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连乘 教学设计与评析2011
分数连乘教学设计与评析2011-03-29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收藏此页】【打印】【投稿】【关闭】
关键词:教学约分分数设计乘法连乘评析教学设计练习解决
《分数连乘教学设计与评析》摘要:数连乘。然后通过具体的示范,再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6题都是分数连乘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提高...相 关:◇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 >>详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 >>详细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设计 >>详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 >>详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47—P49)例6及练习九的第6~9题。
[教材简析]
分数连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完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之后进行教学的。例题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解决,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些准备。
例题6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数连乘。然后通过具体的示范,再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6题都是分数连乘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第7~9题是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媒体播放动画
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绸花„„,其中六年级的同学为国庆节晚会在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这些绸花按班级分别装在不同的花篮中,并在篮子上标出相应的数量及字样,题目是采用画面、配音和文字叙述等形式出现)
2、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你能说出8/9这个分数的意义吗?(学生口述)
师:为了早些完成任务,学校又派了三班的同学去做花,你们想知道三班的同学做了多少朵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这些数据算出三班做的朵数?(出示:三班做了多少朵?)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例题6。这个例题,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敢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评:新课伊始,教师首先由学生身边“国庆做花”的生活图景开头创设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小精灵儿童网站]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找一名学生把屏幕上的例题6完整地读一遍,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和“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这两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
(2)明确要求,分组学习。
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题目中所描述的等量关系。
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评:学生各抒己见,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开阔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别人质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给予个别学生以适当点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
(3)小组汇报,评价订正(让学生板演)
订正线段图(或其他图示)。
注意让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
分析题意,解释算式。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的算式。
方法一:135×8/9=120(朵)
120×3/4=90(朵)
方法二:135÷9×8=120(朵)
120÷4×3=90(朵)
(4)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着重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三。
[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是一样的。]
师:135×8/9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3/4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作单位‘1’的?
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评:对于例6,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取了“放”的形式,让学生对例题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尝试解决,较好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课本P47页,再比较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和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教师边说,边在大屏幕上显示: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第6题。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的计算方法算一算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更简便,最后学生板演。此题重点讲解,尤其对此式中的8是作分子呢还是作分母?为什么?
2、练习九第7题。
让学生读题后,可以适当启发: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可以说明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校对时要让学生再分析一下题里的数量关系,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谁作单位“1”。
3、练习九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质疑问难,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评]
本节课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带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学会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放手: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上一页 1 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国标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7,练一练及第51页练习十第1-6题
二,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三,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四, 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
五, 教学过程 :
(一), 谈话
1.我们知道语文中有反义词,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呢
(学生举例)
2.导入 那么在数学上也有类似的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二),学习新知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几组数据
3/8和8/3 5/4和4/5 2/3和3/2 10/7和7/10
你发现这几组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吗
可能1:第一个 分数的 分子就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第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第二个分数的 分子
可能2: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可能3:两个分数的乘积是1.提问:谁能够根据刚才的回答给这几组数据起个名字呢(注意可能1,倒过来的数字)(倒数)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咱们说的(指导看书).思考:(1)什么是倒数 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你能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吗.请举例
*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意义,以及叙述时语言要规范,如 2/3和3/2互为倒数.2教学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出示例题:找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3 7/4 1/5
小组讨论 指名板演
提问:1.你是怎么找出2/3的倒数的
生1:因为2/3与3/2乘积是1,所以2/3的倒数是2/3
生2:因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调换位置.2/3的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是3/2,所以2/3的倒数是3/2.2.你是怎么找出7/4的倒数的 „„
提问: 我们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 为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换)
抢答:5/9 6/7 8/5 的倒数各是多少
3质疑1:1 的是谁 0的倒数呢
生:1的倒数是1
师: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生1:因为1与1的乘积还是1.生2:因为1可以化成1/1,1/1分子与分母调换位置后还是1/1,即1,所以1的倒数是1.(板书:1的倒数是1)
师:0的倒数呢(引导学生质疑)
生1:0的倒数是0.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生2: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的倒数是任何数.生3:0的倒数是没有的.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而0乘任何数都得0,说明0乘任何数都不得1,所以0没有倒数.生4:0可以写成0/1,0/1的倒数是1/0.生5:不对,1/0分母是0,没有意义,所以0是没有倒数的.(板书:0没有倒数)
4质疑2:5的倒数是几
5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7/12 1/3 9/4 8 13/5
(2)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一定是1.()
3.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4.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3)完成练习十第1-3题
1.完成在书上
2.举几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十第4题 分成4组,分别完成第1.2.3.4组
2.同桌相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
3.归纳:
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整数
整数(0除外)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5)完成练习十第6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师巡视.3.质疑:解题思路都一样吗 两个2/5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现在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了吗
六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7页及练习六习题。设计思路:
1、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使师生双边活动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2、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经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看谁说的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5、根据学生的评价,引出“倒数”一词,板书课题。(设计说明:通过师生比赛“看谁填得快”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并说说有什么窍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时让学生给倒数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经验。)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倒数的意义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吗
学生此时回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乘积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种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注重学生的评价,引出并板书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进一步理解意义: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为”一词的?请举例说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1)、是倒数。()
(2)、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并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对“互为”一词的理解,处处无不显示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教学倒数的求法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倒数。那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师:是个真分数,这位同学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还有谁能说出几个真分数的倒数的?(师板书三、四个例子)
(设计说明:通过 “你会一个数的倒数吗?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此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教师强调求的是一个真分数的倒数,并让学生再举几个例子,目的是为了后面让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特征做准备。)师:真分数有什么特点?那真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2、求假分数的倒数,研究假分数的倒数的特征。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举三、四个例子。师板书。
师: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假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呢?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假分数的倒数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数的倒数,讨论“0”和“1”的倒数。
继续问“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当学生说会求整数的倒数时,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说怎么求的。师:“1”也是整数,谁会求“1”的倒数的?怎么想的? 板书:1的倒数还是1。
师:有没有哪个整数的倒数你不会求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0为什么没有倒数? 师:仔细观察:整数的倒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非0、非1的整数的倒数都是分数单位。追问:那分数单位的倒数呢?(都是整数)
5、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
师:你还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一是求小数的倒数;二是求带分数的倒数。(1)、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
引导比较两种求法,得出第一种方法比较通用。(2)、让学生讨论如何求带分数的倒数。
(3)出示几个小数(0.15、2.5、1.25等)和几个带分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倒数。
(设计说明:人的思维活动往往由简单到复杂的,小学生更是这样。所以在老师提出“你会求什么数的倒数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在考虑整数的倒数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数、带分数倒数的求法。这样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兴趣昂然。)
(三)学生自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呼应开头。现在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填的这么快了吗?谁愿意在和老师比一次。(投影出示复习题)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做练习六第二题)
3、辨析(用手势判断对错).投影出示练习六第5题。
4、谁会填?
(1)×()= ×()=3×()=025×()(2)×()= ÷()= +()=-()师:你是根据什么填的?(设计说明:练习设计,力求扎实而质朴,平淡中透新意.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四、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6、7题。
第二篇:“分数连乘”教学设计与评析-
“分数连乘”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材简析] 分数连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完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之后进行教学的。例题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解决,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些准备。
例题6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数连乘。然后通过具体的示范,再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6题都是分数连乘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第7~9题是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媒体播放动画
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绸花„„,其中六年级的同学为国庆节晚会在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这些绸花按班级分别装在不同的花篮中,并在篮子上标出相应的数量及字样,题目是采用画面、配音和文字叙述等形式出现)
2、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你能说出8/9这个分数的意义吗?(学生口述)
师:为了早些完成任务,学校又派了三班的同学去做花,你们想知道三班的同学做了多少朵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上面这些数据算出三班做的朵数?(出示:三班做了多少朵?)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例题6。这个例题,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敢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评:新课伊始,教师首先由学生身边“国庆做花”的生活图景开头创设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找一名学生把屏幕上的例题6完整地读一遍,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二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8/9”和“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这两句话的?
学生自由发言,统一认识。(2)明确要求,分组学习。
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题目中所描述的等量关系。
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评:学生各抒己见,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开阔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别人质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去,给予个别学生以适当点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3)小组汇报,评价订正(让学生板演)订正线段图(或其他图示)。
注意让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分析题意,解释算式。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的算式。
方法一:135×8/9=120(朵)
120×3/4=90(朵)
方法二:135÷9×8=120(朵)
120÷4×3=90(朵)
(4)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着重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三。
[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是一样的。] 师:135×8/9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3/4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作单位‘1’的? 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评:对于例6,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取了“放”的形式,让学生对例题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尝试解决,较好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
同学们自学课本P47页,再比较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和刚才板演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教师边说,边在大屏幕上显示: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一练”以及练习九的第6题。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的计算方法算一算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更简便,最后学生板演。此题重点讲解,尤其对此式中的8是作分子呢还是作分母?为什么?
2、练习九第7题。
让学生读题后,可以适当启发:要求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先要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五年级去了多少人?(可以说明既可以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校对。校对时要让学生再分析一下题里的数量关系,每步算的是什么,以谁作单位“1”。
3、练习九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质疑问难,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总评] 本节课教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带学生进入熟悉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学会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放手: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三篇: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课堂,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分数连乘的方法,能快速正确的计算分数连乘运算;借助已有知识,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是按照这样的几个环节设计的:
一为复习铺垫,为新课做准备;二为提出和课本同步的尝试题;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四学生尝试练习,检查自学效果;五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练习,说说为什么这么做;六教师评讲、引导总结归纳;七为课堂反馈练习提高。
整节课,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探索新知。
课前备课,虽不是挖空心思,但也费尽脑力了。课本78和79两页知识点较多,有连乘、连除、乘除计算,还有分数混合运算应用。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我认真研读教材,翻阅人教版相应的课题,仔细研读教学用书和他人教学案例,翻阅自己的以前所做的笔记,最后把课本浓缩的知识一一挖掘出来,让课堂目标变得单一明了。
课堂回顾:
一、在自学环节,总是担心学生自己学不会,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78页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有点动摇。还好,坚持了原来的想法。回顾以前的课堂和这节课,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善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题。比如“这个是怎么计算的”、“这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在碰到不理解问题的时候,不敢甚至不会求助。这除了师生关系影响外,更多是“提问”这个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没有做好。如何让学生学会求助,这是一个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二、这一个关于学生讨论交流引发的问题。习题做完后,学生的一个鲜明举动是高举小手并“老师,是这样做的吗?”。在你的课堂中,请留意这一点。当然,学生完成练习后,问老师是很好的一件事——能把想法告诉老师,从而得到肯定——这是一种被动的肯定。我们能不能针对这个“被动”再做些动作呢?比如先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来自其他人的肯定。这种肯定就先来自他的同学、好朋友、好伙伴,而不仅仅是他的老师。这就需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
我是这样处理的: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就可以自由下座位,找自己想找的同学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过程,最后统一答案。当然,整个课堂需要学生做到令行禁止,不然课堂纪律会比较乱。和学生约法三章,当听到老师说回座位等停止讨论的信息时,没有马上按要求做的,下次将不能在课堂上离开座位。学生也是愿意接受的。如果学生直接来找老师交流答案,当然你可以建议他先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统一答案后再回来和老师交流。
上面有些是本节课的额外语。今天的课堂,只看到那么一两个人敢离开座位,说明学生还是很守纪律却又比较胆小的。总想:公开课也让学生大胆离开座位讨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同桌或前后四人。
三、本节课的连乘计算脱离了情境题,为了计算而计算,没有让学生结合例题说一说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虽然学生学会了连乘计算,但没有联系实际问题解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机智不足,缺少有效调整。在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连乘计算之后,还是按着教案上课,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跳开教案上课,导致后面的练习趋于简单,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教学语言趋于平淡,教学环节处理不够有趣、不够活。针对这点,觉得我们是否应该多看一些综艺节目等节目,向主持人好好学习呢?因为我们也是整节课的“主持人”。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2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使学生经历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正确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例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准备。教材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分数连乘,教材通过具体的示范,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突破2个重点内容,一是解决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二是对于3个分数连乘可以先进行约分,再计算出的数。在突破第一个重点时,要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的资源要注意典型性和有效性,而不是问题出示之后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来。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在出示例6之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题意。而不要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学生自己可以写写数量关系,也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在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步式,也可能会出现综合式。在进行3个分数连乘约分时,要注意约分时策略的指导,比如说以分子为准约分,或以分母为准约分,约分时也要有序思考,而不是胡乱约分的。最后教会学生约分的书写格式。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3
经过前面对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学习,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还是会忽略,教师应该引起重视。比如:三个分数的约分究竟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头脑中是很模糊的,他们往往是把一眼看出能约分的进行约分,然后再考虑其他数字。这样当然是一种思路,可是这样思考的话很多人在约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约分“不彻底”的现象。在这个地方可以这样向学生解说:从分子中的第一个数开始考虑,想下面的分母中哪些数字可以和它进行约分,然后依次进行约分。如果遇到分子和分母约分后得数不是1,它还可以和其它的分母约分是一定要把这个数约分“彻底”,不然学生以为这个数约分过了,最后再相乘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忘记再次约分,从而结果不是最简分数。
所以,每一个分子一定要约到与下面的分母除了1之外没有公因数为止。此外要求学生在书写时数字与数字之间一定要留下足够的空间,多次或者多个数字约分后不至于数字连在一起,避免“少乘”或者“漏约分”现象。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4
分数连乘本课的教学,学生因为具备了分数乘法前3节课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发现错误时,我便适时地加以引导。特别是学生在遇到约分的困难时,我提醒他们约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让学生明确约分要注意做到有序和不遗漏。
关于这方面我重点照顾班级中的学困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找公约数的能力比较弱,往往约分的时候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有的约分比较混乱,造成最后计算的繁琐和错误。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5
探究时,我们该怎样“扶”和“放”?在学生探究时,过去我们往往“扶”得过多,容易出现打乒乓球式的“满堂问”,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很小,更多的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新课程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于是我们又看到:老师在课堂上该讲的不敢讲,该引导的不引导,有时任凭学生信马由缰,有时任凭学生无动于衷,探究流于形式。因此,在课堂上,我一方面保持足够的耐心,耐心倾听,耐心期待;另一方面,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及时“扶”他们一把。“扶”不是告诉,而是启发和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逐步到达了“真理的彼岸”,作为教师,要能够从一定的高度认识教材,把握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6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利用信息窗4的内容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生活的的问题来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都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优点生利用等量关系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后进生可以选择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让学生真正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合作起到合作研讨的作用,利用这种帮扶,可以让优生教差生,体现了小团队的共赢。集体交流中要讲清解题的想法。交流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做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在学生理清了基本的解题思路之后,我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尝试计算,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我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信息窗4的内容学生画线段图感觉有点难度,特别是7/9,画起图特别耽误时间,其实我可以换个简单的分数来画图。还有,探索数量关系的时候,应该多找学生交流,找到顺着题意的思路和从问题引入两种思路,或许对于优生来说找到了两种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换个思维角度,可能理解的就更透彻了。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7
在计算分数连乘的算式时,学生往往会犯如下的错误:
如计算4×8/9 ×3/5时,学生经常会把4跟8约分,所以为了使学生认识到4不能跟8约分,防止学生犯这样的错误,我引导学生在约分前,做了如下的改变:把4×8/9 ×3/5化为4/1×8/9 ×3/5,这样学生就能意识到4是分子,8也是分子,就不能约分了。
课堂反映的效果还不错哦!所以,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分数连乘教学反思8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本例中虽然有两个单位“1”,但是它没有讲分数乘分数时的两个单位“1”理解起来困难,此例题的两个单位“1”,就像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住一环,无论是画图,还是从数量关系上去理解都是很容易的。学生在计算连乘时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往往约分没有完全,正确率较低。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比如题中的8/9×3/4,计算的是三班做的花占一班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绘出的线段图得到验证。看来有些学生只是对照着“分数连乘”的课题机械地列式计算,关键是要帮助他们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列式计算。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第四篇:分数连乘应用题
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材简析]
分数连乘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完了“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之后进行教学的。例题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解决,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些准备。
例题6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数连乘。然后通过具体的示范,再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6题都是分数连乘的计算练习,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第7~9题是用分数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及其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中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同学们,听出这是什么歌了吗?对,这是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喜欢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孙悟空,猪八戒)老师觉得他们各有特色,但是说到大肚汉当然是指?(猪八戒)今天我们就跟着西游记的故事走进新课程。
二、故事引入
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黑风山,他们走累了,怎么办?(吃饭)这时土地送来了几盘热腾腾的大馒头,八戒一看乐了,你们猜它能吃多少个?听老师来告诉你: 纸条打印:
(1)猪八戒吃了24个馒头。(2)沙和尚吃的是猪八戒的(3)孙悟空吃的是沙和尚的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别急,再想想。贴出两个问题:
沙和尚吃了多少个馒头?孙悟空吃了多少个馒头?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看其中的两个,仔细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1)第一道有一个单位1,二个数量,第二道有2个单位1,三个数量。(你观察的很仔细)
(2)第一道题我会做,用24×1/2,第二道不太会。应该是两步计算吧。
你的反应很快,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数连乘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连乘应用题)
过程:怎样求孙悟空吃了多少个馒头呢?(可以画线段图分析),你接着说,应该画几条线段呢?先画谁?再画谁?怎样画?(你来画一下)(找同学画),现在该画谁了?怎样画?
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求出沙和尚吃了多少个馒头吗?谁来说一下?接下来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能自己解答出来吗?(解答时记得约分),(你说,说的真好)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综合算式(你的思维真敏捷)(出示24×1/2 ×1/4)可是我们这样的乘法怎样计算啊,谁来试试?(边演示边说),然后呢?谁再来试着说一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在解答分数连乘应用题时需要注意什么呢?老师归纳了几句话,一起读一下。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小黑板)
当然计算也很重要,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看谁做的比老师还快。计算:48×3/4 × 1/3。
三、巩固练习
(一)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唐僧师徒吃饱了,正要上山,这时突然来了很多妖怪,你们说降妖除怪谁最厉害?(孙悟空),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消灭了多少个妖怪?(小黑板:连一连,找朋友)孙悟空打死180个妖怪,沙和尚打死的妖怪是孙悟空的1/3,猪八戒打死的妖怪是沙和尚的3/4,()? 沙和尚打死多少只?
180×1/3
猪八戒打死多少只?
180×1/3 ×3/4
(二)孙悟空厉害不?我觉得同学们更厉害。继续前进,来到一片果园,猪八戒最爱吃什么水果?(对,西瓜),(出示:小黑板:对号入座)
猪八戒吃西瓜20块,孙悟空吃的西瓜是猪八戒的3/10,唐僧吃的西瓜是孙悟空的 1/3,20×3/10 ×1/3
选择问题是()A、孙悟空吃了多少块? B、唐僧吃了多少块? C、猪八戒吃了多少块?
填上补充条件了,向老师们展示一下你的解答能力吧!
你来说,做对的请举手。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书。有什么问题可以写在问题口袋里。互相交流一下。
(三)看完了吗?同学们这么聪明,想挑战一下自己吗?下面我们四人一组用这三个数自己来编一道分数连乘应用题,120 ×3/4×1/2,每个人说一句,把它写下来,然后把它解答出来,可以大胆地利用你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看哪个小组编的最精彩,解答的最准确。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你这节课回答问题很积极,你们组编的真有趣)。
小结:同学们成功完成了任务,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我学会了怎样计算分数连乘。(你听讲很认真;)我知道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很好,你这次回答抓住重点了)(你讲的很有道理)
结束语: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最后终于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向唐僧师徒学习,团结一心,去赢得最后的胜利。下课。
第五篇: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谭坪小学
胡仙梅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空间。
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独立预习,按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作业。
1、读。阅读课本例题,收集信息。
2、思。独立思考并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的问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试做课后习题。(呈现学生的认知起点,为课堂交流提供教学资源。)
二、课堂上的研讨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讨交流课上,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本组同学(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让人人都有表述自己想法和反省的机会。全班交流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参与讨论、质疑。老师在重点环节进行点拨和指导,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小组交流中,教师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2500÷5×2(2)2500×2/5。于是我请小组代表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2500的2/5是多少。并总结归纳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追求高效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进行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