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刺激,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二、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发展要求: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体现了新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在学习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从这一节内部结构来看,工业化、城市化及产生的问题这三部分知识间是由因导果、层层深入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和深化。
3、教学目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深入理解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及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要能“读”、会“说”、会“用”。通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概括信息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我认为课程标准只是教材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普遍标准,它和每所学校的实际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依据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我校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我制定的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如下: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2)理解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分析、相关案例的剖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和环境观;(3)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理论依据: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回归生活世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人文地理课本质是阐述人地关系、规律和原理,并运用规律、原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就是建立起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和社会经济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又必须联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践依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较抽象,需要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维,并且跨范畴的思维联系对基础较差理科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在这方面直观认识也比较缺乏。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熟悉相关知识,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教师活动
歌曲《春天的故事》;珠三角为什么能“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学生活动
参与想象,激发兴趣,明确主题。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设计疑问,设置悬念,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享受知识快乐。
第二步:新知学习(20分钟)教师活动
展示珠三角位置图;珠三角、广东和全国在社会经济各项发展指标的对比数据图表。
问题:
1、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
2、概括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做好分析、归纳工作,逐步构建珠三角发展概况的知识背景。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了解珠三角的位置特点,是理解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知道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是学习本课必备的背景知识。
教师活动
展示:珠三角“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以东莞虎门为例 问题:简要说明珠三角“一镇一品”的发展模式,对于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率)和自然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做好分析、归纳工作。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1、对于珠三角发展的初期阶段,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工业方面开始出现的“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现象;进入工业发展的夯实基础阶段的概况;城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现象。本题通过材料的整合、再加工,能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减少阅读量,提取有效信息,内化、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同时从土地利用率较低、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理解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采用情景案例分析: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新课程“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体现。通过具体的一个案例,创造地理现场,总结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技能和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掌握地理事物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从文字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四大考核目标之一。案例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活动
展示:深圳发展案例
问题:
1、结合材料,简析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深圳与珠三角地区众多的小城镇相比,产业结构和单位土地经济效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做好分析、归纳工作。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以深圳市的发展为载体,整合20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的材料。通过第1题,理解城市发展的区位一般条件,及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条件;从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继续深入理解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师活动
展示:1983年和2002年珠三角城市分布图 问题:
1、珠三角的城市分布特征。
2、概括珠三角的城市数量、城市行政区划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1、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
2、城市数量、城市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城市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学生要联系“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和深圳案例,就能深刻领会城市化的动力来自工业化。
第三步:明辨是非、畅想未来(15分钟)教师活动 辩论主题: 正方:“城市病”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也可以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反方:“城市病”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必须走逆城市化的道路。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论据、探讨对策。
2、学生从未来交通、绿色建材、智能家居、“零排放”社区等方面畅想未来城市。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1、对于重点内容,学生通过辩论过程,能够清晰“城市病”的产生原因,在辩论过程中探讨、理解“城市病”的对策。通过讨论能让人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全面。学生结合具体的区域工业化、城市化问题进行分析,教师适当点拨,把微观的表象上升为宏观的规律、把具体的分析上升为解题的一般思路,层层铺垫和深入,突出了重点,同时提高了解题技巧。
2、畅想未来城市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学生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理性思维,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思路就比较开阔,形成发散性思维。
3、开展小组活动让每位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发表见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促使变学会为会学、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展思辩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3分)教师活动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对课堂进行简单扼要小结 学生活动
参与活动,整合、完善知识网络
六、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课堂重难点和内在逻辑的浓缩,本节课采用结构式板书,注重直观、系统,体现教学重难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好的一方面,当然还有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的创设要有新颖性。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新鲜生动又富有时效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兴趣,激发起观察、描绘情境的热情,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2、情境的创设要有感染性。困倦的情绪要传染人,而高昂的情绪则能感染人。教师从跨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其精神状态则直接影响着教室的气氛。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因此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或悲,或喜,或怒,或思,只有教师自己先被感染了,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3、情境的创设要有互动性。要改变以往学生单方面被教师罩在预设情境中的被动状态,形成一个多维的情境互动网络。师生都是情境的营造者和体验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情境创设贯穿于教学始终,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中,做到“境”与“情”的结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
第二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第三篇:必修三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知识结构】
第一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过程与方法] 1
1、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学会利用材料、图表等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结合发生在本乡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教学方法】
教法: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1.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2.通过课前导学案复习与该课时地理课程相关内容及预习该课时地理课程内容。3.通过课内导学案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评。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导学案自主学习,独立复习、预习重要知识点。
2.借助课内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重点问题和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归纳。3.课前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加深对地理内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布置[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探究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因素
二、复习及预习内容
复习及预习目标:复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的标志。预习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条件。
【导入新课】
30年来,作为珠江三角洲典型代表的深圳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是什么原因推动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呢? 【教学过程】分发课内探究学案。情境创设:【播放视频】
合作探究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阅读材料1:探寻福鼎市太姥山镇崛起之秘
太姥山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纵贯全境,距沙埕港湾仅12公里。地处闽东南通往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北大门”,是海西东北翼“北接南联”的前沿区域,主动承接浙南等发达地区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的转移。
福鼎市政府把太姥山镇列为“双区域”重点区域———“环沙埕湾经济区域、环太姥山旅游经济区域”。北片的水井头工业区,近年来完成园区内道路、雨污管道、电力通讯、垃圾处理以及文化卫生等基础配套建设。入驻企业33家,初步形成了水产加工、机械配件、服 装针织、眼镜鞋帽、旅游产品加工等骨干产业。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解决了当地1万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太姥山镇是福鼎市域次中心,已成为福鼎一个大的工业集中区,同时带动太姥山镇的城镇化进程。2008年总人口5.6万,集镇人口3万。现在总人口约6.7万人(含流动人口1.1万人),集镇人口4.1万人,五年内镇区面积拓展到5.8平方公里。【讨论与活动】
1.结合上述材料,讨论太姥山镇工业化迅速的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浙南等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市政府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太姥山旅游业的发展;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等。)2.太姥山镇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化,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合作探究二: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因素)阅读材料2:
材料一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
材料二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允许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区。1980年,又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读材料一,发达国家这一时期前后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 2.读材料二,珠江三角洲能先行一步,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原因是什么?(珠三角先于其他地区对外开放,国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3.读材料三,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有利区位条件。(珠三角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良好的区位条件。)4.自古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的居民有下南洋谋生的习惯,这些华侨、港澳台同胞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招商引资。)合作探究三: 阅读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
材料一:苏南模式被形象称为“上山下乡”,其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接受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使得乡镇企业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被形象称为“鬼子进村”,其特征是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外资企业的建立促进整个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温州模式被形象称为“农村包围城市”,其特征是以股份合作制的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企业都选取信息较多、交通运输便利、社会化服务较发达的地方设厂,从而使企业大都向小城镇及周边地区聚集。
材料二: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主要有打火机、鞋革、服装、工业电器、五金机电等产品。
材料三:右侧区域地图 【讨论与活动】
(1)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发展经济各自的主要优势条件。
(珠三角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市场广阔。港澳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足、技术和管理经验先进。)
(2)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临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便于获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航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利)
(3)图B所示地域的企业,按投入要素看主要是 劳动力 导向型工业,该地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简要分析其主要的优势。(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或劳动力成本低;产品生产量较大;本区形成了专业商品产销基地)(4)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A)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展示点评】------我自信
具体要求:①看规范(书写、格式)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整合提升】------我能做
具体要求:①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②理解并熟记基本知识点。③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列出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我的疑惑:
【达标检测】------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1、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3~4题。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4.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达标检测】答案:1.B 2.C 3.C 4.D 【课堂小结】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珠江三角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改革开放 5 以后在外资的推动下,得以迅速发展。也正由于外资的作用,使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呈现了一定的脆弱性。
第二课时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其问题与对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比较珠江三角洲的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3、讨论某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学会利用材料、图表等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结合发生在本乡土的某工业发展状况以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热爱和更好建设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2、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教学难点:
1、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2、讨论某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
教法: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1.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2.通过课前导学案复习与该课时地理课程相关内容及预习该课时地理课程内容。3.通过课内导学案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引导、点评。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导学案自主学习,独立复习、预习重要知识点。
2.借助课内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重点问题和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归纳。3.课前自主探究源于该课时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加深对地理内容的理解,拓展知识面。
4.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易错题、易忘知识,及时整理在导学案中。【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布置[课前预习学案]:
一、课前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2.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3.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一系列问题以及主要的对策
4.探究某工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二、复习及预习内容
复习及预习目标:五种导向型工业、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
预习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导入新课】
珠江三角洲有了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地理条件率先迎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也比国内其他地方更早地遇到了“矛盾凸显期”。我们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考虑该地如何利用区域优势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又该如何面对困境提出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分发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读图4.20、图4.21、图4.22、图4.23,完成:
1.根据图4.20、图4.21和图4.22,第一阶段(1979年-1990年),珠江三角洲主要是 劳动力 导向型工业,试分析这一阶段区位因素和工业总产值的变化特点。
(劳动力丰富,政策和侨乡优势,但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外商投资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工业总产值增长缓慢。)2.根据图4.20和图4.2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主要是 技术 导向型工业,与第一阶段对比,这一阶段区位因素有何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变化特点?
(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但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总产值增长快。)3.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图4.2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点。(城镇数量猛增,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合作探究二:问题与对策
阅读材料2: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推动型就要向技术推动型转变。长三角本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这时恰好表现出来,且长三角是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发展较早,产业基础好。而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由于受到南岭阻隔,市场腹地狭小,珠三角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无论在城镇的规划和建设质量、城市规模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还是在城市功能的发育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出过分依赖“香港因素”的特点。可以肯定,曾因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而成为沿海明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面临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咄咄逼人的竞争。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对外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造成森林面积较少、耕地锐减,生态问题日趋严重。
1.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着哪些方面的劣势?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3.为了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应对其他地区的竞争,珠江三角洲应采取怎样的对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 建设等。)合作探究三:讨论某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阅读材料3:
福鼎市白琳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辖区内低山高丘为主,地势比降大。大嶂山储藏着5000万立方米的玄武岩石材。
该市于1992年创建的白琳金山工业园区,已实现玄武岩开采、加工与出口产业化。园区内拥有300多家石板材加工企业,年加工板材达1000万平方米,在国内黑色板材市场占有率达80%。开发的70多种商品还进入法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年销售板材12个亿,出口创汇占30%。全镇4万人口中有1.5万人口从事板材加工及运输业、机械修理业、建筑业、饮食服务业、商业、刀头及磨具生产业等相关行业,全镇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人均收入4575元,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居闽东乡镇之首。
大嶂山玄武岩开采的坡头越来越高,经常发生崩塌,堆放在坡面上数十万方废碴犹如定时炸弹,若发生渣场滑坡,极易危及山脚下的村民„„„„。金山工业区的300多家石板材加工厂分布在康山溪下游沿岸,加工企业污水偷排、漏排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威胁到生态环境以及垦区与8337亩滩涂的水产养殖。平时在白琳镇的道路上,只要有车辆经过,尘土就会随风飞扬。村民戏称:“晴天,是黄土高坡;雨天,是泥水横流”。同时石材生产加工每天产生大量的小荒料、边角料等固体废弃物,大锯机、磨机等在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可达85-95dB(A)。
【讨论与活动】
(1)石板材加工企业属于哪一种导向型的工业?(原料导向型的工业)(2)简述白琳金山工业园区石板材加工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扩大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延长产业链,开发多种产品,增加出口创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3)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试分析白琳大嶂山易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且集中;低山高丘,地势比降大。开矿造成岩体、土体松散;坡面上大量堆放着废渣;植被遭破坏。)(4)石板材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那些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污染应采取那些措施?(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建污水处理厂和沉淀池处理排放的污水;清扫前采取撒水降尘,易扬尘的工厂采取遮盖措施;小荒料、边角料等固体废弃物用于填埋地基和铺设路面;强噪声机设置隔音棚或者在机械棚内作业,晚上人们休息时停止生产。)【展示点评】------我自信
具体要求:①看规范(书写、格式)②看对错。找出关键词,补充、完善。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④面带微笑,全面展示自我。【整合提升】------我能做
具体要求:①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②理解并熟记基本知识点。③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列出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和脉络:
我的疑惑:
【达标检测】------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3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4-7题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津京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6、为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应重点发展()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7、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渐减弱
(2009·福建文综·T8、9·8分)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3-4-11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达标检测】答案:1.C 2.A 3.B 4.D 5.A 6.C 7.B 8.B 9.C 【课堂小结】
珠江三角洲经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但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劲略显不足,原因是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我们期待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等措施下重新奋起,能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宝贵的经验。
第四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 湘教版 必修三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赵老师)
1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3、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4、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2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内容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图表分析的方法。
3重点难点
1、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其发展特点。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看新闻,知天下,欢迎来到中国新闻资讯榜,下面请听新闻播报!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让农民进城变成贫民,绝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方向。
——2014∕4摘自“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
新一轮沿海经济再造起航,珠三角超级城市群新鲜出炉。——2013∕10 中国新闻网
2014年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珠三角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已进入工业化后期。——2014∕7南方日报
珠三角一体化是实现城市化的必然战略。——2014∕8南方周末
10月12日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泛珠三角合作各方当日在广州签署了50个重点合作项目,金额达875亿元。同时,“9+2”各方行政首长在本届泛珠大会上围绕城镇化发展、商贸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新一轮泛珠三角合作翻开新的篇章。—— 2014∕10∕12新华网 关键词:城市化 工业化 珠三角
活动2【讲授】情境材料《王大民家的幸福生活》
首先让我们从王大民家的幸福生活开启今天的珠三角之旅!(学生代表朗读,其余学生找出材料关键词)
材料:王大民老家在湘潭县花石镇。1981年他带着妻子和儿子王小民来到广东珠海开始新生活。最初他与当地农民一样从事基塘农业生产。1984年,王大民洗净泥腿放下裤管进入了当地一家外资箱包厂工作。1992年,为了提高收入,王大民几次去当地新办的电子信息企业应聘但都被拒绝。此时儿子王小民大学毕业了,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王小民顺利进入一家电子信息企业工作。现在王大民一家在珠海买了房,买了车,生活幸福的像花儿一样。
从一户普通人家的变迁当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扑面而来的气息,因此案例分析法是我们学习人文地理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承转: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一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那么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上4则探究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2、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4、改革开放政策优势
活动3【活动】探究活动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承转:王大民有两个困惑希望同学们能够帮他解答。
王大民的困惑1:我在外资箱包厂工作时,踏实、勤恳、守时,经常受到老板的表扬,还提升我为车间班组长。但我后来几次去新办的电子信息厂应聘都被拒之门外? 【探究活动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展示图表和图片,学生读图分析归纳。【规律总结】珠三角工业化发展阶段
1979-1990年(夯实基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特点: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附加值低,工业增加值增长慢)
1990年以后(稳步发展阶段):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原因:工业附加值高,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提高)
新闻在线: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雄居第一(每秒2570万亿次)。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每秒1750万亿次)排第二。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2012年11月13日在珠海航展上首露真容。预计2015年底实现首飞。活动4【活动】探究活动3: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原因?
王大民的困惑2:刚来珠海时这里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郊区农村,自从开办外资箱包厂以来,我们居住的地方开始初具规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箱包镇”。后来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高楼大厦崛地而起、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为整个珠三角最核心的城市之一。变化之快让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看图分析:与1985年相比,2002年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归纳:城镇数量迅猛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学生自学教材第一框题内容,完成表格。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
开 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业相混杂放初的期
以发展
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20世 纪90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年代 的 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活动5【活动】探究活动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王大民家的幸福生活》(续)
王大民现在已是儿孙绕膝了,他近年回了几次花石老家,发现家乡的变化很大,老王很想落叶归根,他认为花石是一座很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于是他决定带着这些年积累的资金、技术以及新的理念和经验回乡办厂。
如果你是王大民,回到家乡会发展哪些产业?发展这些产业让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结合花石镇发展湘莲产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来谈。)学生总结归纳: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师升华:我们不仅要发展湘莲产业,更要发扬莲的君子品格,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人。
活动6【练习】牛刀小试 完成学案《课时训练》
第五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学案
编号:2013-2014-1-2-2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学案)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预习自学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广东省①________部,珠江下游。(2)范围:②__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____、江门、东莞、④____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____。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⑥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⑦________性,形成⑧______________相融合、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⑩______________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1)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⑪________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⑫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得到⑬____________;工业技术水平明显⑭______;工业增长速度保持⑮______水平。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毗邻⑰________、⑱________众多和⑲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⑳________经济。
(2)加速了○21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3)加速了○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23____________方式。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问题:○
24________________;城镇和工业○25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严重;产业结构○
27________________等。2.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
28______________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探究材料】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学案设计:李悦学案审核:地理全体 日期:2013年10月28日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探究点二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探究材料】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0%
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 000千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 1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 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 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 2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 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1.三段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
2.为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课堂练习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右图是我国四个地区企业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与长江三角洲、津京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轻工业和微电子工业不发达,严重制约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B.以广州为基地,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C.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不久,中山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石化、钢铁和造船基地
4.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
①工业基础雄厚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A.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B.加强规划与管理 C.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重工业D.建设城市新区 6.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哪个发展条件稍差()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B.广阔的经济腹地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读下表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统计数据,回答7~8题
7.根据所给资料分析,三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是()
A.b、a、cB.a、c、bC.a、b、cD.c、b、a 8.三个地区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是()
A.aB.bC.cD.无法判断 9.分析珠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企业,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为736
1学案设计:李悦学案审核:地理全体 日期:2013年10月28日
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
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⑪.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⑫.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单项选择)A.肥沃的土壤B.低洼的地势C.发达的科技D.便捷的交通
⑬.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
⑭.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项选择)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纪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⑰.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多项选择)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⑱.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有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至少答两点)。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中南 ②广州 ③佛山 ④中山 ⑤澳门 ⑥小城镇 ⑦广泛 ⑧城市和乡村 ⑨农业与非农业产业 ⑩城乡一体化 ⑪劳动密集 ⑫加工制造业 ⑬优化调整 ⑭提高 ⑮较高
⑯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⑰港澳 ⑱华侨 ⑲开放政策
⑳外向型 ○
21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
22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3传统生活 ○24大量占用耕地 ○25过度密集 ○26环境污染 ○27层次偏低 ○
28可持续发展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毗连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探究点二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整治措施时,可借助下列关联图思考:
第1题,资料①中“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占
用”这一问题;资料②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问题;资料③中的交通线路建设规划,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第2题,归纳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按照对症下药的思路进行。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巩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3 CAB解析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珠江三角洲、浙江温州、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的推动力分别是外资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国营经济;珠三角的劣势表现为产业基础、市场腹地、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产业升级的重点是以广州为基地的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4—5 B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D解析 建设城市新区是长三角
学案设计:李悦学案审核:地理全体 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6 B解析 沪宁杭工业区腹地广阔,农业基地广布,农副产品供应充足
7—8 CA解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是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程度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低,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越高
9[答案] ⑪.水田 劳动集约化(集约化);⑫.B;⑬.劳动 轻纺;⑭.CD;⑮.技术(或知识)电子电器(或高新技术)⑯.1.8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更为明显;⑰.AC;⑱.湖南、云南 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 周边省区可利用珠三角的资金、技术,还可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港澳地区能充分利用珠三角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市场,并进行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