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0:3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信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者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语言特点,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辅导自学。

2、讨论法、问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格和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介绍“信客”这一职业和作者,导入课文。

同学们,现在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延续着他们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呢? 听了几个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秋雨散文》等。作品名串连:

《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推荐阅读:

读余秋雨著的《文化苦旅》,不会让人手舞足蹈起来,也并不会让人很兴奋。然而无论何时,无论在汽车上,屋子里还是桌前,床畔;无论是欣喜,慰然,还是沮丧,寂寞,打开余秋雨的散文,你都会渐渐融入他的文字里,随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倾听他所讲述的中国历史文人,去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众说纷纭:

余秋雨是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同时也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余秋雨的散文深具文化态度,虽然走出书斋,但是学者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加上实际感受和宏观思考,余秋雨为我们勾勒出人类文化磅礴壮伟、坚韧延绵、脆弱细腻等的不同面貌。

(三)背景介绍

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二、检查预习。

唏嘘 xīxū 嫉妒 jí 晦气 huì 噩耗 â 猝然 cù 诺诺 nuî 呵斥 hē 诘问jiã 文绉绉zhōu 焦灼 zhuï 伎俩 jì liǎng 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â

颠沛 pâi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昏厥juã满脸戚容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nuî 颠沛——穷困,受挫折。猝然——突然,出乎意外。焦灼——非常着急。伎俩——不正当的手段。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号家属。克扣——私自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回忆《信客》这篇文章,如果你是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整体把握:

---信客当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样做信客的。---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

---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四、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分析信客形象。

(一)结合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的3个小问题,再次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看看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另: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为充当代理人为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等和一次遭人诬陷的经历。这样写更突出了信客默默奉献的无私品质,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分析人物形象:

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 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特殊的职业造就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1、信客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谋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与感情。事情不分份内份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的猜疑与羞辱。

2、信客诚信无私。他铭记老信客的嘱告:“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诚信以不贪为前提,他洁身自好,从不雁过拔毛,他洁白无瑕,也不怕别人怀疑。

3、信客待人宽容。他在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不说任何坏话,他保护了一个家庭。

4、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他年轻时屡屡碰壁,穷愁潦倒,长时间当信客,文化程度提高了,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他当教师是好样的教师,当校长是好样的校长,他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社会有某种需要,就有某种职业。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

5、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6、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

7、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

8、但是,社会总体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信客终于不再坚持下去了,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常送去关怀和温暖,就是那位发财的同乡后来也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信客工作出色,还当了小学校长。他死时,人们纷纷赶来吊唁。

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请以“我认为信客是一个 的人,因为他 ”句式来分析人物形象。

(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这样便交代了信客的职业,他做信客的缘由,也暗示了信客最后的命运。

先写一个老信客,以说明信客这一职业的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年轻信客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诚实守信,善良厚道,待人宽容 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很有才干

2、信客为什么要求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是出于对老信客的理解、同情、敬重和感激,表达出信客的忠诚,一辈子默默奉献,对名利无所求。

3、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呢?

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4、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

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5、你如何理解信客特殊的品格和素质?

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以及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阅历的特殊品格和素质都是特殊的职业造就的。“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文化苦旅 信客》)

五、加深对信客的认识。

1、回顾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如果让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写碑文,你会用一句怎样的话来写呢?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

活过,爱过,写过。在这里,沉睡着一个伟大的灵魂。不容于尘世,也不要求理解;但我们爱他,并非为了那未尽的事业。尽管路途艰难,他仍坚持;倒下的瞬间,时光就在那一刹停滞。失去了他的高傲他就丧生„„

冯玉祥的墓志铭(冯玉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 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参考:(概述他的生平事迹和品质,语言简练、通畅)

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倍尝,传递两地亲人的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乡敬重,重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信客是作者肯定的人物,看作者褒扬什么,就知道作者在提倡什么,再联系现实生活,就可以揣摸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六、品味文章的语言。

(一)请你画出了你心目中的佳句,用心揣摩(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的佳句,体会本文特点)例:

1、比喻: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2、排比: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兴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

3、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二)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相比而言,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七、布置作业:

1、课文第四部分写信客做了教师,他“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请据此加以相像,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具体描述信客在课堂上授课的情形。

2、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收集“成信”格言。

板书设计:

信客

信客的一生:任劳任怨

诚信无私 待人宽容 恪尽职守 有才干

语言特点: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过程与方法:情境设置法、品读法、讨论法、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一方面,能够了解过去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二、了解背景,拜访作者。

1、关于信客: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 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2、关于作者: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作品:《行者无疆》,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三、自学生疑,字词注音。现在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文章中需要掌握的 字词、多音字,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1、字词注音。嫉妒(jídù)â(噩)耗 猝然(cù)jì(伎俩)昏厥(juã)连声nuî nuî(诺诺)文绉绉(zhōu)颠 pâi(沛)吊唁(yàn)焦 zhuï(灼)诘问(jiã)时 máo(髦)唏嘘(xīxū)

2、词义。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伎俩:不正当的手段。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文绉绉:形 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四、读信客,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信客档案 姓名: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即主要做 什么工作)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学生填写完成后集体订正。

2、再次明确:信客是怎样一种职业?明确:信客是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的私人职业。

五、悟信客,理解思想内容。(一)点难拨疑,合作讨论。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完成: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 老信客? 明确:更突出信客的辛苦;同时信客要讲求“诚实守信”。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两个事迹? 明确: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

3、通过事迹,你认为信客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二)品读语句。请说出下边句子的美感或它的特点。

1、“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

2、“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3、“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身影。”

4、“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 明确:多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三)文本延伸,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的平凡人吗?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工作。学生各抒己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这些平凡人的工作

六、课堂小结。(1)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 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明确:因为信 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2)从信客的葬礼我们可以看出信客很受人爱戴,是一名合格的、出色的信客。那么,我们从这位信客身上着手,总结一下,当一名合格的信客,将会经历什么? 需要什么精神? 明确: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小结: 信客虽然终年奔波,收入却很微薄,生活也较贫穷,胃病和风湿病成了他们的职业病,而蒙受怀疑、欺凌和憎恨又让信客感到极其痛苦。但信客任劳任怨,待人宽容,诚信无私,以自己的品行和无私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七、延伸练习。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出示两三个例子 例:

1、好人终有好报。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

2、我尊敬的人呐,你辛苦啦,歇一歇吧,我 会日日为你祈祷。

3、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八、课后作业。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在课外阅读余秋雨的作品,并把精彩的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教学反思: __________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精)

探索 发现 成长

——13中锁金分校李紫燕《信客》的教学设计 《信客》是八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大家云集,有鲁迅、杨绛、朱自清,所写文章都聚焦平凡人。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饱含着对人性的观照,着实动人。

讲读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背影》都是用了两、三节课时,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的把握都务求落到实处、深处。到了《信客》若还是一个套路下来,就有“八股”之嫌。且不说学生会感到腻烦提不起兴致,也有违自读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信客》是余秋雨先生的一篇代表作,篇幅也较长,情节生动曲折。怎样在一节课内达标,其实问题的提出和设计是关键。

探索:我们是从课题入手,我上来问:标题“信客”,指的是什么人?学生们纷纷道:“送信的人”。我就接着问:“既然是送信的人,为啥不叫信差、送信员,叫信客,难不成从事这个行业的是外乡人?”学生们来了兴趣,在文章中搜索信息,很快便有人叫道:“不是外乡人,两代信客都是本地人”然后把相关文字读了一遍。我便追问“那客从何来呢?”学生们一时哑然。我便接道:“其实中国乡间过去不仅有信客,还有麦客、岩耳客好多客呢!麦客是那些到了麦收季节走家过户给人收麦子的人,岩耳客是每年春、夏、秋三季上山在峭壁上采集岩耳的人。”一时学生们觉得很有趣,大悟道:“客是指他们生活居无定处,四处漂泊。”

我说:“好!文章中哪些地方能印证你们的推断?”学生们便找,找到后读的很大声:“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流落在外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游子,年年月月都等着他的脚步声。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整整两天,老信客细声慢气地告诉他附近四乡有哪些人在外面,乡下各家的门怎么找,城里各人的谋生处该怎么走。说到几个城市里的路线时十分艰难,不断在纸上画出图样。”“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一个“客”字包含了一生的艰辛历程;那么“信”呢,在文中就仅指送信吗?学生们事前已预习过课文,纷纷接口道:“不是!”“还指诚信!”我问:“何以见得呢?”学生们又埋首课文,一会儿探起头来:“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就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抬不起头做人。”“老信客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了的手,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他)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我随着学生们不断的熟悉课文时故意追问:“既然是这样吃力不讨好,还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吗?”学生们显然已被课文感染:“当然!”“文章这里有:“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

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总结出:“信客们从事这一职业,并不是仅为糊口,而更为是为闭塞落后的乡人传达信息,为乡村与城市接通血脉。”学生们被自己分析的内容感动了,一时无话;我在黑板上接着“送信”“诚

用心

爱心

专心 信”写下“信仰”,说:“身份不重要,人的生命中蕴含的爱、包容和信仰才是最宝贵的。——这应该是我们这个单元所传达的一致主题。”

发现:文中写了两代信客,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其实是看出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文章在情节上都详细刻画了他们的“离职”——这是很可玩味的,两个敬业、爱业的人最后都离开了“信客”这个岗位,这该怎样理解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们开始在课文上进行更细致的探索,然后他们就有了发现。他们首先对老信客的“离职”有了解释:“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就损失了一生的名誉,他的离开既是被逼无奈,也是出于对这个职业的维护、热爱”“老信客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并非贪小便宜而是图方便,他因此被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冷漠、刻薄。”相比之下,年轻信客的“离职”原因则有点费解了,同学们发现他并非“被迫下岗”而是主动辞职,且是在名誉未受损害(虽经历了一个**)的情况下,学生们在这个问题上有点卡壳:因为书上似乎比较明显的理由只有一句(他在老人坟前的告白)“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于是我就这句话发问:“凶险指什么呢?”学生们发现:“凶险指发财的同乡为了一己私利对他泼污水,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不说任何坏话,他保护了一个家庭。但这也是有违信客诚信原则的,这会使他矛盾”“他的淳朴诚实与受城市污染(我建议他改为“熏染”)的狡猾自私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也使他悲愤。”

学生们的发现令我欣喜,也让他们感到自己收获知识的满足,我在此时还建议大家适当观照下文“他回乡来了一次,先到县城邮局塞钱说项,请他们在此乡小南货店里附设一个代办处,并提议由信客承担此事。”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们在探索中寻到了乐趣,这一回发现也很快:“这说明时代变迁了,信客是个很有阅历的人。他一定已经发现了这一变化,知道乡亲们离开他也能保证信息畅通了。” 进一步,大家又在下文找到了印证:“信客对他非常恭敬,请他不必把过去了的事情记在心上。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

对于这个差点“卡壳”的问题,我适时的提醒了学生们,其实优秀的记叙文的情节结构是十分绵密的,当出现一个不太理解的情节时,一定要去看看上下文是怎样说的。结合相关的情节,揣摩人物的语言、行为就是可以理解了的。

成长:在文章分析结束后,我问了同学们最后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刚刚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背影》有什么异同呢?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而且渗透了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相同之处不容赘述,相异之处则比如有同学说:“《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的结尾都为沉重,而《信客》的结尾却颇有喜感,但这种喜感破坏了前面文字带给人的沧桑沉重,算是个败笔。”“《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的文字都十分质朴,而本文却文采飞扬,很有学者气,但用来写信客这样的小人物,却有点以文伤意,有些抒情的文字可以省略”(这个观点也引来了“挺余派”的强烈反应,以至于到下课后还有些同学在滔滔不绝)“《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写的是身边人,用的是第一人称,细节精彩感人;”《信客》写得是家乡人,用的是第三人称,情节饱满但细节不足。“学生甚至还发现了原文的一个错处:“也算这些乡村劫数未尽(见原文,现版本为“运气还好”)

用心

爱心

专心 “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教后记:

研而后教 教无定法 学有所得

自读课上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我所理解的自主学习并非放任自流,让学生“放羊”似的学习。而是说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更灵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可以更开放。精读课让学生有获得新知的满足,而自读课则让学生有探索、发现的惊喜。怎样让学生有探索、发现的兴趣?我以为第一是老师的问题设计要精,能在无疑处生疑;第二是建立整体观,能把单元文章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回溯、比较、整合中提高见解、开拓眼界。2 舍得之道

读的通 读的细、读的透、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新人教版

10信客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本文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写法;理解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风趣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学生齐读课文后,找出生字词,师生一起解决。

○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在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卜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 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讨论研究问题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2.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 引导学生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

指导与明确: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①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①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布置作业:(选作一题)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1

10.信客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学会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3、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教学重难点】

1、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导入新课)这首歌曲是用来赞颂在98年抗洪抢险中的解放军官兵们,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今天,老师要将这首歌送给另一类人:《信客》,(出示课题)因为他们也是可敬的。他们的职业平凡而伟大,他们的精神感天又动地。(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信客是干什么的?信客是城乡之间捎物带信的特殊的私人职业。下面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信客的故事。

二、简介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检查预习:

唏嘘 xīxū嫉妒 jí晦气 huì噩耗 è猝然 cù诺诺 nuò 呵斥 hē诘问 jié文绉绉zhōu 焦灼 zhuó伎俩 jì昏厥jué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è颠沛 pèi

唏嘘 噩耗 诘问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风尘苦旅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四、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接受重托 艰辛从业 无奈卸差 执教小学

或:(一)来由——为什么做信客(二)经历——怎么做信客

1(三)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四)归宿——为什么能胜任教师和校长职责

2、归纳信客的工作内容:传递信件和物品;代人读信和写信;帮客死者处理后事和安慰家属等

3、信客的工作留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从哪里体现出来?归纳信客的生活景况。

苦(1)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生活景况:终年劳碌奔波,居无定所;收入微薄,生活穷困;老犯病;常被人怀疑、欺负、憎恨甚至诬陷,满腹辛酸。

4、文中的信客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信客,最注重的是什么?(从原文中找语句回答)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恪尽职守 有才干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五、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用几句话概括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代读写书信、帮忙料理乡人后事、安抚死者家属 待人宽容:遭别人怀疑、遭同乡诬称为小偷仍不计较 恪尽职守:前后当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当教师、校长同样受到赞誉

其中详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为客死者料理后事,一件是遭同乡诬陷为小偷。说明信客职业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概括信客的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容,善良厚道。

2、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

从文章布局的角度来说,先写一个老信客起到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从内容来讲,交代了年轻信客从业的原因,更强调了重要的一点——信客‘信’字的重要。

3、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

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 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4、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5、信客一生正好验证了哪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体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信客终于不再坚持下去了,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常送去关怀和温暖,就是那位发财的同乡后来也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本乡邮政的事务。人们推举信客当老师,信客工作出色,还当了小学校长。他死时,人们纷纷赶来吊唁。

6、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诚信为本

六、品味语言:

勾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我认为:

这个句子美,是因为。

1、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比喻。很形象,很贴切。

2、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写出了老信客的后悔自责,也表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渴望。排比。容量很大,一气呵成,气势畅达。

3、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写出了比较闭塞的农村对外界的关注。比喻。

总结比较:《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背影》:朴素平实。《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习惯不同。

质朴典雅: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

七、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内容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举例: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法国作家司汤达: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1)行万里路,尝遍人间辛酸;“读”万卷书,看透世态炎凉。(2)多年为信客,无怨无悔;一朝做人师,流芳千古。

(3)能磨灭的记忆,不能忘怀的同乡情谊,用真情沟通的天使,信客,默默奉献的你!(4)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一副任劳任怨的心肠,永守诚信无私的原则,永留洁身自好的品格。

(5)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6)肩挑生死祸福担,身有侠骨柔肠心。

(7)信字当为先,苦字放一边,不辞辛苦为众人,众人将你记心间。

(8)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9)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

(10)一生重情重义信字当头能担生死祸福担,换来千家万户讯息通畅生就侠骨柔肠心。(11)位不在高,有信则名;行不在特,诚实则成;这行业太辛苦,惟汝德馨。忍辱为同乡,负重心也甘。时有别人误,但尔不忘德。可以进千家,入万户。有旅途之劳累,有奔波之艰辛!众人赞曰:信客之名,何人能比?

(12)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八、总结:信客走了,静静地走了。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我们意识到诚信是必不可少的,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补充有关诚信的格言)

【板书设计】

信客 余秋雨

来由——接受重托经历——无奈卸差 艰险——艰辛从业归宿——执教小学【教学反思】

诚信为本

善良厚道 任劳任怨 诚实无私

恪尽职守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信客》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信客》教案新人教版(精)

    10、《信客》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 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课《信客》教案 新人教版

    《信 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 1、了......

    八年级上册《信客》教案

    八年级上册《信客》教案 预设目标:熟悉文内容,掌握全文结构,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熟悉全文内容,掌握文结构。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背影》教案 一、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日常琐事中积累内涵深......

    第10课《信客》教案(共5篇)

    信 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阅读、勾画,品味文章简洁而深刻的语言。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抓住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案

    《信客》 作者: 余秋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诗三首》教案 鄂教版

    《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2.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 2. 通过想象理解诗歌意境。 3.......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