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要求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书及作者读书的方法。
2、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学习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读自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激发学生从小热爱读书,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有选择性地多读书,读好书。
2、学习作者总结性的语言,体会先分后总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奶奶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2、冰心读过哪些书?觉得怎样?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还有外国小说《茶花女遗事》。
还有《聊斋志异》、《满江红》等。
3、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4、作者小时候读书说了哪些话,用“----”在文中划出。
5、从作者读书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6、“忆”是行文的线索,冰心在文章当中回忆了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展开的?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 “七岁时”、“同时”(幼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师: 想一想:读书好吗?
7、读书有什么好处呢?书上有哪些句子是说读书的好处呢? 自己在文中勾画出记号 师: 读书的好处是
8、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三、课后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课下自己制定一个今后的读书计划。附板书设计: 忆
读书
小时候
读四大名著及其它小说 成年后
会挑选、比较地读
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二篇:《忆读书》微课教案及课件
《忆读书》微课教案及课件
忆读书 ——深深的爱上读书
微课目标: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作者在读书生涯中表现出对书无限的爱,从喜爱到热爱,再到酷爱等过程,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微课内容
【课件呈现】忆读书 ——深深的爱上读书
同学们,本文作者是冰心奶奶,她一生可是读过许多书的。看到题目就知道文章讲的内容是作者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上读书,怎样才能感悟到呢?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一些重点语句,加以品读才能理解。
【课件呈现】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点幻灯片)这是舅父给作者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之后,听得不过瘾,自己才开始读《三国演义》的。当时作者才七岁呀!有许多字还不认识,还是继续读下去,从此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喜欢上读书。
【课件呈现】读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点幻灯片)从文中的“哭”能看出作者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进了书中的境界,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关羽、诸葛亮等,感受着人物的心理,为主人公打抱不平。最后读完了整本书,以致于后来迷上了《三国演义》。由此看出作者已经喜爱上了读书,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课件呈现】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
(点幻灯片)作者酷爱读书,特别是酷爱古典诗词,几岁时就能背诵一些,小小年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记住的。后来,在故乡用自己手里的几角钱买来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真是时刻不忘读书!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深深的爱上了读书,不断的读,不断的积累。
【课件呈现】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点幻灯片)作者虽然多读书,但是在读之前很难知道其好坏,读了要会鉴别,作者并不是没有接触过不好的书,而读到心里去的都是“好书”,即“读好书”。作者在读好书的时候,心动神移,不能自己,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已经离不开读书了!
【课件呈现】总之,文章写了作者对书喜欢、喜爱、酷爱,最后离不开读书,依照这样的过程来写的,表达了作者对书深深的爱!你感受到了吗?在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情实感。
第三篇:《忆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
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样女作家冰心也是如此。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忆读
书》的学习,谁能说一说《忆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课
文主要写了作者一生地读书体会,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感受冰心的读书心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老师:说的非常好!概括的很完整。
二.教学过程
老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分别是:
1~11自然段,12自然段,13~14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的?在文中画出表
明顺序的词语。
(7岁时,同时,到我11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2.作者在一生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非常宝贵的读书经验,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冰心的读书心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读一读3到10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读了那些书?举例说明作者是怎
样读这些书的?
学生:《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学生:《水浒传》让那个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学生:《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
亡盛衰的滋味。
学生:《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三.分析课文
精读课文3~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请同学们结合书中内容,总结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任务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
美的享受。(板书: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老师:同学们谁能用作者举得例子说明一下?
同学:(举例说明:《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那个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
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作者用了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写出了读书好的体会
精读第6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精读7~10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3)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板书: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精读11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4)读书有助余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板书:读书有助余提高人的品德修
养)
设计意图:知道并了解作者对“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2.读书有很多的好处,作者告诉我们不但要知道读书的好处,还要多读
书,文中的那些句子体现了作者读得书多?
学生: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7岁时,开始自己读《三国演义》。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老师:我们一起来朗读文中体现作者读得数多得句子。
精读课文12~14自然段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文中的话——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
比。“不比部知道,一逼吓一跳。”
同学们齐读读好书的体会这一段
学生:自己的话——要学会挑选,会比较的去读书。
四.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写法
老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再来看看课题------忆读书,只是再说作者回忆自己
读书吗?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写的板书再回顾课文,本文在叙述作者回忆从小时候到
中年以后读书的过程,不仅仅回忆读过什么书,还通过自己看的书举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通过叙述作者的读书体会使文章更有条理,内容集中,主题更鲜明。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相信这一刻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同时书中还有快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最大的快乐!” 提高升华:作者一生总结读书的经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点明文中主旨)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主旨段,用心体会。
五.知识拓展
同学们讨论,说一说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他们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
第四篇: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
冯庄小学
宋明华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津津有味、气愤填胸”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感悟作者的读书体会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否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方法:
自读文章,梳理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内容→激情朗读,升华情感→联系实际,深化感悟。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冰心资料、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课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大意,并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读通课文。
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较深入地体会;并能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正音释义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勉勉强强 不能自已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思考: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集体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五、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初步了解。
六、课内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2.查找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我们来深入体会。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3、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类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时加紧对课文的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3、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感。
4、通过学习,你了解到冰心奶奶哪些读书方法?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读书才会成为一种乐趣。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记叙文)
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1)能感染人、陶冶人
1.读书好
(2)能扩大知识面
(3)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4)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3.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后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内容。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篇: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2.指导阅读相关的书籍。3.课件等,查找冰心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初步读文理解课文。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马克思
2.作家作品介绍:
冰心(1900—1999)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的“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是她最早的一批作品。冰心在1921 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朗读中画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重点词语: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 自然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7 岁时”“同时”“到我11 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三、课外拓展作业。
1.请同学按时间顺序,小结自己的课外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课前演讲。
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情况: 同学汇报:
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1.深入读文,品味语言。
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儿?
读书好: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在概括这一好处时,让学生在书中画出能体现作者读书感受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义愤填膺”;《红楼梦》让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起了广泛的兴趣”。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朗读第1 自 然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多读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读好书:
作者说,要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总结提升: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生齐读)“读书好”。
三、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 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会挑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