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老师汇报课教案
9.鲸
王文刚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词。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二段。说说这两段分别讲了鲸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三段。(5分钟)1.指名读第三段。
2.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三、学习第四段。(15分钟)1.指名读第四段。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从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等四个方面来讲的。)3.齐读介绍鲸鱼吃什么和怎样吃食物的自然段。讨论: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鲸?它们分别吃什么,怎么吃?
(2)体会两种鲸吃食物的方法、过程,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
4.默读介绍鲸呼吸的自然段。讨论:(1)鲸是怎样呼吸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5.指名读介绍鲸睡觉的自然段。(1)讨论:鲸睡觉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聚在一起、围成一圈、浮在海面上。)(2)用笔把鲸睡觉的样子画一画。(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其他同学在书上画。)6.齐读介绍鲸繁殖生长的自然段。讨论:鲸的繁殖生长有哪些特点?
(胎生、幼鲸靠吃母奶、长得很快、寿命很长。)
四、小结。
1.指名分段读全文。2.讨论。
(1)课文中哪些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①表示体重、身长的数字,突出鲸是很大动物的特点;②表示食物重量的数字,突出了鲸的食量大、吃很快的特点;③其他数字,突出了鲸大、生长快、寿命长的特点。)(2)从课文哪些地方知道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幼鲸吃母奶。)
五、当堂检测。关联词语填空。
1、鲸()鱼,()哺乳动物。
2、()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3、鲸睡觉的时候很警觉,()听到什么声响,()立即四散游开。
4、()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又加上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六、课后反思。
《鲸》说课稿
王文刚
一、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说学情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小精灵儿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疑难,学习文章内容。
第二篇:新老师汇报课评课稿
横市中小新老师汇报课评课稿
2011年9月23日
谢朝文
我们学校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措施。我们希望通过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等课型为载体,通过互相研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一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合力,促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基础上自我升华,真正探求适合各学科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常态化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上一周的新老师汇报课便开启了我校本学期常态化教学研讨活动的序幕。我很浅薄地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变成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的和谐的课堂。这一次新老师的汇报课语文组共有五位老师作了精彩的讲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这五位老师的课,让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位老师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心!下面我就对几位老师的课谈谈我个人不够成熟的看法。
一、首先是郭燕老师的《爬山虎的脚》这一堂课
郭老师在整堂课的安排方面,科学合理,环环相扣。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学习语文的气息、有品词析句、有潜心会文、有听说读写的训练。郭老师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语言文字抓得实在,课文感悟相当深刻。教师很科学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的;并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郭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是分三步进行的,一是读课文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抓住嫩红、嫩绿、绿的新鲜来感受叶子颜色的美,抓住一顺朝下、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空隙、漾起波纹等感受形态美。二是认识爬山虎的脚以及怎样爬。抓住长在茎上、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蜗牛的触角、嫩红、牢固、不费一点劲、休想等来感受爬山虎脚的样子的与众不同。抓住变成圆片、巴住墙、弯曲了、拉一把、贴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就是借助这些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教师抓住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以及他的脚写的这样详细?让学生感受到,要想把一件事物写具体,就必须认真细致的观察,而且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叶圣陶爷爷通过认真的观察才将我们经常见到的爬山虎描写的这样生动具体,就连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的脚以及它怎样爬都写得如此详尽。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了解了爬山虎的有关知识,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为今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如果能找到几根爬山虎的标本,那就更好。这样既可省去学生上台表演爬山虎爬的样子,因为爬山虎是植物,人是动物,也够难为那两个学生了。又可以让学生看得更真切,为以后的观察和写作打下基础。这个爬山虎我乡下的家里有好多,墙和围墙到处都是,如果课之前告诉了我我一定会帮你带过来的。
2、在上完叶子那部分后,学生在读课文时,老师默默地板书叶子:美、嫩红、嫩绿、新鲜、均匀。板书不是来源于课堂和学生,不过后面的板书做得很好,开始也许是不记得了。
3、这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与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孩子抓住重点语句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和他脚的样子以及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爬山虎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的品质,教师可以引出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处处流淌着作者对小生命的敬意与热爱。
二、下面我就成佳佳老师的《猫》这一堂课,谈谈看法: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以幽默通畅又富有童趣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猫的性情,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成佳佳老师的这一堂课,我认为有很多优点,不一一列举,象教师的教态大方优雅,端庄秀丽,普通话标准流畅。等等很多很多。而且还有:
一)、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尊重学生自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在《猫》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成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体悟情感。你比如,成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老实、贪玩、尽职的猫时,和学生一起抓住“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一天一夜、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学生通过重点词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会,然后再结合朗读的指导,一只生动的猫的形象就跃然在眼前了。又如将“小梅花”和“小脚印”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的情感,领悟比喻运用的精妙。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整堂课对优美段句的品读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读的形式单一,读没有充分发挥。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实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以读为本”。
2、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成老师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方面也做得不够到位。例如:(1)猫的性格古怪。(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老师可以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应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学生对字词的深
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会是: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
3、教师对文本的驾驭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强。整堂课前段速度较快,后段却在拖延时间。
4、板书不科学规范。从板书中找不出规律来,特别是画格格的那些板书,前者和后者是并列还是递进,还是后者是前者的解释?我无从知道。
5、我认为教师为这堂课所作的准备工作不太充分。如果这篇课文就这样结束了,那么我认为学生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没有消化和吸收。
6、我们的集体备课我觉得有时是流于形式,备课组成员之间没有充分进行交流,没有达到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群策群力的这样一个高度。每一节需要展示的课,我们都应充分发挥我们这个群体的力量。
三、下面就喻寒英老师的《梅花魂》这一堂课,谈谈我的看法:
喻寒英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我个人觉得喻寒英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喻寒英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再读和细读。读贯穿于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的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更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包括写梅花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老师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
课文佳境。喻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准备课件,搜集咏梅诗词警句。
三)、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这节课中,喻寒英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和“师生对话”。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喻老师在课的结构安排和任务编排方面,不够妥当。导入部分用时长达13分钟。如果在教学时间上再把握一下,重新分配时间或教学方案稍作修改。那么效果一定会更好。
2、板书不够精致和科学。课件形同虚设。
3、本课重点是爱国心和民族魂,如果在这方面喻老师还稍作挖掘,让人的感觉会心旷神怡耳目一新。
4、为有暗香来注意为的读音。
四、下面就杨文彬老师的《声母j、q的认读》和邓晓娟老师的《声母j、q、X的认读》这一堂课,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是杨老师的课,杨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拼音教学的示范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细节之处别具匠心,充分体现出“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这堂课给人总的感觉是设计非常大气,有一个吞吐自如、容量可控的多层面、立体性、大框架的结构,每一个环节都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生成、拓展与延伸,能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点及教与学互动的过程。信息量大,教学环节紧凑,层次多,坡度大,跨越长,师生的注意力,包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发现李惠波、谢胜良等老师一直张着口看着杨老师,目不转睛。
二)、面向全体,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这不仅仅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轮读等多种学生活动的方式,提高参与的密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杨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生动的体现。首先,体现在杨老师的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她了解她的学生,特别对那些需要进步的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爱,特别的教育。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中还没有什么真正的后进生,今天是这几个后进,明天就可能是那几个后进,老师稍不留神,假后进便会变成真后进。因此,老师关爱学生的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今天的进步和落后,不让一个学生有积累不良习惯的机会。
杨老师整堂课都在不停地激励和不停地纠正,因而杨老师的课堂便形成一股鼓团结的、合作的、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比如对孙家栋同学的关注,发挥到了极致。
三)、养成教育贯穿始终,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还不到一个月,对小学的课堂生活,对小学的教学常规还非常的不适应,在课堂上他们还显得十分的“自由”,孩子们生性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特别短,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组织他们动静结合,有所学习和收获,确实是一件难事。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杨老师在课堂常规教育上下的功夫,该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坐的习惯、听的习惯、说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等。尤其是听的习惯,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会听,极其重要,这不仅因为听是思维活动、学习活动的开端,而且,教学生学会听,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汲取他人优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听杨老师的课,始终觉得她一直在变着法儿强调这个主题,或鼓励、或表扬、或开门见山地讲道理,或旁敲侧击地明事理,正是这样长期的训练,才出现了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我想,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像杨文彬老师那样每天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既让学生体验情感又培养正确的学习的态度,既抓常规又发展个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良好局面,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再就是邓晓娟老师的课,邓老师的课也很不错,只是应注意学生的读,把读融入到学习当中,贯穿课的始终。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都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详细点评。总而言之,在这次新老师汇报活动中我所学习的五堂语文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都是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校教师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升。我就讲了这些,再一次感谢五位老师给了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讲得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语文组新老师汇报课评课稿
如火五月燃激情
教坛桃李竞芬芳
语文组:马金萍
花香四溢的五月,我校新教师汇报课陆续拉开帷幕,各学科新教师“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三尺讲台上尽情演绎智慧的魅力,展示师者的风姿。这其中语文组的几位新老师的汇报课更是“风景这边独好”。
雏鸟展翅露锋芒
去年刚分到我校的杨晓飞和杨娟两位教师是语文组的新兵,但是两位姑娘在讲台上得表现却“新而不嫩”。杨晓飞老师在做课戏剧《雷雨》时,一扫新手的胆怯和紧张,与学生一同置身剧情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揣读剧中人物台词,帮助学生很快把握剧中形象的心理性格。即凸显了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抓手。课堂内容的推进也是有条不紊,显示了老师处理驾驭教材的一定功力。杨娟老师在做课《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亦能凸显词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抓住词作题材特点,很快抓住了写作和内容思路。并注意引导学生扣词句分析感触诗歌的意蕴和情感。老师课中不时援引名家作品片段,更显示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这两位老师的字体都潇洒漂亮,赏心悦目,课上的形象更是充满阳光和活力,整个课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听课的老师都不由地慨叹,真是“雏鸟展翅露锋芒,长江后浪推前浪”。
干将上阵溢智勇
同样去年才到语文组的吴晓燕老师和吴世学老师的课更是可圈可点。吴晓燕老师做课宋词《望海潮》时,先是通过两个关键问题巧妙引导学生抓住词作写作思路快速把握了上片的内容和手法,接着让学生在下片的分析中依照这种方式展开学习,做到了以练促学,学以致用。即教给了学生方法,又给学生实践巩固的机会。在设计上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现状,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简洁合理,思路清晰。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吴世学老师做课宋词《声声慢》时,无论是引导、过渡,还是评价,语言都力求简洁凝练,不蔓不枝,使得课堂更紧凑连贯。在分析意象时吴老师通过回忆相关诗句来帮助学生理解意象特点这一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热情,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即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理解了词中意象表情达意的妙处,又更好地体悟到此景此境中的此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这两位老师授课时不仅抓住所授之词的题材特点,巧妙设计引导课堂问题,而且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都注意结合高考题型进行思维的训练拓展,方法的指导提示。即紧扣课本又盯向高考。不但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更提升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很好显示了中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驾驭处理教材的不弱功力。可谓是“干将上阵溢智勇,“老兵”又攀新高峰”。
当然,课无完课,每一堂课都会或多或少留下些许遗憾。这四位老师的课也是这样。杨晓飞老师在推进课堂环节时过渡语如果更加巧妙自然些课堂会更浑然一体;杨娟老师在学生课堂回答出乎预设时处理如能更灵活机动些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被更好地调动;吴晓燕老师如能加强诵读的意识更能凸显词的教学特点;吴世学老师如能紧扣词作语句赏析强调意象的选择与传情达意的重要关系,学生会更好地掌握诗词鉴赏的关键。
教学是不断反思成长的过程。相信几位做课老师都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走向成熟。而观摩了这几位老师的汇报课,我们更是受益颇多,从中学习反思的也绝不囿于此。相信教学的路上语文组的同仁会一路执着。
第四篇:汇报课教案
教 育 实习教 案 08美术学学号:1008401 姓名:马 灿 专业:艺术学院 《绘画的语言》——教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绘画的语言和绘画的表现方法。首先出示运用不同语言表现的绘画作品,让同学比较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以问题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分别用对比的方法讲解绘画的语言。绘画的语言包括很多,本课重点讲解线条、明暗、色彩语言。在了解绘画语言的基础上,讲解艺术家运用这些语言创造了不同的绘画作品,包括写实性绘画、表现性绘画、抽象性绘画。最后,出示不同的绘画作品,请同学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语言中的线条语言、明暗语言、色彩语言;了解这些语言在绘画中的作用。
2.了解艺术家运用这些绘画语言创造出不同表现方法的绘画作品,包括写实性绘画作品、表现性绘画作品、抽象性绘画作品。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艺术语言(线条语言、色彩语言、明暗语言)和绘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绘画语言和绘画的表现方法分析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提问:当你高兴、伤心、烦恼、痛苦时会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这些感受?
教师:绘画是视觉的语言,它能表达我们的情感。
绘画创作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等,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来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提问:请比较以下作品中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提问;作品中线条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提问:什么是明暗语言?
运用色彩的黑白灰关系来显示物体的立体感和凹凸感。
问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色彩的明暗和体积能很好表现出教皇的威严和狡诈。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艺术家把色彩作为美术最富有表情和某种象征意义的艺术语言。
提问: 这两幅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条件性色彩是再现物象在特定光线和环境下呈现的色彩。
固有色色彩是排除了环境复杂的反射色光对物体本来颜色的影响,依靠颜色的深浅来表现物象。
提问: 这两幅作品在色彩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情绪性色彩是色彩给予人的情绪的感染,而在画面中形成一种明显的色调表情。
装饰性色彩是画家从表现意图出发主观进行色彩搭配。
艺术家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等,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创造出不同的绘画方法。
这两幅作品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形象。
写实性绘画让人看的是形象内容。虽然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加工、取舍、改造,这是为了将形象刻画得更真实。艺术家的主观情感都隐藏在形象的背后。
表现性绘画作品以描绘的对象作为媒介,表现的是画家情感、思想、意念等主观世界。表现性美术的特征
改变了物体原来的形与色。
不必以物象为媒介,不必受具体物象的约束,用点、线、形、色作为符号,表现纯精神的艺术。常表现为激动、烦乱、宁静、幻影、音乐、噪音等情绪。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1.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1、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2、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3、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1.年画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生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生:除了苏州的桃花坞,还有河南朱仙镇天津的杨柳青年画,素有南桃北柳之称。
2.刺绣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3.风筝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
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第五篇:汇报课教案
教材分析
古希腊雕塑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传承几千年并影响到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代生活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对古希腊需要从古埃及雕塑的传承开始讲起,由于全课知识内容的分量不重,重在体会古希腊时期的文化氛围和古典精神。
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出若干个古希腊的经典雕塑,明白古希腊与古埃及的传(2)(3)承关系。
过程与方法:以体验古埃及古希腊的图片,文字,音效及回顾自己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卓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古希腊卓越的雕塑艺术的传承关系,即古希腊文化的强烈人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古希腊埃及雕塑特征和彼此区别
(2)古希腊文化发展过程与历史沧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只是和生活体验,总结出古希腊雕塑的特征,来突破重难点。
导入新课
切入素描石膏头像
询问同学们你对素描石膏头像有何了解,并发起疑问为什么这些石膏头像在美术学习中地位如此重要。正课教授
古埃及时期
金字塔引入对于金字塔古埃及大家有什么了解呢?古代雕塑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极其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古希埃及古希腊艺术,包括自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46年这段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这些欧亚大陆主要文明古国的优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魂宝。
• 古埃及的雕塑多数都是以王公贵族使用的,所以作品多神像法老像而且造型统一
播放奇夫林法老坐像、赛西丝、阿努比斯像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共同特征,引导出端正、肃穆的直观感觉。然后分析古埃及人是通过如何的方法表现其端正肃穆的感觉,从体态上分析。端正的站坐姿,标准化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拓展欣赏《村长像》《夫妇像》加深对古埃及雕塑特征的印象。
古希腊时期
通过一段古希腊音乐《帕噢尔》倾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感受。
乐曲的名称的中文意思是“惊”主题是一个凡人遇到神谕之后从最初的惊吓惊慌,到惊喜和愉悦的过程,这段音乐是在古代希腊的祭祀中演奏的音乐。
这段音乐反应了古希腊人更加注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
观看《帕米农神庙》解释神庙的构成,遗迹帕米农神庙曾经的辉煌。帕特农神庙似乎辉煌已经不再,但是其辉煌却一直影响着我们全世界。引入希腊柱式的现代应用,《人民大会堂》
希腊柱式的现代运用。发问同学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古希腊的文化呢?
“π”“ 星座”“ X ”“奥运会”“ 斯巴达人”等等。
分别介绍《罗德岛巨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大理石的特质,坚硬持久,同时又相比古埃及雕塑有着一种素色的魅力。古希腊雕塑发展分为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1古风时期
这个时期的古希腊雕刻艺术才刚刚开始受了很多当时强大的古埃及雕塑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古埃及雕塑艺术具有纯朴、粗犷的特点
试分析古风时期雕塑《荷犊男子》,《荷矛男子》之间发生的变化,以及古埃及雕塑与古希腊雕塑的传承关系。• 2古典时期这个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到艺术的构思,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使运动家的雕像不仅是健美人体的典范,而且成为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介绍拉奥孔群像的特征,通过讲述起主题故事来分析其艺术特色,调动同学们分析体会拉奥孔在此瞬间的情形,以及冲突的生动性与拓展性语言的解读,强调古希腊人对人性情感的重视,以至于认为主义精神的解读。从人文精神和《维纳斯》《胜利女神》讲解。学生通过一定的历史神话背景理解和体会两座雕塑的主题精神和情感。
课堂小结
古希腊雕塑以其恢弘而博大的崇高感,体现了人对美的理想范式及美好生活的寻求,它是积极的、健康而鼓舞人心的艺术。尽管它产生于那么久远的年代,但是作为典范,无论艺术还是精神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