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沪教版 三年级(上)P26、27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其进率,能判断大月、小月。能够在年历上查出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2、能通过查找年历知道每个月的天数。初步了解平年闰年。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熟记大月、小月。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 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儿童节吗?
生:喜欢!
师:儿童节是每一年的几月几日呢? 生:6月1日(生齐答)
师:在一年中,你还知道哪些重大节日,它们又是几月几日呢?、(抽学生单独回答)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当我们要记住这些时间时,都要用到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年月日同我们的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师: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都知道哪些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一年有365天
生3: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31天。„„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那你们还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生:想。
师:今天老师为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张年历,看看你拿到的是哪一年的年历?(生回答)师:在你拿到的年历上,请你仔细观察,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请把你的发现和同伴交流合作,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最快。⑴学生独立发现 ⑵4人一小组,互相交流 ⑶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二月 28天
29天
师:像这些都是31天的月份,我们给它取名叫做大月(板书:大月)师:那么这些30天的月份叫什么呢? 生:小月(板书:小月)
师:二月有时候有28天,有时候有29天,比较特殊,你们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啊!
生1:平月,因为一年级语文课本里面学过二月平,生2:特月,因为二月比较特殊。
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当二月有28天的那年我们叫平年,当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3、记忆大小月
⑴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师:把你的好方法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请你说清楚说完整,其它同学要认真听好哦)反馈:
①用左拳记忆法
(全班学生跟着媒体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桌之间数一数)
②儿歌法:一、三、五、七、八、十、腊
(十二),三十一天永不差。
„„„„„.交流好后让学生先独自记忆大月和小月等
(2)师:同学们,你们想做游戏吗?现在同桌之间游戏(一个人报月份,另一个人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3)师生游戏:同学们记住了大小月了吗?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考验? 生:有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
应用年历找节日
师:你们真了不起,那你们能在自己拿的年历上找出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吗?
(抽生说说)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不同的日历上,6月1日所表示的星期是不同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用铅笔在2012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第二关: 第三关
二、填空
四、拓展练习:
小胖说:
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们能猜出是哪两个月吗?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瑞雪 沪教版
《瑞雪》教学反思
听袁老师的课,那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老师的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他用不泯的童心与孩子一起学习体验,耐心地带领学生感悟语文世界的美丽,正如课文中所提及,袁老师的这堂课也如这场瑞雪般喜人欢乐又不乏壮丽多彩。纵观整堂课,扎实而灵活的教学内容不仅感染了学生,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也让我深受启发。
《瑞雪》是一篇写雪景的文章。文章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喜人的瑞雪图,展现了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赞美了雪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字词,朗读的能力也正在不断加强和训练。袁老师多次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反复品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字背后蕴涵的美感,进而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时可谓水到渠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会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袁老师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各自的理解去朗读文本,进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另外,袁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十分到位、扎实,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自然流畅。袁老师整堂课从课题入手,紧紧围绕“人们为什么把这场雪叫做瑞雪”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分别从“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最后回归到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瑞雪”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可谓扎实而到位。在教学中,袁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交替呈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感受到了雪大、景美、人乐,受到了热爱生活、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熏陶。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袁老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情,在自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巡视,快速指出正误,在与学生对话、互动过程中适时调控教学节奏,不断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需要不断学习的。
最后,让我十分感慨和敬佩的是袁老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课堂上生动的媒体资料和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充分地表现了袁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充分的课前准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袁老师并不凭借经验行事,他对文本反复推敲,对教材耐心细致的解读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我想这也是任何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瑞雪》反思
《瑞雪》是一篇写雪景的文章,作者按雪前、雪时、雪后的时间顺序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壮丽喜人的瑞雪图,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北国风光,抒发了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课文重点描绘了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情景,突出雪大和雪景的美,并通过农谚道出这场雪称为“瑞雪”的原因。
在备课时,我想: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极富情感,适宜朗读、背诵的课文。它提供了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给足时间,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品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一个辅助学生的作用。我力求让学生们多读、读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优美的朗读,激发他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所以我把朗读训练作为本课教学中首先任务。
其次,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对于北国的冬景没有基本的生活经验,这对理解、感悟课文的语境带来困难。于是我利用了ppt,将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交替呈现,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很多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同时,我在试讲这篇课文时发觉没有突出下雪后,也就是第三小节重点段落。而将重点平分为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有点拖沓。基于此,我又对课件进行了修改,力求突出重点段落,着重让同学理解瑞雪“瑞”在哪里。
在上完课文后,个人感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各位老师的指导点评下,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原本设计的导入环节略显拖沓。我以提问“你见过雪吗?雪给你留下的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意在让学生用简单的话描述大雪的情景,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后文教学作了铺垫。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反映不积极。经过课后评课,我觉得如果一开始就把重点落在“瑞”字上,以“瑞”字作为贯穿课文的线索,教学目标会更为明确,教学思路也会更清晰。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抓了“凛冽”、“笼罩”、“霎时间”、“耀眼”等重点词。在学“凛冽”的时候,播放刮大风的音效声,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凛冽”的意思;在理解“笼罩”时,我运用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教学;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学习“霎时间”;用“耀眼”造句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在尤其在感受雪大这部分时,我抓了“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这句话。通过和“傍晚,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山川、田野、村庄都在大雪之中了。”这句话的比较,请同学找出两句的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作者加上“大片大片”、“纷纷扬扬”、“笼罩”等词的原因。这使同学充分认识形容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在分析课文时,我分成三大块,即“雪大、景美、人欢”。重点落在“景美”上。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在第一部分“雪大”上花了过多笔墨,所以使得重点不明确。在教第三小节时,时间太仓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我也运用了师生配合读、学生个别读、男女赛读、填空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景色,同时再配图直观体验这些壮丽景色,但却没有使学生充分体会雪景的美,没有恰到好处地激发他们赞美美好事物的情感。现在想来,如果在体会景美处,在“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的“好”字上做文章会更便于学生理解。这是文章的精彩之句,如果将去掉“好”字的句子与原句比较着朗读,从中悟出“好”字包含的“太美了,太令人激动了”等意思,会促进学生对瑞雪的喜悦与赞叹。
最后是通过理解农谚来体会老农的喜悦,这是个难点,我补充了瑞雪作用的小知识,从而理解农谚,感受到老农的喜悦之情。
回顾这节《瑞雪》,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节好课是要不断钻研的。这不仅要靠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要靠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对课堂的良好掌控能力。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坚持不懈,必须在教学中花大力气进行课后反思,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效地练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有效性。《瑞雪》教学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概括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教学,在语文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堂课,呈现语文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会听
按照心理学研究,“听”的过程是一个接收、理解、储存语言信息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语言的接收主要指对语言的感知和辨析;理解是指对所表达的意义的分析、领会;储存是指言语信息被大脑理解后进行编码和记忆。所以,在本堂课了解课文内容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在 “听”的过程中,接收、理解、存储语言信息。同时,在整堂课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插嘴、不抢答的好的学习习惯。
二、会说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口语的应用范围与频率,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说话的准确性、严密性与敏捷性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给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成了在教学设计中萦绕我心头的一大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的确设计了多处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地方,如理解词语,用“因为……所以……”、把字句、被字句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同时,也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话,说说雪停了孩子们可能在雪地中干什么……学生确实在这些 “说”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会读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现代文明人在精神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存手段。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朗读就成了重中之重,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本册教材从第七单元开始,对学生提出了默读的学习要求。本单元训练重点中也有“静下心来,认真默读,边读边思,不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默读习惯”的要求。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安排了两处默读训练点,分别是: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别找出描写雪前、雪中和雪后的语句。
二、默读第三小节,边读边圈,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课堂中也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陶冶性情,在朗读中积累文中生动的语言并能够进行背诵。
四、会写
本课的写作结构清晰,分别按照“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清早”这几个时间点也展开写作的。所以,在教学最后,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二年级时曾学到过得两篇课文《雾》和《初冬》,以今年秋游那天早上学生所遇到的那场大雾为契机,展开写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仿照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出大雾天的早上周围的景物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情的变化,通过写作体会雾的恼人,与“瑞雪”形成对比。
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学思路也是比较清晰的,能较完整地呈现教案上所设计的内容,完成初定的教学目标。但通过这次比赛,我还是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教材的钻研能力还有待提高。
《瑞雪》一文的篇幅并不长,但可挖掘的教学点却很多。在本次备课中,我明显发现自己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有多么的力不从心,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迟迟找不出突破点,最后也仅以时间这一条简单的线索简单地教学着。其实文章还蕴藏着许多知识点,如在景物描写中,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而我在这一课堂中却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教材钻研能力的薄弱确实为我今后的教学敲响了警钟,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认真钻研教材,多多研究优秀的课堂教学,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其次,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还略显欠缺。
虽然今年已是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四年生涯,但一上公开课就手脚发抖的怪毛病还像牛皮糖一样紧紧地缠着我,怎么也甩不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全放开自我,反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在忘记台下听课的教师的同时,把学生也给“忘”了。所以,对学生的关注度也欠缺了,才会出现把应该留给学生讲的内容让自己给讲光了;才会出现理解“分外”一词意思时,学生讲了“十分”我理解成“时分”而否定学生答案的错误……对课堂的生成问题的处理显得很欠缺,所以课堂气氛也没有原先想象中的那般热闹。我想这过弱的心理素质也必将成为我教学道路阻挡我前进的拦路虎,改正势在必行。
第三篇:《青春万岁》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上册)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青春万岁》教学设计(共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语言特色(拟人、比喻、反复等),激发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用心朗读诗歌,注意节拍和重音,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品味诗歌语言特色,感受诗歌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感受诗中洋溢的火一般的激情和浪漫的情怀,歌颂青春、赞美青春的精神 难点 体会这首诗精巧的结构和形象的比喻。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激发学生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感。绿色教育结合点 热爱青春、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文学常识
1、王蒙,我国当代作家。
3.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社会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热血青年,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激情和憧憬。“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诗刊》1957年第10期)。这就是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正音正字
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璎珞yīngluò
遐xiá
三、朗读课文
四、结构层次
1,这首诗可以分两个部分。概括每层的大意。
全诗共五节,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节),表现青春的美好和年轻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5节),歌颂青春精神对生活的巨大作用。
五、课文分析
1、诗人以“青春万岁”为题,是为了什么?
诗人以“青春万岁”为题,是为了为了歌颂青春的精神和力量。
2、“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句中的“你们”指什么?这样有什么作用?
第1节,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对青春的热爱。诗歌一开篇就洋溢着对青春如火的激情,“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指那些青春的岁月。句中的“你们”指“所有的日子”。
作用:“你们”以第二人称直呼,使“日子”形象化,显得亲切、自然。3、概括第2、3、4节的大意。
第2-4节是对第1节的展开。第2节写青春的生活。第3、4节,写年轻人的特点。
第2节,写校园里,到处是年轻学生青春活泼的生活痕迹。诗人以蒙太奇镜头的方式剪辑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小船上的歌手声,月下校园里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上行军”。前两个场景按地点写,主要写园里的生活;后两个场景按季节写,主要写野外的生活。在这些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年轻的心灵始终是温暖的、跃动的,充满了青春的欢乐和激情。
第四篇: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被一位数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归纳,知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判断商的位数、确定商最高位在哪一位上,并知道除法能用乘法来验算。
3、通过整节课的学习,提高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商的位置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世界,大家听过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故事,小矮人们给了白雪公主很大的帮助,所以白雪公主这次带来了一些玫瑰花送给小矮人们,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
(一)尝试练习
出示:白雪公主要把228朵玫瑰花平均分给7个小矮人,平均每个小矮人可分得多少朵玫瑰花?
2487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被一位数(2)
出示课题。
请结合同学们的预习,用竖式计算一下,每个小矮人可以分得多少朵玫瑰花?
(二)展示讨论
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
百位上的2除以7,不够商1。所以看前两位。
问:3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归纳总结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的时候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次除得剩余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问:除法算式怎么检验呢?
用乘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试一试
2766 3242 7399
(三)拓展提升
1、不计算,你知道商是几位数吗?
问:三位数被一位数除,上面时候商是二位数,上面时候商是三位数?
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
2、你问我答
说一说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
(1)1473(2)6455(3)7839(4)42773、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在计算。
3366 3362 2889 24554、数学诊所
5、选择
(1)53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应填()。
①、4 ②、5 ③、6 ④、7(2)
53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应填()。
①、4 ②、5 ③、6 ④、7 总结:今天你学到了是吗?
思考题
1、他们各拿了哪两张?剩下的是哪一张?
(1)商是72
(2)商是98
(3)商是81
第五篇:【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契诃夫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契诃夫小说两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说明: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很好地体现了他简炼、集中、单纯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小说所写的事件是单纯的,集中在巡官处理“狗咬人案件”上,情节虽然单纯,但并不枯燥。事件的发展时起时伏,步步引人入胜。《变色龙》中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位语言,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也可以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深透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小说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本文前,作一翻交代或引导学生查阅了解一些有关的资料。【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选取社会生活片断,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说明:
这篇小说是用对话来展开情节的,文中鲜明生动、富有戏剧性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学生沉浸文本,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人物个性形成的根源,进而很自然地化解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要求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围绕契诃夫生平、成就)。
3、关于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其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含义)
1、从网络搜寻并整理有关契诃夫的资料。
2、能够比较完整的交流有关信息。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3、学生看注释①;变色龙是奥楚蔑洛夫。了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成就,也就为学生理解小说打下了基础。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也是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诵读文章,初步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梳解文字。
2、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以此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要求学生概括:本文事件、主要人物。①学生边听边圈画文中的有关词句。
②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学生归纳可能不够精练,教师可作引导)。通过听课文录音,让学生疏通文本,初步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文章围绕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着重通过人
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在展开这一事件过程中,奥楚蔑洛夫警官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变化的内容和原因。学生梳理、概括。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赫留金—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小狗—下贱胚子。
赫留金—受了害,绝不能不管。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把教师的提问作为学生的思维导向,透过文字表面,引导学生在阅读、圈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去归纳、理解、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文本,学生合作探究。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出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警官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都是为什么?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他的态度五次变化,但其中始终不变的是什么?
3、共同总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①多变善变。
②学习抓住关键的语句来进行探究。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在解读课文时抓住“变”与“不变”,来感受文字中蕴涵的深意,揭示人物的性格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判断能力。分角色朗读,体会形象特征。
角色分配:(4人分别扮演奥楚蔑洛夫、叶尔德林、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学生分组试读,然后表演。
2、朗读后进行交流、探讨、点评。
分角色朗读,促进学生进一步沉浸文本,运用声音有动感第理解、再现文本的内容。研读探究,理解小说意义。
1、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为什么笑?
2、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却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那群人的笑,学生的理解可能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②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③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④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⑤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2、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找出具体的语言、细节加以分析归纳)
3、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归纳小说主题。
通过对细节、语言表层的思考,进一步理解小说深层内容,理解了作者意图,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品味作者的艺术风格。
1、教师范读《小职员之死》,要求学生能简单归纳故事情节。
2、圈画描写人物的词句,并品味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并思考小说的主题。
3、比较阅读:契诃夫的两篇小说在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等方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具有哪些特色?
1、听课文,并圈画,梳理文本。交流精练故事情节的概括。
2、找出有关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
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然后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内容作交流、归纳、整理。拓展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注意方法的运用,注重能力的迁移。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穿过广场走了。后来怎样了呢?课文没有交代,留给读者去思考。请同学们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模仿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手法,以《狗咬人事件之后》为题补写一段。300字左右。学生完成作业。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思路点拨】
抓住学生好动、好表现自己、也好表演的特性。在教学本文前,利用一节课外活动课,开个“契诃夫小说朗读会”,让学生体会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善于选取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来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然后以排练课本剧的方式学习《变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 色龙》。可以分三个或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排练一个场景。有导演、演员、观众、评委,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了起来。【练习举隅】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3)“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2、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3、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在你读过的小说中,还有哪些人物也很有代表性,甚至也成了某类人物的代名词的?(说明:第3题带有探究性质,教师可据学生程度来选用。)
QQ个人图书馆 qqshu.cc