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 5》教学设计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三、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
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凉爽的()
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
热爱党
问谁 安排
(感情)
祖国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三.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板书:
自然
热爱
党
祖国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
()()
主
良
()()
()()
()()
()()
肖
果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愉快的()
凉爽的()
尽情的()
教学后记:
学生在写字时,常把“桨”、“爽”写错,要注意强调和指正。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学生朗读时很有感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他们觉得幸福生活是爸爸妈妈给的,对党、社会主义的理解,虽然我在课中渗透了一下,但学生的理解还比较浅显。我想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理解到这么深入,现在他们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生活,就是充满朝气、充满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爱祖国。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综合练习
一、选字填空
1.应映
()照答()放()倒()
2.飘漂
()浮()扬()荡()泊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风
愉快地飘荡
鲜艳的白塔
轻轻地欢乐
凉爽的红领巾
尽情地歌唱
三、修改病句
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
2、小华加入了少先队员。
3、我们热烈欢迎新同学。
4、这是高大的一棵树。
四、乱句成段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衣服。
()又过了几天,花瓣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张开了笑脸。
()几天后,小花苞顶破了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月季花开满花坛,有粉红的,有暗红的,有桃红的,还有白色的和黄色的。他们争奇斗艳,互相比美。
五、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练习
第二篇:四下 苏教 6 最佳路径 教学设计
6.《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一、建立自信,导入新课
1.引入课题:我要问第一个问题,我不告诉你们我要问什么,在你不知道问什么的情况下,谁敢举手尝试?我的问题是: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
3.自由读文:读过课文了吧?读了几遍?还想不想读?提出要求: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明确要求: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来回答。
4.分自然段朗读:
(1)想读的举手。限制举手时间。请举手同学起来读第一自然段。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都是自己积极争取的,稍一犹豫晚一点,就会失去机会,想读也没有资格了。
(2)刚才没得到机会的同学,如果想读等他们读完第一自然段,就赶紧站起来读下一段,重新获得资格。
(3)谁敢说是班里读的最好的?朗读第三自然段。谁能读的比他好?读下一段。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一个人战胜别人可能不算太难,最难做到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二、引导学生认识大师,感悟他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1.营造现场氛围
画面出示: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风光
教师: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车内坐着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车外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但是格罗培斯却无心欣赏,他正呆呆地看着远方,愁眉不展,默默无语。
2.引导学生与格罗培斯对话,深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格罗培斯有什么心思吗?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3.引导学生认识“大师”
是格罗培斯设计不出来吗?从那看出? 出示句子 : 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1)指名读这两个句子,思考:你从这些数字中可以体会到什么?(2)“微不足道”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小到不值得一提的路径设计,却让格罗培斯大伤脑筋?(体会大师的精益求精,并顺势板书。)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读出对大师的敬佩。
三、引导学生感受给人自由,任其选择所包含的对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画面出示法国南部乡间公路图片,及漫山遍野的葡萄园图片。教师:汽车继续行驶着,漫山遍野都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1.看图“漫山遍野”是什么意思?
2.格罗培斯看到了什么?自由读第3、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3.句子比较:
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前停着许多车辆,人们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两种卖葡萄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同样是卖葡萄,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4.走进这样的葡萄园,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想做什么?结合自身感受,深入体会“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好处,并随机板书。
5.格罗培斯来到葡萄园的收获是什么?理解“启发”(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感悟。)他联想到什么?感悟到什么?
四、通过总结路径实施方案,揭示路径设计中的理念:对人信任,给人尊重。1.指名读第5、6自然段,读后交流。
2、他的方案是什么?怎样实施的?默读第6自然段,用上“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1)撒下草种的结果是什么?(2)提前开放的结果是什么?“优雅”是什么意思?
3、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漫步在迪斯尼乐园的小路上,你会感到什么?
4、就是这些又宽有窄的小路,1971年,被评为最佳设计。
五、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在学生心中播下顺其自然,尊重他人的种子。是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一波三折,终于获得成功,被评为最佳设计。看来,正如格罗培斯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通往成功的最佳路径!
第三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习作6《我的学习伙伴》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介绍了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基本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它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它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教学评价设计
1、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能力和习惯。
2、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自主观察自我介绍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借助例文赏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不同方面,抓住特点,介绍一个物品的写作方法,自然地流露出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留心观察一件文具。
师:相关文具、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你们身边有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出示课件:猜谜语)他们是谁呀?
第一题: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你是怎么
猜出来的?
第二题,请听题: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你
从哪看出来的?
3、同学们,刚才你们猜出的这些谜底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板:文
具)。
4、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毫无怨言地为我们服务,除了我们
刚刚说的那些文具,你知道的文具还有哪些? 这么多的文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呀?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过渡:看得出小朋友都很喜爱它们。
(二)、读懂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1、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文具,它是——铅笔刨刀,(课件出示:铅笔刨
刀图),看了这张图片,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看起来怎么样?
2、生自由介绍。
(师随机提问:这个刨刀多好看呀,看上去他就像什么?(板:形状)这个
小房子漂亮吗?你从哪发现它十分漂亮?(板:颜色)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吗?比如:从上到下。这么漂亮的铅笔刨刀,你知道他的刨刀藏在哪吗?铅笔屑从哪出来呢?原来她的构造是这样的?(板:构造)你拿到了会用吗?怎么用?(板:用法)
3、刚刚听了你们的介绍,铅笔刨刀也迫不及待地想自我介绍一下了。出示
例文。指读例文,其他同学想想这篇例文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生介绍)
4、老师觉得,铅笔刨刀介绍用法时,特别细致,词语用得特别准确。(教师
边演示,边夸张地说这几个动作:插、顶、旋转),请学生把这句话读一读。
5、铅笔刨刀自我介绍时不仅把刨刀的形状、颜色、构造、用法讲清了,还
按照了一定的顺序。他先介绍了从外表上看,我是——这是介绍的外面,再介绍了刨刀在哪里,在烟囱里——这是介绍的里面,它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
6、其实,除了这种自我介绍的方法,还有一种好方法,那就是我们介绍时
直接告诉别人,这个的文具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用的。(出示第三人称的例文)
7、不单是告诉我们铅笔刨刀的作用,还讲出了使用方法。我们在介绍学习
伙伴的时候还可以说一下它对我们学习上的帮助。下面就以“字典”为例,说说它的用处。
课件出示以下句式:“当我的主人看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我就;当我的主人的时候,我就;当我的主人的时候,我就。”
——学生练说。
8、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学习伙伴的情感。
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将要作的“自我介绍”有什么启发?
——讲清楚学习伙伴的名称、特点、作用、和情感。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会介绍你心爱的文具了吗?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文具,举起来看看,到底谁的最好?老师也拿不定主意了,要不我们现在举行一个文具推介会吧,评比星级推介员。请各小组将心爱的文具放在一起,先在小组里推销,然后再由小组中推销的最好的上来作介绍。开始吧。
(三)、细观察,说文具。
1、组织学生独立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按一定顺序看看形状、图案、组成部分、怎么使用等。
2、指名说,全班评改。评议:说说哪位代表讲得最好,好在哪里?指出不
足之处。
3、引导再读例文,看是否有新发现。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师提写作要求。(出示课件:
一、写清楚文具的形状、颜色、构造、用法;
二、按一定顺序把话说完整。)
2、指导学生进行书面习作,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地介绍文具的特点
与用途。
3、生写草稿,师巡视。
4、打草稿速度要快,不会写的字用圈代替,不要因为不会写的字而打断思
路,要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写清楚了文具的特点、用途、用法等,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同位之间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
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文具(我的学习伙伴)
形状颜色构造用法
按一定顺序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
第四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6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习作6文具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基本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再写。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自己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再写。教学评价设计
1、这是一篇状物的作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学习用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能力和习惯。
2、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自主观察自我介绍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借助例文赏析,让学生初步掌握从不同方面,抓住特点,介绍一个物品的写作方法,自然地流露出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留心观察一件文具。师:相关文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猜谜语)它们是谁呀?(出示谜底:铅笔)
2、同学们,铅笔可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小伙伴,属于我们的学习——文具(板书:文具)。(出示课件:习作6)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文具。
3、文具在学习生活中毫无怨言地为我们服务,除了我们刚刚说的铅笔,你知道的文具还有哪些?(生举例)这么多的文具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呀?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出示各种文具图片)(激发兴趣的环节)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爱它们。
二、读懂例文,明确要求
1、先来看一下这位同学介绍自己心爱的文具(课件出示例文)。师读例文,其他同学想想这篇例文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生介绍)
2、第一、二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铅笔盒的什么?(板书:外形)第三自然段描写的又是铅笔盒的什么呢?(板书:作用)
3、这篇习作介绍时不仅把铅笔盒的外形和作用讲清了,还描写了结构(板书:结构)你看先介绍了从外表上看铅笔盒的样子,又介绍了铅笔盒里面有什么,按照从外到内一定的顺序。(板书:按顺序写)
4、其实,除了这种直接介绍给别人这个文具是怎样的方法,还有一种好方法,那就是自我介绍的方法,比如我们课本上的习作范文就是以第一人称来描述一件文具。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介绍。
5、师:文章最后一句其实表达的是对文具的情感。蓝色的字都是些什么句子?(比喻句)我们在习作中可以多恰当运用比喻句,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和精彩。
6、小结:读了这篇例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讲清楚文具的外形、结构和作用,并按一定顺序写。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会介绍你心爱的文具了吗?拿出了自己心爱的文具,我们现在举行一个文具推荐会。请各小组将心爱的文具放在一起,先在小组里推荐,然后再由小组中推荐的最好的上来作介绍。开始吧。
三、细心观察,说说文具
(出示课件:我来说一说)指名说(2、3个),全班评改。评议:说说哪位代表讲得最好,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师提写作要求。(总结板书:
一、写清楚文具的外形、结构、作用;
二、按一定顺序把话说完整。)
2、(出示课件;作文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书面习作。
3、生写草稿,师巡视。
4、打草稿速度要快,不会写的字用圈代替,不要因为不会写的字而打断思路,要一气呵成。
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认真用钢笔写)
五、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写清楚了文具的特点和作用,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同位之间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
3、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两名同学读习作)(展台展示)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板书设计:
外形
文具 结构 按顺序写
作用
课后反思:
本次习作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
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
第五篇:苏教二册《识字5》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看,师语言描述。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天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春天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春天呢?指名说。
二、初读。
1、过渡:
春姑娘忙了一个春天,夏姐姐来接班了。我们一起去红红家的小院看一看吧!(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喜欢夏姐姐吗?那就先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能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齐读。
三、感悟。
5、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6、听音乐(播放台风、雷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7、交流:你见过台风、雷雨吗?能向大家说说吗?
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呀!谁来读一读?齐读。
8、台风、雷雨过后,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礼物。(多媒体出示三个瓶子)你们看,是什么礼物呢?你想打开哪份看看呢?
9、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开瓶子出示词语学习。(三组词语的顺序由学生的回答而定)
(1)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谁能来给它们和图画配配对呢?指名学生上台连线,评议。
你最喜欢谁?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读,师评议,再请学生评议。齐读。
小结: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
(2)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听音乐,说说你听到了谁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蝈蝈:你见过蝈蝈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知了:你知道什么?谁能和它打招呼?开火车读。
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齐读一行词。
小结:归纳出--花
10、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先自己读、同桌读、推荐读、看书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3、范写、学生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