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
三、乘 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单元要点分析:(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题,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课时划分(9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1 体育场 1 练习三 1 神奇的计算器 1 探索与发现
(一)有趣的算式 1 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 1 探索与发现
(二)乘法结合律 1 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1 练习四 1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 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312×54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1 2 4 0 8 4 7 × 5 4 × 2 5 × 2 1 0 1 2 4 8 2 0 4 0 4 7 1 5 6 0 8 1 6 9 4 1 6 8 4 8 1 0 2 0 0 9 8 7 0(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2、“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基础,所以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不陌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但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仍需进一步加强训练。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张敬荣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2.过程与方法:以情境教学法和引探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
为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开放,评价标准开放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模型,自主优化策略,自主迁移方法,自主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是: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师:秋天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听说希望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场游玩,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去游乐场玩玩呀?
(二)、创设情境,探究估算策略.(1)探究乘法估算的方法
1、出示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师:想去我们就去购买门票吧: 活动材料一:一套车票和门票共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指生列题,提问:“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尝试解决问题。师:你会估算吗?试试看。
4、反馈估算方法,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或本组的意见和想法。
6、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啥时估大啥时估小?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不能一味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三)再次探究,理解算理.(1)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买好了门票,我们来到了游乐场,这么多的游乐项目啊!你喜欢玩哪个项目?想不想玩弹跳飞人?
活动材料二: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2分钟,四年级104人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照这样的速度,在这次秋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
反馈学生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记录: 方法一:12×104≈1200(分)
??
↓
↓
方法二:12×104≈1000(分)?
↓
↓?
师:四年级同学全部玩结束,大约需要1000多分钟,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 :把12看成10,104看成100,都看小了,估算结果大约是1000分钟,相当于17个小时,太长了,肯定不能让每个同学都玩到弹跳飞人。生 :等的时间太长啦!
生 :可以让部分同学玩这个项目,其他同学玩别的一些游乐项目,这样花费的时间要少一些,还可以多玩几个项目。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也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太合理,因此老师决定多安排几个游乐项目,让你们自己从中选择喜欢的两个项目游玩,这样合理安排,使每个同学都能玩得开心。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 师:游乐场中还有好多游乐项目?不过,要想进去玩,还得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出示数学问题: 活动材料三:
摩天轮最大载重是5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四年级104人可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活动材料四:
海盗船一次可以乘38名游客,全天只能运行16次,全校68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到?
师:选择你喜欢的数学问题,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反馈学生的估算情况。(3)快乐返航
师:秋游即将结束,同学们玩的开心吗?。下面看哪个小组能安全圆满返回学校。
出示: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可以行833米,14分钟能否返回学校?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一:
一套车票和门票共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活动材料二:
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2分钟,四年级104人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照这样的速度,在这次秋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
活动材料三:
摩天轮最大载重是5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四年级104人可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活动材料四:
海盗船一次可以乘38名游客,全天只能运行16次,全校68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到?
活动材料五:
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距离是11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客车每分钟大约可以行833米,14分钟能否返回学校?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03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黄杨小学四(2班)陈志红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运用。能建立数四则计算的联系与感觉,正确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说说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a+b)×c=a×c+b×c 2.找朋友
(15+6)×7 325×(99+1)
34×(17+13)34×17+34×13
23×24+23×16 15×7+6×7
325×99+325 23×(24+16)
3、火眼金睛辨对错:
(1)13×(4+8)=13×4+13×8()
(2)(a+b)×c=a+(b×c)()
(3)12×4×4×13=4×(12+13)()
(4)78×101=78×100+78×1()
二、联系实际,探索规律 学生试算,讨论并引出结论。
1、乘法分配律的正用
(1)(40+8)× 25(2)86×(100-2)
(2)小结: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或相减
2、分配律反用
(1)36×34+36×66(2)28×18-8×28(2)小结: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整十整百接近数1(1)78×103(2)125×81(2)小结:把103看作100+3;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4、接近整十整百的数2(1)31×99(2)42×98(2)小结:把99看作100-1;98看作100-2,再用乘法分配律 5、1的乘法与运用(1)83+83×99(2)125×81-125(2)小结: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
(1)103 × 32(2)99 × 3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64×8+36×8(25+11)×40
85×199+85 45×102
3、提高练习999×222+333×334
四、作业:
1、教科书第30页第1题后面4题
2、家庭作业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说课稿及反思
黄杨小学四(2班)陈志红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学生较难理解内容。课本安排的是P29例8(1),但该内容12×25和乘法结合律有冲突,学生会运用结合律解决,因此我在教学中没有使用该教材,按照实践编制了教材。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加强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运用。能建立数四则计算的联系与感觉,正确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说说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a+b)×c=a×c+b×c 2.找朋友
3、火眼金睛辨对错:
(二)联系实际,探索规律
学生试算,讨论并引出结论。内容涉及分配律的多个方面。
(三)、课堂练习
(四)、作业:
1、教科书第30页第1题后面4题
2、家庭作业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课本安排的是P29例8(1),但该内容12×25和乘法结合律有冲突,学生会现状结合律解决,因此我在教学中没有使用该教材。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分配律,从而概括出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不同运用方法。
1、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综合运用。(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尽量想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3、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知识延伸。出示一些扩展型的练习:
总之,在这堂课中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但在具体的操作中还缺乏成熟的思考,对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充分调动起来。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估算》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洇溜镇敦庄子小学
盛秀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八课P60页(例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1、朗诵。秋天的阳光温馨恬静,秋天的微风和煦轻柔,秋天的蓝天白云飘逸,秋天的田野遍地金黄。秋天的景色多美呀!
2、激趣呈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
(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48元,买果汁用去97元;买苹果用去102元”。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3、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元)
100 100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图中有什么人物?(学生和老师)他们要干什么?(去秋游)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2)指名学生回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一: 49 × 104 ≈ 5000(元)
方法二:49 × 104 ≈ 5500(元)
方法三:49 × 104 ≈ 5250
105
4、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师:同学们真聪明,同一道计算题,竟然想出了有这样的(1、2、3种)估算方法。但是,在这三种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适合本道题目?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5、指名学生回报交流,阐述理由。
师:那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
A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
B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比较接近准确值。
C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D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可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么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下面请同学用
计数器算一算。
6、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
师: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是比较适合本道题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以后我们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要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进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弄明白了)
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
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
指名学生回报交流。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游玩中数学问题。
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自选题。
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5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
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
18×104≈2000(元)18×104≈2200(元)100 110
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
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 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
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以前只知道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才知道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估算,有时需要把数看少,有时又需要把数看大。
生:我学会了乘法估算,并且我知道了用接近精确值的估算方法来估算是最好的。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60页“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4、5、6、7题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方法一:49×104≈5000(元)
49×104=5096(元)
↓
↓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110
方法三:49 × 104 ≈ 5250 ↓
↓ 50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