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频摄像技术基础教案
第1次课
3课时(讲述2课时,实验1课时)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1.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2.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影机到处找目标
DV摄像教程——景别选择在摄像中的重要作用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
一、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二、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小花园,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可以使所有景色收于镜头之中,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在拍摄全景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三、中景
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中景的分切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和力的分布,而其内部结构线则相对清晰起来成为画面结构的主要线条。
在拍摄中景时场面调度要富于变化,构图要新颖优美。拍摄时,必须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特别是拍摄物体时,更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
四、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的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几乎被排除出画面以外。
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用它可以充分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比如看一个杨丽萍的舞蹈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会移到那柔软件的手臂上,用近景画面则将画框接近动作区域,非常突出地表现了手的动作。利用近景可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如果您经常看新闻节目的话,各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或纪录片的主播或节目主持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形象的真实、生动和客观、科学。构图时,应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背景要力求简洁,避免庞杂无序的背景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五、特写
特写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通过特写,可以细致描写人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上的特殊标志、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细微的动作变化,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空。另外,在拍摄时不要滥用特写,使用过于频繁或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观众反而降低了对特写形象的视觉和心理关注程度。
图1 远景、全景、中景
图2
如要拍摄盛开桃花的桃树,当画面以全景推向中景,桃树的外形逐渐被“排挤”出画外,树木内部及树上盛开的桃花逐渐成为变化的结构主线。
DV摄像教程二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一、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1、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2、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3、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1)、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2)、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4、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
5、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影机到处找目标。
作业: 5分钟段片拍摄2个,主题自选
要求:熟悉摄像机的各项功能无思想主题:
第2次课(第15周)
DV摄像教程第三章 拍摄画面的构图 3课时(讲述1课时,实验2课时)
a)
1、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拍摄画面的构图 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2、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左图: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现出来。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
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
3、人物的摄像构图
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
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构图。图中小姐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方向的空间,看起来不舒服。第二幅为平衡的构图,是合理的。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第二副为平衡的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4、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第3次课(第16周)
DV摄像教程第四章 拍摄角度技巧 3课时(讲述1课时,实验2课时)
一、拍摄角度技巧
1、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1)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2)由下往上拍摄
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
(3)从上往下拍摄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
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4)
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作业: 5分钟段片拍摄2个,主题自选
要求:以镜头拍摄角度变化为主体现一个思想主题:
第4次课(第17周)
DV摄像教程第五章 摇摆的技巧 3课时(讲述1课时,实验2课时)
一、摇摆的技巧
1、上下摇摄与左右摇摄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次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1)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除非你是“老鸟”,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2)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3)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4)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5)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有些人认为,左右摇摄时应该将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其实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
二、对焦技术
(1)摄像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摄像机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2)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例如下图当主要的被拍摄物偏离画面中心处于画面边缘时,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3)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焦点不实现象;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自动聚焦系统对于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判断,如果出现自动聚焦困难,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拍摄一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
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拍摄一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聚焦。
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三、移动拍摄
前几次我们讲述了数码摄像的基本技巧,下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更高级一些的技巧的时候了。除了推拉、摇摄,电视与电影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1、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外,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摄的目标;就可以在同-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可以拍出移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时的情景时,这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2、使用辅助设备
一般来说,你应该避免一边捧着摄像机走路一边拍摄,因为这可能造成你所拍摄的画面很不稳定,但在质量第一的情况下,却非这样做不可,使你别无选择。
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录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平民一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在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用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3、徒步移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
“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例如一对缓缓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摄像者随着两位新人的前进而平稳的向后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种情况下,应把特写镜头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甚至栽跟头。
“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是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
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
用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四、摄像常识问答
问:变焦镜头的最佳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如果你的镜头可以手动调焦,那么就尽量的使用手动调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电源。当你打算放大一个物体时,在你拍摄之前就对该物体放大,设置并锁定其焦距,然后缩小到开始的位置,这样做能够确保整个拍摄过程中被摄主体都在聚焦点中。
问:我应该怎样使用能够产生特殊视觉效果的广角和远距镜头设置呢?
答:广角镜头设置能够明显增加场景的景深。使用它能够使小的场景有被扩大的感觉。因为广角镜头同样也会明显增大物体向前或向后的运动速度,所以广角镜头可以用来拍摄动态场面,比如说追赶、打架等等。远距镜头能够明显的减少景深,使用它能够让背景物体看起来更大更近,使用它能够创建出生动的两维空间摄影作品。
问:我怎样才能在三角支架上平稳地移动我的摄录机?
当你摇动镜头的时候(水平旋转摄录机),将你的脚面向镜头转动范围的中间,然后将你的上半身和摄录机一起朝向转动的开始位置,起初要慢慢的移动身体和镜头,然后加速,在要完成转动的时候又慢慢的减速拍摄。
问:在我移动的时候怎样避免画面的摇晃?
答:如果可以的话,将取景器离你的眼睛稍微远一点,在移动的时候,将膝盖微曲,这样就有一个缓冲,可以降低因脚步移动产生的晃动,总之你在移动摄录机的时候就要感觉象是端着一杯咖啡,并且不能让咖啡洒出来。图象稳定器此时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不过最关键的还得看你的手上工夫如何了。
问:我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三角支架?
答:只要可以的话,你尽量的多使用三角支架,这样可以使摄录机的摇摆减少到最小。特别是使用远距镜头拍摄时,三角支架的使用尤显重要,因为使用远距镜头时即使是极小的晃动都会被放大从而影响画面效果。
问:怎样拍摄到更佳的画面?
答:想拍摄到好的图象有两点值得借鉴:首先,在头脑里可以将屏幕划分为3个部分,比如说上-中-下这样的格局,然后将被摄物体根据场景的重要性将其安置在这些假想的格局中;第二点,在前景处使用一些延伸的线形物体,这样可以增加场景的景深。
问:什么是VHS/VHS-C?
答:所谓的VHS即为俗称的“大带”,使用12mm带宽的录像带。VHS-C为VHS的缩小带,片长只有30分及40分两种,但是EP慢速录像可达90分及120分,可以使用转换盒使VHS-C变成VHS标准大带,普通VHS录放影机即可播放。因为是12mm带宽的录像带,也有人称之为V12。
问:什么是S-VHS/S-VHS-C?
答:S-VHS/S-VHS-C与VHS/VHS-C同为使用12mm带宽的录像带,但水平解像度为400条。
问:什么是V8?
答:也许是SONY公司广告太大了,有一段时间很多人把摄影机全部简称为V8,电视台专业大型摄影机叫大V8、家用摄影机叫V8、掌上型叫小V8。其实严格说起来这样统称是对的,所谓V8,全名为Video8简称V8,所用的录像带为8mm带宽,同时记录像像与声音,水平解像度为270条。
问:什么是Hi8?
答:Hi8与V8同为使用8mm带宽的录像带,但水平解像度为400线。
问:什么是D8?
答:D8为SONY公司新一代机种,与Hi8 V8同为使用8mm带宽的录像带,但是以数码信号来录制影音,录像时间缩短为原来带长的一半,全名为Digital 8简称D8,水平解像度为500条。
问:什么是DV?
答:DV为新一代的数码录像带的规格,体积更小、时间更长。使用6.35mm带宽的录像带,用数码信号来录制影音,录像时间为60分钟,有LP模式可延长拍摄时间至带长的1.5倍,全名为Digital Video简称DV。目前市面上的DV录像带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标准的DV带,另一种则是缩小的miniDV带,一般家用的摄影机所使用的录像带都是属于这种缩小的miniDV带。
另外同为6.35mm带宽的录像带,还有专业等级的DVCAM和DVCPRO,他们分别为SONY公司及Panasonic公司专业数码摄影机专用的录像带规格。
五、摄录机常用术语
1、CCD(Charge Coupling Device 电荷耦合器件)
现在家用摄录机的摄录部件都是CCD片,也就是一般说的CCD影像感应器。镜头和CCD的质量是影响小型摄录机图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采用多少片CCD,尺寸是多少,像素是多少,都直接影响着图像的质量。
许多人都知道采用三片CCD的机器要比一片CCD的好,原因是:
数码摄录机内设有三棱镜,此三棱镜把光源分为三原色光(红色、绿色与蓝色),三原色光分别经过三块独立CCD影像感应器处理,颜色的准确程度及影像质量比使用一块CCD影像感应器有很大改善。
另外,CCD影像感应器的每一个像素都有一个很大的光线采集区域,因此使摄录机具有很高的信噪比,极好的敏感度以及很宽的动态范围。而且,倍密度的像素分布和无缝的双色棱镜可以获得极为锐利的图像和非常逼真的色彩,即使是在细微的? 差别处,例如在鲜红色及更深一点的红色之间,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
上述道理很多人都清楚,但很多人却极少留意CCD的尺寸,家用小摄录机采用的CCD尺寸,一般有1/3英寸和1/4两种,专业的还有采用1/2英寸和2/3英寸。当然采用1/3英寸的摄录机的图像比采用1/4英寸的好。
如上所述,CCD片的像素多少是摄录机清晰度的主要条件。按像素多少它又可分开三种:总像素、有效像素、实用像素,但主要的是CCD片有效像素的多少。
2、清晰度 & 分解力
清晰度,一般是从录像机角度出发,通过看重放图像的清晰程度来比较图像质量,所以常用清晰度一词。
而摄像机一般使用分解力一词来衡量它“分解被摄景物细节”的能力。单位是“电视行(TVLine)”也称线。意思是从水平方向上看,相当于将每行扫描线竖立起来,然后乘上4/3(宽高比),构成水平方向的总线,称水平分解力。它会随CCD象素数的多少、和视频带宽而变化,象素愈多、带宽愈宽,分解力就愈高。PAL制电视机625行是标称垂直分解力,除去逆程的50行外,实际的有效垂直分解力为575线。水平分解力最高可达575x4/3=766线。但是限制线数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带宽。经验数据表明可用80线/MHz来计算能再现的电视行(线数)。如6MHz带宽可通过水平分解力为480线的图像质量。低档家用录像机,如VHS,最多能有240线的清晰度,高档家用摄录机,如S-V而数码摄录机的记录方式是数码信号的格式,清晰度在500线以上。(普通电视的清晰度大约280线,VCD的清晰度是230线)。
3、AV 输入
松下、JVC的C型小摄录机一般都没有AV输入,带AV输入的,主要见诸如一些8mm或Hi8的小摄录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JVC和松下两家模拟式家用小摄录机的格式都采用VHS-C,而VHS-C格式和家用的录像机是同一格式,故此它们是通用的,所以也就没必要在小摄录机上再搞AV输入接口,可以通过随机配的转换盒在家用的录像机播放,免去接线的麻烦。
而索尼,夏普的摄录机拍摄的8mm格式的摄录带或Hi8格式和现在的VHS格式家用录像机不兼容,无法通用,所以设一组AV输入接口通过AV输出连接到电视,才能解决转录问题,这在VHS-C格式上是没必要的事情,但在8mm、Hi8上就变得有必要了,这就是格式不统一或格式未成为通用格式带来的麻烦。
4、光学变焦 & 数码变焦
摄录机的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摄录头的镜片移动来使要拍摄的景物放大与缩小,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越能拍摄较远的景物。现在的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
摄录机的数码变焦实际上是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也就是说,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所下降,有点像VCD或DVD中的ZOOM功能。所以过大的数码变焦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现在的摄录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350倍,但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
5、液晶屏幕 & 电子取景器
以前的家用摄录机都只有一个比较小的取景器,拍摄的时候需要闭上一只眼睛,很不方便。现在的摄录机大都增加了一个液晶屏幕,液晶屏幕可以在很宽的角度(270度)范围内转动,取景方便。液晶屏幕转动180度,能使被拍的人看见自己在镜头前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摄录机遥控器自己拍摄自己,增添很多拍摄的乐趣。有的在阳光下也可轻易看清楚画面,特别适合带眼镜的朋友使用。对同样性能的摄录机,带液晶屏幕比只有带取景器的摄录机价格高800-2000元。液晶屏幕的大小(一般是2.5英寸,3.0英寸,3.5英寸,3.8英寸,4.0英寸)不一,价格也相差500-1500元。
六、摄影包里的基本备件
摄影包不仅是用来保护摄像机,也能便于你携带摄像时所需要的基本附件。花一些时间,在包里收拾一些合适的工具,能够节省你的时间、金钱,减少工作中的麻烦。摄影包里的备件准备得越周全,你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就越少,那么在摄影包中都需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下面我们所列出的就是每一个装备完善的摄影师所必备的备件清单:
1、耳机
我们总是推荐在摄像时使用耳机,如果你的摄像机上有耳机插孔,就一定要使用它。一副好的耳机,可以让你在摄像的同时监听到细微的声音,从而避免了因为一些小的杂音而破坏了拍摄画面的完美性。
2、无线颈挂话筒
无线颈挂式话筒可以让你的采访对象和摄像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这个小东西不会分散他太多的注意力。
3、电缆线
别忘了带上连接话筒和摄像机的电缆线。很多摄像师至少准备两条: 一条长的和一条短的。把它包好并收拾妥贴,不要卷曲和绞缠。如果你细心保管,它们是可以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4、手持有线话筒
通常摄像机上的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不清晰,而且它只能作很小的方位调动。对于有嘉宾采访和现场报道这样形式的摄像场景,手持话筒是必不可少工具。
5、转接适配器
为了使音频和视频信号输入/输出摄像机,你需要预备适合不同情况的转接适配器。装备完善的摄像师总会准备一个适合各种可能情况的适配器。它的价格低廉,可以用塑料带封好放在摄像包侧面的口袋里。象很多拍摄工作都是因缺少一个仅值两美元的转接器而不得不中止,所以为了防止类似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别忘了带上适配器。
6、标准电池
如果你的话筒和其它一些装备是依靠电池作电源的话,你要准备好备用电池。并且注意定期更换或充电,以保电力充足。要知道一个用尽的9 伏特电池很可能就会影响无线话筒的工作,而导致一个重要的拍摄活动草草收场。
7、摄像机电池
在包里总要准备一个充足电的摄像机电池,你不知道一场拍摄活动什么时候结束,电池什么时候用尽。所以要在摄影包里放两个备用电池,以防万一。
8、空白录像带
当你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或突然有人指示把拍摄过的镜头重拍一遍,你就需要另外准备一到两盘空白带。你不可能在包里装备很多,一旦备用的用完,就立刻补充。
9、标签和钢笔
我想你也不愿意花上一个小时快速倒带去寻找一个特定的镜头,所以做些标签可以节约时间,在包里带一支软头记号笔和标签,与录像带放在一起。另外也有摄像师带上一卷遮蔽带用作标签。
10、白色卡片
如果你不愿每个拍摄对象的脸上都有难看的阴影,一块白平衡卡片是必要的。当然你可以简单地用一块手帕,一片白纸或块泡沫板代替。
11、反光镜
可bsp;1 2
10、白色卡片
如果你不愿每个拍摄对象的脸上都有难看的阴影,一块白平衡卡片是必要的。当然你可以简单地用一块手帕,一片白纸或块泡沫板代替。
11、反光镜
可调节的反光镜可让你灵活地调整反射光线,以便更好地照亮你要拍摄的物体必要时也可以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反光镜或铝箔应急。
12、镜头滤光镜
手边带一只偏振滤光镜,可以减少反射光和直射强光的作用(如果你在水面上或水边拍摄时,尤为重要)。其它的滤光镜可以提高拍摄画面的质量。如拍摄落日时可以加强色彩;拍摄浪漫情景时能够增加柔和的光泽等。滤光镜很便宜,但绝对管用。
13、辅助灯
摄像机上装一个照明灯,可以在约定好的时间下,并且是在不能改变较差的环境光线时,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拍摄任务。
14、镜头纸
带上一些镜头纸或毛刷,以清洁镜头上的灰尘、脏物及湿气,不要用面巾纸或衬衣袖子擦拭,这样可能严重划伤镜头。
15、化妆用品
如果你想掩饰拍摄对象额头上刺眼的亮光或需弥补某些缺陷,化妆是必需的物品,所以你至少也应准备一些纯色粉底。
16、电源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能比较方便地找到电源插座,就使用电源插座,而将电池保存起来。
17、电工胶带 手边也应准备一卷宽的电工胶带。可以将电缆线用胶带缠起来(如卷在墙角,使用也很方便),就不会将人绊到。当然,胶带还你的电源线插头连最近的一个电源插座也够不着的情况。
21、电源插座
六孔插座对某些典型的拍摄工作是一个非常适用的装备。它能够给摄像机,监视器及一到两只摄影灯供电。
22、防雨用具
如果你要去室外拍摄,带一个柔软的塑料罩是一个好办法,在天气突变时,可用它保护你的摄像机。你不用花钱去保护雨具,有些摄像师就是找一个大冷藏袋将它包起来就行了,并且它也占不了摄像包多大空间。
七、旅游录像片的拍摄技巧
在拍摄旅游录像片时,首先必须对人物、事情、景物作交代;此后,还有必要交待时间、地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摄像机大部分都设有时间日期装置,这在拍摄时就用得上了。地点的交待可以用画面直接来表达,例如你到了北京火车站,可以由北京火车站站牌的特写拉出火车站全景。当你摇摄北京站的大全景时,则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现场录音器录下自己的声音。“这里是首都站!”
名胜古迹是拍摄旅游录像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旅行时,人是穿行于景物之间边走边观赏的。这时候,拍摄就要灵活机动,善于变化,既要拍景,又要摄入,由景物的空镜头摇向人物,让人物走入空镜头画面,由人物的欣赏视线或行走方向再摇出景物,或是由全景人物推向景物结束录像,以使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样拍摄出来的录像片将会意境深远,充满诗情画意。当然,在拍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穿插拍摄一些纯景物的镜头。
在拍摄一些美妙绝伦的景物时,画面的节奏应该富有抒情性,要应用推、拉、摇、移,镜头变化要慢。如果摄录机具有叠影过渡的功能,此时就正好派上用场。若是要表达壮观、雄伟、险峻的景像时,可以用一些短镜头切、推、拉、摇,镜头的变化相对要急速,从而形成紧凑的画面节奏。这当中,假如能够熟练地运用高仰、倾斜两种角度的拍摄技巧,画面就更能增强雄浑、壮美气势之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八、如何使用摄像机清洁带
摄像机如果长期使用而又不注意保养清洁,磁头就会出现结垢或结灰的现象,从而影响拍摄和播放质量。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呢?答案很简单使用清洁带。
清洁带的使用能有助于改善拍摄的效果,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摄像机带来损害。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怎样正确的使用清洁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使用方法:
1.使用时,以您放置任何需要录像或播放的录像带同样的方式将清洁带放入录像机中。
2.按PLAY键,等待最多十秒钟后,按STOP键。
3.取出清洁带(勿倒带)再观看播放和录制的图像。
4.如果图像没有恢复正常,重复前面提到的1,2,3步骤。但是重复操作不要超过四次。
在每次使用清洁带时请勿倒带。请一直使用到清洁带卷到头为止。另外,清洁带不能持续使用太长时间,否则会导致磁头的磨损。
若使用清洁带后情况还是不能改善,请与当地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作业: 5分钟段片拍摄2个,主题自选
要求:以摇镜头为主体现一个思想主题:
第五次课(第18周)
3课时(讲述1课时,实验2课时)DV影像的后期制作
3课时(讲述1课时,实验2课时,课外增加实验10课时)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美玉如果没有经过加工,也很可能只是一块顽石。DV拍摄也是这样,直接拍摄完的素材还远谈不上是“作品”,它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后期制作和加工,使其成为一部能吸引观众眼球的大作。
忙了一天,大量的拍摄工作是不是已经让您觉得劳乏不堪了?先不要着急休息,繁重的后期制作才刚刚开始。我们拍摄出的大量素材就像一块璞中的美玉,只有去掉外面的璞,才能真正欣赏到美玉的光辉。
影片导入
首先,让我们把DV中的视频文件导入到电脑中。一般DV都是通过1394接口(或者叫做火线)和电脑连接的,因此,您需要购置一块1394卡(因为大多数台式机都不带这个接口)。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我们不推荐您选择功能过多的高档产品,200元左右的就足够用了。当然,带有实时转换等功能的1394卡会让您的导入速度提高不少,但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拍摄的片子往往不会太长,而且对时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把省下来的费用用以投资买一个更好的DV,或者给您的计算机升级,后者对于提升您剪辑的速度和品质非常重要。
当然,用计算机做基本的剪辑对硬件的需求并不太高,但在配置较低的情况下,采集或回录时的效果会比较差,如画面失真严重、不连续、掉帧等,而且速度慢、效率低。一般来说,CPU原则上在Pentium 200MMX 以上就行,但建议至少使用Pentium Ⅲ以上的CPU,如果要用Tmpgenc等软件进行转码的话,则至少要PentiumⅢ 500MHz以上。内存至少128MB,建议256MB以上。
由于视频编辑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对硬盘的要求相对会高一些。容量方面,每分钟DV文件的占用空间约200MB,所以30GB以上的硬盘空间对于DV编辑来说是最低要求。速度方面,DV的码率约为3.6MB/s, 普通UDMA33以上的硬盘均可应付,但必须打开DMA选项,并清除磁盘碎片,而且起码要使用7200转的IDE硬盘。此外最好能有两块物理硬盘,一块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一块用来专门存储视频数据,而且一定要装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因为开机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文件(Temp File),再加上视频数据的瞬间传输量相当可观,若硬盘不堪负荷,则极有可能导致采集时发生丢帧的现象。
软件选择
谈完了硬件,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软件方面都需要哪些条件。目前常见的视频编辑软件非常多,专业人员通常会选择Adobe Premiere或者友立公司的Ulead Media Studio,它们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操作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对于初学者还是推荐使用友立公司的Ulead Video Studio(绘声绘影)或者品尼高公司的Pinnacle Studio。相比之下,“绘声绘影”更加常见、易用,通常买1394卡或DV机都会赠送这套软件。因此,我们下面就以绘声绘影6为例简单介绍如何用编辑软件对DV影片进行剪辑。
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软件。
一、新建文件
绘声绘影的界面非常简介明了,容易上手。
首先点击“开始”以建立一个新的项目,选项面板变成下图所示。
建立新项目。
点击“新建项目”图标,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让您选择文件的存放路径、文件名、描述等。
二、采集影像
文件建好后,就可以开始从DV机中捕获影像了。如果您已正确安装了1394卡,则功能列会显示出“捕获”菜单项,否则它会是灰色不可用的。将DV通过1394接口连接到PC机上,打开,并将它设成播放模式,这时会看到预览窗口上同步显示摄像机中的内容,且选项面板出现关于采集的内容选项,见下图。
影像采集。
接下来要做的事非常简单,只要点击带红点的录像机图标就可以开始采集了,要停止时再按一下开始采集图标或按ESC键即可。
三、保留视频素材中需要的部分 剪辑的第一步就是剪掉视频素材中不需要的片段,保留下有价值的内容。首先,点击“故事板”菜单,在素材库中选取刚才采集到的视频素材,并将它拖曳到时间轴内。在修整栏上移动修整拖柄,将它们移到期望的位置。在修整拖柄当中的部分将被保留,而修整拖柄之外的部分将被剪掉。修整栏最左边的帧将变成该素材的起始帧,而修整栏最右边的帧则是该素材的终止帧。
选择素材。
四、转场特效处理
很多情况下,我们拍摄的视频影像并不是一段完整的内容,而是由多个不同的视频片断组成的。这些片断之间只是单纯地按先后顺序播放是不是太单调呢,如果在两段视频之间加上转场特效,将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点击“特效”菜单,再到预览窗口右边的下拉菜单中任选一种效果,马上就可以看到几种预置特效的预览,如“百叶窗”、“开门”等,选一种您最喜欢的,然后把它拖到脚本栏中两个文件之间即可。另外,通过在选项面板中修改特效的参数,还可以改变特效的出现方式和时间。
选择特效。
五、加字幕
点击标题菜单,此时选项面板变成如下图所示。
添加字幕。
点击T字状按钮,可在预览窗口中输入文字,我们可以更改字体、大小、颜色、对齐方式等,这和Microsoft Word中的操作几乎一样。在“动作样式”项中,我们可以设置这段文字的动画效果,如淡入、淡出、移动等。加入了标题后,在时间轴窗口中会看到标题轨加入了一段内容,拖动该内容两边黄色的控制点可改变标题持续的时间,移动它本身则可改变标题出现的时间。
六、录制旁白
点击音频菜单,选择“旁白”标签,菜单的选项面板如下。
录制旁白。
正确将麦克风和电脑连接后,点击面板上的圆形按钮开始录音,要停止录音只需再点一次该按钮或按ESC键就可以了。录完后可以看到在语音轨中多了一个以WAV为扩展名的文件,这就是您刚才录制的声音文件,它存放在当前文件的目录下。
七、加入背景音乐。
选中音乐轨,点击“插入媒体档案”,即可加入已经录制好的音频文件。
另外,绘声绘影还提供了从CD中录制音乐的功能。您可以任意选一首曲目,手工输入音乐长度、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点击录制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对开始点和结束点会控制得比较准确,但是对使用者的要求比较高。或者,您也可以在选中曲目后,直接点“播放”,当放到你想要录制的音乐片断时,点“录制”就可以了,需要结束时,按ESC键即可。录制生成的文件会自动放在音乐轨中。
从CD中录制背景音乐。
八、生成。
进行到这一步已经是“万事俱备”了。
点击“完成”,可将编辑好的视频文件输出为AVI、MPEG、RM等格式,还可以根据绘声绘影提供的摸板方便地生成符合VCD、DVD、SVCD格式的视频文件。
生成视频文件。
掌握了以上这些知识后,您已经初步掌握了影片剪辑的技术,但是从“技术”到“艺术”,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这就要看您自己的创作能力了。
最后,建议大家在熟练掌握了绘声绘影这类入门级的软件后,如果想做出更复杂漂亮的影像特效,最好还是转向Adobe Premiere这样的专业软件。
作业: 5分钟段片拍摄2个,主题自选
软件剪辑影片,转场镜头的设置,音效的选择与合成.
第二篇:电视摄像技术论文
电视摄像技术
姓名:李玉堂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学号:***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技术 课程归属:技能技巧
摘要: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关键字: 摄像
摄像技术
电视摄像是指运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掌 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通过实习过程,巩 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并把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 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得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关于摄像机结构构成,物体部件的操作,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摄像机拍摄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从而提高拍摄能力,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方面阐述自己通过《电视摄像技术》这门课程学到的知识。
摄像机是我们这们技术课的绝对主角,通过老师讲解,我知道了摄像机有寻像器、机身、镜头三部分组成,而且摄像机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有不同的类型。按用途来划分,有家用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类,则有摄像管、CCD、CMOS三种类型;按摄录功能分类,可以分为摄录分体机、摄录一体机;按记录格式分类,有DV、DVCAM、VHS、Hi8、DVCPRO、BetaCAM 等不同的类型。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摄像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即景物的反射光经由光学镜头收集、汇聚,经过滤色处理后到达光电转换器件,在转变为电子流形式 的图像信号——视频信号之后,再经过放大、校正、分配、转换,就可以信号流形式被记录 或输出。知道咧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我们特别被提醒注意运用变焦距镜头,它的作用很强大,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1)实现变焦距推拉。
(2)实现追随运动中的主体,保持主体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3)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4)急推急拉可以产生新的影片节奏。
(5)推拉与其他运动形式相结合可以构成更多复杂的运动镜头,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 丰富。
通过合理合适的运用变焦距镜头,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变焦距镜头是我们也注意这样3个问题,否则,可能使拍摄效果适得其反。一是要正确控制变焦动点、动向、动速。同时推、拉起幅、落幅要果断。而且不动机位的推拉最好跨一级景别。
认识了摄像机工作原理以及变焦距镜头的运用,我们接下来主要学习了画面拍摄的构图方法,拍摄画面气氛十分重要,因此画面构图十分重要。电视摄 像属于动态拍摄,可以解释为被摄物 体和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构图拍摄手段。首先一种情况就是摄像机处于固定状态,被摄物处于运动状态。摄像机在此状态下展示的是固定的空间范围,在拍摄构图过程中要给 留出被摄物的运动空间。当我们拍摄以动作为主的被摄物时,首先要 了解被摄物的动作幅度,之后再根据此依据留出画面的边框范围。当被摄物进入画面时,就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在我们拍摄 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一些黄金分割图的一些构图技巧,毕竟把被摄物 傻傻的放在画面的最中央一点儿都没有美感。根据黄金分割图的标 示,尽量不要把被摄物放在画面的正中心即可。
构图这个名称,还源于西方美术,学习西画,这是一门课程,叫 做构图。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使用的不怎么普遍,原因是在中国画论 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摄影构图是从美 术的构图转化而来,在摄影界用的也不多,习惯叫法是“取景”。不 论是国画中的“布局”、“经营位置”,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 只到的部分内容,对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意,所以画面构图是摄影 技术范围内摄影师最不愿意讨论的问题。人们公认,有些人生来就有 对一幅构图完美的图画的感受力,而另一些人却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 才能,对于构图,只讲授几条基本 原则就够了,此 外再教也无用。俗话说:“画无 定法”。构图是 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 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一个可以的整体”(本.克莱门)每一 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 成方圆”,摄像艺术也不例外,它绘画、电影构图规律--原理,形 成摄像构图的规律和原理,称它为摄像构图的章法。有些电视作品,虽然主题选择的很好,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但由于在构图上不够讲究,光线处理上没 意,表现形式上欠思考,视摄像与图片摄 影构图的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拍摄表现形式有差异,使它构 图章法也存在一些差异。照片是瞬间固定画面,而电视摄像是运动静 止画面。关于动态拍摄的学习,老师主要介绍了镜头动态拍摄的四个方 式:推、拉、摇、移。关于推镜头的应用,往往是表现被摄物的重点。主要对象在推镜头就要选准,切勿在推的过程中再进行选择,漫无目 的的推镜头会令人感到晕眩。列举两张推镜头的画面:
推镜头前的拍摄画面;推镜头后的拍摄画面。另外,我们学习了关于摇镜头,摇镜头拍摄整体跟推镜头差不多。摇 出被摄物的时候要干净利落。还有一种切换主体的情况,那么就要在 推拉镜头的过程中,增加摇的镜头成分才能尽快完成主体位置的转 换。以下是我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关于摇镜头的资料照片,相对比较可 观可感得表现推摇镜头的技巧:
镜头从左摇到右侧(非推镜头)
镜头从左摇到右侧(推镜头)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份主要是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主体是指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画面的结构中心。陪体是相对主体而言,是辅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的对象。一般,陪体的作用是:1.对主体补充说明作用;2.渲染、烘托主体形象;3.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靠近镜头前的人、物、景就是前景。前景主要有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季节、地方色彩;强化 画面纵深和空间感;均衡美化画面; 与主体形成特写关系;增强节奏的作用。学习了构图的主要成分,还要了解构图的形式。构图形式包括很多,像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水平构图、垂直构图、斜侧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外国)、九宫格式构图(中国)等。
通过学习《电视摄像》这么课程,并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在实际的拍摄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很多,毕竟将理论学习附于实践,还是需要过程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以下方面做到重点关注,我们的拍摄技术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1.正确运用光线的角度;2.注意色调上的变化;3.利用好拍摄角度和方向;4.不同高度的意境画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摄像机工作原理,摄像机拍摄中的构图,光与色彩,以及如何构景都有了自己的知识,揭开了之前自己对摄像机拍摄相关知识的面纱,作为一个对摄像工作深感兴趣的同学而言,我相信它对我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感谢老师辛勤的工作。
参考文献:
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任金洲,陈刚.电视摄影造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实用电视摄像》,苏启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电视摄像艺术》,朱羽君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第三篇: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学习有关电视摄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家用摄像机、小DV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许多学校也都已购买了摄像机,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已成为我台的通讯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台的新闻源,保障了我台《教育新闻》栏目的按时按量播出。优秀代表有迪沟中心校的汤少雪校长、陈桥中心校的刘兆礼主任、新集中学的徐永峰老师等。
我从事电视摄像这些年,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通讯员投稿时,往往一条分把钟的新闻稿,所拍摄的画面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采集到非线性编辑机里进行制作时,却很难找到可以用的画面,分析一下原因,就是因为有些通讯员可能是还不了解电视摄像的一些知识造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来简单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电视画面的构图
我们知道,电视摄像和摄影的构图原理及用光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摄影记录的是一个瞬间,而我们的电视镜头记录的是一个过程。就画面而言,基本上都有五个元素构成,那就是主体、陪体、前景、背景,注意还有空白。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般前景虚,背景实,空白可以是蓝天白云,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水面,也可以是草原绿地等等,也就是主体附近的空白部分。画面一定要有主体,更要突出主体。前景、背景、陪体还有空白都是用来烘托主体、渲染主体的,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的不同、与陪体及环境颜色的不同、动作姿势的不同等来突出主体。人的视觉注意点—九宫格)。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画面中的空白,若无空白,往往会给人造成拥挤感,心里会感到不开阔、不干净。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主体是瀑布,既无前景也无背景,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大瀑布,那就会让人感到很拥挤,很涨眼。如果让瀑布小一点,用垂柳或花草做前景,用远山做背景,在一角又有一片蓝天和白云,那么这幅山水画就会更美(空白如何留?)。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一般常见的有金字塔形、直线形、对角线形、S形等。
二、电视画面的镜头和景别
下面讲一下镜头和景别,镜头指的是摄象机由启动到关闭之中不断拍摄下来的一个一个的片断,即画面从“起点”到“落点”之间的那段内容。马上我还要讲到画面的起点和落点。所谓景别就是指被拍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景别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就不同。
远景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画面,主要用来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大型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也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的画面,或作为过度画面。例如央视关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报道,就多次用了远景画面来展示铁路在大山之下、大河之上、大漠之中的位置,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让人一目了然。
全景是表现被摄物体全局和人物全身的镜头。大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大都用全景。新闻中间一些内容的转接也往往以全景进行过度。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与动作,也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还可以展示新闻主体在拍摄空间的具体位置,揭示新闻主体的结构特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央视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就用了很多全景镜头。中景表现的是物体局部或人的膝盖以上部分。它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电视画面景别中是最常见的,如我们县领导、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就可以多用一些中景镜头来拍摄。
近景是用来表现物体小块局部或人的腰部以上部分。它主要以人物表情、物体质地为表现对象,细致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如会议新闻中主席台上讲话的领导,一般多用近景来拍摄。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画面,如人的头部。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强烈,它以放大细微表情和细小特征的手法,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个手指等,它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拍摄人物景别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正好在关节部位截断,也就是特写不要从颈部截断,近景不要从腰部截断,中景不要从膝盖部位截断,全景不要从脚踝部截断,那样会给人一种残缺感,画面也不美观。
三、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
下面再讲一下镜头拍摄的角度,一般根据摄像高度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俯拍、平拍和仰拍。俯拍是镜头向下倾斜的拍摄,适宜于展示宏大场面,也可表现居高临下的视角,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层次,具有交代环境位置的特点。但在拍摄人物时容易使观众产生藐视、贬低、压抑、阴森的感觉。平拍是指镜头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拍摄,被摄对象不易变形,比较自然、亲切,一般比较常用,其缺点是画面容易流于平淡。仰拍是指镜头向上倾斜拍摄,正好与俯拍相反,常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敬仰和憧憬等。
根据摄像方向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正面、侧面、斜面和背面。正面镜头,具有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能准确地表达被摄物体的特征,但画面容易显得呆板。侧面镜头,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斜面镜头既能表现被摄物体的全貌,又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背面镜头由于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致,往往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经常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总之,用什么角度拍摄,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四、操机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下面我要重点讲一下操机,操机的基本动作一般有: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推”是摄像镜头从广角到摄远,也就是从全景到特写;“拉”正好和“推”相反,是从摄远到广角,也就是从特写到全景;“摇”是被拍摄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固定机位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或上下摇动摄像机画弧线,来交代人物和场景;“移”是被拍摄物体静止不动,用移动机位的方式来交代人物和环境。一般省市级电视台都有走轨和升降机等;“跟”是被拍摄主体是移动的,机位也跟着移动拍摄;“甩”是正在拍摄一个画面时,附近又有一个更好、更重要的画面要拍摄,这时就不要关机,直接把镜头甩过来继续拍摄。升降就是上下移动机位来拍摄。
我们在操机摄像时,必须严格做到四个字:那就是“平”、“准”、“稳”、“匀”,即: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完美性。这四个字,说着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平”,画面的水平与否,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用具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水平仪上的汽泡校准三角架的水平;用肩扛式、手持式或没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于寻像器,让寻像器的横边与景物的地平线平行,其纵边与垂直线平行,可以找一些参照物,如会标、建筑物、大树等等。总之,做到“横平竖直”,就能基本上保证画面水平,这点我们经常摄影的人都知道。
“准”,拍摄的对象(主体)、范围(画面景别)的大小,镜头运动的起点和落点,焦点的变化等都要准确。摄像镜头从甲处开始到乙处结束,画面一定要有起点和落点。起点是指镜头运动开始时的静止画面,落点是指镜头运动结束的时静止画面。使用推、拉镜头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要提前“送焦点”校准被摄物的焦距。也就是拍摄前先推上去聚焦,然后拉回来再开机重新推拉,而不是到达某一距离之后才聚焦,那样画面就会有一个虚的过程。但在专题片里,有时也需要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的效果。
“稳”,电视画面一定要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我们还必须练习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机,使用摇镜头时,其运动轨迹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波浪线。在摄像时,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拍摄。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或者是没办法使用三脚架时,要注意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摄像时应双手持机,肘曲起紧靠胸前形成固定支架,这样可以让机身更稳定。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可能的话可以将背靠在墙或柱子等结实物体上,以保持平衡与稳定。摄像时,呼吸要轻、要匀,不要憋气。初学者提倡多用广角镜头、多角度的固定镜头来拍摄。这样可提高画面的稳定性,在后期剪辑制作时,画面也好用些。
“匀”,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或者是运用推拉摇移镜头时,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一定要保持匀速,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其运动速度要符合人的正常视觉规律。例如,使用摇镜头时,要先想好开始和结束时的画面,然后以弧形旋转摄像机,均匀地带动它由起点至落点。拍摄前可先试一试,找准起点和落点,然后才开始拍摄。摇动摄像机时,要尽量缓慢、匀速、水平运动。如果摇快了,容易使画面发虚和模糊,观众看不清,会头晕眼花,不能突出拍摄的对象。但也不要摇太慢,太慢容易使观众着急,产生厌烦感。一般情况下,由一个画面摇到另一个画面,也就是从起点到落点约为5秒钟,同时摇镜的角度也不要太大,一般90°的弧是最实用的摄像范围,摇的角度越大,所需时间也就越长。在拍摄变焦镜头,也就是推拉镜头时,要多使用电动变焦钮,慎用手动变焦钮,无论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尽量缓慢、均匀,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和稳定,否则也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总之,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操机既要稳,不晃动,速度还要均匀,这是专业摄像师最起码的要求。推拉摇移,从起点到落点都不能过了再回来,也就是要一步到位,中间也不能打咯噔,不能摇摇停停,停停摇摇,否则所拍的画面都是废画面。在拍摄人物时,切忌推到特写上去摇,那样的画面,观众看了也会头昏眼花。为什么镜头要摇,就是因为广角固定画面交代不完场景才采用摇的,所以推上去摇没什么意义。除非是在特出情况下,不知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那上面就有一组镜头,好像是十六勇士攻打无名高地临行前的场景,那组镜头就是推到特写上来摇的,勇士们上去后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所以用特写、眼神来逐个表现勇士们的勇敢和坚毅,让观众产生共鸣。
五、电视画面的编辑与后期制作
我们通讯员可能还不清楚电视画面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关系,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利于大家以后的拍摄。前期拍摄的画面只是素材,要通过后期制作才能变成题材,后期制作就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过程,文学上叫写作,我们电视编辑就叫蒙太奇艺术。“蒙太奇”是法国建筑学里的一个专业术语,原意是构筑、堆砌等。我们在前期拍摄素材时,不能漫无边际,不分主次,不问景别和角度,不讲画面构图,随意乱拍,那样的画面基本上都不能用。一定要抓住主体,要胸有成竹,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意在笔先。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视”与“听”的统一体。一条新闻如何写,画面如何用,事先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策划,这样才会避免拍摄时的盲目性。如有人把一些会议新闻的拍摄,编成了顺口溜,虽不全面,但也很形象:那就是“一会标、二领导、对着观众绕一绕”。当然也不能光是绕一绕,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等,这样可以使画面活一些。在拍摄画面时还要注意,推拉摇移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无目的的推拉摇移是毫无意义的废画面,有人把它比喻成“风箱镜”和“摇头丸”。镜头又有长镜头和分镜头之别,长镜头就是从起点到落点有很长一段纪实画面,中间不停机,后期不剪辑(如电影《地道战》里就用了一组长镜头)。我们拍摄新闻一般多采用分镜头,文章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而构成的,电视新闻则是由一组一组的画面而组成的,也就是由分镜头组成的。每一个分镜头都要有起点和落点,这在我们后期制作中又叫剪辑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有起点和落点,一般起点为5秒钟,落点为5秒钟,那么一个固定画面加上起点和落点,就是10秒钟。足够的起点和落点在后期的剪辑制作中,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例如一句话的配音,只需要一组画面,那么配音短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少些,配音长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多些。
还要讲一点,大家在使用摄像机前,要看透说明书,要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功能键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和战士必须了解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是一个道理。况且说明书中也涉及一些有关摄像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线的运用等。比如用光,一般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等,如果在拍摄带有波浪的水面时,就不能顺光拍摄,那样就会出现一片白,因为每一个波浪都是一面反光镜,光线的运用也十分主要,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好摄像师,首先你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对它产生兴趣,才会不断地去钻研它。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认真、系统地学习、研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平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善观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摄像师。
以上讲了这些,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地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了一些电视摄像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准备仓促,水平有限,不足或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让大家看一看我去年给一中拍摄的专题片《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应用水平》,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四篇: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像技术 课程编号:1202141B4 学时/学分:48/3 课程类别/性质:通识/必修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课程目标与定位
《摄像技术》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掌握电视节目摄制方式、方法的基础入门课程,让学生能全面掌握电视画面的概念,电视摄像造型手段,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摄像技能,光学镜头应用技巧,电视场面的调度及电视摄像记者具备素质等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具备娴熟的电视摄像技能,电视画面创作技能,为今后电视摄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技能。
二、课程从属项目关系(可选填)
三、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像造型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运动、光学、光线、和色彩等造型手段构成影视画面的技能。了解电视摄像与图片摄影的区别,明确电视摄像的时空特性。提高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掌握曝光和影调调节方法,并且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好的综合应用能力。
1.了解摄像机
2.熟练运用SONYx2000、掌握电视景别和拍摄角度
3.了解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4.了解固定画面、画面构图 5.了解运动摄影和电视场面调度 6.电视摄像用光 7.场面调度与轴线规则 8.综合摄像练习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1.数字电视摄像概述(4学时)
教学内容: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摄像机的基本功能和组成、摄像机的类型、摄像机的种类。
教学目标:本章将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创作视频图像,了解视频摄像机如何工作 重点与难点:如何创作视频图像 2.数字摄像机(4学时)
教学内容:取景基本技巧、操纵画面深度、取景、摄像机控制与物体运动
教学目标:熟悉基本构图规则不仅有助于拍到有意义的、有冲击力的画面,还有助于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处理摄像机的操作控制装置和变焦镜头位置。摄像机的技术和操作特点在设计上并不具备美学构思的功能,它只能尽量真实有效地实现你的意图。
重点与难点:取景、摄像机控制与物体运动 3.家用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掌握摄像机的基本运动、摄像机平衡装置及其应用、操作特性。教学目标: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运动,以及如何完成这些运动。重点与难点:摄像机的基本运动、操作特性
4.专业、广播级便携式数字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电视摄象的基本要求:电视摄象的基本要求、常用持机方式;拍摄中画面要完整的内容,构图简洁的具体要求、光线简洁的具体要求、色彩简洁的具体要求,镜头运动、画面运动、主体运动,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视摄像的景别及其划分:景别、景别形成、景别种类、景别划分;不同景别的作用;电视摄像常用光位:光位、摄像中的常用光位、不同光位的照明特点,教学目标:讲清电视摄象的基本要求和正确的持机方式,电视拍摄中的各种景别的划分和作用,电视摄影中常用的光位,不同光位形成的不同照明效果。重点让学生明确持机要稳定、画面要完整、构图要简洁、速度恰当、白平衡要准确 镜头要有起幅落幅、各中不同景别的时间长度要恰当在实践中的真是含义。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运用和特点。
重点与难点:电视摄影中常用的光位 5.高清晰度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分镜头拍摄的意义:分镜头、分镜头拍摄,分镜头拍摄的意义;分镜头拍摄的要求:镜头集中拍摄的实现、场记,镜头的起幅与落幅、镜头方向,轴线规则,越轴镜头的处理;几种常用的分镜头拍摄方法:外反拍角度拍摄、内反拍角度拍摄、顶角度拍摄、平行角度拍摄。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视片实际拍摄中为什么要使用分镜头拍摄,它在完成故事的叙述对故事情节、事件发展、物体运动过程以及对主体的表现等的作用。了解分镜头拍摄的注意事项,如何实现分镜头拍摄以及常用的分镜头拍摄方法。重点与难点:运动镜头组接后形成的不同的方向关系;轴线规则和处理越轴镜头的方法。6.演播室摄像机的使用(8学时)
教学内容:动态构图和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动态单构图和动态多构图,静态构图,镜头的外部运动、镜头的内部运动、镜头的综合运动;常见画面构图形式及其要求:运动构图、静物构图、肖像构图、群像构图、风景构图,不规则构图、教学目标:表现连续镜头构图结构的整体性;表现画面内容的时空特性;表现画面视点的多角度性。
重点与难点:控制景深的因素;景深在摄影实践中的应用。7.数字电视摄像技巧(8学时)
教学内容:焦距的选择;曝光参数 ;拍摄方法
教学目标:熟练利用构图、景深控制来渲染相片 重点与难点:微距、近景的拍摄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赵成德.数字电视摄像技术(第二版)(现代传媒技术实验教材系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2.余武,摄影与摄像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 3.东海涛,数码摄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4.Michael Rubin,数码摄像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
七、授课方式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分析问题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从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难点。特别注意引入学科新知识、新动态,提高授课质量,加大课堂信息量。
八、考核方式
考查
制定人: 审核人:
第五篇:电视摄像基础实验报告1
电视摄像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胡林萍班级:10级新闻1班组别:成绩: 合作者:朱琼琼,田超云,黄君怡,崔思瑶指导老师:倪健实验日期:11月15日
实验题目:摄像基础
实验目的:
1.认识摄像机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2.熟悉摄像机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实验要求:
1.熟识使用摄像机的注意事项
2.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掌握各项要领
实验步骤:
1.借摄像机,开始实验
2.老师介绍摄像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3.小组成员依次熟悉专业摄像机的构成、开关按钮,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
4.小组成员依次练习摄像机操作,调整;熟悉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练习各种执机方式,掌握其要领
5.相互分享,交流心得
6.结束实验,归还摄像机
实验心得(要求300字以上):
这次户外实训课让我发现了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并不是自以为那样对这款摄像机已经很了解了。平时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听着,听到的时候是知道的,过后又忘了。比如之前几次接触摄像机,边听老师讲边了解,一个按钮一个按钮的,当时是都会了,这次自己摸索,总感觉自己都知道那么一点点,又了解的不确切。所以还是要真正的理解运用,而不能仅仅是觉得自己会了。
小组之间相互学习讨论的感觉十分棒,一个不懂,会的人就手把手教,印象很深刻。通过这次实训课,我进一步熟悉了摄像机的构成,各按钮作用及使用方法;熟悉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和调整,比如:P2卡的格式选择调整和格式化、白平衡调整、变焦、手动/自动聚焦以及声道音量电平的调整等等;进一步熟悉了三脚架的结构与操作方法;练习了各种执机方式。
像电视摄像这类专业课,只会课本理论知识往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毕竟理论只能是引导,以后真正要用到的是专业实践,比如拍摄一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