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一篇: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城市化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是将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想来,并分析某区域的这一进程。【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中的图片,问题:

1、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

2、就三个指标来看,中国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农业比重已减少,但人口离标准还很远。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尽人意。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回忆必修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哪几个? 城市化概念(教材)

2、什么是工业化?

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概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指标:教材上的三个及评价水准。

探索活动图:中国与国际标准的对比。从农业产值看,我国已进入工业社会,而从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看,任重而道远。工业化: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

城市化: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城市人口(二三产业)二者从其内涵上必有其相近的一方面。——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发展、农民入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进程。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与城市化新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1)、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经过工业化,随后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菜的一般规律。

(2)、不同点:起步、城市化水平,经历时间、发展历程。——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同样也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可逾越的过程,但各国各地区区域条件(特征)差异,导致这一过程中也有差异性。

本节对应论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分析方法: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江苏省区域特征:

(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

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分布特片:分布于江苏省北部。

2、存在问题:(看着书解释0(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40%;工业化:50%)

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一现象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因:之一:第一产业人口过多,导致人均工业产值增长慢。之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结果:严重的水污染。包括淮河、长江、太湖等。图2-5-4:太湖NP变化(总体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染和农业用水。(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

A、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分散)

B、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C、环境问题突出。

(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不突出,缺少特大型城市

3、思路:自己看,(解释城乡一体化)

4、具体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A、撤并了600多个乡镇

B、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C、南京、无锡、苏州等市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图2-5-6)南京、镇江并入苏南,提高苏南发展水平。阅读材料:了解“苏南”模式特点。(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材料,自己读)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解决:

A、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

B、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以得到增值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

总结:

工业化 关系——江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特征、问题、思路与措施)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例研究:方法:

背景——问题——解决措施(措施之间的关系)

第二篇:我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第二章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导学案

编制:陈艳丽审核:高二地理组使用时间:编号:11姓名:班级:

预习案

◆基础预习: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参考三维设计,明确以下问题,用简短的话或关键词概括。

1、什么是工业化?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是什么?

2、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3、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三个结构性指标是什么?我国的三个指标分别是多少? 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4、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现状?

5、江苏省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并在图中找出以下城市:南京、无锡、苏州、常州、苏州

知识补充: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云南德宏模式: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推进器”②工业化与城市化互为因果、互动并进③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十分密切④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就一定高

A.① ②B.② ③C.② ④D.① ④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合理的()

A.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B.“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着力建设“苏南板块”

C.积极建设小城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控制农民工进城,减轻城市压力

3.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工业化水平滞后于城市化水平B.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环境问题突出

C.由于生产分散,基础设施成本低D.城市优势不突出,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

4.为了推进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是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根据合理、分散、有效的原则

B.调整后乡镇的数目有所减少,所以乡镇人口数目也减少

C.区划调整的最主要目的是加大城市的竞争力和减少管理层次

D.一些县纳人市区,扩大了市区,使建设特大城市成为可能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的特点

◆探究二: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与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州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珠江三角州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这样的区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珠江三角州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

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材料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推动型就要向技术推动型转变,29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崛起,而长三角本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这时恰好表现出来。另外,长三角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上是珠三角的两倍。而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由于受到南岭阻隔,经济腹地狭小,珠三角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从市场角度来说,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苏南地区以及浙东北地区,共15个城市,而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在内共计14个县市,从几方面数字看,两者都相差一倍以上。与此相对比,珠江三角洲无论在城镇的规划质量、布局的合理性,还是在城市功能的发育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出过分依赖“香港因素”的特点,市场的辐射性也不如“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可以肯定,曾因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而成为沿海明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面临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咄咄逼人的竞争。阅读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2)分析材料二,说明目前珠江三角洲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

(3)为了使工业化和城市化更好地发展,同时面临长江三角洲的竞争,你认为珠江三角洲该如何发展?

总结反思:

【课后提升】

1.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B.较高的科技水平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哪个发展条件稍差()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B.广阔的经济腹地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产业基础B.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C.著名侨乡D.腹地范围

4.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B.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地区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D.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 出现的问题是()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8、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地区为我国的___________经济区。

(2)A、B、C代表的城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D为________E为________。

(3)图中M、N、H代表水域名称分别是:M ________ N________ H________。(4)图中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此地有我国重要________名山________ 山。(5)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是靠上海对外扩散而不断发展的。各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上海,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

发展有何影响?

(6)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有何差异?

(7)南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近邻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因而缺少腹地支持,长三角二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很难发挥。试谈谈南京市应该怎么办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是我国三大城市群,目前,三大城市群有结构趋同的趋势。为什么说要确立明确分工地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确立怎样的分工地位?

第三篇:高中地理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案 [1000字]

江苏城市化与工业化

教学目的: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城市化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是将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想来,并分析某区域的这一进程。

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中的图片,问题:

1、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

2、就三个指标来看,中国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农业比重已减少,但人口离标准还很远。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尽人意。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回忆必修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哪几个?

城市化概念(教材)

2、什么是工业化?

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概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指标:教材上的三个及评价水准。

探索活动图:中国与国际标准的对比。从农业产值看,我国已进入工业社会,而从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看,任重而道远。

工业化: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

城市化: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城市人口(二三产业)

二者从其内涵上必有其相近的一方面。

——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发展、农民入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进程。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与城市化新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1)、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

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经过工业化,随后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菜的一般规律。

(2)、不同点:起步、城市化水平,经历时间、发展历程。

——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同样也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可逾越的过程,但各国各地区区域条件(特征)差异,导致这一过程中也有差异性。本节对应论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分析方法: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江苏省区域特征:

(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步发展。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分布特片:分布于江苏省北部。、存在问题:(看着书解释0(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40%;工业化:50%)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一现象制约了经济的进一原因:之一:第一产业人口过多,导致人均工业产值增长慢。之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结果:严重的水污染。包括淮河、长江、太湖等。

图2-5-4:太湖np变化(总体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染和农业用水。

(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

a、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分散)

b、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

c、环境问题突出。

(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不突出,缺少特大型城市

3、思路:自己看,(解释城乡一体化)

4、具体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

a、撤并了600多个乡镇

b、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c、南京、无锡、苏州等市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

(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图2-5-6)南京、镇江并入苏南,提高苏南发展水平。

基础。

a阅读材料:了解“苏南”模式特点。(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材料,自己读)——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解决:、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

b、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以得到增值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总结:

工业化

与措施)

|

关系——江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特征、问题、思路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案例研究:方法: 背景——问题——解决措施(措施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最新总结,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2014年02月28日中国工程院:中国城镇化“城市病”凸显“造城”严重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程院28日在北京首发其最新完成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称,中国城镇化正面临着“城市病”凸显、人为“造城”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千城一面”等诸多问题与挑战,严重制约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设8个专项课题共5卷本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领衔2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历时两年结题。该研究报告披露,中国城镇化从贫穷落后起步,发展快成绩大,但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且日益尖锐。

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占城镇人口近1/3的2亿多农民工“不融入”或“半融入”城市,生活和工作条件与市民差异很大,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村精英流失,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农村空心化和社区衰败现象日益显现,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二是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并达到历史最严重水平;江、河、湖、海大多受到复合污染,严重危及饮用水安全;化肥、农药和水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

三是产业发展与就业不相适应,产能过剩严重,城市产业结构趋同,转型升级困难。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资本和发展机会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县和村发展受阻;特大城市“巨型化”发展,无序蔓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受到种种限制。

五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帐严重,大城市交通严重恶化,缺乏整体应对措施,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已经凸显,城镇运行安全隐患日益突出,地震、泥石流、内涝、火灾等自然和人为灾害频发。

六是城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破坏严重,出现精神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七是城市公共治理水平低下,治理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资源环境等条件的约束,急功近利,以运动方式推进城镇化,人为“造城”现象严重,盲目规划建设所谓“国际化大都市”、“中央商务区”,城市债务负担日益突出。

中国城镇化率2011年首次超过50%,2012年达到52.57%。《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认为,未来10-20年中国城镇化速度将趋向减缓,预计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必须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城镇化健康稳妥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镇化的方向

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要着力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家园的发展;二是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三是 1

产业聚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的发展;四是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均等、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五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发展;六是体现中国城市地域特色、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发展。(原标题:《中国工程院:中国正从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现代城市型国家》)

评价南方一个县域经济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突破产业结构单

一、农业比重大、过于依赖蔗糖业的怪圈,在新的发展坐标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打造经济腾飞的“双翼”。

一、突破“一根甘蔗”财政,是××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体现为“一根甘蔗”财政,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过于依赖第一产业。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为××县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动力支撑。

(一)××县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问题分析

1、结构调整缓慢,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近10多年来,蔗糖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蔗积极性高涨,由于结构单一,市场风险系数大,经济发展不能实现快速、健康、稳定增长;而且农民过于依赖土地,大量开发荒山荒地种蔗,一方面引发了很多土地纠纷,诱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使土地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利于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生产要素的集聚。

2、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带动能力不强。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县县三次产业比例为43.22:29.94:26.83,农业比重过高,二产三产发展滞后,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企业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缺乏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化的带动能力和承载能力,无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增长状态。

3、城镇化水平较低,阻碍二产三产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目前,××县县城镇化水平仅为18.5%,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一是农村人口不能随就业方式的改变而加快非农化,不能摆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农民增收缓慢;二是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抑制了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三是生产要素分散,区域集聚功能较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利于工业化发展要求资金、技术、劳动力的集聚,缺乏投资的吸收力。

4、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

(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措施

1,加快“两化”发展,塑造以主体产业为支撑、以多元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联动为基础,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工业企业和城镇就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非农化,2、解决土地矛盾问题,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两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3,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互相补充,迅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

4,出台产业扶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努力为投资者提供宽松的投资环境。

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

(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使城镇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始终处于“龙头”地位,(2)途径多元化。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发展很不平衡。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

(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要在增加城镇数量、适度扩大城镇规模的同时,把城镇做强。

(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

(8)城乡互补好。形成优势互补、利益整合、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局面。

我们国家所出现的问题

大家看,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所出现的问题。这样大的社会代价都和片面的开放、片面的增长有关,应该说这种片面的增长是一种畸形的增长,这种畸形的增长是怎么带来的,我们今天是浅层开放、深层封闭,我们在市场经济中间对外开放,公共经济是大门紧锁,我们引进技术管理,拒斥文化教育,引进物质文明,拒斥精神文明,“经济特区”名称的由来,“他们不懂!陕甘宁是政治特区,华西村,小岗村是政治特区,不是经济特区”。直到今天还是经济特区。

比较第一次浪潮中间的中国城市,我把它分为五种,第一个就是约开商埠城市,租界城市:上海、天津、武汉;殖民地城市:大连、青岛、哈尔滨,这些城市哪一种对中国的转型贡献更大,这里面我顺便说一下,恩格斯认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他是不是共产党员是两回事,而马克思也有对于宗教,对于上帝、神非常赞美的文章,第二个困惑,特别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往往开始很严肃,实际执行不严肃,一个领导一个想法,这个领导用这个方案做,城市土地经营好的城市提前用土地出让的钱做基础设施,按照城市规划土地已经卖出去了,下一个领导来的时候可能又会提到新的方法。

另外我讲一下题外话,我们国家鼓励出口,我个人思考了一下,出口会带来很多弊端,但是我们国家出口带来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包括今天“十二五”规划一样,农民工进城之后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中国本来就缺乏资源,我们现在出口到外面的产品是科技含量高的还是很低的,这些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代价换来的。

第五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教材主要知识点梳理

1.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导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发挥政策和侨乡优势;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4.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问题与对策

5.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6.主要的对策是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二、考点梳理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中山、肇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契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背景:(1)对外开放政策先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2)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内因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3)侨乡之一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讨论法

四、教学案例分析:

【例1】(07汕头一模)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读下图(图略),回答问题: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分析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答案】1.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上升,在2000年后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2.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

环境污染严重。长江三角洲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水陆交通发达。3. B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1979~1990年

存在问题: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优势条件: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形成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主要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

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五、课外拓展

【提问】

1、你认为现在中国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

2、如果有,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3、这对以后中国更大规模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什么启示?

六、【情景模拟】(由你来当家)

假设你是城市的管理者,你所在的城市出现了下列问题:人口集中,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大气污染。请你设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总结】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解决好经济和城市发展与环境的问题。

下载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化探索

    专家:真正的城市化需要农民工市民化 2013年02月18日 13:29 真正的城市化应解决什么问题 推进城市化的澎湃激情,需要建立在基于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对城市化内涵的准确理解之......

    《工业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及也带来的一系列后果。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化 新课程推行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本节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亲身感受到的,学生可能没有过多的留意,所以我想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关注生活,感觉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生......

    城市化 教学设计

    《城市化》教学设计 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 汤 标 一、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教学反思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教学反思 彭场高中 张达 通过本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结合自己在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上,本人总结了自己教学......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

    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中政府作用纵观当今世界60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10亿,所占比例不足17%,而超过21%世界人口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