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4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工业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及也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工业化

【课前预习】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加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人口增长情况: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2.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2)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大众教育的发展

(1)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2)发展情况: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背景: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城市化的情况: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工业化的进行使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人口的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失业人数增多、增加就业困难等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要点回顾】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工业化的进行出现社会问题: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其次是环境污染

【巩固练习】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美国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

3.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4.和 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5.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6.工业化的进行出现社会问题:首先是,其次是。

第二篇:《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执

教:汪

静 地

点:八(4)班 时

间:2014年3月12日下午第三节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三、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

探究式教学法 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前导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经济上面临崩溃的旧中国,一穷二白。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合理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重工业。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表格。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2、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一五”计划编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时间。

1953年,我国政府开始组织编制“一五”计划,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到1957年结束。

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由学生看书总结)①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那么,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 为什麽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 “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体再次显示:《中华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格和课前导读内容)

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样超额完成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小结)工业方面: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为钢铁工业)。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为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机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多媒体显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交通运输业方面 多媒体显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动态),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师:“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完成书中“动脑筋”,指导学生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男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师: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经济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具体表现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同学结合课文介绍大会召开的情况。学生复述: 1954年9月,我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由毛泽东主持,全国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

师:这次大会的任务一是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国有一部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文献叫什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生:《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师:当时,蒋家王朝虽然被推翻,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内外的敌人还很嚣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需要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次大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和引文内容。师:宪法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六、问题探究

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 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七 板书设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北京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教学小结: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九、巩固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

1.下列对1952年时我国的工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已经恢复到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②工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③人均钢生产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比印度略高

④工业生产的人力、技术和资源基础较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

D.①③

2.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孙中山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十、教学反思:

第三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一、课程标准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以及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三、问题和对策,主要探讨珠江三江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

难点是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第四篇: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

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

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二也已对城市化作过专门的介绍,重点是将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联系想来,并分析某区域的这一进程。【教学过程】

导入:阅读探索活动中的图片,问题:

1、三个指标分别代表什么?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

2、就三个指标来看,中国与国际通用标准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农业比重已减少,但人口离标准还很远。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尽人意。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什么是城市化?

回忆必修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哪几个? 城市化概念(教材)

2、什么是工业化?

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学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概念: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工业化指标:教材上的三个及评价水准。

探索活动图:中国与国际标准的对比。从农业产值看,我国已进入工业社会,而从农业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看,任重而道远。工业化: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

城市化: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城市人口(二三产业)二者从其内涵上必有其相近的一方面。——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3、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发展、农民入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进程。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与城市化新特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1)、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初期,城市化经过工业化,随后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这是各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菜的一般规律。

(2)、不同点:起步、城市化水平,经历时间、发展历程。——工业化,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必经的历史过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化同样也是任何国家或地区不可逾越的过程,但各国各地区区域条件(特征)差异,导致这一过程中也有差异性。

本节对应论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分析方法:区域特征——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江苏省区域特征:

(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

学生活动: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徐州,分布特片:分布于江苏省北部。

2、存在问题:(看着书解释0(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40%;工业化:50%)

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这一现象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因:之一:第一产业人口过多,导致人均工业产值增长慢。之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因此对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结果:严重的水污染。包括淮河、长江、太湖等。图2-5-4:太湖NP变化(总体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染和农业用水。(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体现在:

A、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分散)

B、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C、环境问题突出。

(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 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不突出,缺少特大型城市

3、思路:自己看,(解释城乡一体化)

4、具体措施:

(1)行政区划调整。A、撤并了600多个乡镇

B、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C、南京、无锡、苏州等市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图2-5-6)南京、镇江并入苏南,提高苏南发展水平。阅读材料:了解“苏南”模式特点。(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阅读材料,自己读)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解决:

A、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

B、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以得到增值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

总结:

工业化 关系——江苏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特征、问题、思路与措施)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特点 例研究:方法:

背景——问题——解决措施(措施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2.1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2.(1)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通过联系家乡汽车工业──“一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更好地了解建国后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5)通过问题设置,逐层引导,培养学生在思索中获得提高。

3.(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家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4.标签

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解放前,中国人所用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如洋钉、洋火、洋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后,“洋„„”之类的东西在中国几乎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又有何关系呢?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在1957年之前,假如你要从北京到广州,首先要从北京乘火车到武汉,通过轮船摆渡到长江对岸,然后再次坐上火车才能前往广州。你知道哪座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现状吗?它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在一定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那么,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它规定了怎样的内容?为什么说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同学们,上图是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在通车典礼上,有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全桥总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板书]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

[教师分析]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2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年递增率为34.8%,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年递增率为15.3%。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结构改善。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总数由八百万增加到一千六百万,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先后在企业中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公教人员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据调查,解放前职工生活水平最高的1936年,全国职工家庭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额为140元(按1957年价格计算)。1952年达到189.5元,增长35%。农民收入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长30%以上。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那么,怎么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1953年1月1日,党和政府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宣告: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恩来年初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指出:“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动员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克服困难,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53的建设计划而奋斗,是我们贯穿全年的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第二年,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执行,“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上来,兴高采烈地迎接和投入新中国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高潮。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板书]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学生复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教师讲解]要讲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必须提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1952年即将结束,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党领导人民继续前进,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当时的形势是:抗美援朝战局早已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新中国被迫进行的这场战争不久可望结束;土地改革的任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三年就实现并超过了预计的目标,这一切说明,我们已经具备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需要党有明确的方针和系统的政策来逐步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经过将近一年的酝酿,形成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这是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

党及时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编制工作,由周恩来、陈云主持,从1951年开始着手。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第一个五年计划一方面初步编制和开始执行,一方面继续不断讨论修改,先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1955年3月经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于同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总之,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虽然基础是薄弱的,限制因素是多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有利条件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主体,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工业化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生甲: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乙: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明确]大家知道:我国曾经是一个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国家,经济是很落后的。在解放前,我国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而且主要是一些轻工业,这些轻工业很多还是依赖于外国进口原料的加工工业,至于重工业的基础则更加薄弱,虽然也有某些重工业,大多只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机械修理厂,或者只是为帝国主义国家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的矿山和工厂。我国这种因为缺乏重工业的基础而造成的国民经济十分落后的状况,使我国百余年来国弱民穷,受尽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多年,也没有建立起什么工业。全国解放以后,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即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化学工业等等,我们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各种工业设备,使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供给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供给农业以足够的肥料,使农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生产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头、汽车、轮船、飞机等等,使运输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也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武器,来装备保卫祖国的战士,使国防更加巩固。同时,只有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不断地增加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生产,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可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政策,实行这个政策将为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基础。有人认为,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于苏联革命胜利后的情况,我们现在有了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何必急于工业化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在国内面对着国民经济的落后状态,在国外还有帝国主义的包围,不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不仅不能使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有使我国不能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不能保持经济上和政治上独立的危险。由此可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国民经济,是中国人民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对我国的帮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板书]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汽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总之,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教师讲解]中国在“一五”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指数为:美国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从几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产量的5.8倍。原煤产量达到1.3亿吨,比1952年增长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2.1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工业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表明了新中国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教师引导]那么,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下面的材料,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材料附在后面)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展示图片,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讲解]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加强各项政治建设,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已提上党的重要议事日程。

195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提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召开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工作,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会上,毛泽东致了题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热情洋溢的开幕词,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提问]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要查找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的相关文件,应选取哪一年的资料

()

A、1949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的话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3、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

A、南京长江大桥

B、钱塘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上海浦东大桥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

A、工业化建设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文化建设

D、农业化建设

5、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根据上表反映的情况,党中央决定

A、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着手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大量进口美国钢铁和机器设备

6、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区职工,你主要应该到祖国的哪个地区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7、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B、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的爆炸

C、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 D、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8、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一五”计划完成后

造完成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划

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联邦共和性质

板书

B、抗美援朝

D、三大改

B、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

D、、人民民主共和性质

D、C

下载《工业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教学设计: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教材主要知识点梳理1.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篇一:《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杨冰 几乎是零起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反思一: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

    工业化规划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

    工业化论文

    世界工业化进程 从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16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和随后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

    工业化攻坚战心得体会

    以牧促工,为工业发展助力 ——畜牧科学习开展“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解放思想大讨论” 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农场开展的“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

    民用建筑工业化资料

    简单想一下,古代建造房屋需要一个很长时间,(宫殿)需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把它修建完成。如果把这样的效率用在我们现代的这些建筑,现代的社会里面,那么他与现在人们的需求是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