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歌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场景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场景歌教案》。

第一篇:场景歌教案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难点)。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拼读生字。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第4小节

1.那我们就高举鲜艳的队旗,吹响嘹亮的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播放画面:在嘹亮的铜号声中,一群“红领巾”高举队旗高高兴兴地去郊游。)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相机出示课件)出示词语:铜号、红领巾、队旗。3.识字。

(1)出示:红领巾、铜号、队旗图片,指导读准“领”“铜”“队” “旗”。(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3)小结: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加一加,换偏旁……你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识字。其实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以后学习生字的时候多开动脑筋,争做识字大王!

4.学生尝试加上数量词,再读一读。(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1)教师指导学生读第4小节,注意朗读的节奏。(2)再读韵文。(有节奏地齐读第4小节。)

三、学习第1~3小节

1.引导自主学习:我们要去的地方有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旅行吧!2.出示自学提示:

(1)朗读课文第1~3小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

(2)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外形复杂的字?(3)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哪些景物?(4)了解儿歌的语言形式。(5)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3.交流汇报:我们都去了哪些地方?(清凉的海边,幽静的乡村,美丽的公园。)(1)课件出示海边图:课文哪个小节是写海边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海边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齐读第1小节)(2)课件出示乡村图:哪个小节是写乡村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乡村又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鱼塘、稻田、垂柳、花园)(齐读第2小节)(3)课件出示公园图:哪个小节是写公园的景物的?谁来读一读?小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说话,老师板贴:小溪、石桥、翠竹、飞鸟)(齐读第3小节)(4)课件出示三个小节的课文:小朋友观察得可真仔细,现在我们再把课文读一读。

4.交流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在课文的美景中藏着许多生字宝宝呢,你会读哪些字?谁来当小老师带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2)去掉拼音认读:去掉拼音你还能准确认读这些字吗?(老师随意抽读)有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得的?(指名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我会记……)(3)组词。

记字还有个好方法,就是把字组成词语。看哪个小朋友脑筋最灵,给下面几个字组词。(抢答比赛)(课件出示:园、军、号)(4)游戏巩固生字。

拿出你的字卡,玩玩字卡游戏,考考你的小伙伴。

四、学习数量词 1.再读黑板上的词语。

2.这些词语有它们的好朋友,现在需要请小朋友来帮忙把它们找出来。我们再来把课文读一读,想想它们的好朋友是谁。(全班齐读全文)3.发卡片给学生,玩找朋友游戏。形式:海鸥的朋友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

4.认识数量词:刚才我们找出来的词叫数量词。(板贴:数量词)一般我们在表达一种事物时都要配上合适的数量词,例如:一个人、一本书。看着黑板我们再来读一读。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老师用一个人、一颗心、一根粉笔、两片唇与你们建立起了学习知识的桥梁。老师希望你们能一天学习一点点,一天成长一点点。回家后,大家能把你们的收获和家人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词:沙滩、一艘、一群、军舰、帆船、稻田、花园、石桥、翠竹、队旗、铜号、红领巾。

2.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3.引导学生运用数量词说说身边的事物,学以致用。比如:一本书、一支笔、一盏电灯、一件衣服、一双皮鞋、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部照相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等。

二、拓展创编

1.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创编韵文:美丽的景物还有很多。你们愿意做小诗人,描绘祖国的美景,描绘自己的生活吗?老师这儿有一个素材箱,里面装着许多漂亮的明信片。先请每个组长抽取一张,再请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像课文里一样,编一小节优美的韵文。

2.自编韵文,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指导写字 1.书写:园。

(1)课件出示“园”的动漫书写演示。(2)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交流写“园”字时,注意笔顺规则。(学生分析交流)(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比较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2.书写: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

(1)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动漫书写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注意结构。(2)学生先在书上描一个字,一边描一边记住字的笔顺。(3)学生描红。

(4)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

(5)展示两位得五颗星同学的作品,让同桌说说评价理由。学生可以从字迹是否工整、清晰,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和探索吧!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1.开篇巧设旅游这一情境,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2.结合情境,自主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数量词的扩充训练,使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第二篇:场景歌教案

1场景歌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春天到了,大自然里百花盛开,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学

生欣赏。)

2.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3.教师过渡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这些美丽的场景看一看。教师板书课题场景歌,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会读课文

(一)听录音

(二)学生模仿录音自由练读

质疑: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老师板书学生不认识的字,指名认识的同学读。)

(三)指名读生字

帆 艘 军 舰 稻 园 翠 队 铜

(四)指名轮读课文

(以后进生为主,尽量让多点人发言,大量暴露问题。)

(五)比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生练读(2分钟)

2、指名读课文(一人读一小节)

3、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正确写字

(一)老师出示会写字“处、园、桥、群、队、旗、铜、号、领、巾”,学生观察。笔画、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学生描红并练写。

(三)评议。

1、屏幕出示学生写的字(一评对不对,二评像不像标准字)

2、学生评,教师小结。(重点指出哪里与标准字不一样)

(四)学生修改写得不规范的字。

(五)在练习本上再练写一遍。

五、当堂训练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沙滩(shā shāo)军舰(jiǎn jiàn)帆船(fān fǎn)

翠绿(zuì cuì)稻田(dǎo dào)孔明灯(kǒng dǒ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tóng hào duì qí yáng qún

dà qiáo yuàn dì

三、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

”“

”“

一 沙滩 一 队旗 一 欢笑

”“

”“

”“

一 铜号 一 小溪 一 花园

三、比一比,再组词。

园()对()铜()令()

元()队()洞()领()

七、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

八、板书设计

场景歌

沙滩 田野 少先队员

园 群 领 号

九、教学反思

------------------------------------------------------------------------

------------------------------------------------------------------------

------------------------------------------------------------------------

------------------------------------------------------------------------

-----------------------------------------------------------------------

场景歌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至17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和儿童们的快乐生活。

3.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和儿童们的快乐生活。

3.体会量词的表达效果,在练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感。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相信课文大家也能读的既准确又流利。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读懂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这个场景中描绘了哪些事物。(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2)教师出示沙滩场景图,引导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看到的景物

(3)教师根据画面出示填空练习:

我来到了一片()的沙滩,看到海边停着(),一艘()从大海远处渐渐向岸边驶来,()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

(4)学生轻声朗读,自主完成填空后轻声读一读。

(5)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质疑同样是表示船,为什么用了不同的词?

(6)学生思考、观察图片,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艘”一般用来表示体型较大的船只,如“一艘军舰、一艘舰艇”;而“条”则表示小船,如“一条帆船、一条小舟”。

(二)学习第2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让他们说说如果要为这一小节配上插图,图上会画些什么。

(2)鼓励学生轻声读读每一个短语,边读边想

象,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词语,使表达完整、清楚。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一方鱼塘”与“一个鱼塘”有什么不同

“一行垂柳”与“一棵垂柳”有什么不同。

(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一方鱼塘”强调水塘的面积比较大,说起来更文雅;“一棵垂柳”表示只有一棵柳树,”一行垂柳“表示沿着河岸边有许多垂柳,这样更能表现垂柳的多与美。

(三)学习第3小节

(1)教师过渡欣赏完了沙滩和田园的景色,接下来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吧!

(2)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3)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17面的插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景色,尽量用上第3小节中的词语。

(4)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一孔石桥”“一丛翠竹”所表达的意思。

(5)全班齐读第3小节。

(四)学习第4小节:

(1)教师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一群快乐的孩子外出春游啦!(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面的插图)瞧,他们手持鲜艳的队旗,腰间挂着闪光的铜号,正向我们走来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4小节,拓展想象这群“红领巾”在说什么,在唱什么?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清楚、完整,重点体会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4)指名学生朗读第4小节,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心情。

五、当堂训练

1.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

”“

”“

”“

”“

”“

一 铜号 一 小溪 一 花园

2.我是查字典小能手。

1.“队”字是()结构,部首是(),第三画是()。

2.“园“字是()结构,部首是(),第四画是()。

3.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 我知道的量词有:(至少列举出10个量词)

”“

巧猜字谜。

巧猜字谜。

吃亏泄气。

”“

一木一乔搭一路,河上一横帮大忙。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

七、板书设计

场景歌

美丽景色:沙滩、花园、石桥

快乐生活:队旗、铜号、欢笑

九、教学反思

------------------------------------------------------------------------

------------------------------------------------------------------------

------------------------------------------------------------------------

------------------------------------------------------------------------

-----------------------------------------------------------------------

2.树之歌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至19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冬天光着头 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 树之歌)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一填:本课讲了 种树,分别是------------------------------------------。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认读生字)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

(4)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

(5)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

(6)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

(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长在北疆)

(9)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10)金桂:金桂树的特点是什么?(开花满院香)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左面的偏旁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识记生字)

1.识记生字:

Yánɡ zhuànɡ tónɡ fēnɡ sōnɡ

杨 壮 桐 枫 松

bǎi mián shān huà ɡuì

柏 棉 杉 化 桂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正音,指导。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写字。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5)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六、当堂训练

一、连一连。

”“

”“

”“

”“

掌 装 疆 耐 银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g shù zhuàng lì mù mián

guì huā sōng zǐ

三、换一换,给下列字换一个偏旁组成另外一个字,并组词。

”“

”“

例:疯——枫(枫树)

绵 ——()()洞 ——()()

”“

”“

伯 ——()()场 ——()()

”“

”“

洼 ——()()志 ——()()

七、小结

学生口述小结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壮 杉 化

九、教学反思

------------------------------------------------------------------------

------------------------------------------------------------------------

------------------------------------------------------------------------

------------------------------------------------------------------------

----------------------------------------------------------------------

树之歌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至1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尝试练习

1.说说你知道的树还有哪些? 介绍自己知道的树。

(1)介绍前,老师先要提出要求。要求同学在介绍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面带微笑看着全体同学来介绍。

(2)开火车来介绍。

(3)同学评一评,谁介绍的好。

(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关树的一些趣事。

2.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学习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认识三种树:杨树、榕树、梧桐树。

(板书:杨树榕树 梧桐树)

2.请仔细观察哪种树是“梧桐树”?说说理由。

(树叶像手掌的那种树是梧桐树。因为“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还可以说:杨树叶像------------。(一颗绿色的爱心)

3.学习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认识三种树:枫树、松树、柏树。

(板书:枫树 松柏)

①枫树是什么颜色的?从哪儿看出?

(枫树是红色的,从“枫树秋天叶儿红”看出。)

②“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了松柏的什么特点?

(松树、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特别是冬天不怕冷,依然苍翠挺拔。)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当作人来写。)

4.学习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认识两种树:木棉、桦树。(板书:木棉 桦树)

从这句话,我们得知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木棉生长的地方是南方,那儿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桦树生长的地方是北方,那里到处寒风刺骨)

5.学习第四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认识三种树:银杏、水杉、桂花树。(板书:银杏 水杉 桂花)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6.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仿照儿歌,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树木,抓住其特点写。

六、当堂训练

1.照样子,写句子。

梧桐树叶像手掌。

2.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中共介绍了几种树?请试着列出来:

3.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到后面括号里。

3.该选段中共有 句话。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21教育网

4.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列举出几个关于树木的四字词语。

2.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七、全课小结

学生口述小结

八、板书设计

树之歌

外形、颜色、生活习性、价值各不同

爱护树木,绿色家园

九、教学反思

------------------------------------------------------------------------

------------------------------------------------------------------------

------------------------------------------------------------------------

------------------------------------------------------------------------

----------------------------------------------------------------------

3.拍手歌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至21页的内容。

目标要求:

1.正确认读“世、界”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歌、丛”等 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正确认读“世、界”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歌、丛”等 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3.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8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图文对照,学习字词)

1.(出示动物图片: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看图片)认识动物: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识记生字)

ɡē cónɡ shēn chù liù xiónɡ māo jiǔ pénɡ you

歌 丛 深 处 六 熊 猫 九 朋 友

shì jiè què jǐn xiónɡ yīnɡ xiánɡ yàn měnɡ

世 界 雀 锦 雄 鹰 翔 雁 猛

línɡ xiū

灵 休

(1)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2)开火车读、齐读。

(3)正音,指导:“深、处、世”为翘舌音,“丛

”为平舌音,“锦、雁”为前鼻音,“熊、朋、雄、鹰、翔、猛、灵”是后鼻音。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部件归类法识记。②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③运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④还有用猜谜语的方法。

2.指导写字:

(1)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2)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3.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歌”的部首是“欠”,不是“攵”;“深”的右边不是穴宝盖,少了一点;“九” 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竖折弯钩。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七、当堂训练

一、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补充完整。

”“

”“

”“

”“

”“

”“

”“

”“

猛烈 m 飞翔 x 锦鸡 j 孔雀 q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cóng lín shēn chù gē shēng

1.传来一阵。

”“

2.动物园里的 只 成为了好。

九、小结

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

九、板书设计

动物世界很新奇

歌 处 六 熊

十、教学反思

------------------------------------------------------------------------

------------------------------------------------------------------------

------------------------------------------------------------------------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至21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2.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喜爱小动物,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动物图文):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猛虎、黄鹂、百灵、熊猫。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认识“拍手歌”。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板书:拍手歌)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2.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喜爱小动物,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介绍了几种动物。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画一画,找一找。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一组词语:再次出示“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的图片。

(1)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

(这三个字都有“隹”字。)(板书:隹)

(2)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隹”是指短尾巴鸟,“鸟”是指长尾巴的鸟。

(3)你还还知道哪些字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鸟字部:鸭、鹅;隹字部:雕、难、雅等)(板书:鸟)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1)同桌拍手互读。

(2)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动物世界很新奇”,体会诗歌的节奏。

2.品读重点句子。

(1)孔雀锦鸡是伙伴

出示“锦缎”和“锦鸡”图片,看看锦缎,想想为什么把这种鸟叫做“锦鸡”?

(锦鸡的羽毛颜色非常艳丽,有彩色花纹,因此叫“锦鸡”。)

(2)天空雁群会写字

什么是“雁群”?(一群大雁)为什么说“天空雁群会写字”?

出示雁群排成整齐的队伍飞的图片,想一想我们学过的类似的课文吗?你明白了“雁群会写字”的意思吗?

(《秋天》“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

(大雁排成“一、人”字形飞,因此叫“天空雁群会写字”)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思考后交流。

3.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

六、当堂训练

一、用加点的字造句。

1.天空群雁会写字。

2.保护动物是大事。

3.丛林深处有猛虎。

二、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拍手歌告诉我们大小动物都有,人和动物是,是大事。

三、重点段落品析。

你拍五,我拍五,森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1.辨一辨,并组词。

体()拍()

休()伯()

2.文中介绍了、、这几种动物。

3.从文中我们知道猛虎生活在,黄鹂和百灵喜欢。

四、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片中是哪种小动物,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它吧!

”“

21教育网

七、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有美丽的大自然。(板书: 我们要爱护动物。)

八、板书设计 拍手歌

动物世界 人类朋友

保护动物

九、教学反思

------------------------------------------------------------------------

------------------------------------------------------------------------

------------------------------------------------------------------------

------------------------------------------------------------------------

----------------------------------------------------------------------

课前补充

田家四季歌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季、蝴”等 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场、了”,正确书写“季、吹”等 10 个字。

2.正确认读“蝴蝶、麦苗”等词语;正确读写“四季、春季”等9个词语。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我国从南到北,种植农作物不一样,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也不一样。关于我们这儿四季的农事你又知道有哪些?

1.学生讨论交流。

2.今天,我们来学习《田家四季歌》。

3.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4田家四季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四季 蝴蝶 麦苗 采桑 施肥 农事忙 春风吹

归来 一年 辛苦 了 虽 粒

4.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5.指名读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生字)

1.加一加识字。“季、苗、肥、虽、辛、苦”都是合体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

2.联系生活经验识记。儿歌中不少生字是生活或口语中常出现的字,如“季、肥、虽、农、辛、苦”可以引导学生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2.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端好书,仔细听读对了吗?

大家看这个字“嫩”是前鼻音“nèn”,不要读成“nèi”;注意儿化音“桑叶儿”谁来读读?放到句子中你能读正确吗?

(2)指名读第二节。

这里的“勤耕作”能读准吗?出示长句子“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能读通顺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3)指名读第三节。

出示长句子:“谷像黄金粒粒香”“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

(4)指名读第四节。

这一自然段来看看多音字“了”在这里读“liǎo”是“完,结束”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读音“le”练一练,读给同桌听。读好长句子:“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4.齐读课文。

六、当堂训练

”“

”“

”“

”“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dài sāng gǔ suí

”“

”“

”“

穿戴 桑叶 谷物 虽然

”“

2.辨一辨,并组词。

”“

”“

”“

”“

”“

”“

忙()李()吃()

”“

”“

扫()亡()

3.给加点的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1.花开草长()蝴蝶飞。

2.妈妈有一头长()长的秀发。

3.星期天,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

4.麦场()在我们村的西边,一到麦收季节,人们就忙乎开了。

七、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田家春、夏两季的生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忙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田园之旅,去感受农家秋、冬季节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春:春风吹----播种施肥

夏:农事忙---采桑、插秧

九、教学反思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读出儿歌的节奏,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认读词语:四季 春风吹 农事忙 辛苦 一年 归 蝴蝶 麦苗 采桑 打谷场 虽然 喜洋洋

2.齐读或背诵儿歌。

3.继续学习《田家四季歌》。(板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探究第一小节:

春天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1.春天里庄稼怎么样了?(麦苗儿多嫩,桑叶儿多肥。)

2.指导看图,积累“()的麦苗()的桑叶”

3.想一一下春天江南一带该有什么农事活动?(除草)(板书:除草)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探究第二小节:

夏季里,农事忙,采了蚕桑又插秧,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夏季里人们都忙着做什么农事活动?(采蚕桑、插秧)(板书:采蚕桑、插秧)

2.农民们忙到何种程度?(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3.联系生活,说一说“早起”,爸爸妈妈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下班?爸爸妈妈如此的辛苦。此时,我想说一句:-----------------。

4.联系插图,说说“戴月光”是什么意思?

(从插图看,就是农民伯伯回来的很晚了,月亮已经升到半空了。)

5.农家人也是“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有一首诗就写出了农民劳动很辛苦——《悯农》,大家一起来背一背。“粒粒皆辛苦”希望大家将这句话牢记在心。

6)在夏天里,人们还有什么农事活动?(施肥、耕田、除草)(板书:施肥、耕田、除草)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探究第三小节: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1.时间在悄悄流逝,丰收的季节来临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2.面对丰收,人们的心里怎么样?(高兴)从哪里看出?(心里喜洋洋)

“喜洋洋”是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乐呵呵、乐哈哈、美滋滋、气呼呼等)

自由读,指读本节,读出人们的丰收的喜悦。

第四次“先学后教”探究第四小节:

1.从哪里看出人们生活富足安乐?

(从“新制棉衣暖又轻”,看出人们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喜盈盈”看出人们又清闲、满足。)

3.自由读,小组读,齐读,读出人们的安乐、闲适。

五、当堂训练

1.照样子,写句子。

身体虽辛苦,心理喜洋洋。

虽。

2.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春天 一年农事了

夏天 稻上场

秋天 花开草长

冬天 采桑插秧

3.重点段落品析。

冬季里,雪初晴,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大家笑盈盈。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照样子,写一写。

笑盈盈

3.从这短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冬季里,所有的农事都已经。

(开始 结束)

4.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你能写出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田家的四季生活各不相同,虽然充满了辛苦的劳作,但也有满满的收获,让我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有机会的话,也请小朋友们走进农家,真正体会他们的生活。(配乐播放农家四季图,全班有节奏地齐背课文。)

七、板书设计

春:春风吹----播种施肥

夏:农事忙---采桑、插秧

4.田家四季歌 辛苦快乐

秋:稻上场---割稻、打谷

冬:雪初晴---制棉衣

八、教学反思

------------------------------------------------------------------------

------------------------------------------------------------------------

------------------------------------------------------------------------

------------------------------------------------------------------------

----------------------------------------------------------------------

语文园地二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目标;

学习部首查字法,掌握查字步骤。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查字典)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呀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1.读一读,读正确。圈出不认识的字。

2.读书时,没有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的读音。

(板书:部首查字法)

什么叫“部首”?

为了查找方便,字典中把部首相同的字归为一类,把共同的部首放在这一类字的前面,称为部首。

1.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怎么用部首查字法查出“狐”字的。

第一步:先确定“狐”字的部首是“犭”,再数数“犭”的笔画,共三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三画”中找部首“犭”和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页码,在“检字表”中找“犭”,再数“狐”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找到“狐”字和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按页码在正文中就可以找到“狐”字了。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第一题:查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第几页。

艹()糸()⺮()

酉()

1.以“艹”为例,先数数“艹”的笔画,共三画。

2.再在“部首目录”里“三画”中找部首“艹”和所在的页码33页。

3.同样的方法查出“糸”所在的页码是“93页”,“⺮ ”所在的页码是“89页”,“酉”所在的页码是“96页”。

4.第二题: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

“葡、紫、狸、笨、酸”

“葡”去掉部首“艹”后,还剩下9画,“紫”去掉部首“糸”后还剩6画,“狸”去部首后还剩下7画,“笨”去掉部首后还剩下5画,“酸”去掉部首后还剩下7画。

5.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就按照部首查字法的步骤,依次查出:这个字的部首,除去部首多少画,该字所在的页码,查到后找到读音是什么即可。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儿歌中的不认识的字“葡、萄、狐、狸、笨、酸”。

四、当堂训练

1.我会查字典。

“枫”的部首是(),除去部首再查()画,组词()。

“绿”的部首是(),除去部首再查()画,组词()。

“旗”的部首是(),除去部首再查()画,组词()。

“歌”的部首是(),除去部首再查()画,组词()。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又学会了一项新本领,那就是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汉字,这个本领可了不起了,它能帮助我们认识许多汉字朋友,希望小朋友们今后能多多使用它。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部首查字法:部首----部首有几画---《部首目录》---

出去部首剩几画,定生字页码---根据页码找生字

七、教学反思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悟、体验、诵读,体会楹联诗句,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2.阅读短文,认识十二个月花名。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二)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日积月累)

(一)诵读名言佳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佳句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翘舌音“施”前鼻韵母“信”,整体认读音节“欲”。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俗语读正确,引导学生注意“不”字的变音。

(2)“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能”(bù néng);“不欲”(bú yù)。在其它的时候念第四声(去声)。

(3)理解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或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指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不用圆轨和直角尺就画不出圆形和方形”,用来比喻没有规章制度就使人无所遵循,就办不成事情。

(4)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我爱阅读)

1.读通顺儿歌《十二月花名歌》

注意注音的字,读准确;再把儿歌读通顺。(板书:十二月花名歌)

“正月”的“正”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ēng”。

2.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理解“十二月”指的是农历,“冬月”为农历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出示:菊花、芙蓉花、水仙花、腊梅花图片)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姿百态:就是花儿千姿百态的意思,文中指菊花各种各样,千姿百态。

正上妆:本文指芙蓉花在十月开得正旺盛。

案头供:是指水仙花在十一月开得正好。

斗冰霜:指腊梅花在寒冬腊月天开得最好看。

3.思考问题

儿歌中分别介绍了1——12月每个月的哪些代表花名?

(1)读儿歌。

(2)从文中找出答案。

4.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四、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积累了很多的名言佳句,学会了读和演儿歌。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六、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一、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曹冲称象)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称(称重)(称量)

员(人员)(队员)议(商议)(议论)

论(讨论)(争论)重(重量)(体重)

杆(一杆秤)(笔杆)秤(台秤)(一杆秤)

砍(砍刀)(砍断)倒(倒车)(倒是)

割(切割)(割开)线(直线)(线条)

止(止血)(停止)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当堂训练:

一、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

称象 官员 象腿 柱子 议论

称杆 一艘 下沉 停止 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 一()秤 一()船

四()柱子 两()树 一()线

四、比一比,组词。

五、官()称()柱()象()

宫()秤()住()像()

七、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大致了解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那么,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什么好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八、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其他方法 曹冲的方法

底 船 然

九、课后反思

------------------------------------------

------------------------------------------

------------------------------------------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其他人提到的几种称象方法为什么不好。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巧妙、简便。

3.在对比学习中体会关键词话的作用,练习用“才”“到底”说句子。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 造秤 宰象割块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你----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教----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当堂训练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

称 员 栏 下

官 子 倒 杆

柱 象 微 秤

议 艘 大 笑

鸡 腿 沉 没

一 论 不 止

2.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 máng)。

3.用词语写句子。

边,一边。

微笑。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六、小结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是令人佩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课下,小朋友们还可以捜集更多有关曹冲的故事,和小伙伴一起分享。

七、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造大秤 宰大象-----曹操直摇头

曹冲:以称石头重量代替称大象重量------曹操微笑着点头

八、课后反思

------------------------------------------

------------------------------------------

------------------------------------------------------------------------------------

------------------------------------------

玲玲的画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汉字。

3.初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老师也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老师画的一张画,想请同学们欣赏欣赏,你们也把自己画的画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玲玲的画)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汉字。

3.初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生字,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字的读音及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学文中的生字,掌握字音,识记字形。

(3)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随机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强调“脏”读平舌音;“拿”是鼻音“玲、另”是边音;“玲、详、评、奖、胜,并”是后鼻音;“懒、肯、拿”是前鼻音。

(3)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熟宇加偏旁:

令----玲 羊----详平

八---叭 庄---脏 曹---糟

加一加识记:

力+口=另 止+月=肯 合+手=拿

比一比识记:乃---及 开---并

课件出示含有较多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3.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是什么。

起因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再画来不及了。经过爸爸出了个好主意,让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玲玲从这件事明白了道理。

4.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比赛的画,爸爸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一只小花狗,巧妙的弥补了过失,爸爸的话使玲玲明白了杯“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规范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并给生字组词。

2.学生观察字形、字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幅”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的“巾”写得瘦一些,右边的“畜”紧贴田字格竖中线,与“巾”紧贴着写“奖”是上下结构,上面两部分分别写在田字格上格竖中线两侧,下面的“大”写在横中线下,注意“大”不能写成“犬”;“及”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其笔顺是“丿、”“”“

”。

4.教师讲解后,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这10个字,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5.选取典型字展示评议。

七、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另外 一幅画 评奖 时候 及时

2.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

例:八→叭(喇叭)

平→()()羊→()()

庄→()()令→()()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地端详()地哭

()地看()地说

()地走()地跑

八、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玲玲,她到底如何使弄脏的画变得更好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九、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熟宇加偏旁:

令----玲 羊----详

八---叭 庄---脏 曹---糟

加一加识记:

力+口=另 止+月=肯 合+手=拿

比一比识记:

乃---及 开---并

十、课后反思

------------------------------------------------------------------------------------------------------------------------------

------------------------------------------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激趣导入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导人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她很喜欢画画,可她的幅参赛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她该怎么办吧?让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玲玲的画)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得意——哭了起来——笑了。

2.教师小结:玲玲的心情可真是一波三折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走近玲玲,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体会“得意”。

过渡:瞧,爱画画的玲玲,又在那里认真地

画画,她画得怎么样?我们快去瞧瞧!

(1)要求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玲玲画画的句子,说一说玲玲对自己画的画感觉如何。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得意地端详。

(2)想象玲玲端详的样子。

师:我们来说一说她是怎样“得意地端详”的。

生1:她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左看看右看看,嘴角还挂着笑容。

生2:她把画一会儿摆得远远的,一会儿离得近近地看,总是看不够。

师:那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她可能想呀,真好看,明天参加比赛肯定能获奖,真是太高兴了!

师:说得真好,谁能把玲玲端详的样子表演出来学生自由举手上讲台表演。

(3)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玲玲的得意。

(4)指名分角色表演读:爸爸又来催玲玲了,谁来读一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指名角色表演读)

2.探究“哭了起来”的原因。

(1)过渡语可是,就在玲玲收拾画笔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讨论玲玲为什么哭了起来?

课件出示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①讨论玲玲哭得那么伤心,她想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玲玲想到自己一直在认真画画,都画了几个小时,已经画好了,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明天还要参加评奖,难道我拿着弄脏的画去参加评奖吗?一想到这些,玲玲伤心地哭了!

②指导朗读玲玲的话,读出玲玲此时的心、难过。

过渡:哎呀,这可怎么办呀?正在玲玲伤心又着急的时候,玲玲的救兵来了。

(二)学习课文第五至八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思考玲玲的心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交流汇报玲玲满意地笑了。

2.提问玲玲为什么笑了,谁帮助了她?(爸爸给玲玲出了个好主意,帮助了玲玲。)

3.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并提问爸爸给玲玲出了个什么好主意?

引导体会:你们觉得爸爸的主意怎么样?

(真是棒极了!)

4.引读:有了这个好主意,玲玲拿起笔开始画

了。很快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想(引导学生想象玲玲的心理活动)。

(1)追问从“满意地笑了”,你体会到了什么?(玲玲非常高兴)玲玲为什么这么高兴?

[这幅画在爸爸的帮助下,比原来更有意境了,明天能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所以玲玲可高兴了。)

(2)指导学生练读第五至八自然段,可以加上手的动作、读出兴奋之情。

(三)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看到玲玲这样高兴,爸爸又说了什么?指名读读爸爸最后说的话。

(1)课件出示: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理解爸爸的话的意思结合玲玲画的事.想一想,爸爸所说的许多事情中什么是

坏事,什么是好事,如何理解爸爸的话?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发表想法。

②教师点明玲玲不小心把画好的画弄脏了,这就成了一件坏事;在爸爸的帮助下,经过玲玲的努力,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又成了一幅美丽的画,使它变成了好事。爸爸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的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不能慌张,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想补救的办法,这样,坏事就有可能得到补救,变成好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

(四)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当堂训练

1.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2)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这幅画。()

(3)玲玲满意地笑了。()

2.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玲玲 时间不早了 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2)怎么了 玲玲 爸爸放下报纸问

(3)爸爸说 别哭 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 不是很好吗

七、小结

1.拓展玲玲在画画时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教师相机点评。

2.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将来在生活中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你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发表想法。

3.教师小结:是啊,玲玲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要悲观失望,要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就一定能扭转局面,把坏事变成好事。

八、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端详-----画坏----改画----明理

(得意)(哭了)(笑了)(高兴)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十、课后反思

------------------------------------------

------------------------------------------------------------------------------------------------------------------------------------------------------------------------

一封信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当家人出远门的时候,怎么和他们进行联系。

2.教师介绍在几十年前,没有电话和网络,人们要想和远方的亲人联系,就只有靠写信。(教师出示信封和信纸,向学生简要介绍。)

3、教师过渡:有一位名叫露西的小朋友,她的爸爸出国了,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很想念爸爸,于是就打算给爸爸写一封信。教师板书课题一封信,指导认识“封”这个生字。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三、出示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听后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指导学生的初读情况,随文识字: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词语:今天、写,指名学生认读,指导学生观察生字“今”“写”,交流识记方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今”与“令”的区别,提醒学生“写”是平宝盖头,不能写成宝盖头。

教师范写“今”“写”两个汉字,提醒“写”下部的笔顺是:横、竖折折钩、横。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出示词语:削好、锅里、朝窗外、一沓纸、圆珠笔,指名学生认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如:“锅”一般是铁做的,所以用金字旁,而“削东西”一般要用刀,所以是立刀旁。多媒体出示“圆珠笔”图片,告诉学生因为这种笔的笔头有一个圆圆的小珠子,所以就叫“圆珠笔”,相机指导“圆珠笔”三个字的书写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刮胡子、台灯、修理,指名学生认读,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刮、胡、灯,修”的识记方法。

(4)指名学生朗读第4.5.6自然段:

出示词语肩膀、一团、重新,指名学生认

读。强调。重”是一个多音字,在“重新”词语中读“chóng”,它还有另外一个读“zhòng”,鼓励学生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图片出示“肩膀”图片,让学生摸摸肩膀,观察“肩”的字形,并指导学生很多身体部位的汉字都有“月”部,如肩、肚、肤、脸等。

(5)指名学生朗读第7.8自然段。

(6)指名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出示“露西写完这一句”,鼓励学生想一想“完”有哪些同音字,分别组词加以区别。

(7)指名学生朗读第10.11自然段。

(8)指名学生朗读第12.13.14自然段

出示词语:星期天、看电影、起来、一大束鲜花,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出示“一朵鲜花”与“一束鲜花”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1)朗读第1至3自然段,说说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事情,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儿段主要写露西给爸爸写信。

(2)朗读第4至6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读了这几段后知道了什么。(一起重新写一封信给爸爸。)

(3)朗读第7至14自然段,指名学生说说这几段又写了什么内容。(露西和妈妈一起又重新给爸爸写了一封信。)

2.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因为第一封信写得不好,露西又和妈妈一起写了第二封信。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本课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封、信、今、写、支、圆、珠、笔、灯、电,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电”,交流书写要领。(“圆”是全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要写得紧凑;“电”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将“日”写得稍扁一点,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了解书写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指导。

七、当堂训练

“"

一、连一连。

”“

”“

”“

”“

封 修 肩 团 锅

二、看拼音写词语。

diàn dēng jù hào zhū bǎo

jīn tiān xiě xìn

”“

三、将下列形近字填入相应的句子中。

”“

1.()天,我独立认真完成了作业。

”“

2.这是一件多么()人兴奋的消息啊!

”“

3.公()里的花真多呀!

4.十五的月亮像()盘一样,高高的挂在天空上。

八、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要给爸爸写信,可是她为什么会写两次呢?这前后两封信究竟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九、板书设计 一封信

第一封信---------?-------第二封信

圆 电

十、课后小结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露西给爸爸的第二封信里都写了什么。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体会家人的亲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鼓励学生借助关键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教师过渡:露西写给爸爸的信中,都说了些什么?她为什么把第一封信揉成一团接着又写了第二封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其中的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三、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露西给爸爸的第二封信里都写了什么。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体会家人的亲情。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第一封信的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第1至3自然段。教师出示阅读问题:

(1)露西在写信前都做了哪些事?

(2)露西在信中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想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抓住第2自然段中露西“打开空调、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理解露西是一位十分懂事孝顺的孩子。

(2)引导学生阅读第一封信的内容,说说信中说了哪些事情。

(3)鼓励学生交流通过阅读这对信,自己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交流,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给下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如感受到露西很爱爸爸,爸爸也很爱露西;爸爸可能是一位很风趣的人,他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很冷清;爸爸一定很能干,还会修台灯。)

4.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把自己当城露西,体会露西写信时的心情。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把握第二封信的内容

1,教师过渡:是啊,露西在写信的时候告诉了爸爸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她觉得这样写不好。于是,就把纸揉成一团,和妈妈一起重写了一封信。

2.请学生轻声朗读第7至14自然段,教师强调:在第7至14自然段中,露西写信的内容是包含在她和妈妈的对话中的,想一想露在信中写了哪几件事,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小结:第一件事是告诉爸爸家里的小狗又又跳;第二件事是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里;三件事是告诉爸爸自己要和妈妈去看电影后告诉爸爸自己和妈妈天天想他。

4.鼓励学生试着完整地读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指10自然段中“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儿了”这句话写在信中时应适当改变为“爸请你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才符合写信的语言习惯。

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多媒体完整地出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

“亲爱的爸爸,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爸爸,请你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下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看电影。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6.指名学生完整通顺地读一读这封信的内容。

7.引导学生体会露西在写第二封信时的心情,抓住“露西笑了”“露西叫了起来”体会露西的心情渐渐好转、变得开心起来。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对比阅读,体会关爱

1.教师过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封信》,可是这一封信,露西前后却写了两次,让我们再来分别读一读。

2.教师多媒体出示前后两封信的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说说两封信内容的不同。

3.指名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封信主要写了很多不开心的事情,第二封信主要写的是开心快乐的事情。

4.角色置换,体会关爱:

师:如果你是露西的爸爸,当你收到露西的第一封信后,你会有什么心情?(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封信的内容,学生再次轻声阅读。)

生:假如我是露西的爸爸,我看到这封信的内容,我会觉得当我不在的时候,家里的生活一团糟,我担心露西和妈妈在家里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师:是啊,这样不放心家里,会影响爸爸的心情和工作吗?

生:我想会的。

师:那你们再读一读第二封信,把自己当成露西的爸爸,说说“爸爸”读到这封信后又会是什么心情。

生:看到这封信,我心情不错,觉得家里的生活一切都安排得很好,妻子和女儿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感到很放心。

师:那你能从这两封不同的信中体会到什么呢?

生:我觉得露西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很爱爸爸,她们不想让爸爸在国外担心。

师:是的,虽然露西两封信的内容写得都是真实的生活,但是因为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为了让爸爸在国外放心,所以露西和妈妈没有对爸爸说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一封信里,流淌着家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

4.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说说自己家中亲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事情。

七、当堂训练

一、照样子,写一写。

例:作(作业)小明在家里做作业。

1.笔()

2.写()

二、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文中露西共写了两封信,其中第一封信的内容,第二封信内容。

A.乐观 悲观 B.悲观 乐观

三、重点段落品析。

露西边说边写:“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的。”妈妈接着露西的话说。

露西写完这一句,想到了小狗希比希,写道:“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希比希又蹦又跳。”

1.照样子,写词语。

又蹦又跳 又()又()

又()又()

2.选文共有()个自然段。

3.选文写了 和 给 写信的场景。

四、猜谜语。

一根藤上结瓢瓜,生根结果在你家,年年看瓜瓜不长,夜夜看瓜瓜开花。

(打一物)

八、小结

一封信,写了又写,包含着露西和妈妈对爸爸的关爱。相信小朋友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也会和文中的露西一样,懂得关心家人。课后,小朋友们可以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人写一封信,向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九、板书设计 一封信

第一次:很不开心----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第二次:过得挺好

十、课后反思

------------------------------------------

------------------------------------------

------------------------------------------

------------------------------------------------------------------------------------

妈妈睡了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汉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跟唱。

2.教师谈话: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妈妈生了我们,养了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有一位小朋友,很爱自己的妈妈,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了自己的妈妈,文章的名字就叫《妈妈睡了》。

3.教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气要轻柔。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三、出示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汉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随文学习

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将课后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检查初读,随文学习: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出示生字:哄、先,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偏旁理解字义,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哄”的意思。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语气尽量轻柔。

(2)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词语闭上、紧紧、红润、脸上,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动作理解。紧紧地闭着出示生字“闭、紧、润、脸”,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故事、等会儿,指名学生认读,强调“事”在词语中读轻声,指导学生读好“等会儿”这个儿化词。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4)出示第4自然段中的词语: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汗珠、额头、窗外、沙沙、乏了,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沉”是前鼻音,“发”是多音字。正音后再次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等方式巩固认读。

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呼吸”“额头”“乏了”等词语的意思。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注意指导长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的朗读,通过示范朗读、标出停顿线等帮助学生读通顺读流畅。

再次指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第4自然段。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在读正确基础上争取将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课文写妈妈睡了,睡梦中的妈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2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司,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学生交流,朗读相关语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并板书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4.全班齐读课文。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巩固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学成果。

(2)独立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说说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字。

(3)游戏巩固勇攀高峰。多媒体出示一座大山,从山脚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多名学生合作,一直读到山顶,夺得山顶上的红旗即为胜利。

2.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窗”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穴宝盖要写得略宽,盖住下部的“囱”。“哄、脸、沉”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后自主描红仿写。(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当堂训练

一、读拼音,写生字。

shì chén fà

”“

”“

”“

情 重 长

xiān liǎn21教育网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ué jiào

1.妈妈太累了,真该好好儿睡一觉()了。

”“

”“

”“

2.他们都觉()的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hōng hǒng hòng

3.人们听了他的话,都哄()笑起来。

4.妈妈在哄()我睡觉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

5.妈妈告诉我不要跟着别人起哄()。

三、用线把下面的词语恰当的连起来。

明亮的 脸 沙沙的 妈妈

红润的 头发 弯弯的 响声 细软的 眼睛 慈祥的 眉毛

八、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初步学习了课文内容,知道睡梦中的妈妈既美丽,又温柔,还很累。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九、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真没了、好温柔、好累

哄 窗 发

十、课后反思

------------------------------------------

------------------------------------------

------------------------------------------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相关词句中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的“美丽、温柔、累”,体会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妈妈和全家人的感恩之情。

4.体会修饰性短语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听写词语教师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订正。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教师过渡:妈妈睡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又很累,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又是怎么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近“睡梦中的妈妈”。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三、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相关词句中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的“美丽、温柔、累”,体会小作者对妈妈的爱。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妈妈和全家人的感恩之情。

4.体会修饰性短语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认识“睡梦中的妈妈”

1.学习第2自然段,认识妈妈的美丽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2)鼓励学生交流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可以看出小作者眼中的妈妈“真美丽”。

(3)指名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抓住“明亮”“弯弯”“红润”这些词语感受妈妈外貌上的美丽,相机出示能表达“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的图片,给予学生对于“美丽”直观的感受。对比感受出示去掉修饰词的句子“眼睛紧紧地闭着,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的脸上”,学生读一读,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鼓励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眼睛、眉毛、脸,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妈妈的温柔

(1)教师过渡:在小作者的眼中,妈妈不仅长得美丽,而且还十分温柔呢!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柔。

(2)学生自主圈画相关词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这些词句中感受妈妈的温柔。从“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中体会妈妈平时很喜欢讲故事给孩子听,用讲故事来哄孩子睡觉,真是一位温柔的好妈妈。

(4)鼓励学生拓展想象妈妈在睡梦中想到了什么会这么温柔地笑呢?

(5)教师多媒体出示能表达微笑的笑脸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6)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当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轻柔的语气以表达“妈妈好温柔”。

3.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妈妈的辛苦

(1)教师过渡:小作者十分懂事,他不仅到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而且还发现有妈好累。他是怎么发现的呢?让我们一起一读第4自然段吧。

(2)指名学生交流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发现了妈妈“好累”。

(3)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从以下词句中加以体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沉”,从“那么沉”中感受妈妈因为很累所以睡得特别熟。出示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珠的额头上”,引导学生从”乌黑的头发。再次感受妈妈的美丽,从“微微渗出汗珠”中可以想象妈妈一定干了好多活,出了好多汗,把头发都粘住了。

抓住“可是”一词让学生理解虽然窗外小鸟唱歌,风儿吹动树叶发出响声,但是妈妈却没有精力去倾听这些美妙的声音,因为她实在太累了。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妈妈在家里劳动的情景,想象“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中妈妈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感受妈妈的辛苦。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4.整体回归,感情朗读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全文,争取在熟读的基础上读出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2)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联系生活,在表达中激发感恩之情

1.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在小作者的眼中,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苦”。那么在我们的眼中,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出自己妈妈的照片,细细地观察妈妈,想想妈妈在生活中都做了哪些事,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自己的妈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完整,尽量用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交流可以说说妈妈长什么样子,在家里做了哪些事,是怎么照顾自己的,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心里话等等。

3.教师小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六、当堂训练

四、我能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1.睡梦中的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真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讲的是午睡时,妈妈在哄“我”入睡时,妈妈先睡了。文中从三个方面写了睡梦中的妈妈,一是睡梦中的妈妈,二是睡梦中的妈妈,三是睡梦中的妈妈。

六、重点段落品析。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刮 散步),发出(嗖嗖 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儿睡一觉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打上“∨”

2.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妈妈累了呢?请把答案摘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作者对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一句关于母爱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世上只有妈妈好”响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让我们好好珍惜妈妈的爱,也把自己的孝心和爱送给妈妈,送给全家人。回家后,把这篇充满感情的课文轻轻地读给妈妈听,向妈妈大声说出“我爱你”。

八、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 好温柔 感恩妈妈

好累

九、课后反思

------------------------------------------

------------------------------------------

------------------------------------------------------------------------------------

------------------------------------------

------------------------------------------

口语交际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鼓励学生乐的手工作品乐于表达,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2.用普通话进行介绍,记得按照顺序说,用上“先······再······然后······”类似的连接词。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表达欲望

1.教师事先将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拍成照片,再多媒体播放这些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全班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2.教师激趣:

这些漂亮又好玩的手工作品都是小朋友们自己制作的,那么,它们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请这些手工小老师们教教大家吧!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鼓励学生乐的手工作品乐于表达,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2.用普通话进行介绍,记得按照顺序说,用上“先······再······然后······”类似的连接词。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记住主要信息。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教师示范教给表达方法

1.教师过渡:我们自己会制作这些手工作品,但是在教别人的时候,要向别人说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是怎么一步一步制作出来的。下面,先听老师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美丽的圣诞树。认真听的小朋友一定会学会的哟!

2.教师示范介绍: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美丽的圣诞树”。首先,我们要准备好绿色、棕色卡纸、双面胶、剪刀、铅笔。第一步,先用铅笔在绿色卡纸上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用剪刀剪下来然后,在棕色卡纸上画永长方形,也用剪刀剪下来接下来,用双面胶把三个绿色的三角形粘起来,在粘的时候要注意,最小的三角形在上方,最大的三角形在下方最后,把棕色的长方形卡片粘贴到最下面的三角形上,这样,一棵美丽的圣诞树就做好了。(在介绍的时候,教师要拿着制作好的手工作品,边指示边介绍,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听明白。)

3.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关键的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把制作的步骤复述出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要说清哪些内容?怎么说才能让别人很快就学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小结:

(1)要告诉大家自己做的是什么,需要准备好哪些材料。

(2)重点是说清制作的过程,为了让别人听明白,可以按照制作的步骤一步一步说,用上“先······再······然后······接下来······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这样就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

5.指名一生尝试着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看是否按照顺序说清了制作的步骤,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组内练习,同伴相互交流

1.四人二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介绍。教师出示小组交流要求:(1)四人轮换进行介绍,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说清制作过程,用上恰当的连接词;(2)一人介绍时,其他三人认真倾听,记住主要信息,可以对介绍的同学提出建议。

2.四人一小组进行练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时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班级展示,共同评议提高

1.班级展示,教师出示相关要求:一是上台介绍的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用普通介绍,声音洪亮,重点说清自己是怎么做的。二是台下的同学认真倾听,记住介绍人说的主要信息。

2.小组推荐代表上台进行介绍,师生共同认真倾听后评议,主要从是否按照顺序说,有没有用上合适的连接词,态度是否自然大方等方面加以评议。

3.请台下听的同学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主要信息,简要复述台上同学所介绍的作品的主要制作步骤。

4.在评议交流之后再请二至三名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介绍。

七、当堂训练

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玩具。

八、小结

这节课,许多小老师们通过自己清楚有条理的介绍,让我们学会了几种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当家人的小老师,向他们介绍这些作品的制作方法,一起动手动脑玩创意。

九、课后反思

------------------------------------------

------------------------------------------

------------------------------------------

------------------------------------------

------------------------------------------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弹、钢、琴、捏、泥、滚、铁、环、荡、滑,梯”11个生字。

2.了解常见的课余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分常见的同音字。

4.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一组展示小朋友课外生活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并交流这是什么活动。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经常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3.教师过渡激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朋友们的快乐生活吧!的学习之旅。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认识“弹、钢、琴、捏、泥、滚、铁、环、荡、滑,梯”11个生字。

2.了解常见的课余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分常见的同音字。

4.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主朗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短语,借助拼音渎准字音,读通短语。

2.指名学生分行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正音,强调:“琴”是前鼻音,“荡”是后鼻音,“捏”“泥”是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短语。

3.出示表达短语意思的相关图片,指名学生简要说说对这些活动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4.巩固识字

(1)教师随机出示短语卡片,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

(2)单独出示本环节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汉字偏旁表义的功能,提升学生汉字学习的能力。

(3)鼓励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字。

5.拓展提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课外活动,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板书(如踢足球、打篮球、听音乐、玩电脑等)。

6.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在学习之外,我们要多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一)区分同音字

1.教师过渡:小朋友们,汉字王国十分神奇,有很多字读音相同,意思却不一样,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要注意正确区分哟!

2.学生自主完成“比一比,填一填”中的四组练习,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区分这几组同音字的用法的。在学生的交流基础上,教师明确正确答案:花园,圆桌;一支笔,一只鸭;远近,进出;带领,爱戴。

4.巩固拓展鼓励学生举例说说每组同音字还有哪些不同的用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强调:

(1)“园”主要指“花园、果园、菜园”,而“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桌、圆形汤圆”等。

(2)“只”常用在小动物前面,如一只蚂蚁、一只鸭、一只兔子;“支”主要用于一支笔、一支歌、一支队伍等。

(3)“进”表示动作,如前进、进人、进出等;“近”表示的是距离,如远近、近处、附近等。

(4)“带”常指细长的物体如领带、鞋带、腰带等;“戴”更多是指动作如戴帽子、戴红领巾、戴花等。

5.师生共同小结:要正确使用同音字,最重要的是区别它们的意思。

(二)练习说句子

1.出示课本第40页的三个句子,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

2.指名学生说说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一边······一边······”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练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先自己练习说,再说给同桌听。

4.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说通顺,并重点强调:句子中的两件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

5.请学生将自己说的句子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六、当堂训练

七、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认识了很多新的汉字朋友,还学习了如何区别汉字王国中的同音字,收获可真多!奇妙的汉字王国,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花园----圆桌

一支笔---一只鸭

带领---爱戴

远近---进出

九、课后反思

------------------------------------------

------------------------------------------

------------------------------------------

------------------------------------------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展示自己课外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练习写话,掌握常见的写话格式。

3.写清楚自己玩具的特征,有哪些好玩之处。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谈话导入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好词句积累卡,将部分词句积累卡拍成照片,制作成课件。)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好的词语和句子,当我们学过这些词句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牢牢地记住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呢?

2.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小结:制作积累卡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人展示台,看看这些积累卡吧!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展示自己课外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2.练习写话,掌握常见的写话格式。

3.写清楚自己玩具的特征,有哪些好玩之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展示台”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和句子,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向老师请教或查字典。

2.指名学生朗读词语和句子,说说每一类积累卡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课本中第一张积累卡积累的是和天气、河流有关的词语中间一张积累卡是和春天有关的四字词语第三张积累卡是和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3.教师小结:我们在制作积累卡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课本的样子,把同类的词语和句子放在一起,这样便于查找和记忆。

4.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课前制作的积累卡。

5.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积累卡,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经常制作积累卡。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写话”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玩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具,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们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最喜爱的玩具吗?

2.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玩具,先和同桌轻声交流。

3.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玩具,说说它的特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表达清楚、完整。

4.师多媒体出示方格纸,引导学生交流,如果把刚才说的内容写在方格纸上,要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1)写话开头要空两格;(2)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3)如果要写两个自然段,那么第2自然段开头也需要空两格。

5.学生自主在方格纸上进行写话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6.大屏幕投影学生的写话稿,师生共同评议,教师从书写格式和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加以指导。

六、当堂训练

七、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累卡的制作方法,还了解了写话的基本要求,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小朋友们多阅读、多积累、多背诵,只有这样,我们的写话能力才会越来越棒。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照片+词句----制作=积累卡

九、课后反思

------------------------------------------

------------------------------------------

------------------------------------------

------------------------------------------

------------------------------------------

------------------------------------------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楼、依、尽、黄、欲、穷、层”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

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在中国古代,有一座很有名的楼叫“鹳雀楼”(教师板书“鹳雀楼”),相机指导生字“楼”的认读和书写。教师播放鹳雀楼的图片,学生欣赏。

2.教师揭示课题:有一天,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与朋友登上了这座楼,看到了非常壮丽的景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

3.指名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登/鹳雀楼。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认识“楼、依、尽、黄、欲、穷、层”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

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教师适当指导课题下方的“唐”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王之涣”是这首诗的作者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依”是整体认读音节,“尽”是前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尽”,鼓励学生为“尽”字组词,如:“尽力”“尽快”,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依”,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如“依靠”“依赖”,记忆生字的字形。

多媒体出示“黄河”图片,教师简介黄河是我国第二大长河,由于河水呈黄色,所以叫做“黄河”。

全班齐读第一、二句诗。

(2)多媒体出示第三、四句诗欲穷千里

目,更上一层楼。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欲”是整体认读音节,“穷”“更”“层”都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欲、穷、层”,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小结指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为生字组词。

全班齐读第三、四句诗。

(3)全班齐读古诗。

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5.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古诗,欣赏景色

1.教师过渡:这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美的景色,那么,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吧。

2.精读第一、二句:

(1)出示诗句,学生自由朗读,将诗中写到的景物画出来。

(2)指名学生交流。

生:我画出了白日,白日就是太阳。

生:我画出了山,还有黄河、大海。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从短短十个字中就找到了四种景物,那么,在这四种景物中,太阳和山有什么联系,黄河和大海又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从“白日依山尽”这句诗中知道太阳快要落山了,从“黄河人海流”这句诗中明白黄河最终是要流向大海的。

师:是啊,作者登上鹳雀楼,看到一轮红日渐渐西沉,就要躲到山的背后看不见了滚滚的黄河水波涛汹涌,向着远方的大海奔流而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壮丽的景色吧。(教师多媒体播放夕阳西下、黄河人海的景色图片,学生认真欣赏。)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古诗。

3.精读第三、四句

(1)教师过渡作者为什么能看到这幅壮美的景色呢?答案就藏在诗的第三、四句中,请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诗,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欲穷”就是“想要看到”的意思,“千里目”的意思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诗的意思: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或者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得更远。

(5)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更直观地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第三、四句诗。

4.学生自由练习读整首诗,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5.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读。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首诗中要求会写的四个生字楼、依、尽、黄、层。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3.教师重点指导“楼、依”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尽”字上部的“尺”稍扁,下面的两点对齐,上点略小,下点略大“层”是半包围结构,“黄”注意三部分结构紧凑,“云”部要写得半藏半露。

4.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在田字格范写,学生认真书写。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óu céng huǒ lú shān chuān

guà zài jìn tóu

二、填空。

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

3.“楼”共()笔,第十一笔是(),部首是()。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八、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看到了红日西沉、黄河入海的壮美景色,还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希望小朋友们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一听,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景色画出来哟!

九、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照、炉、烟、挂、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

4.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色,请小朋友们一齐来背这首古诗吧。(学生齐背《登鹳雀楼》)

2.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览,这个地方就是庐山(教师板书:庐山瀑布),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强调“瀑布”的读音。

3.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指名学生朗读课题,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照、炉、烟、挂、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

4.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望庐山瀑布》的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初读指导:

(1)出示词语:日照、香炉、紫烟、遥看、挂前川,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照、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古诗,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适当进行范读指导。

(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全诗。

4.朗读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节奏地朗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欣赏美舞,感受想象

1.精读第一、二句古诗,感受瀑布的壮美

(1)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指名学生朗读诗句,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教师适当指导:“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的意思是生起了紫色的烟霞,“遥”就是“远”的意思。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将句子表达得清楚和完整。(如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挂在山前。)

(4)教师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直观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壮美。

(5)全班齐读第一、二句诗。

2.精读第三、四句古诗,体会作者大胆的想象:

(1)出示第三、四句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名学生朗读诗句,引导学生画出诗中表示数字的词语,想一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3)指导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讲解

“三千尺”表示的是长度,三尺为一米,三千尺就是一千米长,通过举例让学生想象一千米有多长。

“银河”是无数颗恒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条银色的河流,古人称为“银河”。

“九天”,古人以为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层。

(4)鼓励学生结合刚才教师的讲解,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将句子说清楚、说通顺。(如从高崖上飞流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仿佛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这两句诗有什么疑问或感受:

生:瀑布怎么可能有一千米那么长呢?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我觉得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他感觉庐山瀑布太雄伟了,从高高的悬崖上飞流而下,感觉好长好长。

生:瀑布是从悬崖上流下来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生:因为瀑布笆流直下的样子就像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作者的想象非常特别。

师:小朋友们有疑问,有感受,说明你们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大诗人李白一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在欣赏庐山瀑布的时候,就展开了这样大胆而神奇的想象,把飞流而下的瀑布当成是从九天落下的银河,让人具体地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3.鼓励学生再次有感情地练读全诗,指名学生朗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诗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照、炉、烟、挂、川。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照”是上下结构,四点底在书写的时候第一点要略向左,中间两点稍小,最后一点是长点;“炉、烟”的火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川”字虽然只有三笔,但是三笔的排列、高低要有变化。

5.教师边指导边范写,学生观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当堂训练

一、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21cnjy.com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诗句: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欣赏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其实,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像庐山瀑布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希望小朋友们长大了也能像李白那样,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下更多动人的诗篇。

九、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十、课后反思

黄山奇石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第1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中外闻名、尤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古诗,质疑导入

1.教师谈话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说过这样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教师多媒体出示诗句,指名学生读一读,)

2.教师鼓励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补充介绍“五岳”是我国东南西北中地区五座著名的山。

3.教师过渡:为什么徐霞客会对黄山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吧!(教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黄山奇石)

三、出示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第1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中外闻名、尤其”等词语的意思。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关键的信息。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学习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初读指导:

(1)出示词语: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尤其、那些、巨石、一位仙人、每当、升起、金光闪闪、天狗、奇形怪状。

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师生共同评价正音,重点强调“名、景、省、形”是后鼻音,“著、状”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巩固识字。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范读,引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篇课文,争取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4)指名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4.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将课文读得非常流利了,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吧!

(2)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小结指导:第1自然段简介黄山风景区,强调那里的怪石很有趣第2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第3自然段介绍了“猴子观海”;第4自然段写的是“仙人指路”;第5自然段写“金鸡叫天都”;第6自然段说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

(4)课堂小结通过课文的题目和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奇石。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朗读这一段,你有哪些读书收获?

3.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来理解“中外闻名”一词的意思。

(2)相机出示黄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直观感受。景色秀丽神奇外。

(3)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换词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的意思,并指导学生练习用“尤其”说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在朗读中突出“尤其”一词。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识字成果。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并鼓励学生为这些生字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理解。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如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等方式来记住生字。

4.教师范写,重点强调“巨”的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位、狗”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部”字右部的双耳旁比左部稍下。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当堂训练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秀丽(xiù xiū)神奇(shēn shén)著名(zhuó zhù)省会(shěng xíng)景物(jǐng jīng)形状(zhàng zhuàng)

“"

”“

二、选字填空。

壮 状

1.各种七星怪()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

2.气势雄()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知道课文主要写了黄山风景区的奇石。那么,这些奇石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九、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总写黄山景美、石奇,具体介绍四种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奇石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词句和图片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仿照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写一写黄山的其他奇石。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激趣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在这些景观中,最有趣的就是“怪石”啦!让我们赶紧去欣赏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黄山奇石)

三、出示目标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激趣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在这些景观中,最有趣的就是“怪石”啦!让我们赶紧去欣赏吧!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认识奇石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交流这四段话分别介绍了哪四种石头,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轻声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想一想这些石头为什么会叫这些名字?

3.学生自主学习,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仙桃石

(1)引导学生品读:“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句话,从中明白“仙桃石”得名的原因。

(教师出示“仙桃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石头外形与“仙桃”的相似,山顶的平台就像一个巨大的石盘。

(3)鼓励学生交流欣赏图片的感受

生:读了这个句子,看了这幅图片,我发现这块石头真的像一个大桃子,太有趣了。

生:这么大的桃子,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可能是树上结的,也不可能是人搬上去的,那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

师:你很会读书,关注到了“飞下来”这个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仙桃石”真的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吗?(学生思考!

生:我从”好像“这个词语中发现”仙桃石“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那只是作者的联想,因为这块石头的形状像仙桃,又正好落在山顶上,所以作者就把它想象成从天上飞下来的个大桃子。

师:是啊,黄山的怪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这块石头,外形像桃子,又正好落在山顶上,让作者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联想,真是太有趣了。

※猴子观海

(1)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块石头为什么取名为“猴子观海”。

(2)多媒体出示。猴子观海”图片,引导学中观察,结合图片理解“陡峭”的意思,感受石手外形像猴子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中描写猴子头、望着。,体会。猴子。观海时的认真和专注。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仙人指路

(1)教师多媒体出示“仙人指路”一词,鼓

励学生说说看到这个词会想到什么画面。

(2)教师出示:“仙人指路”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和图上看到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中的句子。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4)图文对照,指名学生说说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5)指导朗读,读出“仙人指路”石“更有趣”的样子。

※金鸡叫天都:

(1)教师过渡:黄山奇石的奇,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瞧!(教师多媒体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发现。

(3)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就像是一只雄鸡,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而这只“雄鸡”,正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停地啼叫。

(4)指名学生交流看图的感受,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

(5)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

5.整体回归,练习表达。

(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的图片,学生再次欣赏。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

(3)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自主练习。(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介绍,也可以适当加人自己的语言。)

(4)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议,注意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清楚、完整,重点介绍奇石内外形和名称。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课堂练笔,描写奇石

1.教师过渡: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瞧(教师多媒体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杉”“仙女弹琴”的图片),学生欣赏。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幅奇石图,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重点写出奇石的外形特点。

3.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4.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六、当堂训练

一、按要求写词语。

1.反义词。

著名─()危险──()陡峭─()

2.近义词。

秀丽─()尤其─()神奇─()

二、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1.真 奇石 黄山 的 啊 美

2.我们 小船 小河边 在 发现了 一只

三、课文整体梳理。

把下面黄山奇石的名字按课文内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猴子观海 ②仙女弹琴③金鸡叫天都④仙人指路⑤仙桃石

—— —— —— ——

七、重点段落品析。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1.给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加标点,写在括号里。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黄山的奇石“奇”在什么地方?

八、按要求,写一写。

说说你最喜欢哪快奇石,并说明理由。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山奇石形态万千,生动有趣,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的杰出作品,相信有一天,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八、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其他奇石

九、课后反思

日月潭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不课题

1.师: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起登上了鹳雀楼看黄河入海、去庐山欣赏雄伟壮观的瀑布、爬黄山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你们开心吗?这节课呀,老师还要继续带大家去一个更远的地方旅游。

2.教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台湾省),告诉学生这个地方位于我国的台湾省,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日月潭”。(教师板书课题)

3.指名学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潭”字的音、形、义。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日月潭)

三、出示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并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渎准字音,读好四字词语,读通句子;(3)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初读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湖、群山环绕、茂盛、周围、名胜古迹”,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名、胜”都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重点读好“名胜古迹乃”教师讲解该词语的意思。再次指名几名学生读好第1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中央、美丽、光华岛”,指名学生认读并及时正音。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近义

词的方法理解“中央。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隐隐约约”。结合生活实际和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该词的意思。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展现、披上、轻纱、童话、仙境”,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强调“展、纱”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披上”的意思,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仙境”。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吸引、游客”,指名学生认读。

5.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6.巩固识字

(1)教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与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进

行记忆。

(3)识字游戏勇攀高峰。山脚下出现一个生字,学生正确认读并组词后继续向上攀登,每爬一步便出现一个生字,直到山顶,夺得

象征胜利的红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适当指导小结第1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第2自然段告诉人们日月潭的形状;第3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清晨的景色;第4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中午和下雨时的景色;第5自然段写日月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司我们分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让我们一起先来欣赏吧。(教师配乐播放日月潭风光片,学生认真欣赏4指名学生交流欣赏完风光片的感受)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欹要领。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强“迹”是半包围结构,先写“亦”后写走慧“亦”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展”字也是半包围结构,尸字头里面的笔顺是:横、竖、竖,横、竖提、短撇、捺。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后描红,仿写。

5.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七、当堂训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án rào yǐn yuē mào shènɡ

”“

fēnɡ guānɡ xiù lì zhǎn xiàn

”“

qīnɡ shā mínɡ shènɡ ɡǔ jì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太阳()蒙蒙()()灯光

()约约 湖水()群山()

三、照样子写句子。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那么,她的美丽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日月潭”去细细地欣赏她的美。

九、板书设计

日月潭

台湾 最大的湖

台中附近 山 名胜古迹

日潭 月潭 风光秀丽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4 自然段。

2.品读文中词句,多方面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美丽。

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播放日月潭的风光片,学生再次欣赏并交流感受。

4.教师谈话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日月潭)

三、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4 自然段。

2.品读文中词句,多方面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美丽。

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品读语言,感受日月潭的“美”

1.教师过渡课文的第1至5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日月潭的美,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把你们觉得能表现日月潭美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指导

(1)第1自然段:环境美

引导学生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这两个词语想象日月潭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美丽,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指名学生交流观看图片的体会。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重点读好。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这两个四字词语。

教师小结: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就像是一块碧绿的大宝石飞落山中,真美啊!

(2)第2自然段:外形美

指名学生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介绍了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第一句话写了日月潭湖水碧绿,第二句写湖中央有个岛,第三句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教师多媒体出示湖水、光华岛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日月潭美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碧绿”一词体会日月潭湖水的深和绿;抓住“美丽的小岛”练习表达、说说小岛有什么,为什么很美。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句话,根据这句话的描述想象一下日月潭的形状,自己动笔在草稿纸上画一画日月潭,指名学生交流为什么这样画。

教师小结:日月潭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自身的形状也很美,得名也很有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清晨美

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鼓励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日月潭清晨的美。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薄薄的雾”中体会日月潭就像一位披着薄纱的美丽女孩,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隐隐约约”的意思,感受“晨星”和“点点灯光”倒映在湖水中如梦如幻的美境。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轻柔的美感。

(4)第4自然段:晴天美

教师过渡:清晨的日月潭像一位披着面纱的美丽姑娘,那么到了中午,她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多媒体出示晴天中午时日月潭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是什么样子,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句子说清楚说完整,尽量用上一些描写景色的词语。

(5)第4自然段:雨天美

师:日月潭不光晴天美,雨天也美呢!(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指名学生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们从哪些同语和句子中发现了日月潭雨天的美?

生:读到“蒙蒙细雨”这个词语,我的眼角仿佛出现了一层薄雾,细雨轻轻地洒落在日月潭上,好像给日月潭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是啊,蒙蒙的细雨温柔地洒下来,们看不清日月潭周围的景物,这种感觉就叫做“一片朦胧”。

生:我在电视里看过晶童话中的仙境。那里的景色就像雨中的日月潭,飘着薄雾,看不太清楚,好像梦境一样。

师:日月潭不是梦境,她是人间仙境,让我们来一起好好欣赏吧!

(教师配乐播放日月潭雨天的景色图,学生认真欣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日月潭朦胧的仙境之美。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她自然环境美、外形美、清晨时分美、晴天美、雨天也美,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天气中都表现出不同的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她才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5.全班同学再次齐读整篇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情境日月潭秀丽的风光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现在景区正在招聘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出示日月潭环境图、外形图、清晨图、晴天图、雨天图,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幅图进行解说。

3.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自主进行练说。(教师多媒体出示一些描述景色的四字词语群山环绕、名胜古迹、点点灯光、树木茂盛、山清水秀、景色秀丽、蒙蒙细雨、人间仙境,降低学生表达的难度。)

4.指名几名学生当小导游,选择一幅图进行介绍,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抓住图片景色的特点,将句子说清楚、说完整,尽量用上一些描述景色的词语。

六、当堂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叫();南边像(),叫()。

2.天边的()和(),()地倒映在湖水中。

3.日月潭(),吸引了()。

二、课文阅读。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1)短文中的“你”指的是()。

(2)“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换一个词,可以换成()。

3.这篇短文是按()顺序写的。

七、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日月潭的美是多方面的,她的自然环境优美、形状独特,不论是清晨还是中午,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不同的美。她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希望小朋友们有一天也能亲自去日月潭游览,欣赏她独特的美景。

八、板书设计

日月潭

风光秀丽

环境美---外形美---清晨美---晴天美---雨天美

九、课后反思

葡萄沟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学习3个多音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葡萄沟的景色。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

1.教师出示葡萄照片,板书“葡萄”,指名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葡萄的形状、样子、味道。

2.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告诉学生:葡萄沟是一个地方。鼓励学生猜一猜葡萄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3.教师过渡:葡萄沟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相机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吐鲁番地区),那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让我们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葡萄沟)

三、出示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学习3个多音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葡萄沟的景色。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关键内容。

2.出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3)圈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给予指导。

4.检查并指导初读:

(1)出示词语卡片“盛产、香梨、月份”,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正音后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词语:山坡、梯田、搭起、凉棚、淡绿、吃个够,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枝”是翘舌音,“棚”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出示“种葡萄”“好客”,指名学生认读,引导学生学习“种”“好”这两个多音字,说说它们还有哪些读音,举例在不同的词语中加以区分。(如“种”在“种子”中读第三声,在“种花、种地、种田”中读第四声;“好”在“好朋友、好孩子、好味道”中读第三声,在“好客、好学、好问”中读第四声。)

指名学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进行恰当的停顿。

(3)出示第3自然段中的词语:收下来、城市、留着、钉着、利用、味道,指名学生认:3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城,钉”后鼻音,“收、市”是翘舌音。出示词语卡片“葡萄干、水分”,指名学生认读,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中的两个多音字“干”““分”,说说“干”有哪两个读音分别能组什么词。“分”有哪两个读音,分别可组什么词。(如“分”在“分家、分离、分开”中读第一声;“成分、分外、过分”中读第四声。情况教师适当小结: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学习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词语来确定它读音。

指名学生分句朗读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5.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将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6.分小组开展朗读竞赛,全班齐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导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葡萄沟盛产水果第2自然段写葡萄沟的葡萄是什么样子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第3自然段主要写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3.教师配乐播放葡萄沟的相关图片,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指名学生交流看过图片后对葡萄沟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小结并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随机出示本课词语,指名学生认读,通过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在这些生字的,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生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日头组词,加强理解。

4.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字,交流书写要领。

5.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指导:本课生字大部分是左右结构(份、坡、枝、收、城),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写紧凑,另一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利”左宽右窄,书写时要注意笔画迎让。教师范写“枝、利、市”,学生认真观察书写。

6.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七、当堂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jié shān pō mì táo bǎo liú

”“

zhāi xià zú ɡòu bǎo mì shuǐ ɡōu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阴房里面钉(dīnɡ dìnɡ)着许多木架子。

2.这里有许多钉(dīnɡ dìnɡ)子。

3.葡萄沟真是个好(hǎo hào)地方。

4.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hǎo hào)客。

5.把葡萄的水分(fēn fèn)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6.葡萄沟的葡萄十分(fēn fèn)甜。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初步欣赏了葡萄沟的景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葡萄沟,去品尝那里的葡萄和葡萄干,认识那里的人民,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九、板书设计

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好客 干净 分开

好 干 分

好人 干活 水分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语言,感受葡萄沟葡萄的多、美、甜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2.大致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仿照文中。葡萄一大串二大串······美丽极了”这句话进行句式练习。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抓住关键句,质疑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名学生朗读。

4.教师质疑导人作者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葡萄沟寻找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葡萄沟)

三、出示目标

1.品读课文语言,感受葡萄沟葡萄的多、美、甜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2.大致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仿照文中。葡萄一大串二大串······美丽极了”这句话进行句式练习。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多角度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盛产”的意思。

(3)教师过渡:在各种各样的水果中,人们最喜爱哪一种呢?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这句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对葡萄沟的葡萄和那里的人民有什么了解。

(2)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圈画,并与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①学习“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这句话,抓住“向四面展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引导学生想象葡萄枝繁叶茂的样子,相机出示葡萄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葡萄树的多和绿。鼓励学生用“就像”练习说话。

②交流“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美丽极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从“一大串一大串”中感受葡萄的多,从“红的、白的······淡绿的”中感受葡萄颜色的多和美,相机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通过朗读表现出葡萄的多和美。

③进行句式练习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先分别说说各种各样的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学生再次修改自己所写的句子,将句子写得更生动。

④交流对维吾尔族老乡的认识:

师:读了第2自然段,同学们对维吾尔族的老乡们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生:我觉得维吾尔族的老乡热情好客。

师: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生:课文中写道:“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些葡萄是维吾尔族老乡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他们不但请你吃,还让你吃个够,而且还摘下最甜的,真是太热情好客了。

师:是啊,“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看一看吧!(教师出示课本第54页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生:我看到维吾尔族老乡和汉族游客坐在葡萄架下,他们有说有笑,一位维吾尔族姑娘端来一盘葡萄,那葡萄又大又红,一定是最甜的。

生:我还看到一位维吾尔族的老爷爷端着盛满葡萄的盘子,好像在说“你们尝尝我们的葡萄沟的葡萄吧,这可是最好吃的。放心吃,保准让你们吃个够”。

师:通过阅读句子,观察图片,我们深深结感受到葡萄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让我们一齐读读这句话,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量

后一句话“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让你吃个够”。)

(4)教师小结葡萄沟里的葡萄又多又大又甜,葡萄沟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难怪作者(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教师过渡:葡萄沟里出产的葡萄还能制成美味的葡萄干,让我们赶紧去看看葡萄干是怎样制作的吧!

(2)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3)指名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出示阴房、挂着葡萄的木架子、成品的葡萄干等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葡萄干的样子和味道,练习表达。

(5)教师小结葡萄沟里制出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销往全国各地,让当地维吾尔族老乡的生活越过越好,难怪作者说(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齐读。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回归全文,交流收获

(1)教师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上了葡萄沟吗?说说你们喜欢它的理由。

(2)指名学生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如:葡萄沟盛产葡萄,葡萄沟里的葡萄又多又甜,景色很美,葡萄沟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干味道美等),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完整清楚。

(3)教师小结:是啊,葡萄沟盛产的水果多、葡萄甜美、景色美丽、人民热情,真是个好地方!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欣赏吧!(教师配乐出示展现葡萄沟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六、当堂训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向四周展开,就像()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紫的、()、()、(),美丽极了。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形容葡萄多的词有____________。

4.请你用“……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练笔。

你的家乡盛产哪些水果呢?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写几句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葡萄沟葡萄的多和甜,更认识了一群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希望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能亲自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品品那里的葡萄和葡萄干,欣赏那里特别的景色,更去感受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八、板书设计

葡萄沟

出产水果 品种多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干 色鲜味甜

老乡 热情好客 真是个好地方

九、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昌、铺、调、硬、卧、限、乘、售”8个生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初步认识比喻句,感受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关性。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谈话导入

1.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交流有哪些认识汉字的方法。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当小结:是啊,小朋友们通过逛街、看课外书、看电视、读对联、看广告牌,都能认识很多的汉字。只要你们是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在生活中认识许许多多的汉字朋友。这节课,老师还要带大家到生活中去认识汉字。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火车票图片,向学生明确这是一张火车票。

2.鼓励学生自主读一读这张火车票,看看自己认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不认识。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南昌、下铺、空调、硬卧、限乘,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昌、硬、乘”都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读词。

4.学生再次观察火车票,读读上面的内容,同桌交流自己从这张火车票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看不明白的地方。

5.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生共同小结:这是一张从南昌站到北京西站的火车票,火车票主人所在的座位是x号车厢x号的下铺,车厢里有空调,座位是硬卧,这张火车票只能在201x年x月x日xx:xx分的列车上使用。在交流中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下铺、硬卧、限乘”等词语的意思。

6,单独出示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

7.教师小结生活处处能认字,希望小朋友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部分认识比喻句

1.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两双鞋,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双鞋,说说这两双鞋像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并鼓励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像这些事物,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

3.出示教材中的两句话。弟弟的鞋像“鸟窝”。“爸爸的鞋像小船”。指名学生朗读,并说说课本中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发现弟弟的鞋和鸟窝、爸爸的鞋和小船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

4.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出示的六种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这些事物像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

5.指名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并相机出示这六种事物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体会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

6.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本单元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找到后读一读,看看句子中说什么事物像什么。

(二)第二部分:理解词语

1.教师过渡:同学们,平时我们在读课外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词语,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查字典,问家人,问老师······)

2.学生自主朗读教材中的三句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学生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4.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隐蔽”的意思就是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烦恼”在句中的意思是很苦恼,不能决定下来“流连忘返”是指因为风景太美,人们舍不得离开都忘记了回家。

5.师生共同小结: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不一定非要查字典、问家人,可以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意思来理解,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两句话:

(1)我家附近有一家超市,里面的商品应有尽有,很受大家的欢迎。

(2)在跑步比赛中,小明遥遥领先,最终获得了冠军。鼓励学生读句子,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教师适当指导。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在生活中认识汉字的好方法,并且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相似之处,还学会了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收获可真多!希望小朋友们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汉字,理解更多的词语。

七、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流连忘返 应有尽有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了解留言条的作用,掌握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学写留言条。

2.体会不同词语所表现的颜色差别,丰富学生对颜色的认识,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3.积累三条描写景色的谚语和诗句,大致了解其意思。

4.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不同的地貌特点。

5.鼓励学生写家乡、画家乡,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留言条的作用

1.教师创设情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却找不到对方,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可以给对方打电话,等联系上对方以后再说,还可以在微信或QQ上留言,可以发短信。

3.师:随着时代的发展,通信手段越来越多,但是,当我们不方便使用或者没有通信工具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写留言条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了解留言条的作用,掌握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学写留言条。

2.体会不同词语所表现的颜色差别,丰富学生对颜色的认识,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

3.积累三条描写景色的谚语和诗句,大致了解其意思。

4.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感受祖国不同的地貌特点。

5.鼓励学生写家乡、画家乡,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范例,学写留言条

1、师:周六到了,李新的外婆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吃午饭,但是李新的妈妈在单位加班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李新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留在家中。

2、学生自主阅读李新写的留言条的内容,与同桌轻声交流写留言条要写清哪些内容。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指导首先要写清留言条是写给谁的;然后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写清楚;最后在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出示教材中的练习内容,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楚留言条是写给谁的,要告诉对方什么事情然后自主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5.展示学生所写的留言条,师生共同评议从格式是否正确、正文内容是否写清楚、书写是否工整等方面进行评议。

6.评议后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留言条,做到格式正确、内容表达清楚、书写工整。

7.教师再次展示写得好的留言条。

8.教师小结:虽然现代社会通信工具很多,联系更加方便,但是留言条在我们的生活中仍然必不可少,小朋友在生活中可以经常使用哟!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的发现”

1.教师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一定会有有特别的发现。瞧,一位小朋友就发现了表示颜色的词语奥秘。

2.教师出示“我的发现”中的第第一行词语,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适当小结:同样是表示“白色”,但是在“白”字前加上“雪”“二米”“奶”,所表示的白色就不一样。“雪白”表示像雪一样白,“米白”是像大米那样的白色,而“奶白”就是像牛奶一样的颜色。

4.教师出示白雪、大米、牛奶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的白色。

5.学生自主学习剩下的三行词语,根据词语区分不同的“红色”“黄色”“绿色”。

6.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1)“火红”表示像火苗那样的红色,“桃红”是像桃花颜色的红,“枣红”则是像大枣一样的红色。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的红色。

(2)“土黄”的颜色像黄土。“鹅黄”表示的黄就像刚出生的鹅身上的毛的颜色,很浅很嫩;“金黄”则是指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3)“草绿”是指像小草一样的绿色;“深绿”是指像翠竹那样的绿色“墨绿”的意思是指绿色染上了墨,有点泛黑,指绿得很深。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感受。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表示颜色的字前面加上不同的字,就能准确地表现出这种颜色的丰富性,我们的汉语可真是太神奇了。

8.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在“白”“红”“黄”“绿”前面加上不同的汉字,表示出更多不同的颜色。

9.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示例:白——洁白、灰白、苍白、嫩白;红——

粉灴、肉红、鲜红、血红;黄——嫩黄、橘黄、深黄、奶黄;绿——青绿、葱绿、军绿、嫩绿。)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学“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讲解“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意思。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指名学生认读,教师讲解“苏”指的是“苏州”,“杭”指的是“杭州”,这是我国南方的两座城市。

3.多媒体出示苏州和杭州的景观图,教师简要介绍,学生认真欣赏。鼓励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上说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思。(苏州和杭州的景色就像天堂一样美丽。)

4.教师过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黄山之后,曾称赞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教师多媒体出示这两句诗,指名学生认读。)

5.教师讲解“五岳”是我国东西南北中地区五座最有名的山,鼓励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古人对黄山的高度评价。

6.教师多媒体播放黄山风景图,结合本单元课文《黄山奇石》,让学生再次领略黄山的秀美。

7.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背下来。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爱阅读”

1.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很大很美,有高山也有平原,有大海也有草原,有农村也有城市,生活在各个地方的人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篇描写自己家乡的短文吧。

2.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将短文读正确、读通顺;(3)想一想短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短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短文内容。

5.鼓励学生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并说说理由。

6.教师小结:短文中的孩子,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在他们的心中,家乡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家乡的图片。)

7.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并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八、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美丽富饶,这里不仅

有美丽的风景,更有勤劳的人民,希望小朋友们好好学习,长大了,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让家乡的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九、板书设计

文园地四

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一定会有有特别的发现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十、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多音字“哪”,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际”,学会比较“渴”与“喝”的区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青蛙坐井观天的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学生观看后讨论)

2.问题导入:一只青蛙坐在井底,抬头看着井日外的天空,它遇到了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去了解这个故事吧!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指名读课题,学生齐读。教师要指导“井”是后鼻音,并指导生字”观“的书写左窄右宽,左边“又”的捺画变为长点,与右边“见”的撇画相互迎让。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三、出示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多音字“哪”,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际”,学会比较“渴”与“喝”的区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圈出不认识的字及新词。

2.指名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査学生的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看拼音读字词。

②去掉拼音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坐井观天、回答、井沿、口渴、喝水、抬头、弄错、说大话、无边无际、哪”。

开火车朗读生字词,教师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哪”是鼻音,在文中读轻声.它还有一个读音是“nǎ”、可以组词为“哪里”;“弄、井”的韵母是后鼻音,同时“弄”的声母也是鼻音,不能读成边音。

(2)检査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分自然段渎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师生一起评价、纠错。同时重点指导3难个难读的句子。

②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A.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B.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c.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4.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呢?(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识记生字。

(1)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渴”与“喝”的区别。

(2)认识又字旁和竹字头,指名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3)指名让学生说说觉得哪一个字比较难记,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其他学生给予帮助。

生:“际”左边是双耳旁,右边是“二”和“小”两个字合起来的。写的时候,“阝”要写得高而窄。

(类似的分解举例)

2.教师继续指导其他字的写法。

3.课件出示每个生字,学生观察田字帖中的范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教师注意提醒:“观、沿、渴、喝、话、际”写得左窄右宽,“答”字写得上窄下宽。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5.作业展示,激励学生认真、工整地书写。

六、当堂训练

一、读一读,根据拼音写汉字。

”“

”“

”“

”“

”“

二、给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青蛙坐井观天。

A.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很美。B.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2.“朋友,别说大话了!”

A.大声说话 B.夸大的话

3.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A.没有边际。B.不好找到边际。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汉字朋友,了解了青蛙与小鸟之间发生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还要多练习朗读课文,练习写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八、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见多识广

青蛙 见识短浅

九、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会用“无边无际”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3.体会青蛙与小鸟说法的不同,帮助学生明白“天外有天,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全面,不能只看到小部分就满足”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过渡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争论的吧!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三、出示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会用“无边无际”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3.体会青蛙与小鸟说法的不同,帮助学生明白“天外有天,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全面,不能只看到小部分就满足”的道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引入故事的两个人物青蛙和小鸟。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场景。

(2)感受小鸟的回答,体会小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的情形。(教师相机出示小鸟落在井沿回答问题的图片)

(3)提问小鸟从广阔的天空中飞来,坐在井底的青蛙有什么感受呢?它相信小鸟的话吗?(不相信)

指名说一说。

(4)过渡:你还能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3.学习第4.5自然段。

(1)齐读第4.5自然段,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引导学生感受到读青蛙的话要用自信、傲慢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2)再读青蛙的回答,着重感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个反问句的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青蛙的态度——傲慢、自满。

(3)再读小鸟的回答,着重感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的语气。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小鸟的认识——世界很大,外面很多的事物都是新鲜的,要站得高,看全面。并让学生通过査字典或联系实际,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4)提问:为什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而青蛙却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5)指名分角色再读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6.7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6.7自然段。说说青蛙和小鸟是如何说服对方的。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反映了青蛙的什么看法?(自以为是)

指名学生读句子:“不信,你跳出井来看看吧”。感受小鸟的认识。

(3)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体会。

(4)通过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的道理:世界很大,有许多东西要学习,人要站得高,看全面,而不能看到一部分就满足了。

五、第二次先后教----回顾全文,加深理解

教师过渡: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争论,联系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我们懂得了天外有天,世界很大,要学的东西很多,要虚心学习,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全面,不能看到一部分就满足了。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个深刻的道理吧

1.分角色再读课文。

2.联系自己或身边人的实际谈体会,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六、当堂训练

一、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二、课文整体梳理。(在正确的后面画“√”)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蛙不爱动脑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是无边无际的。()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眼光放远,不要坐在井里看天,那样是错误的。()

三、重点段落品析。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1.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 无()无()无()无()

3.选字填到文章括号里。

”“

”“

”“

啊 呀 吗

3.选文共()自然段,其中的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次对话。你认为()的对。

四、你知道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列一列吧!

坐进观天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简单地说就是人要谦虚,要不断学习,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看到一部分就骄傲自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这个道理记在心里,做一个“高飞天空的小鸟”,而不做“坐在井底的青蛙”!

八、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井口那么大

天的大小

小鸟----无边无际

十、课后反思

寒号鸟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号、堵、缝、当、鹊、朗、衔”等1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面、阵、朗、枯、却、将、纷、夜”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寒号鸟和喜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它们叫什么?学生大多只认识喜鹊,教师相机介绍这两种动物一个是同学们认识的喜鹊,另一个叫寒号鸟,它的体型像松鼠,头上有角,夏天会长出一身漂亮的体毛,可到了冬天体毛就基本上脱落了。

2.引入课题这是一个冬天里,有一只喜鹊,还有一只寒号鸟,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教师板书课题寒号鸟)

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注意指导“号”的读音是“háo”,而不是“hào”。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

三、出示目标

1.学会本课“号、堵、缝、当、鹊、朗、衔”等1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面、阵、朗、枯、却、将、纷、夜”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问通过读课文,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认读生字。

3.出示生字词卡片:

晴朗、衔回来、枯草、劝告、崖缝、将来、喜鹊、重复、腊月、狂吼、当作、趁天晴。

看一看,这些词语中,有几个比较难读,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一读,教师注意指导“趁天晴”的“趁”是前鼻韵母,“晴”是后鼻韵母;“当作”的“当”是多音字,在文中读“dàng”,它还有一个读音是“dāng”。

4.师:字和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在读句子时碰到困难了吗?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指导,如: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5.学生齐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标出序号,数清段落,然后反馈汇报。

2.思考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冬天里,喜鹊抓紧筑巢,而寒号鸟却懒惰不筑巢,结果冻死了。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小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号、堵、缝、当、鹊、朗、衔、枯、劝、趁、将、且、腈、狂、吼、复、哀、面、阵、却、将、纷、夜”(读对的就把卡片放下),教师再次指导朗读留在手中读错的生字。

2.课件出示本节课需要书写的“面、阵、朗、枯、却、将、纷、夜”8个生字,引导学生朗读生字并试着口头组词,教师适时提醒姓“陈”的同学注意“阵”不要读成“陈”。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8个生字,看看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朗”左边不能写成“良”。(教师适时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朗”,提醒注意“左右宽度相同”,“月”的撇画伸展到最后的点下面。)

生:“将”右上角是半个“多”,右下角是“寸”。(教师范写指导“将”字,强调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一点一提要写紧凑。)

教师继续指导“面、阵、朗、枯、却、将、纷、夜”的书写,注意“阵”写得左窄右宽,左边是“阝”、右边是“车”;“却”右边是“卩”,不能写成“阝”。

4.学生进行生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适时进行书写强调。

5.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予以鼓励。

七、当堂训练

”“

”“

”“

”“

”“

”“

”“

一、将字音和字形连一连。

Dǔ xi án chèn hǒu āi là

”“

”“

”“

”“

”“

”“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miàn duì jiāng lái yè jiān

míng lǎng zhèn yǔ

”“

”“

三、填入合适的量词。

一 石崖 一 缝

”“

”“

一 河 一 树

”“

”“

一 鸟 一 风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叫“寒号鸟”的小动物,它和喜鹊是邻居,后来,喜鹊生活得好好的,可寒号鸟却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九、板书设计

寒号鸟

面、阵、朗、枯、却、将、纷、夜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着重感受寒号鸟的态度和性格特点。

2.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慌得人活着不能得过且过、目光短浅,要有长远打算,也要有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去努力实现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引入新课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要求说得简洁、完整)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寒号鸟)

三、出示目标

1.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着重感受寒号鸟的态度和性格特点。

2.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慌得人活着不能得过且过、目光短浅,要有长远打算,也要有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去努力实现的道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寒号鸟和喜鹊成了邻居。

(2)过渡:寒号鸟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学习下面的内容。

2.学习第2.3.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读后自由举手江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冬天快要到了。

(2)讨论: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在干什么?

寒号鸟又在干什么呢?

引导学生画出描述两个小动物做法的词语:忙着做窝(喜鹊)、躺在崖缝(寒号鸟)。教师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喜鹊和寒号码的话应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学生自由举手读喜鹊和寒号鸟的话,教师注意指正学生读的语气(喜鹊热心帮助人,语气要读得诚恳)。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场景。

3.学习第5.6.7自然段。

(1)指名读第5.6.7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写的又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冬天来临。

(2)思考冬天来临了,喜鹊和寒号鸟的处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指名学生读这一句话,想象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的样子。并仿照”冻得直打哆嗦“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师板书:

喜鹊 住温暖窝

寒号鸟 直打哆嗦

(3)想一想,喜鹊已经劝说寒号鸟一次了,还会劝吗?它是怎么劝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交流:“现在懒惰,将来难过”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能够联系我们的学习来谈,希望大家记住喜鹊的话,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

(4)喜鹊又劝了一次,然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文中描写寒号鸟做法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重点读读寒号鸟的话,感受寒号鸟的神情和态度。

教师板书:劝告 得过且过

思考:“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讲解“得过且过”就是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

(5)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4.学习第8.9自然段。

(1)过渡:寒号鸟还是不听喜鹊的劝告,那么它会有什么结局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2)指名读第8.9自然段。说一说,又到了什么时节,天气有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学生齐读句子,体会“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和“崖缝里冷得像冰窖”这两个比喻句的特点,再仿照这种句式说一句话。

(3)说一说,得过且过的寒号鸟,最后落得什么样的结局呢?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枝头呼唤已经冻死

5.学生齐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师生合作,讨论感悟

1.指名分角色朗读3-8自然段。学生再次体会喜鹊和寒号鸟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学习了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夜里冻死了呢?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价。

师: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正因为喜鹊做事有安排,能够长远打算,抓紧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做窝,而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只知道过一天是一天,不作长远打算,结果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2.小组再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相机点拨。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目光短浅,得过且过,而要作长远打算,要有远大理想,并脚踏实地地努力去实现理想。

六、当堂训练

一、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的是 只顾眼前,不做长远打算,冬天冻死在岩石缝里的故事。21教育网

二、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21cnjy.com

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féng fèng)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天气暖和(he huo),正好睡觉。”21·cn·jy·com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写出下面两个词的近义词。

劝告——()温暖——()

3.选文介绍了 劝 做窝的故事。

三、用一两句话叙述一下这篇课文给你的启示!

七、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要好好学一学喜鹊,而不能做像寒号鸟那样的人。

2.找一找身边像喜鹊和寒号鸟那样的人,说一说他们做事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

八、板书设计

寒号鸟

时间 喜鹊 寒号鸟

冬天快到 忙着做窝 躺在崖缝

带图来临 住温暖窝 直打哆嗦

寒冬腊月 劝告 得过且过

枝头呼唤 已经冻死

九、课后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感、怪、慢”1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棵、谢、想、盯、言、邻、治、怪“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课件出示葫芦图片)小朋友们。

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叫什么?谁能说一说?

生:葫芦。

师: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声?(让学生读一读“葫芦”这个词)

教师相机板书“葫芦”两个字,提醒学生“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2.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葫芦吗?(喜欢)有一个人,他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葫芦,因此,他种了一棵葫芦,可是,他种的葫芦还没长大就凋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因吧!

板书课题在“葫芦”两字前面加上“我要的是”。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读课题,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心中的疑问)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三、出示目标

1.会认“葫、芦、藤、谢、蚜、盯、啊、赛、感、怪、慢”1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棵、谢、想、盯、言、邻、治、怪“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过渡:要想弄清楚你们提出的问题,那就打开课本,好好读一读课文吧。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巡视。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认识词语。

想着、花谢、蚜虫、盯着、奇怪、感到、葫芦藤、慢慢、一棵、赛过、邻居、治一冶、自言自语

(1)学生自读,有哪些字音需要注意?

(2)指名读词语,交流需要注意的字音。

教师提醒学生“葫芦藤”的“藤”、“盯着”的“盯”都是后鼻韵母,“邻居”的“邻”的声母是边音。

(3)开火车读词语,齐读,相机正音。

3.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是如何记住的?

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指导:“棵、盯、邻、治、想”等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谢”由“讠、身、寸”组成,可用口诀“言传身教,十分(一寸)必要”来记忆。

4.师:字和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在读句子时碰到困难了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指导)

5.全班齐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1)指名学生汇报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让学生巩固对于自然段的认识。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问到正读音和停顿。

长句子停顿指导: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2.学生再次轻声读一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故事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发生的变化,结果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让学生开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并组词。如:棵:一棵;谢:谢谢;想:思想;盯:盯着;

言:言语;邻:邻居:治:治病;怪:奇怪。

2.学生自主观察这8个生字的笔顺以及它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情况,分析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字形特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观察并书写。重点指导这些生字的书写“谢”,左右窄,中间略宽,各部分都要写窄一点“讠”要注意上面的三横中,第一横略长,下面两横长度相同,都短于第一横“治、怪”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5.学生描红、仿写、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七、当堂训练

”“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zhǎng cháng

”“

”“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zhòng zhǒng

2.春天,农民伯伯开始种()地,把一颗颗种()子埋在土里。

根据拼音写汉字。

yǔ yán lín jū qí guái

sīxiǎng zhì lǐ

”“

”“

”“

三、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3.秋天,果园里()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本课的生字。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去深入了解那个喜欢葫芦的人种的葫芦凋落的原因。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棵---木+果 谢----讠+身+寸

盯---目+丁 想----木+目+心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种葫芦的人的态度和性格特点。

3.懂得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事不能只注意结果,要关注事物发展的情况,争取得到好的结果。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听写生字词。

一棵、花谢、心想、盯着、邻居、治治、奇怪、自言自语学生对照课文,互相批改。各小组收集出现错误较多的字,汇报后,教师集体纠错。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要求说得简洁、完整)

3.教师质疑导入:那个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板式课题(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种葫芦的人的态度和性格特点。

3.懂得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做事不能只注意结果,要关注事物发展的情况,争取得到好的结果。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看图比较,引发思考

1.观察图片,谈谈感受。教师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2.分析比较。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几位同学的回答,分析两幅图的异同,谈一谈它们的不同之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

(1)人物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二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1.过渡:看了这两幅图,你们的心里是不是有很多疑问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本习了课文你可能就明白了。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3.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说说这段中哪些词写得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可爱的)

4.多么美的小葫芦呀!难怪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美美地读一读,感受小葫芦的美呢?好,现在大家就好好地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再让学生自由地美美地读一读。

5.找到了描写第一幅图的段落,你们能不能把描写第二幅图的段落也找出来呢?试试吧!

学生找出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

提问:小葫芦变成什么样了?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6、质疑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中找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重点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那个人不治虫,所以葫芦都落了。

让学生读一读文中种葫芦人的话和邻居劝说他的话,重点指导读下面几句话时的语气

(1)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2)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3)我要的是葫芦。

读感叹句时,要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读反问句时,语调上扬,要读出不相信的感觉陈述句时,语气平缓。

7.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葫芦叶子和果实有关系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叶子是保证葫芦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葫芦没有了叶子,就会死亡,那么葫芦藤上结的葫芦就会落下。所以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要精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然的话,是得不到好的果实的。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六、当堂训练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也就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也就是说:

2.我怎么会忘记这件事?也就是说:

五、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句子)

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

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5.从前有个人种了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正确顺序是:

六、重点段落品析。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 地变黄了,都落了。21世纪教育所有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2.照样子,写一写。

治一治 一 一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原因是()

A.藤上结的小葫芦太多了。

B.叶子被蚜虫吃掉了,葫芦因失去养料而变黄落下来。

七、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言 语 言 语

言 语 言 语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所以同学们以后在做事时不能只注意结果,要细心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有理想的收获!

2.那个种葫芦的人这一次种葫芦失败了,如果他来年还种葫芦的话,他会不会认真管理呢?请你仔细想一想,编一个小故事吧!

八、板书设计

要的是葫芦

葫芦 种葫芦的人

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 面带微笑

慢慢变黄,一个个落下 满脸惊讶

十、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明白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当你们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你们是想什么办法来解决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出:与别人商量解决。

2.引入:对,当我们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可以和别人商量解决,不过,商量事情也讲究技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商量,一起去探究商量的技巧。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创设情境,指导交际

1.课件出示交际内容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讨论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准备怎样和小丽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1)学生先独立思考,想一想自己该如何与小丽商量,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同伴之间要注意纠正别人说话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商量事情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再选派代表全班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注意事项:

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要用商量的语气。

①和别人商量时,要注意聆听,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②和别人商量时,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③和别人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懂得互相谦让。

3.各小组选派代表,练习与小丽商量换值日时间的情境,4.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注意对学生说话的语气、动作、语序等给予适当指导,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准确、有条理。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再创情景,实践运用

1.过渡:刚才的交际练习,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交际的语言通顺、有条理,说明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商量的方法、技巧。不过,老师还想让同学们来商量几件事情,大家愿意吗?

2.课件出示商量的内容:

◇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3.同学们,当你们遇到以上这两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跟别人商量呢?先自己想一想,商量时自己该怎么说,然后同伴合作,练习商量。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

(2)指名全班交流汇报。

示例:

生甲:小明,你好,前几天向你借的书本来

说好今天还你的,可是我还没有看完,能不能让我再借几天呀?

小明:哦,你还有多少没看呀?

生甲:还有十几页呢!估计再有两天就看完了,能借我再看两天吗?

小明:行,你就再看两天吧,两天后记得还我哟

(3)教师从动作、眼神、语言等方面给予点评,并让学生抓住互相谦让、表达清楚、理由充分、耐心倾听等方面,尝试点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与别人商量一些事情。通过商量,我们可以对某件事做出决定;通过商量,我们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通过商量,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纠纷;通过商量,我们可以减少矛盾······所以,我们定要学会如何与人商量。

五、板书设计

商量

①和别人商量时,要注意聆听,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

②和别人商量时,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③和别人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懂得互相谦让。

六、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理解字义,区分同音字,提高学习汉字的能力。

2.能通过朗读词语,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

3.会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说具体。

4.掌握左短右长及左长右短两类汉字的书写方法。

重点:会辨析同音字,能正确运用学过的字。

难点:学习古诗《江雪》,理解《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五”,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回顾,也会学到许多新的知识,相信你们通过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能根据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理解字义,区分同音字,提高学习汉字的能力。

2.能通过朗读词语,理解、感悟词语的意思。

3.会仿写句子,能把句子说具体。

4.掌握左短右长及左长右短两类汉字的书写方法。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区分“锋、峰、蜂”。

(1)课件出示第一组“锋、峰、蜂、蜜”四个汉字,指名学生拼一拼、读一读。说一说,前面三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这三个字的读音相同。

(2)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特点,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偏旁?这些偏旁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钅”“山”“虫”三个偏旁所表示的意思,然后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带“钅”的字一般与金属有关,带山字旁的字一般与山有关,带虫字旁的字一般与昆虫有关。

(3)学生根据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分析字的意思,独立完成第一组连线。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山峰,蜜蜂,刀锋。

2.区分“幕、墓、慕”。

(1)课件出示第二组中“幕、墓、慕、扫”四个汉字,指名学生拼一拼、读一读,读准四个字的读音。

(2)观察分析“幕、墓、慕”的字形特点,说一说对这三个字的理解。

“巾、土”这两个偏旁部首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很容易得出“幕”与布有关;“墓”与土有关。但“”难以理解,教师可适当解释,让学生明白“”与心有关。

(3)学生根据“幕、墓、慕”三个字的字形特点,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正确答案爱慕,扫墓,开幕。

3.根据前两组字的学习及根据字形特点完成连线的方法,自主学习“抄、炒”两个字,完成第三组连线。指名汇报,检查学生连线情况。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吵闹,抄写,炒饭。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1.学习“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1)教师过渡:很多词语,它们的意思我们读后很快就能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词语。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八个词语,先利用拼音,弄清生字的读音,再互相认读这些生字然后指名学生认读每个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3)自读每个词语,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4)同桌交流对每个词语的理解,弄不懂的词语在小组里交流。

(5)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说一说每个词语的意思。对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6)教师小结:我们在分析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边读边想一想词语里每个字的意思,再把每个字的意思放到词语里综合考虑,就基本上能弄清楚词语的意思了。

2.学习“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再仿照例子在括号中加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个例句,指名学生读一读。

(2)找出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先分析加点的词语是描写什么的,再思考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评议总结“细长的”是描写葫芦藤的,把葫芦藤的粗细和长度交代具体了;“雪白的”和“绿色的”是描写小花和凉棚的,写出了小花和凉棚的颜色;“茂密的”是描写枝叶的,把枝叶的稀稠情况交代清楚了

(3)课件出示:天空飘着气球,池塘开满荷花。

(4)想一想“天空”和“池塘”是什么样的?“气球”和“荷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同桌之间交流,然后尝试把句子说具体。

(5)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评议,在评议中教师给予方法引导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说清楚,这样句子就具体了。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观、,呼、忙、如”四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特征,说一说每个字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仔细看一看每个字的左右两边长短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左短右长;观,呼;左长右短:忙,如。

3.学生交流书写这四个字的要点,教师边范写边强调说明。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组织学生进行书写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根据偏旁表义的功能理解字义的方法和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还学会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掌握了左短右长和左长右短这两类字的书写方法,收获可真不少啊!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五“的后两个板块,请同学们课后好好预习这两部分的内容哟!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锋、峰、蜂

幕、墓、慕

九、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刻舟求剑》,了解这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谈话导入

1,谈话:古诗是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同学们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首古诗吧,谁能把你学过的古诗背一背?

学生自由举手背诵学过的古诗。

2.过渡:古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都喜欢读。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一首古诗。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姓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江雪》的配文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图片信息。

2.教师叙述:大雪纷飞,天地间到处是白茫茫一片,鸟儿们都躲在巢里不出来了,路上也一个行人都没有,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里,一个老渔翁正独自在垂钓。诗人柳宗元看到这个情景,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雪》。

3.初读古诗,读准读顺。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古诗。师生共同正音:“踪、径、翁”读后鼻音,“蓑”是三拼音节。

(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古诗,争取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4)再次指名学生完整地朗读古诗。

4.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再次自读诗句,对照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学生交流诗意,教师适当讲解。

(3)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诗

歌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练习背诵。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2)教师进行方法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第二句描写山上的鸟,第二句描写路上的人,第三句描写船上的老翁,第四句描写雪中钓鱼。背诵的时候适当在头脑中想象雪中垂钓的画面,帮助记忆。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同学们,《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目光短浅,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才看得更全面的道理。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看看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又能明白什么道理。

2.学生自主阅读成语故事,教师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②将成语故事读正确、读通顺,长句子多读几遍。

③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短文,并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学生再读短文,结合文中的图片,思考交流:①这个成语故事中的那个掉剑的人做了什么事?②船靠岸后,那个掉剑的人能捞起他的剑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师:那个坐船人的宝剑掉进江里以后,他干了什么?

师:掉宝剑的人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一个记号呢

师:那么,船靠岸后,那个掉宝剑的人能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捞起宝剑吗?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但宝剑不会移动,所以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剑是不可能捞到的。

师:说得太好了,分析得有理有据,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5.想一想那个把宝剑掉进江里的人错在哪里?读了这个成语故事后,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教师适当补充,引导学生明白那个把宝剑掉进江里的人错在用不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会灵活处理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并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雪》让我们走进了寒冷的江面,认识了孤舟独钓的老翁《刻舟求剑》让我们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考虑到这种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后,请大家把在这个语文园地里学到的知识再梳理巩固一下,要把这些知识牢牢地记住哟!

七、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课后反思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洪、毒、蛇、兽”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洪、灾、难、道、认、被、业、产”8个生宇,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考考你们,出示大禹的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介绍大禹古时候蛇虫泛滥,有一个英雄,他曾擒获危害人们的蛟龙,消除水患,因此,人们称他为禹。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禹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老百姓非常敬重他,又称他为大禹。

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

4.设疑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相机打上小问号,引导学生从治水的起因(为什么要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的结果怎样)来提问。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禹治水)

三、出示目标

1.会认“洪、毒、蛇、兽”等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洪、灾、难、道、认、被、业、产”8个生宇,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禹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大家有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怎么解决呀?对,到课文里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3.检查自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

①相机出示生词:

洪水、毒蛇、猛兽、泛滥、灾难、知道、继续、消退、认为、耕种、恢复、生产、被子、安居乐业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提示学生“洪、耕”是后鼻韵母,“兽”是翘舌音。

“灾难”的“难”读“nàn”,理解“灾难”的意思:灾祸造成的苦难。

学生齐读生词,开火车读。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如何记住每个生字。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点拨:“洪”:众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左边三点水,右边就是“共”;“被”:古人将兽皮裹在身上取暖,叫做“被”,左边是衣字旁,“衣”的竖提变成竖,撇、捺变成撇、点。

(2)字和词,同学们都会读了,在读句子时碰到困难了吗?

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读法。

出示长句子:

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指名读句子,指导停顿。齐读句子。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容易读错的地方和长句子断句。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点评正音。

6.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自由读,同桌读,读好这一自然段。

7.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后师生点评。

8.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师生明确课文主要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治水成功的事。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洪、灾、难、道、认、被、业、产,指名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2.学生自学笔顺,自主分析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全班交流。

3.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教师重点范写指导下列生字。

洪左窄右宽,左边是“氵”,右边是“共”,书写时要紧凑。

灾上下结构,上面是“宀”,下面是“火”,要写得上短下长。

难左右结构,书写时,“又”的捺笔写成点,整个字写紧凑。

被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左边是“衤”,不能写成“礻”。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词语。

学生画出词语,汇报。(教师板书:淹没、冲毁、伤害、痛苦)

2.课件出示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读了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3.指名读。师生评价。

师:能不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呢?再指名读。

4.师生再评价。师谈话:通过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在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5.师: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地读读这一段。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远古时代,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太弱,当洪水泛滥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这样痛苦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后面的几个段落,来了解是谁解救了人们。

八、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 dǎo jué xīn dài lǐnɡ

()()()

ān dìnɡ wěi dà dì xínɡ

()()()

2、多音字组词。

mò()dǎo()xínɡ()

没 倒 行

méi()dào()hánɡ()

3、连线。

淹没 庄稼 察看 大河

冲倒 农田 挖通 地形

毁坏 房屋 劈开 洪水

治理 洪水 引导 大山

九、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淹没 冲毁 伤害 痛苦

十、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3.能简要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洪水冲倒房屋、冲垮堤坝的视频。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面对这凶猛的洪水,治水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大禹。

齐读课题:大禹治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禹治水)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3.能简要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评价。

2.想一想,那个叫鲧的人是如何治水的?他成功了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板书(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3.鲧带领乡亲们去治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可是他的方法不对,尽管治理了九年,但还是没有治理好。谁来把描写鲧治水的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读描写鲧治水的句子。

引读:没有治理好,怎么办?同学们齐读这段最后一句话。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汇报。

3.互动:同学们,有谁知道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的什么事最感人?

师:说得真好,想一想,一年有多少天?他治水一去就是十三年,十三年又是多少天?你们知道吗?

师:对,十三个365天,一共有四千七百多天啊!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且三次是从家门口经过,他都没进去看一下。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不回家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人”!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段吧!

3.读到这里,你们想对大禹说什么?你们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三过家门而不人、无私)。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读一读,思考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①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②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学生齐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禹治水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第①句是说治水的方法,第②句是讲治水的具体行动。

2.思考: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带领着人们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理好了,这说明大禹怎么样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说明禹聪明,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寻找到成功的办法。

3.洪水终于治好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怎么样昵?读最后两句话。(板书百姓安居乐业)

齐读最后两句话,体会百姓们喜悦的心情。

师: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大禹说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想对大禹说:“大禹,你真了不起!”

生:我想对大禹说:“大禹,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蛮荒的时代,走近了大禹,知道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

2.课件出示大禹像:人们为了纪念禹,就把中国叫作禹域,表示这里是大禹曾经治水的地方。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雕刻了一尊像。在河南省有个地方就叫禹州。传说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此名。

面对大禹高大的塑像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大禹!

六、当堂训练

1.连线。

淹 百 修 制 辛 农 父

理 没 姓 伏 亲 苦 民

2.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____________________

房_____________________百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洪水把房屋冲倒了。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

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

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千(山)万(水)

千()万()千()万()千()万()

无(家)可(归)

无()可()无()可()无()可()

七、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无私

大禹 疏导治水 疏通河道 智慧

百姓 安居乐业

八、课后反思

朱德的偏袒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会认字,会写“扁、担、志、伍、师、军、战、士”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朱德坚决要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组成的词语。

难点: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同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位革命领袖呀?

师: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入。

2.课件出示朱德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朱德,并提间关于朱德,你们搜集了哪些资料?

请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朱德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3.导入: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总司令,却和扁担之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朱德的偏袒)

三、出示目标

1.认识15个会认字,会写“扁、担、志、伍、师、军、战、士”8个生字,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朱德坚决要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课前四项预习。

(1)集体回顾读五遍、标序号、圈生字、标音序。

(2)同桌检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读之前,教师带大家分一分课文每个自然段各有几句话。

(1)第1自然段:2句话;(2)第2自然段:4句话;(3)第3自然段:5句话;(4)第4自然段:1句话。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评价正音。

五、的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朱德、扁担、同志、队伍、敌人、抽出、打仗、心疼、不料、敬爱、红军、战士怎样、难走、山高、路陡

2.学生自由读生词,小组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提醒学

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朱、志、仗、战、士”是翘舌音,“仗、疼、敬”是后鼻韵母,“难”是鼻音,“料”是边音。

3.学生开火车读,再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4.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些生字。

如“担、伍、抽、陡”等字可通过熟字加偏旁识记,“料”可通过熟字加熟字来识记,“士”可通过与“土”比较识记。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查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认真倾听,评价录音里老师读得怎么样?

2.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什么。

编绕口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

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

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七、第四次先学后教--知道书写,规范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教师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占位情况,并说说书写要点。

4.课件演示每个字的书写笔画顺序后,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士”注意与“土”的区别,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

5.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以身作则的伟大领袖朱德同志,他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九、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tóng zhì huì shī quàn shuō wéi ɡōnɡ

hóng jūn shēnɡ chǎn shǒu zhù shānɡānɡ

2.多音字组词。

chǔ()tiāo()n án()

处 chù()挑 tiǎo()难 nàn()

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例:带领(队伍)

坚守()粉碎()储备()

战胜()帮助()累坏()

十、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士----上横长下横短

土----上横短下横长

十一、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编的“扁担歌”吗?一起背背吧!(扁担长、扁担长,冒着危险去挑粮。扁担长、扁担长,朱德的扁担不用藏。扁担长、扁担长,司令以身做榜样。)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朱德总司令与扁担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介绍“井冈山”。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

2.理解“会师”:

(课件出示会师图)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这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哪个词可体会出来?(“会师”)

是哪两支队伍会师呢?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

3.介绍背景:会师后不久,毛主席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战士们住在井冈山,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红军战士们过着艰苦的日子。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教学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想一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井冈山山高地少,所以产粮少。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外”“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大约等于300个操场的长)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引读:“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师: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样的品质生:红军战士团结、不怕吃苦。

师: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3.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条件的艰苦、战士们的热情。

(三)教学第3自然段

1.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准?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

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指导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朱德没有因为自己是军

长就穿得好一点,也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摆官架子,他也挑着粮食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

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粮食),一样(爬山)。

师总结: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我们可用词语“同甘共苦”来概括(板书:同甘共苦)。

2.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再说一说。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挑粮的累)

4.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师生明确:从“藏”字,我们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们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军长。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5.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6.朱德同志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学生自由讨论,师生明确: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7.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课件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8.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总结拓展,感悟深情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朱德总司令与扁担之间的故事。

2.看(课件出示图片),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3.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齐读)

六、当堂训练

(一)、选词填空。

1.储备 储藏

红军战士()了足够的粮食。

小动物把过冬的粮食()在洞里。

2.敬爱 亲爱

我和()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

3.坚守 坚持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一直()自己的意见。

解放军叔叔()在海防前哨。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_____,跟_______会师了。

2、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_________。他穿着_____,戴着______,挑起_________________,跟大家_________。大家劝他不要挑,他____。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_________。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______________,并写上“________”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___________,不好意思再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以身作则

一块挑粮 同甘共苦

藏扁担 关心爱护

八、课后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康、寿”1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忘、泼、度、龙、炮、穿、向、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越,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关于泼水节的图片。

(1)导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学生看图后自由交流。

2.了解泼水节。

关于泼水节,你们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泼水节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并相机学习“泼”字。(“泼”是今天要学的生字,说一说你们想怎么记住它。)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三、出示目标

1.认识“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康、寿”1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忘、泼、度、龙、炮、穿、向、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认读生字,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一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之处?(课文讲了1961年的泼水节,这一年的泼水节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2.读通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也要多读几遍,把它读通顺。

3.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指导识字。

①字音指导指名读词语,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驶、祝、盛、寿、穿”是翘舌音“族、踩。是平舌音。敲、健、向、穿”是三拼音节。

②字形指导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③字义指导找一找其中的动词(泼、敲、盛、驶、踩、铺、穿)。谁能用动作来演示,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个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有几次?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随着学生汇报,课件突出“一年一度”。

①指导学生理解意思。

②练习用“一年一度”说话。

(2)课件出示凤凰花的图片。

①你们见过凤凰花吗?咱们来认识一下。

②教师讲解凤凰花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放时满树繁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来形容(课件突出)。

③换词比较这里如果用。火红刀,你觉得表达效果怎么样?(用“火红”不如“火红火红”更能表现出凤凰花开得旺盛、热烈。)

(3)齐读第1自然段。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过渡:每年凤凰花开,泼水节来到的时候,傣族人民就会非常高兴。今年,他们比往年更高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吧。

(2)学生读后,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汇报。

(3)朗读这段话时,你想突出哪几个词?说说理由。(突出“特别”“敬爱”等词)

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感受这两个词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4)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注意突出重点词语,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规范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并给生字组词。

2.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记这些生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重点提示易错字。)

3.重点指导“泼、龙、令”的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泼:左右结构,右边是“发”,不能写成“友”字加一点。

龙:注意别漏写了右上角的一点,也不要写成了“尤”字。

令:注意与“今”的区别。

4.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这三个字。教师巡视,选取典型字展示评议。

5.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及时展示并指导、评价。

六、当堂训练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敲门(qiāo qiào)长寿(shòu zhòu)铺满(bū pū)驶入(chǐ shǐ)一碗(wān wǎn)从容(róng kōng)

二、比一比,组词语。

令()忘()跑()泼()

今()思()炮()拨()

四、我会填

一串串 一条条

七、课堂小结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呢?周恩来总理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小朋友们回去査查资料,好好了解了解。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凤凰花------火红火红

特别 敬爱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3.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词语引领,导入文本

1.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泼水节、一年一度、敲起、龙船、驶过、笑容满面、铺上、踩着、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身穿、花炮、令人难忘、周恩来

(1)上节课学过的词语你们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2)课件突出“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通过课前的捜集,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导学:你想认识周恩来总理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去看看那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3.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感受“难忘”

1.过渡: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都特别高兴。看,他们一大早就来欢迎周总理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傣族人民都用了什么方式来欢迎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2)互动交流,课件相继出示下列语句,指导朗读并体会。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①学生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

②齐读这句话。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①学生朗读句子并交流喜欢的原因。

②相机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欢迎的场面热烈而喜庆)

女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

(生接读)周总理来了!

3.学习第4自然段。

(1)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找一找。)

(2)课文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出示周总理身穿······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指名读。

(3)仔细观察图片上周总理的穿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服装,这让傣族人民感到多亲切呀!

(4)再看看周总理的表情,你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笑容满面)

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5)课件出示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读这个句子,看,这时的周总理,还与傣族

人民一起——(板书敲鼓、跳舞)

(6)小结并指导读。

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和傣族人民穿着一样的民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起象脚鼓、一起跳起民族舞,这样的总理,你们喜欢吗?傣族人民喜欢吗?就让我们一起把他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学生默读,边读边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3)导学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又似乎听到了哪些声音?

(4)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5)从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6)指导朗读如果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欢乐、幸福、激动、兴奋······)好好读一读这两段话,读出你的感受来。(指名读、齐读)

5、学习第7.8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第7.8自然段,这两段话都有感叹号,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五、当堂训练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今年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二、我会写,用下边加点的字造句。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三、课文整体梳理。(判断正误,对的打“√”)

1.傣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广西的广大地区。()

2.周总理1961年来到了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四、重点段落品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这段话共_____句。

2、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写的是()

①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六、课堂小结

1.学完这课,你们觉得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自由举手回答。

2.教师总结: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福带给了傣族人民,把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传递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1961年的泼水节,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周总理,所以这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七、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泼洒 祝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水 祝福健康长寿

八、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授课时间: 人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连环画讲故事,教育学生要热爱读书。

2.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并能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埃·奥·卜劳恩的画像。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他是德国著名的连环漫画家,他的漫画充满温情和幽默,其代表作《父与子》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系列亲情漫画,你们想看一看吗?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连环漫画,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着,这就是《父与子》系列漫画之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个连环漫画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创设情境,指导交际

1.观察图画,了解内容。

(1)(课件出示五幅图)同学们请观看这几幅图,想一想,这几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看图。

(3)指名学生简单概括几幅图的意思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①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可能是在准备吃一天中的哪餐饭?

③饭菜丰盛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把图意生动、具体地叙述出来。(板书准备吃饭)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父亲去干什么?

②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他的姿势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板书喊孩子吃饭)

③指名把第二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①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孩子干什么去了?

父亲在干什么?

②学生观察后,指名说一说。(板书:儿子进屋去吃饭)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

①观察图画,母亲和孩子在干什么?

②还有个椅子上为什么打个问号?父亲去哪儿了?

③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板书空位子)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

①师:图中母亲的手指着外面,她可能在说什么?

②指名完整地把图意讲清楚。(板书:母亲的疑惑)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你们能按要求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要求:①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②内容要连贯,吐字要清晰,语言要生动有趣。③别人讲时,自己要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2)按要求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同桌之间互相补充。

(3)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充。

学生自由举手,教师选取2至3名学生讲一讲。

(4)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再指名学生评价。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创情境,续编故事

1.同学们看懂了前面五幅图的意思,可是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请根据前面五幅图的图意,想象第六幅图可能会是什么内容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

引导:(1)从第五幅图中妈妈手指着外面,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2)妈妈手指着外面,面对着孩子,好像在说着什么,她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

(3)想一想,第六幅图会是什么内容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原作中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埃·奥·卜劳恩原创作品中第六幅图的情景,和你想的一样吗?

2.续编故事,完整叙述。

(1)点名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一听?(第六幅图的内容可以用原作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象的来讲。)如果讲的故事完整、有新意,可得到“最佳故事奖”。听的同学要认真,如果评价或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被评为“最佳听众奖”哦!

(2)学生自由举手,教师指名到讲台上讲故事。

(3)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故事奖”和“最佳听众奖”。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系列漫画通俗有趣,是儿童喜爱的漫画作品。请大家课后再找一找他的其他作品看一看吧!

七、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埃·奥·卜劳恩-------《父与子》

九、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在认识车船等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识字。

2.学习多音字,结合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4.初步了解形声字,通过比较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功能。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新知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六”,总结收获,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在认识车船等交通工具的过程中识字。

2.学习多音字,结合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4.初步了解形声字,通过比较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功能。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救护车、消防车、油轮等交通工具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指名认一认。

2.自主学习生字,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出示表示这些车船名称的词语: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

学生借助拼音独立认读生字,再同桌互读。

(2)教师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提醒学

生注意“摩”读“mó”,不能读成“mú”;“货”读“huò”,不能读成“hò”。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4)学生齐读表示车船名称的词语。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1.学习“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看谁改得准”。

(1)教师过渡:很多字,它不止一个读音,这样的字我们称为多音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几组多音字。

(2)课件出示第一组多音字:盛开、盛饭

师谁会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生:前面一个词我会读。(学生正确读出

读音

师:后面这个词呢?想一想,吃饭之前要干什么

生:吃饭之前要先“chéng fàn”我猜这个词读“chéng fàn”。

师:很好,这个词就读“chéng fàn”。

课件出示第一组多音字:床铺、铺路

学生先想一想哪个词会读,并读一读再

想一想不会读的词语中,认识哪个字,读什么,据此猜一猜另一个字的读音。

学生举手汇报,读出两个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4)课件出示剩下的几组多音字。

学生运用学习前两组多音字的方法,猜测多音字的读音。然后小组交流,互相读一读,小组内纠正读音,形成统一意见。

各小组选派代表读一读每组多音字,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把学生读错的字及其组词板书出来,联系词语启发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5)学生齐读每组词语。

2、学习“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

(1)回忆学过的标点符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个标点符号是如何使用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全班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句号一般表示一句话说完了;逗号用在并列的分句之间,停顿大于顿号,小于句号问号用在问句后面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感情。

(2)课件出示题目内容,学生轻声读一读,体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每句话的语气。

(3)想一想每个句子应该标什么标点符

号,给每个句子标上标点符号,然后小组交流,互相纠正。

(4)反馈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全班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予以指正,并分析错误原因。

(5)根据所加的标点符号,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每句话。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巴——把、爸、吧

(1)学生自由读一读,体会每组中几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每组字有什么共同点?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把、爸、吧”这三个字都含有共同的部分“巴”,每个字的音节都是“ba”,但音调不同。

(4)想一想每个字的部首与字义的关系,体会形声字声旁表音的功能。

2.课件出示包——饱、抱、炮

(1)学生读一读这几个字,观察字形,寻找其特点。

(2)指名汇报。学生能发现“饱、抱”的读音与“包”相似,但“炮”的读音与“包”的声母不同,教师可适当指导这些字虽然它们的声母有些不同,但韵母相同,属于发音、字形接近的一类。

(3)分析每个字的字形特点,体会“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课件出示后面三组宇,学生自主学习这三组字,寻找每组几个字的字形及读音特点。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形成统一意见。

(3)反馈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出学生汇报中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4.学生再读每组字,体会形声字的造字特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观看车船图片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在词语语境中,掌握了很多多音字,还给句子加上了正确的标点符号;初步体会到汉字中有很多字的读音与组成字的某一部分字的读音有关,真是收获不小啊!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两个板块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好好预习这两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油轮、科学考察船、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积累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鲁班造锯》,了解鲁班探究发现的意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谈话导入

1.谈话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诗文、著作中,留下了很多警世名言,这些语言或是激励人奋进,或是富含哲理,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等等。有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几句名言警句。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积累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鲁班造锯》,了解鲁班探究发现的意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学生轻声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想法。

指名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解释这句话选自于《后汉书》,意思是说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3)学生齐读这句话。

2.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一句: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汇报。

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当解释这句话选自于《城外生书》,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对外甥说的,意思是说“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3)学生齐读这句话。

3.教师多媒体出示第三句: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1)学生默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

(2)师: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听说过吗?

4.思考这三句名言警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交流,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这三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将来才会获得成功。

5.学生练习背诵。

(1)指导根据每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会加快背诵的速度。

(2)指名学生试背。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同学们,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鲁国

有个著名的木匠和发明家,他叫鲁班,传说锯就是他发明的,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明锯的吗?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鲁班造锯》这篇短文。

2.学生自主阅读短文《鲁班造锯》,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文中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指认。

4.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读短文,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学生读错的字音。

5.学生再读短文,找出描写鲁班发明锯的语句,想一想,鲁班是怎样发明锯的?

学生读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划破手指——发现小齿——发明锯子。

6.思考从鲁班发明锯子这件事中,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适当指导。

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鲁班造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并让自己的发现帮助人们改善生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日积月累”让我们又学会了几句树立远大志向的名言警句《鲁班造锯》让我们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奥秘,为人类造福。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造福!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七、教学反思

18、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夜宿山寺》,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在高楼上的心境。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位诗人是谁吗?你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哪些诗?谁愿意背一背?

学生自由举手,站起来背诵曾经学过的《静夜思》等。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李白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喝酒,二是喜欢旅游。他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会认“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夜宿山寺》,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在高楼上的心境。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夜宿山寺》,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2)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诗文和诗中的生字。(3)把诗读正确、流利,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辰”音节的声母发翘舌音;“宿、寺”的声母是平舌音;“恐、惊”的韵母是后鼻音;“敢、辰”的韵母是前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3)随机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4)学生自由读生字,强化识字效果。

4.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来帮助记忆。如:“惊”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加以记忆;“寺、恐”可以用熟字组合法记忆。

5.指名读古诗,指导读出诗歌的节奏。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一)学习第1.2句诗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的插图,指导学生看图看了这幅图,说一说山上有什么。(高楼)楼在山的什么地方?(山顶)看了这么高的楼,你会怎么形容这座楼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座高楼)

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如何写这座楼的。(课件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指名学生读第1.2句诗。讨论一下,“危楼”是什么意思?“百尺”是什么意思?“星辰”呢?

学生讨论后,指名说一说,明确在古代,“危”是高的意思,所以“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百尺”在这里是虚指,形容楼很高。“星辰”泛指天上的星星。

3.根据对每个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举手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4.学生齐读第1.2句诗。

(二)学习第3.4句诗

1.过渡:诗人李白站在寺院的高楼上,他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接着看诗人是怎样写的。

(课件出示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分组读,指名读。

3.指导看课文插图,默读古诗,图文结合学习。

(1)指导看图诗人站在这高楼上,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感觉楼与天上的仙庭连在一起了,仿佛自己说话天上的神仙都能听到。)

(2)再读第3.4句诗,想一想“语”是什么意思?“恐”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语”是说话的意思,“恐”是害怕的意思。

(3)学生自由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教师小结: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4.想一想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不能)这只是诗人的大胆想象。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这座楼太高了,诗人才这样想的。)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学生齐读第3.4句诗。

(三)练习背诵

1.齐读这首诗,注意诗的停顿,要读出感情。

2.自由读一读,练习并指名背诵这首古诗。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3个生字:危、敢、惊。

2.学生认读生字,并适当扩展组词。(如:危险、不敢、惊动)

3.同桌交流,如何才能把生字写工整、规范?

4.全班交流笔顺和书写方法,教师小结指导。

提示:“敢、惊”是左右结构,两部分注意穿插得当;“惊”的“忄”左边的点比右边的点稍低,注意两点的位置;“危”的“厂”里面不能写成“巳”。

5.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6.展示学生的书写,教师再相机进行点评。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唐代诗人李白的步伐,一起欣赏了寺院里的高楼,不仅一起感受了楼宇的高入云端,更感受到诗人的浪漫情怀。我们要学习诗人快乐生活的态度,还要像诗人一样,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想象的习惯。课后,同学们可以在家长、同学、朋友面前背一背古诗,和别人一起分享学古诗的快乐。

八、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摘星辰-----夸张

不敢 恐惊----联想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会认“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背诵《敕勒歌》。

3.通过朗读,领略北国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

少,我们的祖国山河彗丽、风景优美。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看,我们出发吧!

2.课件播放草原的美景,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引出课题:天蓝草绿,牛羊成群,多么美丽的草原风光呀!北朝民歌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这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会认“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背诵《敕勒歌》。

3.通过朗读,领略北国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一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似、庐、笼、盖、苍、阴、野、茫。

(1)指名读,全班齐读。

(2)教师强调字音“似、苍”是平舌音,“苍、茫、笼”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野”是整体认读音节。

(3)学生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引导观察。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范写,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似”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野”在书写时,左边的“里”的最后一笔横画要写成提画,右边是“予”,不能写成“矛”。

(3)学生自行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朗读古诗字音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古诗你们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品读理解,熟读成诵

1.学习第1句诗。

(1)课件出示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有许多圆顶的蒙古包。

(2)引导:古诗的第1句描绘了图上的景色。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明确:诗中“敕勒川”是个地名,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

人民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理解“笼盖四野”的意思:天空就像圆顶的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指导朗读第1句诗。

指名读,师生评读。

师:请你们边读边想象这句诗中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2.学习第2句诗。

(1)引读:草原上有雄伟高耸的阴山、圆顶的大帐篷,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一读第2句诗。

(2)指名读,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天空、草、牛、羊)草原上的天空是怎样的?(辽阔无边)草原呢?(一望无际)风儿一吹,绿草中会出现什么?(露出成群的牛羊)

(3)引导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看到的草原美景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适当引导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吹,草儿都弯下了身子,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4)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①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②说一说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到美丽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牧民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

4.指导背诵。

(1)引导发现句式为“三二四四三三七”,各组句式对仗工整。

(2)记住关键字的顺序:“川一山一天一野一天一野一风”。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诗人来到了茫茫的大草原,美丽的大草原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欣赏这美丽的草原景色吧!(教师再次播放草原的相关视频,学生边欣赏边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

川 山 天 四野-----静

风吹 草低 见牛羊----动

八、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认识“雾、淘、顽、于、暗、岸、街、梁、甚、至、切、躲、失”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于、论、岸、屋、切、久、散、步”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雾(大雾)(雾气)

淘(淘米)(淘气)

顽(顽劣)(顽皮)

于(于是)(终于)暗(暗中)(暗处)

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

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于)躲(躲藏)(躲避)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指导写字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当堂训练

一、把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1.从前有一片雾(w),他是个又淘(t)气又顽(w)皮的孩子。

2.街(j)道连同房屋和桥梁(l),都露出来了。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hé àn sàn bù

1.我喜欢到 边去

wū lǐ jiǔ jiǔ

2.的香水味 没有消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五、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大海 天空 海岸 城市

六、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有雾的时候大自然是怎样的情景,并能展开想象说一说。

3.了解雾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雾真的很淘气,他像个调皮的孩子,把东西都藏了起来,你们还记得他都把什么藏起来了吗?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

2.雾是怎样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有雾的时候大自然是怎样的情景,并能展开想象说一说。

3.了解雾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1.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是写雾把大海藏起来的?

学生读后,自由举手汇报第3自然段。

2.思考:雾把大海藏起来后,会怎么样呢?

学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指名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这时,无论是,还是,都看不见了。

3.接着,雾又把什么藏了起来?结果又会怎样呢

(1)学生读第4自然段,看看雾把什么藏了起来。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雾又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教师引读:天空和太阳被藏起来后,霎时,变暗了,无论是,还是,都看不见了。

4.雾这个淘气的孩子,他在海上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后,又来到了岸边,这时,他又要把什么藏了起来呢?

(1)学生轻声读第6自然段,寻找到答案后,汇报雾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

(2)说一说,雾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后,结

果会怎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读:雾把海岸和城市仓了起来,连同 也藏了起来,这时。

5.雾把一切都蒙了运来后,他又把什么藏

起来了?结果怎样口

(1)学生读第7至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读雾把自己蒙了起来,不久,都露出来了,雾自己却。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交流反馈

当空气中的水汽充足,气温接近零度,空气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就形成了雾。

2.知道了雾的形成,你们知道雾是怎样把大海、天空、城市等藏起来的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小结: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藏起来了,其实就是雾很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都笼罩在雾里,让人看不见了。

3.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藏起来后,这些地方都不见了,那么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藏起来后会怎样?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同桌之间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觉得多还会把什么藏起来,藏起来后的结果又怎样。

全班自由交流。

六、当堂训练

一、仿照例句写句子。

1.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不见了。

2.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四、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 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有一天它飞到,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都藏了起来;又来到,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最后他躲在 把 藏了起来。

二、重点段落品析。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lù lòu)出来了。路上走着行(háng xíng)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划去。

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选文共有 自然段,其中第 自然段讲的是雾把自己藏起来后,、、、、街道、房屋、桥梁都露出来了。21教育网

七、课堂小结

雾这个淘气的孩子真顽皮,他藏起了大海、藏起了天空、藏起了太阳、藏起了城市·····雾又是那么可爱,他藏起了这些东西以后,又藏起了自己。同学们,你们看,雾神奇吧!自然界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现象,它们的奥秘等待你们去解开哟!

八、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大海 海水

雾藏 天空 太阳 都看不见了

海岸 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九、教学反思

雪孩子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认识“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唱、赶、旺、旁、浑、谁、轻、汽”8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动画片《雪孩子》中小兔和兔妈妈堆雪人的片段,学生认真观看。

2.提问:同学们,小白兔和兔妈妈干什么了?(堆雪人)他们堆的雪人漂亮吗?你们也堆过这样的雪人吗?

3.引入:小白兔和兔妈妈堆完了雪人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雪孩子》中去找找问题的答案吧!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认识“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1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唱、赶、旺、旁、浑、谁、轻、汽”8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地倾听,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3)将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汇报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4个自然段,让学生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累了、添柴、烧火、旺旺、渐渐、哎呀、冒烟、冲进、烫人、终于、浑身、水淋淋、扑灭、激动、唱歌、赶来、旁边、是谁、很轻、水汽”,指名学生认读、齐读,注意正音并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强调“旺、烫、终、唱、轻、旁”是后鼻音,“柴、终、唱、谁”是翘舌音,“累、淋”是边音。

(3)多媒体单独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将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如“终、浑、淋”等字可以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忆,“柴、旺、赶”等字可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来记忆,“谁”与“难”可进行比较记忆。

(4)多种方式巩固识字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

5.全班齐读课文。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再次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

了什么事?

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注意在学生汇报的时候引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表达清楚。(文中主要写了雪孩子和小白兔以及兔妈妈三个人。

兔妈妈要出门,给小白兔堆了一个雪人陪他玩,小白兔玩累了,回家睡着后,家里火堆的火点燃了柴堆,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最后变成水汽升上了天空。)

六、第一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唱、赶、旺、旁、浑、谁、轻、汽。

2.学生认读这8个生字,并适当练习组词,加强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这几个生字,想想这些字的笔顺及结构特点。

4.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如“唱”是左右结构,右上边是“日”,下面是“日”,注意“日”要写得扁平;“旺”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谁”要写得紧凑些,右边四横中间两横稍短。

5.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七、当堂训练

”“

”“

”“

”“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tàng tiān jí máo

”“

”“

”“

”“

滚烫 添加 激动 冒雨

dàng diān jī mào

二、看拼音,写词语。

gǎn zǒu páng biān qì shuǐ chàng gē xīng wàng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认识了很多生字词朋友。那么,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九、板书设计 雪孩子

兔妈妈 小白兔 雪孩子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3.感受雪孩子舍己为人的品质,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整体回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教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过渡:雪孩子最后去哪儿了?他为什么消失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看看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3.感受雪孩子舍己为人的品质,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兔妈妈要出门去,她可能去干什么?

引导:可联系第1自然段来思考。

学生充分想象,回答。

2.想一想,兔妈妈为什么不带小白兔一起出去呢?

引导想一想,你们小的时候,妈妈出去干活时,能带你们吗?

学生思考后,自由举手回答因为小白兔

太小了,兔妈妈出去做事,带着他不方便。

3.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陪小白兔玩,这个雪孩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雪孩子的插图,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说一说雪孩子的样子。

(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读一读第4.5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了些什么?玩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感受他们玩得很快乐。

2.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累了,就回去睡觉,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事?

引读:小白兔玩累了,就回家去 因为冷,他往火堆里,然后躺在床上。

(三)学习课文第6-9自然段。

1.轻声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小白兔睡着了后,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部分内容。

2.小白兔家里着火了,雪孩子看到后心情怎样?

引导:假如你就是雪孩子,你看见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着火了,而且火越烧越旺,你的好朋友随时有生命的危险,你的心情怎么样?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会雪孩子的着急心情和故事的紧迫感。)

3.雪孩子也和大家一样着急,找一找,看看哪些词语写出了雪孩子的急切心情呢?

引导学生通过快读、重读“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体会雪孩子的着急心情。

指名学生找出表现雪孩子急切心情的句子,再指名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4.小白兔家冒出黑烟,蹿出火星,面对这样的情景,雪孩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齐读这段话,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一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到雪孩子的勇敢、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5.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后,自己怎样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雪孩子的句子。

(四)学习第10-14自然段。

1.齐读第10-14自然段,想一想,小动物们把火扑灭了,兔妈妈也回来了,他们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读后回答他们不知道是谁救了小白兔。

2.我们知道是雪孩子救了小白兔,那么,现在雪孩子去哪里了?3.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交流雪孩子是怎样变成白云的?

学生根据最后一段内容,结合课前査找的资料,小组交流:雪是如何变成云的。

教师到各小组进行巡视,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课件演示雪变成白云的过程。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分角色朗读,适度拓展

1.可爱的雪孩子陪伴小白兔一起玩耍,在小白兔遇到危险时,又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水汽,升上了天空,这样的雪孩子,谁会不喜欢呢?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把对雪孩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轻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要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雪孩子救小白兔时要读出急切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一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只要学生能谈到相关内容,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六、当堂训练

一、照样子,写词语。

又说又跳 又___又___ 又___又___ 又___又___

照样子,写句子。

例: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兔妈妈堆了一个雪孩子。

二、课文整体梳理。(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雪孩子不见了?

重点段落品析。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给文中的第一句话加上标点。

用加点的词造句。

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读完短文,我们了解到是 把小白兔救了。

三、猜谜语。

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象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希望大家以后在遇到别人有困难时,能像雪孩子一样,勇于伸出你们的双手,去帮助别人,让我们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八、板书设计 雪孩子

陪小白兔玩耍 从火中救出小白兔 化作天上的白云

可爱、善良、勇敢

九、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在学习有关陆地、植物、动物名称的词语中认识生字,拓宽识字范围。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习描写自然景象的词语,并能说一说词语所描述的情景。

4.初步了解拟人句,感受拟人手法的特点。

5.能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图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由谈话,导入课

1.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又要学习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了,你们必得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自由举手发言。

2.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到的东西真多,下面,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七”,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认真学习,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七)

三、出示目标

1.在学习有关陆地、植物、动物名称的词语中认识生字,拓宽识字范围。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习描写自然景象的词语,并能说一说词语所描述的情景。

4.初步了解拟人句,感受拟人手法的特点。

5.能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图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找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自主识字。

2.学生互读词语,交流识字。

3.课件出示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1)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骆”是边音,不能读成鼻音;“椰”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生字。

4.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主交流,汇报发现,教师小结:四组词语给出了四个具体的场景,每组词语中的第一个词语是场景名称,后面的两个词语是该场景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和动物名称。大家一边读词语,一边在脑海中想象对应的画面,这样既认识了词语,又拓展了想象。

5.学生齐读词语。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

填一填”。

(1)教师过渡:道一个字的读音,我们可以运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找这个字。可是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呢?我们应该如何查这个字?下面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

(2)课件出示“亏”这个字,师引导想一想,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

(3)这个字的部首不好找,可能学生找不到,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亏”的部首是“一”。

(4)翻开字典,在“部首目录”中的“一”画里找到“一”部,看看这个部首在检字表的页码,翻到检字表相应的页码,找到“一”部再数一数“亏”去掉部首还有几画,在相应的几画里找到“亏”这个字,看看这个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字典正文相应的页码,就可以找到“亏”字。拼出这个字的读音,并组词。

(5)课件再出示“申、丹”,学生思考这两个字的部首,合作找出它们的部首“|”“丿”。

(6)独立在字典里查这两个字,并把课本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7)师生共同总结部首查字法的方法。

①找准生字的部首,数出它的笔画,再在“部首目录”里按笔画数找到该部首,并记住后面的页码。

②翻到“检字表”相对应的页码,找到该部首,数一数要查的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对应的几画里找到该生字,记住后面的页码。

③翻到字典正文对应的页码即可找到该生字。

(8)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直到熟练掌握。

2.学习“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词语所描写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2)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每个词语所描写的景象,对同伴说错的地方,互相指正。

(3)全班交流指名两个学生,全班汇报,对说得不完整或说错的地方,大家给予指正或补充。

(4)师生共同评价。

3、学习“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1)课件出示“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①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读后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有趣之处。

②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出雾是没有生命的,是不可能把自己藏起来的,这里把每看作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赋予雾以生命,他能思考,有灵性,能把自己藏起来,这样写突出了雾的可爱,把雾写活了。

(2)课件出示: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①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自由举手发言,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②师生共同评价。

教师指出:在这里,风同样是无生命的,他

不会拿手绢和圆帽子,作者这样写,赋予风以

生命,给风以灵魂,活灵活现地把风淘气的特

点表现了出来。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写话”

1.课件出示“写话”中的图画。观察图画,想一想,从图中可以提取出哪些信息?学生认真观察,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2.指名全班汇报

3.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互相补充,把故事叙述完整。

4.全班汇报教师指名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

教师对学生汇报中的信息作适当引导、补充,让学生把图画以及所联想到的内容说得连贯、具体。

5.尝试写话,把图画中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注意把语句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6.展示两至三名学生的写话练习,师生共同评价。

7.学生将自己的写话进行修改,并誊写在写话本上。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还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声,会讲述词语所描述的情景,掌握了把物当非人来写的作用,还练习了写话,收获这么多,大家一定很高兴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后几个板块,相信大家会获得更大的进步。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展示台”的学习,巩固对容易写错的字和容易混淆的字的认识。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背诵《数九歌》,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体会其趣味性。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写字时,会不会经常出错呀?(会)那你们会把容易写错的宇都写在改错本上吗?

学生自由谈一谈。

2.过渡:容易写错的字,我们要学会把它们写在改错本上,常常拿出来看一看,这样,以后就不会再错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组容易写错的字,这些字你们平时也常常写错吗?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

1.通过对“展示台”的学习,巩固对容易写错的字和容易混淆的字的认识。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背诵《数九歌》,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体会其趣味性。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展示台”

1.课件出示第一组容易写错的词:

棉被、泼水、带领、展现、散步、南瓜

2.看一看,这些字你也写错过吗?写这些下划线的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汇报预测

3.教师过渡:很好,对这一组容易写错的字,同学们都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了。有时

候,容易写错的字我们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记

忆,请看下面这些字。

课件出示:

纸巾——低头 战士——土地 今天——口令

(1)思考观察这几个词语中加点的字,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观察后,思考每组加点的字的不同之处,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纸”的右边和“低”的右边相似,“纸”的右边比“低”的右边少一点;“士”和“土”笔画相同,但“士”的上面一横长,下面一横短,而“土”正好相反,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今”和“令”不同之处在于“令”比“今”下面多一点。

4.课件出示最后两组词语,学生独立观察加点字的特点,小组交流,说一说如何比较记忆。

学生合作完成后,教师检查,指名说一说。

教师适当小结:这些词中每组加点的两个字都是同音字,但它们的意思不同,字形也不同,要注意正确搭配使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数九歌》。学生自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再读诗歌,读准读顺

(1)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分句朗读诗歌。师生共同正音:“耕”读后鼻音,“柳”是边音,“雁、遍”是前鼻音。

(3)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诗歌,争取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齐读诗歌。

3.再读诗歌,了解其大意

(1)学生再次自读每句诗,师引导:哪句诗你曾经听过?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2)学生想一想,并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学生只要说得意思相近都要给予鼓励。

(4)教师补充讲解诗歌的意思。

4.练习背诵

(1)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2)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每一句前面都是与“九”相关的,可以按顺序记忆,重奏记住每个“九”后面的内容。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爱阅读”

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数九歌》,了解了一些数字与时令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到野外,那里正在发生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呢!赶紧去看看吧!

2.学生自主朗读“我爱阅读”中的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教师提醒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刚开始读的时候读慢一点。

3.指名学生分句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可以适当加快速度。

5.指名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交流读完这首小诗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6.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明确:“鸭”“霞”读音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整首小诗中,“鸭”和“霞”出现的次数很多,绕过来绕过去,很难读得特别顺溜,这样的小诗叫做“绕口令”。

7.教师范读,语速偏快,告诉学生读绕口令,就要读得又快又准确,这样才有意思。

8.指导学生练习朗读通过拍手打节奏读、同桌分行互读、师生对读、小组竞赛读等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练读中读好绕口令。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语文园地七”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描述词语的情景,还背诵并理解了《数九歌》,学会了朗读绕口令,掌握了那么多有关字、词、句、篇的知识,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课后,请同学们再把学过的知识回顾一遍,巩固所学的知识。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数九歌》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九、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认识“假、威、转、扯、嗓、派、违、抗、爪、趟”等17个生字,学习“转、闷”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食、物、眼、爷、爪、神、活、猪”8个生字。

初步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谈话小朋友们,谁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2.学生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师:你的记性真好,说得又清楚又具体。那么,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狡猾)

3.师:一天,这只狡猾的狐狸正在森林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可怕的老虎的叫声。同学们,请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关于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些什么?(引导看过这个动画片或者童话书的学生简单陈述故事内容。)

5.导入: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叙述的故事和你们了解的是不是一样。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三、出示目标

1.认识“假、威、转、扯、嗓、派、违、抗、爪、趟”等17个生字,学习“转、闷”2个多音字,正确书写“食、物、眼、爷、爪、神、活、猪”8个生字。

初步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生字表里的生字在书中圈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并相机正音。打乱卡片顺序,分组抢读,达到人人会读的目的。

(2)课件出示:一转、扯着、嗓子、派我、违抗、爪子、一趟、野猪、纳闷、受骗、借着、食物、眼珠、老天爷、神气活现、狐假虎威。

(3)开火车读,相机提醒“闷、骗、眼、神”是前鼻音,“抗、嗓、趟”是后鼻音。“转、闷”是多音字,还有个音分别读“zhuǎn、mèn”。“纳”是鼻音。

(4)自由读,小老师带读,小组内读,同桌检查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断句和重音)

(1)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2)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思考并明确这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假”在这儿的意思是“借着”。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教学写字,规范书写

1.组织学生分类出示生字,并板书:

左右结构:物、眼、神、活、猪

上下结构:食、爷

独体字:爪

(1)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书写这些生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学生小组内讨论识记方法,再指名小组在全班交流、汇报,其他小组评价和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重点指导“爪”与“瓜”相比,“爪”的第三笔是竖,“瓜”的第三笔是竖提;“物、眼、神、活、猪”在书写时,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选取好、中、差的书写在全班展示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六、当堂训练

我送拼音宝宝回家。、窜 狡 兽 违 趟 扯

二、小鹿在写词语时遇到了困难,你去帮帮它,把词语补充完整。

神气()()摇()摆()日()天()

()张()望()信()疑()()洋洋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温了大家看过的动画片或者画册故事《狐假虎威》,知道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那么凶猛的老虎到底是怎么被狐狸利用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再研究。

八、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左右结构:物、眼、神、活、猪

上下结构:食、爷

独体字:爪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狐狸蒙骗老虎的情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半信半疑”“神气活现”“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4.让学生懂得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课文里是用哪句话说出来的?

2.课件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学生齐读)

二、板书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是这幅图的情景?

2.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1)提问“茂密”是什么意思?(指森林里的树很多)

(2)师:谁能做出“窜”的动作?

指名做“窜”的动作。并追问:小狐狸,你为什么要“窜”过去呢?学生汇报。

(3)师:谁来做做老虎的动作?指名学生做“扑”“逮”的动作。

(4)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5)引读:虽然狐狸逃得很快,但还是被老虎提住了,多惊险呀!谁能把这段话读出惊险的语气来?指名读第1自然段,再齐读。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师: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的美食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第2-6自然段,将描写狐狸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描写狐狸的话,教师相机出示:“骨碌碌一转”“一扯着嗓子”。

(1)指名表演狐狸的样子,理解“骨碌碌转”“扯着嗓子”的意思。

(2)讨论交流狐狸这样做的原因,明确狐狸是在想办法对付老虎,体会狐狸的狡猾。

(3)通过揣摩“摇了摇尾巴”这一动作,感知狐狸骗过了老虎后得意洋洋的神态。

4.听了狐狸的话,老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一愣、被蒙住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愣”的意思,感受老虎听了狐狸的话突然呆住了的样子。

(2)讨论交流:老虎为什么会“被蒙住了”?它听到狐狸的话会想些什么?体会老虎的愚蠢。

5.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教师扮演狐狸,指名学生扮演老虎,一名学生当叙述者。

(三)学习第7.8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2)引导观察图画中老虎和狐狸的位置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3)让学生说说老虎和狐狸的样子,从老虎瞪大眼睛、张着嘴感受它的半信半疑;从狐狸迈着大步、摇着尾巴、一脸得意洋洋中,体会狐狸的狡猾和得意。

(4)指名说说老虎的神态。

2.课件出示填空: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老虎。指名口头填空。(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1)出示狐狸图片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谁来表演一下狐狸?狐狸为什么要摇头摆尾呀?(它骗了老虎,老虎上当了,它很开心、很得意。)

(2)出示老虎图片词语:“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3)指名学生表演老虎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样子。

3.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1)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看见狐狸大摆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纳闷”的意思,体会小动物们因为今天的狐狸得意洋洋、大摇大摆而感到奇怪的心理。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动物们的好奇。

(2)出示句子: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①引导理解交流,小动物们撒腿就跑,不是害怕狐狸,而是害怕狐狸身后的老虎。

②指导朗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③启发思考:当老虎看到小动物们都跑了,会怎么想呢?(预设它可能想,看来百兽都害怕狐狸,狐狸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

④课件出示:这真是一只 的狐狸,一只

的老虎。(狡猾 蠢笨)

(四)齐读第9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教师小结: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一个成语“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

(五)分角色表演。

1.学生在六人小组里表演,组长复述课文内容,分配角色,其他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戴上头饰表演。

2.教师巡视,深人小组指导。

3.指名表演得好的小组上台表演。

四、当堂训练

三、请帮小动物选择字的意思。(只填序号)

假:①不真实的;②借用,利用。

百:①数目,十个十 ②众多,所有的。

神:①迷信中的神 ② 表情神气 ③心力,心思。

疑:①不信 ②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将下面的句子按照括号里的提示写具体。

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茂密的 可爱的)

小鸟叫个不停。(在树枝上在 欢快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成语故事“狐假虎威”,不仅懂得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还学会了表演。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有一天,老虎和狐狸在森林里又见面了,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续编这个故事。

六、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 老虎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七、教学反思

狐狸分奶酪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酪、捡、俩、始”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仔、急、咬、第、公”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谁能说一说,课文中的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可能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狡猾,也可能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想办法逃脱了老虎的魔掌。教师对学生的这两种回答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狐狸有关的课文,它的名字叫--《狐狸分奶酪》。

二、板书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并注意课文生字词和句子的正确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并及时给予读书指导。

3.检查学生朗读生字的情况

(1)课件出示“酪、捡、俩、始、拌、帮、匀、嚷、瞧、便、剩、整、奶、始、吵、仔、急、咬、第、公”等生字,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齐读生字,教师适时指导生字的正确朗读,重点强调“帮、嚷、剩、整、公”读后鼻音,“捡、拌、便”读前鼻音,“始”是翘舌音。

(2)做“去拼音猜读生字”游戏(教师随机指生字,学生猜读),巩固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连词读,开火车读。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课文朗读指导,尤其注意长句子的正确朗读。

①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②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

③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熊哥哥和熊弟弟遇到了什么问题?从文中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知道一怎么分这块奶酪”。

(1)指导感情朗读,注意读出熊兄弟俩的烦恼。

(2)教师归纳:那么有谁帮他们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狐狸是怎么帮他们的。

3.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内容,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一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狐狸帮他们分,结果狐狸把奶酪全吃了。

4.学生齐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与节奏。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奶、始、吵、仔、急、咬、第、公”,指名朗读,根据朗读情况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仔”:左窄右宽,右边半部分要写紧凑;“急”:中间的“彐”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心”也要写得紧凑点;“咬”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要写得窄一些。

3.学生在田字格练写簿上自主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整体结构要匀称。

六、当堂训练

”“

”“

”“

一、连一连。

”“

”“

捡 嚷 剩 始 瞧

二、看拼音,写词语。

yǎo yá gōng píng niú nǎi chē lún dì yī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还知道课文讲了熊哥哥和熊弟弟遇到分奶酪的难题,狐狸来帮他们分,结果狐狸把奶酪都吃了。狐狸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去深入探究这个问题。

八、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熊兄弟-------捡奶酪

狐狸---------分奶酪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着重体会熊兄弟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狐狸的狡猾和奸诈。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这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引入新课: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要求说得简洁、完整)

二板书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细读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熊兄弟的奶酪是哪儿来的?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熊兄弟捡了一块奶酪,因为不知道怎么分而拌起嘴来。

(2)课件出示: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读一读,想一想,“不知道怎么分”你是怎么理解的?

2.学习第2-9自然段。

(1)轻声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狐狸拿过奶酪后是怎样分的?

学生读后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掰成两半。

引导:“掰”这个动作该怎么做?谁能试一试?

指名学生做一做“掰”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狐狸认真地替熊兄弟分了吗?

学生通过引导,感受到狐狸是随意把奶酪分成两半的。

(2)自由读第6-9自然段。

①找一找,熊兄弟看到狐狸分得不均匀,是怎么说的?

引读:小哥儿俩嚷着说:“ ”。

想一想,熊兄弟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读他们说的话?

引导:熊兄弟看到狐狸分得不均匀,心里肯定着急,所以要读出焦急的语气。

学生再读小哥俩说的话。

②说一说,狐狸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指名说一说,然后教师引读狐狸说:“ ”说着便。

③问题解决了吗?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再引读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

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狐狸将继续替小哥俩分奶酪。接下来狐狸又是怎样分的呢?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不停地咬------吃光了。

指名学生做一做狐狸分奶酪的动作。

3.轻声读第10.11自然段,想一想,熊兄弟看见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心情怎样?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生字。

(1)师: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一读小哥俩的话?

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

(2)狐狸把奶酪全部吃掉了,他是怎样向熊兄弟解释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狐狸的话想一想,最后狐狸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狡辩、强词夺理的语气)

学生齐读狐狸说的话。

4.质疑:狐狸为什么要这样替熊兄弟分奶酪?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选派代表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狐狸不是真的替熊哥哥和熊弟弟分奶酪,而是为了自己把奶酪吃掉。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分角色朗读,讨论感情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区别。

师:学习了课文,你们能说说自己对熊哥哥和熊弟弟有什么看法吗?对狐狸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熊哥哥和熊弟弟自私、怕吃亏,结果还是吃了大亏。而狐狸非常狡猾,耍计谋让熊兄弟上了当。

2.小组再讨论,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到各小组听听学生的发言,并相机点拨。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生只要说的内容是积极的,都应给予鼓励。

五、当堂训练

一、根据要求写句子。

1.奶酪全被他吃光了。(改为“把”字句)

二、重点段落品析。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儿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火们,你们秒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们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1.在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

2.和 捡到了一块儿奶酪。

3.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拌嘴?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后,我们以后在分享东西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要知道相信其他不相关的人而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别人抢夺去你们的果实。

七、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狐狸:掰成两半---咬一口---不停地咬---吃光了

熊兄弟:嚷----又嚷---生气

八、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认识“筝、鼠、折、漂、扎、抓、幸、但、愿、哭、取”11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折、纸、张、祝、扎、抓、但、哭”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

课件出示谜面:

是鸟不会叫,是鹰没有毛,喜欢顶风飞,就怕雨来浇。(打一玩具)

学生猜出谜语后,教师课件出示各种风筝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风筝的美。

2.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风筝,再看看这是什么?

教师拿出课前折好的小纸船让学生观赏。

3.揭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纸船和风筝》。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质疑。

二、板书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运用掌握的朗读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朗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字音可以请教老师和查字典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请教同桌或者小组里的同学。

2.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松鼠、折纸、漂到、抓住、幸福、但愿、哭了、取下、一张、祝福、扎风筝

(1)指名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扎”是平舌音,“鼠、折、抓、张、祝”是翘舌音。

(2)同学互相指认词语。

(3)教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3.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后,教师再指名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后,教师再指名汇报、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来帮助记忆。如:“折”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哭、取”可以用熟字组合法来记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了解内容,研读第1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字音读准了、句子也读通了,那我们现在就再读读课文,这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将课文读得更流利和通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仔细对照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闹了矛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松鼠和小熊恢复了友谊?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按要求找出正确的段落。

3.读完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并补充,把内容讲完。

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本文讲了松鼠和小熊一个住在山顶,一个住在山脚,他们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最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如初的故事。

4.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的家在哪儿?

(2)课件出示“山顶”和“山脚”两个词语,想一想,哪是山顶?哪是山脚?试着画一画。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指导书写,快乐写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2.课件演示每个字的书写过程,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书写笔顺及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讲解部分宇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祝”字书写时,左边示字旁的书写要注意横撇的撇不要弯,竖一定要写直;“抓”字的书写,关键在于写好右边的“爪”字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三笔竖要垂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当堂训练、给加点字注音。

草莓()吵架()感受()扎风筝()

二、看拼音,写词语。

zhé zhǐ zhuā zhù zhù fú

()()()

dàn shì kū le zhǐ zhāng

()()()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松鼠和小熊之间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松鼠----山顶

小熊----山脚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懂得友谊的珍贵,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维护友谊。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自由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过渡: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确实是最好的朋友!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二、板书课题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主阅读第2至6自然段,看看松鼠和小熊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

引导:①松鼠送什么给小熊了?他用什么方法送的?

②小熊送什么给松鼠了?他又是用什么方法送的?

(1)学生自主读课文,分析理解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2)反馈汇报。根据学兰的汇报,教师归纳: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纸船和风筝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3)短语比较。

课件出示: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①轻声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句子中分别有“漂哇漂”和“飘哇飘”。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漂哇漂”是说物体在水面上漂,“飘哇飘”是说物体随风飘。

②再读句子,体会语境的不同。

(4)指导朗读

(课件演示)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你能读好这两个自然段吗?(指导朗读)

小熊为什么那么高兴呀?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熊、在开心、快乐、兴奋、激动之后,你难道不想做点什么吗?

请读一读第4.5自然段、用你们的话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松鼠高兴的样子

2.阅读第7至9自然段,了解松鼠和小熊闹矛盾后的难过和失落。

(1)过渡: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交流松鼠和小熊吵架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读第8.9自然段,分析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情,感受他们的难过。

(3)思考:小熊和松鼠为什么还是每天花风筝和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确虽然他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

3.读第10.11自然段,理解松鼠和小熊恢复友谊的过程。

(1)过渡: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心里都很难过,后果结果如何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11自然段后,讨论汇报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2)说一说,是谁先要求和好的?他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导学生尝试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5)想一想,小熊最后放风筝了吗?你从课文哪

个地方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松鼠为什么“高兴

得哭了”呢?

引导学生感受松鼠和小熊终于和好,心里很激动、感动。

(5)指导朗读。

①“再也受不了啦”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小熊和好的心情。

②“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应该用急切、真诚的语气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

和好的心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深入体会,拓展延伸

1.想一想,经历了这一切,小熊和松鼠以后还会吵架闹别扭吗?他们从这件事中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归纳: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也一定要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2.有时候,我们难免和朋友发生矛盾。请你想想,如果你与朋友吵架了,你会怎么做?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五、当堂训练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山 一()纸船 一()松果

一()纸条 一()小事 一()风筝四、一字组两个词。

()()

山 愿

()()

五、多音字组词。

漂 piāo()扎 zā()

piào()zhā()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纸船和风筝让他俩成了好朋友。(缩句)

2.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改为“被”字句)

21世纪教育网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我们懂得了友谊的意义,让我们祝福这象征友谊的风筝永远飘荡在蓝天中、这代表友谊的纸船永远漂流在小溪里。让这美好的友情永远珍藏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心间。

七、板书设计

”“

八、教学反思

风娃娃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趣的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生自读,猜猜谜底。

2.师生共同交流,揭晓谜底是“风”。师指名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风的认识。

二、师板书课题:风娃娃,指名生朗读,并让学生注意读好“娃娃”中的轻声音节。)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生自主阅读课文,师提出学习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先猜一猜,再和同伴轻声交流;(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生自主学习,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指导。

3.师检查并指导初读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遇到了哪些不认识的汉字以及是如何猜出来的。

(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说说在第2自然段中遇到了哪些不认识的汉字以及是如何猜出来的。根据生的交流情况,师出示:“使劲、转得飞快、哗啦哗啦、秧苗”的词语卡片,指名生巩固认读,强调“得”是一个多音字。

(3)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根据生的朗读情况适当进行指导正音。重点学习“流着汗”中的“汗”,并与同音字“汉”进行区别。

(4)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指名生朗读第5自然段,出示词语“广场、摇摇摆摆、翻跟头、伤心”,指名生认读,鼓励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些汉字的。

(6)出示第6自然段中的词语路边、栽、责怪,指名生认读,交流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些汉字的,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责怪“的意思。

指名生朗读第6自然段,根据生的朗读情况,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7)指名生朗读第7自然段,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鼓励生交流初渎课文后的感受,说说对课文的内容有哪些了解。

2.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3.生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语句。

4.师指名生交流,并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把握住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师板书并小结:风娃娃来到田野,吹动风车转动,秧苗喝足了水风娃娃来到河边,吹动船帆,船飞快地跑了起来风娃娃来到广场、用力向风筝,风筝被吹跑了风娃娃吹跑了人们的衣服、吹断了小树。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随机出示本课词语,指名生认读。然后用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单独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汉字,指名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汉字以及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汉字。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4.鼓励生认真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

5.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指导本课汉字大部分是左右结构(得、秧、汗、场、伤、路),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写紧凑。师范写“秧、场”,生认真观察书空。

6.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并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六、当堂训练

一、给加点字注音。

使劲()表示()栽树()

帮助()摆动()责怪()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chē yāng miáo hàn shuǐ shāng xīn guǎng chǎng

()()()()()

三、比一比,组词语。

央()干()各()杨()

秧()汗()路()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学习了很多词语,还初步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那么,风娃娃怀着一颗帮助别人做事的心,做了很多事,这些事情全都有用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八、板书设计

风娃娃

田野 吹动风车

河边 吹动船帆

广场 吹跑风筝

吹跑衣服

折断小树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体会“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这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回顾,质疑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生认读。

2.指名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得完整、流畅。

3.师小结质疑:风娃娃到处帮助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人们还责怪他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故事,理解内容

1.学习第1-3自然段,理解风娃娃对人们的帮助。

(1)生自主阅读第1-3自然段,思考风娃娃到田野和河边,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

(2)生自主学习、圈画,并与同位轻声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指名生交流汇报,师适当指导生朗读第2自然段,根据生的汇报,师适当指导重点对比风娃娃吹气之前和吹气之后风车的不同表现,出示风车抽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生交流第3自然段的学习收获,根据生的汇报,师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可看出船工很累?当风娃娃吹动船帆后,船工们有什么表现?

(4)师小结:风娃娃吹动风车抽水让秧苗喝足了水,吹动船帆让船跑得更快。它通过自己的力气帮助了人们。

2.学习第4-6自然段,体会风娃娃造成的破坏。

(1)师过渡:在得到了人们的夸奖和感谢之后,风娃娃认为帮助人们做好事,只要有力气就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跟随风

娃娃的脚步,继续去看看吧!

(2)生自主学习第5.6自然段,画出风娃娃的表现,并与同位轻声交流。

(3)指名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师适当指导

学习第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翻起了跟头、无影无踪、伤心极了”这些关键词语感受风娃娃造成的破坏。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

学习第6自然段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风娃娃还造成了哪些破坏以及人们对风娃娃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吹跑了衣服,折断了新栽的小树。人们纷纷责怪他。)

3.学习第7自然段,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师过渡质疑:风娃娃听到人们的责怪声,感到很委屈。他明明使出了力气帮助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还要责怪他呢?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7自然段,从中寻找答案吧!

(2)生自主阅读第7自然段,与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师适当引导大家集体回顾风娃娃做的四件事,思考哪些事是风娃娃使力气做了好事?哪些事是风娃娃使力气反而做了坏事?

(好事:吹风车,吹帆船;坏事吹风筝,吹衣服,折断小树)

(3)课件出示:“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全班齐读,思考你觉得风娃娃的这种想法对吗?

学生交流回答,师引导学生揭示主题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4)师:我们现在都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责怪风娃娃了,可风娃娃还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责怪他,他还在一边伤心、难过,让我们一起去安慰安慰他吧!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练习讲述故事

1.师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请回家说给家人听,让家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再“好心办坏事”了。

2.生交流如何才能讲好这个故事,根据生的汇报,师适当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

(1)抓住田野、河边、广场这三个地点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记住在不同的地点,风娃娃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吹气之后有什么变化;

(3)用自己的话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讲述故事。3.师示范讲述风娃娃来到田野这一段。

4.生自主练习讲故事,并与同位互讲互评。

5.班级展示,师生共评。(主要从声音是否洪亮、内容是否清楚完整、表情与动作是否恰当等方面来评价提升。)

四、当堂训练

一、照样子,写词语。

无影无踪

断断续续

二、按要求写句子。

1.船行驶。(把句子写具体)

船 行驶。

2.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改为“把”字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更收获了其中宝贵的道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怀着美好的愿望,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们。

六、板书设计

”“

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的名称,在这些词语中识记生字。

2.掌握一些拟声词的用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语文园地八”走一走,那里有一道道难关,只要你们有开启智慧的钥匙,就能打开它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

二、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八。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师生一起看图说名称。

(1)学生看图叫出动物的名称。

(2)多媒体对应出示动物名称的词语。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正音、识字。

①“狼”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猩”“羚”“旁”都是后鼻音,“蚓”和“蚕”是前鼻音,都要读到位。

②“蚯蚓”“螃蟹”“蝴蝶”“蚕”都带有虫字旁,可以用熟字十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

2.出示词语卡片“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指名学生读词语,并与图片中的动物一一对应,辨识它们的特征。

(1)同桌之间讨论如何给这些动物分类,教师多媒体出示分类提示:

①从生活的地点分。(空中、陆地、水中)

②从属性分。(兽类、鸟类、昆虫类)

③从外形特点分。(有腿、无腿,体型大、体型小)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只要是有依据且合理的分法,教师均给予肯定和表扬。

(3)学生齐读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字词句运用”

1.学习“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1)课件出示:啪、唰、吱

小朋友们,这几个字你们认识吗?如果不认识,那你们猜一猜,这几个字读什么?

学生猜读,猜正确后,教师又问:你是根据什么猜对这几个字的读音的?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每个字的某一部分来猜读每个字。

教师解释:有些字,我们可以根据字的某一部分来猜它的读音。

(2)学生运用猜读前面三个字的方法,猜读其他的字的读音。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再全班汇报。

(3)观察这些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观察、自由举手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字都是口字旁。

(4)再读一读这些字,你感觉到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吗?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些字都与声音有关。

教师相机指出与声音有关的词,我们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

(5)课件出示词语下面的两句话。请小朋友们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里,使句子通顺。

学生自主选择,选好后,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呈现填写正确的词语。

学生齐读两句话。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动物朋友,知道了怎样给它们分类;还学习了有趣的拟声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八”的后三个板块,请同学们课后好好预习这三部分内容哟!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动物分类

①从生活的地点分。(空中、陆地、水中)

②从属性分。(兽类、鸟类、昆虫类)

③从外形特点分。(有腿、无腿,体型大、体型小)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人数:

学习目标:

1.了解左右结构的字和书写规律,掌握写字时的正确坐姿和握笔姿势。

2.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积累成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话《称赞》,了解称赞别人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交流方法,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语文园地五”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学习过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你们还记得学习的是哪一类左右结构的字吗?

学生自由举手汇报左短右长型和左长右短型。

2.过渡: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字形优美,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具有其他文字没有的风韵。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就来学习汉字的书写。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领、群、船、朗”四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特征,说一说每个字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左右两边的大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

3.学生交流这四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教师范写,并补充说明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组织学生进行书写评价,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多媒体出示“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学生尝试读一读每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对同桌读错的字音要及时给予指正。

3.指名读、全班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提醒学生注意:“狼、惊、龙、凤、网、鸣”是后鼻音;“咽、胆”等字是前鼻音;“之、鼠”是翘舌音。

4.说一说,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1)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成语,找出它们的特点。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当小结:第一列的三个成语,每个成语含有两种动物;第二列的成语都是“× ×之动物”类型的;第三列的三个成语,每个成语都含有“如”字和一种动物。

5.根据发现的成语的特点,同桌间交流记忆这些成语的方法,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成语,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学习“我爱阅读”

1.过渡:同学们,在前面几个板块,我们又认识了很多生字和新部首,还积累了很多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下面,我们来学习“我爱阅读”这个板块。

2.学生自主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教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①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②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再读短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1)学生阅读、思考、总结,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童话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刺猬称赞小獾的板凳做得好,小獾称赞小刺猬送的苹果香,他们彼此的称赞都给对方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4.互动交流。

5.读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说得好的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6.小结:通过《称赞》这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称赞有无穷的魅力,它能让人自信,让人高兴,让人消除疲劳,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同的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方法,还认识、背诵了很多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学习、理解了童话故事《称赞》,同学们收获一定不小吧!课后,请把《称赞》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一听。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第一列的三个成语,每个成语含有两种动物;

第二列的成语都是“× ×之动物”类型的;

第三列的三个成语每个成语都含有“如”字和一种动物。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场景歌教案

《场景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浏阳市黄泥湾小学 赵兰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4个生字,会写“铜、号”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重点:认字,写字,读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难点:记住所有生字并能迁移,写好“铜、号”两个字。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郊游导入:

1、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郊游!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你们可以叫我赵老师。来,我们先热身吧!(听音乐动作)

2、瞧,老师举着一面队旗,拿着一把铜号,带着大家出发了,草地上一片欢笑。来,我们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学生读)。

3、队、铜、号是我们今天要认的生字。(带拼音读)没有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你们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学生说)

4、随机识字:队,号

5、写字: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号,口在上,横要长,竖折折钩向左倾。

7、指导朗读:数量词和事物名称之间要停顿。

3、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出发了!

二、导游学文:

1、看,这是哪儿?对,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海边。借助拼音读准词语。

2、我们成功来到了海边,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贝壳呢!我们也用数量词来说出海边的场景:试读第一节。

3、出示要认的六个字,借助拼音读。艘和舰偏旁相同,理解舟的含义。

你有什么好办法? 巩固补充:换一换。猜一猜。

4、记住了这些字,补充数量词来读一读。注意停顿。

5、恭喜大家成功冲关,我们要去下一站了!借助图片认一认。这是哪儿呢?我们要去乡村看一看,瞧,多美的田园风光!鱼塘里,小鱼们正在活蹦乱跳。稻田里,稻子笑弯了腰!田边的柳树垂下了长长的辫子,小小乡村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啊!看图认字读。加上数量词描述场景,理解:方和行。

6、真不错,这里有两个生字,让我们来读准。我们怎么来记住他们呢?

7、记住了字儿,奖励大家来到参观一下美丽乡村——永安镇。我们用数量词来描绘一下她吧!

8、参观完美丽乡村,我要带大家去一个公园。瞧,长长的小溪从公园里穿行而过,一座石桥横跨溪上,几杆翠竹长成一丛,从中飞出了许多小鸟,你能用数量词来说说这一场景吗?(学生说)

9、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读准确。

10、有什么不懂的吗?

11、我们一起来识字:孔、翠。看看字典上的解释。

12、如此诗意的描绘,我们配乐美美地读出来吧!

三、巩固拓展:

1、集合号吹起,我们到大苹果树下休息一下,看谁能从树上把果子摘下来解解渴。老师的鼠标指到哪,你就读那个字。让我们开火车来进行吧!(2个组开火车)

2、我们今天去了三个地方郊游:海边、乡村、公园,认识了好多事物,齐读词语。

3、男女同学合作读课文。

4、永安完小校园场景图。四人说,连成《场景歌》。你们回家观察客厅,家门口,商场等,也可以写出一首《场景歌》来。

9、老师也编了一段《场景歌》来描绘今天的课堂,你们来读读看!

一间教室,一位老师,一群小朋友。一节语文课,一片读书声,一段好时光。

第四篇:《场景歌》名师教案

《场景歌》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群、孔、队、桥、巾”等汉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植物妈妈有办法》吗?植物都要去旅行,你喜欢去哪儿旅行呢?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最喜欢到哪里去旅行?想不想去海边,看看威风的大军舰,跟解放军叔叔来个友情互动?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 5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沙滩 一艘 军舰 帆船 一孔 石桥 稻田 花园 翠竹 队旗 铜号 一群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铜、园”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预设: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2、每一小节写了哪几件事物?

3、每一小节有哪几个数量词?

4、每一小节描绘了什么场景?

五、理解表达

1、学习第一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白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一片美丽的沙滩上玩耍。

/ 5

2、学习第二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方()一块()一行()一座()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小鱼们在一方鱼塘里快乐地游来游去,鱼塘旁边有一块稻田,远处有一行垂柳和一座花园。

3、学习第三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一丛翠竹随风舞动,一孔石桥横跨一道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4、学习第四节。(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

/ 5 你看到了哪几件事物? 怎么用数量词来描述? 这幅图描绘了什么场景? 解释:“红领巾”指少先队员。(2)仿照课文说一说。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3)你会用上刚才的数量词看图说话吗?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一片欢笑后,小明吹响一把铜号集合,我们一群“红领巾”,高举着一面少先队队旗,继续前进。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园、孔、桥……”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园、孔、桥……”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字,“孔”等左右同宽,“铜”等左窄右宽。“桥”右面是“乔”,不是“交”,不要写成“校”。“巾”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说一说,看谁说得多。一()鱼塘 一()稻田 一()石桥 一()翠竹 一()海鸥 一()帆船

/ 5

2、背诵课文。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都有什么。

八、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场景歌》”,一起来闯关吧!

/ 5

第五篇:识字1 场景歌(教案)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

l2

个生字,会写“园、孔”等

l0

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

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感受美好生活。

关键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

小朋友们,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舰队

海鸥

少先队员

小桥流水)

2.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一群少先队员去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的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板书:识字1

场景歌)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4)

(5—6)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1)注意读准“艘”和“翠”是平舌音,;“孔”是第三声,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词语正音,如“孔雀”。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艘”和“舰”,“舟”是形旁表义,右边的部分表示读音。

图文对照识记:“孔”,借助图画,展示石桥桥洞的样子——圆圆的,像

一个大洞,可以说“—孔石桥”。

熟字换偏旁识记:“帆、园、铜”。

加一加识记“军、群、滩”。

组词扩展识记:“逗号、句号、省略号”来帮助学生识记“号”。

2.读读词语

沙滩

海滩

一艘

军舰

军舰

军人

帆船

风帆

稻田

水稻

翠竹

翠鸟

【设计意图: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以求更快地扫除语言障碍。】

2.认识多音字:“行”和“号”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A.我每天一个人步行上学。

B.这位小同学小号吹得棒极了。

这里的加点字“行”读轻声“xíng”,意思是“走”,还有一个读音是“

háng”,意思是“行列;行业”;“号”在这里读“hào”,意思是“西式喇叭”,还有一个读音是“háo”意思是“大声哭叫”。组词如下:

xíng

(行走)(步行)

hào

(小号)(号角)

háng(银行)(行家)

háo(号啕大哭)(哀号)

②读一读:

A.今天妈妈去银行(háng)办理业务。

B.小弟弟妈妈不在身边,就号(háo)啕大哭。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沙滩

本课指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旗帜。

稻田

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队旗

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

5.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7-15)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群、旗、铜”。

“群”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两部分横画要等距,左边横画紧凑,右边横画长短不一,中恒最短在横中线上侧,下横最长起笔在竖中线上。

“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顶部左低右高,右边部分上下紧凑。

“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钅”第二笔是横,“同”字首笔竖在竖中线上。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细致入微,层层推进,使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的同时,感受到了美丽景色、美好的生活。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做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的习题。)

(16-25)

(26)

(27-29)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场景?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1-3)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场景?

文中描写的场景有海滩、山村、公园、校园。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理顺课文脉络,先总后分的教学路线,找准学习的契入点。】

2.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图文,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一幅海滩风景图。

(2)“一只、一片、一艘、一条”都是数量词。仿照第一小节说一说。

一只(小鸟)

一片(树叶)

一艘(轮船)

一条(小鱼)

3.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图文,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一方鱼塘,绿油油的秧苗,一行行的垂柳和美丽的花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图。

4.请说一说,前两节描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小节描写了: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5.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数量词:

概念: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数词是指表示数字的词,如:一、二……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如:只、片……

作用:明了清晰,具有很好的说服性。

判断:借助含有数字和数量单位的词来判断。

6.学习第三、四小节

(1)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三、四小节描写景物的词语。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2)出示第三小节图文

你怎样理解“孔、道、丛”这些量词?

“孔、道、丛”都不是常用的量词,“孔”指有孔的物品;“道”指某些长形的东西;“丛”指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3)出示第四小节

为什么说一队“红领巾”?

“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所以说一队“红领巾”。“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7.说一说文中有哪些数量词?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8.课文前三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所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10)

前三个小节是描写的静态的景色,最后一小节是描写的活动场景。

9.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一(方)鱼塘

一(块)稻田

一(孔)石桥

一(丛)翠竹

一(只)海鸥

一(条)帆船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理解字义,仿写量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词语的能力。】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量词歌》

听读《量词歌》,跟着录音多读几遍,熟悉量词歌这种儿歌形式,积累常见的量词搭配。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我们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知了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六、主题延伸

选择你熟悉的一处场景,仿照课文,写一写。

三个小朋友

一棵棵小树

两只小鸟

一片片白云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11-16)

(17)

(18)

(19-20)

板书设计(课件21)

海滩风景

海鸥

海滩

军舰

帆船

场景歌

田园风光

鱼塘

稻田

垂柳

花园

公园景色

小溪

石桥

翠竹

飞鸟

活动场面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课,关键是将图文对应起来,能形象地记住词串,有滋有味地朗读韵文,使其仿佛身临其境,对四幅场景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深切的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有些难度。为了攻克这一难点,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

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

”、“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

2.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识字的基础上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实现了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不足之处:总感觉学生对本课词串的认读没有多少障碍,因而给他们留出读书识字的时间少了些,而强调画面多了些。

下载场景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场景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场景歌(优质教案)

    1.场景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

    二年级上册《场景歌》教案范文合集

    《场景歌》教案 昌乐行知双语实验学校 陈长菊 一、教学目标 1.用“加一加”、“同偏旁归类”等方法认识滩艘军等12个生字,通过分析结构、占格等方面学会书写“领”“号”两个......

    识字1 场景歌 教案

    识字1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

    《场景歌》说课稿

    《场景歌》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的第一课《场景歌》第一课时。 说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

    1《场景歌》

    1 《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军、帆、稻、园、孔、翠、队、铜、号”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10个生字,进一......

    场景歌说课稿

    《场景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场景歌》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 课文旨让同学们在认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员活动这些场景中认识数量词并在......

    场景歌导学案

    《场景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重点)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一......

    《场景歌》教学反思

    《场景歌》教学反思15篇 《场景歌》教学反思1 《场景歌》是二年级的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