这里的情况却正好相反,那些深绿色的松叶倒要红花来扶,才能突出它的郁茂和()
(2)假如你登上这里最高的山峰‚鬼见愁‛向前望去,下边西南山坡上所铺开的一片红叶所展望的,不就是浓浓的‚艳阳天‛吗?()
(3)这伙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7.改写句子
①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雪花。
缩句:。
②这一点韧性,同庭院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改为陈述句:。
二、阅读感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的日子里,从朝霞初起到夕阳西下这整段时间,它们(),会向空中反射出种种()的色彩。‚()‛,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说,而这里的情况去正好(),那些(),才能突出它的()和()。红叶和青松,在这种特殊的场合相互衬托出来的一种()的美,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在这种季节,这景象大概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
(二)阅读拓展 教学反思:
记一次体育比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详有略。
2.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选取体育比赛中的精彩瞬间、感人镜头,通过语言文字再现情景。
2.训练学生正确评价和修改习作的方法、能力。
1.导入。在体育课上,你参加过什么体育比赛?在电视机前,你观看过哪些体育比赛?你觉得哪次比赛给你的感触最深?先静静的想一想,然后给同桌讲一讲。
2.明确习作要求,提示写法。(1)阅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文要注意什么。
(2)根据要求,想想我们能写什么,该怎么写?
第一,启发思考:哪次比赛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第二,在这次比赛过程中,哪些情景使你记忆犹新?运动员的动作、表情、语言如何?观众的表现如何?
第三,体会《‚足球之王‛贝利》第3段的写法,想一想,该把比赛中的哪些情景写详细、写具体?
第四,如果是你参加的比赛,你的心理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是你观看的比赛,比赛过程中你的心情又如何?
第五,列一个写作提纲,标注出该详写的部分。
3.学生习作。
4.指导修改。
(1)指名朗读习作。
(2)师生评议。
先请学生根据提纲说说习作写的是什么,准备把哪些部分写细致。然后读习作,先自己评价,觉得文章哪部分写得比较满意,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再请其他同学评议,老师引导。要注意避免记流水账,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注意详略。
(3)学生互相修改或自我修改。
(4)誊清习作。
3春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感受春的活力与作者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准确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情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与准确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和读一读有关描写春的诗文,并互相交流交流。
2.教师可以准备朗读的配音或其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本课的教学导入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展开。一是从作者导入,师生互相交流对朱自清的了解,以此导入阅读;二是从时令和季节入手,调动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引入课题;三是从阅读积累入题,在诵读有关‚春‛的诗文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仅举一例: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生花妙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如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师生齐诵)。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描写‚春‛的美文,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时要注意,要眼到、心到、口到,有些比较长的句子,在初读时要多练习读一读,断句要合理,必要时老师适当指导,给学生作示范朗读。
3.整体把握。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提出问题:课文从几方面写出春天的脚步近了?重点描绘了什么景物?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先写‚盼春‛,接着用细腻的笔触‚绘春‛,最后充满激情地‚颂春‛。在这三个方面中,重点是‚绘春‛,分别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4.细读品味。
按照描写顺序,引导细读品味。即类似语文讲读课中的‚工笔描绘法‛,引导学生析得精,讲得细,品得深,读出味。
可以这样引导:
品读‚迎春‛(第1自然段)。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到来?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呢?
品读‚绘春‛(第2———7自然段)。可以具体引导学生体会‚春草图‛和‚春花图‛,由扶到放,体现这样的过程:读———学生自由读或指名读课文,问———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品———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分析,谈感受,读———朗读,读出蕴涵的情感,在读中想象。
品读‚颂春‛(第8、9自然段)。抓住‚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娃娃和青年‛这一问题,体会作者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使春意越来越浓,春意催人。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都不能轻视朗读,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⑤领悟表达。一是可以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改用平实说法,如‚不错的‛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二是引导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使学生明白要细致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身心体察事物,让自己的心与物融为一体。
⑥诵读全文。可以用多种形式展开诵读,如配乐朗读、齐颂、分段轮颂等,在诵读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体会,领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
第二课时
1.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
(2)揣摩课文思考练习2中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除这两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句子。
2.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识字要读准‚擞‛的音,不能读成翘舌。本课要写10个字,要强调书写习惯,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相互检查背诵课文的第1至4自然段。
(3)读课文节选,做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①照样子,摘录词语。
甜味儿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繁花嫩叶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②摘录句子。从文中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各一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婉转‛的意思是()。
④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⑤读节选第1段,想想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画出作者联想的部分。
3.实践活动。
课外查找与春天相关的资料,读一读,背一背:
(1)写春天的成语;
(2)写春天的古诗;
(3)写春天的现代诗歌和散文。教学反思:
4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在人生成长的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感受,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纯真的刻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力以及美好情感。
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感受生活与自然的方法。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大自然的种种特有的感受。“教学准备”
师生可以在课前收集了解有关作者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相关作品(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以从前文《春》学习导入,也可以从课题导入:为什么在作者的心里大自然是最美的诗?
二、整体感知。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自由读等。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对大自然分别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三、细读理解。
引导学生细读理解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作者在不同时期看到的自然之景,二是由景而生的特殊感受,三是学生对作者感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时,要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按下面的步骤展开。
第一步,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填写表格:
第二步,品味句子,指导朗读。
读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对自然的感受。读第一句‚我小时候虽然贪玩,不爱念书,但对山水风景的酷爱是发乎自然的‛,‚酷爱‛是什么意思?从‚发乎自然的‛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看到天上变幻的白云联想到了什么?在风烟清寂的郊外和箫笛声声的夜晚,作者的心情又怎样?你也曾有过作者这样的感受吗?在学生理解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重点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形式,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还可以让学生想象读,在读中产生联想,在读中唤起体验。
读第4自然段。先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海,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海想到了生命的壮阔,想到了世界的美丽。然后引发学生想象晓雾弥漫中的海的诗情画意。最后指导朗读,读出激昂的情感。
读第5~7自然段。‚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符‛是什么意思?‚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理解后指导朗读。
第三步,再扣课题,回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心灵变化历程。可以先提出问题:作者喜欢写诗与大自然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朗读全文。可以告诉学生:作者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还是诗人,是大自然给了他诗的灵感,大自然,是他心中最美的诗。还可以朗诵作者的一首诗,如《我生命的流》:我生命的流/是海洋上的云波/永远的照进了海天的蔚蓝无尽。
我生命的流/是小河上的微波/永远的映着两岸的青山碧树。我生命的流/是琴弦上的音波/永远的绕着那松间的秋星明月。
我生命的流/是她心泉上的情波/永远的萦着她那胸中的昼思夜潮。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
课文《春》和本文都是景与情紧密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春》侧重于对景物的描绘,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藏在美丽的景物之中;而本课也写了景物,但在感情的表达上则是直接抒发,这又是一种表达方法。
二、积累内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背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不多,注意‚犀‛的读音。要注意写字的指导,特别是课文中容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如‚酷、秩、箫、蒸‛等,强调学生的写字习惯。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晓雾弥漫)的海
()的海
()的海
()的海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实践活动。
观察自然中的一景,写写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 二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向 往 绿 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绿色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
3.认识4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绿色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迷恋和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以及优美的轻音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绿色之景的录像片或简单的动画片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梳理内容。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行踪来描写绿色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带着‚作者为什么特别迷恋绿色‛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绿色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绿色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来感受绿色的。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自读交流。如,描写作者在郊外漫步所见的部分(第5~7自然段),从理解内容的角度看,可体会到独特的‚绿的风景、绿的大观‛,绿的画廊;从体会表达的角度看,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用心感受,引发了独特的联想,采用比喻等手法赋予了绿色以不同的生命,把绿写活了;从领悟情感的角度看,可以悟出因为作者爱绿,所以‚当绿意像清纯山泉弥漫着我的时候,我的心也绿了‛。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3.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
成诵,还可以摘录优美的句段。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其他美文,丰富积累。4.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积累课文中写得精彩的词句。5.拓展活动。
(1)读一读。课外阅读更多写绿的文章、诗歌。
(2)画一画。根据课文的第6自然段描绘的景色画一幅图。
第二课时 古 诗 四 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四首古诗。2.体会诗中有画的意境。
3.认识‚芙、蓉、轩‛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想象诗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
1.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2.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可以把四首诗整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
1.读熟诗句。
关键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三是让学生体会怎样读才像是在读诗,让诗文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诗的感觉为下一步的诵读奠定基础。2.读懂诗意。
让学生自己对照诗后的注释,想一想诗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3.体会诗境。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4.朗读抒情。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的目的。5.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这一步是学生在前面理解句子意思基础上再读,要求明显提高。如果学生不能进行欣赏分析,教师可以引导。6.拓展诵读。
请学生再找其他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读一读,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
7.积累内化。
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背诵古诗。8.拓展阅读。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古诗。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介绍自然奇观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解大自然的奇观。
2.能有序地完整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大自然奇观。3.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评价他人发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收集了解大自然的奇观。
2.有顺序地向大家介绍大自然的奇观。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展开观察收集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图片,方便自己介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生交流、讲述。分组讲述、交流。全班交流。
老师提出活动要求:讲述的学生要将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向大家介绍清楚,最好先打好腹稿,还能简单谈谈自己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感受,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师生评议。
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发言的方法,如:通过他(她)的描绘,你能看到那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吗?在评价别人的时候,注意评价的态度要端正,不可嘲笑其他同学。
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
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在班级展示角张贴展示,促进交流。也可将自己的介绍整理成小练笔,在班内展示。
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 二
主备人:刘天卉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三课时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抄写生字,训练学生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给词语归类,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学习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进一步收集背诵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2.学习写拟人句和比喻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收集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和文章。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练。
(1)抄写下面的字,每个字都要写得正确清楚。
本项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书写习惯。这些字学生都会写,但不一定都能写好。教学要引导学生先观察每一个字,然后再写。写的时候要强调写正楷字。教师要示范书写,给学生作出榜样。写完后要组织评价活动,让学生比一比,评一评,树立学生书写的信心,让写好字陪伴学生一生。
(2)仔细读下面的各组词语,把每组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画掉。
这里提供了三组词语,其中第二、三组词语训练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训练的重点。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再找一找。
第一组词语中,‚卑劣‛是表示贬义的词语,与其他词语不同类。
第二组词语中,‚仰视‛是褒义词,与其他表示贬义的四个词语不同类。
第三组词语中,‚死心塌地‛是贬义词,与其他表示褒义的三个词语不同类。
在区别三组词语后,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句子,再想一想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换了词语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这样写的妙处。体会以后,可以让学生到所读的课文中去再找找类似的句子,还可以写一写。
第二课时
1.日积月累。
本题可以和后面的‚大家一起来‛结合起来训练。
活动主题: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读一读,背一背。
活动策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有针对性的收集,然后汇总资料。
活动过程:小组汇总收集到的诗文———分别朗诵自己收集到的诗文———评价。
2.知识窗。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朱自清》,了解作家生平。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课时第二单元练习
一、我能读准确写美观(读拼音,写生字)。(9分)
xún
cù
lì
zhēn
sì
初()糖()
()子
()子
()庙
biān
áo
guàng
二、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5分)()炮
()饭
()街
小()零七八()
万象更()
张灯()彩
()堂大能歌善()
别无所()
()天()地
()
三、查带点的字,部首、总笔画数,在正确的解释下画‚√‛(6分)
1、幽静 ①深远,僻静;②隐蔽的;③囚禁。
2、尊为至宝 ①到;②极,最;③至于;④至少。
3、酷似 ①残酷;②程度深;③极。
4、津津有味 ①渡口;②汗;③光滑;④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四、词语归类。(6分)
1.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含有‚说‛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含有‚走‛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按
六、句子大观圆
五、(按要求写句子)。(101.照样子,用加点词写句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询问
观察
巡查
瞪
提醒
俯视
吩咐
赞叹
散步
瞅
眺望
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除夕真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是公正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6分)1.故宫,长城,长江三峡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2.‚举目眺望‛和‚举世闻名‛中两个‚举‛的意思相同。(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比喻句。()4.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5.‚肺‛的部首是‚月‛部,除部首外还有5划。()6.‚突然,忽然,居然,果然‛是同一类词。()
教学反思:)
我爱大自然。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课前准备”
1.习作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做到有话可写。2.教师可准备范文。“教学时间” 2~3课时。“操作要点”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大自然是人类的故乡,是心灵的家园,大自然赐给我们生命与灵感,它是美的源泉……让我们通过自己的习作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多向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这次习作提供了四个不同的内容,自己准备选择什么内容,初步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展开。
(2)分组。把写相同项目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3)互助。资料不足或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老师求助。3.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自由交流,促进学生共享学习的成果,扩大视野,反馈评价,培养良好的交际和习作能力。在学生已体验了表达的过程后,教师再进行梳理,渗透写法,可谓水到渠成。可以展开如下的指导:
(1)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前交流展示。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边想,然后各抒己见。(2)分小组展示、评议。(3)提示写法。
①要注意把自己和所写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②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时,可以仿照学过的《春》《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向往绿色》等文章的写法来写,也可以写成诗歌。③用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④注意定一个恰当的题目。4.学生动手写作。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
(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上节课的作文。
(3)评改示范。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然后请同桌互相修改,可以给一定的评语,给精彩的语句画上记号;再开展美文赏读活动,推荐你觉得写得最美的文章全班共赏。最后的时刻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用悲壮的色调,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的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对革命者敬仰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学习描写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革命者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革命者的敬仰,再板书“最后的时刻”。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
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在江姐就义前本文介绍了她那些事情? 2.在这“最后时刻”江姐心里会想些什么?
3.描写江姐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画一画,并体会江姐的所表现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四、启发学生思考
1.你从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质?
2.在“最后时刻”江姐和狱友的心里又是怎样的?
3、江姐是怎样巧妙处理文件的?
3.在与战友话别时,江姐的那些举动令你感动?
4.领悟写法:此故事,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怎样巧妙表达人物的品质的?
读文,带着崇敬的心情及平缓的语气读。
5.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二、课堂迁移
1.识字写字:注意字“黎”,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2.自选词句。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
(1)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2)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三、实践活动
1.让学生复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红岩》的其他故事。2.课下阅读《红岩》这本书。教学反思:
《颁奖词三则》教学设计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则颁奖词,了解三位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身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颁奖词在内容表述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仿写颁奖词,并在学写颁奖词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
3.背诵三则颁奖词。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三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2.了解颁奖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仿写颁奖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感动中国》栏目,引入新课
二、第一则颁奖词精讲引路
师:第一个要介绍的感动中国的人物是邰丽华。(板书)
(一)播放2005春晚舞蹈《千手观音》片段(片终画面定格在第一位舞蹈演员身上)
引导学生谈观看《千手观音》感受。舞蹈《千手观音》被评为2005年春节晚会观众最喜爱的节目。
(二)简介邰丽华事迹:
同学们,也许此时,你还陶醉于《千手观音》这个舞蹈的美轮美奂之中,但谁又能想到,这个舞蹈竟是由21位聋哑演员演绎而成?站在第一位的舞蹈演员就是邰丽华,她神态圣洁高雅,舞姿优美,是整个舞蹈的灵魂。
邰丽华幼年因高烧失去了听力,15岁时学习舞蹈,她克服残疾带
来的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刻苦训练,舞姿成了她心灵的语言。她曾经获得过多个舞蹈的国际奖项,还曾以舞蹈《雀之灵》,成为中国惟一登上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演员。在《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中,她是赢得掌声最多的一位,然而这掌声她却无法听到。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一切后,你的内心感受又如何,你又想如何评价邰丽华呢?
师:邰丽华,用自已的舞姿挑战自我,礼赞生命,她感动了你,她感动了我,更感动了整个中国。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组委会给他写了这样一段感人的颁奖词。
(三)出示颁奖词,老师动情地朗诵,学生静静地聆听。邰丽华颁奖词: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四)读中悟语,读中悟情
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段颁奖词,回想刚才你观看的《千手观音》和邰丽华的人生经历,你又读懂了什么?
1.学生汇报对颁奖词的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1)“不幸的谷底,艺术的巅峰”“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引导学生体会两个暗喻和一个明喻是如何生动.形象地再现邰丽华人生的不幸和在舞蹈艺术上造诣的。进而体会颁奖词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度浓缩,言简意赅,词句优美,意蕴丰富的特点。
(2)“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邰丽华温顺.朴素,舞台上的她却尽情绽放,这句颁奖词交代了邰丽华的性格特征,这里还借她名字中的“丽华”二字,台前幕后形成鲜明对比,体会颁奖词强烈的语言艺术效果。
(3)体会“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这句话的含义,邰丽华带给我们的感动.震撼源于她心灵折射出来的光辉。外延:心灵的震撼是最深最美的。
2.带着自已的感受再读颁奖词。
读好颁奖词三件宝,读出感(感受),读出情(情义),读出味(味道)
3.小组内展示读。
4.各组推选,台前演读(可配上颁奖词乐曲)
注意读后评价,也许10多年后,《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的主持人就在今天的这些孩子中间诞生。
三、另两则颁奖词略读自悟
1.自由读另两则颁奖词的人物简介,思考:文中另外两则颁奖词介绍的感动中国人物是谁?他们因何会感动中国?
2.出示另两则颁奖词,按照第一则的学法进行学习(读中感悟,师相机指导)
(1)陈健颁奖词:
体会“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这句话的含义(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讲“信义”的实例加以理解,如古代的一诺千金。)(2)王顺友颁奖词:
他朴实的象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抓具体惊人的数字,体会颁奖词高度凸现的语言运用特点。“飞雪传薪”一词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引导理解成“雪中送炭”。体会“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这句话的含义(在学生理解时如有问题,师说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比较分散,地广人稀,十分偏僻。王顺友成了这些地区老百姓的亲人)
四、回顾三则颁奖词
1.引导学生按照人物出场顺序,人物精神特征,一句话评价人物,三方面来回顾三则颁奖词。
2.师结合学生发言,板书三则颁奖词题目:(在原有人物上,补充完整板书)
挑战:邰丽华——对生命的无声礼赞 信义:陈健——为了37年前的诺言 敬业;王顺友——马班邮路的坚守者
五、作业布置
熟读基础上,背诵三则颁奖词中颁奖词的具体内容。
第二课时
一、背诵颁奖词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感动中国》的人物,还记得她(他)们是谁吗?(生答)师:是的,他们就是挑战生命缺欠的邰丽华.信义为先的陈健;坚守职业的王顺友,你能背诵一下《感动中国》组委会为她们三人所写的那令人感动.震憾的颁奖词吗?
单个背诵,单个抽查,集体背诵。
二、总结颁奖词的写作特点
1.集体朗诵三则颁奖词中的颁奖词的具体内容。
2.欣赏过三段颁奖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考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颁奖词从内容上一般要写出哪些方面?(2)颁奖词在语言运用上一般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师板书(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而定,大体归结如下)内容方面:语言运用方面:
感人事迹——高度概括凝缩语言——言简意赅 职业特征——高度敬业变换句式——错落有致
形象特点——高度体现使用数字——高度凸显
三、课堂训练
(一)学写颁奖词
师:同学们,其实有许多人值得我们为他写颁奖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我们身边的老师.同学。请你回忆下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人让你为之感动?
1.在学生静思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已心中感动的人物。2.学生写颁奖词,不少于50字。教师巡视指导。
3.讲评:生生间点评,教师点评。(重在颁奖词的写作特点上)
(二)指导生字 1.检查巩固要求认的字。
2.指导学生书写课后要求写的生字(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撼跋涉)“跋涉”连字成词,应做重点讲解。
四、激励性总结
同学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五、作业布置
搜集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抄写你最喜欢的一则。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图片,引入课文。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三、交流阅读体会
1.标出不认识的字,交流识字经验。2.交流阅读结果,与同学分享。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海公主美好的心灵? 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丹柯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认识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目标: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3.在族人不信任丹柯的时候,丹柯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
三、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
四、积累内化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在网上看有关电影。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课时
介绍自己敬仰的人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收集自己敬仰的人的资料,将其品质.故事及自己对他的评价讲清楚。
2.培养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和指导如何评价他人发言。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敬仰的人的相关资料讲清楚。
2.学习倾听和评价他人发言。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和阅读,搜集自己敬仰的人的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教师也要准 备相关的影视作品,并与文字图片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播放《雷锋》《焦裕禄》片段。
2.交流雷锋.焦裕禄的事迹。
(1)分组讲述,相互补充评议。
(2)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发言人要将自己敬仰的人的相关事迹讲清楚,说出自己敬仰的理由。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等他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评议。
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如:内容是否清楚,是否需要填充;评价时要客观公正.态度诚恳。总之,讲述时的要求,也是评价时的依据。
3.自由展示。
让学生再自由选择介绍自己敬仰的人。教师帮助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其余学生也可参与其中。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 三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使用关联词。
3.积累两则名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阅读小说《红岩》,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江姐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设计毕业纪念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2.关联词语的使用和积累名言名句。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人生观的名言名句,以及有关革命战争故事。
第一课时
1.练。
(1)在文章里,有些具体.细致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一下这种描写表现了每个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和品质。这一题着重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以便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文中的人物特点,突出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①抓住“不慌不忙.塞.拿.对着„„”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江姐面对危险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品质。
②表现了邰丽华的坚强和对艺术的追求。
③表现了小人鱼在刺杀王子时极端矛盾和痛苦的心情。
④表现了丹柯在战胜灾难.获得胜利后的高兴心情。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句子或者出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练习细节描写。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本题提供了3句话,先让学生读句子,然后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空格处。要让学生通过句子来了解关联词的使用范围,从而正确使用关联词。
参考答案(略)。
2.日积月累。
这一题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训练:第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内涵,激发学生课外积累的积极性;第二方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时,先请学生读读这两句话,再讲讲它们的意思及其感受,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相关名言名句。最后请学生记住这些名言名句。下面的
名言供参考:
(1)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
第二课时
3.知识窗。
(1)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
(2)请学生谈读完小说《红岩》的感受。可以是对整篇文章,也可以抓住江姐这个人物的英雄事迹,还可以„„
4.大家一起来。
这是一项综合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时,可以围绕教材设计的活动展开。
(1)课外收集照片,撰写毕业赠言,在课前就把任务布置下去,收集师生的合影.同学的合影,可以组建习作小组,合作开展搜集活动,撰写毕业赠言。
(2)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话语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毕业纪念册。
(3)整理成册。
第三课时
关联词专项练习
1.()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2.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多读多写,作文()会有进步。3.()困难有多大,我们()能克服。
4.()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受到同学们的好评。5.()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应该准时去找他。6.刘胡兰()牺牲自己的生命,()说出党的机密。7.我()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8.()你去,()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9.他()牺牲自己,()暴露党的组织。10.同学们()走着,()谈论着。教学反思:
7《地平线》教学设计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渭、咀
①“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②“咀”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3.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
4.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
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①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②“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③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④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
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①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②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教学反思:
《张石匠拜师》教学设计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
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作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熟,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提问,相应板书:天外有天艺无止境
过渡: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说明天外有天这个道理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
三、默读思考
看问题读书思考:
1. 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品读感悟
(一)从对小伙子的态度中看出张石匠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1.指名回答,相应板书:骄傲-不服气-自愧不如 过渡:张石匠怎么看不起小伙子的?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两人的对话,品一品人物的语言。可分角色朗读。
3.指导朗读 多媒体出示:
“师傅,话别讲绝了,天外还有天哪!” “我干石匠的时候,你还没见过石头呢。”
“怎么,你还懂点手艺?那咱们就比试比试,让大家评一评谁是高手。”
“今天我俩见个高低,输了我拜他为师。”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过渡:既然看不起小伙子,不爱听小伙子的话,那就得通过比试来见个分晓了。
(二)张石匠和小伙子比试了什么?结果怎样?请说明理由。1.指名回答,师板书:刻碑洗字刻东西。2.指2名学生读分角色读“刻碑洗字”部分。
张石匠的手艺怎么样?好在哪?这一次比试谁胜了?说出胜出的理由。多媒体出示图片,解释“楷书”“草书”“飞白”。张石匠服气了吗?读出有关句子。“怕”可以换成什么词? 过渡:既然张石匠不服气,就再比一次吧。这次比什么? 理解“七棱八不齐”,说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石头来刻东西? 3.在这次比试艺不如人的情况下,张石匠回家刻石链时会想些什
么?请说一说。
过渡:看来张石匠这次比试是胜券在握了,让我们来看看结果吧。4.回顾学法:刚才我们学习刻碑洗字这一部分是怎么学的? 屏幕出示:
①分角色读一读。②互相比一比。③说出胜出的理由。按这样的方法自学下一部分。5.汇报。
过渡: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此时胜负已决,如果你是文中的张石匠„„
屏幕出示:看到小伙子的石算盘张石匠心想„„他的脸上„„于是对小伙子说„„说完„„
通过这些你看出张石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张师傅,我不是要在你面前露一手,我只想说明,艺无止境呀!”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五、拓展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后给你什么启示?
六、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艺无止境的道理。其实,我们在学习上也是无止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人名言(多媒体出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指导复述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复述课文。
二、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的字,检查认字情况,并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碑”“锤”两字的写法。
三、积累内化
1.把自己喜欢的好词抄在自选车里。2.请你为这则故事写续集。
四、实践活动
把张石匠和小伙子“比用石料刻东西”这部分内容改成课本剧,先写出人物的对话,再演一演。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四
主备人:庞明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二课时
《晚餐桌上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学习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
3、语言实践: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听记引入
1.小干部用忆记法让学生进行听记。
最不可宽恕的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知道的一样多。2.出示答案,校对,齐读。
3.通过预习课文,我们知道这句话是从——(齐读课题)这篇课文的第三段概括而来的。
那么“餐桌上的学校”是什么意思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课前预习1.要求:
(1)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晚餐桌上的学校”的含义。2.检查:
(1)检查生字词。
(2)你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难理解的词?
(3)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工读课文,师随机板书读错的字词,正音;指导难读的句段。
三、初读课文,了解“晚餐桌上学校”的含义
1.轻读课文,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晚餐桌上学校”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知道: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四、合作学习并交流
话题1:说说父亲要我们在晚餐时交换知识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话题2:简要说说是怎样交换的。
话题3:在交换的过程中,父母发挥了什么作用?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
话题4:你觉得,这样学习有什么妙处?(1)四人一小组,分工选择以下话题中的一个。
(2)独立学习(师充分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并且特别关注程度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自由交谈——允许学生走动,寻找各自的合作伙伴(选择同一话题的同学)(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展示思维,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4)各同学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组员学习那部分内容。
五、语言实践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说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补充听记的内容:„„必须不断地学习。2.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六、语言积累与操练 1.摘录喜欢的词句。
2.动笔介绍某次全家在一起谈论一个话题的情景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
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