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家买新房子啦教案
第三单元
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1: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
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出相关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之初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时鼓励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
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
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 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这一安排,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3、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4、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学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剪拼、摆摆图形、摆实物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7、提炼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厨房比餐厅大,指的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本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渗透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习近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做铺垫。
3、认识平方分米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1平方米)
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2。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
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平方厘米为单位量课桌面的面积,学生们发现用平方厘米为单位解决不了新问题了,很自然地引出了平方分米,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则需要用平方米为单位。使学生体会到各个面积单位存在的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2、自主练习4。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的意义,我补充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时,也处处设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3、在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时,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去认识1平方厘米,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教学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推导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第2课时
(一)回顾学习内容。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2、谁来说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除了强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联系。如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加以区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
(二)解决问题。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
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
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
一个教室地面的长是8(),宽6(),面积约是48()。
小明身高145()。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游泳池的面积是50(),水深是18()。
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还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设计意图] 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此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区分。
2、自主练习6。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同,在交流这道题时,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策略。
3、动手操作。
a)
拼图游戏。
用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他们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
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b)
画一画。在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形。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去解决又一组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周长与面积。”同时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积累感性经验。
4、估一估。
a)
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一量。
b)
请你估一估身边物体面的面积。
如: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米。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5、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好吗?
(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三)课后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通过有层次、有趣味、有深度的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因为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周长与面积两组概念很容易混淆,我通过两道习题的解决,很好的将这两组概念区分,为学生后面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估算题目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家买新房子啦《信息窗四:土地面积单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
学教学设计,信息窗四: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4页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根据教材的内容把这个信息窗分成2课时进行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小明和同学一起参观新房所在的小区。观察情境图,引发学生主动提出“1公顷有多大”的问题,引入对面积的单位学习。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相关问题时的实际需要作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这个小区有多大?绿化面积有多大?公顷是什么单位?1公顷有多大?„„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初步感知“公顷”。^
⑴ 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点击课件:出示100米跑道图]
⑵ 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得出:100×100=10000平方米
⑶ 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想象:1公顷的大小。
找一找“公顷”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点击课件:出示照片]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学生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
⑶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100个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⑵ [点击课件:出示学校的照片]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
②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学校。你知道学校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尝试估测,小组合作、讨论后,得出估测的面积。
③[点击课件,出示:学校占地面积11838平方米,约1公顷]
如果把学校整个框起来,这样的面积就大约是1公顷了。请大家想象一下,你现在就在这个1公顷中,你能感受到这1公顷的大小吗?
④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出什么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吗?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看,他们的面积也是公顷做单位的。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感知
公顷这个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起来欣赏吧。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总面积约47900公顷。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4.5公顷
台湾日月潭占地面积大约827公顷
20xx年我国森林面积约1.75亿公顷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体会了1公顷的大小,也就是10000平方米的大小,那么我们以后就要记住1公顷=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
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点击课件,打开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平方米
50000平方米=()公顷
3平方千米=()公顷
90000公顷=()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小明家附近有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
学生计算,演示过程校对
3、小明寒假去北京旅游了,给我们带来了三条数学信息,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1)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大3500000平方米,合()公顷;
(2)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
www.xiexiebang.com 人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约合()平方米。
(3)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学生回答,并说说怎么想的总结: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可惜都被毁坏了。让我们记住历史,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
4、前几天,妈妈带小明去了一个果园,这个果园长400米,宽200米。
(1)
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
(2)
平均每公顷栽600棵果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果树?
四、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小区占地面积以及青岛市的占地面积,好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公顷这部分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难度,就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容易融入其中,要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2、我们认识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对平方千米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二、综合练习,巩固应用
1、基础练习:
填一填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3)3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5平方千米=()公顷
8000公顷=()平方千米
(4)小结:
重点围绕单位换算的错例展开,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算一算
首都北京的面积是16800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是当今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面积达44公顷,合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并说说换算的方法。
2、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1)下面是某生活小区规划图。算一算,A、B两个小区的占地面积各是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针对错例,展开讨论
(2)
①这个林场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平均每公顷栽树500棵,这个林场一共能栽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3)体育场长250米,宽120米。
①体育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②体育场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4)一块麦地长200米,宽150米。
①这块麦地有多大?
②平均每公顷收小麦5吨,这块麦地一共收小麦多少吨?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5)如果每平方米种1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评析。
3、发展练习:
出示小区售房广告: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4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
小明看到广告后,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帮小明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⑴学生独立练习。
⑵反馈、评析。
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这个小区的绿化面积明显不足5公顷,离绿色花园小区还有一段距离,还得改进啊!
三、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2、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教学中,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如:基础练习中的填一填,学生能直接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基本概念来做,进一步复习了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青岛版我家买新房子啦面积、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我家买新房子啦
——面积、面积单位的认识
张星完小
杜琳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0-82页信息窗1: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什么是面积,正确理解“面积”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是有大小的,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之初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时鼓励学生从图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结局问题。
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
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 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这一安排,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3、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4、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学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剪拼、摆摆图形、摆实物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7、提炼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厨房比餐厅大,指的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
(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本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²表示。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厘米,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渗透面积单位的学习方法,为后面学习习近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做铺垫。
3、认识平方分米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1平方分米)
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m²。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
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平方厘米为单位量课桌面的面积,学生们发现用平方厘米为单位解决不了新问题了,很自然地引出了平方分米,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则需要用平方米为单位。使学生体会到各个面积单位存在的必要性。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面积、面积单位的认识 1平方厘米 1cm² 1平方分米 1dm² 1平方米 1m²
第三篇:五 我家买新房子了分析(xiexiebang推荐)
五 我家买新房子了(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
1、素材的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材料来引导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本单元以情景串引出知识串。有3个信息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
单元设计思路、方法与措施:
本单元有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看新房的情境,引出对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以研究厨房、挂毯面积的大小,引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第三个信息窗通过计算装修费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0-54页 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感知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餐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通过活动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学生在进行活动二的时候,发现自己测量的餐厅面积大小不一样,发现并提出了问题。
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以便发现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1、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一个小板凳的面积大约是6()。
2、一个灯开关的面积大约是80()。
3、粉笔盒的面积大约是1()。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估测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0-54页 信息窗1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3、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做自主练习1、2、3、4、5、6、7题。
2、学生交流探索聪明小屋的题目。
3、完成了前两项,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学生做一做新课堂上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5-59页 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知观察
师: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客厅、餐厅、卧室、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沿着宽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6=36(平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
*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4、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活动一,学生解决疑问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活动二,学生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就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以便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特别是不会的地方。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有一块橡皮的长与宽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这块橡皮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本子的边长是20厘米,这个本子的面积是多少?
3、自主练习1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4、自主练习2 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1、组织教学活动要扎实。如小组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交流汇报要使学生充分发言和质疑,教师的精讲要重点明确等等。
2、注重小组学习和交流的培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5-59页 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方法,总结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主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挂毯上,从挂毯入手,让学生计算情境图中的各种面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算算开关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积极思考,列出式子计算开关的面积。1×1=1(平方分米)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还有什么方法来计算开关的面积?
学生纷纷交流讨论。
教师提示:厘米单位来算一算开关的面积。
学生得出另外一种算法,并列出算式:10×10=100(平方厘米)教师板书:
一分米=10厘米
1×1=1平方分米 10×10=1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那么挂毯的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计算出来吗?
学生积极思考,同理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让学生讨论开关的其它计算方法的时候,学生分组积极探讨。然后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得出另外一种算法。最后,学生解除疑问,理清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用同样方式探讨平方分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让学生做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做新课堂上的相应练习。教学反思: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0-64页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相片和相框的话题引入周长和面积。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回答: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我的房间常5米,宽3米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回答:
1、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2、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3、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
4、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
(5+3)×2=16(米)5×3=15(平方米)活动三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
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能用自己的话对所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前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上课时学生来计算黑板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做自主练习第二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
教学反思:
《应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1页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比较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知道自己掌握的怎么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检测一下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同学们,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呢? 生:同学积极猜想,凭借自己的感觉说出答案。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生: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计算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周长,最后看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是否也相等。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计算,学生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2、“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教学反思:
第四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五我家买新房子了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五 我家买新房子了(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我家买新房子了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材分析:
1、素材的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材料来引导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2、本单元以情景串引出知识串。有3个信息窗。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单元设计思路、方法与措施:
本单元有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个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看新房的情境,引出对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以研究厨房、挂毯面积的大小,引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第三个信息窗通过计算装修费用,学习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教学课时数:
10课时
《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0-54页 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感知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餐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平方厘米。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平方米。
(1)介绍1平方米有多大。(2)画出1平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通过活动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学生在进行活动二的时候,发现自己测量的餐厅面积大小不一样,发现并提出了问题。
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以便发现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1、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一个小板凳的面积大约是6()。
2、一个灯开关的面积大约是80()。
3、粉笔盒的面积大约是1()。板书设计:略
《估测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0-54页 信息窗1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3、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学生做自主练习1、2、3、4、5、6、7题。
2、学生交流探索聪明小屋的题目。
3、完成了前两项,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学生做一做新课堂上的相应练习。板书设计:略
《探索规律——数图形(聪明小屋)》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4页 信息窗1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3.提高学生思维的细腻程度。教学重难点:
探索规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看着这个平面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学生积极讨论,把小组讨论结果总结出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最后把个数加起来。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查找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带领同学们按照上述方法完成课本54页聪明小屋中的相关题目。
2、学生用课堂剩余时间和课下时间完成新课堂上的相应练习。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5-59页 信息窗2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算、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知观察
师: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客厅、餐厅、卧室、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请你动动脑筋,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操作: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长边摆满,再沿着宽边摆,再用每排的个数×排数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演示:长摆5个面积单位,宽摆3个面积单位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观察、计算的结果?(媒体演示)要求说出: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沿着长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沿着宽边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活动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有一个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分米,宽不变。那么现在这个长方形的面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长再继续减少,减少到6分米,宽不变。这时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6=36(平方分米)
*观察这个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呢?(边长×边长)*为什么?
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也就是边长×边长。
4、归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谁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活动一,学生解决疑问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活动二,学生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宽就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以便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特别是不会的地方。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有一块橡皮的长与宽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这块橡皮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本子的边长是20厘米,这个本子的面积是多少?
3、自主练习1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4、自主练习2 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教后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
1、组织教学活动要扎实。如小组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交流汇报要使学生充分发言和质疑,教师的精讲要重点明确等等。
2、注重小组学习和交流的培养。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5-59页 信息窗2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通过学生的猜想、验证等方法,总结出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体验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换算面积单位、解决面积问题。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主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挂毯上,从挂毯入手,让学生计算情境图中的各种面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算算开关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积极思考,列出式子计算开关的面积。1×1=1(平方分米)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还有什么方法来计算开关的面积? 学生纷纷交流讨论。
教师提示:厘米单位来算一算开关的面积。
学生得出另外一种算法,并列出算式:10×10=100(平方厘米)教师板书:
一分米=10厘米
1×1=1平方分米 10×10=1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那么挂毯的面积怎么计算?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计算出来吗? 学生积极思考,同理得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让学生讨论开关的其它计算方法的时候,学生分组积极探讨。然后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得出另外一种算法。最后,学生解除疑问,理清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用同样方式探讨平方分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让学生做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进行单位的换算,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单位间换算的方法。
2、做新课堂上的相应练习。板书设计:
教后记:
1、重视教师的概况、总结和指导。让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和汇报,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总结和指导,教师应该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交流,进行引导,同时还应该针对课时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2、组织教学活动要扎实。如小组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交流汇报要使学生充分发言和质疑,教师的精讲要重点明确等等。
3、注重小组学习和交流的培养。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8-59页 信息窗2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二的情境图,然后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了,现在你们能计算一下小明的新家里每间房子的面积了吗?然后学生开始计算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大卧室等每间房子的面积来帮助学生复习前两节课学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再次让学生计算挂毯面积。
1、在小明家的客厅墙上有一个挂毯,你们还记得这个挂毯的面积是多少吗?动笔算一算。
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板书: 10×10=100(平方分米)10分米=1米 1×1=1(平方米)
10分米=100厘米 100×100=10000(平方厘米)
2、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的结果为什么不相等呢?这些面积单位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明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独立叙述出这其中的道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出前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薄弱环节以便在课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巩固。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本故事书封面面积约是4()。一张IC卡的面积是46()。学校操场面积约是450()。文具盒盖的面积约是200()。
2、(1)一张长方形纸片,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6个,正好摆了4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间正方形餐厅边长8米,如果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摆,每排摆()个,可以摆()排,餐厅的面积是()平方米。
(3)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长方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学校用50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好了一个水池的底面。这个水池底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3)一张长方形纸片,长8厘米、宽6厘米。从这个 长方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剪才能使正方形面积最大?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4、课本上的自主练习。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0-64页 信息窗3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七、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由相片和相框的话题引入周长和面积。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回答: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我的房间常5米,宽3米
八、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活动一
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回答:
1、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2、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3、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
4、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活动二
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
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
(5+3)×2=16(米)5×3=15(平方米)活动三
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可能回答:
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
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能用自己的话对所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前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和宽,上课时学生来计算黑板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做自主练习第二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进一步加深自己对面积和周长的认识。板书设计:
《应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1页 信息窗3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比较了周长和面积。你们知道自己掌握的怎么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检测一下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同学们,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呢? 生:同学积极猜想,凭借自己的感觉说出答案。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生: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计算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周长,最后看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是否也相等。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计算,学生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2、“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板书设计:
智慧广场 第9课时
复习第10课时
第五篇:《新房子》教案
《 新房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房子的想象和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想象的“王国”自由驰骋,在线与色的世界中尽情挥洒。
2、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
3、通过了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会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操。
4、通过了解环境对人类住房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外形特征,把房子的形象与功能表现出来。
难点:把设计构思用大胆的构图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随意地将房子画出来,改变以往较为准确的构图,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房子资料图、轻音乐、学具: 油画棒、硬水彩笔、彩色画材料、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打开课件,引入新课题。
1、欣赏现实生活中房子的图片,并进行简要介绍。
2、师:看了这么多现实生活中的房子,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画未来的房子!(板书课题)
三、导入:图片欣赏,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欣赏电视屏幕上的范图,认真观察范图,找出它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师:同学们,现在注意看电视屏幕上的图片。师:同学们,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
师:(对范图一一提问、分析补充,并加以肯定、表扬学生);
2、师:这些房子都是想象中未来的房子,有的在海洋里、有的在太空中、有的在海岛上,那你们想象中未来的房子会在哪里呢?提问:试想一下,以后你想搬到什么地方去住呀? 教师归纳板书给予补充:(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苹果里、叶子上、机器人房子等。)
3、将来我们可以居住在火星上、海洋里、太空中、月亮上、树上……(板书内容);那我们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轻轻的闭上你的小眼睛,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告诉同学们。
教师请学生答,并归纳板书。
4、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未来房子的画,让我们再一起欣赏欣赏(欣赏介绍几种又神奇又有创意未来的房子,教师分析介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看完了这么多的房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画画你设计的未来房子,也许以后你的设计就会变成真正的建筑!
(四)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下,设计绘制作品。
2、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构思设计,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画法、姿势,及时鼓励学生。
(五)作品评析
1、根据同学们所绘制出来的作品,把画贴到黑板上,让同学讲解一下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以鼓励性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析,针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设计了房子,同学们的构思都很大胆、有创意、画得也很漂亮,说不定等你们长大后,真的能住上自己设计的房子呢!但是请不要忘记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