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激趣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及作品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2、结合精彩片段了解人物形象,渗透阅读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交流读后的感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这节阅读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
•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名著。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整体感知,指导方法
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
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
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4、明确读书的方法
(1)阅读前言或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2)浏览目录,了解有那些故事情节。
•(3)采用跳读法,选出自己喜欢的故事章节读,对喜欢的故事情节采用精读法,仔细分析,全面了解。
•(4)遇到不懂的问题打个问号,先接着往下读,等有时间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同学。
5、除了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我们还读什么?
• 《西游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等。
(三)精读片段 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⑴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1)白骨精三变
• 一变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作个月容花貌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红唇,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 二变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生一生的哭着走来。
三变
好妖精,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公公。体会:白骨精阴险狡诈 诡计多端。
⑵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
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 一打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擎铁棒。当头就打。
• 二打
行者认得她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就打。
• 三打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她,显得他到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傅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了他。
• 体会:孙悟空智慧勇敢 坚决除妖。
2、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 拓展延伸
对西游记,你还知道些什么?
是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获得通读证书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名著!
第二篇: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更改教案
走进名著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李然
授课时间:2017.03.30 《西游记》导读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我认为导读课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文章,教师应选取有意思的情节引领学生读文章,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其次,在课程的结尾要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到书中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给学生规定阅读时间,之后开展阅读交流课,这样才能完整地推荐读书篇目,做到真正的“导”。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不同版本的《西游记》电视剧或动画片或多或少对《西游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大多只是对人物基本了解,对故事情节大体熟悉,而对《西游记》的细节内容等认识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以分析孙悟空的本领为主线,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3、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名著。
教学重点:简单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内容,分析孙悟空的主要本领。
教学难点:以分析孙悟空的本领为主线,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出示谜语,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说谜底(猴子),出示猴子图片。
3、师:要是给这只猴子穿上黄金甲,戴上紫金冠,再配上一双步云鞋,你知道这只猴子会变成谁的形象吗?
4、学生疑惑,师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学生恍然大悟。
二、感知《西游记》作者及主要内容
1、孙悟空是哪部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西游记)
2、你对西游记有哪些了解?生自由回答。
3、西游记是最后广大青少年朋友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动画片,但是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齐读课题。
4、出示作者,主要内容,学生读,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内容。三、走进孙悟空,分析孙悟空的本领
1、西游记里你们最喜欢谁?
(1)指名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人物(2)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孙悟空(3)追问:你们为什么最喜欢孙悟空?(4)生自由回答
2、听歌分析孙悟空的本领:
(1)播放歌曲《猴哥》,边听边想,从歌曲中你听出了孙悟空的哪些本领?(2)学生回答,师板书
3、阅读故事《车迟斗法显神通》,感悟孙悟空的本领。
(1)出示图片,学生猜测这是哪个故事情节的图片。(2)揭示故事情节,导读《车迟斗法显神通》(3)学生读自己觉得有趣的情节
(4)师随机引导学生发现孙悟空的另外两个本领。
4、再选读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
(1)师:还有很多故事体现出了孙悟空的本领高超,比如;悟空大闹天宫,悟空三打白骨精……请你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再读一读。(2)生自由朗读。
四、设下悬疑,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这么多的本领是谁教给它的吗?
2、生猜测。
3、出示依据(菩提祖师教悟空学艺的片段)
4、师:长生不老,七十二变,法外分身是菩提祖师教给悟空的,那剩下的本领又是谁教给它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读,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五、总结,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1、师: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孙悟空这么多的本领,孙悟空高超的本领再加上他聪明伶俐的头脑,以及他和两位师弟对唐僧的忠诚,才确保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成功。同学们一定要走进《西游记》,去感受每一个精彩的故事。
2、规定阅读时间两周,两周以后开展阅读交流课。
第三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前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课堂学习:
第一块:探讨人物形象
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
①大闹天宫
②智调芭蕉扇
③智擒红孩儿
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
⑥美猴王
⑦真假美猴王
2、组织学生结合小说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3、师生归纳: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块:展开语文活动
1、人物评价题: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近200字的人物简介。(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红孩儿)
2、组织学生辩论(任选一题):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辨词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火,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正方:。
②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
①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②反方: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除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反方:
4、小结:本节课,我们着重分析被称为“勇敢化身”孙悟空这人物形象,他神通广大,智勇双全,他蔑视皇权,敢于造反;他勇往直前,积极进取。这是值得大学学习的。但我们在
阅读中应该撇开西天取经故事中的佛教色彩,把它抽象地看做一项魔、除恶务尽、便表现了他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是一切邪恶势力的决心。
第四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解读主要人物;通过人物的解读、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通过人物的解读和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印发《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片段。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并做读书笔记卡及名著欣赏记录卡。
导读设计:
一、整体感知,全面了解
1.介绍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2.作家介绍。
3.教师展示下面内容,进一步明确全书的内容结构。《西游记》共100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全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由、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干小故事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全书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其中大闹三界是序幕,取经缘由是过渡,西天取经是主体。
二、大话西游,解读人物
1.西游故事比拼:简明扼要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
提示:(1)可以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
①美猴王 ②大闹天宫 ③智擒红孩儿 ④三打白骨精
⑤赌胜车迟国⑥智调芭蕉扇 ⑦真假美猴王
(2)也可以讲有关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的小故事(设计意图:让学生重温西游记当中的精彩片段,加深他们对人物的了解,为后面人物深度解读铺垫。)
2.品评人物,交流阅读体会:根据所讲的小故事谈谈你对《西游记》中某个人物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归结人物形象: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是取经队伍中最滑稽的人物。首先,他以取经途中有不少贡献。他对敌人不惜力气,举钯狠筑,即使被妖精抓住也骂不绝口,不肯屈服。其次他浑厚憨直,常干傻事,每次耍小聪明却总被行者识破。在他身上更多孩童的天真烂漫。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历史上的玄奘是一个心诚志坚、勇猛精进的高僧。作者也同时描写了唐僧作为普通人可亲、可近的一面,他虽不能降妖,对徒弟的辛劳却也十分感激。他是取经队伍不可替代的精神领袖,具有坚定的意志。一个神奇英雄完成某种艰难事业并不足为奇,而一个普通人要做出同样的业绩,就让人钦佩不已。唐僧不同于孙悟空的风采也正在这里。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个性化体验,鼓励他们提出批判性意见,初步解读人物。)
3.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徙,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意志坚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才能成功。
三、知识拓展坊:
除了《西游记》,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你了解其内容吗?
四、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查找《西游记》的相关资料,选择一个专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可以对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或对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进行研究,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卡。
第五篇:名着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范文
名着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谢葵 朱莉萍名师工作室
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初级中学
谢葵
*本课获宜昌市2018年优秀课展评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经典的基本方法:精读法和跳读法。
2.引导学生根据悟空不同时期的言行表现分析悟空的成长变化。
3.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内涵,并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形成人生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西游记》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悟空人物形象,感受人生成长。
图说悟空 猜称谓
导入:说到孙悟空,大家一定不陌生。在《西游记》第一回中他被称为石猴,其实,他还有其他别名和称呼?请大家根据图片猜测他的称谓吧。
师:出示图片,学生猜测称谓。齐天大圣——行者——斗战胜佛。
师:他曾自封为齐天大圣,与天同齐。后来,他是取经路上的行者,最终,他成为斗战胜佛。这一路成长,悟空的称谓在变,然而,变的只有这些吗?
让我们聚焦悟空的成长,来为他作一本档案集。
见微知着 看成长
活动一:我为悟空填写成长履历表
教师:首先填写成长履历表,记录他人生路上的重大事件。这已在预习时布置,相信大家已经完成了。来,分享一下吧。
活动二:我为悟空填写成长鉴定表
咱们还是先回到原着,找出他的言行表现,对他进行成长鉴定吧!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准地找出来,老师想分享几招。
教师播放微课。
咱们接下来用什么阅读方法能最快把悟空的言行找出来?学生:跳读
如何根据悟空的言行鉴定他是否成长了? 学生:精读!
教师: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鉴定。
学生分别分享阅读体会,对悟空进行成长鉴定
教师总结第一次:此时的悟空,他拿杀生来炫耀,()他视生命如草芥,他听不得任何教诲,他狂妄自大,真是太不成熟,难怪他曾自命为齐天大圣,妄想与天同齐。
教师总结第二次:同样经历师父的冤枉,然而,他始终担心师父的安危,不肯离去,即便离去,也想要回报师父的恩情,他俨然已经踏上了成长之路。不过,在原着《西游记》第二十八回中,他又回到了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过了一段逍遥快活的日子。
可见唐僧为他取名行者还是有深意的。所谓行者那便是行走在路上的人,既然是道路,便是起起伏伏,时而坚持时而懈怠。
教师总结第三次:看来,悟空对师父的忠心程度加深了,对取经事业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成为行者的路上越来越成熟,他慢慢地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也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取经人。最后,他冲破取经路上的阻碍,褪去身上的杂质,成为斗战胜佛。悟空的取经之路也是他人生的成长之路,这是一趟修心之旅。正所谓,一路取经一路成长,悠哉悠哉,道阻且长。
阅读“西游” 拟计划
今天,我们为悟空作成长档案集,老师把这份档案集送给大家,希望它能见证大家的成长。其实,悟空的成长经历不止于此,欲知更多故事,我们还要继续阅读原着《西游记》。请大家课后拟定阅读计划,我们将在下个月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会上大家可以继续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最后,我想送大家一首打油诗
《读西游》
童年读西游,只觉新奇有趣;
少年读西游,膜拜英雄人物;
青年读西游,已有更多见解;
如今读西游,求得人生智慧。
人生旅途中,《西游记》一直伴我成长。也希望《西游记》能见证大家的成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